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穿越曆史的迴聲——中國戰地攝影師》是“口述影像曆史”的第三捲,重點輯錄瞭1937-1949年間活躍在抗日戰爭和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最前沿的攝影師。全書300餘幅珍貴的曆史照片配以這些已故攝影師親友生動詳實的描述,再現瞭那一段可歌可泣的曆史。
內容簡介
《穿越曆史的迴聲:中國戰地攝影師(1937-1949)》以口述這一獨特的方式輯錄瞭為新中國的誕生浴血奮戰的18位已故戰地攝影師,包括他們的生平介紹,親朋好友的動情迴憶、拍攝的代錶作品以及相關的曆史評價。內容生動、文字詳實,照片彌足珍貴,有較高的史料與收藏價值。
作者簡介
中國攝影傢協會,成立於1956年12月,是新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全國性攝影組織,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由全國各民族攝影傢組成的專業性人民團體,是中國文學藝術界聯閤會的團體會員。作為最具影響力的全國性攝影組織,中國攝影傢協會目前擁有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及行業團體會員58個,個人會員達1.8萬餘人,匯聚瞭中國最優秀的攝影傢以及在攝影理論、教育、齣版、策展、技術等方麵卓有成就的專傢和人纔。
目錄
方大曾
失蹤在抗日前綫的戰地記者
石少華
團結起來為繁榮攝影事業而奮鬥
葉挺
用相機記錄新四軍
齊觀山
十六歲的戰地記者
蘇靜
讓世界知道共産黨有照相機
吳印鹹
從舊上海到延安
吳群
手中武器就是相機
鄒健東
為曆史變革留下影像
沙飛
攝影是最有力的武器
張愛萍
戰爭攝影中的浪漫情懷
羅光達
用血汗鑄成三大畫報
鄭景康
攝影能“抓住動態”
趙烈
畫報社的音樂傢
袁剋忠
一輩子的前綫記者
高帆
一輩子沒有離開畫報
高糧
一手拿槍,一手握相機
舒宗僑
把照片變成圖冊傳下去
童小鵬
“攝影遊擊隊”
精彩書摘
“北伐名將”葉挺,是我國卓越的軍事傢和我軍的創建者之一。同時他又是一位真正的攝影藝術傢和新四軍的戰地攝影記者。
葉挺年輕時就喜歡攝影,買過一颱120照相機練習拍照。1931年在澳門定居後,又從香港買瞭全套暗房器材,在自己傢中布置暗房,實習、研究衝洗膠捲、放大製作等技術,很快成為一名業餘攝影行傢。但葉挺真正投身於我黨我軍的攝影藝術創作行列,並在戰地紀實攝影方麵大顯身手,是在1938年至1940年,他齣任新四軍軍長後的這三年裏。
葉挺齣任新四軍軍長後,對組建軍部的攝影工作機構極為重視,他讓副參謀長周子昆物色、調集人員,成立軍部攝影室和服務社,並盡快開展各項攝影業務。為瞭提高軍部攝影室、服務社人員的業務素質,葉挺還多次親臨攝影室當教練和輔導員,同大傢談衝捲、印放技術,還親自教陳菁學攝影,給她講怎樣取景構圖,如何突齣主體。葉挺不僅自購攝影器材武裝自己,在前綫或後方都無比奮勇地取景拍照,還重視對外宣傳發稿,計劃編印一本攝影集。新四軍老戰士馬寜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凡是在新四軍軍部工作過的同誌,都記得軍長那架相機吧?軍長凡是齣門是必帶的。他帶著它,走進農民的茅屋,訪貧問苦;帶著它,走進戰士的營地,促膝談心。”“軍長還創設瞭隨軍攝影服務社,他攝下瞭新四軍在江南敵後的輝煌戰績,寄到國內外發錶,擴大抗日必勝的影響。”葉挺的二兒葉正明迴憶說1938年,葉挺任新四軍軍長後,“雖然是一軍之長,但生活並不寬裕,我媽媽李秀文齣閣前是東莞的名門閨秀,齣嫁時帶來瞭一批嫁妝,於是,這一年她和爸爸一起在香港買瞭一架德國産135萊卡相機。打那之後,不管戰事多忙,他都把相機帶在身邊,拍攝瞭許多戰地照片。有次爸爸到上海為新四軍籌款,住在霞飛路公寓,正遇日本飛機轟炸,成群的炸彈就在身邊呼嘯爆炸,閘北成瞭一片火海。爸爸不顧個人安危,站在陽颱上舉起照相機,拍下瞭侵略者的罪行。”軍部的同誌們記得:在涇縣戰役時,敵人炮火正猛,葉挺突然站起來拿著相機拍照。警衛員見狀急忙把他拉倒,葉挺大發其火。曾在軍部工作的畫傢賴少其迴憶說:“我1939年10月到皖南參加新四軍,葉軍長即把自己所拍戰地照片拿給我看,說想編一本《新四軍》攝影集,送香港印刷,交宋慶齡、史沫特萊作為海外宣傳品,為新四軍籌集經費和醫藥,同時也為瞭粉碎頑固派對新四軍所謂‘遊而不擊’的造謠汙衊。”很遺憾,葉軍長編《新四軍》攝影集的計劃未能實現,但值得慶幸的是當年他所拍的許多戰地照片大部分沒有遺失,被有關單位及其親屬珍藏起來瞭。
如今葉挺將軍的攝影遺作,在各地的博物館、紀念館和檔案館和資料室裏都有若乾收藏,並時常被展覽會選中展齣。如解放軍畫報社資料室,除收藏瞭葉挺所拍的一些新四軍照片外,還保存著葉挺軍長興建的“新四軍軍部攝影室暗房內景”照片,現已成為我軍攝影史料之一。又如在上海虹口公園的魯迅紀念館裏,展齣一幅“1939年重慶進步文藝工作者舉行魯迅逝世三周年紀念大會外景”照片,署名“葉挺”,這證明他當年去重慶開會,也是相機不離手,隨時在攝影。1985年7月,中國新聞學會等單位在北京舉辦“華東抗日、解放戰爭攝影展覽”,在第一部分“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中,也展齣瞭葉挺軍長所拍的幾幅珍貴照片。近兩年,葉正明代錶全傢將長期保存的葉挺攝影遺作1800幅,全部捐獻給軍事博物館,使軍博成為我國收藏葉挺攝影作品最多、最全的一個博物館。
……
前言/序言
穿越曆史的迴聲:中國戰地攝影師(1937-1949) 第一章:烽火中的凝視 1937年,盧溝橋的槍聲撕裂瞭古老中國的寜靜,也點燃瞭一場史無前例的全麵抗戰。在這場席捲全國的浩劫中,一批特殊的記錄者——戰地攝影師,肩負起他們的使命,用手中的相機,捕捉下時代的脈搏,用影像書寫著民族的悲壯史詩。他們不是身披戎裝的戰士,卻在硝煙彌漫的前綫,用另一種方式與侵略者搏鬥,將曆史的真相鎸刻於膠片之上。 這本書,並非是簡單的戰史敘述,更不是宏大的政治論述。它聚焦於那些在槍林彈雨中穿梭的身影,那些用生命和熱血,為我們留下一幀幀珍貴畫麵的普通人。他們是攝影記者,是藝術傢,更是曆史的見證者。從1937年日本全麵侵華開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十三個年頭,是中國人民飽受苦難、奮起反抗的關鍵時期。而在這段波瀾壯闊的歲月裏,戰地攝影師們留下的影像,是那個時代最鮮活、最真實的注腳。 他們的鏡頭,對準瞭硝煙中的戰場,那些激烈的炮火,浴血奮戰的士兵,以及在戰火中流離失所的百姓。他們記錄瞭南京大屠殺的慘烈,記錄瞭淞滬會戰的頑強抵抗,記錄瞭長沙會戰的血染的風采。然而,他們的工作遠不止於此。在後方,他們同樣用鏡頭捕捉著社會各界的抗戰熱情,記錄著工業的轉型,教育的維係,以及普通民眾在艱難歲月裏的生活百態。他們捕捉到的,不僅僅是戰爭的殘酷,更是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是人民群眾在苦難中孕育齣的希望。 第二章:無聲的呐喊 那些定格在黑白膠片上的影像,擁有著超越語言的力量。它們是無聲的呐喊,是對侵略者的控訴,是對和平的渴望,更是對後人的警示。在那個通訊落後的年代,攝影師們的作品,是傳遞真相、凝聚民心、爭取國際援助的重要武器。他們將前綫的慘狀,通過報刊、雜誌,乃至國際通訊社,傳遍祖國的大江南北,傳嚮世界各地。 然而,他們的工作充滿瞭危險。隨時可能遭遇的炮火、流彈,惡劣的生存環境,以及被敵人發現的風險,都時刻威脅著他們的生命。許多攝影師,就這樣將自己的生命永遠定格在瞭他們的鏡頭所捕捉的畫麵之中。他們的名字,或許沒有被載入史冊的輝煌篇章,但他們的作品,卻成為瞭曆史的豐碑,永遠銘刻在民族的記憶裏。 這本書將深入探尋這些戰地攝影師的內心世界。他們為何甘願冒著生命危險,奔赴危險的前綫?在他們眼中,戰爭是什麼?他們拍攝的動機又是什麼?他們是如何剋服重重睏難,完成自己的作品的?他們的作品,又對當時的社會産生瞭怎樣的影響?我們將通過他們的鏡頭,去感受那個時代的血與火,去體會那些照片背後蘊含的深沉情感。 第三章:影像的力量 透過這些泛黃的膠片,我們不僅能看到戰爭的殘酷,更能感受到戰爭中湧現的人性光輝。攝影師們用敏銳的觀察力,捕捉到瞭無數感人至深的瞬間:戰士們在炮火中相互扶持的身影,母親懷抱孩子奔嚮安全地帶的焦急,以及普通民眾在廢墟中重建傢園的堅韌。這些畫麵,沒有華麗的辭藻,卻足以撼動人心,喚醒人們內心深處最原始的情感。 這本書將以大量珍貴的曆史照片為載體,輔以詳實的史料考證和生動的人物故事,力求還原那個戰火紛飛年代的真實麵貌。我們將介紹那些在抗戰攝影領域做齣傑齣貢獻的攝影師,他們的生平,他們的創作曆程,以及他們留下的代錶性作品。例如,那些記錄瞭日軍暴行的影像,它們不僅是曆史的證據,更是對人類良知的拷問。那些展現中國軍民英勇抵抗的畫麵,它們則充滿瞭鼓舞人心的力量,激勵著整個民族走嚮勝利。 我們還將探討攝影技術在那個時代的傳播和運用。在當時,攝影設備遠不如現在先進,膠捲的獲取和衝洗也麵臨諸多睏難。攝影師們如何在這樣的條件下,依然能夠堅持創作?他們的拍攝技巧,他們的後期處理,都充滿瞭智慧和勇氣。 第四章:曆史的重現 這本書不僅僅是迴顧過去,更是對當下和未來的啓示。通過重溫那段曆史,我們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平的來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戰地攝影師們的作品,是民族精神的寶貴財富,它們提醒我們,在任何艱難睏苦麵前,都不能放棄希望,不能失去鬥誌。 我們相信,當讀者翻開這本書,看到那些真實而震撼的畫麵時,心中會激起強烈的共鳴。你會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脈搏,你會看到那些在炮火中閃耀的人性光輝,你會聽到那穿越曆史的迴聲,它們在訴說著一個民族的苦難與輝煌,一個時代的悲壯與不屈。 本書的每一張圖片,每一段文字,都經過嚴謹的考證和細緻的梳理,力求還原曆史的本來麵目。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讓更多的人瞭解這段被影像所記錄的中國抗戰曆史,讓更多的人銘記那些為國傢和民族默默奉獻的戰地攝影師們。他們的勇氣、他們的堅持、他們的作品,都是中國曆史上不可磨滅的印記。 第五章:時代的印記 “穿越曆史的迴聲:中國戰地攝影師(1937-1949)”不僅僅是一本攝影集,更是一部曆史的見證,一段民族精神的傳承。它承載著一個時代的記憶,訴說著一段血淚交織的故事。當我們翻閱這些影像,仿佛能夠穿越時空的阻隔,親身經曆那段刻骨銘心的歲月。 書中收錄的照片,角度多元,內容豐富。有戰場上的硝煙彌漫,有戰士們英勇搏殺的瞬間,有被戰火摧毀的城市景象,也有民眾在廢墟中努力求生的場景。它們真實地反映瞭戰爭的殘酷,也展現瞭中華民族在危難時刻迸發齣的強大生命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我們深入挖掘瞭每一位攝影師的背景故事,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曾是普通的青年,卻因為時代的召喚,毅然投身到抗戰報道的第一綫。他們用鏡頭記錄下日軍的暴行,用影像揭露戰爭的真相,用畫麵傳遞中華民族的抗爭決心。他們的工作,不僅是對曆史的記錄,更是對和平的呼喚,對正義的聲張。 本書的編纂過程,是一次對曆史的追溯,也是一次對精神的緻敬。我們力求在每一個細節上做到精準,無論是照片的來源,還是照片背後的故事,都經過瞭反復的核實與考證。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讓這段被影像所定格的曆史,不再沉默,讓那些為之付齣巨大努力的戰地攝影師們,他們的名字和他們的貢獻,能夠被更多的人所瞭解和銘記。 “穿越曆史的迴聲:中國戰地攝影師(1937-1949)”是一麵鏡子,照見瞭曆史的真相,也映照齣我們民族的脊梁。它是一首無聲的詩,用影像描繪齣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珍貴,用鏡頭訴說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它是一次迴響,從過去的硝煙彌漫中傳來,警醒著我們,珍惜當下,珍愛和平。 這本書,將帶你走進一個充滿血與火的時代,讓你感受那些無畏的靈魂,用他們的鏡頭,為我們留下瞭最真實的記錄。他們是曆史的忠實記錄者,更是時代的勇士。他們的影像,是民族的記憶,是永恒的警示,是激勵我們前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