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張門纔女》以理解之同情、閤理之構擬,重現19世紀文學女性的日常生活與情感世界。
內容簡介
《張門纔女》藉助對19世紀常州張氏一門“纔女”的研究,從女性的視角審視戰爭、叛亂、外敵入侵、王朝衰落等大事件的陰影籠罩下的中國曆史。通過對張門三代纔女的作品、地方誌,以及相關迴憶文章的深入解析,利用幾近文學構擬的閤理想象,曼素恩勾勒齣她們在文學創作、人際關係、傢庭生活、個人情感乃至政治立場等各方麵的特徵,並以“贊評”的方式進行曆史學傢的點評,成功地再現瞭大時代下清代“纔女”的人生軌跡,以此改變瞭我們對中國從帝製嚮共和轉變過程中的性彆關係以及纔女生活的看法,為19世紀的中國史提供瞭更為豐富與鮮活的曆史圖景。
作者簡介
曼素恩,加州大學戴維斯校區曆史學係教授,1999—2000年擔任美國亞洲研究學會(Association of Asian Studies)會長。著有Local Merchants and the Chinese Bureaucracy, 1750-1950(1987)以及Precious Records: Women in China’s Long Eighteenth Century(1997),後者榮獲列文森奬。閤編著作有Under Confucian Eyes: Writings on Gender in Chinese History(2001)。
精彩書評
★在對帝國晚期婦女史的研究中,本書可謂獨樹一幟。《張傢纔女》文字優美,體現齣深厚學識。這是一部極其重要的著作。
——賀蕭(Gail Hershatter),著有《危險的愉悅:20世紀上海的娼妓問題與現代性》 ★這是一部精彩的作品。曼素恩從張傢女性自己的視角重構瞭她們的生活,並在必要時以自己的想象讓這個故事更加引人入勝。作者所植入的內容建立在她對時代背景的深度把握上,顯得天衣無縫。本書堪稱傑作。
——林恩·亨特(Lynn Hunt),《新文化史》主編 目錄
序
第一章 山東濟寜(1893-1895)
第二章 閨秀湯瑤卿(1763-1831)
第三章 詩人張英(1792-1863後)
第四章 塾師王采蘋(1826-1893)
結語:贊評曰……
注釋
張氏年錶
參考書目
緻謝
索引
附錄:部分引用詩詞
注釋
參考書目
緻謝
索引
精彩書摘
第二章閨秀湯瑤卿(1763—1831) 童年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湯瑤卿坐在祖父身旁的小凳上,背誦著正在學習的《論語》中的第一句。在她身旁還坐著大姐和五位堂兄弟,等著被祖父點名。祖父在瑤卿頭上輕拍瞭一下,露齣開心的笑容,然後轉嚮其他幾個孫輩。 大姐念書時,瑤卿開始環顧這間書房,她已在此學瞭四年功課。祖父座椅背後,也就是書房北麵牆上,掛著祖父七十大壽時精心繪製的一幅畫像。她還認不得所有題詞,不過一位堂兄已經指齣“大學士”幾個字,那是祖父在朝中的職位。題詞中還特彆寫上瞭乾隆皇帝給祖父母及父母的封誥。另一麵牆上掛著一幅草書條幅,上麵是祖父為老友名醫法謙意所作的詩,法謙意現在是一個地方醫藥世傢的傢長。祖父的書桌上有很多旅行時帶迴的玩意兒:一個蓮花雕漆盒,一枚精緻的漢白玉玉豚掛件——祖父常將其掛在腰帶上,還有一方碩大的硯颱,為本地名傢所刻。 在下一個學生開始背誦前,瑤卿的父親輕輕地走進瞭書房。堂兄貽燕脫口而齣:“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見到兒子,祖父的神色變得凝重起來。他匆匆起身,誇贊瞭孩子們幾句,就讓他們離開,並關上瞭房門。瑤卿急著迴到母親的房間,她快步嚮後院走去。她能聽見祖父在大聲問著什麼,父親則低低地應答著。祖父與父親之間的對話此起彼伏,一直隨著她穿過庭院。 幾年之後,瑤卿不再跟祖父上課瞭。她已年滿十二歲,閑暇時隻能和女眷們待在庭院後的後廳中,庭院將大宅的後廳與祖父會客的前廳分隔開。瑤卿的閨中密友隻有大姐和幾個堂姊妹,她和堂兄弟們不再來往,而以前她還能從這些男孩兒口中瞭解大人們的喜怒哀樂。對於傢裏的大事小情,後廳的女人們都瞭然於胸,可瑤卿還不大明白個中就裏。 就在這一年,祖父去世瞭,這似乎標誌著瑤卿童年時代的結束。經常外齣謀生的父親很快將妻兒從父兄們的大傢庭中接瞭齣去。在新傢裏,瑤卿將度過少女時期的最後幾年。她和父母、姐弟——她有兩個姐妹和一個哥哥,也就是堂兄湯貽謨,現在過繼給她的父母瞭——住在錢傢大宅中的一個偏廂裏,這是瑤卿大姑父的傢。瑤卿的姑媽很想多生幾個女兒,她對侄女們的到來感到十分興奮。瑤卿很快意識到,她不用因為失去祖父的教導而難過,姑媽自會給她布置讀寫功課。 此時瑤卿的父親仍在守孝。他遵循古禮,對每個細節都不馬虎。在二十七個月中,他身著粗麻孝服,不與妻子同寢,起床後便正襟危坐,始終茹素。聽到旁人議論父親時,瑤卿甚至感到有些尷尬。這些《禮記》中的古禮,現下已很少有人奉為圭臬瞭。 瑤卿想作父親的後盾,但在閑言碎語麵前又很遲疑。她發現連姑姑都覺得父親的行為有些過分,並頗有微詞。相反,姑姑時常敦促父親代替祖父教導瑤卿。父親同意瞭。在守孝期間,他每天抽齣一些時間與女兒一同閱讀經史典籍。在這每日一次的短暫接觸中,尤其當父女二人促膝交談時,父親會漸漸忘記悲傷。他對女兒說起自己如何為瞭光耀門楣而曆經艱辛,這是他的使命,但卻屢遭挫敗。而兄弟們卻都誌得意滿:子嗣興旺、仕途通達、心氣十足。想到自己的不如意,父親又顯得憂心忡忡。 在接受父親教導的時候,瑤卿總是想盡辦法讓父親開心。她知道父親喜歡地方掌故,他被譽為“常州文獻”,也就是說他對常州曆史無所不曉。每當瑤卿讓父親談起地方先賢時,父親就暫時忘卻瞭所有的悲傷和煩惱。瑤卿多麼希望父親的纔華能有用武之地。 瑤卿發現,父親對於閨範的態度比姑姑嚴格得多。她開始理解,這一方麵是父親個性使然,一方麵也因其讀先儒語錄,精求性理之學。姑姑則格外溺愛瑤卿,從不讓她做傢務,隻是讓她專心於詩書。當瑤卿日益顯示齣其天賦時,父親對她的教導也越發上心。瑤卿小心地調整著自己的行為。在父親麵前,她嚴謹端肅,在慈愛的姑姑麵前,則自由自在。 瑤卿剛開濛時,隻會反復背誦。她喜歡聽自己背誦,但對文句的意義卻不甚瞭瞭。在祖父的教導下,瑤卿和堂兄弟們已經學瞭《三字經》,並開始讀《論語》。現在父親把閱讀範圍擴展到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他也和瑤卿一同讀《詩經》中的“二南”,父親認為在這部經典中,這些內容是對婦德闡釋得最好的。 接下來當然是女學的經典。父親讓她從班昭的《女誡》開始,瑤卿則覺得十分乏味(瑤卿很喜歡班昭的詩詞,她和姑姑一起讀過)。作為“女四書”中的第一本,《女誡》是刊刻精美的欽定本。10在父親的指導下,瑤卿也讀瞭劉嚮的《列女傳》。父親還常將《列女傳》與明代學者呂坤編撰的《閨範》中的相似內容進行對比。 瑤卿的父親雖然對列女的傳記感興趣,但卻不想多談細節。他對瑤卿講得更多的是婦行,不斷強調士族女性應該遵守“四德”,提醒瑤卿她是一個閨秀——一個士紳傢庭培養齣來的德纔兼備的小姐。自從記事起,瑤卿就能背誦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她願意從列女故事中接受訓誡,但父親可能不知道,瑤卿更感興趣的是那些插圖和故事情節。她對於故事中的一些人物尤其喜愛,而劉嚮語焉不詳的敘述則引發她的想象。通過那些簡短對話和簡單情節,她在腦海中想象著豐滿的人物。那些捕捉瞭最具戲劇衝突情節的插圖,尤其能激發她的想象。瑤卿特彆喜歡“魯漆室女”,她以激烈的言辭維護自己一介女流的憂國憂民之心。瑤琴也喜歡“楚野辯女”,她那番有倫有脊的言語將一位恃強淩弱、傲慢的鄭國大夫說得無地自容。 除瞭儒傢經典之外,瑤卿的父親還樂意讓她讀一些女子傢訓。他選瞭兩本,讓女兒為齣嫁做好準備:藍鼎元的《女學》和陳宏謀的《教女遺規》。這些書中關於婦行和婦德的內容在瑤卿看來不是太簡單就是太苛刻,她並不感興趣。但其他一些內容卻吸引瞭瑤卿,讓她瞭解到大傢族中的生活,女人在復雜的傢族環境中會麵臨的問題,以及禦下、奉上的法則。15瑤卿已經開始考慮這些事瞭,尤其是當她看到母親來到錢傢之後的命運時。作為父親的長姊和同輩中最年長的一位,姑姑是傢裏絕對的當傢人,這就使瑤卿的母親處於傢庭的邊緣。加之沒有兒子,瑤卿的母親更抬不起頭。立堂弟貽謨為繼子,也隻是強調瞭這一事實。16盡管沒人明說,可瑤卿能夠感到母親在錢傢地位不高。她確信,自己的父親不可能,甚至不願意去改變什麼。13父親和大姊感情極好,而且對大姊收留自己一傢人由衷感激。 作為常州人,錢傢和湯傢生活在一個女詩人輩齣的地域。瑤卿的姑媽和很多湯傢堂姐妹都是常州閨秀詩人中非常活躍的人物,瑤卿的姑媽也熱衷於培養侄女的詩詞纔華。作為第一次試筆,她讓瑤卿以“花”為題作一首五言或七言詩。瑤卿想到瞭臥室窗外庭院中盛放的花朵。那些花夜間綻放,日齣閉閤,因此她可以在詩中歌詠夜晚與清晨,月光與鮮花,日齣與凋零。瑤卿花瞭兩天時間作齣一首七言詩,用瞭一個比較險的韻。17瑤卿對她的詩作相當滿意,當她再次與父親見麵時,便鼓足勇氣給父親過目。父親隻掃瞭一眼詩稿,就怒視著瞬間有些不知所措的女兒,咬牙說道:“女子無纔便是德!內言不齣閫外!”看到女兒的沮喪,又想到這可能是在大姊鼓動下做的,父親放低瞭聲音,但語速還是很快。他告誡瑤卿,女人的詩詞對於他們這樣的傢庭來說可能帶來無法預料的麻煩。外人能通過這些詩詞窺探瑤卿的傢內生活。她的詩名會擾亂身心,讓她失去貞潔,她也可能和一些聲名狼藉的男女接觸。 瑤卿的父親停下話來,想看看他的二女兒對這番教訓作何反應。瑤卿僵立在那裏,她從父親手裏拿迴詩稿,嚮父親拜瞭一下,就退齣瞭房間。迴到自己的臥房後,她將詩稿揉成一團,當天晚上,她用蠟燭將詩稿焚毀。 瑤卿能夠理解父親。她知道,父親覺得當下這種流行的現象是輕浮行為,而且以此看法為榮。瑤卿希望父親以自己為榮。瑤卿也明白,如果姑媽得知父親因自己寫詩一事而生氣的話,她也會發火的。可她不能隻在乎姑媽的贊許,而不顧父親的責備。瑤卿理解父親的固執古禮,也欽佩父親的執著,14因此她接受瞭父親的想法,當旁人指責父親時她會不顧一切地站在父親一邊,哪怕要站在姑媽的對立麵。為瞭取悅父親,還未滿二十歲的瑤卿決定不再寫詩,並與閨秀詩人保持距離,最多隻與傢族之內的女詩人們打交道。在整個少女時代,甚至到婚後十年父親去世之前,湯瑤卿再也沒寫過一首詩。 盡管如此,瑤卿並未停止學習。她能接觸到任何想讀的經史典籍,並背誦瞭大量詩詞,無論是名傢之作還是二流詩人的作品。她挑齣最喜愛的詩作,獨自吟誦,直到爛熟於胸。與此同時,她在一些技藝中展露纔華,這也是父親認為一個閨秀可以做的:刺綉和剪彩。剛開始,她照著母親的花樣,綉些簡單的花朵、蝴蝶、飛鳥,然後將這些綉片縫在漿過(可以掛起來)或未漿過(作為靠墊套)的綢緞上。接著她能夠綉龍、鳳、各種流雲、浪紋,甚至壽、福、祿、喜這些字樣。很快,她能自己設計風景花樣,有群山、溪流,其間點綴著茅屋和亭颱、寺廟,又有小路野徑,上麵有驢、車、人物。她的綉品上又齣現瞭水中遊動的小魚,草叢中奔跑的小兔,空中翱翔的仙鶴,甚至在天宮飛舞,去拜見王母娘娘的仙女。傢人抱怨瑤卿的綉品太多,將它們分送給朋友,很快,連下人都可能帶幾件瑤卿的最新綉品迴傢。 有時,當瑤卿坐著刺綉時,她會從梳妝颱的鏡子裏瞥見自己的容貌。她總是對鏡中的影像感到驚訝:麵龐清秀,肌膚勝雪,長眉入鬢,閃動的雙眸中似乎有難掩的喜悅。她在心裏提醒自己,這種自我欣賞是虛榮的錶現,並試著將鏡子移到看不見的地方。隻有在姑媽慈愛的目光中,隻有在為瞭參加女眷或傢族聚會而換上最漂亮的絲綢罩衫和綉花裙時,她纔讓一個想法在片刻閃過心頭:自己或許是位佳人。 婚姻 瑤卿的父母非常疼愛她,瑤卿對此深信不疑,她也明白父親的愛之深責之切。父親並不著急讓她齣嫁,那樣女兒就要離開他,住進夫傢瞭。父母在擇婿時分外謹慎,他們要確保瑤卿婚後生活美滿。瑤卿的父母並不急著把女兒嫁齣去,這與她的閨友以及堂錶姊妹的父母都不同。按照慣例,瑤卿在十五歲及笄之年訂婚瞭,許字張琦。瑤卿知道,父母看重的是張傢的聲望,以及張琦日後的學術成就。 這次聯姻是明智的。在兩傢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締結婚約後的幾年中,張琦的長兄張惠言在科舉與仕途上都順風順水。乾隆五十一年,張惠言本省鄉試中式,這不僅為獲得進士奠定瞭基礎,也是士紳傢族地位的一個關鍵標誌。他的第一個職位是景山宮官學教習,這讓他進入瞭京城的政治圈。 張傢喜訊傳來時,湯傢正遭受一個沉重的打擊:瑤卿的伯公湯大奎及其長子湯荀業在平定颱灣林爽文之亂中雙雙陣亡。湯大奎的後人蔭襲雲騎尉,因此齣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湯瑤卿的叔叔,即後來成為南京著名畫傢的湯貽汾,時常被稱為“總兵”。 湯瑤卿直到二十七歲纔和張琦完婚,即使在常州這個閨秀成婚年齡普遍較晚的地方,也算很遲瞭。婚期推遲是因為訂婚之後,張琦一直未在舉業上獲得瑤卿父母所期待的成功。而瑤卿卻暗自慶幸,因為婚姻對她而言充滿瞭未知。盡管如此,在婚前這段時間,瑤卿也時常慨嘆韶華流逝,想象自己的丈夫及其傢人,也知道她將告彆姑媽庇護下的舒適生活。妹妹在瑤卿訂婚前就去世瞭。姐姐早已齣嫁,瑤卿幾乎未和她親近過。瑤卿有個貼身丫環,她總喜歡在集市上買各種春宮玩物逗傢裏的女眷開心,這其中有一個桃核雕的秘戲圖,兩個纏繞在一起的小人四肢還能活動。瑤卿看到這些玩意兒隻感到羞慚。它們根本不能緩解她婚前緊張的情緒。 就在瑤卿大婚前幾天的一個下午,姑媽要給瑤卿講些重要的事情。靠在姑媽的床上,瑤卿和姑媽一起翻看一本有套色插圖的書,這是姑媽托一位朋友買的。這些插圖比丫環買來的桃核秘戲圖要精美得多,但讓瑤卿沮喪的是,圖中所畫的也都是男女交媾之事。翻動書頁時,瑤卿心裏有種莫名的煩亂,她漸漸垂下眼瞼,而姑姑卻依舊有闆有眼地解釋著胎兒是如何在女人身體裏發育的,以及女人對胎兒的重要性:她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將直接影響胎兒的發育。姑姑又給瑤卿講瞭房事技巧,並強調女人要從中感到愉悅纔能成功受孕,尤其是想要個健康男嬰的話。姑姑還說,有些男人在成婚時對房事知之甚少,瑤卿可能要教丈夫一些事。姑媽又拿齣另一本書,瑤卿曾在姑媽的書櫃中見過這書,姑媽讓瑤卿看瞭書中關於氣血的理論:女人之血與男人之氣相閤纔能孕育齣胎兒。現在,瑤卿的焦慮感逐漸被好奇心和越來越強烈的期待所代替。還有情潮翻湧與身體的欲望,這些都是她從前盡量不去想的。瑤卿也不知道,這是否說明自己內心在期盼與張琦的結閤。 瑤卿第一眼見到丈夫的時候,既未被其外貌吸引,也沒有心有靈犀的感覺。張琦身材瘦削,性格靦腆,舉止閤度,想到要和女人單獨相處,他甚至會有些緊張。婚後幾年中,他一直是個“童生”,雖然可以參加鄉試,但在科舉之路上隻邁齣一小步。相比之下,他的長兄張惠言不僅更為自信,而且已經為參加會試而努力,會試在京城舉行,新科進士還將接受殿試。不過,張琦的內嚮卻讓瑤卿感到更加自信。畢竟,她比丈夫年長幾歲,傢庭環境也更加優越。她發覺自己不由自主地給丈夫以慰藉:贊其詩作;勤謹奉姑,好讓丈夫麵上有光;還有——連瑤卿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照著書中插圖教他房中之術。 瑤卿與張琦訂婚時,父親曾給她講過關於張傢及其傢族聲望的故事。父親說,張氏十餘世——無論貧睏或顯赫——皆以儒為業。瑤卿的兒子們將來也必定能蟾宮摺桂,仕途通達,這是大清皇帝對士人的最高褒奬。父親在談到張傢的傢族史時,總離不開兩位孀婦:張琦的祖母白氏——她一手養育瞭三個兒子,以及張琦的母親薑氏,她也同樣少寡。當瑤卿嫁入張傢開始侍奉婆婆時,故事中的人物變得鮮活起來。 在瑤卿聽到的故事版本中,薑氏總被與白氏作對比。瑤卿不止一次聽過,白氏培養瞭三個失怙的兒子,對於那些好心勸她讓兒子們另習他業的親友,她置若罔聞。瑤卿能背誦白氏之語:“自吾翁而上,五世為文儒,吾夫繼之,至吾子而澤斬,吾不可以見吾翁!”瑤卿也注意到,無論白氏人格多麼完美,她也是個現實主義者。比如說,她以自己的德行勸說祖叔在傢中教授諸子。 白氏的故事聽來令人肅然起敬,可薑氏卻並不令人畏懼,至少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或許薑氏已經感受到這個新婦對自己的同情和敬佩。婚後,瑤卿耳濡目染,知道更多薑氏為夫傢綿延子嗣的故事。薑氏二十八歲喪夫,膝下有一對小兒女和一個遺腹子——也就是瑤卿的丈夫張琦。她無依無靠,和女兒以女紅為生,還要省齣錢給長子惠言。為瞭在成年之前能和堂兄一起上學,當時惠言住在伯父傢中。薑氏將小兒子張琦留在自己身邊。惠言在城裏與堂兄們待瞭一個月後,纔迴傢探望過一次。為瞭不耽誤功課,次日淩晨他就要往迴趕,因此惠言隻能與母親、姐弟待一個晚上。為瞭早點見到母親,他在迴傢途中沒顧上吃飯。到傢時,夜色已深,惠言是餓著肚子上床的。次日清晨,惠言餓得無力起床。當他賴在床上呻吟的時候,母親來到床邊,俯身責備到:“兒不慣餓憊耶?吾與爾姊爾弟時時如此也!”18惠言不時會講起這個故事,尤其是最後那令人羞愧的一幕:他的從姊從鄰居那裏討來幾文錢,給他買瞭一個糕餅。 惠言還給瑤卿講過母親的另一個故事。父親去世後的第二年——當時惠言纔五歲,張琦則剛齣生——薑氏突然精神崩潰瞭。她日夜不停地哭泣瞭一個月,精神愈發恍惚,這讓兩個大點的孩子非常擔心。某一天,她突然躺在那裏一動不動。當時惠言正在床邊玩耍,他欣慰地想,母親肯定是哭纍睡著瞭。直到祖母進屋後大叫一聲,惠言纔意識到母親是引帶自盡。傢裏一陣忙亂,最後在一個婢女的幫助下,祖母纔把薑氏救瞭過來。 聽瞭這些故事,就不難理解惠言想要齣人頭地的動力,以及他無法釋懷的壓力。這些故事也讓瑤卿明白,她的丈夫對傢庭早年間的這些艱難是沒有什麼印象的。瑤卿嫁給張琦時,他為人隨和,沒有長兄那樣的負罪感。可嫁入張傢後,瑤卿也很快發現這個傢庭並未完全擺脫睏境。她的丈夫還是個生員,經濟上要依賴大哥,大哥還要供養母親薑氏,她已五十四歲。惠言的孩子也在當年齣生瞭,傢裏又添瞭一口。盡管生活捉襟見肘,兄弟二人卻常有朋友造訪,這些客人是不能拒之門外的。更要緊的是,因為瑤卿的大嫂還在月子期間,又要照顧自己剛齣生的孩子,瑤卿顯然要挺身而齣,承擔起中饋之職瞭。 瑤卿第一次驚訝地發覺,少女時代的優越生活把自己慣壞瞭,她甚至不知道怎麼煮飯。而張琦的母親則十分耐心,瑤卿也急於討其歡心。不久之後,她聽到婆婆對外人說:“稔知新婦未習烹飪,抑何精也。”此後七年,直到薑氏去世,瑤卿學會用各種方法照料好婆婆:清晨梳洗、奉茶、烹製可口的菜肴。 婚後兩年內,瑤卿誕下一個男嬰,取名玨孫。次年又有瞭一個女兒,取名英,接著又有瞭次女英。19孩子帶給她的喜悅因為日夜擔憂年邁的父親及其一生揮之不去的失落而打瞭摺扣。多年來,父親一直在為著名學者盧文弨工作,盧文弨曾為常州龍城書院主講,這促成他一個更大的工程:編纂一部常州方誌。聞知瑤卿父親的名聲後,盧文弨令其負責方誌中的人物傳記。連續幾個月,瑤卿的父親在縣中走訪,翻看族譜,查閱舊籍,撰寫新稿。當盧文弨突然去世時,父親的手稿已經全部完成。盧文弨死後,由於方誌編撰經費無著,又無人繼承其誌,這項工程終告失敗。父親未能刊刻的手稿散佚瞭,他的工作也未獲得任何報酬。當父親於三年後去世時,瑤卿突然想起兒時祖父書房裏發生的一幕:父親走進房中,堂兄恰好念到的《論語》中的那幾句,真是父親的宿命。現在她明白瞭,父親就是孔子所說的:君子不為人知。可父親還達不到孔子對“君子”的定義。終其一生,他都太在意彆人對自己的看法。 就在英齣世之前,瑤卿的婆婆去世瞭,當時瑤卿和大嫂是一個關係親密的女眷圈中的成員,她們有著不同的姓氏:婆婆薑氏、大嫂吳氏、瑤卿自己姓湯,還有嫁進董傢的大姑張氏。31十年中,她們幾乎每天都要見麵。瑤卿和大嫂尤其親近,大嫂自己沒有女兒,所以對瑤卿的女兒們格外疼愛。兩個母親總是看著孩子們在兩傢之間來迴串門,一起讀書玩耍。在這段時間中,瑤卿和孩子們並沒有屬於自己的傢,他們總是和親戚們住在一起。惠言知道他們的難處,因此當他應邀館於一位安徽著名學者傢中時,就安排瞭弟弟一傢隨行。惠言讓他們放心,那裏生活無憂,旅途也會充滿情趣。在三十五歲那年,瑤卿生平第一次要離開常州瞭。 徽州的邀請來自於金榜與他的長兄金雲槐,金榜是一位學者及書畫傢。他們聘張氏兄弟為塾師教授子孫,並讓他們住在自己寬敞的宅院中。瑤卿從她曾經辛勤勞作的那個擁擠的傢來到一個大傢族的聚落,這裏和她童年生活的環境極為相似。張氏兄弟及其傢眷單獨擁有一排廂房,這裏有下人供其使喚,有花園供其徜徉,有藏書供其翻檢。 很快,瑤卿就感到丈夫身上發生瞭一些變化,他現在滿懷激情地跟著金雲槐研習醫術,還和不斷匯聚到金榜書房裏的書法大傢們練習書法。張琦突然被拉入一個文人雅士的圈子。他結識的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書法傢鄧石如,當時鄧正在教授一種新的字體。這種字體的靈感並非來自古代書法傢題寫在絲絹上的作品,而是來自漢代與六朝時期的碑刻。鄧石如曾說,優秀的書法作品應臨摹這些碑刻,“疏處可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齣”。 瑤卿意識到,鄧石如的書法技巧與她在姑姑傢學到的一點淺顯知識全然不同。她的書法老師從未提到黑白之關係,也不曾讓她在落筆之前先考慮好整幅作品的布局。她所關注的隻是筆鋒的運轉,以及如何將“氣”透過筆墨落在紙上。鄧石如及其弟子們則指齣另一種靈感來源。安徽經世學者包世臣因為仰慕鄧石如的書法,也常來到徽州金傢。瑤卿很喜歡聽包世臣談話,她也將記住這個人,盡管此時她還不知,
張門纔女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東西不錯值得推薦,希望大傢都來買
評分
☆☆☆☆☆
本書以19世紀常州張氏一門的“纔女”的研究,從女性視角審視中國史。
評分
☆☆☆☆☆
據說作者很有纔,學習一下
評分
☆☆☆☆☆
看評價啊不錯,還沒有看
評分
☆☆☆☆☆
很棒的書,大贊!京東給力。
評分
☆☆☆☆☆
看過博雅書係的其他書,非常棒,不知道這本怎麼樣
評分
☆☆☆☆☆
很棒的書,大贊!京東給力。
評分
☆☆☆☆☆
好書
評分
☆☆☆☆☆
《張門纔女》是一本不錯的書。本書藉助對19世紀常州張氏一門“纔女”的研究,從女性的視角審視戰爭、叛亂、外敵入侵、王朝衰落等大事件的陰影籠罩下的中國曆史。通過對張門三代纔女的作品、地方誌,以及相關迴憶文章的深入解析,利用幾近文學構擬的閤理想象,曼素恩勾勒齣她們在文學創作、人際關係、傢庭生活、個人情感乃至政治立場等各方麵的特徵,並以“贊評”的方式進行曆史學傢的點評,成功地再現瞭大時代下清代“纔女”的人生軌跡,以此改變瞭我們對中國從帝製嚮共和轉變過程中的性彆關係以及纔女生活的看法,為19世紀的中國史提供瞭更為豐富與鮮活的曆史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