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经典与解释:柏拉图与古典乐教》是经典与解释辑刊第42期,论题为“柏拉图与古典乐教”,讨论了音乐在以柏拉图为核心的古典传统中的位置与角色,涉及乐理、音乐政治学、音乐与教化的关系等层面,其中弥漫着一类明显的暗示,即认为,受过良好教育的灵魂,归根结底,应是那种具有乐感的灵魂,音乐教育塑造人的个性,使人获得健全的感受和洞察能力,让人的言谈举止变得优雅,质言之,“人类生活处处皆需节律与和谐”。
目录
论题柏拉图与古典乐教(何源策划)
2柏拉图式城邦中的音乐与教育布尔高(何源译)
22柏拉图作品中的乐理麦克莱恩(张和译)
4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论音乐与灵魂教化沃尔瑟(何源译)
64亚里士多德的音乐政治学福特(何源译)
古典作品研究
104“富之”:圣人教化之一端曾海军
128普鲁塔克的《论音乐》何源
思想史发微
146《古史辨第三冊自序》讀札——兼論今日對待《詩經》之態度周春健
183柏拉图:希腊的摩西?——教父对柏拉图哲学的回应席古拉(李睿译)
旧文新刊
198學詩百法劉坡公
评论
290评萨克斯《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引论》阿纳斯塔普罗(夏代云译)
精彩书摘
柏拉图式城邦中的音乐与教育
布尔高(SophieBourgault)撰
何源译
诸神由于怜悯生来受苦的人类,便制定了不同时段上的节日,以让人从劳作中获得休息。诸神给了我们共度节日的缪斯,还有他们的首领阿波罗,以及狄俄尼索斯——这些神灵可以让人类复原如初。
——柏拉图,《法义》653c
众所周知,柏拉图视音乐为保育城邦美好德性的一剂至上良方。《法义》告诉我们,音乐上的放纵是导致政治放纵的主要原因,而《王制》中的苏格拉底则坚称,音乐教育是一座城邦最稳固的堡垒。柏拉图的全部作品都弥漫着一类明显的暗示,即认为,受过良好教育的灵魂,归根结底应是那种具有乐感(musical)的灵魂。在《普罗塔戈拉》中,音乐教育(musicalpaideia)被视作塑造个性的基石,它使人获得健全的感受和洞察能力,让人的言谈举止变得优雅,质言之,“人类生活处处皆需节律与和谐”。因此,那些热衷于摘录俏皮话的说客常常转引柏拉图的作品,用于劝说满怀忿恨的纳税人,论证增加音乐教育开支的必要性。
然而,这些音乐事业的拥护者,却很有可能从未悉心领会过柏拉图的著作,大概是因为柏拉图的名字总让人联想到一个臆想天上城邦的苦行僧形象,他唾斥艺术创造与革新。这种看法不仅在普通民众中大有市场,即便在对柏拉图音乐思想的学术论述中,亦不时出现。比如,穆索普洛斯(Moutsopoulos)在他的《柏拉图作品中的音乐》就总结到,柏拉图音乐美学的本质是“传统与守旧”,另两位知名的《法义》注疏家,桑德斯(TerrySaunders)和斯塔莱(R�盕�盨talley),在一定程度上也认同该结论。同样,厄姆森(JamesUrmson)在他对柏拉图诗论的研究中断言:
尽管在哲学上他是个拓新者,但(柏拉图)在现实中就是个坚定不移的保守派。他苦心孤诣地坚持古老的道路,过去的纲常,古老的家国情怀,以及他充满乡愁的双眼中凝视的一切。
安德森(WarrenAnderson)著有两本古代音乐思想论著,亦是《格罗夫音乐字典》“柏拉图”词条的编撰人,他的看法更为极端。他认为柏拉图不仅是“与他身处时代完全脱节”的保守分子,亦是一位对凡俗音乐(themusicofmortals)毫无兴趣的哲人。此外,在他编写的词条中,安德森声称柏拉图对音乐愉悦的概念“狭隘”和“前后矛盾”(大体是因为柏拉图轻视愉悦,称它和音乐“不相关”,同时又将其作为音乐判断力的基础)。
本文尝试修正这些观点。这种更正在各种社会科学林立的今天显得势单力薄,柏拉图的思想会因为过分节制和充满彼世感而迅速招致排斥,它总受美学和政治上保守的牵累。更为悖谬的是,那些批评柏拉图对感官和现世极度冷漠的人,倾向于将他的思想完全置于历史之外,而另一拨批评者,指责柏拉图是拥护贵族政治的保守分子,倾向于将他的思想完全置于历史与传统之内。我认为,柏拉图的思想兼具历史性和永恒性,对于有志于唤回美育的社会和政治功能的人来说,这是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我会清晰具体地展示柏拉图在音乐愉悦上具有一以贯之的积极观念,以及他时刻都心系城邦的音乐,最后要说明将“保守”之标签冠于柏拉图音乐思想并不准确。在柏拉图的作品中,有些看法天然地与(虽然未必就是)保守主义相融:最著名的要数他对秩序和稳定的颂扬。然而,由于保守主义——可以公道地说——并不赞同乌托邦政治,而只是认为习俗优于理性,那么我就有理由认为,“保守”标签遮蔽而非显明了柏拉图对于(音乐上的)变化和稳定的立场。
本文将由如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我将讨论音乐在儿童教育以及成人的城邦生活中的位置,这部分论述的目标并不在于对柏拉图的音乐教育以及音乐形上论给出一个完整的解释;
相反,我意在强调愉悦在学习和闲暇中的重要性,并希望大家注意,通过音乐,哲学能和那类内在于天性中的美德紧密结合起来。在第二部分,我从传统、革新和理性维度评析了柏拉图的马格内西亚(Magnesia)中的音乐立法——《法义》中呈现的“次好”城邦。最后,我会简要说明,柏拉图的音乐思想,即便离我们再久远,对于任何愿意在今天认真考虑美的教育的人来说,也都息息相关。
音乐教育:节制、判断力、作为哲学的前奏
教育,在我们看来,是最为重要的事务。
——柏拉图,《法义》803d
令人瞩目的是,柏拉图的《王制》将音乐认定为婴幼儿成长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声称,在培养儿童的优雅与节制(sophrosyne)方面,没有什么比音乐更奏效。苏格拉底告诉格劳孔,“音乐和诗中的素朴让灵魂变得节制”,他在暗指音乐和这种典型的柏拉图式美德之间有较为直接的关联。孩子无须等到会走路和说话,就可以开始通过音乐陶铸灵魂之卓越:在《法义》中,柏拉图认为,早在母体中就能培养孩子对动作和节律的反应,他强调为新生儿唱歌的重要性,这使儿童在诞生之际就为接受音乐教育做好准备。诚然,柏拉图比核磁共振图像的证明和婴儿心理学家的忠告早了两千年确证,音乐对大脑发育和形成友爱互助情感有重要意义。
可以说,在柏拉图看来,人天生就是音乐动物:这种生物生来具有律动和发声的本能欲望,更有意味的是,当律动和声音达到一定的秩序与和谐时,人有天然的能力感受其中的愉悦。柏拉图写道:“动物对音乐(我们也可称它为‘节律’与‘和谐’)中的秩序和无序并没感觉,我们人不仅能敏锐地感受到二者,还能享受他们。”有些批评家不无道理地指出,柏拉图的教育法抱负太高,方法苛刻,那种标准的“自由主义者”肯定不愿接受,但这种教育法并未忽视愉悦的价值。相反,柏拉图看重音乐正是因为音乐能让人以最轻松、最愉悦的方式,学会自我控制,养成良好习惯,并懂得遵守法律。比如在《法义》(659d-e)中,柏拉图就写道:
这正是我们要享有那些被称为歌曲的东西之原因,它们对灵魂充满“魔力”。它正是能产生我们常说的这种和谐的非常严肃的手段,但年轻的灵魂并不能接受严肃,因此我们用术语“嬉娱”和“歌曲”指称这种魔力,孩子们就在这种氛围中接受它。
对于柏拉图,如果对诸如怎样称呼父母,在公众场合如何举止和着装等事务进行立法,不免显得太过荒唐,然而通过歌曲,就能在这类事务上对孩子施以影响,既愉悦又令人信服。歌曲由此就成为法律,或曰律歌(《法义》799e)。当代的读者兴许会辩称,通过官方指定的歌曲学习法律和习俗,会有某种可怕的宣传意味,然而,柏拉图的推论背后的意图,我们并不完全陌生。事实上,我们的孩子在今天的幼儿园里学会演唱的许多歌曲,只稍加斟酌,大人们就会发现其中的歌词内容明显经过道德化和单纯化的处理。不过,这些大人们倒是乐意接受,他们认为通过音乐来学习保护牙齿、爱惜草木、尊重老人毕竟不属于可怕的事情,尤其是在一种愉快和“自由”的氛围之中。这恰恰是柏拉图的希冀:通过音乐进行早期教育,将孩子在音乐中感受到的天然的愉悦,与他们必须要学会的习惯和规矩联系起来。强调愉悦在早期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在柏拉图看来任何音乐中的愉悦都属正当。通向美德的教育要求给予孩子们正确的情感习性——训练他们在正确的事物中、在合适的时间上、在合理的尺度内感受愉悦。音乐因其具有模仿的特性,能够培养这种良好的判断能力。柏拉图和许多他那个时代的人都确信,音乐在模仿道德品质上具有不可替代的能力——不仅通过唱词内容,还因其特有的节律与和谐。这在今天尤其值得强调,因为在我们争论音乐审查制度的必要性时,我们总是只考虑激进言辞带来的危害。我们几乎不会讨论会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各种节奏型或调性以及它们的效用(这或许正是我们应该认真考虑的)。在柏拉图看来,孩子们在反复沉浸于体现某种道德品质的节律与和谐后,毫无疑问,他们一定会渐渐吸收这种品质: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的各种模仿活动,将会成为他们性情的一部分,并逐渐变成其身体姿态、声音和思维的习惯。
“习惯”这个词的意味深长之处,在于它凸显一个事实,即通过音乐达到的早期道德卓越,并非经过深思熟虑的卓越:孩子在厌憎和喜爱时并不全然知道他们情绪反应的基础。换句话说,他们的美德和良好判断力并不完整,因为他们还没有能力对“好”给出细致和连贯的评价。柏拉图在《王制》卷三(522a)中写道,音乐训练“通过习惯教育护卫者,靠和音传达一种和谐,而非知识,靠的是由节奏传达一种韵律”(对比《法义》653b)。这一点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早期的音乐教育仅是一种“习惯的”的美德;另一方面,音乐也同样可以帮助发展那种“完整的”美德——后者基于知识,需要作出论证。更具体地说,音乐可以作为这两种“层次”的美德之间的桥梁,对于孩子,美德产生于对“美”和“好”的模仿,对于成人而言,“美”和“好”则要通过不断的哲学沉思来发现。如柏拉图所说,一个受过音乐教育的孩子能够“以恰当的方式指责憎恨丑陋。当有了合理的理辞时,以这种方式培养的人会由于其相似性而认可它并从中得到最大的乐趣”。我们接下来会看到,世间的音乐在哲学中扮演的角色,它的作用部分是来自一个事实——这门艺术由尺度、比例和秩序构成(根据柏拉图,真理同样基于这几项条件)。当人们在内心里建立起类似的模式后,他们会更容易把握到美和秩序的理念。在柏拉图强调音乐教育和灵魂卓越间有密切联系时,他从未声称两者存在必然和积极的相关性。换言之,柏拉图并没说音乐欣赏(在儿童时期或在人的一生中)足以让人成为一个好公民或好人。相反,柏拉图的音乐思想大多倾注于对音乐产生的摇摆含混的道德效用的敏锐考察中。如果音乐能产生极大的好,它同样能够败坏城邦和灵魂。倘若柏拉图能亲见二十世纪里那些受过高等音乐教育的人所制造的难以言说的恐怖,他一定不会感到讶异。因为柏拉图的观点并非只要学会欣赏音乐本身就能成为好人,确切地,他更关注音乐对性格形成的巨大作用,然而,人们太容易忽视这一点。
让我们中断片刻,先来澄清此前提到的两重含义:柏拉图所指的有声音乐和无声音乐——宇宙的比例之间的亲缘关系。首先,这个亲缘关系强调了在思考柏拉图的教育理念时要将其形而上学联系起来的重要性(很多柏拉图的解释者都抗拒这样做)。事实上,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忽视柏拉图关注城邦的世俗音乐背后的意义(安德森的看法正与此相反),切断这种关注和柏拉图音乐哲思中更高远的想法之间的联系也同样毫无根据。这两者彼此相通。对于柏拉图来说,天空、理想城邦、好人以及真正的音乐中都有着相同的和谐模式——它们都与造就这个世界的神圣比例相一致。其次,正是这个亲缘关系能够解释音乐愉悦的本质或由来——柏拉图相信,我们的感官能在有声音乐中获得愉悦,恰是因为好音乐能够模仿那个存在于自然中的既定比例。一首乐曲对这些比例的模仿越传神,人们能感受到的愉悦就越强烈(《蒂迈欧》80a-b)。
在考察音乐对成年人的重要性之前,请允我再次强调,有声音乐对于年轻的灵魂进入日后学习(以及成为公民)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不同于我们的政府更愿意接受的想法(尤其是在经济凋敝的时日),柏拉图从不认为早期的音乐教育是浮泛的奢华或者可有可无的选择:如果孩子在年幼时未接受过得体的音乐训练,他学习的意愿就会“变得衰弱、失聪、失明”(《王制》411d)。换言之,柏拉图对美的教育的辩护,其价值不仅在于对愉悦的辨析,或者对法律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音乐具有独特的力量,护送我们的灵魂进入一切更高目标的学习中。简单地说,孩子能在爱上音乐的同时爱上理智。
爱乐者应当矢志不渝。如今的大多数人,在孩童时学习一门乐器,及至成年后,他们仅将音乐视作一种(消极的)消费品;与他们不同,柏拉图的公民一生都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在柏拉图看来,好政治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能给予我们暂停的机会,比如在音乐表演的场所(正在减少?),反思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法义》中,参与合唱演出被设定为社会政治生活之中绝对不可缺少的环节——理由之一乃是这项活动有益于城邦的完整和稳固(《法义》654a、700a-702d)。一名好的立法者会切实“设想出各种手段,尽可能长久地保证,整个共同体在他们的歌曲、传说和意见的保护中,绝对和持久地维持一致”(《法义》664a)。
……
前言/序言
经典与解释:柏拉图与古典乐教 [Clas Siciet Commentarii]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经典与解释:柏拉图与古典乐教 [Clas Siciet Commentarii]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经典与解释:柏拉图与古典乐教 [Clas Siciet Commentarii]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经典与解释:柏拉图与古典乐教 [Clas Siciet Commentarii]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