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集

精细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俞晓群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47941
版次:1
商品编码:1175852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9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作为一个“爱书、懂书又做书”的著名出版人,《精细集(精)》作者俞晓群以细腻的笔触,晓畅的文风,生动地讲述了自己进入出版界三十余年中所遇见的那些可敬的人,那些可亲的书。以较大篇幅分享了自己的买书心得、读书记忆,其中真知灼见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对出版业现状的一些深入的思考这一方面,我们可以看见作者的理想与坚持。

目录

序·粗犷的废话
书不厌精,文不厌细
旧书单:无法忘却的记忆
版本:出版人的专长
怪味儿购书记
好书,你在哪里?
我喜爱的四种学术文采
说毛尖
王云五,何许人也?
一个知识分子的“一念之误”
两兄弟
老署长的思念与思考
缘缘堂:丰子恺的精神家园
许渊冲:款步走来的大师
沈公的背面
书展:为上海文化增添记忆
文库与启蒙
文库出版,我一生的追求
在台北,见到“王云五”
台湾之行的思考
书装,需要补上的一课
迷人的时刻
京城书店印象
海豚的故事
如何发现好书——在北大演讲
后记

精彩书摘

  《精细集》:
  在布茂林先生的指导下,王先生开始了他一生的自学追求。此后几年,王先生通过分期付款,买下一套英文版《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一条条读下去,边学英文,边学知识。这些事情都对他知识的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重要作用。胡适先生曾经称赞他是“有脚的百科全书”,知道事情最多,都与他博学强记,以及早年独具个性的学习生活不无关系。后来人们请王先生介绍学习方法,他写过《中国古今治学方法》、《论学》等著作,其中讲自己六十余年来,“宁可一日不吃饭,不肯一日不读书”,还有读书的五个问题、十四种方法等等,处处妙笔生花、启迪心智。
  我总结他的神奇之处,可以用“一强四快”概括。一强是强记,四快是读得快、记得快、译得快、写得快。强记是基础,读他的《新名词溯源》,四千字的文章,满篇列举新词出处,信手所为,实在厉害。比如说:“浪人见柳宗元《李赤传》,文部见《旧唐书·百官志》,意识见《北齐书·宋游道传》,实体见《中庸·章句》,同志见《后汉书·班超传》……”就这样一直写下去。那时没有电脑检索,全凭记忆与查找,没有强记的天资和阅读功底,无论如何是做不到的。其余四快,各讲一个故事为例。
  读得快:王先生《美国国会图书馆读书记》中写道,他于一九三〇年五月二日至十三日,曾在美国国会图书馆读书十一日,每天读到晚十点闭馆,涉猎科学管理类图书九百种,做笔记数十万言。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买书的原因主要以下几点: 1、家里的书越多看书的可能性越大,我觉得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这个可能性的增大不可小视,不是增加百分之几十,而是增加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很多情况下,比如,当你突然有什么想法时,如果你的手头正好有本相关的书,你会你高兴得拿起来去看。当你突然想看某一本书的时候,如果手边没有,等过几天你找到的时候,可能就不想看了。另外,在家里无聊的时候,如果你有很多好书,你会随便拿起一本来翻看,否则看电视上网睡觉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2、一本真正的好书,不可能只看一遍,而且很多情况下也需要经常查询,高华的那一本《红太阳》、霍弗的《狂热分子》,这两本书我都看了五遍以上。《红太阳》最初我看的是电子版的,觉得太好了,就复印了一本,后来又花了200多块钱买了一本港版的收藏。有很多书,看过后,可能会不时地找出来查询,特别是计算机的书。 3、发现一本好书,买过来把它摆放在家里很显眼的位置,也是一种提醒,不断提醒你去阅读它,如果你不买,很可能过几天就忘了,这一辈子再也想不去来去读它。这一点其实很重要,书放在家里,既是提醒,也是督促。如果你发现一本很喜欢的好书,最好买回来,放在家里的书架上,即使你现在没时间读,以后早晚也会有机会的。 4、跟阅读习惯有关,我看书的时候,喜欢划线、加批注、加自己的评论,这些标注、评论会方便你日后再次阅读、查询。借来的书不可能让你随便乱划的。虽然现在IPAD上很多软件都能加批注,但是我还是喜欢纸版书。 5、买书的钱相对于读书的时间成本是微不足道的,大部分人一天工作挣的钱都能买几十本书,按最低工资标准算也能买几本,但是读完一本好书,你可能要花几天时间,甚至十几天,换算成工资远比书贵。 6、发现一本好书如果不买心里很不踏实,总惦记着,担心卖完了、绝版了。这一点可能因人而异,反正我是这样的。 7、小说等快餐读物我一般在IPAD上看电子版的,如果非常喜欢我会买纸版收藏。 那些说“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在我看来匪夷所思。

评分

经典之作,收藏阅读两相宜。

评分

书的内容很好,纸张和印刷质量也很好!

评分

小巧玲珑的一本精装书,读书人的书,可惜书脊挤陷,亏了面容。

评分

没看呢,书36开的

评分

作为一个“爱书、懂书又做书”的著名出版人,作者俞晓群以细腻的笔触,晓畅的文风,生动地讲述了自己进入出版界三十余年中所遇见的那些可敬的人,那些可亲的书。以较大篇幅分享了自己的买书心得、读书记忆,其中真知灼见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对出版业现状的一些深入的思考这一方面,我们可以看见作者的理想与坚持。

评分

我买书的原因主要以下几点: 1、家里的书越多看书的可能性越大,我觉得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这个可能性的增大不可小视,不是增加百分之几十,而是增加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很多情况下,比如,当你突然有什么想法时,如果你的手头正好有本相关的书,你会你高兴得拿起来去看。当你突然想看某一本书的时候,如果手边没有,等过几天你找到的时候,可能就不想看了。另外,在家里无聊的时候,如果你有很多好书,你会随便拿起一本来翻看,否则看电视上网睡觉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2、一本真正的好书,不可能只看一遍,而且很多情况下也需要经常查询,高华的那一本《红太阳》、霍弗的《狂热分子》,这两本书我都看了五遍以上。《红太阳》最初我看的是电子版的,觉得太好了,就复印了一本,后来又花了200多块钱买了一本港版的收藏。有很多书,看过后,可能会不时地找出来查询,特别是计算机的书。 3、发现一本好书,买过来把它摆放在家里很显眼的位置,也是一种提醒,不断提醒你去阅读它,如果你不买,很可能过几天就忘了,这一辈子再也想不去来去读它。这一点其实很重要,书放在家里,既是提醒,也是督促。如果你发现一本很喜欢的好书,最好买回来,放在家里的书架上,即使你现在没时间读,以后早晚也会有机会的。 4、跟阅读习惯有关,我看书的时候,喜欢划线、加批注、加自己的评论,这些标注、评论会方便你日后再次阅读、查询。借来的书不可能让你随便乱划的。虽然现在IPAD上很多软件都能加批注,但是我还是喜欢纸版书。 5、买书的钱相对于读书的时间成本是微不足道的,大部分人一天工作挣的钱都能买几十本书,按最低工资标准算也能买几本,但是读完一本好书,你可能要花几天时间,甚至十几天,换算成工资远比书贵。 6、发现一本好书如果不买心里很不踏实,总惦记着,担心卖完了、绝版了。这一点可能因人而异,反正我是这样的。 7、小说等快餐读物我一般在IPAD上看电子版的,如果非常喜欢我会买纸版收藏。 那些说“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在我看来匪夷所思。

评分

摘:俞晓群,生于辽宁丹东,大学读的是数学系,硕士专攻哲学。谁知大学毕业,却误打误撞地一脚踏进了出版圈。从此,开始了与纸、书、作家、专家学者、知识分子打交道的“做书”生涯,日夜不思归。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命运使然,让一个精通数理的人与文字产生了“化学反应”。

评分

喜欢海豚的精致小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