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分析与统计解读(2014—2015)

经济分析与统计解读(2014—201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许宪春 编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统计学
  • 数据分析
  • 经济分析
  • 解读
  • 2014-2015
  • 教材
  • 高等教育
  • 经济数据
  • 统计解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59870
版次:1
商品编码:1174681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78
字数:304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经济分析与统计解读》分析和解读出自国家统计局专门从事实际工作的统计专家。
  中国的国民统计数据质量一直受到来自西方经济学家的争议,有很多研究宏观经济的中国学者也对统计方法等有所疑问,本书有助于这些疑问的澄清。
  《经济分析与统计解读》数据翔实,实体经济走势、特点、原因分析深入,数据解读独具特色。

内容简介

  《经济分析与统计解读》充分利用实际工作部门统计专家熟悉统计理论、统计指标、统计方法、统计数据的特有优势,利用翔实的统计数据和系统的分析方法,对2014年我国各主要实体经济领域的走势、特点、原因等方面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对影响2015年各相应实体经济领域走势的因素进行深入剖析,对分析中所采用的统计指标的定义、口径范围、基本分类、资料来源、计算方法和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详细解读,是了解我国当前实体经济运行情况,把握我国下一步实体经济走势,准确应用统计指标和统计数据的一部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重要参考书。

作者简介

  许宪春,1956年11月生,辽宁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高级统计师,兼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或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

精彩书评

  《经济分析与统计解读》告诉我们:什么是准确?即如何科学地理解统计指标;什么是客观?即如何真实地剖析经济生活;什么是智慧?即如何透过枯燥的数字发现其内在的联系,进而启迪人们对社会经济真谛的顿悟。难得的一部集数据与思想于一体,将统计体系与现实生活统一的著述。读下来必有收获。
  ——刘伟,北京大学副校长

  把数据统计出来不容易,读懂统计数字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我们大家都应该来读读这本“解读”,以后可以少一些似是而非的评判。
  ——樊纲,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解读”可以帮助我们:读懂统计数据之间的联系,把握宏观经济发展的走势,是一本生动的宏观经济统计教材。
  ——袁卫,原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目录

1.经济形势分析与国内生产总值解读
2.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与统计解读
3.农业经济形势分析与统计解读
4.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与统计解读
5.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与统计解读
6.对外贸易形势分析与统计解读
7.价格形势分析与统计解读
8.宏观收入分配分析及统计解读
9.居民收入状况分析与统计解读
10.国际经济形势分析与统计解读

精彩书摘

  《经济分析与统计解读(2014—2015)》:
  2014年,我国经济增速比2013年有所回落。一是经济总体增速有所回落。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7.4%,比2013年回落0.3个百分点。二是重要行业增加值增速有所回落。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3%,比2013年回落1.4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增长8.9%,比2013年回落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1%,比2013年回落0.2个百分点。三是最终消费支出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等最终需求项目增速有所回落。受政府消费支出增速回落幅度较大的影响,2014年最终消费支出增速比2013年有所回落;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实际增长15.1%,比2013年回落了3.9个百分点,从而使2014年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速比2013年有所回落。
  2.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取得进展
  首先,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经过第三次经济普查修订后,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6.9%,比第二产业比重高3.2个百分点。2014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8.2%,比2013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次,规模以上工业中的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比重进一步提高。2014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0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0.6%,比2013年提高0.7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0.4%,比2013年提高1.2个百分点。再次,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提高。2014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比2013年提高3.0个百分点。
  ……

前言/序言







跨越时空的经济脉动:宏观视野与微观洞察 本书系旨在深入剖析2016年至2020年间全球及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运行轨迹、关键政策演变、结构性转型趋势及其背后的统计学基础。我们聚焦于这一特定时间段内,世界经济所经历的复杂挑战与技术驱动下的新机遇,力求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为读者呈现一幅清晰而富有深度的经济图景。 第一部分:全球经济的结构性重塑(2016-2018) 这一时期,全球经济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复苏步伐中步履维艰,同时孕育着新的不确定性。 第一章:全球贸易格局的再定义与地缘政治冲击 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与多边体系的张力: 详细分析了主要发达经济体贸易政策的转向,重点研究了关税壁垒的设立对全球供应链的即时影响和长期成本。采用投入产出模型评估了特定行业(如钢铁、铝业)的产出波动。 “一带一路”倡议的初期影响评估: 考察了该倡议在基础设施投资、贸易便利化方面对沿线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和中亚)的经济增长贡献度,并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剥离了其他干扰因素。 英国脱欧的早期经济信号: 集中分析了2016年公投后,英镑汇率的剧烈波动、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向的变化,以及对欧元区特定行业(如金融服务、汽车制造)的溢出效应。 第二章:主要经济体的增长分化与货币政策的“新常态” 美国经济的稳步扩张与美联储的紧缩周期: 考察了2017年至2018年美联储三次加息的决策逻辑,重点分析了核心PCE通胀的构成变化、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业率(NAIRU)估计的调整,以及强劲美元对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动压力。 欧元区的“低通胀困境”与量化宽松的退出争议: 探讨了欧洲央行(ECB)在低增长、低通胀背景下面临的政策困境。对比了德国制造业PMI与法国私人消费的差异化表现,并运用VAR模型检验了负利率政策的非预期后果。 中国经济的“L型”换挡期: 深入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产能过剩行业(煤炭、钢铁)的影响,评估了去杠杆政策对地方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传导路径。重点解读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背后的驱动因素——房地产投资与基础设施投资的结构调整。 第三章: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与风险溢出 加密货币市场的爆发与监管的缺位: 记录了比特币等数字资产在2017年末的快速升值及其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心理影响,探讨了央行对数字货币支付系统的潜在反应。 新兴市场的“完美风暴”: 聚焦土耳其里拉危机和阿根廷比索贬值事件。使用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数据,分析了美元加息周期下,高外债比率国家的资本外逃风险敞口。 第二部分:技术变革、结构转型与周期性放缓(2019-2020) 进入后半段,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贸易摩擦加剧,为后来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冲击埋下了伏笔。 第四章:数字经济的深化与劳动生产率的悖论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统计困境: 探讨了数字技术(AI、大数据)在传统GDP核算体系中被低估的现象。对比分析了美国和欧盟在数字经济增加值(DVA)的统计口径差异。 技能偏向型技术变革(SBTC)的再审视: 分析了自动化对中等技能岗位的挤出效应,以及高技能人才薪酬的溢出性增长,如何加剧了收入不平等(基尼系数的变化分析)。 平台经济的垄断性与反垄断监管的萌芽: 以美国“科技五巨头”为例,分析了其市场支配力如何影响创新投入和消费者福利,并对比了欧盟和美国的初步监管尝试。 第五章:全球经济的周期性下行与政策应对(2019年) 全球制造业的同步萎缩: 详细解读了2019年ISM制造业PMI和Ifo商业景气指数的同步下滑信号,分析了汽车行业去库存周期对全球工业生产的拖累作用。 央行的“政策转向”与降息潮: 记录了美联储在经济数据疲软下,从“缩表”到“降息”的政策180度大转弯,分析了其对收益率曲线倒挂现象的反应。 长期中性利率(r)估计的再讨论: 结合实际利率数据,探讨了结构性因素(人口老龄化、储蓄率上升)对全球长期均衡利率的影响。 第六章:2020年的突发冲击与宏观经济的“休克疗法” 疫情爆发对供需两端的复合冲击: 将2020年第一、二季度的经济数据分解为供给侧(停工导致的产出中断)和需求侧(消费信心骤降)的贡献度。 史无前例的财政与货币协同政策: 详述了各国政府的紧急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如美国的CARES法案),并分析了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空前扩张(量化宽松4.0)。 失业率统计的“扭曲”与劳动力参与率的长期影响: 深入分析了疫情初期非传统失业统计口径(如“暂时停工”人员)如何掩盖了实际的劳动力市场破坏程度,以及对后续劳动力短缺问题的预测。 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与库存策略的重构: 探讨了“即时生产”(Just-In-Time)模式在危机面前的失效,以及企业开始转向“以防万一”(Just-In-Case)库存策略的初期迹象。 本书通过对上述关键领域的细致剖析,为读者提供了理解2016至2020年间全球经济复杂动态的坚实工具,侧重于数据推导、模型应用和政策后果的量化评估,以期揭示隐藏在新闻标题背后的经济逻辑。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看来,一本好的经济学书籍,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应该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经济分析与统计解读(2014—2015)》似乎正是这样一本能够点燃我思维火花的书。我一直觉得,统计学对于经济分析来说,就像是给经济体“做体检”的X光机,能够帮助我们看到那些肉眼无法察觉的内在结构和潜在问题。而这本书,恰恰是将这种“体检”过程细致入微地展现出来。我期待它能够帮助我掌握更有效的工具,来分析经济现象,比如如何从杂乱的数据中提炼出关键信息,如何识别经济运行中的异常信号。我尤其对书中对2014-2015年这段时期经济数据的解读充满期待。那段时间,很多重要的经济事件都在酝酿和发生,我相信书中会给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我甚至可以想象,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会被书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所吸引,然后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评分

这本《经济分析与统计解读(2014—2015)》给我一种“厚积薄发”的感觉。作者显然在经济学和统计学领域有着深厚的功底,但呈现出来的却并非冰冷的说教,而是充满了智慧和洞察力。我最看重的是它对于数据解读的严谨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海量的数据,但如何辨别真伪、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却是一门学问。这本书似乎为我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导航仪”,能够帮助我在数据的海洋中找到真正的价值。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如何处理2014-2015年这段特定时期内的经济数据的。那段时间,全球经济格局正在经历微妙的调整,一些新的趋势开始显现。我相信,书中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剖析,一定能够揭示出一些鲜为人知的规律和联系。我甚至可以想象,在阅读过程中,我会时不时地拿出笔和纸,记录下那些触动我的观点,或者尝试着去复现一些分析过程。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经济学读物,而是需要读者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尤其欣赏它将经济分析与统计解读紧密结合的叙事方式,这使得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统计方法,变得有趣且富有应用价值。我是一个喜欢从实际问题出发去学习理论的人,而这本书恰恰能满足我这一点。我期待书中对2014-2015年这段时期经济数据的详细分析,因为那段时间正是全球经济经历深刻变革的关键节点,理解当时的经济动态,对于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至关重要。我甚至可以想象,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会被书中提出的某个统计模型或分析方法所吸引,然后忍不住去查阅更多的资料,去验证和深化自己的理解。这种“追根溯源”的学习方式,正是让我感到兴奋的地方。

评分

坦白说,我一直认为经济分析是一门非常“烧脑”的学科,很多时候,即使我能够理解那些复杂的公式和理论,也常常在如何将其应用于真实世界时感到力不从心。直到我遇见了这本书,那种感觉才有所改观。它并没有回避统计学中的一些技术性难题,但却以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呈现出来,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着读者一步步穿越迷雾。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某个统计模型时,会同步地给出相关的经济背景和实际案例,让那些原本干燥的数据瞬间变得生动起来。我甚至能够联想到,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可能会反复琢磨书中的图表,试图从中挖掘出更深层次的信息。这种“磨”书的过程,恰恰是学习和进步的关键。我期待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像一个真正的经济分析师那样思考,能够用统计学的语言来“倾听”经济的脉搏,理解它跳动的节奏和潜在的风险。

评分

这本书我刚拿到手,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光是翻看目录和前言,就觉得它绝对是市面上同类书籍中的一股清流。作为一名对经济学和统计学都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将抽象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读物,而这本书似乎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陈述,而是着眼于如何运用统计学的工具来解读现实世界的经济现象,这对于提升我的分析能力非常有帮助。我特别期待书中对2014-2015年这段时期经济数据的呈现和分析,那段时间恰逢全球经济经历着一些复杂的变化,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统计学逻辑,对于我个人的投资决策和对宏观经济的判断,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甚至可以想象,当我看到书中出现的各种图表、数据和模型时,我的大脑会被立刻激活,开始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有没有其他可能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这种主动思考的过程,正是我阅读的最终目的。

评分

嗯,

评分

嗯,

评分

嗯,

评分

嗯,

评分

嗯,

评分

好好

评分

好好

评分

嗯,

评分

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