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天涯论坛有史以来人气高的职场实用故事帖,极为实用,据读者反馈,反复研读后在现实中升职或加薪的读者概率高达60%以上。
2.相生金水办公室实用系列全集包括:《办公室实用暴力美学》、《办公室实用资治通鉴》、《办公室实用资治通鉴2》、《相生金水趣说西汉》四部。用老祖宗的智慧打造职场金饭碗,从蓝领到CEO,一路飙升!
3.比《明朝那些事儿》更有趣,比《水煮三国》更实用,办公室实用暴力美学系列图书。
海报: 内容简介
《相生金水趣说西汉》原书名为《办公室实用暴力美学4》,是本系列中的收官之作。本套书以《资治通鉴》中具有借鉴意义的事件为素材,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为润滑剂,将一部古典巨著打造成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实用职场工具书。更为难得的是,通篇以讲故事的形式贯穿始终,并穿插有精彩的职场案例,寥寥数语就能起到醍醐灌顶的效果,让读者学到如何在职场人生中进退自如,获得成功。
由相生金水先生创作的办公室实用暴力美学系列,最先发表在天涯论坛(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中文原创论坛),一经推出就受到无数读者的狂热追捧,点击率在短时间内飙升到500多万。它将令人捧腹的故事和极为实用的职场干货结合在一起,让读者产生了一种欲罢不能的阅读快感,被读者称为百年难遇的职场奇书。
作者简介
相生金水,工科毕业,一直从事教育培训行业管理工作。苟全性命于私企,不求闻达于老总。闲日里喜欢阅读四旧,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怪力乱神书籍有着无限的嗜好,又受理工科实用主义思维的影响,形成了学历史就得用得上的读书理念,以至于终于按捺不住写作的冲动,形成了本书。还望广大读者给予批判性意见,并拨冗赐教。
其担当主播的脱口秀广播《郑相选择》于2014年5月在山东体育广播电台播出,掀起了不小的轰动。
相生金水的微信订阅号是“相生金水”
精彩书评
★读书不多,但觉得多数都是说教,读这套书却觉得是在互相交流,因为作者总能说到你心里。将书中道理运用到工作与生活中后,有种处事不惑的感觉。
——雨季
★朋友听了相生金水讲的《郑相选择》后把作者的节目和这套书推荐给我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我怀疑,相生金水真的是80后吗?不会是50、60装的吧?太犀利了吧!
——路路
★不看绝对损失的一本书!内容干货十足,对人物和事件分析凌厉透彻,过瘾!
——读者
★看相生金水写的“办公室实用暴力美学系列”,听相生金水讲的《郑相选择》,纵横职场,所向披靡!
——大魔头
★真正的好书值得反复阅读,就像真正的朋友值得信赖一生。读此书,你会在经历了震撼、崇拜、细究、模仿、思索、质疑、批判、释然以后,会心一笑,依然尊崇,为它的精彩而喝彩,为你的收获而感恩。酒过三巡,书过十遍。好书犹如哈老师,值得记取一辈子。
——花香满径
目录
戈篇,
同室操戈的汉初职场风云
收买人心的好事必须由领导做
盖棺定论谈刘邦
再谈"不战而屈人之兵"
"墙头草"是个贬义词吗?!
当"小仁"遭遇"大爱"
怎么送礼是个大学问
"萧规曹随"背后的职场干货
换一个角度来看待男女婚姻的匹配度
当领导的对错遭遇领导的威严
阴篇,
女士主政时代
白起附魂王陵
吕雉告诉我们的那些事儿
【番外篇】《荣枯鉴》之解厄卷
佛家所言"因果"为何物
其实你不懂汉文帝 122向黄河母亲致敬
战无不胜的道家思想
冲篇,
文景之治背后的逆袭传说
你真的擅长策反吗?
职场逆袭的另一个典范-张释之
县官不如现管
立篇,
和领导相处的智慧
向领导要权的必要性
趣谈领导和下属之间的距离
站队要趁早
悟篇,
大汉职场哲学家
"徐为之图"的职场智慧
跟仇恨适时说再见 188郅都是个哲学家
"功高震主"是个大问题
"超级男生"直不疑
【番外篇】继续谈《菜根谭》的智慧
归一篇,
独尊儒术时代的职场生存法则
由董仲舒引发的对儒家和知识分子的讨论
后记
精彩书摘
前面讲到,刘邦及其夫人吕雉先后对建国功臣韩信、彭越和英布进行了清洗,而聪明的张良却在刘邦产生疑心之前主动放弃功名利禄,选择了急流勇退,进而实现了明哲保身。至此,大名鼎鼎的“汉初三杰”还剩下排行第一的萧何稳居相国的高位。读到这里,肯定会有读者发出这样的疑问:刘邦会不会也要对萧何动手呢?答案很明确:必须的!
对付韩信、彭越和英布这种握有兵权的武将自然要刀兵相见,而对付萧何这种文职官员,斗的就不是兵戎之术而是“智”。刘邦心里清楚得很,要想敲打萧何,首先要找到足以充分打击他的小辫子。萧何究竟有什么小辫子攥在刘邦的手里呢?换句话说,一向谨慎而且忠诚的萧何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让刘邦心生恨意呢?这得从大汉帝国的首都长安城说起。
众所周知,萧何这个人在刘邦崛起的整个过程中,一直擅长并全权负责整个军队甚至国家的经济和后勤保障工作,并且做得有声有色,为刘邦取得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我们可以对萧何这位相国也就是职业经理人的综合能力到底有多强,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看法。话说,西汉建立后,向来做事认真细致的萧何发现,在首都长安城内有大量的空地荒芜着,这无异于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在皇家园林里面这种现象尤其严重。
一心忠诚为国的萧何,决定把这些荒地分配给当地的百姓耕种,同时把收完粮食后的农作物的秸秆,作为皇家园林中各种鸟兽的饲料。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有效利用了荒地并发展了农业经济,同时又解决了皇家园林中各种鸟兽所吃饲料的开支问题,可谓是既用心良苦又一举两得的妙招。恐怕也就是萧何这种既聪明又用心的官员,才能想得出这样的做法。因为这件事情,萧何在当地老百姓嘴里收获了相当好的口碑,而也恰恰是因为这件事情,他差点给自己招惹了一场杀身之祸。刘邦听说了这件事情后勃然大怒,把萧何叫到自己的面前痛斥道:“萧何,作为相国的你一定收了人家的贿赂,才把这片园林给他们种植的!”
说完,还没等萧何解释一句话,便下令将其打入大牢并动了大刑。小沈阳曾经说过一句名言:“这是为什么呢?”此时的刘邦在经历过消灭韩信、彭越、英布等开国元老之后,渐渐形成了多疑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说,他看待这些开国元老个个都有造反或者不服的可能,即使是萧何也不会摆脱这个魔咒。在这件事情上,萧何赚取了极大的个人威望,当然他所投入的成本是天子刘邦所统治的土地。这样一来,敏感的刘邦就会觉得萧何是在拿着国家的资源送人情进而赚取极大的个人威望,这无疑把刘邦给晾在一边儿了,老百姓会想:“你看看,皇帝没做的事儿,相国给做了,还是相国好!”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心态,刘邦才盛怒之下把萧何抓了起来并给他用上了刑具。
不过,萧何跟前面讲到的韩信、彭越和英布比起来,运气要好很多,很大程度上恰恰就来自于萧何平日里善于做好事,善于结交好人缘。就在萧何被关入大牢没几天,刘邦身边的一个贴身侍卫,过来找刘邦打探萧何的消息。这个侍卫问道:“陛下,相国犯了什么大罪啊,怎么突敬的话。作为一个相国,做对百姓有利的事情就是他的职责,萧何这样做无非还是替陛下分忧。陛下真不该轻易怀疑相国的忠诚。而且陛下您想啊,当年您亲自率军出征,只留下萧何独守关中,他要是个爱财的人,那个时候捞钱岂不更方便?事实上他并没有任何利用职权中饱私囊的行为。所以,小的我斗胆建议陛下再考虑考虑。”侍卫的话很朴实,但是句句送到了刘邦的心中,侍卫走后,刘邦内心很沉重。最后,刘邦还是派人赦免并释放了萧何。被无罪释放的萧何不敢怠慢,虽然此时年事已高,但是仍然第一时间强打着精神去找刘邦谢恩。为表示对刘邦的尊敬和忠诚,萧何进宫后脱掉鞋子光着脚前去谢恩。
刘邦见到变得如此谦卑的萧何,说道:“相国您不要这样。相国这样做,为的是大汉的子民,我如果反对您的话,就成了夏桀、商纣那样的昏君!相国您是真正意义上的贤相!”
就这样,在刘邦贴身侍卫的帮助下,萧何捡回了一条命,从此之后为人处事十分谨慎,而刘邦到死也没有再找过萧何的事,和韩信、彭越以及英布不同,经历了短暂冤狱的萧何最终得以善终。
回顾这段历史,刘邦在同侍卫的对话中一下说出了实用的职场智慧。刘邦认为,做臣子的(也就是我们这些在企业里面给人打工的),只要做了好事就要把功劳说成是领导的,而领导要是犯了错,你就应该在大庭广众之下把这个错误承担起来,这才是正确并富有智慧的职场之道。《资治通鉴》的原话是这么说的:“有善归主,有恶自与。”
我们相信萧何做这些善事的动机是阳光的、不是刻意抢领导风头的,但是不好意思,他的领导容不得他这样,除非他萧何在做善事的同时告诉大家,是他的领导刘邦让他这样做的,否则,只做善事却不把功劳说成是领导的,那就是错误!然间就被囚禁了呢?”
刘邦说道:“我听说,当年李斯做秦始皇的丞相时,有善行就主动归功于君主,君主有过失他却自己承担。现在我怀疑萧何接受了别人的贿赂后拿国家的资源送人情,所以就应该抓起来治罪。”
……
前言/序言
《大汉风云:从宫廷秘史到边塞烽烟》 本书是一部宏大的历史画卷,旨在深入剖析西汉王朝从建立到鼎盛,再到由盛转衰的曲折历程。我们不只聚焦于那些闪耀着帝王光辉的君主,更将目光投向支撑起这个庞大帝国的文臣武将、士农工商,以及隐藏在历史洪流之下,鲜为人知的市井百态与民间传奇。通过层层剥茧,力图展现一个立体、鲜活、充满矛盾与智慧的西汉世界。 第一章:草莽崛起,龙驭天下——刘邦的传奇与汉初的奠基 秦末乱世,群雄并起。本书将详细梳理刘邦从一名泗水亭长,如何凭借其过人的胆识、非凡的政治手腕以及对人心的精准把握,最终问鼎天下,建立汉朝的传奇故事。我们将深入探究他“沛公”时期结交豪杰、迂回策略的细节,鸿门宴上生死一线间的智谋,以及垓下之战击败项羽的战略部署。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将探讨刘邦如何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层面进行制度创新,为汉朝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例如,他如何妥善处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矛盾,如何平衡功臣与宗室的关系,以及如何推行“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这些都将在本章得到详尽的阐述。 第二章:守成与变革——吕后专权、文景之治的时代画卷 刘邦去世后,吕后专权成为西汉政治史上一个绕不开的课题。本章将详细分析吕后在政治斗争中的策略,她如何排除异己,巩固吕氏家族的权力,以及她的统治对汉初政治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随后,我们将笔锋一转,聚焦于“文景之治”。这并非一个被动的承接,而是汉初政治智慧的集中体现。汉文帝的勤俭节约、以身作则,如何赢得了民心;汉景帝如何继承父业,在平定“七国之乱”的过程中,展现出其非凡的政治魄力和军事才能,并最终确立了中央集权,巩固了汉朝的统治。我们将重点剖析文景二帝如何通过轻徭薄赋、发展经济、鼓励农业生产,使得社会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后来的汉武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雄才大略,威加四海——汉武帝的黄金时代 汉武帝刘彻,这位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君主,他的时代无疑是西汉最为辉煌的篇章。本章将深入剖析汉武帝是如何通过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改革,将汉朝推向鼎盛。我们将详细解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深远意义,它不仅塑造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格局,也为中央集权的统治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撑。在军事上,我们将详细描绘汉武帝如何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开疆拓土,将汉朝的势力范围扩张至前所未有的地步。同时,我们也审视其对外政策的另一面,如对朝鲜、对南越、对西域的征伐,以及“丝绸之路”的开辟,这些都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盛世之下,也潜藏着危机,本章也会客观地探讨汉武帝晚年穷兵黩武、迷信方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理解汉朝由盛转衰的必然性埋下伏笔。 第四章:风云变幻,暗流涌动——汉武之后,外戚与宦官的权力游戏 汉武帝去世后,西汉进入了一个相对动荡的时期。本章将聚焦于外戚与宦官这两个在汉朝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群体。从昭帝、宣帝时期的霍光辅政,到元帝、成帝时期的王氏外戚专权,再到成帝、哀帝时期的政治动荡,我们将详细梳理外戚如何利用帝位空虚或年幼,一步步攫取权力,甚至篡跃皇位。同时,本章也将探讨宦官势力如何在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中崛起,他们如何通过操纵皇帝、干预朝政,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如王莽篡汉的惊心动魄,来展现这一时期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与残酷性,以及外戚与宦官势力交替兴衰的规律。 第五章:文化繁荣与思想碰撞——汉学、史学与道释思想的萌芽 西汉不仅是一个政治强盛的时代,更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本章将深入探讨汉代的文化成就。在儒学方面,我们将解析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对汉朝政治思想的影响,以及经学研究的繁荣,如《诗经》、《尚书》等经典的研究与传播。在史学方面,我们将重点介绍司马迁的《史记》,分析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以及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宏大史观。此外,本章还将触及汉代文学的初步发展,如赋的兴起,以及民间文学的展现。我们还将关注道家思想在汉代的流传与演变,以及佛教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并在民间产生初步影响的早期迹象,为理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独特的视角。 第六章:市井百态,生活百景——草根阶层的悲欢离合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而推动历史前进的,不仅仅是帝王将相,更是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本章将打破宏大的叙事,将目光聚焦于西汉的市井生活。我们将通过对出土的简牍、画像石、陶器等考古资料的解读,以及对史书中零星记载的梳理,生动描绘汉代农民的耕作场景,商人的贸易往来,手工业者的辛勤劳作,以及官吏、游侠、名士等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状态。我们将讲述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婚丧嫁娶,他们的节庆习俗,他们的信仰与追求。通过展现普通人的生活细节,力图还原一个真实、可感、有温度的西汉社会,理解历史的宏观叙事与微观体验之间的联系。 第七章:边塞烽烟,丝路驼铃——西汉的边疆政策与对外交流 西汉的版图辽阔,与周边民族的关系错综复杂。本章将重点分析西汉的边疆政策。我们将深入探讨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其战略、战术以及对匈奴民族命运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将审视汉朝在北方的屯垦戍边政策,以及在西南、东南等地的经营。更重要的是,本章将详细阐述“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我们将追溯张骞出使西域的艰辛历程,以及丝绸之路如何成为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通道,促进了贸易、文化、技术等方面的交流。本书将通过具体的人物、事件和地理信息,描绘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商队,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展现西汉作为一个大帝国,其在世界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八章:由盛转衰的隐忧——王莽篡汉与新朝的短暂幻灭 经历了汉武帝的辉煌,西汉的繁荣背后,也孕育着深刻的危机。本章将聚焦于西汉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我们将详细分析西汉晚期出现的社会经济矛盾,如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势力膨胀、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在政治上,我们将审视外戚王氏家族的势力扩张,以及王莽如何利用时机,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最终篡夺汉朝江山,建立新朝。我们将深入剖析王莽改革的初衷、内容及其失败的原因,展现其试图通过复古的方式解决现实问题的困境,以及这场短暂的王朝幻灭对历史进程产生的复杂影响。 结语:历史的回响——西汉精神的传承与借鉴 在本书的最后,我们将对整个西汉王朝进行一个宏观的回顾与总结。我们将提炼出西汉精神的核心要素,如开放包容、刚健有为、崇文尚武等,并探讨这些精神如何在后世得到传承与发展。同时,我们也将反思西汉兴衰的历史经验,从中汲取深刻的教训,为当下的社会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本书旨在通过对西汉历史的深入解读,帮助读者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与深刻性,并从中获得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