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液压气动应用技术丛书:气动系统设计要点

现代液压气动应用技术丛书:气动系统设计要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志坚 著
图书标签:
  • 气动技术
  • 气动系统
  • 设计
  • 液压气动
  • 工程技术
  • 机械工程
  • 自动化
  • 工业设备
  • 技术手册
  • 实用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17578
版次:1
商品编码:1164071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现代液压气动应用技术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现代液压气动应用技术丛书:气动系统设计要点》凸显要点:让读者快速掌握气动系统及控制设计方法要点,解决气动系统设计和控制中的实际问题  内容专业、实用:作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培训经验丰富,撰写了多本科技专著,是液压气动技术领域的专家

内容简介

  《现代液压气动应用技术丛书:气动系统设计要点》结合大量实例介绍了气动系统设计开发的理论与方法。全书共7章,其中第1章是概论。第2至5章分别介绍各类气动元件及回路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应用选型及维修方法。第6章介绍气动系统设计基本流程与方法,分别是明确设计依据和工作要求,设计气动回路,确定气动元件及配管,确定空气净化水平,设计气源站,系统的噪声控制,设计气动电控系统等。第7章介绍气动系统设计开发的技术策略,分别是在探索与改进中逐步形成与完善技术方案,通过类比、模仿与借鉴简化设计过程,从多种方案中选出好的方案,通过适当途径绕开技术难点,简化与突出重点,注重系统的可靠性。《现代液压气动应用技术丛书:气动系统设计要点》取材新颖、数据翔实。作者在编著的过程中,比较注意技术的先进性、方法的实用性,力求内容丰富、表达通俗。

作者简介

  黄志坚,广州工业大学,教授级高工,1982年开始从事液压技术工作。液压故障诊断与监测方法研究江西新余市96科技进步二等奖;注塑机微机模糊控制与监测系统研制江西省97科技进步三等奖;大型注塑机PLC与比例控制研究江西新余市97科技进步二等奖;CSP薄板坯连铸机大包托臂液压缸改进与国产化中国机械工业2003科技三等奖;CSP连铸连轧液压系统故障智能与精密诊断广钢集团2003科技进步一等奖);液压故障智能诊断逻辑方法研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01~02年度优秀论文奖。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气压传动技术概述11.1气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组成11.1.1气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11.1.2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11.2气压传动的特点21.2.1气压传动的优点21.2.2气压传动的缺点31.2.3气动控制与其他控制的性能比较31.3气动系统应用注意事项31.3.1防止产生冷凝液31.3.2避免流量不足51.3.3防止冻结61.3.4注意润滑61.3.5防止产生油泥81.4气压传动的应用与发展81.4.1气压传动的应用81.4.2气压传动的发展趋势9
第2章气源装置102.1压缩空气站102.1.1压缩空气站的组成102.1.2空气压缩机112.1.3耗气量与空压机匹配关系分析实例132.2气源净化装置172.2.1后冷却器172.2.2除油器172.2.3储气罐182.2.4空气干燥器182.2.5XF��100型空压机气源净化处理装置改进设计实例192.2.6压缩空气净化的解决方案212.3车间气源装置综合设计选型实例212.3.1空压机供应能力的确定212.3.2空压机及附属设备的选择原则222.3.3气体消耗量计算232.3.4主要设备及附件选择232.3.5施工要求25
第3章气动控制阀与气动回路263.1方向控制阀与方向控制回路 263.1.1方向控制阀263.1.2方向控制回路303.2压力控制阀与压力控制回路303.2.1减压阀与控制回路313.2.2溢流阀与控制回路333.2.3顺序阀与控制回路343.3流量控制阀与速度控制回路353.3.1流量控制阀 353.3.2速度控制回路363.4其他常用气动回路363.4.1安全保护回路363.4.2往复动作回路373.4.3延时回路373.5气动逻辑控制阀及回路383.5.1逻辑控制概述383.5.2气动逻辑元件的分类383.5.3主要逻辑元件393.5.4基于气动逻辑元件的多汽缸顺序动作控制回路设计433.6阀岛及应用453.6.1阀岛概况453.6.2阀岛的安装控制方式473.6.3阀岛在卷烟机械中应用实例503.7气动比例/伺服控制技术523.7.1比例控制阀523.7.2伺服控制阀543.7.3气动数字控制阀553.7.4比例/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573.7.5控制阀的选用583.7.6气动控制系统典型应用593.7.7气动机器人关节位置伺服系统设计实例60
第4章汽缸与气动马达634.1汽缸634.1.1汽缸的分类634.1.2汽缸的选用664.1.3汽缸的密封664.1.4汽缸的拆卸与检修704.2气动马达714.2.1气动马达的特点714.2.2常用气动马达及应用范围72
第5章气动辅件与管路755.1气动辅件755.1.1过滤器755.1.2自动排污器765.1.3油雾器775.1.4消声器795.1.5转换器805.2气动系统管路805.2.1气动系统管路主要涉及因素805.2.2管路连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835.2.3管道系统的管理84
第6章气动系统设计基本程序与方法856.1概述856.2明确设计依据和工作要求866.2.1掌握装置规格866.2.2选定执行器的机能886.2.3确定回路压力896.2.4决定循环时间906.2.5系统的安全要求916.3设计气动回路916.3.1决定回路的控制方式916.3.2设计控制回路926.3.3气动自动步进送料器回路设计实例946.3.4载人绞车气动回路设计实例956.3.5气动程序控制回路的画法976.3.6基本单元及障碍信号996.3.7障碍信号的判别996.3.8障碍信号的排除1016.3.9多汽缸多往复气动回路设计实例1056.4确定气动元件及配管1096.4.1概述1096.4.2确定气动执行元件的使用工作条件1106.4.3计算执行元件的尺寸和选择执行元件的型号1106.4.4检查汽缸的缓冲性能1126.4.5计算控制元件的合成流通能力(有效截面积)1136.4.6选择控制元件1136.4.7检查汽缸动作时间1156.4.8选择气动三联件1166.4.9选择压缩机1166.4.10气动系统设计实例1166.5确定空气净化水平1196.5.1气动系统压缩空气质量问题1196.5.2对气动系统压缩空气的要求1206.6设计气源站1206.6.1计算工厂压缩空气消费量1206.6.2相关元件设计与选择1216.7系统的噪声控制1216.7.1噪声源的种类1216.7.2噪声的对策1216.8设计气动电控系统1236.8.1可编程控制器概述1236.8.2自动输送装置气动PLC系统设计实例1276.8.3高精度机械手气动及电控系统设计实例1296.8.4控制箱的设计1346.9注意事项1346.9.1气源处理元件和管道安装1346.9.2气动系统设计图纸绘制1356.9.3特殊情况的处理135
第7章气动系统设计开发技术策略1367.1在探索与改进中逐步形成与完善技术方案1367.1.1策略概述1367.1.2滴灌带生产线的设计与改进1377.1.3钉角机的研制和调试1387.1.4气动增压系统的设计与仿真1407.1.510挡变速器用气动助力器的设计1447.2通过类比、模仿和借鉴简化设计过程1467.2.1策略概述1467.2.2旋转汽缸气动马达性能参数相似设计计算1467.2.3类人仿生机械手的设计1527.2.4精轧机气动系统国产化改造1557.3从多种方案中选出好的方案1597.3.1策略概述1597.3.2气液联动伺服纠偏系统的设计1607.3.3气�驳缰悄芰⑻宀挚獾纳杓�1617.3.4采用模糊PID技术实现气动比例位置系统优化控制1637.3.5雷管装填线气动控制系统的优化1687.4通过适当途径绕开技术难点1737.4.1策略概述1737.4.2板坯二次火焰切割机气动系统的改进1747.4.3测试设备气动标杆的设计1767.4.4模块化气动元件性能测试平台设计开发1787.5简化与突出重点1837.5.1策略概述1837.5.2气动压力机构的设计开发1837.5.3气动联动挡车设施控制装置的创新应用1887.5.4ZW7型卷纸机气动系统的改进设计1897.6注重系统的可靠性1917.6.1策略概述1917.6.2分装气控系统可靠性问题及解决实例192参考文献195

前言/序言


《现代液压气动应用技术丛书:气动系统设计要点》 本书深入剖析气动系统设计中的核心要素与实践技巧,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全面且实用的设计指南。聚焦于气动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本书着重讲解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工业场景中,设计出高效、可靠、经济且易于维护的气动系统。 核心内容概览: 气动元件的选型与配置: 气源处理元件: 详尽阐述空气过滤器、减压阀、油雾器等元件的功能、选型原则及安装要点,强调其在保证气动系统稳定运行中的关键作用。分析不同工况下对气源处理元件的性能要求,以及如何通过优化配置来提升空气质量,降低故障率。 执行元件(气缸与气马达): 深入探讨各类气缸(如标准气缸、薄型气缸、无杆气缸、回转气缸等)和气马达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并详细介绍如何根据负载、运动轨迹、速度要求、安装空间等因素进行精确选型。提供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典型选型案例,指导读者如何权衡成本与性能。 控制元件(方向控制阀、流量控制阀、压力控制阀): 系统性地介绍各种类型(如二位二通、二位三通、三位四通等)及操作方式(如手动、机械、电磁、气动、液动等)的方向控制阀,分析其在控制气流方向和实现不同动作序列中的作用。深入讲解流量控制阀(节流阀、调速阀)的工作原理及在控制运动速度方面的应用。阐述压力控制阀(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在调节和维持系统压力稳定性的重要性。 辅助元件: 涵盖缓冲器、消声器、快速排气阀、管接头、软管等辅助元件的选型与安装,强调其在提升系统性能、降低噪音、简化安装、延长使用寿命等方面的价值。 气动回路的设计与分析: 基本回路: 从最简单的单作用、双作用气缸控制回路入手,逐步深入到具有多种功能的复杂回路。 逻辑控制回路: 重点介绍利用各种控制元件组合实现气动逻辑功能的回路,如互锁回路、顺序动作回路、记忆回路、延时回路等。通过图示和实例,清晰展示不同逻辑功能的实现方式。 速度控制回路: 详细讲解如何通过节流阀、调速阀、快速排气阀等实现对气缸运动速度的精确控制,包括单向节流、双向节流、以及对加速和减速阶段的独立控制。 压力控制回路: 介绍如何利用压力控制阀实现对系统压力的调节,如减压控制、保压控制以及过载保护。 PLC与气动系统的接口设计: 探讨如何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与气动系统相结合,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化控制。包括电磁阀的选型与接线、传感器信号的处理、以及PLC程序的设计思路。 气动系统设计中的关键考量: 系统性能要求分析: 引导读者如何从实际工作需求出发,明确气动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如负载大小、运动速度、精度要求、工作周期、环境条件等。 安全性设计: 强调气动系统设计中的安全原则,包括防止误动作、设置紧急停止、过载保护、压力泄放等措施。 经济性设计: 在满足性能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如何通过合理的元件选型、回路优化来降低系统成本,包括初期投资和运行维护成本。 可维护性设计: 讲解如何通过模块化设计、易于拆卸和更换的结构,以及清晰的标识,来提升系统的可维护性,减少故障停机时间。 噪音控制: 分析气动系统产生噪音的来源,并提供有效的降噪措施,如使用消声器、合理布局管路、优化气流等。 能耗优化: 探讨如何通过优化回路、减少泄漏、合理选择元件等方式来降低气动系统的能耗。 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 本书汇集了多个不同行业、不同复杂程度的气动系统设计实例,如自动化生产线、包装机械、食品加工设备、机床夹具、物料搬运系统等。 每个案例都详细展示了从需求分析、元件选型、回路设计、到具体实施的完整过程,并对设计思路和关键点进行深入剖析,帮助读者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转化。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于从事自动化、机械设计、电气工程、过程控制等领域的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设计者,都能从中获益,提升气动系统设计的能力和水平。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在系统阐述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大量引入实际应用案例,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配备大量清晰的原理图、结构图和实物图,使复杂的概念直观易懂。 注重细节与实用性: 强调设计过程中的细节处理和实际操作技巧,为读者提供可操作的指导。 前沿技术融入: 关注气动技术在智能化、集成化方面的最新发展,并融入到设计理念中。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独立完成各种气动系统的设计任务,有效解决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断优化气动系统的性能,推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现代液压气动应用技术丛书:气动系统设计要点》,我立刻被它那种务实而深入的风格所吸引。这本书不是那种浮光掠影的介绍,而是扎扎实实地剖析了气动系统设计的每一个核心要素。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气动管路设计与损耗计算”的章节。我之前在项目设计中,常常为管路长度、弯头数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而感到困惑,有时为了所谓的“美观”而牺牲了效率,有时又为了所谓的“便捷”而增加了不必要的阻力。这本书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不仅讲解了如何计算管路中的压力损失,还提供了优化管路布局的多种方法,比如如何减少弯头、选择合适的管径、以及如何考虑流体动力学效应。书中举的几个实例,都是我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场景,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分析,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一个小小的管路设计优化,能够带来多大的能耗节省和性能提升。另外,“气动执行机构的动特性分析”也是我非常关注的一部分。书中并没有简单地讲解气缸的行程和速度,而是深入探讨了加速度、减速度、以及在不同负载变化下的动态响应。这一点对于追求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设备来说至关重要。我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个看似简单的气动夹爪,在快速动作时,由于执行机构的惯性过大,导致夹持力不稳定,甚至产品损坏。这本书提供的分析方法,能够帮助我提前预判并解决这类问题,通过选择合适的阻尼、或者调整驱动方式来优化动特性。我还注意到,书中对于“气动系统中的噪音与振动控制”也进行了专门的章节介绍,这在很多自动化生产线中是常常被忽视但又影响巨大的问题。书中给出的解决方案,从消声器选型到减振垫的安装,都非常具有操作性,能够帮助我从源头上减少噪音污染,并提高设备运行的平稳性。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技术力量,让我读起来感觉非常踏实,就像在和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前辈请教一样。

评分

《现代液压气动应用技术丛书:气动系统设计要点》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气动设计殿堂的大门。它不仅仅是技术知识的堆砌,更是对气动系统设计理念和方法的深刻阐释。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关于“气动系统的可靠性设计与寿命预测”的章节。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设备的可靠性是衡量设计质量的重要标准。这本书详细分析了影响气动系统可靠性的各种因素,如元件的选型、系统的冗余设计、以及运行环境等。它还介绍了一些先进的可靠性设计方法,如故障树分析(FTA)和失效模式与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并演示了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于气动系统的设计中。通过对这些方法的学习,我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识别和消除潜在的故障隐患,从而设计出更稳定、更可靠的气动系统。我曾经负责的一个自动化生产线,因为气动元件的频繁失效,导致生产效率大打折扣。如果当时有这本书,我肯定能从设计层面就解决这个问题。另外,“气动系统在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中的应用”这一部分内容也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随着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气动系统在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关节驱动、以及夹持机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气动系统在各种类型机器人中的典型应用,包括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以及移动机器人等。它不仅讲解了如何根据机器人的具体需求来设计气动系统,还探讨了气动技术在提升机器人灵活性、精度和能效方面的潜力。书中还对“气动系统在精密制造领域的挑战与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一些对精度和稳定性要求极高的精密制造领域,如半导体制造、医疗器械生产等,气动系统的设计需要克服诸多挑战。这本书介绍了如何通过采用高精度气动元件、优化控制策略、以及进行严格的环境控制等方式,来满足这些苛刻的应用需求。这本书的专业深度和实践指导性都让我叹服,它不仅仅是关于气动技术的书籍,更是关于如何通过气动技术实现更高水平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指南。

评分

《现代液压气动应用技术丛书:气动系统设计要点》这本书,对于我这种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太及时了。它以一种极其详尽和专业的方式,揭示了气动系统设计的奥秘。我最赞赏的是书中关于“气动阀组与集成模块的设计”的篇幅。在很多自动化设备中,阀组的紧凑化和集成化设计是提升设备性能、降低制造成本的关键。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阀组的结构原理、选型要点,以及如何通过集成模块化设计,来简化管路连接、减少泄漏点、并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书中提供了许多优秀的阀组设计案例,并配以详细的CAD图纸和三维模型,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其设计理念和实现方式。这让我不再仅仅是简单地堆砌单个阀门,而是能够从整体上优化阀组的设计。另外,“气动系统中信息传递与通信协议”的讨论也让我大开眼界。在现代工业自动化中,气动系统往往需要与上位控制系统进行信息交互,例如实现远程监控、故障诊断、以及与其他自动化设备的协同工作。书中详细介绍了在气动系统中实现信息传递的各种方式,包括传统的数字量和模拟量信号,以及更先进的现场总线通信技术,如Profibus、DeviceNet等。它不仅讲解了这些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还提供了在实际应用中如何进行通信接口设计和参数配置的指导。这让我能够更好地将气动系统融入到整个自动化生产网络中,实现更高级别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我还注意到,书中对“气动系统的维护与保养策略”也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它不仅指导读者如何进行日常的检查和清洁,还提供了一系列预防性维护的建议,以及在故障发生时如何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和维修。这对于延长气动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资深气动工程师的经验总结。

评分

拿到这本《现代液压气动应用技术丛书:气动系统设计要点》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名在自动化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人员,我见过不少关于气动技术的书籍,但大多数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零散,很难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梳理设计要点的实用手册。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首先,它在章节安排上就显得非常有条理,从基础的元件选型、管路布置,到复杂的系统集成、故障诊断,几乎涵盖了气动系统设计的所有关键环节。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气缸选型与负载分析”的那部分,它没有仅仅罗列各种气缸的规格参数,而是深入讲解了如何根据实际工作负载、速度要求、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精确的计算和选择,避免了过度设计或设计不足带来的隐患。书中的图表和实例也非常丰富,许多都是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配以详细的分析和解决方案,读起来既有理论深度,又不失实践指导意义。例如,在讨论“气源处理装置的合理配置”时,书中不仅介绍了过滤、减压、润滑等基本功能,还详细分析了不同行业、不同应用场景下,对气源质量的具体要求,以及如何根据这些要求来选择和组合相应的处理元件,这一点对于提升气动系统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我深知,一个设计不当的气源处理系统,往往是导致后续一系列故障的根源,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予了非常宝贵的指导。此外,书中对于“电磁阀与控制逻辑的设计”也进行了深入探讨,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的逻辑控制,例如顺序动作、联锁控制等,都有清晰的图示和详细的步骤解析,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处理多工位、多步骤自动化生产线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连接导线,更是教你如何思考和设计一套高效、可靠的控制系统。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将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设计原则和操作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作为一名刚入行不久的自动化工程师,《现代液压气动应用技术丛书:气动系统设计要点》这本书,真是我学习路上的一盏明灯。它以一种非常亲切且实用的方式,将气动系统设计中的核心知识点一一呈现。我最喜欢的部分是“气动系统能效优化与节能设计”这一章。在当前的工业生产中,节能减排是越来越重要的议题,而气动系统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动力源,其能耗不容忽视。书中不仅讲解了造成能耗损失的主要原因,比如泄漏、不合理的管路设计、以及过度的节流等,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例如通过合理设计气源处理装置、优化控制阀的选用、以及利用能量回收技术等。通过书中大量的图例和计算公式,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一个细微的设计调整,就能带来显著的能耗降低。这让我对如何设计更绿色的气动系统有了全新的认识。另外,“气动系统中的安全设计与风险评估”这一章也让我受益匪浅。安全是工业生产的生命线,而气动系统在很多应用中都可能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例如高速运动的部件、高压气体的释放等。书中详细分析了气动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和控制措施,如紧急停止装置的设计、安全阀的选型与安装、以及人员操作规范等。这让我能够从设计的源头就将安全因素考虑进去,构建更安全的自动化设备。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在气动系统设计中的应用,这种系统性的风险评估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提前发现潜在的失效模式,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这本书的编写风格非常注重实践性,它不像一些教科书那样枯燥乏味,而是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来讲解理论知识,让我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

评分

拿到《现代液压气动应用技术丛书:气动系统设计要点》这本书,我立刻被其深入且全面的内容所吸引。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自动化设备集成工作的技术人员,我深知气动系统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最终设备的稳定性和效率。这本书在“气动元件的集成与接口匹配”部分,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帮助。过去,在集成不同品牌的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阀时,常常会遇到接口不匹配、信号不兼容等问题,导致项目延期甚至返工。这本书详细讲解了不同类型气动元件的接口标准、电气信号的兼容性要求,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接口设计和匹配。它不仅列举了各种常见的接口类型,还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帮助我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气动系统在极端环境下的设计考量”这一章节。在一些特殊的工业场景,如高温、低温、腐蚀性环境,或者存在易燃易爆气体的场所,气动系统的设计需要特别注意。书中详细阐述了在这些极端条件下,如何选择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如何设计防爆气动元件,以及如何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这对于我当前正在负责的一个化工厂自动化改造项目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它让我能够更有信心地去应对这些高难度的设计挑战。此外,书中对“气动系统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接口设计”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它不仅讲解了如何连接气动电磁阀和PLC的数字量输出,还探讨了如何利用PLC来控制气动系统的复杂逻辑,以及如何通过PLC读取气动传感器的信号,实现对系统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这对于构建更智能化的自动化系统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本书的每一页都充满了宝贵的设计经验和技术洞察,让我感觉像是获得了一份无价的设计宝典。

评分

《现代液压气动应用技术丛书:气动系统设计要点》这本书,简直是我工作中的“定海神针”。作为一名需要频繁接触和设计各种自动化设备的技术人员,气动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书中关于“气动系统泄漏的检测、分析与预防”的章节,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泄漏是气动系统中最常见也是最令人头疼的故障之一,它不仅浪费能源,还会导致系统压力下降、动作异常,甚至引发安全事故。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检测泄漏的方法,从最简单的听诊法,到使用专业的泄漏检测仪,并对不同类型泄漏(如静密封、动密封)的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系列预防泄漏的有效措施,包括合理选择密封件、优化装配工艺、以及定期检查和维护等。我曾遇到过一个自动化生产线,因为设备上的微小泄漏,导致整个生产线的效率下降了10%以上,调试了很久才找到原因。如果当初有这本书,我肯定能更快地解决问题。另外,“气动系统中颗粒物与污染物的控制”也是我非常关注的一部分。在许多工业环境下,空气中可能含有各种颗粒物、油污和水分,这些污染物进入气动系统,会加速元件的磨损,堵塞管路,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书中详细介绍了气源净化技术,包括不同类型过滤器的选择与维护、压缩空气干燥技术,以及油雾分离技术等。它还强调了保持工作环境清洁的重要性,并提供了清洁和维护气动系统的具体步骤。这让我能够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从而大大提高气动系统的可靠性。这本书的结构清晰,内容详实,每一部分都紧密联系实际应用,让我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本实用的操作指南,能够帮助我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评分

收到《现代液压气动应用技术丛书:气动系统设计要点》这本书,我第一时间就翻阅了关于“气动缓冲技术与应用”的部分。在设计需要快速往复运动的气动执行机构时,如何有效地吸收冲击能量,防止因撞击而造成的磨损和损坏,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的气动缓冲装置,包括固定式缓冲器、可调式缓冲器,以及内反馈式缓冲器等。它不仅讲解了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工作方式,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关于如何根据执行机构的运动速度、负载大小、以及行程来选择和调整缓冲器参数的方法。书中通过大量的图例和计算公式,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不同缓冲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例如,书中提到,当执行机构的速度很高时,必须选择带有较高阻尼系数的缓冲器,否则将无法有效吸收冲击能量。这一点对我设计高速包装机械中的气动夹爪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指导。此外,“气动系统中的集成化与小型化设计”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内容。随着自动化设备朝着更紧凑、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对气动系统的集成化和小型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本书探讨了如何利用小型化气动元件、集成化阀组、以及巧妙的管路布线来实现气动系统的紧凑化设计。它还介绍了最新的小型化气动技术,如微型气缸、集成传感器执行器等,为我设计空间受限的自动化设备提供了新的思路。书中还对“气动系统中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进行了介绍,这对于实现气动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预测性维护至关重要。它介绍了如何利用各种传感器采集气动系统的运行数据,如压力、流量、温度等,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以优化系统性能、预警潜在故障。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前瞻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气动系统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我最近在深入研究气动控制系统,而《现代液压气动应用技术丛书:气动系统设计要点》这本书,可以说是我学习路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它不仅仅是关于气动元件的简单介绍,而是将整个气动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分析和设计。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气动回路的逻辑分析与优化”的章节。在实际的项目中,我经常需要设计一些复杂的逻辑控制,比如多工位同步、条件触发、以及故障安全等。而这本书,用一种非常系统和清晰的思路,介绍了如何从需求分析到逻辑图绘制,再到最终的电路实现。它不仅仅提供了各种逻辑元件的组合方式,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分解复杂的逻辑问题。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防止误动作和提高系统可靠性”的论述,这对于保障生产安全和效率至关重要。例如,书中提出的“互锁回路的设计原则”,能够有效避免因操作失误而导致的设备损坏或人员伤害。此外,“气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部分内容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过去,我可能更侧重于执行机构和控制阀的设计,而对传感器的选择和应用理解不够深入。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气动传感器的原理、选型依据以及在系统中的典型应用,这让我能够更有效地利用传感器来实现对系统状态的实时监控和反馈,从而进一步提升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书中还对“气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这对于一线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曾遇到过很多棘手的气动故障,如果当时有这本书在手,也许就能更快地找到问题的根源。这本书的设计逻辑非常清晰,从基础到进阶,循序渐进,让我能够逐步掌握气动系统设计的精髓。

评分

坦白说,拿到《现代液压气动应用技术丛书:气动系统设计要点》这本书之前,我对气动系统设计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基础的层面。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将我的认知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我最受益的部分是关于“气动执行机构的动力学模型与仿真分析”的章节。在以往的设计中,我主要依靠经验和试错来选择合适的执行机构,往往无法精确预测其在不同工况下的表现。这本书引入了动力学模型,并讲解了如何利用仿真软件来进行分析。通过对执行机构的质量、摩擦力、阻尼等参数进行建模,可以模拟其在不同负载、不同速度下的运动轨迹和响应特性。这让我能够更科学地选择执行机构,避免了因模型不准确而导致的性能瓶颈。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项目,一个气动夹具在高速运动时,由于惯性过大,导致夹持力不稳定,多次损坏产品。如果当时我能掌握这本书中的仿真分析方法,就能提前预判并解决这个问题。此外,“气动比例控制系统设计”也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传统的开关控制虽然简单易实现,但在一些需要平滑、精确控制的应用场景下,其局限性就暴露出来。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比例控制阀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设计基于比例阀的气动系统,实现对执行机构的速度、力和位置的连续、精确调节。它还探讨了比例控制系统在伺服气动、力反馈控制等方面的应用,为我开拓了新的设计思路。书中还对“气动系统的实时性与响应时间分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对许多对响应速度有严格要求的自动化应用至关重要。它不仅讲解了影响响应时间的各种因素,如管路长度、阀门切换时间、以及执行机构惯量等,还提供了优化响应时间的设计策略。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专业且严谨,但又不失易读性,每一个概念的引入都伴随着清晰的解释和图示,让我感觉像是在接受一对一的专业指导。

评分

还好,慢慢学习!!!

评分

内容很实用!

评分

基础知识,价格合理,很适合。

评分

工具用书,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太薄了,公式太多,不值得购买,太薄了,不值得购买,

评分

基础知识,价格合理,很适合。

评分

内容很实用!

评分

还好,慢慢学习!!!

评分

内容很全,很新,不过讲设计系统的篇章还是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