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供一种新的阐释、认识宗教的角度
《宗教的形成》是怀特海1926年在波士顿四次演讲的文字集结。怀特海在演讲中应用了自己独特的形而上学理论对宗教进行了阐释,他认为宗教主要是人内在生命的一门艺术和一套理论,而并非主要是一桩社会事实。宗教的出现,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大进步。
2)国内著名怀特海研究专家周邦宪译作
怀特海无疑是20世纪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影响在他生前就超出了哲学的领域,广泛地波及科学界,引起了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一些大科学家的关注。如今,这位过程哲学大师的学说早已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其影响更是波及生态学、管理学、宗教学等多种领域。但是国内对怀特海的研究和介绍相对都较少,本书译者周邦宪一直致力于怀特海哲学在国内的传播,翻译了怀氏的一系列重要作品,他的译本是国内公认好的译本。
怀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年——1947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出生于英国的肯特郡,在美国麻萨诸塞州剑桥逝世。1885-1911年任教于剑桥大学,1924-1937年任教于哈佛大学。他与伯特兰·罗素合著的《数学原理》标志着人类逻辑思维的巨大进步,是长久性的伟大学术著作之一。同时也创立了20世纪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过程哲学”的创始人。代表作有《自然的概念》、《过程与实在》、《观念的冒险》等。
周邦宪,著名学者,翻译家,怀特海研究专家,译作有《观念的冒险》、《宗教的形成、符号的意义及效果》、《朦胧的七种类型》等。
这本书的体量和其所承载的思想重量是成正比的。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来消化其中的核心论点,特别是关于“结构”与“能动性”之间复杂张力的探讨。它没有简单地将人类描绘成符号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深入探讨了我们在符号系统中进行意义创造和协商的可能性。那种在宏大结构面前保持个体能动性的挣扎与尝试,是这本书最让我感到共鸣的部分。它不是一套僵硬的教条,而是一个开放的理论工具箱,提供了分析不同文化现象的多种路径。每次当我试图用它来分析新的信息时,都会发现这个理论框架的韧性和适应性。阅读这本书,更像是一次与一位思想巨匠进行跨时空对话的过程,他不断地提出尖锐的问题,逼迫你走出舒适区,去面对那些关于我们如何构建现实的终极追问。这无疑是一部值得反复精读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评分自从读完这本书,我走路的方式都仿佛变了——当然这有点夸张,但它确实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观察世界的焦点。过去那些转瞬即逝的街景、广告牌上的标语、人们交谈时的肢体语言,现在在我眼中都像是被施了魔法的物体,每一个都携带了多重甚至相互矛盾的意义。这本书成功地将“符号学”从晦涩的象牙塔理论拉回到了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境中,让那些高深的术语变得触手可及,同时也让那些最平凡的日常变得意味深长。我感觉自己现在对“理解”这件事变得更加警惕和审慎,因为我明白了,任何表面的“意义”都可能只是更深层、更强大的符号体系投射出的幻影。这本书不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它更像是伴随我进入日常生活的一个新的“过滤器”或“解码器”,让我的每一次社会互动都充满了未知的解读空间。
评分读完这本洋洋洒洒的巨著,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漫长而深刻的智识旅程。起初,我对这种探讨“符号”与“意义”的哲学思辨感到有些望而生畏,那些晦涩的理论和繁复的术语堆砌,着实考验着我的耐心。然而,一旦沉浸其中,我便被作者构建的那个宏大而精密的思维迷宫深深吸引。他不仅仅是在分析文化现象,更像是在解剖人类心智的运作机制。书中对某些日常符号的拆解,简直令人醍醐灌顶,你会发现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事物背后,隐藏着多么复杂的权力结构和潜意识驱动。这本书的价值,或许不在于提供一个现成的答案,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看”世界的方式,一种质疑和反思的视角。它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对“实在”的固有认知,那种感觉,就像是推开了一扇通往未知领域的大门,虽然前路迷茫,但探索的乐趣是无可替代的。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严谨的学究精神,即便面对最抽象的概念,他也能运用极其清晰的逻辑链条去论证,这种智力上的挑战性,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快感。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密度实在太高了,我不得不承认,我不得不常常停下来,反复阅读同一个段落,甚至需要借助一些辅助的哲学词典才能勉强跟上作者的思路。它像是一部需要被“雕琢”才能读懂的书,而不是轻松消遣的读物。对我而言,它更像是一份需要反复研习的学术资料,而不是一本可以一气呵成的故事。它所探讨的那些关于文化深层结构的议题,其广度与深度都令人叹为观止,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经验的方方面面,从古老的仪式到现代的消费主义,无一不被纳入其符号分析的范畴。每次合上书本,我都会感到一种知识被强行“灌输”的疲惫,但同时又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满足感。这是一种痛苦与享受并存的阅读体验,它考验的不仅是阅读能力,更是对既有知识体系的挑战和重构能力。我能感受到作者那股试图穷尽一切可能性的学术雄心,那份对人类认知边界的不懈探索,确实令人肃然起敬。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相当“冷峻”的。它很少使用煽情或引人入胜的叙事技巧,一切都以一种近乎冰冷的、客观的学术口吻呈现。这或许是其作为一部思想著作的魅力所在,它要求读者摒弃情感的代入,完全以理性的视角去审视那些关于“存在”和“意义”的本质问题。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某些经典案例的深入剖析,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惯例,一旦被放置到作者构建的分析框架下,便立刻暴露出了其内在的脆弱性和建构性。这本书就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切开了社会表象下的肌理,虽然有些残酷,但却极具洞察力。对于那些寻求心灵慰藉或轻松阅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可能并不合适,它更像是一次严肃的智力搏击,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想的交锋之中,才能体会到其深层的震撼。
评分书内容本身就很好,品相也很端正。
评分书很好,活动购买,很划算,送货也比较迅速,整体满意。
评分符号的意义何在?如何理解符号的效果?作者就此在《符号的意义及效果》一书中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作者指出:“当人的心理经验中的某些成分,鉴于其他成分而引起了意识、情感及习惯,这时人的心理便是以符号在进行活动。”符号负载着传统和历史的力量,体统积淀下来的那些符号引导人们去为了通常的目的而共同行动,具有凝聚力量与维系社会稳定的作用。在《宗教的形成》一书中,作者运用自己独特的形而上学对宗教进行了阐释。作者认为,宗教主要是人内在生命的一门艺术和一套理论,而并非主要是社会事实。宗教的意义在于,它的关心不囿于一方一处,关心的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即突破了社会意识的樊篱,具有了世界意识。
评分这是好书,人为什么能成为现代的人,也就是符号长期的积累和进化,然后被人学习再进化
评分吕布度二次嘟嘟插头哦他怕偷摸虐了
评分《西方哲学史》希尔贝克
评分值得一读的好书,收藏了。
评分很好
评分京东商城京东快递购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