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少年遊》這部平凡人物的非凡傳奇之後,羽戈推齣瞭一部普通人的傢族史《鵝城人物誌》。不同於《少年遊》的寫實風格,《鵝城人物誌》則介於虛實、真幻之間。在虛構的鵝城,那些源自曆史與現實的人和事,或神奇,或平淡,或熱血,或悲淒,然而無不情深意切,無不直擊人心。就此而言,《鵝城人物誌》承接瞭《少年遊》的香火,共同譜寫瞭大時代中小人物的生死之旅。如果說《少年遊》可比“朝花夕拾”,那麼《鵝城人物誌》便是對“生死場”的穿越、思索與記錄。
羽戈的文字平淡、節製而不失韻味,講究留白,書中故事仿若鄉間的裊裊炊煙,悠遠綿長,又似雨前清茶,迴味無窮。
羽戈:退步青年,不自由撰稿人。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隻為自由談。大道不行,各盡本分。撰有《從黃昏起飛》《穿越午夜之門:影像裏的愛欲與正義》《百年孤影》《酒罷問君三語》《少年遊》《豈有文章覺天下》《帝王學的迷津:楊度與近代中國》等。
緻陳餘(代後記)
陳餘:
今日鼕至, 鵝城卻隻是微寒。不知費城如何?《鵝城人物誌》終於完工, 現將最後一篇發去。記得發你第一篇的時候,還是盛夏, 我寫到陳石之死, 悲懷難遣, 到陽颱透氣, 發現落日竟是一種莊嚴的淒美,因其莊嚴,令人不敢哀傷,反而敬慕,心胸隨之舒張開來。此刻則值深夜,寒月當空,照見一地慘白,窗外每隔三五分鍾便會傳來一陣清脆的車聲, 劃破靜寂。如果靜寂過久,卻叫人心慌,手指停在半空,茫然不知所措。
距離最初發你的寫作計劃, 相差三篇。寫罷魏氏姐弟, 忽覺無力為繼, 隻好擱筆。東坡說其作文,“常行於所當行, 常止於不可不止”, 姑且拿來自遣。其實在寫作途中, 不時戛然而止,筆端陷入枯竭。我不得不一再迴到開端,重審陳石之死,這不是尋找靈感,而是尋找齣路。
如你所知,《鵝城人物誌》預定的主題是死亡。陳石之死可謂我心中的一根刺, 時光的流逝無法淡化它的存在, 反而越紮越深, 穿過血肉而深入魂靈。我曾與魏青爭論, 他說我不能明斷生死, 我說他不能明辨是非。而今我纔知道, 死亡以及對死亡的態度與詮釋, 正是最大的是非。魏青還是高估瞭我。這些年來, 我何嘗想過明斷生死呢?而是一直在逃避, 直至被逼入死角,逃無可逃。
我試圖把這一切寫下來, 用文字消解死亡投射的魔影。然而, 一旦文字落地, 便超齣瞭我的控製, 文字構成瞭一個自洽的世界, 反過來支配我的記憶, 使我不敢修剪, 不敢隱諱。從陳石開始, 每個人都獨立於我的筆下。他們的命運早已注定,對此我無能為力。我隻是盡力去呈現, 他們何以成為他們, 何以生,何以死。現在我必須承認,命運,而非死亡,纔是《鵝城人物誌》的主題。
你曾批評我, 為什麼執迷於書寫死亡。寫完《鵝城人物誌》, 我似乎找到瞭至少可以說服我自己的答案: 死亡不僅是命運,是曆史,是生命的結局,還是可能,是未來,是生命的前提。先賢說“未知生,焉知死”,我則反其道而行之:未知死,焉知生。至今我依然無法明斷生死,無法生而不憂,死而不怖,但是,我已知何謂初心,我已知何謂自我,我已知何謂性命。
謝謝你的擔憂和鼓勵。這半年來隱居寫作, 與諸位師友往還漸疏。大概一個月前, 鞦離先生打來電話, 說給我寫瞭一幅字, 並隨口念誦兩句:“已識乾坤大, 猶憐草木青。”問我能解此中意否。這是馬一浮的詩。我答: 唯有“已識乾坤大”, 纔能“猶憐草木青”。他笑道: 這是第一義, 還有第二義, 唯有“猶憐草木青”, 纔能“已識乾坤大”。由此可見我與鞦離先生的差距,我看見的是人心,他看見的是世界,我還在“見自己”,他已經“見天地”(鵝城諸人, 大抵隻有子欽先生達到瞭“見眾生”)。
前不久我和魏青在美好飯店吃瞭一頓飯。你去國之前, 曾囑我開導魏青,然而以其談鋒之健,我往往淪為被開導的對象。魏青狀態如常, 不必擔心。法院麵臨司改, 人心惶惶, 他卻不為所動, 照樣坐禪念佛, 工作反成餘事。那天敘話, 他說起一則傳聞。有一牧師, 不知何故被抓, 由魏青的同學擔任代理律師。這一天律師前去鵝城市看守所會見, 牧師說: 請盡快結束此案, 我想轉往監獄。律師驚問何故, 牧師答: 因為這裏的福音已經傳完瞭。
聽魏青講完, 我當即熱淚盈眶。想必你不會介意, 把這個溫暖的故事, 作為《鵝城人物誌》的結尾—按計劃, 我要寫的最後一個人,本來是你。
2014 年12 月22 日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太吸引人瞭,拿到手的時候我就被那種古樸又不失雅緻的氣質所打動。封麵采用瞭某種帶有紋理的紙張,觸感非常厚實,配色上選擇瞭低調的大地色係,邊緣做瞭細微的做舊處理,仿佛這本冊子已經曆瞭歲月的洗禮。字體選擇也很有講究,標題“新民說”那幾個大字,筆畫遒勁有力,散發齣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而“鵝城人物誌”則稍顯秀麗,與“新民說”的厚重形成瞭微妙的對比,暗示瞭內容中可能包含的柔性和剛性。內頁的紙張也很有質感,不是那種光滑的現代印刷紙,而是略帶粗糙的米白色,墨色的印刷清晰乾淨,閱讀起來眼睛非常舒服,久看也不會感到疲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對一些曆史場景的插圖采用瞭木刻版畫的風格,綫條粗獷有力,黑白分明的畫麵感極強,這種視覺上的選擇,無疑是為全書定下瞭一種沉穩、嚴肅的基調,讓人在翻閱之前就已經對即將展開的敘事充滿瞭敬意和期待。它不隻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精心製作的藝術品,擺在書架上都顯得格外有分量感。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精妙,完全顛覆瞭我對傳統傳記或地方誌的刻闆印象。它沒有采取簡單的年代綫性敘事,而是采用瞭類似音樂中的“復調”手法。不同的“人物誌”單元之間,看似獨立,卻又通過某種隱秘的綫索、重復齣現的主題,或者某一個關鍵事件的側麵描述,相互呼應、層層遞進。這種非綫性的編織,要求讀者必須保持高度的專注,去拼湊和重建那個時代的完整圖景。讀到後來,你會驚喜地發現,原來A人物的行為動機,可以從B人物的側麵記載中找到最閤理的解釋,而C人物的興衰,又恰恰是前兩者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結果。這種環環相扣的布局,給閱讀過程增添瞭一種解謎的樂趣,讓人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迴顧和對照,試圖抓住那條貫穿始終的“精神主綫”,這種體驗是極其令人上癮的。
評分我從沒想過,僅憑文字的編排和敘述的節奏,就能構建齣一個如此鮮活、立體的“鵝城”群像。作者的筆力之妙,在於他仿佛擁有多重身份的切換能力。有時候,他是那個洞察世情的智者,用冷靜、近乎冷酷的分析,剖析著特定曆史時期下,個體命運與時代洪流之間的拉扯與掙紮。那種對人性深處的挖掘,那種對社會結構微妙之處的捕捉,讀起來讓人脊背發涼,深感文字的穿透力。但緊接著,筆鋒一轉,他又化身為一個充滿悲憫情懷的記錄者,在描述某個小人物的悲歡離閤時,語言變得細膩而富有溫度,充滿瞭同理心。這種敘事視角的跳躍和融閤,使得人物不再是扁平的符號,而是具有復雜多麵性的生命體。你會發現,即便是那些看似邊緣的人物,其內心世界也波瀾壯闊,他們的每一次抉擇,都蘊含著深刻的時代烙印和個人掙紮,讀完後久久不能平靜,仿佛自己也曾在那座城裏呼吸過、生活過。
評分讀完閤上書本,留在我腦海裏揮之不去的,是一種混閤著懷舊與警醒的復雜情緒。它不像一般的曆史讀物那樣直白地陳述“發生瞭什麼”,而是巧妙地探討“為什麼會發生,以及它對‘人’意味著什麼”。書中塑造的那些人物群像,他們各自帶著那個時代特有的局限性、抱負與妥協,他們的成功或失敗,都讓人深思我們自己所處的時代環境。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獨特的“坐標係”,幫助我們去審視現代社會中那些看似新穎的現象,實際上可能隻是曆史的某種重復或變奏。它沒有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拋齣瞭一係列深刻的問題,迫使讀者跳齣既有的思維框架,去重新審視“新民”的真正含義。這是一次酣暢淋灕的思想體操,值得反復品味和對照現實。
評分語言的韻律感和詞匯的選擇,在這本書中達到瞭令人驚嘆的統一與變化。整體上,作者的用詞精準考究,大量使用瞭那種帶著曆史厚重感的文言詞匯,使得敘事風格典雅、大氣,充滿瞭書捲氣。然而,這種典雅並非高高在上,而是與內容緊密結閤的。在描述市井生活或激烈衝突時,作者又能迅速切換到一種近乎口語化的、充滿煙火氣的錶達,那些生動的方言俚語或直白的描述,瞬間將人拉迴到瞭那個具體的時間和空間。最令人叫絕的是,作者似乎很擅長運用“反襯”的手法。用極其華美甚至略帶誇張的辭藻去描繪一個平庸乃至卑微的人物,這種反差帶來的荒誕感和諷刺性,比直接的批判更有力量,它在嘲弄世事無常的同時,也透露齣一種無可奈何的宿命感。這種張弛有度的語言駕馭能力,使得閱讀過程始終保持著一種新鮮感。
評分的詩歌具有一定的進步思想傾嚮,它們深刻地揭露瞭當時藩鎮分裂割據和宦官擅權亂政的黑暗現實,尖鋭地諷刺瞭封建統治階級的荒淫腐朽,展現瞭行將沒落的唐王朝國勢衰微、民生凋蔽的社會麵貌,所以不論從反映現實的深度還是廣度上,他都高齣於當時一般創作題材狹窄、格調卑靡的詩人。在詩歌創作上,他廣泛吸取瞭前輩詩人各種有益的藝術經驗,獨闢蹊徑,開創瞭自己的新風格,發展並豐富瞭我國古典詩歌的藝術技巧,對後世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評分《四分之三的沉默》是漢語中我讀過的最豐富、最精彩的訪談集。
評分2010年和2013年,《生活》雜誌的采編團隊幾次前往敦煌、蘭州等地,對幾代“敦煌人”進行瞭全麵、深入的采訪。這本書是4年多追蹤曆程的結集,將呈現一場冥冥之中的相遇——一座洞窟與一個(群)人的相遇,韆年佛國與數十載人生的相遇。莫高窟與她的守望者們,在荒漠中相互召喚並彼此守候。他們的守護延長瞭莫高窟的生命,而在敦煌,他們也找到自我,找到藝術、文化乃至人生的新路。
評分非常好看的一本書,改變瞭我們以前對宋朝孱弱的看法,從社會,經濟,科技等方麵都有詳細的介紹,讓我們看到瞭一個不一樣的宋朝,是作者查閱好多資料文獻寫的,接近曆史。
評分吾消費京東商城數年,深知各産品琳琅滿目。然,唯此寶物與眾皆不同,為齣淤泥之清蓮。使吾為之動容,心馳神往,以至茶飯不思,寢食難安,輾轉反側無法忘懷。於是乎緊衣縮食,湊齊銀兩,傾吾之所有而能買。東哥之熱心、快遞員之殷切,無不讓人感激涕零,可謂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當仁不讓世界充滿愛。待打開包裹之時,頓時金光四射,屋內升起七彩祥雲,處處皆是祥和之氣。吾驚訝之餘甚是欣喜若狂,嗚呼哀哉!此寶乃是天上物,人間又得幾迴求!遂沐浴更衣,焚香禱告後與人共賞此寶。人皆贊嘆不已,故生此寶物款型及做工,超高性價比之慨,且贊吾獨具慧眼與時尚品位。産品介紹果然句句實言,毫無誇大欺瞞之嫌。實乃大傢之風範,忠義之商賈。
評分京東的活動十分給力,就是活動期間提價瞭,有點噱頭的意思!
評分小平是文壇上一雙敏銳而又誠實的眼睛,他的視角、洞察力,都堪稱一流。深入地探究與悟想,遠視與近觀,溫良而執著,是與作傢們交談時的最好對手和可信友伴。他注重大的方嚮,不放過微小細部,能夠於胸中放置穩定的思想文化坐標。強烈的文學心和責任感,則是他的另一品質,也正因此,他走嚮瞭思與詩的核心地帶。 ——張煒
評分漢書難懂都知道,隨便讀讀或者有點幫助
評分京東活動時購入,三摺以內吧,三本書四十塊左右,很劃算。屯書還是每年大活動時買就夠瞭,感覺不錯的書,豆瓣評分也好,收藏一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