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集 附唐篔詩存

詩集 附唐篔詩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寅恪 著
图书标签:
  • 诗集
  • 唐诗
  • 古典诗词
  • 文学
  • 中国古典文学
  • 唐篔诗存
  • 诗歌
  • 传统文化
  • 文化艺术
  • 古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4050
版次:1
商品编码:11763319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8
字数:16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詩集 附唐篔詩存》所收内容,已发表的均保持发表时的原貌。经作者修改过的论者,则采用最后的修改本。未刊稿主要依据作者手迹录出。本集所收已刊、未刊著述均予校订,凡是事例不一或论述倒衍文字皆作改正。引文一般依现行点校本校核,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尚无点校本行世的史籍史料,大多依通行本校核。少量作者批语、论述仅针对原版本而来,则引文原貌酌情予以保留。以上改动均不出校记。凡已刊论文、序跋、书信等均附初次发表之刊物及时间,未刊文稿书量注明写作时间。根据作者生胶愿望,全书采用繁体字竖排。人名、地名、书名均不加符号注明。书中讲解了寒柳堂集、金明馆业稿初编、金明馆业稿二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登稿、柳如是别传、诗集、书信集、说书札记一集、说书札记二集、说书札记三集、讲义及新稿等内容。

作者简介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先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一九二五年受聘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回国任教。后任清华大学中文、历史系合聘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第一组主任及故宫博物院理事等,其后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后带全家离北平南行,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一九三九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通讯院士。一九四二年后为教育部聘任教授。一九四六年回清华大学任教。一九四八年南迁广州,任岭南大学教授,一九五二年后为中山大学教授。一九五五年后并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精彩书摘

  载长安走若狂,玄都争共赏瑶芳。岂知紫陌红尘路,遽作荒葵野麦场。歌舞又移三峡地,兴亡谁酹六朝觞。去年崔护如回首,前度刘郎更断肠。
  金谷繁华四散空,但闻啼乌怨束风。楼台基坏丛生棘,花木根虚久穴虫。蝶使几番飞不断,蚁宫何日战方终。十年孤负春光好,叹息园林旧主翁。
  赢得声名薄幸留,十年梦觉海西头。擘钗合钿绿何事,换羽移宫那自由。夜永独愁眠绣被,雨寒迁望隔红楼。当初一誓长生殿,遣恨千秋总未休。
  (一九四五年七月)
  与公逸夜话用听水斋韵
  天回地动此何时,不独悲今昔亦悲。与我倾谈一夕后,恨君相见十年迟。旧闻柳氏谁能述,密记冬郎世未知。海水已枯桑已死,伤心难覆烂柯棋。
  忆昔长安士女狂,玄都曾共赏瑶芳。重来紫陌红尘路,但见荒葵野麦场。门寂渐稀车马客,春归难进别离觞。去年崔护如回首,前度刘郎自断肠。
  金谷繁华四散空,尚余残照怨春风。亭池竹乱惟闻乌,花木根枯早穴虫。蝶使几番飞不断,蚁宫何日战方终。年年辜负春光好,叹息园林旧主翁。
  赢得声名薄幸留,梦回惆怅海西头。擘钗合钿缘分何事,换羽移官那自由。夜永独愁眠绣被,雨寒迁望隔红楼。当初一誓长生殿,遣恨千秋总未休。
  ……

前言/序言


詩集 附唐篔詩存 卷一:山居吟 《山居吟》乃吾闲适之作,取山林为伴,以日月为时,感时伤物,寄情山水。诗中多写山野风光,四时景物,以及隐居生活之趣。初春,溪水潺潺,冰雪初融,新芽破土,鸟语花香,吾独坐幽篁,品茗听泉,心中自有一番闲适。夏日,烈日当空,蝉声聒噪,吾或在竹林深处,纳凉赏景,或泛舟湖上,感受荷风送爽。秋季,霜叶红于二月花,桂香暗度,月色皎洁,吾抚琴赋诗,与星月对饮,感人生无常,慨然长叹。冬至,寒风凛冽,白雪皑皑,吾围炉煮酒,静观窗外,雪落无声,天地一色,心中澄澈,无一丝杂念。 诗中亦有对世事之感怀,虽身处山野,然心系天下。见民生疾苦,则悲从中来;见王朝更迭,则慨叹兴衰。然隐逸之志,终究难舍。故诗中多言“功名如浮云,富贵似尘沙”,以淡泊自守,追求精神之自由。 《山居吟》之作,初衷乃娱己娱人,不求闻达,但求心之所安。其中或有浅薄之处,或有疏漏之语,皆是吾心之所见,笔之所及,望识者不吝指教。 卷二:闺怨集 《闺怨集》乃吾对女性情感之细腻描摹,以闺阁为视角,展现女子深闺寂寞,情思缠绵之状。诗中多写女子对远方郎君之思念,对时光流逝之慨叹,对命运之无奈。 晨起,梳妆台上,镜中人影憔悴,愁绪万缕,不知郎君何时归来。白日,独坐窗前,绣帕上针针线线,皆是相思。黄昏,斜阳晚照,孤影徘徊,更添愁思。夜晚,月色如钩,寒意袭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诗中亦写及女子之才情,或擅诗文,或精于琴棋书画,然皆因情所困,才情无处施展。更有女子因离别而生离死别之悲,令人扼腕。 《闺怨集》之作,意在体察女子之心,感同身受,故笔调多凄婉动人。然女子之情,亦有坚韧之处,在无尽的思念与等待中,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卷三:边塞咏 《边塞咏》乃吾对边疆将士之歌颂,以军旅生活为背景,展现将士保家卫国之英勇,以及边塞之苦寒。 诗中描绘边塞风光,戈壁孤烟,大漠落日,长河落日圆,一派苍凉壮阔。更有将士们枕戈待旦,与敌人殊死搏斗之场景,热血沸腾,令人动容。 诗中亦写及将士们思乡之情,家书抵万金,一纸家书,寄托无限牵挂。更有女子对征夫之思念,望断天涯,泪湿衣襟。 《边塞咏》之作,旨在歌颂将士们之忠诚与牺牲,展现其伟大之精神。同时,亦 reflects 战争之残酷,以及和平之珍贵。 卷四:咏史怀古 《咏史怀古》乃吾对历史之感慨,借古人之事,抒今时之情。 诗中描摹古战场之遗迹,残垣断壁,断壁残垣,犹见当年之雄风。或感叹秦皇汉武之功业,或追忆三国争霸之壮烈,或哀叹王朝覆灭之悲凉。 诗中亦借古人之言行,抒发吾之见解。或赞扬忠臣义士,或批判奸佞小人。然更多的是对历史之无常,世事之变幻之感慨。 《咏史怀古》之作,旨在警醒世人,以史为鉴,知兴替。同时,亦 reflects 吾对人生、对社会之思考。 卷五:寄情集 《寄情集》乃吾对亲友之情谊,或感怀故人,或抒写友情,或表达对亲人之爱。 诗中或怀念已故之友,或赞扬在世之亲朋。抒写与友人把酒言欢,畅谈人生之乐;或感叹离别之苦,天各一方之痛。 《寄情集》之作,旨在珍视情谊,感念恩德。 附录:唐篔诗存 唐篔,字晦明,吾之故友。其诗才横溢,尤擅七律,风格雄浑,意境高远。吾与唐篔相识于少年,共游山水,诗文唱和,情谊深厚。然天不遂人愿,唐篔英年早逝,留下一卷诗稿,吾视为珍宝,今附于此,以示怀念。 唐篔诗存,皆是其生前所作,内容广泛,或写景,或咏物,或抒情,或议论。其诗句精炼,意象鲜明,音韵和谐,读之令人回味无穷。 其中,《登岳阳楼》一诗,写尽洞庭湖之壮阔,岳阳楼之雄伟,以及登楼者之胸怀。诗曰:“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悬。岳阳楼上望,洞庭水连天。”寥寥数语,便将眼前景物描摹得淋漓尽致,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赠友人》一诗,则展现了唐篔对友人之真挚情谊。诗曰:“相逢即是缘,何须问旧年。把酒临风月,知己在眼前。”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友人之珍视,以及对人生相聚之感慨。 唐篔诗存,不仅是其个人才华之展现,亦是吾与故友情谊之见证。今将其附于此,望后人能从中领略唐篔之诗风,亦能感念吾与故友之情。 全书总述 《詩集 附唐篔詩存》乃吾平生所作之诗文合集,旨在记录吾之生活感悟,抒发吾之情感,同时亦纪念吾之故友唐篔。全书分为五卷,卷首为《山居吟》,写吾隐居山林之乐,寄情山水,感悟人生;次为《闺怨集》,描摹女子深闺之情;复有《边塞咏》,歌颂将士保家卫国之功;继而《咏史怀古》,借古人之事,抒今时之情;末为《寄情集》,抒发对亲友之情谊。附录为唐篔诗存,纪念吾之故友。 本书内容,或写景,或咏物,或抒情,或议论,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然其主旨,皆在追求内心之宁静,情感之真挚,以及对世事之感悟。吾愿以此书,与诸君共勉,共悟人生之真谛。 本书之作,初衷乃娱己娱人,不求闻达,但求心之所安。其中或有浅薄之处,或有疏漏之语,皆是吾心之所见,笔之所及,望识者不吝指教。 唐篔之诗,亦是本书之亮点。其诗风雄浑,意境高远,读之令人心生敬意。吾与唐篔相识于少年,情谊深厚。今将唐篔诗存附于此,既是对故友之纪念,亦是吾对二人年少情谊之珍藏。 愿本书能为读者带来一丝慰藉,一丝启发。亦愿唐篔之诗,能为后人所传颂,其精神得以永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远不止于对诗歌本身的欣赏,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的一些情感和想法。书中关于人生哲理的探讨,虽然语言朴实,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感慨,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悟,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常常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品读其中的句子,那些曾经困扰我的问题,似乎在诗人的字里行间找到了答案,或者至少,我看到了看待问题的另一种角度。我尤其被其中一段关于“得失”的论述所打动,它没有给予直接的结论,而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引导读者去体会其中的深意,这种含蓄而富有力量的表达方式,才是真正触及心灵的。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审视自己的价值观,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

评分

作为一名对历史文化有浓厚兴趣的读者,这本书的价值对我而言不言而喻。它不仅仅是一本诗集,更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思想风貌。书中对于当时社会风俗、人文习尚的描绘,虽然篇幅不多,却足以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听到街头巷尾的嘈杂,看到文人雅士的聚会。尤其令我着迷的是,书中常常穿插着一些历史典故或者人物的侧写,这些元素让诗歌的内容更加丰满,也让我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种将文学作品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解读方式,是我非常欣赏的,它让阅读变得更加有深度,也更具教育意义。它让我明白,每一首诗歌背后,都承载着一个时代的故事。

评分

坦白说,我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不自觉地跟着书中的节奏去感受。当诗人抒发慷慨激昂的情感时,我仿佛也热血沸腾;当诗人低吟浅唱,表达愁绪时,我也会感到一丝淡淡的忧伤。这种高度的代入感,是衡量一本优秀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这本书在情感的传递上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刻意去制造煽情,而是通过自然流露的语言,触动读者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发现自己在阅读的时候,会不时地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一句,或者某一段,去体会其中的韵味。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它让我意识到,优秀的作品,不仅仅是用眼睛去看的,更是用心去感受的。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沉寂已久的情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评分

初捧此书,一股古朴的书卷气便扑面而来,装帧设计素雅而又不失格调,仿佛能感受到纸张穿越岁月沉淀下来的温润触感。我喜欢它传递出的那种宁静致远的气息,尤其是在这个节奏飞快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翻阅一本承载着古老韵味的诗集,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封面设计上的留白恰到好处,让人联想到中国画的意境,寥寥几笔,却勾勒出无限的想象空间。书页的材质也十分考究,触感细腻,墨色晕染得当,阅读体验极佳。更不用说,书名的字体选择,透露出一种古色古香的审美,字体有力却不失婉约,仿佛能听到古人吟诵诗篇的回响。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并没有采用那种浮华的装帧,而是回归到最本真的阅读需求,让内容本身成为最耀眼的主角。拿到书的那一刻,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这方寸之间,究竟蕴藏着怎样触动人心的篇章,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更是让人充满期待,仿佛踏上了一段探寻古代文人心灵世界的旅程。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脑海中涌现出无数的画面,每一个场景都仿佛是从泛黄的画卷中走出。书中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尤其让我印象深刻。无论是山间的云雾缭绕,还是溪流潺潺的低语,亦或是风吹麦浪的起伏,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亲身置于其中。我甚至能闻到泥土的芬芳,感受到阳光的温度,听到鸟儿清脆的鸣叫。诗人笔下的情感,也随着这些景致的铺陈而愈发浓烈。有壮丽的山河,也有细腻的情感,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我特别喜欢其中一段关于月光的描写,那月光洒在静谧的湖面上,泛起粼粼波光,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也勾起了我对过往一些美好回忆的追溯。这种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完美结合的写法,着实令人赞叹,也让我在喧嚣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慰藉。

评分

双11终于收到了。好书好书啊

评分

绝对是好书,价格也便宜,很值得一读。

评分

甲骨的书,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把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甲骨的书。石头的书在古代,石头也用来作书写材料,甚至将整篇作品或整部著作刻于石上。简牍的书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缣帛的书,缣帛是丝织物,轻软平滑,易于着墨,幅的长短宽窄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少来剪裁,而且可随意折叠或卷起,携带方便,可以弥补简牍。古代写本书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图书,而是三者并用。此外,还有宋至清代的印本图书到现代的电子书。

评分

陈寅恪诗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评分

繁体竖排,有封面简约,有古风。

评分

书的内容不错,物流非常给力!

评分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致敬大师!

评分

经作者修改过的论者,则采用最后的修改本。未刊稿主要依据作者手迹录出。本集所收已刊、未刊著述均予校订,凡是事例不一或论述倒衍文字皆作改正。

评分

人依崇权威,因为个人在绝对意义上软弱无力。他必须有所依赖。自古希腊文明始,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人都确立了自己的超人权威,诸如俄林波斯圣山的众神、安拉和上帝等等。然而,毋庸臵疑的是,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法律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那些权威而拥有了一种精神超越的品格,至少是理想层面的超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