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丛书:朱子晚年全论

理学丛书:朱子晚年全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李绂 著
图书标签:
  • 朱熹
  • 理学
  • 宋明理学
  • 哲学史
  • 中国哲学
  • 思想史
  • 学术著作
  • 文化典籍
  • 理学丛书
  • 朱子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06237
版次:2
商品编码:11686170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理学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0
字数:2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朱子晚年全论一书,较为详尽地辑录了朱熹晚年与其门人、友人论学的资料,并附辑录者的简评论,以此证明朱、陆晚年之争,乃门人各守师说越于一偏所致,而朱、陆晚年「所学者符节相合」,所论者亦非「冰炭不相入」。此书之所以称之为「全论」,乃是据王阳明的朱子晚年定论而来。不过,朱子晚年全论较之朱子晚年定论,资料更详尽,评论更客观,是研究朱熹、陆九渊学术思想较有参考价值的一部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点校说明:
凡例
朱子晚年全论序
校刻朱子晚年全论序
朱子晚年全论跋后
朱子晚年全论卷
书三十三首
朱子晚年全论卷二
书四十六首
朱子晚年全论卷三
书四十二首
朱子晚年全论卷四
书五十六首
朱子晚年全论卷五
害三十五首
朱子晚年全论卷六
书四十五首
朱子晚年全论卷七
书五十二首 讲义一首
朱子晚年全论卷八
序一首 记八首 跋六首 祭文一首 墓表
二首 别集书六首 续集书十六首

前言/序言


理学丛书:朱子晚年全论 一、 时代背景与朱子思想的成熟 南宋时期,是一个思想激荡、文化繁荣的时代。面对内忧外患,社会各界对如何治国安邦、安抚民心、重塑精神价值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理学,作为一种融合儒家传统与佛教、道教哲思的新型思想体系,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宋代哲学的主流。而作为理学集大成者,朱熹(1130-1200)的一生,便是对这一时代精神的深刻回应与哲学建构。 朱熹的思想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漫长的学习、实践、思考与批判,不断深化与完善的过程。尤其是在其晚年,他不仅将毕生所学融会贯通,更在对前人思想的扬弃与自身体悟的升华中,达到了思想的巅峰。这一时期的朱子,对人生、宇宙、社会、政治等各个层面的理解,都呈现出一种更为圆融、深邃、成熟的格调。 《理学丛书:朱子晚年全论》正是聚焦于朱熹思想发展的这一关键时期,旨在深入挖掘和系统呈现他晚年的哲学思想体系。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朱子晚年的言论,而是试图通过对其核心概念、论证逻辑、思想脉络的梳理,揭示出朱子晚年思想的独特价值与深远影响。它不是一本关于朱子生平的传记,也不是一本笼统的理学概论,而是将目光精准地投向朱子思想的“最后一公里”,解析其晚年思想的精髓所在。 二、 核心命题的深入探讨 本书将围绕朱子晚年思想的几个核心命题展开深入的探讨: “格物致知”的深化与实践: 朱子“格物致知”的学说,是其认识论的核心。“格物”并非止于知识的获取,而是指向对事物本体的体察,是对“理”的穷究。“致知”则是在“格物”的基础上,实现认识的豁达与智慧的开启。在晚年,朱子对“格物致知”的理解,更加强调了实践与体悟的重要性。他认识到,纯粹的思辨不足以达到真知,必须将“理”落实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在事上磨练,方能真正体悟“理”的奥妙。本书将详细分析朱子晚年关于“格物”的各种阐释,以及他如何将此学说与人伦日用、圣贤之道紧密结合。 “性即理”与“心即理”的辩证关系: “性即理”是朱子性理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人的天性本身就蕴含着宇宙的“理”。而“心即理”则进一步指出,心是体认“理”的关键。在晚年,朱子对这两者关系的辩证理解更加成熟。他认识到,“性”是“理”的本体,“心”则是“理”的运用与体现。人之所以能认识“理”,在于心有“理”的潜能;而要实现“性”的完美,则需要通过心去体认和践行“理”。本书将深入剖析朱子晚年如何调和“性即理”与“心即理”之间的张力,展现其在心性论上的精妙之处。 “主敬”与“存养”的功夫论: 对于如何实践“理”,朱子在晚年提出了“主敬”和“存养”的功夫论。“主敬”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自觉与警惕,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敬畏之心,对“理”和自己的道德修养负责。“存养”则是在“主敬”的基础上,不断涵养内心的善念,去除杂念,使“理”得以安固和增长。本书将细致考察朱子晚年对“主敬”和“存养”的论述,分析其在实践层面的具体要求与方法,以及两者如何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朱子的道德修养体系。 “理”与“气”的本体论: “理”与“气”的本体论,是朱子哲学体系的基石。“理”是形而上的本体,是万物运行的法则;“气”是形而下的实体,是万物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朱子晚年对“理”与“气”关系的阐释,更加强调了“理”的至高无上性与“气”的依附性。他认为,“理”是气的根本,“气”离不开“理”而存在。“理”虽然无形无相,但却决定着“气”的生成与变化。本书将深入分析朱子晚年对“理”与“气”关系的辨析,揭示其宇宙生成论的逻辑起点。 “事功”与“德行”的统一: 晚年的朱子,并非一味地沉溺于纯粹的思辨,而是更加强调“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事功”是指具体的政治实践与社会贡献,“德行”则是指个体的道德修养。朱子晚年认为,真正的“德行”必然会导向积极的“事功”,而“事功”的实现也需要以深厚的“德行”为根基。他晚年对政治、教育、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论述,都体现了这种将“理”落实到实践的强大力量。本书将梳理朱子晚年关于“事功”与“德行”统一的论述,展现其作为一位儒家学者,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所做的努力与思考。 三、 研究价值与学术意义 《理学丛书:朱子晚年全论》的出版,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1. 填补学术空白: 尽管朱子的研究已经蔚为大观,但对朱子晚年思想的系统性、整体性梳理和深入挖掘,仍有进一步的空间。《理学丛书:朱子晚年全论》的出现,有望在这一领域填补部分空白,为学界提供一个更为精细的研究视角。 2. 深化对朱子思想的理解: 通过聚焦朱子晚年思想的成熟阶段,本书将帮助读者更准确地把握朱子哲学的核心要义,理解其思想演变的轨迹,避免对其思想的片面解读。 3. 提供理论借鉴: 朱子晚年的思想,不仅是中国哲学史上的瑰宝,其关于认识论、心性论、道德修养、治国安邦的深刻洞见,对于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例如,其对“格物致知”的强调,对于当下教育的改革,仍有启发;其对“主敬”的论述,对于提升个人道德自觉,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4. 促进跨学科研究: 本书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哲学史研究者提供养分,也可能对历史学、政治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者产生启发,促进跨学科的对话与合作。 四、 读者对象 本书适合以下读者群体: 中国哲学史、理学史研究者: 能够提供深入的学术研究资料与分析。 中国古代思想史爱好者: 能够系统、深入地了解朱子晚年思想的全貌。 对儒家思想、道德修养感兴趣的读者: 能够从中汲取深刻的人生智慧和实践指导。 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读者: 能够通过朱子晚年思想,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核。 五、 结语 《理学丛书:朱子晚年全论》的问世,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个更为完整、清晰、深刻的朱熹晚年思想图景。它如同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探这位伟大思想家在生命最后阶段的哲学沉思,感受其思想的厚重与光辉。本书不仅是对朱子晚年思想的一次系统性梳理,更是对中国传统智慧的一次深入挖掘与当代呈现。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激发读者对朱子思想的进一步思考,并在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贡献一份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逻辑构建上的严密性,整个论述体系如同精密的钟表结构,每一个部分都环环相扣,推导过程清晰而无可辩驳。作者似乎对每一个论点都进行了极其细致的打磨,确保了从前提假设到最终结论的每一步都站得住脚。对于我这种对思维清晰度有较高要求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范本。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是如何去构建一个强大、自洽的思维框架。我发现自己在处理日常事务时,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这种逻辑训练的影响,思考问题变得更加有条理,少了很多情绪化的干扰。这种对逻辑的极致追求,是这本书最宝贵的部分之一。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是令人敬畏的,它绝非泛泛而谈的入门读物,而是直击核心、探讨根本的力作。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某些长期困扰我的宏大命题有了全新的认识,一些过去认为理所当然的观念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和重塑。作者那种不畏惧深入探讨禁区、勇于直面终极问题的精神,非常鼓舞人心。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智力上的攀登,虽然过程可能伴随着困惑和反复咀嚼,但一旦跨越某个难点,随之而来的豁然开朗感,那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是任何轻松愉快的消遣都无法比拟的。这本书需要时间去消化,但它的回甘无穷,值得反复研读。

评分

从整体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近乎朝圣般的感受。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座精神的灯塔,在迷茫的时候给予方向指引。它的价值在于其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即使是隔着漫长的岁月,其中蕴含的智慧依然能够穿透时空,给予现代人以深刻的启示。我发现自己时不时会回想起书中的某些段落,它们已经内化成我思考世界的底层代码。这本书的重量不在于页数有多厚,而在于它能让你对“人”和“世界”的理解产生质的变化。对于真正追求精神富足和思想深度的读者而言,这无疑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精神盛宴,是值得用一生去慢慢品味的珍藏。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实在令人叹为观止,那种行云流水般的叙述,将复杂的哲学概念阐释得深入浅出,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引领进了那个思想的世界。作者对于文辞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充满了力量感和精确性。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反复琢磨某一个句子,感受其中蕴含的巨大信息量和微妙的情感色彩。这种文字的魅力,是当下许多作品所缺失的,它需要读者付出专注力,但回报的却是思想上的巨大提升。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站在那位智者的面前,聆听教诲,那种精神上的震撼是难以言喻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审美品味的熏陶。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古典,带着一种沉稳厚重的气息,让人一上手就感受到一股学问的重量。装帧的质感也相当不错,纸张的触感很舒服,印刷的字体清晰易读,看得出出版方在细节上是下足了功夫的。我拿到手后,迫不及待地翻阅了几页,那种阅读的愉悦感立刻就涌现出来了。它不像现在很多速食读物那样浮躁,而是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味,去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淌出的那种深邃的思想。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与古人思想的深度对话,那种满足感是其他娱乐活动难以比拟的。这本书的排版布局也很有考究,留白恰到好处,让阅读的节奏得以舒缓,不会让人感到压迫。整体来看,这本书的实体体验非常棒,收藏价值也很高,绝对是值得拥有的佳作。

评分

好虽然看着书本看着相对简单,但也不遑多让,塑封也都很完整封面和封底的设计、

评分

如果每个买书的人都能得到书的商品页面介绍里的收获,这世界就让人要活不下去了!开卷有益,总还是会有所收获的。

评分

好虽然看着书本看着相对简单,但也不遑多让,塑封也都很完整封面和封底的设计、

评分

理学丛书:朱子晚年全论很好。

评分

例如,“程子曰:践迹,如言信途守辄。”其中“信途守辄”,应为“循途守辙”。

评分

你变得更加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

评分

苏东坡论唐朝大诗人兼画家王维(摩诘)的《蓝田烟雨图》说:

评分

物廉价美的好书啊 非常满意物廉价美的好书啊 非常满意物廉价美的好书啊 非常满意

评分

《朱子晚年定论》,引朱以合陆。至万历中,东莞陈建作《学蔀通辨》,又尊朱以攻陆。程曈,朱子之乡人也,因作《闲辟录》以申朱子之说。绂,陆氏之乡人也,乃又作此书以尊陆氏之学。大旨谓陈建之书与朱子之论,援据未全,且语录出门人所记,不足为据,乃取朱子正、续、别三集所载,自五十岁至七十一岁与人答问及讲义、题词之类,排比编次,逐条各附考证论辨於下,以成是书。其说甚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