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见过体重不足15克的可爱小负鼠?是否目睹过5000万只蚂蚁的大游行?你知道在荒芜的撒哈拉沙漠里建立了自己“王国”的动物是谁吗?……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环境,其间生活着众多千奇百怪、令人难以置信的神奇生物。这本本书,正是以动物地理专业知识为背景,以深入浅出的语言、精美图片做媒介,纵览全球,向读者展示神奇动物世界的好书。
也许你无法前往遥远的北方追寻东北虎的足迹,或是潜入深邃的海洋观赏抹香鲸的壮美身姿,没关系,本书正是“足不出户,揽胜动物王国”的不二选择。真心希望,每位读者都可以开卷有益,在这本精美的图文读本中,享受知识的盛宴。
本书与市面上其他讲解野生动物的百科不同,并非以分类学作为依据构建全书框架,而是引入了“动物地理”的概念,以世界上大家耳熟能详的大洲大洋作为章节分段的依据,让孩子能够一目了然得了解世界各地的野生动物。书中还创新的采用专题的形式,对孩子们特别关注的动物或是现象进行专门阐述和细致讲解,知识体系更完整,科学内容更好读。而国际化的版式设计,大量手绘插画与顶端摄影师的精彩照片,更是令人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震撼愉悦的视觉感受。
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上生活着众多千奇百怪、令人难以置信的神奇生物。《中国国家地理少儿百科:野生动物》引进世界上知名、专业的科普出版社之一威尔顿·欧文出版的经久不衰的百科全书,本书有着令人着迷的强烈吸引力。
《中国国家地理少儿百科系列-野生动物》以动物地理专业知识为背景,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海量精美图片做媒介,纵览全球,向小读者展示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即便我们不能带领孩子前往遥远的北方追寻东北虎的足迹,或是潜入深邃的海洋观赏抹香鲸的壮美身姿,没关系,《中国国家地理少儿百科系列:野生动物》正是“足不出户,揽胜动物王国”的不二选择,本书十分适合亲子阅读,与孩子一起领略蓝色星球上令人称奇的动物世界。
本书以地理分布为轴心介绍了世界上主要大陆、大洋以及分布其中的动物,通过顶端野生动物摄影师拍摄的精美高清照片、气候图表、精美插图等信息展示zui 真实的动物世界,并由国际著名野生动物专家及研究机构编著,内容包含高质量且准确的信息,全方面、立体满足小读者的好奇心,并带领小读者掌握生物多样性、享受知识的盛宴。
查娜·邦姆巴拉登尼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亚洲区域物种及生物多样性项目协调员。
辛西娅·弗洛里斯,国际交流顾问、记着、前世界自然基金会中美洲办事处信息主任。
乔舒亚·金斯伯格,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全球保护项目副总裁。
德怀特·霍林,自然历史及环境文学作家。
苏珊·伦普金,史密斯机构国家动物园客座研究员。
乔治·麦凯,新南威尔士州国家公园及野生动物咨询委员会保护生物学顾问。
约翰·缪齐克,美国弗吉尼亚州海洋科学研究所马歇尔阿卡夫海洋科学名誉教授。
帕特里克·奎尔特,澳大利亚达斯马尼亚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教授。
埃里克·J·韦尔勒,澳大利亚达斯马尼亚大学动物学院 名誉客座研究员。
戴维·伍德拉夫,美国圣地亚哥加利福尼亚大学 生物科学生态行为及进化学部 动物学教授。
张劲硕,博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总监,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科学松鼠会成员。
前言
如何阅读本书
第一章 地球生命
地球生命
进化
动物栖息地
平衡法则
森林生境
草原生境
干旱生境
冰冻生境
水域生境
人类居住地
野生动物面临的威胁
自然保护
第二章 欧洲
欧洲
落叶森林
欧洲獾
河谷
考塔道纳拿国家公园三角洲
山脉
山地动物
地中海
地中海岛屿
鸟类的欧洲迁徙路线
北欧针叶林
海滨生物
沼泽和湿地
第三章 北美洲
北美洲
北方针叶林
驯鹿大迁徙
太平洋西北部针叶林
落基山脉
狼
大平原
草原犬鼠
大盆地
山艾之乡
西南部沙漠
巨型仙人掌群落
东部落叶林和阿巴拉契亚山脉
橡树林
森林蝾螈
沿海平原
鸟类迁徙
第四章 中美洲和南美洲
中美洲和南美洲
中美洲
雨林
美洲豹
亚马孙雨林
树冠层的生物
安第斯山脉
神鹫
加拉帕戈斯群岛
大查科草原
巴塔哥尼亚高原
潘帕斯草原上的鸟类
羊驼及其近亲
加勒比海
第五章 亚洲
亚洲
中亚草原
西伯利亚荒原
炎热和寒冷沙漠
喜马拉雅山脉
大型猫科动物
印度次大陆
中国西南山地
巽他群岛
东南亚热带雨林
亚洲东部
湄公河
菲律宾群岛
第六章 非洲
非洲
撒哈拉沙漠和萨赫勒地区
刚果盆地
刚果盆地的灵长类动物
埃塞俄比亚高原
特有鸟类
东非热带稀树草原
草原食草动物
艾伯丁裂谷中的生物
短盖豆林地
奥卡万戈三角洲
大型食肉动物
卡拉哈里的生活
马达加斯加
非洲的珊瑚礁
第七章 大洋洲和新几内亚西部
大洋洲和新几内亚西部
单孔目动物和其他特有动物
澳大利亚的有袋动物
新几内亚高地
大堡礁
约克角的野生生物
热带雨林
北部热带区
澳大利亚内陆
沙漠中的水源
温带森林和石南地
凤头鹦鹉和鹦鹉
新西兰
太平洋西南部的岛屿
第八章 极地
极地
北极苔原
夏日繁花
猎手与猎物
北极熊
南极荒原
长途迁徙
南极的鸟类
企鹅大游行
第九章 海洋
海洋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南大洋
第十章 参考资料
动物档案
术语表
索引
致谢
平衡法则
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食物、水和氧气这些生命的必需品。能量是从阳光中获得后被群落成员共享。矿物质转化成营养和身体组织,然后循环往复。大自然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它极其有序,食草动物吃草,食肉动物捕食食草动物,菌类紧随其后消除残骸。但是,这种认识太简单了,实际上,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比某些凶猛动物间的“相互残杀”更重要。许多物种完全依赖其他物种才能生存,比如,大多数树木必须与真菌共生才能生长和保护自己。
自然群落看似平衡和谐,但实际上,它们的关系在不断变换,个别物种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生态学就是研究所有的这些关系,也就是研究我们自己的家园。
自然组织
生态学家把复杂的大自然分为5个层次,从个体到整个生物圈。很明显,没有一种动物可以离开其他物种而独自生存;不太清楚的是,在生物圈无法再向我们提供所需的生态服务前,究竟有多少物种会消失,多少群落会毁灭。
……
经常让我感到吃惊的问题,不是全球的生物遗产有多么丰富,而是我们对它们知之甚少。近几年,我们已完成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并迅速推进我们对原子结构的认知,进一步的探索使得我们更加了解宇宙。相比之下,我们能估算到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有1000万~5 000万种。抛开数字的对错,我们所能描述的物种只有150万种,这最多占全世界物种总数的十分之一。而我们对生态群落的了解才刚刚起步。
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成为了与时间的赛跑。随着人口不断增长,人们对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张。曾几何时,亚马孙、加里曼丹岛和刚果的森林广袤而充满野性,活力无限;而如今,它们都高度退化并破碎化,或面临环境变迁带来的不断加剧的威胁。一些现存的生态系统,如北美山艾树林和草原,也只保留下原始风貌的一小部分。千百万年来受人类主宰的欧洲,目前虽保留着令人难忘的多样野生生物,但相比过去,许多物种的栖息地已经退缩到一些岛屿上,这是全世界状况的一个缩影。大洋洲和新几内亚西部拥有地球上独一无二的生物多样性,但这里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和珊瑚礁却受到栖息地破坏、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的威胁,而如今全球气候变化、海洋暖化和海平面上升又带来新的威胁。因此,岛屿物种的高速率灭绝现象就不奇怪了。
自然保护始终是一场艰苦的战斗,但我们仍可通过努力来消除或减少威胁世界生物遗产的因素。近期的数据表明,全球大约50%的灵长类动物面临灭绝的危险,而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的工作人员调查表明西部低地大猩猩的种群仍有12.5万头,这个数字给该物种的保护带来了新的可能。这将促使我们在刚果北部建立新的保护区,不仅仅可以保护大猩猩,也将保护其他几十种灵长类及数千个物种。过去20年里,地球表面受保护的范围持续扩大,现在我们努力的重点放在增加对近岸海洋和公海区域的保护。由于现有的保护区域并不充足,新的保护举措将积极地和工业区、地方社区以及土地私有主开展合作,将保护的范围扩大到保护区外,确保动物可以在保护区域间自由地迁移扩散。
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多样性和全球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所面临的威胁。现在只需很少的时间就能在网上获得无限的信息,为什么还要看这本书呢?对我们很多人来说,真正捧着一本书,尤其是如此精美的一本书的感觉是网络和笔记本电脑无法替代的。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编者均为各领域的专家,内容包含高质量且准确的信息,很多资料来自于最新或未发表的科学研究成果。最后,这本书还能让你了解全球的生态区域结构和在不同环境中栖息的野生生物。总之,一书在手,纵览全球。
乔舒亚·金斯伯格
Joshua Ginsberg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全球保护项目副总裁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那一定是“沉浸式”。它给人的感觉不是在‘阅读’,而是在‘经历’。我特别喜欢它在描述不同气候带动物时所采用的差异化叙事风格。比如,描述沙漠动物时,文字会变得简洁、干燥,聚焦于‘节水’和‘避暑’的技巧,配色也偏向暖黄色调;而描述极地生物时,语言则变得辽阔、沉静,着重于‘保暖’和‘黑暗中的适应’,画面多是冷色系的蓝白。这种感官上的同步体验,让阅读过程充满了层次感和新鲜感。它处理动物的‘凶猛’一面也非常到位,不是一味地美化,而是客观地展示自然界的残酷法则。那些关于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紧张对峙的场景,被描绘得惊心动魄,但又充满了一种原始的美感,教育我们接受自然的平衡。我敢说,这本书里的每一个版面设计,都经过了深思熟虑,旨在最大化地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和共情能力。
评分这本画册简直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记得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就被那种扑面而来的生命力震撼到了。书里的图片质量真的没话说,那些野生动物的特写镜头,捕捉到了它们最真实、最动人的瞬间。比如,我特别喜欢那几页关于非洲大草原的内容,长颈鹿优雅地踱步,狮子在夕阳下小憩,那种宁静与力量并存的画面,让人仿佛能听到风吹过稀树草原的声音。而且,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文字部分的介绍也非常到位,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百科全书式描述,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语言,把每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讲得清清楚楚。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跟随一个经验丰富的探险家,一起深入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很有心思,图文的搭配恰到好处,既保证了信息量,又不会让人感到眼花缭乱。对于我这个年龄段(青少年,你懂的),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让我可以一边玩味那些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一边悄悄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查更多关于书中提到的那些稀有物种的资料了,这本书无疑点燃了我对自然探索的激情。
评分拿到这本《野生动物图鉴》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哇,这可真是一部‘大部头’,分量十足,一看就知道是下了血本制作的。它的厚度和内容的丰富程度是成正比的,每一页都像是精心策展的微型博物馆。我特别欣赏它在物种多样性上的广度。它没有把重点仅仅放在那些家喻户晓的‘明星’动物上,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介绍那些生活在深海、极地,或者热带雨林深处的‘隐士’。我以前对某些两栖动物或者昆虫的了解非常有限,但这本书通过高质量的插图和详尽的地理分布图,让我对这些生命体的生存策略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举个例子,书中对某种生活在南美洲的箭毒蛙的描述,不光展示了它绚丽的外表,还深入探讨了其毒性的来源和在生态链中的作用,这比我之前在学校课本上看到的要深刻得多。而且,它还很巧妙地融入了一些保护动物的理念,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通过展现这些脆弱生命的现状,潜移默化地教育读者尊重自然。这是一本能让人坐下来,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书,适合真正对生命科学有好奇心的孩子。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有点担心,现在的少儿科普读物是不是都太‘卡通化’了,读起来像故事书而不是百科。但是这本《野生动物图集》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它的学术严谨性和视觉冲击力达到了一个非常完美的平衡点。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动物行为学的细致观察。书里有一组关于群体狩猎的跨页大图,清晰地展示了狼群、虎鲸群是如何协同合作,制定战术的。那不仅仅是‘它们一起捕食’这么简单,而是详细分解了不同的角色分工、信号传递,这简直就像是自然界的‘战术手册’。更棒的是,它还包含了大量的‘冷知识’或者说是‘幕后故事’。比如,某些动物的迁徙路线图是如何通过卫星技术被追踪到的,科学家们是如何在极端环境下采集样本的。这些内容极大地满足了我对‘探秘’过程的好奇心,让我明白,我们现在看到的精美图片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辛勤努力。这本书成功地将‘知识’和‘探索精神’紧密地连接了起来,不再是孤立的信息点,而是一条有血有肉的求知之路。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非常高,对于我们这些渴望系统了解自然界的年轻人来说,简直是一部‘活的参考书’。它不仅仅是罗列动物的名字和图片,更重要的是它构建了一个清晰的生物学和地理学框架。我注意到它在介绍物种时,总是会附带该物种在生物分类树上的位置,以及它所处的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威胁。这种结构化的信息呈现方式,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物种之间的相互联系,比如‘食物网’是如何运作的,气候变化对哪些物种的打击最大。我经常会把书翻到某一页,然后用手机去搜索相关的纪录片或者学术论文,这本书完全可以作为深入学习的起点。它提供的信息密度非常高,即便是成年人来看,也能发现不少自己以前忽略的细节。总而言之,它不仅仅是一本用来打发时间的读物,更是一份陪伴我们成长、不断激发我们思考‘我们与自然如何共存’的宝贵资料。
评分一整套的书买齐了,很好。
评分这本是第二次购买了,送人用。因为小男孩会特别喜欢,比较适合3年级开始的男生,天文物理知识启蒙吧,给孩子们带来一些兴趣爱好。
评分精美的印刷 内容丰富 不过感觉文字过为成人化 对小孩子不够友好。
评分宝宝很喜欢动物,质量不错~~
评分给孩子的生日礼物,内容很全的一本书,孩子很喜欢!
评分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本海洋类的百科全书,铜版纸,质量很好,印刷清晰,知识点也很丰富细致,孩子很喜欢!觉得可以从小看到大,反复阅读
评分内容十分精彩。结合精美的图片等于开启了奇妙的海洋之旅。中国国家地理少儿百科全书,高端大气,值得拥有。
评分儿子很喜欢,物流给力,物美价廉,一如既往地支持京东。
评分非常好的书,虽说是少儿百科,但知识面很多很全,一般大人看完全没问题!图很多,介绍的很详细。让人有种要把这系列的书都买全的冲动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