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說 宋:現代的拂曉時辰

新民說 宋:現代的拂曉時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吳鈎 著
圖書標籤:
  • 宋史
  • 新民說
  • 現代中國
  • 思想史
  • 文化史
  • 曆史
  • 政治
  • 社會
  • 啓濛
  • 國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49570492
版次:1
商品編碼:11766048
品牌:新民說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09-01
用紙:書寫紙
頁數:560
字數:4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宋史愛好者。

  寫這本書,我不敢說批閱瞭多麼巨量的史料,但自認為參考瞭非常多的學界專傢的研究成果。我想寫的並不是顧影自憐的學術文章——宋朝的文明需要讓更多的人看到;但我也不希望將文章寫成“×朝那些事兒”這樣的文化快餐。我更願意以做學問的態度,來寫更有可讀性的文字。書中或有“驚人之論”,但這些論點,都有史料支持,而非“故作驚人語”。——吳鈎

 

  1.編輯Z:

  初見此書,隻想吐槽一句“可惡!宋朝比我們還Modern!”也因此纔發覺法國學者埃狄納稱宋朝為“現代的拂曉時辰”是當之無愧的。作者以“現代性”為綫索,在書中布瞭一個大局:

  “瓦捨勾欄”,描述宋人過著像宋瓷一樣的精緻生活;

  “契約時代”,展示宋人從身份社會到契約社會;

  “全民皆商”,細描瞭中國的重商主義年代;

  “共治天下”則充分體現瞭宋朝製度的分權與製衡之美。

  此書內容之博達,作者用意之良苦,可以想見!宋朝社會的全麵圖景也像畫捲一般展開來,隨著宋朝的夜生活、瓦捨勾欄、貴族的娛樂活動、美食、節假日,甚至宋朝人的沐浴、刷牙以及天氣預報、城市化、福利體係、書院一一呈現,這個充盈著拂曉之光的朝代顯現著不輸於當今社會的人性化、法製化、商業化的迷人之處。

  

  2.編輯Y:

  該書是關於宋朝有趣、較好讀的著作,充滿瞭奇妙細節,引人入勝,極有說服力!比如宋代開封的城市白領不在傢中做飯,而是“叫外賣”;比如《清明上河圖》展示的酒店業“燈箱廣告”;比如南宋杭州齣現的“貓糧專賣店”;比如宋代大城市的“證券交易所”;比如誕生於宋代的紙幣;比如宋朝高度發達的契約;比如宋代立法的“民主審議程序”;比如非常縝密的宋代司法程序;比如十分講求分權製衡的權力構造……這些曆史細節組閤起來,便展現齣一種非常“現代化”的宋朝社會景象,讓生活於現代社會的我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天下宋粉”吳鈎曆時多年爬梳宋朝各類文獻及宋畫,為讀者提供瞭一個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圖”,讀者可以從任何一頁讀起並被吸引,一定會享受閱讀過程並獲益良多。

  同時,作者精心挑選近百幅宋畫(包括宋畫局部)作為插圖,四色印製,以讓我們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宋朝文明,既適閤專業人士,也適閤大眾閱讀,更具有收藏價值。


  3.吳鈎:我為什麼認為宋朝是較好的朝代(摘自吳鈎在“澎湃新聞”的答問)

  sdaqjjkjl:有人說你是“宋吹”,你憑什麼認為宋朝是較好的朝代?貌似吳曉波也說過,他願意穿越到宋朝。

  吳鈎:我是宋粉,不是宋吹,因為我不吹,所說的宋朝成就,完全基於史實,並無誇大之處。其實嚴格來說,與其說我是“宋粉”,不如說我是“文明粉”。我不是粉宋朝這個王朝,而是粉宋王朝錶現齣來的文明成就。如果漢朝、唐朝或者明朝、清朝也有同樣的文明成就,我也可以成為一名漢粉、唐粉,或者明粉、清粉。  

  什麼叫“文明成就”?我覺得“文明成就”不是指疆土特彆遼闊,不是沙場殺敵如麻,不是耀兵異域揚我國威,不是萬邦來朝。我心目中的“文明成就”,是指政治開明一些;社會寬鬆一些;經濟繁榮一些;生活富庶一些。套用徐老怪電影《智取威虎山》裏座山雕的話來說:一個字,就是老百姓過得更富足、更自由、更有尊嚴、更有幸福感。


  滴答滴:都說唐朝的婦女很開放,那麼宋朝的女性思想觀念是什麼情況?

  吳鈎:唐朝的婦女,特彆是貴族女性,在性觀念上確實非常開放。唐人張垍的《控鶴監秘記》記載瞭一件事:安樂公主挑瞭個附馬,“褫駙馬褌,手其陰”問上官婉兒:“此何如崔湜耶?”上官婉兒說:“直似六郎,何止崔湜!”崔湜是上官婉兒的男寵,六郎是武則天的男寵。但如此“開放”,隻能用“不知廉恥”來形容瞭。相比之下,宋朝女性的觀念要內斂得多,同時也不緻如明清女性那麼呆闆。恰到好處。


  Gyttja:請問,兩宋時期的普通民眾是否過得很有尊嚴,他們的權益是否和讀書人一樣,得到瞭保護。此外,對於讀書人的過度尊重,是否損害瞭其他群體的利益。

  吳鈎:實際上,在傳統社會,除非遇上亂世,普遍民眾的基本權利一直是得到保護的,比如財産權,古代政府盡管不會在法律上明確規定“私人財産神聖不可侵犯”,但對於侵犯個人財産的行為,是嚴格禁止並給予懲罰的。其實這就是對民眾財産權的保護。宋代田製不立,不抑兼並,承認財産私有的現實,關於産權保護的民商事立法更加完備。普通民眾的權益當然受到保護。這跟讀書人是否被過度尊重沒有關係。


  亞絲娜de劍:民間流傳的包青天、楊傢將等人物形象和史料中記載的人物形象之間有什麼差彆嘛?

  吳鈎:民間流傳的包青天、楊傢將故事,基本上都是元朝及之後的文人、特彆是戲麯界文人創作齣來的,從史料的角度來看,我隻能說這些故事是完全不靠譜的。舉個例子,京劇《赤桑鎮》是一齣很有名的包公戲,改編自清代公案小說《三俠五義》,說的是包拯侄子包勉任蕭山縣令,貪贓枉法,被人檢舉。奉旨齣巡的包拯親審此案,查明真相後,下令鍘死親侄子包冕。然而,所謂的“包公鍘侄案”決不可能發生在宋朝。宋代在司法審判的各個環節,都設置瞭非常嚴格而周密的迴避製,如果包拯的侄子因為貪贓枉法而被告上法院,那包拯必須做的頭一件事就是提齣迴避,決不可能親自審訊侄子案。


  2786871:宋朝的軍事真的很弱麼?但,不是比漢唐還富有麼?

  吳鈎:宋朝的軍事力量其實並不弱,你想啊,趙宋立國之初,中原尚未統一,割據政權林立,如果宋朝軍事力量很弱,它又是如何統一中原的?再看南宋後期,濛古軍團徵服中亞霸主西遼、蕩平花剌子模帝國,都不過用瞭一年的時間。馴服斡羅斯聯盟,滅木剌夷國、黑衣大食,都是用瞭不足五年的時間。滅西夏用瞭差不多十年的時間。搗毀大金帝國用瞭二十幾年時間。徵服南宋用瞭多少時間?用瞭半個世紀的時間。這麼長時段的抵禦,在當時是沒的。宋朝的悲劇是碰上北方草原民族較強盛之時,它們此時已不是漢唐時的部落文明,而是有瞭國傢建製,動員能力與技術水平都遠遠強於以前。而且,中國在殘唐時失去瞭長城防綫與西北養馬地,導緻宋朝立國之後,騎兵的力量比較薄弱,又無法靠天險禦敵。在冷兵器時代,騎兵纔是硬道理。可以說,宋朝的軍事防綫與進攻力量因為這先天不足的原因,給我們的印象,便顯得有點弱瞭。


  Celine:元對宋文化、經濟方麵緻命的損害體現在哪些方麵?

  吳鈎:這個問題我略說三點:1、“諸色戶計”的誕生。我們知道,宋代實行募兵製,人民已基本上不用服兵役,勞役亦不多見,差役也開始摺錢結算。入元之後,徵服者卻按草原舊製,推行全民當差服役的“諸色戶計”製度:將全體居民按職業劃為民戶、軍戶、站戶、匠戶、鹽戶、儒戶、醫戶、樂戶等等,職業一經劃定,即不許更易,世代相承,並承擔相應的賦役。  2、“驅口製”的齣現。宋朝基本上已廢除瞭奴隸製,但元朝徵服者又從草原帶入“驅口”製度,使奴隸製死灰復燃。所謂“驅口”,意為“供驅使的人口”,即在戰爭中被俘虜之後、被徵服者強迫為奴﹑供人驅使的人口。元朝的宮廷、貴族、官府都占有大批“驅口”,他們都是人身依附於官方或貴族私人的奴隸。3、“匠籍製”的推行。宋朝的官營手工業多實行“和雇製”與“差雇製”,“和雇”是指從勞動力市場上招聘工匠,作為雇主的政府與工匠是平等且自由結閤的雇傭關係;“差雇”則帶有強調徵調性質,但政府還是需要按市場價嚮工匠支付工值。元朝卻將全國工匠編入匠籍,強製他們以無償服役的方式到官營手工場勞動。


  恩恩哦吧:您是宋朝的超級粉絲,那在您眼中宋朝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嗎?

  吳鈎:宋朝當然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她肯定存在很多問題,不然就不會滅亡瞭。特彆當我們以現代文明社會的標準去衡量宋朝,更是可以發現她的問題其實也挺嚴重。比如宋朝雖然整體上比較富庶,但還是也有許多溫飽不保的窮人。再比如宋朝的政治雖然比較寬容,但也齣現過以言獲罪的事情,隻不過對言論罪的處罰比明清時要輕得多。再比如宋朝的軍事力量雖然不弱,但最後還是無法抵禦強敵,令人扼腕。我之所以更願意多說宋朝的成就,是因為這個時代被今天的許多人低估瞭,甚至被抹黑瞭,因此需要另一種聲音來糾正視聽感。


  自由米來:聽說宋朝吃得不錯,較高檔的食物是什麼啊?

  吳鈎:在中國飲食史上,兩宋是一個曆史性的轉摺期,中國人的食物開始從匱乏嚮豐盛過渡。今天任何一名廚師必須熟悉的烹、燒、烤、炒、爆、溜、煮、燉、鹵、蒸、臘、蜜、蔥拔等烹飪技術,正是在宋朝成熟起來的;現在我們能夠品嘗到的火腿、東坡肉、涮火鍋、刺身(宋人稱為“膾”)、油條、湯圓、爆米花、各式糕點等美食與小吃,也是發明或流行於宋代。你去看《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夢粱錄》,上麵收錄瞭名目繁多的宋朝美食。至於較高檔的宋朝食物,我提供一份張俊招待宋高宗的食譜(下酒菜部分),你自己隨意感受下:

  下酒十五盞:

  頭一盞:花炊鵪子、荔枝白腰子

  第二盞:嬭房簽、三脆羹

  第三盞:羊舌簽、萌芽肚眩

  第四盞:肫掌簽、鵪子羹

  第五盞:肚眩膾、鴛鴦炸肚

  第六盞:沙魚膾、炒沙魚襯湯

  第七盞:鱔魚炒鱟、鵝肫掌湯齏

  第八盞:螃蟹釀棖、嬭房玉芯羹

  第九盞:鮮蝦蹄子膾、南炒鱔

  第十盞:洗手蟹、鯚魚假蛤蜊

  第十一盞:五珍膾、螃蟹清羹

  第十二盞:鵪子水晶膾、豬肚假江鰩

  第十三盞:蝦棖膾、蝦魚湯齏

  第十四盞:水母膾、二色鮞兒羹

  第十五盞:蛤蜊生、血粉羹




內容簡介

  作者用“一個站在近代門檻上的王朝”來形容宋朝,通過對各類記述宋朝文獻和各種各樣的宋畫的解析,從生活、社會、經濟、法政四個層麵展示瞭中國封建曆史上可能為文明、現代且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時代。
  該書文筆優美,觀點新穎,有趣並充滿見解,既適閤專業人士,也適閤大眾閱讀。比如宋代開封的城市白領不在傢中做飯,而是“叫外賣”;比如《清明上河圖》展示的酒店業“燈箱廣告”;比如南宋杭州齣現的“貓糧專賣店”;比如宋代大城市的“證券交易所”;比如誕生於宋代的紙幣;比如宋朝高度發達的契約;比如宋代立法的“民主審議程序”;比如非常縝密的宋代司法程序;比如十分講求分權製衡的權力構造……這些曆史細節組閤起來,便展現齣一種非常“現代化”的宋朝社會景象,讓生活於現代社會的我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他不僅將宋朝的夜生活、瓦捨勾欄、貴族的娛樂活動、美食、節假日,甚至宋朝人的沐浴、刷牙以及天氣預報……又如宋朝城市化、福利體係、書院、民風等繪成一係列趣味橫生的充滿生活氣息的畫捲;而且也以這些細節非常嚴謹地論述瞭封建曆史走到宋朝開始走嚮近代化這一論題,徹底顛覆瞭一些史學傢對宋朝“積貧積弱”“太窩囊”的判斷。
  這不僅是重新認識宋朝,也是重新認識中國曆史的開始。

作者簡介

  吳鈎,男,1975年生,居廣州。曆史研究者,近年緻力於宋代史研究,被稱為“天下宋粉”。著有《隱權力:中國曆史弈局的幕後推力》(雲南人民齣版社,2010年),《隱權力2:中國傳統社會的運行遊戲》(復旦大學齣版社,2011年),《中國的自由傳統》(復旦大學齣版社,2014年)。

目錄

生活捲
【繁華如夢】
【瓦捨勾欄】【酒樓】【茶坊】【飯店】
【鋪席】【大相國寺】【小商販】
【青樓歌妓】【夜生活】
【旅遊】【踏春】【地圖】【客邸】【動物園與公園】
【關撲】【貴族運動】【蹴鞠】【相撲】【玩具】【遊戲】
【節假日】【元宵花燈】
【相親】【怕老婆】【服飾】【愛美】【香熏】
【唱歌】【鮮花】【沐浴】【刷牙】【寵物】
【美食】【蔬菜】【飲料】【果子】
【保暖與消暑】【燃煤】【火柴】
【住房】【坐具】【齣行】
【傢政服務】【天氣預報】
【人情高誼】【幸福生活】

社會捲
【人口】【城市人口】【城市化】【發現城市】
【城市麵貌】【城建拆遷】【市民社會】
【城市治安】【消防】【環衛】【地下水道】【環保】
【平民社會】【官二代】【契約化①】【契約化②】【平等】
【流動性①】【流動性②】
【貧睏救濟】【福利體係①】【福利體係②】【福利體係③】【福利體係④】
【婚姻不問閥閱】【奩産】【和離】【改嫁】【纏足】【重女輕男】
【教育】【科技高峰期】【軍事科技】【題壁詩】
【結社】【社會信任】【重建宗族】【呂氏鄉約】【硃子社倉】【書院】
【士紳】【自治】
【民風好訟】【民告官】【硬氣】【藝人諷政】
【對外開放】

經濟捲
【商人地位】【全民皆商】【思想的突破】【消費主義】【保富論】【大商人】
【廣告】【商標】
【小報】【書坊】【知識産權】【文化市場】
【信托】【信托機構】【商業中介】【稅務代理】
【商業信用】【遠期閤同】【證券交易所】【金融銀行業】
【國際貨幣】【紙幣】【紙幣理論】
【原始工業化①】【原始工業化②】【科技的應用①】【科技的應用②】
【經濟作物】【市場化】【政府購買】【招標投標】【賑災的市場機製】
【重商主義】【物價信息】【海外貿易】【經濟製裁】
【物權】【債權】【交易閤同】【時效】
【高收入+高消費】【富庶】【財稅】

法政捲
【公天下】【大憲章】【祖宗法】【馴服皇權】
【虛君】【實相】【颱諫】【封駁權】【共治】
【地方權力結構】【責任政府】【文官製】
【道理最大】【公開性】【公議】【法治】
【朋黨】【左右派】【黨爭】
【政治寬容】【罵皇帝】【大臣氣性】
【審計】【GDP考核】【“公用錢”與“券食製”】【官邸製】【官不修衙】
【新聞發布】【平等外交】【雇傭兵】
【立法民主化】【司法專業化】【司法考試】【越訴】
【司法程序】【鞫讞分司】【錄問】【判決】【翻異彆勘】
【迴避製】【獨立審判】【問責法官】
【訴訟證據】【緩刑】【人道主義】【情?理?法】【大法官】


前言/序言

  自序 一個站在近代門檻上的王朝

  一

  研究宋史的張邦煒教授曾經感慨:“從前人們往往一提到漢朝、唐朝,就褒就捧:盛世治世;一講到宋代,就貶就抑:積貧積弱。”其實何止是“從前”,直至今日,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宋朝仍然被當成一個窩囊的王朝。然而,日本與歐美的漢學傢對宋代卻不吝於贊美,評價非常之高。美國多所高校采用的曆史教材《中國新史》(China,A New History),其中有一章的內容宣稱“中國最偉大的朝代是北宋和南宋”(China’s Greatest Age:Northern Sung and Southern Sung)。宋代武功遠不及漢唐之盛,卻何以大獲海外漢學傢的青睞呢?中國人看待中國曆史,往往擺脫不瞭對國運的關注,因而影響及情感的取捨。而海外學者則能夠保以超然的心態去評估一個王朝的文明錶現。正是從文明的角度,他們發現瞭宋朝的諸多瞭不起的成就。

  許多海外漢學傢在論及中國宋代的時候,似乎還特彆喜歡使用“革命”之說。比如英國漢學傢伊懋可認為,唐宋之際發生瞭一場“經濟革命”,包括農業革命、水運革命、貨幣和信貸革命、市場結構與都市化的革命和科學技術革命;日本學者斯波義信也提齣“宋代經濟革命”說,並列舉瞭宋朝的農業革命、交通革命、商業革命以及都市化方麵的重大變遷;《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裏阿諾斯也說,“宋朝時期值得注意的是,發生瞭一場名副其實的商業革命,對整個歐亞大陸有重大的意義。”美國學者郝若貝則認為宋代中國齣現瞭“煤鐵革命”。仿佛不用“革命”一詞,不足以強調宋代文明與之前時代的深刻差異。

  大概正因為看到瞭唐宋之際發生的種種“革命性”變遷,又有許多漢學傢相信,唐代是中世紀的黃昏,而宋朝則是“現代的拂曉時辰”。

  自從日本的曆史學傢內藤湖南在19世紀末率先提齣“唐宋變革論”(唐代是中國中世紀的結束,宋代則是中國近代的開始)以來,宋代的近代化色彩一直便是海外漢學傢講述宋朝曆史的最重要母題——

  內藤湖南的弟子、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宮崎市定稱:“中國宋代實現瞭社會經濟的躍進、都市的發達、知識的普及,與歐洲文藝復興現象比較,應該理解為並行和等值的發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東方的文藝復興時代’”,“宋代社會可以看到顯著的資本主義傾嚮,呈現瞭與中世社會的明顯差異”。

  另一名日本學者藪內清也說:“北宋時代是中國曆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時代。……在這個文化發達的曆史潮流中,有許多驚人的成就。甚至有人認為,北宋時代可以和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以至近代相比。”

  法國漢學傢謝和耐說道:“13世紀的中國,其現代化的程度是令人吃驚的:它獨特的貨幣經濟、紙鈔、流通票據,高度發展的茶、鹽企業,對外貿易的重要(絲綢、瓷器),各地齣産的專業化,等等。國傢掌握瞭許多貨物的買賣,經由專賣製度和間接稅,獲得瞭國庫的主要收入。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麵,藝術、娛樂、製度、工藝技術各方麵,中國是當時世界首屈一指的國傢,其自豪足以認為世界其他各地皆為‘化外之邦’。”

  另一位法國漢學傢白樂日也提齣:“中國封建社會的特徵,到宋代已發育成熟;而近代中國的新因素,到宋代已顯著呈現。因此,研究宋史,將有助於解決中國近代開端的一係列重大問題。”

  在中國知識圈很著名的美國漢學傢、哈佛大學教授費正清認為,宋代“包括瞭許多近代城市文明的特徵,所以在這一意義上可以視其為‘近代早期’”。

  哈佛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黃仁宇更是乾脆地宣稱:“公元960年,宋代興起,中國好像進入瞭現代,一種物質文化由此展開。貨幣之流通,較前普及。火藥之發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針、天文時鍾、鼓風爐、水力紡織機、船隻使用水密隔艙等,都於宋代齣現。在11、12 世紀內,中國大城市裏的生活程度可以與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比較而無遜色。”

  另一位美籍華人學者、曆史學傢唐德剛先生也稱:“吾人如大膽地說一句,北宋的朝政,是近古中國政治現代化的起步,亦不為過。可惜的是,傳統中國這種有高度現代化和民主意味的開明文官製,在宋亡之後,就再次復古迴潮瞭。”

  美國孟菲斯大學教授孫隆基則說道:“在我們探討宋朝是否世界‘近代化’的早春,仍得用西方‘近代化’的標準,例如:市場經濟和貨幣經濟的發達、都市化、政治的文官化、科技的新突破、思想與文化的世俗化、民族國傢的成形,以及國際化等等。這一組因素,宋代的中國似乎全部齊備,並且比西方提早五百年。”

  總而言之,在海外漢學界,“宋代近世說”顯然要比“晚明資本主義萌芽論”更有說服力,更可能達成共識。


  二

  當然,我們不能因為海外漢學傢說宋代是近代開端,便不假思索地附和。宋朝到底是不是邁入瞭近代的門檻呢?我們不妨列齣近代化的衡量標準,來跟宋代社會對照一下。

  當一個社會從中世紀進入近代,總是會齣現某些共同的趨勢與特徵,我們試列舉如下:

  商業化。商業漸次繁華,商品經濟逐漸取代自然經濟。

  市場化。隨著商品經濟的展開,市場取代行政命令,成為配置資源的重要機製。

  貨幣化。市場經濟的發展,不但使得貨幣成為市場交易的結算工具,而且國民的賦稅與勞役、國傢的行政動員,也可以用貨幣結算,達成黃仁宇先生所說的“數目字管理”。

  城市化。越來越多的人口脫離農村和土地,進入城市謀生,成為城市的居民。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

  工業化。手工業發達,齣現瞭以市場交換為生産目的、以手工業坊場為生産形態的手工業。

  契約化。英國曆史學傢梅因說:“所有進步社會的運動,到此為止,都是一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從中世邁嚮近代化的核心標誌之一,便是齣現瞭從“人身依附”嚮“契約關係”的轉型。

  流動化。由於人身依附弱化乃至消失,一個近代化的社會必然齣現越來越明顯的流動性,包括地域之間的流動、階層之間的流動。

  平民化。世襲的貴族作為一個特權階層,日漸式微,平民階層的影響力日益上升,世俗化的市民文化蓬勃生長,最終形成一個平民社會。

  平等化。貴族式微,平民崛起的結果,是人與人之間基於不同齣身的地位懸殊被抹平,階層之間的森嚴壁壘被打破。

  功利化。由於商品經濟的滲透、社會風氣的世俗化演變,一個近代化的社會總是會産生齣明顯的功利主義思潮。

  福利化。近代歐洲的經驗錶明,當一個社會開始瞭商業化、城市化、流動化的轉型,必然將誕生一個龐大的貧民階層,原來由宗教團體提供的救濟體係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必須由強有力的國傢財政負擔起救濟的責任。

  擴張化。這裏的擴張化是指國傢經濟職能的擴張。一些自由主義者認為,放任自流的市場經濟機製可以自發地推動構建齣一個近代化的經濟體係。但這從來隻是假想,而非事實。事實是,近代化的啓動,總是以國傢的重商主義為先導,政府設立的經濟部門齣現明顯的擴張,如此,纔能為市場的擴張奠定基礎。

  集權化。國傢的權力結構從貴族封建製轉化為王權製。有學者指齣:“無論是遲是早,幾乎所有國傢都必須在經曆瞭專製王權這個階段之後,纔能跨入近代世界的大門。未完成由封建國傢嚮專製製度的轉變,意味著未能進入近代政治的起點,從而意味著國傢在近代化第一階段的完全失敗。”這裏的“專製”一詞如果換成“王權製”,會更準確。

  文官化(理性化)。隨著王權製的確立,貴族的政治權力逐漸被一個科層化的文官體係所接替。在韋伯看來,文官製與理性化幾乎是一個同義詞,文官製的建立,即預示著國傢治理的理性化,政治權力的分配與行使由明確的程序與製度來規範,從而擺脫瞭私人意誌與情感的乾擾。

  法治化。近代化的漸次展開,塑造齣一個復雜化的陌生人社會,以及一個龐雜的治理體係,熟人關係、習俗與道德已不足以應對這種復雜性,因此,國傢需要創製齣更加繁復的法律,以適應時代的嬗變。

  那麼問題就在於:這些涉及經濟變遷、社會轉型與政治構建的近代化指標,在宋朝一齊齣現瞭嗎?是的,它們一齊齣現瞭。


  三

  宋代是繼漢初之後的又一個商業繁華期,商業化的浪潮席捲整個宋朝國境,“貨殖之事益急,商賈之事益重”。一位宋朝人看到,“人傢有錢本,多是停塌、解質,舟舡往來興販,豈肯閑著錢買金在傢頓放?”宋朝人傢有瞭閑錢,即拿齣來投資。一些漢學傢甚至提齣,宋代“發生瞭一場名副其實的商業革命”。

  既然稱之為“商業革命”,當然需要有革命性的經濟錶現。宋代在經濟上確實齣現瞭革命性的變遷:

  ——“田製不立”,即國傢承認完整的私有産權(中唐之前實行均田製,産權的自由交易是受到限製的)。

  ——農業生産力獲得革命性的提高,特彆是水稻早熟品種的引進與復耕技術的推廣,讓同樣麵積的土地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如是,纔可能從土地中析齣更多的賦餘人口與農産品,流入城市與工商業。

  ——原來束縛瞭商業自由的坊市製在宋代徹底瓦解,街市製開始形成,“自大街至諸小巷,大小鋪席連門俱是,即無空虛之屋,每日淩晨,兩街巷門上行百市,買賣熱鬧”。在宋代之前,這是不可想象的。

  ——海外貿易高度繁華,當時整個大宋國的海岸綫,北至膠州灣,中經杭州灣和福州、漳州、泉州金三角,南至廣州灣,再到瓊州海峽,都對外開放,與西洋南洋諸國發展商貿。市舶司(海關)每年從海上貿易中抽稅近200萬貫(明代在“隆慶開關”後,海關抽解每年不過區區幾萬兩銀),進口貿易總額約為2000萬貫。

  ——商業信用非常發達,從北宋到南宋,陸續齣現瞭便錢(類似於銀行匯票)、現錢公據(類似於現金支票)、茶引、鹽引、香藥引、礬引(類似於有價證券)、交子與會子(法幣)等商業信用。如果沒有發達的商業信用,大宗的或者跨區域的市場交易是不可能達成的。

  ——商業化的深入,錶現在國傢財稅結構上,即農業稅的比重下降,商業稅的比重上升,南宋淳熙—紹熙年間,來自非農業稅的財政收入接近85%,農業稅變得微不足道。這是中國曆史絕無僅有的事情,要到瞭19世紀的晚清,洋務運動之後,清政府的田賦比重纔下降至48%。

  宋代商業化的展開,也是市場化不斷深化的過程。市場化不但錶現為民間的衣食住行均可以通過市場解決,宋代江南一帶的許多農戶,基本上已經不種田,“糊口之物,盡仰商販”;而且,國傢也放棄瞭行政命令的方式,而采用市場機製獲取政府消費品、調撥公用物資,甚至使用經濟製裁的威懾來維持與鄰國的和平。

  貨幣化的趨勢在宋朝也非常明顯。宋政府每一年都要鑄造巨量的貨幣來滿足民間交易,北宋的最高年鑄幣量則是570萬貫,平常年份都維持100萬貫至300萬貫之間;明代近300年的鑄幣總量,宋人用兩年時間便鑄造齣來瞭。

  為什麼宋人必須大量鑄造貨幣?因為需要滿足貨幣化的時代需求。不獨市場交易以貨幣結算(在自然經濟時代,還可以物易物);官吏與雇工的酬勞,也要用貨幣支付,而在宋代之前,工資以實物為主,貨幣隻占其中一小部分;宋朝國傢的稅收,也從以實物為主嚮以貨幣為主過渡,北宋治平二年(1065),宋政府貨幣性歲入的比重超過瞭50%;王安石變法更將力役也摺成貨幣結算,顯示齣貨幣化已成大勢所趨。

  宋代的城市化也有革命性的錶現:城市人口的比重達至曆代最高峰。北宋的城市人口占20.1%,南宋時達到22.4%。如果據斯波義信的看法,南宋鼎盛時期的城市化率可能達到30%。而清代中葉(嘉慶年間)的城市化率約為7%,民國時纔升至10%左右,到1957年,城市化率也不過是15.4%。一些研究者因此提齣,宋代發生瞭一場“城市革命”。

  還有一些曆史學者認為宋代齣現瞭“原始工業化”。一個最能體現宋代“原始工業化”的例子是鐵的産量:由於煤礦的規模化開采及應用於煉鐵,北宋的鐵産量錶現齣飛躍性的發展勢頭,而英國要到16世紀的工業化早期纔産生類似的“煤鐵革命”。大量的科學技術也應用於手工業生産,英國劍橋大學的李約瑟博士稱:“中國的科技發展到宋朝,已呈巔峰狀態,在許多方麵實際上已經超過瞭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前英國或歐洲的水平。”


  四

  上麵我們從經濟變遷的角度描述瞭宋朝的近代化錶現,接下來我們再從社會轉型的視角來觀察宋代——

  唐宋之際,中國社會發生瞭一次非常深刻的大變遷:唐代有部麯,是世世代代為門閥世族耕種的農奴,沒有獨立戶籍;唐代的奴婢也不具備獨立的法律人格,不獨立編戶,是附依於主傢的賤戶;入宋之後,隨著門閥世族的瓦解,部麯與賤口都成為瞭自由民。宋代的佃戶與地主不再存在人身上的依附關係,隻是結成經濟上的租佃關係,租佃關係基於雙方的自願結閤,以契約為證。宋代奴婢與主傢之間也不是人身依附關係,而是經濟意義上的雇傭關係,雇傭關係同樣基於雙方自願的契約。這樣一種結構性的社會變革,核心意義就是“契約化”——從“人身依附”嚮“契約關係”轉型。

  這個契約化的過程,也是一個平等化的進程。不管是部麯,還是奴婢,在宋代之前都屬於賤民,而這些賤民到瞭宋代,都基本上消失瞭,或者說,從前的賤民現在已經獲得瞭自由民的身份,都成瞭國傢的“編戶齊民”, 擁有平等的法律主體資格:“齊,等也。無有貴賤,謂之齊民”。

  貴族的消亡,推演著一個平民化社會的來臨。宋代之前,政治幾乎為貴族壟斷,唐代雖有科舉製,但藉科舉晉身的平民官僚,寥寥可數。宋代情勢一變,取士不問世傢,“升入政治上層者,皆由白衣秀纔平地拔起,更無古代封建貴族及門第傳統的遺存”(錢穆語)。據學者對南宋寶佑四年(1256)《登科錄》的統計,在601名宋朝進士中,平民齣身的有417名,官宦子弟有184名,寒門進士占瞭絕大多數。

  作為平民社會的錶徵,宋代的教育、文化藝術等領域,也一齊齣現瞭明顯的平民化色彩。宋代之前,貴族掌握著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而宋朝的學校則嚮全民開放,包括“工商雜類”的子弟均可進入州縣學校讀書。文學、音樂、美術在宋代之前也是上層人玩的高雅品,進入宋代後,纔産生瞭完全屬於平民(市民)的文學、音樂形式,如話本、滑稽戲等;我們從宋代之前的美術作品上也幾乎找不到任何平民的影子,隻有展開宋人的畫作,如《踏歌圖》《清明上河圖》,那種平民氣息、市井氣息纔會撲麵而來。

  同時,隨著人身依附狀態的解除,宋朝社會齣現瞭廣泛、持續的流動性,這種流動化既包括地理意義上的橫嚮流動,即可以從一地自由遷徙到另一地;也包括階層意義上的縱嚮流動,即固化的等級結構被打破,任何人都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上升的機會。

  宋人發現,“古者鄉田同井,人皆安土重遷,流之遠方,無所資給,徒隸睏辱,以至終身。近世之民,輕去鄉土,轉徙四方,固不為患”。這裏的“近世”,當然是指宋代。用現代概念來說,宋人有瞭“自由遷徙”的權利。

  宋人又發現,“先王之製,貴者始富,賤者不富也。貧富貴賤,離而為四,起於後世”。這裏的“後世”,也是指宋代。“貧富貴賤,離而為四”的意思,是說從宋代開始,此四者可以自由組閤:貧者可以富,可以貴;賤者可以貴,可以富;富者可能貴,也可能賤;貴者可能富,也可能貧;貧富貴賤處於變動之中。用現代社會學的概念來說,社會階層沒有“闆結化”。社會也因此纔煥發齣活力。

  整個社會的結構性轉換,以及商品經濟的深入展開,也讓宋朝的社會風氣齣現巨大嬗變——人們不憚於言利,“凡人情莫不欲富,至於農人、商賈、百工之傢,莫不晝夜營度,以求其利。”追逐財富成為理所當然之事。拜金主義、消費主義、享樂主義大行其道,這種功利化世態乃是資本主義時代開始來臨的一般社會景象,不管是兩宋、晚明,還是近代的西歐城市,莫不如此。


  五

  現在,我們從國傢治理功能構建的角度再來觀察宋朝的近代化錶現——

  研究者發現,在16世紀的歐洲,當經濟結構從封建製度過渡至資本主義製度之際,齣現瞭一個特徵,即由於經濟失調而産生大量都市貧民,近代歐洲國傢逐漸發展齣來的福利政策,就是為瞭應對這種結構性的經濟轉化。英國也是在近代化開始展開的16世紀下半葉發布瞭一係列“濟貧法”,由政府負擔起救濟貧民的責任。中國的國傢福利體係,也恰好在宋代發展至頂峰,這種“福利化”國傢功能的齣現並不是巧閤,而是近代化産生的壓力催生齣來的結果。

  宋朝的貧民救濟主要由兩個係統組成,一是宋神宗熙寜十年(1077)施行的“惠養乞丐法”:每年十月入鼕後,各州政府“差官檢視內外老病貧乏不能自存者”,每人一日“給米豆一升,小兒半之”。宋人對“乞丐”的定義與今日不同,凡貧睏人口,均納入乞丐範圍;一是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頒行的“居養法”:各州設立居養院,“鰥寡孤獨貧乏不能自存者,以官屋居之,月給米豆,疾病者仍給醫藥”。簡單地說,“惠養乞丐法”指由政府給貧民發放米錢;“居養法”則指由國傢福利機構收留無處棲身的貧民。

  為瞭應對近代化的挑戰,國傢不僅要發展齣福利功能,更需要深切介入經濟活動,包括徵稅、藉款、投資、開拓市場、調控市場、製訂商業規則、維護市場秩序等,這便是重商主義下國傢經濟職能的擴張化。宋朝無疑是曆代最具重商主義性格的一個王朝,政府設立非常多的經濟部門參與市場經濟,包括市舶司、鹽井監、樓店務(房地産公司)、酒務(釀酒廠)、麯院(製造酒麯的作坊)、造船務、紡織院、染院、磨坊(糧食加工廠)、茶磨(茶葉加工廠)等等,具有金融功能的經濟部門就有榷貨務、便錢務、交子務、市易務、青苗法、檢校庫、抵當所等。

  可以說,宋代的國傢扮演瞭一個“超級商人”的角色,自由主義者可能會對此嗤之以鼻,但曆史地看,近代化的商業引擎,離不開以國傢之力來啓動。一個對商業發展無動於衷、碌碌無為的政府,比如硃元璋建立的明政府,真的更有利於近代化的擴展嗎?

  也許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國傢重商政策對於資本主義之興起的重要性:宋朝在河北路與京東路實行食鹽自由通商製度,在其他地方則推行鹽引製(國傢間接專賣)。按道理說,食鹽的禁榷應該會妨礙民間商品經濟的發育,遲滯資本主義的産生,但學者的研究卻發現,在宋朝的食鹽自由貿易區,“生産技術並無任何進步與創新,生産規模也未見擴大,鹽商的資本增殖速度似乎並不快,見不到特富的大鹽商”。倒是在推行鹽引製的禁榷區,“能夠發現生産技術和工藝的明顯改進與革新,井鹽生産似乎還齣現新的生産關係的萌芽,也能在實行鈔引製的東南鹽區見到發傢緻富的大鹽商”。

  正因為近代化的啓動與展開離不開國傢力量的支持,一國總是在完成瞭國傢的集權化之後纔有可能順利實現近代化,不管是先發近代化的歐洲大陸與英倫,還是後發近代化的日本,均錶明瞭這一點。相比之下,中國的集權化完成得非常之早,秦朝建立郡縣製,即宣告王權製的來臨。早熟的集權化未必閤乎曆史趨勢,因而中國在魏晉時期齣現瞭貴族製的迴潮,並在南北朝—隋唐時期形成門閥世族。經過唐宋變革,“君主獨裁”政治纔完全確立下來。

  需要提醒的是,我們這裏所說的“君主獨裁”,隻是錶示一種與貴族政治相對的政體,指政府機構被置於天子的直接指揮之下;而不是說君主不受約束,可以乾綱獨斷。恰恰相反,宋朝已經形成瞭一種“虛君共治”體製,君主“以製命為職”,但“一切以宰執熟議其可否”,即由宰相執掌具體的國傢治理權;如果政令“有未當者”,則由“颱諫劾舉之”,即颱諫掌握著監察、審查之權,以製衡宰執的執政大權;執政、颱諫,加上端拱在上的君主,三權相對獨立,“各有職業,不可相侵”。

  中國的文官製也建立得早,與郡縣製的成立同步,但要到宋代,文官製纔發展齣足夠的理性化。理性化是文官製的核心意義,即公務員的分類、職能、考試錄用、考核、奬懲、培訓、晉升、調動、解職,權力命令的發起、傳遞、審查、執行、反饋、問責,都有完備的製度與程序可遵循,從而最大限度隔離私人因素的影響。那些不欲受到約束的帝王,都會産生突破文官製的衝動,如西漢武帝啓用瞭一個由宦官、侍從、外戚、尚書(皇帝的私人秘書)等親信、近臣組成的“內朝”,將三公領導的“外朝”撇在一邊;明朝乾脆廢掉宰相,另立“內閣”,內閣實際上就是皇帝的秘書班子。唯獨宋朝三百餘年,沒有形成破壞文官製的“內朝”,文官製的運作非常穩定。

  近代化的治理秩序還有一個特點:法治化。今人多以為“法治”是西方特産,中國的治理傳統是“人治”,但宋人並不這麼認為,宋人自稱“尚法令”。南宋的思想傢陳亮與葉適總結說:“漢,任人者也;唐,人法並行者也;本朝,任法者也”;“吾祖宗之治天下也,事無大小,一聽於法”。所謂“任法”“一聽於法”,套用現代的術語,就是“以法治國”的意思。

  宋朝法製體係之繁密,可能要超齣許多人的想象。宋人葉適這麼描述道:“今內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極一世之人誌慮之所周浹,忽得一智,自以為甚奇,而法固已備之矣,是法之密也。”一個聰明人,窮盡一生的智慧,想齣一項立法,自以為新奇,但查一下法律匯編,卻發現類似的法條早已製訂齣來瞭。

  這些繁密的法律包括民商事立法,宋朝的民商事立法非常完備,這些繁密的法律包括民商事立法,宋朝的民商事立法非常完備,民間租賃、抵押、齣典、買賣、藉貸、財産繼承,均有周全的法令給予規範。宋人自己說,“官中條令,惟交易一事最為詳備,蓋欲以杜爭端也”。發達的民商事立法讓一些研究者相信,宋代已經産生瞭“法學近代化”的跡象。


 


穿越時空的思想迴響:一部探索現代性起源的深度考察 書名: 現代的拂曉時辰 作者: [此處留空,或填寫一個具有年代感的筆名] 核心內容概要: 本書並非一部簡單的曆史編年史,而是一次對“現代性”概念進行溯源與解構的智識探險。它聚焦於一個關鍵的斷裂點——通常被認為是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劇烈社會轉型時期——試圖從思想、文化結構乃至日常生活的微觀層麵,捕捉那些催生齣現代社會基本形態的深層動力和內在邏輯。全書貫穿的核心議題是:究竟是什麼樣的思想地震,使得舊有的世界秩序在結構上瓦解,並為後來的工業化、民主化和科學理性鋪設瞭道路? 第一部分:舊世界的黃昏與精神的焦慮 本書開篇即描繪瞭工業革命和帝國主義擴張背景下,歐洲乃至全球知識精英群體所共同經曆的精神危機。作者摒棄瞭將現代性簡單歸因為技術進步的膚淺論調,而是深入挖掘瞭哲學、美學和宗教領域內部的潰敗跡象。 1. 理性的僭越與幻滅: 詳細考察瞭啓濛運動理性精神在麵對社會達爾文主義、技術拜物教以及“非理性”思潮(如尼采的權力意誌、柏格森的生命哲學)衝擊時所展現齣的內在矛盾。重點分析瞭知識分子群體如何從對進步的絕對信仰轉嚮對技術異化和人本價值喪失的深切憂慮。這種焦慮,被視為現代性啓動的初始驅動力。 2. 時間觀念的重塑: 探討瞭時間如何從綫性的、神啓的、目的論的結構,轉變為碎片化的、主觀的、內在化的體驗。引用瞭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關於“綿延”(Durée)的理論,闡述瞭這種心理時間的覺醒如何影響瞭藝術創作(如意識流小說)和對曆史的理解,從而瓦解瞭傳統曆史敘事的權威性。 3. 空間的壓縮與異化: 分析瞭鐵路、電報等新技術的齣現如何改變瞭人們對空間、距離和鄰近性的感知。通過對城市化進程的細緻觀察,揭示瞭都市如何成為一個充滿匿名性、速度感和潛在暴力的空間劇場。現代都市的擁擠與疏離,成為現代主體形成的重要背景。 第二部分:現代性的“技術本體論”與社會工程 本部分將目光投嚮瞭塑造現代社會形態的製度與知識體係的構建過程,尤其關注那些看似中立、實則蘊含強烈意識形態的技術操作。 1. 科學方法的譜係學: 對十九世紀末的科學範式轉變進行瞭深入剖析,不僅僅是關於物理學發現的羅列,而是關注科學知識如何被製度化,並開始扮演指導政治、經濟和倫理決策的“最高裁判官”角色。重點考察瞭實證主義在社會學、心理學等新興學科中的滲透,以及它如何試圖以“客觀性”的名義,規訓社會行為。 2. 統計學的崛起與權力的微觀化: 藉鑒福柯(Foucault)的視角,詳細闡述瞭人口統計學、公共衛生學以及“規訓”(Discipline)技術的齣現。探討瞭國傢機器如何通過對個體生命過程的精確測量、分類和乾預,實現對社會的高度控製,這標誌著權力運作方式從主權展示轉嚮瞭對生命的精細化管理。 3. 大眾社會的胚胎: 考察瞭大眾媒介(早期報紙、廣告、大眾娛樂)的興起,以及它們在標準化消費習慣、塑造集體情感方麵的作用。分析瞭大眾的産生如何同時帶來政治民主化的訴求和被政治精英操縱的風險,揭示瞭大眾時代的雙重性。 第三部分:美學革命——感官的現代性轉嚮 本書將美學視為理解現代性最敏感的“晴雨錶”。藝術領域的突破往往預示著社會結構即將發生的變化。 1. 印象與碎片化的感知: 深入分析瞭印象派、後印象派等藝術流派如何對傳統再現原則發起挑戰。藝術不再追求對永恒真理的描摹,而是專注於捕捉轉瞬即逝的瞬間、光影的變幻以及個體主觀的瞬間體驗。這反映瞭主體經驗的破碎化和多重性。 2. 形式的自覺與自律: 探討瞭藝術形式本身的“現代化”傾嚮——從強調內容和敘事轉嚮對綫條、色彩、結構等純粹形式要素的關注。這種對形式的極緻探索,不僅是對審美領域的解放,也是對既有價值體係的徹底顛覆。現代藝術的“難懂”,恰恰是其對既定文化規範不滿的錶達。 3. 現代性的反思: 總結瞭在麵對工業文明的巨大成就和深刻危機時,知識分子群體所采取的幾種主要的精神立場:逃避(遁入唯美主義)、批判(介入社會改革)和重構(尋求新的哲學基礎)。本書認為,現代性的本質並非一個確定的終點,而是一個永恒的、充滿張力的“未完成的項目”。 結論:麵嚮未來的審視 《現代的拂曉時辰》最終試圖強調,我們今天所習以為常的許多社會結構、思維模式乃至情感錶達方式,並非天然如此,而是特定曆史時期的思想衝突與權力博弈的産物。理解“拂曉時辰”的混沌、興奮與恐懼,是審視我們自身所處“正午”的關鍵。全書以一種跨學科的、批判性的眼光,拒絕任何單一因果論的解釋,堅持認為現代性是一個復雜、多層、充滿內在張力的生成過程。它邀請讀者重新審視那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現代基石,以期獲得更深刻的自我認知。

用戶評價

評分

總體來說,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是多層次的。它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啓發。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我們對“傳統”和“現代”的刻闆理解。作者對細節的執著和對大局的洞察力形成瞭一種完美的平衡,使得整部作品既有涓涓細流的滋潤,也有磅礴大氣的展現。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曆史觀被刷新瞭,對那個時代的理解也變得更加立體和 nuanced。這本書不是那種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書,它更像是一把鑰匙,能幫你打開看待曆史和理解當下復雜性的新視角。我強烈推薦給任何對曆史、對文化變遷感興趣的讀者,它絕對值得你投入時間去細細品味。

評分

從結構上看,這本書的編排也極為精妙。它並非完全按照時間順序綫性展開,而是采取瞭一種更為靈活的章節布局,將不同的主題或者地域進行交叉敘述,然後在關鍵的轉摺點進行匯閤。這種“網狀”的結構,恰好反映瞭宋代社會那種復雜交錯的互動關係。每一章的過渡都顯得非常自然,好像你在一個宏大的迷宮中行走,每轉一個彎都能發現新的景象,但最終都能感覺到自己正朝著同一個核心目標前進。這種非綫性的敘事,反而讓曆史的立體感增強瞭,你不再是孤立地看一個朝代的興衰,而是能體會到它內部各個要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演進的。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是《新民說 宋:現代的拂曉時辰》,我剛讀完,感覺思緒萬韆。首先,這本書的敘事節奏非常引人入勝,它巧妙地將宏大的曆史背景與細膩的個體命運交織在一起。作者的筆觸仿佛帶著一種魔力,能讓人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脈搏。比如,在描述宋代城市生活時,那種市井煙火氣被刻畫得淋灕盡緻,從茶館裏的喧囂到街頭巷尾的叫賣聲,都仿佛觸手可及。而且,作者對於曆史細節的把握極其精準,每一個場景的構建都基於紮實的史料考證,卻又絲毫沒有枯燥的說教感,而是以一種故事化的方式呈現齣來,讓人在閱讀中自然而然地吸收知識。這種敘事手法使得原本厚重的曆史題材變得鮮活而富有張力,讓人讀起來欲罷不能,仿佛跟著書中的人物一同經曆瞭那個時代的起起伏伏。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有特色,它融閤瞭古典的典雅與現代的簡潔,讀起來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流暢的現代閱讀體驗。不同於某些曆史著作的嚴肅刻闆,這裏的文字充滿瞭畫麵感和節奏感。特彆是作者在描繪人物心理活動和復雜社會關係時,所使用的詞匯和句式都經過瞭精心的雕琢。比如,對某一事件的描述,可能前一句還用著古樸的四字詞組,後一句就轉為犀利的現代白描,這種混搭非但沒有違和感,反而增強瞭文本的張力和錶現力。這使得閱讀過程本身成為一種享受,你會被作者的文字功力所吸引,忍不住一句接一句地讀下去,去追隨他構建的世界。

評分

我特彆欣賞這本書在思想深度上的挖掘。它不僅僅是對一個曆史時期的簡單迴顧,更是對“現代性”如何萌芽於宋代的深刻探討。作者沒有落入臉譜化的曆史敘事窠臼,而是以一種近乎哲學的思辨,剖析瞭宋代在製度、文化、經濟等多個維度上所展現齣的創新與睏境。讀到一些關於士人階層精神狀態的描寫時,我深有感觸。那種在傳統與變革之間的搖擺、掙紮與探索,是如此真實和具有穿透力。它讓我反思,我們今天所珍視的許多“現代”價值,其根源或許可以追溯到那個看似遙遠的時代。整本書讀下來,你會感覺作者的視野非常開闊,他總能從看似不相關的事件中找到內在的邏輯聯係,構建起一個完整且富有啓發性的曆史圖景。

評分

紅紅火火恍恍惚惚哈哈哈哈

評分

《四分之三的沉默》是漢語中我讀過的最豐富、最精彩的訪談集。

評分

很不錯的書,今天收到瞭,包裝很好,送的也很快。為京東點一個贊。

評分

非常好 活動價格很給力 要繼續加油哦 非常好 活動價格很給力 要繼續加油哦 非常好 活動價格很給力 要繼續加油哦 非常好 活動價格很給力 要繼續加油哦 非常好 活動價格很給力 要繼續加油哦 非常好 活動價格很給力 要繼續加油哦 非常好 活動價格很給力 要繼續加油哦

評分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鬍宗南啊,瞭解那段曆史

評分

全書構成瞭我們理解曆史、特彆是“閱讀”當下的一種框架或模式——供給讀者一種認識自身、認識所處社會時代的可能。

評分

圖像小說內容和形式上的雙重突破

評分

吳稼祥,1955年生於安徽省銅陵縣,1982年2月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係,獲學士學位;1988年11月被中共中央辦公廳高級研究編輯職務評審委員會評為副研究員;2000年3月赴美客居坎布裏奇在哈佛大學做訪問學者3年。現為獨立研究者和撰稿人。

評分

正品,書的質量很好,還沒看呢,湊單買的,挺閤適呢,等看看再說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