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灾难,色彩搭配的逻辑混乱,根本看不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我打开它的时候,满心期待能找到一些关于如何平衡冷暖色调的实用技巧,结果呢?一堆不知所云的图例和生硬的文字堆砌在一起,让人抓不住重点。举个例子,书中尝试讲解一个基础的色彩调和原理,却用了极其复杂的术语和错误的示例图,我一个初学者看了简直是云里雾里,完全不知道该从何入手去实践。更让我抓狂的是,它似乎把所有关于色彩理论的知识点都一股脑地塞了进来,却没有提供任何清晰的步骤或案例分析来指导读者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翻阅体验极差,那些所谓的“速查”功能也形同虚设,当你需要快速找到某个特定色系的处理方法时,你会发现目录和索引根本帮不上忙,最终只能徒劳地在厚厚的书页里打转。我对这种出版质量感到非常失望,它更像是一份未经整理的笔记,而不是一本专业的参考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让我深感不值。作为一本“速查手册”,它本应具备便于携带和快速翻阅的特性,但这本书的开本过大,纸张厚重,拿着很不方便,更别提放在工具包里了。更要命的是,印刷的色彩表现力极差。任何涉及微妙色彩过渡和饱和度差异的插图,在印刷出来后都显得模糊、失真,甚至出现了明显的偏色现象。这意味着,任何作者试图通过图例展示的冷暖色之间的微妙平衡,都因为印刷质量问题而彻底失效了。我甚至怀疑,作者在创作时是否也依赖于如此低劣的打样效果。在色彩处理中,细节决定成败,而这本书恰恰在最关键的视觉呈现上彻底失分。我宁愿花同样的价钱去购买几张高质量的色卡样本,也不愿意忍受这种既看不清又摸不着真实质感的印刷品。
评分我完全无法理解这本书的定价策略,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与市面上其他同类专业书籍相比,差距太大了。市场上不乏高质量的色彩手册,它们通常会附带详细的CMYK、RGB以及Pantone色号的对应关系,并提供针对不同媒介(印刷品、屏幕显示)的校准指南。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显得非常吝啬,信息点极其稀疏。当我尝试查找某个特定色相(比如一种偏黄的绿色)在不同色温下的具体数值参考时,我发现书中提供的参考数据少得可怜,而且缺乏权威性认证。它似乎只是收集了一些零散的个人经验,并未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交叉验证。对于任何需要依赖精确色彩数据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帮助微乎其微,与其叫“速查手册”,不如叫“色彩小札”更为贴切,它在专业性和实用性上都未能达到一个可接受的标准。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种煎熬。作者的叙事风格极其啰嗦,大量的篇幅被用来描述一些与核心主题——色彩快速查询——关联不大的背景故事或者哲学思考,让人感到极度不耐烦。比如,在讲解如何区分微妙的“灰度”冷暖倾向时,作者用了一整章的篇幅去探讨古希腊人对色彩的理解,这对于急需解决手头设计问题的我来说,简直是浪费时间。当我翻到真正想看的部分,比如特定行业(如时尚或UI设计)的色彩搭配规范时,内容又变得空泛无力,缺乏实际操作的指导。它更像是一本散文化论述,而不是一本工具书。一本“速查手册”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效率和精准度,而这本书完全偏离了这个目标,成了一本需要耐心去“啃”的理论读物,这与它的书名完全背道而驰。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设计师,我原本以为这本《XX手册》能提供一些新颖的视角,毕竟书名听起来很有针对性,强调了“冷暖色”的速查特性。然而,实际内容却显得相当陈旧和表面化。它所涵盖的色彩理论,几乎都是我在十年前的入门教材里就学过的基础知识,没有任何深入探讨或创新的见解。例如,在讲解如何利用环境光对色温的影响时,书中只是简单地罗列了几种光源的名称,却完全没有涉及现代设计软件中色彩管理和渲染引擎如何模拟这些真实光效的细节。这使得这本书对于追求高标准视觉效果的专业人士来说,几乎没有参考价值。它更像是一本面向完全没有色彩概念的业余爱好者的入门读物,但即便是入门读物,其内容的深度也显得不够扎实。我期待的是能够解决复杂项目中的色彩冲突和情绪引导的策略,而不是停留在“红色是暖色,蓝色是冷色”这种幼儿园级别的认知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