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7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樽前拟把归期说。末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玉楼春(樽前拟把归期说)
唐宋八大家之一、一代文宗欧阳修所作词。宋代文学研究专家李之亮注评,注释简明扼要,评析通俗易懂,不乏真知灼见。值得一读。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一代文宗,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开创了平易、流畅的一代文风。其词突破了佐酒助兴的局限,扩展了题材。晚年词作更能联系现实,有感而发,开宋词反映现实的先河,冯煦《蒿盒论词·论欧阳修词》评价其词“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
《家藏文库:欧阳修词选》选取欧阳修词180余首,涵盖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作品,基本上能够反映欧词的全貌。加以导读、注释和评析,希望对于读者理解欧词有所帮助。
《家藏文库:欧阳修词选》选取欧阳修词180余首,涵盖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作品,基本上能够反映欧词的全貌。加以导读、注释和评析,希望对于读者理解欧词有所帮助。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一代文宗,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开创了平易、流畅的一代文风。其词突破了佐酒助兴的局限,扩展了题材。晚年词作更能联系现实、有感而发,开宋词反映现实的先河,冯煦《蒿盦论词·论欧阳修词》评价其词“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
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
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
诉衷情(眉意)
踏莎行(候馆梅残)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
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采桑子(画楼钟动君休唱)
采桑子(十年一别流光速)
采桑子(十年前是樽前客)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长相思(苹满溪)
长相思(花似伊)
长相思(深花枝)
望江南(江南蝶)
减字木兰花(留春不住)
减字木兰花(伤怀离抱)
减字木兰花(楼台向晓)
减字木兰花(画堂雅宴)
减字木兰花(歌檀敛袂)
生查子(元夕)
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瑞鹧鸪(楚王台上一神仙)
清商怨(关河愁思望处满)
阮郎归(刘郎何日是来时)
阮郎归(落花浮水树临池)
蝶恋花(帘幕东风寒料峭)
蝶恋花(南雁依稀回侧阵)
蝶恋花(腊雪初销梅蕊绽)
蝶恋花(海燕双来归画栋)
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
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
蝶恋花(永日环堤乘彩舫)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蝶恋花(水浸秋天风皱浪)
蝶恋花(梨叶初红蝉韵歇)
蝶恋花(独倚危楼风细细)
蝶恋花(帘下清歌帘外宴)
蝶恋花(翠苑红芳晴满目)
蝶恋花(小院深深门掩亚)
蝶恋花(欲过清明烟雨细)
蝶恋花(画阁归来春又晚)
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
渔家傲(一派潺湲流碧涨)
渔家傲(与赵康靖公)
渔家傲(暖日迟迟花袅袅)
渔家傲(红粉墙头花几树)
渔家傲(妾本钱塘苏小妹)
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
渔家傲(叶有清风花有露)
渔家傲(荷叶田田青照水)
渔家傲(叶重如将青玉亚)
渔家傲(粉蕊丹青描不得)
渔家傲(幽鹭谩来窥品格)
渔家傲(楚国细腰原自瘦)
渔家傲(七夕)
渔家傲(乞巧楼头云幔卷)
渔家傲(别恨长长欢计短)
渔家傲(九日欢游何处好)
渔家傲(青女霜前催得绽)
渔家傲(露裛娇黄风摆翠)
渔家傲(对酒当歌劳客劝)
玉楼春(题上林后亭)
玉楼春(西亭饮散清歌阕)
玉楼春(春山敛黛低歌扇)
玉楼春(樽前拟把归期说)
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
玉楼春(残春一夜狂风雨)
玉楼春(常忆洛阳风景媚)
玉楼春(池塘水绿春微暖)
玉楼春(两翁相遇逢佳节)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1])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2],飞絮蒙蒙[3],垂柳阑干尽日风[4]。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5],垂下帘栊[6],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
[1]群芳过后: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西湖:此处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阜阳市西北。
[2]狼籍残红:落花散乱的样子。
[3]飞絮蒙蒙:指柳树的白絮像下雪一样飘飘洒洒。
[4]阑干:横斜交错的样子。垂柳阑干,指柳丝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多姿。
[5]春空:春意将尽。
[6]帘栊(lónɡ):窗帘。
【解析】
这首词是致仕后居于颍州时所作(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7月以后)。作者为什么对这里有着深深的感情,以至选择这里做为终老之地呢?因为他一生中曾三度在这里生活和居住:仁宗皇祐元年(1049)正月,作者由扬州知州改命为颍州知州,而此时正是他受到诬陷被贬出京城后的第四个年头、自号“醉翁”的第三个年头,仕途上的失意还在继续。来到颍州后,“乐西湖之胜,将卜居焉”。第二年,他与朋友梅尧臣相约在颍州买了一块地,随后被命为应天府知府离开颍州。皇祐四年(1052)三月母亲去世,作者回到颍州为母守丧,第二年八月护送母亲的灵柩归葬于老家吉州的泷冈,当年冬天又返回了颍州。直到至和元年(1054)五月除授馆职,他才回到汴京。了解了作者这段经历,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对颍州情有独钟了。
作者在经历了政治上的风风雨雨终于致仕闲居后,并没有因政治生涯的结束而兴发人生易老的感叹。词中描写的西湖,是个“群芳过后”的西湖,这恰如他一生拼搏奋斗,如今轰轰烈烈的日子已经过去。然而人生的美好并不仅仅表现在仕途上的得意,只要热爱生命,那么生命中的每个阶段,都会有它独到的美好,所以“狼籍残红”在作者心目中,依然是美丽动人的。鼎沸的笙歌总会散去,再喧闹的春天也会有空寂之时。当一个人退出政治舞台,“垂下帘栊”时,他是觉得被社会遗弃了呢?还是寻到了新的归宿?作者在全词之末借用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双燕子在濛濛春雨中飞回自己的故巢。很显然,面对成双的燕子,作者虽然略显孤寂,但并没有迷失自我,他坚信不管是在暗夜还是在雨中,总能找到自己的归宿。
清人俞陛云在《宋词选评》中说:“西湖在宋时,堤上香车,湖中画舸,极游观之盛。此词独写静境,别有意味。”这是就词而论词。如果把这首词与作者的人生背景联系起来,就更能显出深意了:此时正处在王安石大力推行新法的“热闹”当中,作者对新法非常反感,所以“闹中取静”,正是他要表现的更高境界。
……
导 读
欧阳修字永叔,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于真宗景德四年(1007),卒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享年六十六岁。
欧阳修的少年时期过得比较艰苦,他出生在绵州(今四川绵阳),当时他父亲欧阳观在那里当军事推官。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欧阳观在泰州(今江苏泰州)军事判官任上病逝,其母不得不带着年仅四岁的欧阳修投奔时在随州(今湖北随县)任推官的叔父欧阳晔,并在那里定居下来。此时他母亲只有二十九岁,由于寄人篱下,欧阳晔又算不上达官显贵,母子二人生活之拮据可想而知。据《欧阳文忠公年谱》载,当时其母“贫无资,以荻(芦苇)画地,教公书字”。这位贤惠的母亲为了儿子的成长耗费了太多的精力。欧阳修稍大几岁时,母亲又教他诵读古文,并“使学为诗”。欧阳修后来成为北宋最富盛名的文学大家,和他母亲自幼的启蒙教育是分不开的。大中祥符九年(1016),十岁的欧阳修已经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当时随州城南有个姓李的大户,家中有不少藏书,欧阳修时常到李家串门,有一次见到一部韩愈文集,于是借回家里,如饥似渴地阅读,恨不得把那些文字都吃进肚里去。他后来成为倡导古文运动的伟大旗手,和他早年便受到韩愈散文的熏陶有直接的关系。天赋聪颖加之少年好学,欧阳修十来岁时已能写诗作赋,且下笔如成人。叔父曾对其母感叹道:“此奇儿也,不惟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
仁宗天圣元年(1023),十七岁的欧阳修参加了随州乡试,考试的题目是《左氏失之诬论》。他的试卷写得十分精彩,其中有云:“石言于晋,神降于莘,内蛇斗而外蛇伤,新鬼大而故鬼小。”当时便引起了科场的轰动,可惜因不尽符合官韵的要求而被黜落。四年之后,他以随州贡士的资格参加了礼部会试,可惜没能中第。回到随州的欧阳修在第二年遇到了他生命中的第一位贵人,从许州通判调任汉阳军知军的老臣胥偃。当欧阳修拿着自己的旧作来到汉阳军(今武汉汉阳)拜谒胥偃时,胥偃大为惊奇,索性把他留在了自己门下。当年冬天,受召回京判三司度支勾院、修起居注的胥偃把欧阳修带到了京师。仁宗天圣七年(1029),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试,考了第一名。当年秋赴国学解试,又名列第一,他的名声很快大噪于京师。天圣八年(1030),朝廷举行会试,主考官为晏殊。这次考试他再列榜首,成为“会元”。遗憾的是在接下来的殿试中,仅排在甲科第十四名。从此以后,少年得志的欧阳修正式步入了仕途。
他的第一任官是西京留守推官。当时任西京留守的是大名鼎鼎的文坛宗师钱惟演,门下聚集着不少名士,如谢绛、尹洙、梅尧臣等人,都在洛阳供职。上有钱惟演的青睐和提携,下有诸多名流相推毂,使欧阳修如鱼得水,这段时间里,他“日为古文歌诗,遂以文章名冠天下”。也就在此时,胥偃把爱女许配给他。天圣九年(1031),欧阳修与胥氏结婚。这段时间欧阳修过得相当惬意,时常与朋友们游历山川、赋诗饮宴,几乎没遇到什么烦心事。然而好景不长,明道二年(1033)三月,夫人胥氏因病亡故,年仅十七岁。此事对他打击很大,以至过了很多年后,他还时常记起与胥氏相亲相爱的美好时光。第二年景祐元年(1034),推官任职期满,欧阳修回到京师,被授予宣德郎、试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馆阁校勘。同年,又娶了谏议大夫杨大雅的女儿为妻。
年轻气盛的欧阳修根本不了解朝廷内部政治斗争的激烈与残酷。景祐三年(1036),他遇到了仕途中第一次大麻烦。时任开封知府的范仲淹因言事触怒了宰相吕夷简,被贬出京师任饶州知州。当时不少大臣都上书论救,而身为左司谏的高若讷为了巴结宰相,竟说范仲淹罪当贬黜。欧阳修得知后,愤然写了封《与高司谏书》,称高若讷“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高若讷看罢大怒,将这封信呈给了仁宗,结果是高若讷依旧还当他的司谏,而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在宋代,夷陵还是刀耕火种的落后山区,当地人的日子,几乎还处在原始状态。更糟的是,欧阳修到了这样一个闭塞的环境,等于被抛到了政局之外,与流放相差无几了。为了给他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年迈的母亲毅然与他同赴贬所,也来到了夷陵。
在这里一待就是三年,欧阳修调任乾德县令,直到宝元二年(1039),他被授予权武成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即滑州节度判官。滑州在今河南滑县)。第二年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受命为陕西经略使,征辟欧阳修为掌笺奏。欧阳修闻而叹之:“吾初论范公事,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最终没有答应范仲淹的征召。当年六月,他重新入朝充馆阁校勘,参与修纂《崇文总目》。庆历三年(1043),仁宗思广言路,增谏官定额为四员,三十七岁的欧阳修荣膺此选,进入谏院供职。此时的欧阳修锐气不减,勇于言事,当年七月便上言参知政事王举正懦软无为,举荐范仲淹有宰相之才,请求朝廷罢免王举正而任用范仲淹,得到了仁宗的许可。此后他出使河东,兴利除弊,大刀阔斧,不畏强横,深得仁宗信任。当时保守派人物夏竦被有识之士斥为“大奸”,而杜衍、范仲淹等人则被认为是“众贤”。夏竦等人对此十分恼怒,造出“党人”之论,并明确把欧阳修归为杜、范的同党。针对保守派的谰言,欧阳修针锋相对地写出了著名的《朋党论》,其中说道:“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然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治国,则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然而此时保守势力十分强大,不久杜衍、范仲淹等改革派人物相继遭到罢免,欧阳修愤然上书说:“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可用之贤,而不闻其可罢之罪。自古小人谗害忠贤,其说不远:欲广陷良善,则指为朋党;欲动摇大臣,则诬以专权。盖去一善人而众善人尚在,未为小人之利;欲尽去之,则善人少过,惟指为朋党,则可尽逐。”一针见血地揭露了保守派的阴谋,保守势力当然不会轻易放过他。就在他出使河北担任转运使期间,京城里一些居心叵测的家伙“造为蜚语”,污蔑他与外甥女张氏有染,企图借此把他彻底赶出朝堂。谏官钱明逸以此弹劾欧阳修,朝廷只得把他召回,下到开封府鞫治。时任开封府尹的杨日严曾受到过欧阳修弹劾,也想借此机会报一箭之仇。为了慎重起见,仁宗特命户部判官苏安世、入内供奉官王昭明仔细调查,结果是“查无此事”,欧阳修这才没有因此遭受灭顶之灾。尽管如此,他还是在庆历五年(1045)被贬到了滁州,这是他仕途上遭受的第二次重大打击。
庆历八年(1048),四十二岁的欧阳修改知扬州,次年皇祐元年(1049)改知颍州。刚到这里,他便被西湖的盛景迷住了,于是决定在这里买地建屋,作为终老一生的归宿。皇祐二年(1050),欧阳修改知应天府.就在这一年,他约旧友梅尧臣一同在颍州买地,把想了一年之久的打算付诸实施。皇祐四年(1052)三月,欧阳修老母病逝,他回到颍州为母亲守丧,并于次年护送母亲的灵柩回家乡吉安安葬。当年冬重新回到了颍州。直到至和元年(1054),四十八岁的欧阳修才被召回京城。六月份觐见时,仁宗见他鬓发皆白,恻然问他在外几年,“恩意甚至”。九月,仁宗排除了某些大臣的阻拦,任命他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至此,他才重新在朝廷里站稳了脚跟。
……
家藏文库:欧阳修词选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家藏文库:欧阳修词选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编的可以,我也十分喜欢,下一次继续购买
评分送货有点慢……书不错!
评分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评分喜欢欧阳修的为人
评分正版经典
评分性价比高,值得信赖!
评分快递很是让我满意的一点,书是正品,包装很好
评分好好
评分质量不错,值得购买。
家藏文库:欧阳修词选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