楚辭全鑒

楚辭全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戰國] 屈原 著,孫紅穎 譯
圖書標籤:
  • 楚辭
  • 先秦詩歌
  • 文學
  • 古籍
  • 韻文學
  • 文化
  • 經典
  • 詩歌鑒賞
  • 中國古典文學
  • 屈原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紡織齣版社
ISBN:9787518022397
版次:1
商品編碼:1186323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2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楚辭》是我國一部浪漫主義詩歌和騷體類文章總集。《楚辭全鑒》以屈原作品為主,其餘各篇也是承襲屈賦的形式。其運用楚地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和風土物稱等,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辭》。《楚辭》開創瞭中國浪漫主義文學詩篇之先河,是繼《詩經》之後,對中國文學具有深遠影響的一部詩歌總集。

作者簡介

  孫紅穎,女,河北省涿州市人,畢業於邯鄲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士學位。現為自由撰稿人。已齣版的作品有《彆讓不懂拒絕害你一生》《管人要穩管事要準》《列子全鑒》《戰國策全鑒》等多部作品。

內頁插圖

目錄

離騷 1
九歌 25
東皇太一 26
雲中君 27
湘君 29
湘夫人 32
大司命 35
少司命 37
東君 39
河伯 41
山鬼 43
國殤 46
禮魂 47
天問 49
九章 69
惜誦 70
涉江 76
哀郢 81
抽思 86
懷沙 92
思美人 97
惜往日 101
橘頌 107
悲迴風 109
遠遊 117
蔔居 129
漁父 133
九辯 137
招魂 153
大招 165
惜誓 175
招隱士 181
七諫 185
初放 186
沉江 188
怨世 192
怨思 196
自悲 198
哀命 201
謬諫 204
哀時命 211
九懷 219
匡機 220
通路 222
危俊 225
昭世 227
尊嘉 230
蓄英 233
思忠 235
陶壅 237
株昭 240
九嘆 243
逢紛 244
離世 248
怨思 252
遠逝 256
惜賢 260
憂苦 264
湣命 267
思古 271
遠遊 275
九思 281
逢尤 282
怨上 285
疾世 288
憫上 291
遭厄 293
悼亂 296
傷時 299
哀歲 303
守誌 306
參考文獻 311

精彩書摘

  離騷
  【題解】
  《離騷》是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的代錶作,是我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政治抒情詩。關於詩題《離騷》的解釋曆來異說紛呈,而聯係作品實際,本書認為“遭受憂患”及“離彆憂愁”之說較為確切。
  《離騷》共三百七十三句,二韆四百餘字,可分十二章。依次追述傢世、姓名的由來,曆數上古聖君堯、舜、桀、紂等人的為政得失,申述詩人遠大的政治抱負和在政治鬥爭中遭受的迫害,對楚國的黑暗現實進行瞭揭露和批判,對幻想中的美政理想境界進行瞭熱情的謳歌,錶達瞭詩人追求政治革新、振興楚國的美好理想,反映瞭詩人不與邪惡勢力同流閤汙的鬥爭意誌和不惜以身殉國的崇高精神。
  《離騷》是楚辭的靈魂篇章,其篇幅之長、文采之美、想象之豐富、氣勢之宏偉、感情之強烈,在古典詩歌寶庫裏首屈一指,不愧為我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典範。
  【原典】
  帝高陽之苗裔兮①,朕皇考曰伯庸②。攝提貞於孟陬兮③,惟庚寅吾以降④。皇覽揆餘初度兮⑤,肇锡餘以嘉名⑥。名餘曰正則兮⑦,字餘曰靈均⑧。紛吾既有此內美兮⑨,又重之以修能⑩。扈江離與闢芷兮?,紉鞦蘭以為佩?。汩餘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鞦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注釋】
  ①帝:先秦的“帝”字,直至戰國中期,指的都是天神、天帝。夏以後的人間君主稱為“後”或“王”,而不稱“帝”。古氏族為瞭美化自己的世係,都要托祖於天神天帝,自稱是某“帝”或某“神”的後裔。高陽:即古代帝王顓頊(zhuānxū)的彆號,傳說為高陽部落首領,實際上是楚人崇拜的天帝,是太陽神。苗裔(yì):苗,初生的禾本植物。裔,衣服的末邊。這裏苗裔連用,喻指子孫後代。兮:語氣詞,楚國方言,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啊”。②朕:我,上古時代的第一人稱代詞,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詔定為封建帝王自稱的專用詞。這裏是屈原自稱。皇考:對亡父的尊稱。皇,大、美、光明。考,在先秦西漢的典籍裏,有時指從祖父以上的先人,有時僅指亡父,東漢以後,專指亡父。伯庸:“皇考”的名或字,不見經傳,可能是化名。③攝提:這裏指“攝提格”的簡稱。戰國時代根據歲星(木星)的運行紀年。木星繞日一周約十二年,以十二地支錶示,寅年名攝提格。貞:正。孟:開端。陬(zōu):農曆正月的彆名。正月是一年的開始,故稱“孟陬”。夏正建寅,夏曆正月也即寅月。④惟:句首發語詞。庚寅:屈原齣生的日子,紀日的乾支。寅年寅月寅日,古人認為是難得的吉日。降(古音hóng):誕生、降生。本意指從天降臨,這裏屈原自言天生。⑤皇:即上文“皇考”的省略,指太祖。覽:觀察。揆(kuí):揣測,衡量。初度:指初生的時節,即生辰。⑥肇:同“兆”,占蔔的意思。锡:同“賜”,送給。⑦正則:公平而有法則,這是對屈原名“平”的解釋。⑧靈均:靈善而均調,這是對屈原字“原”的解釋。⑨紛:美盛的樣子。內美:先天具有的內在的美好品德。⑩重(chóng):加上。修:美好。能:通“態”,指姿態、姿容。修能,即美好的外錶儀形。?扈(hù):披,楚地方言。江離:江蘺,一種香草。闢:幽僻的地方。芷:幽香的芷草。?紉:楚地方言,連接,聯綴。鞦蘭:香草名。以為:以之為。佩:佩戴。?汩(yù):楚地方言,水流得很快的樣子,這裏指時光飛逝。不及:趕不上。?不吾與:即“不與吾”的倒裝,意思是不等待我。?搴(qiān):拔取。阰(pí):大的山坡。木蘭:香樹名,又稱黃心樹,紫玉蘭,皮似桂而香,狀如楠樹,高數仞,相傳去皮而不死。?攬:采摘。洲:江河中的陸地。宿莽:一種經鼕不死的香草。
  忽:過得很快的樣子。淹:通“延”,逗留,停留。?代序:輪流。序,通“謝”,過去,逝去。?惟:想。?美人:這裏指楚懷王。遲暮:比喻晚年。?不:“何不”的省文,“為什麼不”的意思。撫壯:趁著盛壯之年。穢:指汙穢的行為。?度:態度。?騏驥:駿馬,這裏比喻賢能的人。馳騁:縱馬疾馳,奔馳。?道:通“導”,引導。夫:語氣助詞。先路:前麵的路,即先王的路。
  【譯文】
  我是天帝高陽氏的後裔,我已去世的父親名字叫伯庸。歲星正好在寅年的孟春月,我從天降臨。父親仔細揣測我的生辰,通過卦兆賜給我相應的美名:給我取名叫作正則,同時起字叫作靈均。天賦給我很多內在的美好品質,再加上有外在的齣眾纔能。披戴著江蘺和芷草,把鞦蘭結成佩環掛在身上。光陰似箭我怕趕不上,歲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早晨我在坡地上拔取木蘭,傍晚在小洲中采摘宿莽。時光迅速逝去從不停下腳步,四季更相交替永無止境。想到草木在西風裏一片片凋零,恐怕楚王步入衰殘的暮年。為什麼不趁著盛時拋棄汙穢啊,為何還不改變你的態度?騎上韆裏馬縱橫馳騁吧,來吧,我在前麵為你引導開路!
  ……

前言/序言

  楚辭又稱“楚詞”,是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創作的一種新詩體。《楚辭》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對後世文學詩歌的創作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楚辭”這一名稱,最早見於西漢前期司馬遷的《史記·酷吏列傳》。在漢代,楚辭也被稱為辭或辭賦。漢成帝時,劉嚮整理古文獻,將楚國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人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嚮等人承襲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匯編成集,共十六篇,定名為《楚辭》。漢武帝時,淮南王劉安編纂的《離騷傳》,是曆史上最早的一部關於楚辭作品的注本,不過久已失佚。繼劉安之後,相繼齣現瞭不少《楚辭》注本。東漢漢元帝初年,王逸給劉嚮所編的《楚辭》作注,又增入己作《九思》,命名全書為《楚辭章句》,成《離騷》《九歌》《天問》《九章》《遠遊》《蔔居》《漁父》《九辯》《招魂》《大招》《惜誓》《招隱士》《七諫》《哀時命》《九懷》《九嘆》《九思》十七篇,是現存最古的一種注本,成為後世通行本。
  《楚辭》靈活地運用瞭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敘寫著楚地的山川江河、人物風情,使文中的聲韻、歌調、思想乃至精神風貌具有鮮明的楚地特色,如宋人黃伯思所說,“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全書以屈原作品為主,其餘各篇也都承襲屈賦的形式。由於屈原的《離騷》是楚辭的代錶作,所以楚辭又被稱為“騷”或“騷體”。
  《楚辭》是繼《詩經》四言體後齣現的一種新詩體。它的齣現,打破瞭《詩經》以後兩三個世紀的沉寂而在詩壇上大放異彩,開始瞭我國詩歌史上繼《詩經》之後的第二個重要時期。
  《楚辭》突破瞭《詩經》以四言為主的句式,汲取南地楚歌的韻調和句式,采用散文化的長句,以六言為主,長短相間,靈活多變,獨創瞭一種參差錯落、靈活多變的新體式,擴大瞭詩歌的錶現力。在結構形式上,它把《詩經》整齊短小的重章疊句發展成為“有節有章”的長篇巨幅,更適閤錶現繁復的社會生活內容和抒寫在較大時段跨度中經曆的復雜情感。在語言上,采用瞭大量的楚國地名、物稱、方言、口語等,使詩的語言生動、形式活潑;比興誇飾與神話傳說的廣泛運用,使全詩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詩經》和《楚辭》一起構成瞭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的兩大源頭,分彆開創瞭中國古代詩歌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先河,成為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的“雙璧”,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特殊的意義。
  因為《楚辭》中的語言習慣、社會背景等都年代久遠,對於當代讀者來說比較陌生,為瞭能較好地理解《楚辭》作品,從中領略楚辭的精粹,我們特編寫瞭《楚辭全鑒》一書。
  本書以權威版本的《楚辭補注》為底本,通過題解、注釋、譯文三部分對《楚辭》中的每篇詩文進行詮釋。每篇前的題解以簡明精要的語言闡述篇章概要;注釋主要對文中難理解和多解的字詞和文化常識加以齣注,注釋語言力求簡明準確,盡可能讓讀者理解詩文,參透詩詞的蘊意;譯文則力求直譯,不妄加改動、隨意增減,便於讀者更清晰地理解詩文本意,品悟其中深厚的內涵。希望此書能夠幫助您輕鬆學習《楚辭》,增長知識。
  解譯者
  2015年11月

《楚辭全鑒》:一部承載著韆年楚風與浪漫的文學瑰寶 《楚辭全鑒》,顧名思義,是一部對中國文學史上獨具一格的《楚辭》進行全麵梳理、深度解讀與係統呈現的集大成之作。它並非僅僅是詩歌的匯編,而是一次跨越時空的文化迴溯,一次對古楚大地深邃精神世界的藝術探尋,更是一麯獻給屈原及其時代不朽的浪漫主義挽歌。本書旨在為讀者打開一扇通往先秦時期楚國民間信仰、神話傳說、政治抱負、人生哲思以及審美情趣的窗口,讓那些曾經激蕩在湘江、洞庭湖畔的澎湃心潮,再次穿越曆史的煙塵,與現代心靈産生共鳴。 一、 曆史的源流:孕育《楚辭》的沃土 要理解《楚辭》的精髓,便不得不追溯其誕生的土壤——古楚國。楚國,自春鞦戰國以來,便以其開放、自由、兼容並蓄的文化特質,以及與中原文明既獨立又交融的獨特發展路徑,在中國曆史上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其廣袤的疆域,秀麗的山川,以及在南方氣候環境下生長齣的獨特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都為《楚辭》的藝術風格和思想內涵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楚辭》的齣現,標誌著中國詩歌從《詩經》的現實主義敘事,嚮更注重個人情感抒發、更富於想象力和浪漫色彩的抒情詩的轉型。它繼承瞭《詩經》的現實精神,但又在此基礎上,融入瞭楚地獨有的巫風、神話、方言,以及濃鬱的地方色彩,形成瞭“麯罷不知何處起,迴看卻在洞庭波”的迷離意境。屈原,作為《楚辭》的集大成者,更是將個人遭遇、政治理想與楚國文化融為一體,創造齣前無古人的詩歌體裁。他的作品,如《離騷》、《九歌》、《天問》等,不僅是文學的巔峰,更是他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是他對理想與現實衝突的深刻反思。 二、《楚辭》的多重維度:信仰、神話、情感與哲思的交織 《楚辭》並非鐵闆一塊,它包含瞭豐富多樣的內容,宛如一顆璀璨的寶石,摺射齣不同的光芒。 神靈的頌歌與信仰的圖景——《九歌》: 《九歌》是《楚辭》中最具地方色彩和宗教神秘感的部分。它源於楚地祭祀鬼神的儀式,包含瞭對山鬼、湘君、湘夫人、東皇太一、雲中君等眾多神靈的歌頌與祈禱。這些歌辭,不僅僅是對神靈的描摹,更是古楚人對自然萬物、生命起源、生死輪迴的理解與敬畏。它們展現瞭楚人豐富奇特的想象力,以及與神靈溝通、祈求福祉的願望。閱讀《九歌》,仿佛能聽到遠古祭祀的鼓樂,感受到敬畏與虔誠交織的氛圍。 個人遭際與政治理想的悲歌——《離騷》: 《離騷》是屈原的代錶作,也是《楚辭》中最具震撼力和感染力的篇章。它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壯闊胸懷,抒發瞭屈原對政治理想的執著追求,以及在政治失意、奸臣讒毀下的孤獨、痛苦與不屈。篇中的“鳳鳥”、“靈修”、“扈江離與闢荔”,都成為屈原內心世界和政治態度的象徵。他以極盡浪漫的筆法,將個人遭遇與傢國命運緊密聯係,創造瞭一個充滿理想主義和悲劇色彩的藝術世界。 宇宙的追問與哲學的探索——《天問》: 《天問》以連珠炮式的問句,對天地萬物的起源、自然現象、曆史傳說、神話人物等提齣瞭連串的疑問。它展現瞭屈原非凡的求知欲和批判精神,以及對宇宙奧秘的深刻思考。這些問題,看似尋常,實則觸及瞭人類最根本的哲學命題。屈原通過發問,不僅錶達瞭自己對未知的好奇,也暗示瞭對當時社會不閤理現象的質疑,是一種深沉的智慧和批判的勇氣。 遊仙的夢境與浪漫的想象——《遠遊》、《夢遊天姥吟留彆》(注:《夢遊天姥吟留彆》實為李白作品,但在《楚辭》研究中,常常會將與楚辭風格相近的浪漫主義作品一同探討其浪漫精神的傳承與發展,此處需謹慎區分,但若從更廣闊的意義上探討楚辭的精神影響,也可提及此類與楚辭浪漫精神契閤的作品): 《遠遊》等篇章,展現瞭屈原超越現實的想象力,他渴望乘坐龍舟,駕馭飛龍,遨遊於天地之間,與神仙相會。這種“遊仙”的題材,充滿瞭奇幻色彩和自由奔放的精神,是《楚辭》浪漫主義精神的重要體現。 三、 《楚辭》的藝術特色:想象、比興、象徵與音樂性 《楚辭》的藝術魅力,在於其獨樹一幟的風格和錶現手法。 瑰麗奇絕的想象: 《楚辭》最突齣的特點便是其磅礴奔放的想象力。作者們善於將現實與虛幻、人間與神界融為一體,創造齣光怪陸離、變幻莫測的藝術景象。神靈的形象、異域的景物、神奇的交通工具,都在作者的筆下栩栩如生,展現瞭古楚人豐富而奔放的想象力。 比興手法的運用: 《楚辭》大量運用比興手法,通過對自然景物、動物、植物等的描繪,來烘托人物的情感,暗示人物的品格,或寄托作者的理想。例如,用“蕙”、“蘭”比喻君子的美德,用“煢煢白兔,東走西顧”錶達內心的孤寂與不安。這種手法使得詩歌的情感錶達更為含蓄、委婉,也更為深沉。 象徵的運用: 《楚辭》中許多意象都具有象徵意義。如“鳳鳥”象徵高潔的品德和理想的追求,“綠衣”可能象徵被貶謫的憂傷,這些象徵性的運用,為詩歌增添瞭多層次的解讀空間。 濃鬱的音樂性: 《楚辭》在形式上,多采用“兮”字作為句末的語氣助詞,這種“兮”字的使用,不僅增加瞭詩歌的節奏感和音樂性,也使得詩歌在吟唱時更顯跌宕起伏,富有感染力。此外,《楚辭》的語言也多采用楚地方言,具有獨特的語音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迴味無窮。 四、 《楚辭全鑒》的意義:傳承、解讀與創新 《楚辭全鑒》的編纂,旨在係統地呈現《楚辭》的文獻價值、思想內涵和藝術成就。它將匯集曆代學者的研究成果,對其進行深入的考證、辨析與解讀。 文獻的整閤與整理: 本書將收錄曆代重要的《楚辭》版本,並對其進行校勘、注疏,力求還原《楚辭》最原始的麵貌。同時,也將收錄與《楚辭》相關的史料、傳說,為讀者提供更全麵的曆史背景。 思想的深度挖掘: 編者將對《楚辭》中的政治理想、人生哲思、宗教信仰、神話傳說等進行深入的分析,揭示其背後的思想淵源和文化內涵,探討《楚辭》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藝術的精妙賞析: 本書將對《楚辭》的藝術特色,如想象、比興、象徵、音樂性等進行詳細的闡釋,通過對具體篇章的賞析,展現《楚辭》在藝術上的卓越成就。 文化的時代傳承: 《楚辭》不僅是文學作品,更是楚文化的載體。本書的編纂,不僅是對古代文學的緻敬,更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它希望能夠激發當代讀者對古代文學的興趣,理解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並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從中汲取智慧與力量。 結語 《楚辭全鑒》,將是一部集學術性、思想性、藝術性與普及性於一體的巨著。它將帶領讀者走進那個風雲激蕩、神話傳說與政治抱負交織的時代,去感受屈原那顆赤誠而孤獨的心,去領略楚地那片神秘而浪漫的土地,去體會中國古代詩歌那雄渾而瑰麗的魅力。這本書,不僅是對《楚辭》的全麵迴顧,更是對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一次深刻迴響。它將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細細體悟的傳世之作,它將以其博大精深的內涵,滋養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靈。

用戶評價

評分

從收藏價值的角度來看,我必須為這部《楚辭全鑒》點贊。在如今這個追求效率和快速消費的時代,能夠沉下心來,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去整理、考證並齣版這樣一套體係宏大、資料翔實的典籍,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擔當。從紙張的厚度、油墨的質感,到校對的精準度,都體現齣一種對經典的敬畏之心。它不僅僅是我的書架上的一員,更像是一個傢庭圖書館裏定海神針般的存在,代錶著一種對傳統文化深入探索的決心。它的厚重感,不僅僅是物理上的,更是知識體係和學術積澱上的。我知道,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任何關於楚辭的疑問,我都會下意識地翻開它來尋求最權威、最全麵的解答。這已經超越瞭一般閱讀的範疇,更像是在構建一個個人專屬的、可靠的古典文學研究基石。

評分

說實話,當我決定入手這本厚重的《楚辭全鑒》時,內心是有一點忐忑的,畢竟市麵上關於楚辭的讀物多如牛毛,大多是碎片化的賞析或淺嘗輒止的普及。但這部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地域性”的強調和挖掘。它沒有將楚辭孤立地看待,而是用大量的篇幅去重建“楚地”這個地理與文化概念。書中穿插的地圖、曆史事件年錶,以及與《山海經》、巴蜀文化等相關聯的對比分析,非常有效地幫助讀者構建起一個立體化的楚國文化圖景。比如,書中對屈原在流放途中所見的南方山川形貌的描述,結閤現代地理學和民俗學的考證,讓我們仿佛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種蠻荒與靈性的交織。這種“大曆史觀”的介入,極大地拓寬瞭我們對楚辭的理解維度,不再局限於抒情文學的範疇,而是將其置於中國早期文明探索的宏大敘事之中。這種廣博的視野,是其他同類書籍所不具備的。

評分

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的時間,纔算大緻翻閱完這部鴻篇巨製的前半部分,坦白說,它遠比我預想的要“吃力”得多,但這種“吃力”恰恰體現瞭其學術價值的深度。它並非那種輕鬆的“入門讀物”,而是真正深入到瞭《九歌》的宗教色彩與《天問》的哲學思辨的肌理之中。書中對生僻字詞的解析詳盡得近乎苛刻,不僅僅給齣現代漢語的解釋,還會追溯到其在先秦時期的語義流變,甚至會引用不同版本的校勘差異來佐證自己的觀點,這對於我這種對古典文學有一定基礎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打開瞭新的視角。尤其欣賞它對楚辭中那些標誌性的意象——香草美人、巫術、龍鳳圖騰——進行係統梳理和文化溯源的部分,將這些意象從單純的文學修辭提升到瞭上古楚地信仰體係的高度進行闡釋,邏輯嚴密,論證充分,讓人在驚嘆於屈原纔華的同時,更能理解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社會心理結構。這種層次分明的解析,使得閱讀過程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而更像是一場與先賢的深度對話。

評分

這本書的另一個突齣優點在於其譯注的“可操作性”。以往閱讀古文,最怕的就是譯文過於晦澀,與原文對照起來,像是在進行一場“猜謎遊戲”。這部《全鑒》在這方麵做得尤為齣色,它采用瞭“原文——句解——意譯”的三段式處理。句解部分精準地拆解瞭每一個復雜句式和難點詞匯的語法功能,非常適閤作為學習工具書來使用;而意譯部分則力求在保持古雅韻味的前提下,清晰流暢地傳達原意,讀起來朗朗上口,毫無滯澀感。我嘗試著讓一位對古文不太感冒的朋友閱讀瞭其中一小段,他反饋說,因為有清晰的導讀和流暢的現代解讀作為支撐,他竟然能跟上節奏,領略到其中蘊含的悲憤與激昂。這種兼顧學術嚴謹性與大眾可讀性的平衡把握,著實是難能可貴,成功地拉近瞭韆年前的文學瑰寶與當代讀者的距離。

評分

這部《楚辭全鑒》的裝幀設計真是令人眼前一亮,從拿到書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那種古樸典雅的氣韻深深吸引住瞭。封麵采用瞭深邃的墨綠色調,燙金的字體在光綫下熠熠生輝,透著一種莊重又不失靈動的美感。內頁紙張的選擇也非常講究,那種略帶米黃的細膩質感,不僅保護瞭視力,更平添瞭幾分懷舊的味道,仿佛能觸摸到韆年前的竹簡氣息。排版布局上更是下瞭大功夫,注釋清晰卻不擁擠,正文與譯文穿插得恰到好處,讓人在閱讀晦澀難懂的古文時,能隨時找到指引,不至於迷失在字裏行間。特彆是那些引人入勝的插圖,無論是對屈原形象的勾勒,還是對湘江楚地的山水描摹,都充滿瞭藝術感染力,將文本中的意境具象化瞭,極大地增強瞭閱讀體驗的沉浸感。看得齣來,編纂者在每一個細節上都傾注瞭心血,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精心製作的藝術品,讓人愛不釋手,光是摩挲書脊、翻閱書頁,便已是一種享受。這份對外在形式的極緻追求,無疑為這部典籍的內涵增添瞭厚重的底色,讓人對即將展開的閱讀之旅充滿瞭期待。

評分

紙張不錯,印刷精美,活動價一三九減四十,不錯

評分

發現瞭好多不認識的字,仔細的查,學習中。

評分

給兒子起名字專門買的

評分

不錯不錯,物美價廉,好評

評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不錯 物流很快 非常好 支持

評分

好評好評好評好評好評好評好評好評好評好評好評好評好評好評

評分

男楚辭,女詩經。都這麼說,慢慢看吧,看瞭纔知道是不是。分“原典”~“注釋”~“譯文”,還算規矩。

評分

男楚辭,女詩經。都這麼說,慢慢看吧,看瞭纔知道是不是。分“原典”~“注釋”~“譯文”,還算規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