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大历史:从远古到1945年的中日韩多角互动历史

东亚大历史:从远古到1945年的中日韩多角互动历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吕正理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3

图书介绍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ISBN:9787802567559
版次:1
商品编码:1176255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48
字数:606000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1.台北国际书展获奖作品。《东亚大历史》荣获2011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入选台湾政府推荐书目。两岸清华企业家协会联合推荐。
  2.个人历史写作的优秀成果。作者以一人之力全面梳理东亚三国历史,体现了中国古老的历史书写传统的特点和魅力。书中涉及深层的文化思考,对国家兴衰的分析,总结历史动乱的规律,挖掘历史遗产对经营管理的启发和帮助,表达出一个普通人的现代见识,一种人格平等的现代精神。
  3.东亚历史的综合视角。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异常复杂,国家和人民之间的自处和相处尚难平实。本书跳出华夏中心主义或中国中心主义的思维定势,不仅站在中国内陆,更站在太平洋上,来看中国和东亚其他国家的历史。在这样多维的视角下,呈现出更接近真实的面相。也正是这样的眼光,使得中国历史的“悠久”、“灿烂”等说辞有了新鲜的含义。

内容简介

  《东亚大历史:从远古到1945年的中日韩多角互动历史》是一部客观而简要的通史,以全局视角讲述中国、日本、韩国三个东亚的长程历史,包括各个民族的起源、朝代兴衰,并重点展现历史上的双边或多角互动关系,以及深层次的文化交流和影响。除此之外,作者还专门从“历史的借镜”的角度,总结中国历史上十四次大动乱,分析国家为什么会灭亡,评判历代改革者的成败,探讨历史上重要的思想、宗教和价值观如何产生和发展壮大,如何冲突,及其与历代政治和社会演变的关系,希望能够帮读者回到过去,从而掌握到历史发展的脉动。

作者简介

  吕正理,生于台湾桃园大溪,清华大学化学系及研究所毕业;曾任跨国企业英商卜内门化学公司台湾分公司(ICITaiwanLtd。)总经理,中国卜内门化学公司(ICIChinaLtd。)执行董事。1999年后从事企业顾问工作,并曾参与创办多家光电和显示器相关产业的公司。2003年创办鼎信顾问公司,专注于协助企业进行策略、管理之变革及组织再造;辅导过光电、精密材料、特殊化学品、IC设计、新能源等相关之企业,并协助完成数件并购案。
  吕正理虽是理工背景出身,但是在人文素养上的造诣令人敬佩,堪称为清华学子全人教育的楷模。虽然他大学主修是化学领域,但是他对历史一直无法忘情,他借由化学专业训练的严谨思维,以异于史学家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也因此对史实更加要求精确,这看似相冲突的理性与感性领域,在他身上产生了互补的加分作用。

精彩书评

  ★吕正理先生愿意花费精力写出这么一部书,讨论历史的问题,真是令人欣喜。有眼光的人,会从历史变化中寻求智慧,寻求安顿自己心灵的地方。吕先生希望在讨论中国历史的时候,也能考察到中国圈以外的其他国家的历史,才能够得对自己有更清楚的了解。从了解别人,使自己反省,也许可以说,“以邻为鉴,可以自知”。
  ——许倬云  历史学家

  ★过去有几本“东亚史”之类的书,大体上是以一国一章的方式铺陈,而《东亚大历史》则是以中、日、韩诸国及周边世界交织互动的方式进行,故比一般东亚史更具特色。吕先生写这样一本书,在我看来,除了对历史的爱好以外,似乎是有一种使命感在背后驱策。清代学者提出了“以浅持博”的呼声,今天在史学方面,我以为“以浅持博”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让对历史有兴趣的人可以很快掌握相当程度的历史知识;另一方面,是让读者能较快速地掌握一个大致的历史架构。就这两个标准来说,《东亚大历史》已经做到了。我要特别指出,吕先生试图从研究思想和社会价值观演变的角度来剖析历史的过程和脉动,这是一个有意义而值得鼓励的方向。
  ——王汎森  历史学家

  ★我很早就说过,不仅要站在中国内陆,更要站在太平洋上,来看中国和东亚其他国家的历史。我们关于东亚历史综合研究的成果太少了,躺在朝贡国家体系的旧梦里,我们对日本、韩国等国家缺少“同情之了解”,这些地区的政权更替和人民生活,似乎与我们无关。
  我多年前就期待的孔子、司马迁式的个人历史写作,我期待的立足于个人和人类的历史叙述,在吕正理先生的笔下多少得到了实现。我尤其喜欢吕先生在本书表达的一个普通人的现代见识,一种人格平等的现代精神。这种历史写作有助于读者夯实真正的文明理性,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尤应平实地看待自家和他家的恩怨,从历史中学得真正的教训。
  ——余世存  著名知识人

目录

第一卷 历史源流篇
第1章 远古的中国:黄河文明的历史源流
第2章 远古的中国:从春秋、战国分裂到秦朝统一
第3章 远古的中国:从两汉统一到三国再分裂
第4章 朝鲜半岛的历史源流
第5章 日本的历史源流
第6章 远古的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源流
第7章 远古的中国:台湾原住民的历史

第二卷 交错的历史(公元四至十世纪)
第8章 中国的治乱循环:五胡十六国
第9章 中国的治乱循环:南北朝
第10章 中国的治乱循环:隋唐、五代及突厥、回纥、吐蕃的兴衰
第11章 韩国的三国时代、新罗统一及高丽王朝的建立
第12章 日本的大和、飞鸟、奈良及平安时代

第三卷 交错的历史(公元十至十八世纪)
第13章 中国的治乱循环:宋、辽、夏、金及蒙古帝国
第14章 中国的治乱循环:明朝、北元及清朝建立
第15章 中国的治乱循环:清初盛世及中衰
第16章 日本的平安、镰仓、室町及南北朝时代
第17章 日本的战国及江户时代
第18章 韩国的高丽王朝及李氏朝鲜时代
第19章 中国的治乱循环:台湾历史的开始

第四卷 思想及宗教篇
第20章 中国的诸子百家思想
第21章 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及其他宗教在中国的发展及影响
第22章 儒家思想在中国的演变及影响
第23章 佛教及儒家思想在韩国的发展及影响
第24章 神道、佛教及儒家思想在日本的发展及影响
第25章 基督教在中国、日本、朝鲜的传播及影响

第五卷 近代篇
第26章 西方威胁下的东亚巨变
第27章 从明治维新到日俄战争
第28章 中国的革命及列强的干涉
第29章 中日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30章 日本统治下的韩国及台湾
第31章 二次大战后东亚的分裂及后续变局

第六卷 历史的借镜——论兴亡之道
第32章 从中国历史上的十四次大动乱说起
第33章 国家为什么会灭亡?
第34章 从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中借镜
第35章 从成吉思汗的成功之道论组织及变革

第七卷 历史的借镜——论人物、思想及价值观
第36章 从历史记载及小说论曹操、关羽及诸葛亮
第37章 清谈、玄学及竹林七贤
第38章 从岳飞及袁崇焕的两出悲剧借镜
第39章 谈武士道
第40章 论战争及侵略思想
附录:东亚及世界大事年表

精彩书摘

  情深而文明
  余世存
  一本七百多页的通史巨著。我越读越欢喜赞叹,书中可圈点处、跟作者悠然神会处实在数不胜数,全书读罢,真是“快何如之”。
  这是我看过的较平实的有关中、日、韩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史著,也是我有限视野中的东亚多角互动史作品。多年前,我曾一度主持《战略与管理》杂志,当时我和编辑部同事都意识到东亚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性,只是遗憾我们关于东亚历史综合研究的成果太少了;而且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异常复杂,国家和人民之间的自处和相处尚难平实。由于我们中国大陆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难以跳出华夏中心主义或中国中心主义的思维定势,且对中国在历史上的协从罗致能力怀有感情,并期望它获得新的生机、在未来发挥作用。躺在朝贡国家体系的旧梦里,我们对日本、韩国等国家缺少“同情之了解”,这些地区的政权更替和人民生活,似乎与我们无关。
  但只要对现代文明有所感悟,我们就能明白,“人类情感认知的急迫性”从未如当代这样挑战文明,我们的生存意义和认同不在一国一城,不在一家一姓,而在于文明本身。这种挑战显然不仅发生在全球化、本土化的历史阶段,也发生区域之内。我们中国人的人类情感和关怀,当然跟中、日、韩等国家相关。因此,我很早就说过,不仅要站在中国内陆,更要站在太平洋上,来看中国和东亚其他国家的历史。
  吕正理先生的《东亚大历史》就是这样的区域化成果。我们津津乐道的朝贡国家体系,我们得意的汉字文化圈,在这样多维的视角下,呈现出更接近真实的面相。正是这样的眼光,使得历史的“悠久”、“灿烂”等说辞有了新鲜的含义。如作者说,一个地区的历史性辉煌对于另一地区的人民和国家来说可能是一场灾难。甚至细究之下,文治武功般的辉煌只具有书面意义,真实的是大众的劫难。比如作者引用波斯著名历史学家志费尼对成吉思汗征服世界的描述:“他们到来,他们破坏,他们焚烧,他们杀戮,他们抢劫,然后他们离去。”这样的叙述比比皆是,让我们能够明白国家主义者的某种虚妄和罪错。
  这种历史写作有助于读者夯实真正的文明理性,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尤应平实地看待自家和他家的恩怨,从历史中学得真正的教训。比如作者写汉武帝的使者涉何私心自用,个人亡身不说,也牵连到卫氏朝鲜灭亡;而汉武帝晚年觉悟,下《轮台罪己诏》:“朕自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以后,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一概停止。”这样的罪己行为同样值得今天的政治家、精英阶层深思、借鉴。
  通读本书,我个人感兴趣者实在多多。比如作者对王安石司马光的论述,对中国历史十四次大动乱的总结,对个人、公司和国家兴败异质同构的思考……都引起了我的共鸣。在我看来,作者的态度是个人的,又是人类的,因此他能够超越各种偏见,而获得一种平实健康的生命关怀和人类关怀。作者写道:“吉田松阴和福泽谕吉当年意气风发地鼓吹扩张的思想,必定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们的言论所产生的后果,不只祸及邻国,也导致日本几乎亡国,并且有几百万日本子民因而付出沉重的代价。”这让我想到美国大史学家史华慈对我们中国知识人的感叹:“我们很难对中国知识分子如此关切国力的问题下什么判语。中国确实一直深受羞辱,而且当今世界,没有国力就无法生存。不过,事实却是,一旦价值是按照作为获取力量的手段来评估,这些价值就非常可能变得脆弱难保,扭曲变形。”
  我之愿意推荐此书,尚不止以上理由。我们中国最近一百多年的转型,维度多多,如农耕文化向工商文化、都市文化转型,如王权向民权转型,如孔孟之道向现代文明精神转型……其中,很重要的是,精英和大众之间学会自处、相处和空前的互动。但是,直到今天,我们的大众文化虽然繁荣却不免浅陋,很大原因在于我们仍未能摆脱精英意识,而平实地为大众提供服务。
  因此,学院知识难以走入社会,大学教授跟媒体话语隔膜,精英跟民众分立进而分离……我们有公共知识分子,却少有公共知识产品或大众文化作品;我们有成体系的研究成果,却难有面向大众的文化成果。借用出版家严搏非的话说,精英的知识生产体系已经完成,这架“没有灵魂的机器”(按韦伯的说法)开始具有自主的内驱动力和完备的内部评价体系,它与大众文化的分裂和紧张,也随之逐年加剧和形成。这种对立情况在历史领域尤其明显,我们每年出版的历史论著多在专业圈子或精英内部自我循环,大众文化中的有水准的历史作品是极为匮乏的;以至于民国时期张荫麟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中国史纲》,在今天成为普及历史知识的文化经典。而像房龙、贡布里希等影响几代人的历史著述,在我们社会里尚不曾有过。
  在这样的情况下,能看到吕正理先生的大著,实在是让人惊喜的事情。我多年前就期待的孔子、司马迁式的个人历史写作,我期待的立足于个人和人类的历史叙述,在吕正理先生的笔下多少得到了实现。我尤其喜欢吕先生在本书表达的一个普通人的现代见识,一种人格平等的现代精神。他在这本东亚史的著作中也涉笔成理,为我们讲述了数年前非洲达尔富尔屠杀的故事,在平实的写史中为文明奠基。
  吕正理先生在书中说:“现代民主国家的每一个国民都有责任教育自己,进而影响周边的人。”这样的话大得我心。我相信读者阅读本书,也定有心领神会之处。
  第33章国家为什么会灭亡?
  凡人都有生有死,国家也一样。古今中外,有无数的国家兴起,也有无数的国家灭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国家灭亡呢?如果一个一个分析,相信读者们必定可以找出千百种不同的原因;但归纳起来,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只有四个。第一,政治腐败;第二,内部分裂;第三,继承人问题;最后一个是外患。国家灭亡的原因可能不只是上述根本原因中的一个,而是其中两个,甚至三个、四个的联结。这些根本原因中,又有部分是主要原因,部分是次要的原因。
  国家灭亡的原因和国家的大小、强弱之间有相当的关系,因而大国、强国与小国、弱国必须分开讨论。
  政治腐败是大国灭亡的主因
  读者如果研究了上一章所叙述的中国历史上十四次大动乱,必定会发现都和政治腐败有关,无一例外。其中只有三件与外患有关。但读者如果更深一层地追究这三件外患,也必定会同意辽国及北宋若不是那样的腐败,不可能会被小小的女真人灭掉;金国及南宋若不是那样的腐败,也不可能被蒙古人灭掉;明朝如果不是那样的腐败,清兵也不可能入关。因而,我的结论是政治腐败才是这些国家灭亡的主要原因,外患不过是次要原因。
  本书所称的“政治腐败”,定义很广,包括统治者的种种暴虐行为,以及政府的无秩序状态。统治者穷兵黩武,劳役人民,使得许多百姓在无谓的战争中死去,又征税无度,是其中之最。
  但我要请读者注意,十四次大动乱的主角都是中国历史上所谓的“正统朝代”,在全盛时都是当时的超级强权。因而,我们只能说政治腐败是所有大国灭亡的主因。对于小国、弱国,这样的说法并不一定适用。
  内部分裂加速大国灭亡
  大国在政治腐败之外,往往发生内部分裂,使得国家加速灭亡,在历史上不胜枚举。
  五胡之乱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西晋朝多年奢侈腐化的结果,是京城里的官员竞相炫耀财富,引以为荣,地方官员则忙于压榨百姓,巧取豪夺,使得胡人无不痛恨切齿。偏偏这时又发生了八王之乱,十四年中皇室兄弟之间轮流阴谋政变,举兵相向,血流成河,弄得国家奄奄一息,胡人趁机起来反叛。如果没有八王之乱,五个胡人部族很难那样快就推翻晋朝。
  再举一个例。辽国在十世纪到十二世纪是一个雄踞于亚洲北部的超级大国,人口虽然不能与北宋相比,土地却有北宋的两倍大。辽道宗(1055—1100年在位)在位时,不幸因为皇帝位的继承问题而发生皇族严重分裂(详见第十三章),无法弥平,从此国力转衰。女真人初起,称兵叛乱,辽道宗派出四十万大军,预备一举剿灭女真人。刚一出兵,不料后方就发生兵变,女真人因而以仅仅一万人大败辽军,从此不复可制,甚至吸收辽国叛军,如滚雪球般壮大起来。辽国若是没有内部分裂,女真人应该是没有机会灭掉辽国。
  在中国所有“正统朝代”的灭亡过程中,估计大约有三分之一是伴随着内部分裂。内部分裂往往使得一个原本已经政治腐败但还不至于灭亡的国家,确定了灭亡的命运,或是使得将要灭亡的国家加速灭亡。
  在少数的情况下,即使国家没有政治腐败的问题,内部分裂仍然可能直接导致国家灭亡。举一个例。五胡十六国的霸主前秦王苻坚时,政治不算腐败,但所有被苻坚征服的各个胡人势力都是表面臣服,实际上在暗中各自打算。苻坚率领这样一群人组成的大军去打一场不必要的仗,一旦战败,自然四分五裂,山头再起,以至灭亡。
  继承人问题
  在专制时代,统治者的位置一般都是传给儿子,或是兄弟。继承人的选择、教育及接班过程,是数千年来所有国家无不面临的大问题。历史上一些震古烁今的皇帝,如唐太宗、成吉思汗及康熙皇帝,全都为此头痛,幸而他们的国家并没有因此而灭亡。然而,因为继承人问题处理不当而亡国的事件,历史上却比比皆是。
  秦始皇没有早日确立储君,以至于当他死在巡游的半路上时,赵高与李斯有机会阴谋矫诏,命令太子扶苏自杀,扶胡亥为二世皇帝。若非如此,而是由仁厚的扶苏继位,秦朝未必会这样快就崩溃。晋武帝司马炎明知自己的儿子愚蠢,却仍然让他继位,国家怎能不乱?八王之乱怎会不发生?北周武帝若不是儿子叛逆残暴,隋文帝杨坚也不会那么快就篡了位。后周世宗柴荣英武过人,不幸骤死,只留下孤儿寡妇,才给了宋太祖赵匡胤机会“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最荒唐的是明神宗,竟然不让自己的儿子、孙子读书就学。中国历史上的皇帝莫不是怕继承人的学问、道德不够,所以聘请硕学鸿儒为太傅,以教导太子;只有明神宗不希望儿、孙有什么学识。明朝有这样的皇帝,不灭亡才是奇怪。
  日本也有许多继承人问题的例子。丰臣秀吉死后,由于继承人年幼,野心勃勃的德川家康遂有机可乘。这个例子再一次印证了中国历史的经验:战乱的时代也是篡位频繁的时代。一个领导者无论建立怎样的丰功伟业,留下的继承人若是缺乏领导能力,在瞬息万变的混乱时代中仍然无法凝聚人心,注定要遭到淘汰。
  选立继承人如果没有一套明确的制度,往往是国家内部分裂的开始。日本南北朝六十年的动乱,主要的原因正是天皇的继承问题发生两统的争议。韩国在新罗下代时,圣骨系统势力强大,却是复杂而分歧,没有人能全面掌控,因而王权并不安稳,发生六次政变夺权,是一种恶性循环,一直到国家灭亡都无法超脱。
  小国亡于分裂
  那么小国、弱国灭亡的原因与大国有什么不同呢?
  小国、弱国最大的忧虑当然是野心勃勃的邻近强国。小国为了要避免被并吞,国防和外交都必须注重。邻国如果太强又太近,小国只能小心伺候。如果是在两个以上的强国中间,那么就要考虑两面外交政策,在夹缝中求生存。但弱国面对强国,最可怕的是发生内部分裂。这一点是如此重要,本章在此要用更多例子来加以说明。
  汉朝、唐朝及清朝,是中国在历史上国力最强盛的三个朝代。当时有许多游牧部族,或是独立的小国家都在中国的威胁之下。这些国家其实有些也不算太小,在部分的时间里甚至曾经对上述的朝代分别造成巨大的威胁,但是后来却渐渐衰落了。以下为读者分析其衰落或亡国的原因。
  匈奴是西汉最大的敌人。汉武帝穷一生之力,耗尽国家所有的资源,想要征服匈奴,却无法如愿。匈奴后来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在公元前85年,狐姑鹿单于死,发生严重的继承问题,一派拥立单于的幼儿,另一派声称狐姑鹿原本遗命是要传给弟弟的,以至于匈奴一分为二,国家逐渐衰弱。公元前58年,匈奴又一次更大的分裂,五单于并立,国中大乱,最后又分为南匈奴与北匈奴。南匈奴竟出兵协助汉朝将北匈奴完全逐出塞外,自己向汉朝投降,成为附庸国。
  唐朝时有三个外患:突厥、回纥及吐蕃。反过来说,这三个国家最大的敌人是唐朝。突厥在北方突然崛起,隋文帝无法取胜而倍感威胁,于是采用长孙晟的离间策略以分裂突厥。唐太宗是长孙晟的女婿,有样学样,又继续离间政策。突厥人中计,遂分裂为东、西突厥,因而逐渐衰弱。东突厥又被离间而分裂,以至灭亡。西突厥则是自己发生内乱,国家衰弱,也被唐朝灭掉。隋、唐两朝对突厥不断地使出同样的离间手法,不只十次,而突厥人竟一直到灭亡了还不能醒悟,说来可悲。
  回纥及吐蕃在唐朝中叶时都曾经几乎和唐朝一样强大。武则天因为打不过吐蕃,只好离间吐蕃王与论钦陵国师,使得吐蕃王杀掉论钦陵全家。吐蕃后来与回纥之间战争不断,以至于两边都国贫民困。此后,回纥内部发生严重分裂。政争失败的一方从外面招引不同的敌人入侵,经过黠戛斯、沙陀部及唐朝大军三次分别受邀前往进行大屠杀,回纥于是灭亡。吐蕃内部的贵族也因为宗教信仰及利益之争而严重分裂,发生政变,墀祖德赞及朗达玛两位赞普先后被杀,爆发内战。平民及奴隶趁机革命,国家因而陷入数百年的黑暗时期。
  清朝曾经有四个大敌:北元鞑靼、台湾郑氏王朝、准噶尔蒙古及太平天国。北元鞑靼最后一任林丹汗以高压手段控制蒙古各部族,又发生信奉黄教与红教的分歧,内部产生裂痕。努尔哈赤与皇太极因而有机会以分化的手段降服蒙古。台湾郑氏王朝的郑成功忌刻好杀,许多部将叛逃;后代又两次发生继承问题,引致流血斗争及分裂。郑成功的部将施琅投降清朝,最终为康熙皇帝带兵征服了台湾。准噶尔蒙古的格尔丹与策旺叔侄不和,策旺不但扯噶尔丹后腿,又坐视噶尔丹与康熙皇帝决战而败亡。乾隆朝时,阿睦尔撒纳为了谋求个人利益而引清兵入侵自己的部族,最后准噶尔因而被灭种,是历史上最惨的一幕。太平天国初起时,气势如虹,却因为自家人自行分裂,自相砍杀,被曾国藩带领湘军、淮军分别灭掉。
  总之,弱国面临强国时,内部分裂是自行灭亡的快捷方式,比政治腐败还要可怕。以上举了八个例子,无一例外。不但在中国如此,在日本及韩国的历史上也是一样。
  日本最有名的例子,莫过于源义经的故事(详第十六章)。源义经被兄长源赖朝迫害,无处可去,只得投奔到陆奥。陆奥国守藤原秀衡不顾源赖朝的威胁,收留了源义经。秀衡死后,继承的儿子泰衡却因为源义经威名太盛而产生疑忌,又摄于源赖朝的威胁而逼死源义经。泰衡不明白源义经是国之干城,一旦死去,源赖朝遂无所顾忌,派大军长驱直入,灭了陆奥 东亚大历史:从远古到1945年的中日韩多角互动历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东亚大历史:从远古到1945年的中日韩多角互动历史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东亚大历史:从远古到1945年的中日韩多角互动历史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东亚大历史:从远古到1945年的中日韩多角互动历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很好看的这本书很好看的

评分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 简单明了

评分

给自己买的好好读一读看

评分

非常不错,下次还会买,支持京东

评分

送货时间比其他商品晚很多

评分

吕正理的《东亚大历史》思路清晰,颇有启发。

评分

这本书可惜了,有些地方,版本校对编辑都有点小毛病,略有瑕疵啊

评分

东亚大历史为我们展现了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的,从古代人类文明开始到现近代为止。很详实很全面

评分

喜欢历史,还没开始看,活动买的,囤着先,。。。。。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东亚大历史:从远古到1945年的中日韩多角互动历史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