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朱彦民著的《甲骨文书法探微(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众芳文存)》是关于甲骨文字形体美学研究的尝试性著作。从字法、笔法、章法等书法艺术的诸多角度,全面分析甲骨文字的刻写过程与艺术效果。同时,本书也对近代以来以笔墨书写甲骨文书法的相关史实进行了认真考论,对近现代甲骨文书法名家、作品与其所属流派进行了举要梳理,对当前社会上处于如火如荼状态的甲骨文书法热做鸟瞰式概述,对当下甲骨文书写"无法"等诸多不良现象予以揭露与批评,并对如何矫正这些弊端提出一些切中肯綮的建议。
甲骨文是中国境内发现的*早使用的系统文字, 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源头所在。言其系统, 是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后世总结的“六书”造字方法 ,其文字变化开始了符号化进程,文字书写也有一定 的程式规范和形式美感。甲骨文的不同期别,发展出 不同的书法艺术风格。由朱彦民著的《甲骨文书法探 微(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众芳文存)》探讨甲骨文 字本身的形体美(象形美、对称美、自然美)、结构美 、章法美,可见甲骨文书写已经初步具备了书法艺术 的主要因素,即原始形态的或称不自觉状态的书法艺 术。
甲骨文的原始美,使一些敏感的现当代书法家受 其影响与启发,关注其艺术性的一面,将这些艺术因 素运用到书法创作之中,为书法艺术大家庭注入了新 鲜血液。本书对当代甲骨文书法艺术现状,进行了分 析,并提出建议。
朱彦民,1964年生.河南鹤壁浚县人。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天津市国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兼职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甲骨学(古文字学)、殷商考古、殷商社会生活史与书法艺术史论。学术著作有《商族的起源、迁徙与发展》《殷墟都城探论》《巫史重光——殷墟甲骨文发现百年记》《殷墟考古发掘与甲骨文研究》《商代社会的文化与观念》《战国文化艺术》《楹联知识与赏析》,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考古》《文史哲》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
题《甲骨文书法探微》
前言
**章 甲骨文的刻写
**节 甲骨文的刻写工具
第二节 甲骨文的刻写程序和刻写方法
第二章 以“六书”理论分析甲骨文字
**节 造字法总结与“六书”传统
第二节 符合“六书”的甲骨文字分析
第三节 不符合“六书”的甲骨文字分析
第三章 甲骨文字形体特征与演变规律
**节 甲骨文字的线条与笔法
第二节 甲骨文不同期别的风格变化
第三节 甲骨文字的符号化进程
第四节 甲骨文字体的繁复现象
第四章 甲骨文字的形体美
**节 甲骨文字的象形美
第二节 甲骨文字的自然美
第三节 甲骨文字的对称美
第五章 甲骨文字的结构美
**节 甲骨文字纵长方形结构
第二节 甲骨文字偏旁位置关系
第三节 甲骨文字随形变化特征
第四节 甲骨文结字对立统一律
第六章 甲骨卜辞的章法美
**节 甲骨卜辞的行款分布
第二节 甲骨文字的字群排布
第三节 甲骨卜辞特殊幅式欣赏
第七章 现代甲骨文笔墨书法大观
**节 现代甲骨文书法史考略
第二节 甲骨学家的甲骨文书法
第三节 甲骨文书法篆刻名家评鉴
第八章 当代甲骨文书法艺术
**节 如火如荼的当代甲骨文书法盛况
第二节 当前甲骨文书法艺术现状批评
后记
初次翻开这本《甲骨文书法探微》,我心中涌起的是一种对古老文字深深的敬意与好奇。封面设计古朴雅致,隐隐透出历史的厚重感,仿佛穿越时空,触碰到了三千年前商代的文明脉搏。我一直对甲骨文怀有浓厚的兴趣,那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不仅是中国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更是承载着那个时代先民的智慧、信仰和生活图景。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甲骨文世界的大门。从书名来看,“探微”二字就足够吸引人,它暗示着这本书并非浅尝辄止的介绍,而是要深入挖掘甲骨文在书法艺术上的独特魅力与演变轨迹。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的出品,也让我对内容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有了极大的信心,相信它一定蕴含了许多我未曾触及的独特见解和研究成果。我期待着书中能够展现甲骨文独特的线条美、结构感,以及其作为一种书写艺术所蕴含的哲学思考,希望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古人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也希望借此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根基所在,这种探寻未知的激动,让我迫不及待想要沉浸其中。
评分阅读此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由甲骨文构筑的艺术殿堂。那些曾经在博物馆展柜中静静躺着的、冰冷的文字,在作者的笔触下焕发出了鲜活的生命力。我惊叹于甲骨文的象形特质,那圆润的线条,流畅的笔意,仿佛能勾勒出远古的场景,动物的奔跑,祭祀的虔诚,战争的紧张。每一笔每一划都凝聚着古人的匠心独运,在有限的媒介上,他们创造出了如此丰富而富有表现力的文字。书中关于甲骨文的书法演变历程的梳理,更是让我大开眼界,从早期字体的稚拙古朴,到后期字体的逐渐规范,其间蕴含的审美取向和技术发展,都随着文字的演变清晰可见。特别是对一些经典甲骨文单字的结构解析,如“日”、“月”、“山”、“水”等,作者细致入微地分析了其笔画的起承转合,结体的疏密虚实,以及由此产生的视觉冲击力,让我对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现代汉字,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这种对文字起源和书法艺术的深入剖析,让我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作为一名对古代艺术史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试图寻找能够连接古代与现代的桥梁。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愿望。《甲骨文书法探微》以一种极具启发性的方式,将我们带回了文字的童年。书中的论述,并非是枯燥的学术报告,而是充满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畏。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读甲骨文书法时,所运用的多角度的视角。不仅仅是字体形态的分析,更包含了对书写者的身份、书写意图、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考量。这种“知人论世”的解读方法,使得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故事感,让我在欣赏其艺术性的同时,也能触摸到鲜活的历史脉搏。例如,书中对某些刻辞的字体风格差异的解读,让我联想到不同刻工的技法不同,甚至可能反映出当时社会阶层的区别,这种细节的捕捉,着实令人称道。这种将书法艺术与历史文化紧密结合的解读方式,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充满了惊喜和深度。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超越了单纯学术研究的震撼。它不仅仅是关于甲骨文的书法,更是一场关于中华文明早期精神世界的探索。我被书中对甲骨文线条的深刻理解所折服,那些看似简单的线条,却蕴含着古人对于宇宙万物的理解和感悟。书中的分析,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汉字的美学本质,那些笔画的粗细变化、顿挫之处,都仿佛是古人在与天地对话时留下的印记。特别是对一些抽象概念在甲骨文中的象形表达,更是让我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书法不仅仅是写字,更是一种哲学,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与自然沟通的方式。通过对甲骨文书法的深入探析,我仿佛看到了中国古代思想的萌芽,看到了早期中国人对和谐、秩序、以及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渴望。这种精神层面的共鸣,是我在阅读其他学术著作时较少体验到的。
评分在翻阅《甲骨文书法探微》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温故而知新”的含义。虽然我对甲骨文已有一定的了解,但书中那些细致入微的论述,以及独特的切入点,无疑让我对甲骨文的书法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在梳理甲骨文书法发展脉络的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作者对中国画法理论的理解,这种跨学科的视角,使得对甲骨文的解读更加立体和深刻。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具体字例的剖析,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态描写,而是深入探究了字形结构背后的逻辑,以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甲骨文在书写风格上的微妙差异,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敏锐的艺术感知力,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一个古代文字都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是那个时代文化、艺术、乃至思想的载体。通过这本书,我仿佛能够与那些沉默的文字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中华文明最古老、最纯粹的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