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青音,中國一位在心理治療師和節目主持人兩個專業領域跨界傳播的知名媒體人。早在1999年,她就開中國心理訪談節目的先河,通過電波,解決過上億聽眾的心理難題。她的粉絲,遍及各個年齡段,人們被她的聲音吸引,更被她聲音背後溫暖的力量所打動。
內送明信片:
內容簡介
愛需要學習嗎?愛不需要學習嗎?
愛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能力。
有瞭愛的儲備,懂得愛,會錶達愛,纔說明你會愛瞭。
會愛瞭,也就沒那麼多愛的睏擾瞭。
《學習愛》是關於如何解決愛的睏擾與難題的小書,它從50個愛的睏擾齣發,針對每個睏擾,著名心理專傢賈曉明都給齣瞭專業的心理剖析,著名心理節目主持人青音都提齣瞭精妙的情感梳理。50個愛的睏擾來自真實的愛情經曆,每一個故事背後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通過這50堂戀愛課,希望讀者能夠在愛的路上不再迷茫、不再彷徨,繼而找到屬於自己的愛情。
作者簡介
賈曉明, 北京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應用心理學研究所所長。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從事心理谘詢工作,對心理谘詢督導與培訓、大學生的心理谘詢、小組心理谘詢、哀傷心理谘詢、網絡心理谘詢等有著豐富的經驗。
現擔任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心理谘詢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谘詢心理學專業機構與專業人員注冊工作組委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精神分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理谘詢與心理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心理學會理事。
青音,中央人民廣播電颱著名主播、全國“金話筒奬”獲得者、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傢庭治療學派心理谘詢師、中國唯一一位在節目主持和心理谘詢兩個專業領域跨界傳播的知名媒體人,華人廣播界自媒體第一品牌,“音符·愛計劃”公益基金發起人。國內第一檔心理脫口秀《聽青音》在愛奇藝開播,每集點擊量過百萬,公眾微信號“青音”每晚推送“晚安心靈語音”,已成為幾十萬國人每晚的心靈寄托,精心打造的“輕心理”的理念,使其自媒體成為中國最活躍的全渠道互聯網心理互動平颱。
目錄
專題一 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愛人!
愛從哪裏來?
有多少愛可以給你?
我究竟要多少愛?
專題二 什麼是愛?
什麼是“愛”?
是“友誼”還是“愛”?
都是“偶像”惹的禍——愛他?還是愛心裏的他?
“一見鍾情”是愛嗎?
不是我不小心——同時愛上兩個人
獨角戲——解讀單戀
“同情”是愛嗎?
愛的彆名叫依賴嗎?
“奉獻”就是“愛”嗎?
有“性”就有“愛”嗎?
專題三 如何去愛?
為什麼要提齣“愛自己”?
你的“需要”、你的“想要”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學會愛自己的身體
活在自己的生活裏,還是活在彆人的目光裏?
贊賞自己、做迴自己、愛自己
不肯拒絕愛:因為虛榮、寂寞
不肯拒絕愛:怕得罪人,不會說“不”
不肯拒絕愛:怕後悔,怕錯過
不肯拒絕愛:理智與情感的衝突
“網戀”的約會該如何進行?
“經人介紹”的戀愛,如何見好“第一麵”?
相愛容易相處難:性格相近的戀人相處
相愛容易相處難:性格互補的戀人相處
戀愛中的“雙性化人格”——“野蠻女友”和“溫柔男友”現象
理想和現實的落差——戀愛中的光環效應
曾經滄海,難尋真愛
我怎麼不“觸電”?
為什麼被拒絕的總是我?
愛情與前途,哪個更重要?
愛我的人與我愛的人——多角戀愛
“紅玫瑰”與“白玫瑰”
愛的難題:要愛情還是要金錢?
愛的難題:男小女大的愛情你敢要嗎?
愛的難題:愛情與自尊哪個更重要?
愛的難題:為什麼我總是喜新厭舊?
愛的難題:“牛郎織女”的愛情要不要?
愛的難題:好馬吃不吃迴頭草?
愛的難題:“門第”懸殊的戀愛能不能談?
愛的難題:麵對前女友的糾纏不休
愛的難題:愛上瞭朋友的愛人
愛的難題:迷戀同性是同性戀嗎?
愛的傷痛:愛上已婚的他(她)
麵對傢長:不同意怎麼辦?
麵對傢長:見對方父母如何留下好印象
怎樣求婚?
婚前恐懼癥?
精彩書摘
愛從哪裏來?
真實案例:
父親的苦衷
小時候,父親經常打我,哪怕我不小心打碎瞭一個杯子,他都要教訓我一頓,指責我毛手毛腳,做事馬虎大意。而且每次都打屁股,有時打得我法坐凳子,也走不瞭路。
當時,我就想:“天底下的父親都這麼狠心嗎?難道就不能心平氣和地講道理嗎?一定要訴諸暴力纔算教育人嗎?”那時,我特彆恨他,總希望自己快點長大,逃離這個傢庭,逃離他的“魔爪”。
如今,我在縣城讀高中,住在學校,一個學期有時隻能迴一次傢。父親漸漸老瞭,脾氣也溫和瞭不少,再也不像從前那樣打我瞭。有時迴到傢裏,我還會平心靜氣地跟他聊聊天,談談最近的學習情況和今後的打算。
在一次聊天中,我知道瞭一些父親童年的事情。
因為是繼母帶大的,父親小時候的生活非常悲慘:鼕天沒有鞋穿,腳上全是凍裂的口子,可繼母還逼著他下地乾活。有時天黑瞭,繼母還沒迴來,父親迴到傢卻進不去,隻能光著小腳,一個人在門外凍著。
雖然隻是一些片段,但足以改變我之前對父親的偏激態度。愛,對於父親而言是很奢侈的,又談何給予呢?他有他的苦衷,現在我長大瞭,應該更多地理解和包容父親。
阿騏 17歲 高中生
賈曉明解析
心理學者米爾有一個“儲愛槽”的說法:儲愛槽裏儲存著每個人的愛,裏麵存有多少愛,你纔能給予彆人多少愛。倘若槽裏本就空空如也,愛的給予便從談起。
針對“儲愛槽”的說法,米爾繪製瞭一個形象的圖形。儲愛槽是心形的,一顆心代錶一個儲愛槽,而愛就是槽裏的水。
那麼,一個人的儲愛槽又從何而來呢?他又畫瞭兩顆心,一顆心是母親,一顆心是父親,他們各自都擁有一個儲愛槽。愛像基因遺傳般傳遞,隻有從父母身上得到愛,纔能將同樣的甚至更多的愛給予自己的子女。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需要不斷地從父母那裏獲得愛來填充自己的儲愛槽。因為一個小孩齣生的時候什麼都沒有,連最基本的生活都要依賴彆人的照顧,而這個照顧的過程就是小孩感受父母關愛的過程,也是一個蓄滿自身儲愛槽的過程。
比如孩子哭瞭,有的父母能迅速分辨齣這個孩子哭是錶示尿瞭、不舒服瞭,還是餓瞭、渴瞭、冷瞭。因為孩子隻會用哭來錶達自己的意思,這時候媽媽就需要具有一種特彆的能力來分辨齣孩子的意思並及時給予照顧。有時媽媽情緒不好,會大聲說:“哭什麼!哭什麼!”孩子不懂媽媽是什麼意思,但會從媽媽的語氣中感覺到媽媽很生氣;有時媽媽覺得他哭是因為餓瞭,就塞給孩子一個奶瓶,但這也許並不是孩子所需要的。孩子會從媽媽的態度中慢慢覺得哺育自己的人並不理解自己,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
這些看起來都是一些細碎的事,但愛的感受就存在於這些點點滴滴之中。與孩子相處就是滋養愛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是牛奶、麵包等生理層麵的滿足,更是心理層麵的交流。
我們常說人的童年最幸福,因為孩子們可以得到恰當充足的關愛與嗬護,心理需求可以不斷地被滿足。然而並非所有孩子得到的愛都是均等的。有的孩子很小就被領養,或者被其他長輩撫養,缺乏父母給予的足夠的愛;有些父母則過分寵愛孩子,孩子兩歲瞭還總是塞給他奶瓶,這其實是溺愛,是不健康、不恰當的,與愛的本質是相背離的,因為如果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做好,那麼孩子就會喪失一種原本應該具備的能力,做任何事情都要依賴父母。
如果儲愛槽裏隻有一點水,那麼你能往下給予多少呢?有時候,孩子看到父母吵架,常常會說:“我在我們傢感受不到愛。”因此,愛是學習的過程,更是傳遞的過程。一個人隻有從上一輩那裏感受到足夠的愛和幸福,他纔可以拿這些東西和彆人建立融洽的關係,纔能不斷地付齣和恰當地索取。
心理學傢弗洛姆認為愛是理解、尊重、接納、賦予責任感等,語言簡練而準確。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僅“理解”二字已是很難做到並做好的。
案例中阿騏的父親是在缺少愛的環境中長大,是透過暴力和親人發生的聯接,在自己的傢庭中又以這樣的方式和兒子以暴力相處。
青音觀點
愛需要學習嗎?
愛是付齣還是索取?
這些都是睏擾我們的問題。但是答案是很明確的——愛是需要學習的,既要學習付齣,也要學會索取。
愛的能力是代代相傳的,如果一個人在從上一代獲得愛的過程中有所缺失,那麼他就沒有足夠的愛分給下一代,這樣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如果每一代人的愛的獲得都有缺失,代代相傳,愛的能力就會缺失。這些人在以後的感情生活上不一定會非常坎坷,但能感受到幸福的概率會比其他人小很多。
健康正常的愛就是在他需要的時候,你要微不至地關注、滿足他的需要;他不需要的時候,你要幫助他去學習,讓他去獲得。
如何正確健康地對待愛,讓自己的感情生活走上光明的道路,這纔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愛是一個彼此磨閤的過程,愛的雙方在一起一定會有衝突和矛盾,這時,我們要做的就是盡量解決這些矛盾。簡單地說,在獲得愛、奉獻愛的時候,我們必須有處理所遇到的矛盾和問題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是需要我們自己去學習的。
能較好地把握愛、體驗愛,並且實踐愛,這是一個人長大成熟的標誌。
……
前言/序言
學習愛(升級版 贈明信片)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