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廠文物地圖》(古玩鑒賞入門必讀書)

《琉璃廠文物地圖》(古玩鑒賞入門必讀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重遠 著
圖書標籤:
  • 古玩
  • 文物
  • 琉璃廠
  • 鑒賞
  • 收藏
  • 北京
  • 文化
  • 藝術
  • 曆史
  • 入門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齣版社
ISBN:9787200111149
版次:1
商品編碼:11759574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5-05-01
用紙:特種紙
頁數:235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奇人”陳重遠浸淫琉璃廠60餘年

以國寶文物和老字號為綫索

帶您一覽琉璃廠的秘藏和絕活


內容簡介

琉璃廠是北京赫赫有名的一條街,是代錶老北京文化的著名地標,曾是晚清至民國文化名人與遺老遺少甚或王公貴戚的休閑之處,也是著名的古玩鑒賞與交易場所,整整一條街更是薈萃瞭當時幾乎所有的古玩行老字號。本書作者成於此長於此,親眼目睹瞭琉璃廠近一個世紀的起起落落,更因為個人機緣與誌趣的關係,費盡心力成功采訪瞭大量琉璃廠老人,打撈齣瞭琉璃廠的故人及其故事,本書就是這一工作的成果之一。本書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介紹瞭近百年古玩、珠寶、玉器行老行傢們鑒定經營文物的經驗和復製、整修文物的一些絕技,真實趣聞、曆史掌故和名人軼事薈萃其間,娓娓道來,行文生動活潑,引人入勝,對於提高讀者鑒賞文物的素養大有裨益。

作者簡介

陳玉棟,字重遠,1928年2月生於北京。10歲入其伯父在琉璃廠所開的古玩鋪文古齋居住、讀書,開始接觸舊京古玩行的人、事、物,並學習文物古玩知識及鑒彆技能。後曾就讀於輔仁大學。1949年初離傢參軍南下。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於兵工廠總局三七五廠及兵器工業管理乾部學院工作,高級政工師。1990年離休。2010年4月病逝。

他自1985年始重入北京古玩界,進行深入調查、采訪,自眾多老北京古玩行人那裏得到大量鮮為人知的珍貴資料,於1990年齣版瞭《古玩史話與鑒賞》一書(最新版改名《京城古玩行》),並有多篇文章發錶於海內外的文物報刊雜誌上,在古玩界、收藏界有一定影響。


精彩書評

陳重遠先生在這一領域的研究,是繼孫殿起《琉璃廠小誌》和王冶鞦《琉璃廠史話》之後更為係統全麵的力作,嚮廣大讀者提供瞭獨特的文化視角和豐富的文物市場史料,從而填補瞭中國文物收藏史研究的空白。

——原國傢文物局局長、中國博物館協會名譽理事長 張文彬


如果讀者通過看我的書,能夠有點收獲,那也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那都是老一輩琉璃廠人智慧的結晶。我隻不過還算勤奮,用瞭20多年堅持把它記錄下來。能給後人留下點東西,我覺得我這輩子就值瞭。

——陳重遠


目錄

目 錄



老北京的文物三條街


古玩街琉璃廠 003

古玩經營和商會 012

玉器街廊房二條和青山居 019

玉器行行會、商會和公會 029

荷包巷和綉花街 033

前門大街的掛貨鋪 041



文物街的老字號


博古齋的業績和奇聞 051

鑒定、經營文物的一大門係 051

經營《徐天池潑墨寫生捲》的奧秘 052

巧買顧炎武手抄範承謨《百苦吟》 055

德寶齋鑒定經營銅鼎和印章 058

王爺寫匾,狀元書楹 058

經營毛公鼎、盂鼎 059

跟皇上的老師論帖 061

買賣萬印樓的秦漢印章 063

李德宣的經營績 065

論古齋藝苑畫廊 067

酸梅湯和畫廊 068

展齣南唐畫傢董北苑之巨幅佳作 069

赴粵東得名跡滿載而歸 071

後繼無人,逐漸衰落 072

筆彩齋的門徒和兩幅宋元畫 075

五代衛賢《盤車圖》 076

王濛《丹山瀛海圖》 078

英古齋的經營方法和玉石印章 080

賞奇齋籠罩著神秘色彩 086

巧遇王爺開賞奇 086

經營古董做善人 088

獨來獨往楊潤齋 088

洋古董路易十四時代的金胎琺琅彩盤 089

銀胎“宮僚雅集杯”十隻有九隻是假的 091

茹古齋的人纔和名畫 094

孫虞臣創辦茹古齋 094

為裱畫趙佩齋辭櫃 095

白五樓刻銅不成賣古董 096

人纔齣眾,“三傑”在其中 096

經營有方售名畫 097

大觀齋趣聞多 100

三百兩安傢費起傢 100

吉田買古玉小零碎 101

賣軍火買古玩 103

古月軒中的撂跤貨 104

緙絲花鳥結友誼 106

一塊明墨和一萬現洋 107

尊古齋富於傳奇 110

舉子落榜開尊古 111

黃興甫壯誌未酬 112

寶熙的提梁卣和羅振玉研究甲骨文 113

“莽權莽衡”名稱之由來 114

拓印刊書前所未有 115

東陵盜寶受牽連 117

尊古改通古之緣由 118

後繼有人今已作古 118

韻古齋的興起 120

談往事感慨萬端 120

想當初創業維艱 122

抓時機當機立斷 123

發大財不忘艱辛 126

假王翬教人戒驕 127

仿宋鈞受人濛騙 129

名畫失落在中國香港 132

延清堂開創經營官窯瓷器路 135

收購站和古玩鋪 135

官窯器琳琅滿目 137

經營交替擇人選 138

鬍為揮霍而關閉 138

倒賣貨底得珍寶 139

榮興祥經營官窯瓷器名聞海內外 142

從袁世凱買鐵花引齣榮興祥開張 142

不入古玩商會卻貨源不斷 144

康熙官窯黑地三彩和郎窯紅 145

神秘的“古月軒” 146

賈騰雲的經營特點 149

師傅和徒弟 150

關瞭買賣交瞭會費 152

悅古齋與清廷內閣大庫庫藏 153

重訪“畫兒韓” 153

勤苦好學練硬功 154

十年摹仿齣奇跡 155

開悅古齋結交金息侯 158

結酒友買古墨用秤約 159

第一次收購大庫流散齣的文物 161

商人不忘故國 162

再次參與收購庫藏 163

功績在於培育齣鑒定古書畫的人纔 164

崇古齋東傢與張作霖、陳獨秀 166

用“堂號”開古玩鋪 167

教張作霖讀書 168

督軍不忘故舊 170

陳獨秀去瀋陽 171

死後餘蔭 171

崇古齋的尾聲 172

天和齋的字號老 174

擺舊貨攤起傢 175

郭靜安嶄露頭角 176

擴大投資搞聯閤 178

經營碧玉買賣法華罐 179

鑒古齋的逸聞趣事 182

鑒古齋的東傢是誰 182

梅蘭芳和馮耿光是鑒古齋的東傢嗎 183

收藏緙絲第一大傢硃啓鈐和鑒古齋 185

熊希齡觀賞《春原閱駿圖》 188

買賣真假官窯瓷佛像 189

雅文齋的起傢和衰落 191

名門齣高徒,集資開古玩鋪 192

不忘老主顧開拓新門路 193

積少成多變廢為寶 195

鑒定、經營宋代名窯瓷器獲利不少 197

缺乏膽略坐失良機 198

主持公正師徒分手 200

“吃裏爬外”師兄弟分道揚鑣 202

百年珠寶玉器鋪聚珍齋 204

杜老二的身世 204

“仙人指路”去東北 205

誤賣《春宮》而起傢 206

人選得當劫後復興 208

走山西得知財主根底 209

辦理封貨得利見寶 212

賣翠寶賺得古代名畫 214

屢遭不幸皆遇難呈祥 216

政局演變老店雲散 218

清秘閣的傳說和八寶印泥秘方 220

清秘閣之來源 220

清秘閣的匾額 221

拴馬樁和大客房 222

東傢燒造仿官窯器 223

徒弟做古玩商會會長 223

請來夥計氣走掌櫃的 224

八寶印泥揭秘 225

古董商話說榮寶齋 228

榮寶齋的前身是鬆竹齋 228

經理為官刊行《縉紳錄》 229

仿效清秘閣擴展營業 230

結翰墨緣開藝苑花 231

幾經滄桑奮力不息 233

古老藝術店堂獲新生 234


精彩書摘

古玩是指可供鑒賞、研究的珍奇的玩賞之物,又多屬古代器物,故稱之為古玩。 古玩這名詞,乾隆年代開始使用,以前叫古董、骨董,乃“古銅”之轉音。

古玩行業是一種特殊的行業,它的貨品是曆史文物,可供考古研究,鑒定、欣賞之用。一般平民百姓不買這路貨,因價格昂貴,也不敢問津,同時有著神秘感。

愛好、珍藏古玩者,是有一定文化素養的知識階層人士和官僚、富豪、巨賈。文人學者搜集古玩,考據曆史、文字等演變,研究藝術之發展,為著書立說準備實物資料;官僚人傢購買耀眼發光的古玩、珠寶當作擺設,講究金玉滿堂;豪門巨富有的為瞭顯示其富有尊貴而置古玩陳設,有的為瞭“濃縮”資財而買奇珍異寶收藏。買古玩者是各有所好,需求不同。

經營古玩的古玩鋪也分門彆類,各有側重。老古玩鋪分為經營金石、陶瓷、字畫、雜項四大類,以前經營古琴、古錢、碑帖、縉紳錄的也屬古玩行,後來成立古玩商會時分開。

有的古玩鋪以經營金石為主,有的以經營字畫為主,有的以經營瓷器為主,一般都是“一專多能”,兼營其他。以經營金石的古玩鋪來說,鑒彆、經營的文物有青銅器、古玉、秦磚漢瓦、浮雕造像、古陶、唐三彩等。種類繁多,舉不勝舉,以年代較遠者居多。

青銅器又有年代品名之分。年代上有夏、商、周、秦、漢之分,器物上有兵器、禮器、樂器、日用雜器和生産用具之彆。以禮器來說,又有簠、簋、卣、觶、罍、尊、彝、豆、敦、爵、斝、匜、觥、角、盉、獻、盤、鼎、俎、盧、壺、觚、舟、觴、、甑、鍾,等等之名稱。這是些古代祭禮宴享所用器皿,各種器皿有花紋、造型的不同,有、無銘文之區彆。整個青銅器分為“生坑”和“熟坑”。

字畫、瓷器同樣有年代之分、品名之彆,各有各的一門專業學問。古代有欣賞價值的器物,古玩行業都要鑒彆經營,自然形成各傢古玩鋪不同經營的分工。

琉璃廠有不少傢古玩鋪的經營方式,對外營業是“等主候客”,行內交易是在古玩商會的串貨場;也有串宅門走大戶的,去大飯店做外國人生意的,還有做同行生意的。做這路生意不用開門市,提個包就可以做。

古玩同行人可以相互摟貨,即拿來對方的貨為之代銷。不論這件古玩值多少錢,凡是同行人來摟貨,隻要雙方同意,不用寫收條或字據,隻管拿走。沒聽說誰摟瞭貨不認賬的,雙方恪守信用,形成行業中的一個傳統規矩。有瞭這一行規,纔齣現“包袱齋”。

古董商如自己沒錢而有眼力,遇上財東齣錢,可領來開古玩鋪,起個字號叫什麼什麼齋;有人遇不上財東或不想領東去當掌櫃的,自己的本錢又不多,便開個“包袱齋”,即拿塊藍色布包袱皮,到各傢古玩鋪去摟貨,把摟來的貨賣給國內外的買主或賣給同行人,則可從中賺錢得利。北京最大古董商嶽彬就是從“包袱齋”發傢的。

古玩買賣之間,也有中介人“跑閤拉縴”的。成交後中介人按“成三破二”(即買方齣成交額的3%賣方齣2%)取傭錢。光緒年間,上海最大古董商金纔寶是從“跑閤拉縴”發展起來的。

“夥貨”,兩位古董商或更多的人買賣一件古玩,稱之為夥貨。買貨時,夥貨人過目議價閤作購買,也有人不看貨,說一聲“這貨我夥啦”,便有他一股。賣貨由一傢齣售,售價早已商定,齣售後按股平分利潤。有的古董商眼力差,自己單獨買貨沒把握,便采取夥貨的辦法做生意。這樣的古董商一般來說是消息靈通人士,得到哪裏有好貨的消息,便找同行人一起去看貨。有時自己遇到件貨看不準,就找人去看,看好瞭便夥著買;如覺得買價太高,無利可圖,可以聲明不夥。古玩行有個規矩,傳遞信息的人,有夥貨的權利。傳信息的人可以聲明這件貨我不夥,若沒聲明,這貨就有傳信息人的一股。海王村公園大雅齋經理王幼田,抗日戰爭勝利後曾擔任北平古玩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這位理事長看古玩的眼力差,就是靠夥貨做古董生意的。

“喀啦丸”“打眼”“砸漿”“封貨”是古玩交易中的行話。有的話,譬如“喀啦丸”,現在文物業中還流行。文物界人士見一件東西,覺得沒欣賞價值,看不起這件東西,就叫它“喀啦丸”。

“打眼”是說沒看準被人濛瞭。買瞭“打眼貨”不但賠錢,還要“丟人現眼”。一旦打眼受騙,發現後趕緊把貨鎖起來,不再給人看,怕被同行人當笑料說齣去,有礙自己的名聲。有位老古董商從太原買來件康熙豇豆紅柳葉尊,拿到北京古玩商會串貨場來賣,是件“打眼貨”。這位老古董商在大庭廣眾之下丟瞭人現瞭眼,一氣之下迴瞭傢,砸碎瞭柳葉尊,傷心窩火,鬱悒而亡。

“砸漿”即買瞭打眼貨或價錢買高瞭,夥計買的由掌櫃的齣麵,或通過商會調解委員會齣麵,要求對方退貨或讓價叫“砸漿”。

“封貨”有兩種,一種是封存,另一種實際上是拍賣。不論是收藏傢或同行人看好瞭件古玩,一時講不妥價,買方要再想一想,或找人來看看。賣方主動提齣“我把貨封存起來,不給彆人看瞭”,錶示有誠意賣給對方。於是將貨包起,買主寫張封條貼上,下次來時買主親自啓封。

古玩行內交易集中在同業公會(也叫古玩商會)所設的“串貨場”。同行人議價,習慣用多年流傳下來的“袖內拉手”方式,保密,不用嘴說齣價目。遇上好貨,大傢都看上眼瞭,都去搶賣貨人的袖子,用“袖內拉手”方式講價,就行不通瞭,便采取封貨方式;也有的好貨一齣颱,便采用封貨方式賣。

封貨的方式是:賣貨人寫齣底封,即寫上要求齣售的價目。然後眾多的買方各自填寫密封簽,標明價格,簽上姓名,進行投標。最後拆封唱價,齣價最高者得標。公會則按成交額的韆分之五收納會費。

還有“撂跤貨”“串貨”“撬貨”等行話術語。“撂跤貨”是指尚未確定年份或真贋之古玩。在同行業店鋪買賣貨叫“串貨”,也叫“串行”,有的古玩鋪專做串行生意。“撬貨”是當彆人給瞭價,賣主正猶豫時,有人得到消息,添兩個錢兒把東西撬來瞭。貨的銷路好,買的又便宜,叫“俏貨”;買到既便宜又好的貨,叫“揀漏”,賣貨的則是“漏瞭貨”。

經營古玩者,大多數人有眼力,懂鑒定,有曆史、地理和文物知識,對其所售物品能講齣來龍去脈,有對答如流的口纔和謙虛、文雅的風度,因而受到收藏傢和各界顧客的尊重和信任,也隻有這樣纔能做好古玩生意。

賣古玩嚮來不明碼標價,隻憑營業人員口頭一說。老古董商迴憶他們師傅說:“在老年間(即以前較遠的年月),古玩買賣不說買也不說賣,買方說:‘請您把這件東西勻給我。’賣方說:‘我可以把它讓給您,您拿去玩吧!’”“勻給我”,“讓給您”,流傳為古玩買賣行話。那年月做古玩生意不講價還價,後來就不同瞭,也同買其他商品一樣,買賣雙方可以商討價錢。

一般來說,買古玩的是有錢、有勢、有學問的人多,也有自恃高明的人,見到具體文物,則議,有時他說對瞭,有時則是將贋品當正品來議論。若古董商當麵說齣真相,他就吃不消,他會說:“我看是真的就是真的,你的眼力不行。”這時古董商再駁他,就會傷瞭和氣,隻可“順坡下驢”,承認自己眼力不夠,謝謝他幫助給“掌瞭眼”。有的古董商藉這樣的機會,就將假貨當真東西賣給他,這叫被迫騙人,還有被逼作假的事。民國初,落有臣字款的字畫值瞭錢,有的官僚、軍閥限定時間叫古董商給他淘換帶臣字款的字畫,古董商搜集不到,便想齣辦法,找人給舊字畫落上假款,寫上“臣某某恭繪”,蓋上假印章,給他送去,他看不齣真假,反而很高興。

古董商不騙人的很少,不騙人的古董商發不瞭財。發財的古董商有哪位沒賣過假古玩?恐怕沒有。

青銅器有的齣土時已經破碎,經整修可復原;器物上花紋、銘文可以後刻;沒有銹的可做假銹,有的也可仿製。陶瓷、字畫、木雕、石刻、古玉……所有的古玩都可以仿製。後掛彩的瓷器比仿製的更難鑒彆。光緒二十六年(1900)以後,文物市場上的假古玩日益增多,什麼銷路快,假的就多。民國十年(1921)前後,宣德爐成瞭快貨,後來琉璃廠古玩鋪差不多傢傢都有幾件宣德爐,但大部分都不是真的。因此,經營古玩者,首先要能鑒彆真假,沒有好眼力很難做古玩生意。古玩經營是在“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中大顯身手,也在真假虛實的環境中鍛煉齣鑒定文物的人纔。




《琉璃廠文物地圖》(古玩鑒賞入門必讀書) 內容簡介 本書並非專注於描繪一處具體的地理區域,亦非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張可供實地導航的“地圖”。相反,它是一部緻力於構建一個宏大而精微的“精神疆域”的指南——一個關於中國古代藝術品與文物流通、鑒賞脈絡的深度剖析。 我們所構建的“琉璃廠”,是曆史的縮影,是文化價值與物質載體交匯的象徵符號。本書的目標讀者,是那些渴望跨越門檻,進入古玩鑒賞領域的初學者,是希望建立紮實理論基礎,而非僅僅依賴目測經驗的求知者。 第一部分:觀念的奠基——“文物”的界定與價值重估 在深入探討具體器物之前,本書首先花費大量篇幅界定“文物”的本質。我們探討的並非僅僅是那些被官方機構定級的“珍寶”,而是涵蓋瞭從宮廷禦用器到民間雅玩的廣闊譜係。 第一章:物之有年:時間維度下的文物生命周期 本章詳細闡述瞭文物的時間性價值。我們剖析瞭“齣土”(考古學意義)與“傳世”(文物流傳史意義)兩種主要的文物獲取路徑及其對鑒定的影響。引入“斷代學”的基本概念,解釋瞭如何通過器物的形製、工藝、材料的細微變化,來鎖定其大緻的生存年代。這不是簡單的年代羅列,而是對曆史語境下“審美變遷”的考察。 第二章:流變與定名:名稱、流傳與神話 古玩圈內充斥著大量約定俗成的術語,但這些術語往往缺乏嚴謹的學術支撐。本章緻力於“去魅”與“正名”。例如,“官窯”與“民窯”的界限究竟在哪裏?“文房四寶”中,筆、墨、紙、硯各自的鑒藏要點有何不同?我們重點梳理瞭曆史上著名的收藏傢、重要的鑒賞流派(如宋代米芾的審美傾嚮與清代孫溫的復古風潮),分析他們的觀點如何塑造瞭後世對同一件文物的評價標準。 第三部分:材質的密碼學——從礦物到器形 文物鑒賞的基石在於對材質的深刻理解。本書摒棄瞭浮光掠影的描述,轉而深入材料科學與傳統工藝的結閤點。 第三章:陶與瓷的“土性”探源 我們將陶瓷分為高嶺土的“精”與紫砂泥的“俗”,探討它們在燒製過程中如何體現地域性特徵。重點分析瞭中國陶瓷史上幾個關鍵的“轉摺點”:青瓷的釉色控製、白瓷的燒製難度、彩瓷的繪畫技法(如永樂的蘇麻離青與康熙的五彩)。針對入門者,我們詳細講解瞭如何辨識“火痕”與“胎體”的細微差異,這些是判斷新老的重要物理證據。 第四章:金工、玉雕與木作的硬度法則 對於金屬器、玉器和木器,我們關注的重點是“工藝的難度與對時間的抵抗力”。 金工部分:側重於青銅器鑄造中的“失蠟法”與“範鑄法”的痕跡辨識,以及鎏金層的老化特徵。 玉雕部分:重點解析瞭“沁色”的形成機理(非簡單染色),以及不同朝代玉器的“砣具痕跡”的風格差異,例如商周玉器粗獷的鑽孔與明清玉器精細的走刀。 木作部分:探討瞭硬木(如黃花梨、紫檀)的“包漿”與新木的“打蠟”的區彆,強調紋理的自然生長邏輯,而非人為的模仿。 第三部分:藝術的語境——風格、符號與敘事 文物不僅僅是材料的堆砌,更是特定時代精神的載體。本部分旨在培養讀者的“語境感知力”。 第五章:圖像的語言:紋飾背後的文化代碼 許多初學者被精美的圖案所吸引,卻忽略瞭紋飾的“含義”。本書係統性地解讀瞭中國傳統紋飾中的“吉祥話語”:龍鳳的等級製度、蝙蝠與“福”的關聯、纏枝蓮的佛教淵源等。我們通過對比不同朝代對同一紋飾(如“捲草紋”)的處理方式,來展示審美的“語態”變化。 第六章:文玩器物的“使用痕跡”與“意在言外” 這一章是鑒賞的升華。一件真正的文物,必然帶有“使用磨損”的痕跡。我們教授讀者如何區分: 自然使用痕跡:如銅鏡長久摩擦形成的細微劃痕、印章邊角被手摩挲的光滑感。 人為做舊痕跡:如酸蝕、故意製造的“賊光”或粗暴的打磨。 此外,本書還探討瞭文玩器物(如古籍、書畫)的“題跋”和“收藏印鑒”所蘊含的附加價值和信息量。 結語:超越地圖,構建視野 本書最終希望幫助讀者建立的,不是一張死闆的琉璃廠分區圖,而是一個活的知識體係。真正的鑒賞,是能夠將手中的器物,放入其誕生的曆史河流中去審視。我們提供的工具箱,是關於如何提齣正確的問題,如何建立交叉驗證的思維模式,從而在麵對無數真僞莫辨的“古董”時,能夠保持清醒的判斷力。學習鑒賞,即是學習與曆史對話。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個比較追求實操體驗的人,純理論書籍對我吸引力有限。這本《琉璃廠文物地圖》最讓我贊嘆的一點是,它在理論講解之餘,非常注重“實地考察”的視角。書裏對琉璃廠周邊的古玩店的布局、特定店鋪的專長(比如哪傢店主精於書畫,哪傢專攻玉器)都有側麵的描述,這讓原本抽象的“文物地圖”變得立體而鮮活。它不僅僅告訴你“是什麼”,更告訴你“在哪裏找”以及“如何跟行傢打交道”。這種兼具理論深度和地域實操性的內容,是我在其他收藏入門書中從未見過的。讀完後,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孤立的收藏愛好者,而是有瞭一個虛擬的嚮導,可以提前預演如何在真正的古玩市場中遊刃有餘地探索和交流。

評分

說實話,我對這種“入門必讀”的書籍通常抱有保留態度,總覺得它們是為瞭迎閤大眾而犧牲瞭深度。然而,《琉璃廠文物地圖》著實給瞭我一個驚喜。它沒有故作高深地堆砌晦澀難懂的學術名詞,而是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語言,將復雜的收藏知識層層剝開,讓你茅塞頓開。我記得有一章專門講瞭如何鑒彆老傢具的榫卯結構,作者不僅配瞭清晰的圖解,還特彆強調瞭不同朝代榫卯工藝的演變規律,這對於想淘到真傢夥的人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我之前在一些古玩市場吃過虧,就是因為對細節把握不準。這本書就像是一個隨身的“防坑指南”,讓我對市場上的常見陷阱有瞭更清醒的認識。它教會我的不是盲目相信所謂的“專傢”,而是要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每一件器物背後的曆史溫度。

評分

最近迷上瞭收藏印章和文房雜件,市麵上的資料大多零散且不係統。當我翻開《琉璃廠文物地圖》中關於“案頭清供”的那一章時,簡直像是發現瞭寶藏。作者對文房用品的分類和介紹詳略得當,特彆是對不同材質(如端硯、竹刻、銅器)的處理方式,有著非常獨到的見解。它不是泛泛而談,而是深入到瞭具體的紋飾雕刻、款識落款的細微差彆中。我試著運用書中學到的知識去對比自己手頭的幾方舊印章,立刻發現瞭幾處過去忽略的關鍵點。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結構化的知識體係,讓你知道從哪裏開始學,應該關注哪些核心要素。它把原本散落在各個專業領域的知識點,巧妙地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張清晰的學習路徑圖,極大地提升瞭我自我學習的效率和信心。

評分

這本書拿到手的時候,就被它那種厚重的質感和泛黃的紙張吸引住瞭。我一直對古玩收藏抱有濃厚的興趣,但苦於入門無門,市麵上那些動輒幾韆上萬的專業書籍,要麼術語太多,要麼就是隻講理論,對實際操作沒什麼幫助。而這本《琉璃廠文物地圖》,光看名字就覺得很親切,像是有人手把手要帶你走進這個神秘的圈子。書裏的插圖和版式設計非常考究,每一頁都透著一股子老物件的韻味。我尤其喜歡它對不同時期、不同類彆的文物的介紹方式,不是那種冷冰冰的羅列,而是結閤瞭許多生動的小故事和辨識技巧。比如講到瓷器,它會詳細解析不同窯口的特徵,甚至連釉色的細微差彆都能描繪得栩栩如生。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反而像是跟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在聊天。雖然我還沒去過琉璃廠,但光是翻閱這本書,我已經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那條古老的街道上,能聞到空氣中混閤著的木頭香和舊紙張的味道。

評分

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的排版和用詞都非常講究,散發著一種溫和而堅定的力量。它沒有那種急功近利的推銷感,而是真正想把知識傳遞給每一個對傳統文化有敬畏之心的人。我最欣賞的是它對“收藏精神”的闡述。作者反復強調,文物是曆史的載體,收藏不是為瞭暴富,而是為瞭守護和傳承。這種價值觀的引導,讓我的收藏心態更加平和、純粹。這本書讀完後,我並沒有把它束之高閣,而是放在手邊,經常翻閱其中關於保養和修復的小章節。它教會我的,不僅是如何“買對東西”,更是如何“愛護這些流傳下來的美好”。它更像是一本關於“生活美學”和“文化責任”的啓濛讀物,遠超齣瞭一個單純的文物鑒賞指南的範疇。

評分

非常好的書!值得購買!

評分

老先生舊經曆

評分

內容不錯,價格小貴。

評分

非常好的書,要慢慢看看,推薦購買

評分

文物鑒賞,琉璃廠一個很著名的文物集散地,這裏頭的門道,非常有意思,值得推薦一讀。

評分

包裝好,物流快。非常好。

評分

琉璃廠舊事,好玩,值得看!

評分

一些小故事的集閤,看看也不錯

評分

感謝齣版社能將這套書重新齣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