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公共行政思想(1912-1949)(全兩冊)

中華民國公共行政思想(1912-1949)(全兩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曹峰 著,曹峰 編
圖書標籤:
  • 公共行政
  • 中國近代史
  • 思想史
  • 政治學
  • 民國史
  • 行政思想
  • 曆史學
  • 兩岸關係
  • 學術著作
  • 社會科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09768723
版次:1
商品編碼:1176962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8-01
頁數:1108
字數:1096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近代中國的公共行政思想發端於民國時期。其時,一大批政治傢、學者、企業傢不約而同地從自身的角度,結閤當時的民國國情,闡述瞭公共行政的思想。由於種種原因,原本隻是一種“地方性知識”的西方知識體係現在已經儼然成為帶有“西方中心論”色彩的文化霸權,重構著我們對於自我的認識。本書將這一特定曆史時期中國行政學實踐者與學者的思想進行梳理,掃去陳年舊刊的灰塵,發現民國時期中國公共行政思想,尋找公共行政思想的中國根基。

作者簡介

曹峰,男,生於1965年1月,上海市人。2003-2009在馬剋斯維爾公共管理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師從Stuart Bretschneider教授,2009年底迴清華大學執教。現任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助理教授,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應急管理研究基地副主任,亞洲開發銀行谘詢專傢。主要研究方嚮公共管理思想史、公共組織與治理、社會衝突管理、社會風險治理、社會保障與發展政策等。研究項目包括《城市綜閤風險專傢決策係統研究》、《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能力建設理論》、《後發展國傢的社會保障》以及《社會保障領域的服務外包》等。著有《先秦政治中的智慧與謀略》《西方智慧通典――對多維世界的一百種眼光》《郭店楚簡與早期儒學》《郭店楚簡儒教研究》《上博楚簡思想研究》等。

目錄

目  錄(按照年代劃分)

1.中華民國大總統孫文宣言書【孫中山】/0001
2.共和國之行政權【吳貫因】/0003
3.憲法之三大精神【梁啓超】/0010
4.論政府之性質【孟 颺】/0018
5.行政與政治【東 蓀】/0022
6.共和政治論【鯁 生】/0034
7.東西政治思想之變遷【嚴鶴齡】/0045
8.實行民治的基礎【陳獨秀】/0054
9.市政與二十世紀之國傢【林雲陔】/0062
10.輿論與煽動【硃執信】/0072
11.代議政治改善論【昔 塵】/0076
12.法律與民意及政治【陳啓修】/0083
13.行政閤議製【王世傑】/0087
14.中國傢族製度與政治腐敗之關係【孟 武】/0092
15.中國預算之缺點【馬寅初】/0101
16.輿論與社會【劉國楨】/0107
17.政治學【錢端升】/0118
18.財政上的防腐方法【楊端六】/0124
19.黨治與用人【錢端升】/0130
20.近代的財政學說【麥健曾】/0134
21.官僚製度及其摧毀【陶希聖】/0141
22.我們要財政管理權——什麼是預算製?【羅隆基】/0152
23.中國革命必須怎樣纔可能【張崧年】/0157
24.科學管理之作用與目的【王雲五】/0164
25.行政法總論·序說·第一章行政之觀念【趙 琛】/0170
26.行政人員應有的精神與道德
  ——對河南地方行政人員第一屆畢業學員訓詞【劉 峙】/0175
27.論吾國預算製度之特質【楊汝梅】/0178
28.推行地方自治是建設國傢的礎石
  ——中央招待內政會議代錶歡迎詞【鬍漢民】/0182
29.預算與民治【邱昌渭】/0187
30.中華民族與中庸之道【蔡元培】/0189
31.法治主義與行政【範 揚】/0192
32.行政裁判製度之研究與建議【章淵若】/0196
33.行政元首之責任問題【汪馥炎】/0200
34.政府與輿論【廷 黻】/0206
35.中國需要行政部獨裁的憲法【薩孟武】/0208
36.中國預算製度改造與曆年財政收支之關係【楊汝梅】/0211
37.中國之地方自治問題【梁漱溟】/0216
38.關於行政效率研究會之我見【江康黎】/0235
39.行政管理之科學化【徐恩曾】/0240
40.行政效率研究會設立之旨趣/0245
41.行政組織集權化和行政效率問題【陳掖神】/0252
42.康元廠科學管理實況/0258
43.科學管理的幾個重要問題【曹雲祥】/0260
44.論行政效率【張忠紱】/0264
45.實行科學管理之步驟與必具之條件【翟剋恭】/0268
46.五權憲法下財政製度的改革【衛挺生】/0272
47.研究人事行政之目的範圍及方法【薛伯康】/0276
48.用科學方法研究行政效率【史維新】/0282
49.怎樣提高行政效率【崔宗塤】/0288
50.政府與提倡道德【傅孟真】/0293
51.製憲與財政監督【崔敬伯】/0297
52.中國教育行政之改造【杜佐周】/0302
53.中國中央行政製度論【蘇無逸】/0306
54.行政效率與考銓製度【林炳康】/0312
55.行政組織之比較研究【莊心在】/0316
56.科學的管理【何清儒】/0321
57.如何鏟除政治貪汙【張純明】/0324
58.社會行政的再檢討【張定夫】/0329
59.五權憲法下考銓製度之研究及今後應取之方針【瀋兼士】/0332
60.預算之作用及我國編製預算機關之商榷【樓桐孫】/0337
61.政府權力與行政效率【鄒文海】/0342
62.政製改革與行政效率【陳之邁】/0365
63.政治理論與行政效率【張忠紱】/0371
64.中國行政學者的使命【甘乃光】/0374
65.《行政研究》刊行的意義【翁文灝】/0381
66.從中國曆史上觀察財政問題與盛衰之關係【吳少白】/0384
67.改良我國財政製度之商榷【李超英】/0388
68.行政改革的睏難【李樸生】/0397
69.行政效率之測量標準與方法【張金鑒】/0401
70.行政與政製【江康黎】/0409
71.市行政與行政效率【萬賡年】/0412
72.吾國地方財務行政之檢討【何 廉】/0417
73.由行政效率想到紹興師爺【林 雅】/0426
74.中國地方行政製度【汪馥炎】/0434
75.中國曆代地方行政製度之沿革及其當前問題之商榷【趙連福】/0439
76.中央行政組織的調整問題【張純明】/0458
77.行政組織與行政效能【張金鑒】/0462
78.行政效率的狹義與廣義【王世憲】/0468

目錄(按照主題劃分)

一 政治
1.中華民國大總統孫文宣言書【孫中山】/0001
2.共和國之行政權【吳貫因】/0003
3.共和政治論【鯁 生】/0034
4.東西政治思想之變遷【嚴鶴齡】/0045
5.實行民治的基礎【陳獨秀】/0054
6.代議政治改善論【昔 塵】/0076
7.法律與民意及政治【陳啓修】/0083
8.政治學【錢端升】/0118
9.中國革命必須怎樣纔可能【張崧年】/0157
10.推行地方自治是建設國傢的礎石
  ——中央招待內政會議代錶歡迎詞【鬍漢民】/0182
11.中華民族與中庸之道【蔡元培】/0189
12.中國之地方自治問題【梁漱溟】/0216
13.中國民主製度的特質【薩師炯】/0576
14.國民黨與憲政運動【張友漁】/0581
15.中國政治傳統與經濟建設政策
  ——經濟政策與經濟建設問題之二【陳振漢】/0805
16.論豪門資本之必須鏟除【傅斯年】/0983
17.民主政治與集權行政【章元鳳】/0992

二 政府
18.論政府之性質【孟 颺】/0018
19.論信任政府【艾思奇】/0490
20.改進戰時地方行政機構之管見【張映南】/0564
21.為什麼要建立聯閤政府?【陳其瑗】/0870
22.解決時局與改組政府【施復亮】/0909
23.論改組政府問題【鬍 繩】/0926
24.政府改組後之“施政方針”【馬敘倫】/1007

三 法治與行政法
25.憲法之三大精神【梁啓超】/0010
26.行政法總論·序說·第一章行政之觀念【趙 琛】/0170
27.法治主義與行政【範 揚】/0192
28.行政裁判製度之研究與建議【章淵若】/0196
29.中國需要行政部獨裁的憲法【薩孟武】/0208
30.論我國行政與立法的關係【陳之邁】/0473
31.財政公開與法治【吳鐵城】/0508
32.行政法之基本觀念【吳祥麟】/0523
33.中國行政法學之改造【林紀東】/0664

四 行政製度
34.行政與政治【東 蓀】/0022
35.市政與二十世紀之國傢【林雲陔】/0062
36.行政閤議製【王世傑】/0087
37.中國中央行政製度論【蘇無逸】/0306
38.行政組織之比較研究【莊心在】/0316
39.行政改革的睏難【李樸生】/0397
40.行政與政製【江康黎】/0409
41.中國地方行政製度【汪馥炎】/0434
42.中國曆代地方行政製度之沿革及其當前問題之商榷【趙連福】/0439
43.中央行政組織的調整問題【張純明】/0458
44.改革行政!改革行政!【羅隆基】/0512
45.地方行政之執行【樓正華】/0550
46.行政三聯製大綱【蔣介石】/0627
47.中國行政製度【孔祥熙】/0799
48.我國基層地方行政的檢討【郭冠傑】/0943
49.行政責任論【伍薏農】/0974

五 官僚製
50.官僚製度及其摧毀【陶希聖】/0141
51.由行政效率想到紹興師爺【林 雅】/0426
52.談君主政治下的官僚【蒲 韌】/0811
53.官僚政治與對敵心理【林漢達】/0854
54.專傢政治與官僚政治【鄭振鐸】/0892
55.從官僚之政治轉嚮到官能之政治【陳安仁】/0905
56.中國官僚政治的諸特殊錶象
  ——中國官僚政治研究(中國官僚政治之曆史的經濟的解釋)之三【王亞南】/0956
57.中國官僚政治的社會經濟基礎
  ——中國官僚政治研究(中國官僚政治之曆史的經濟的解釋)之四【王亞南】/0964
58.官僚製度與民主政治【夏書章】/1017

六 行政研究
59.關於行政效率研究會之我見【江康黎】/0235
60.行政效率研究會設立之旨趣/0245
61.用科學方法研究行政效率【史維新】/0282
62.中國行政學者的使命【甘乃光】/0374
63.《行政研究》刊行的意義【翁文灝】/0381
64.如何研究中國行政【薛伯康】/0594
65.我國行政研究之過去與將來【呂學海】/0656
66.行政學的研究方法【崔宗塤】/0682
67.行政研究計畫【龔祥瑞】/0730

七 科學管理
68.科學管理之作用與目的【王雲五】/0164
69.康元廠科學管理實況/0258
70.科學管理的幾個重要問題【曹雲祥】/0260
71.實行科學管理之步驟與必具之條件【翟剋恭】/0268
72.科學的管理【何清儒】/0321
73.科學管理與行政效率【羅鎮歐】/0545
74.科學管理【穆藕初】/0740
75.科學管理與服務道德【鬍庶華】/0825
76.科學管理的過去和現在【孟廣照】/1044
77.什麼是管理?什麼纔是科學管理?
  ——三十七年十二月一九兩日在上海廣播電颱演講稿【榮爾仁】/1061
78.行政管理之科學化【徐恩曾】/0240
79.行政管理與科學【張金鑒】/0616
80.今後行政管理之商討【鬍傢鳳】/0706
81.行政管理之探討【邸維周】/0754

八 行政效率
82.行政組織集權化和行政效率問題【陳掖神】/0252
83.論行政效率【張忠紱】/0264
84.怎樣提高行政效率【崔宗塤】/0288
85.行政效率與考銓製度【林炳康】/0312
86.政府權力與行政效率【鄒文海】/0342
87.政製改革與行政效率【陳之邁】/0365
88.政治理論與行政效率【張忠紱】/0371
89.行政效率之測量標準與方法【張金鑒】/0401
90.市行政與行政效率【萬賡年】/0412
91.行政組織與行政效能【張金鑒】/0462
92.行政效率的狹義與廣義【王世憲】/0468
93.行政效率的文化基礎【呂學海】/0538
94.論行政效率【吳勝己】/0587
95.行政官吏與行政效率【臧啓芳】/0610
96.什麼是行政效率【周世逑】/0651

九 財政與預算
97.中國預算之缺點【馬寅初】/0101
98.近代的財政學說【麥健曾】/0134
99.我們要財政管理權——什麼是預算製?【羅隆基】/0152
100.論吾國預算製度之特質【楊汝梅】/0178
101.預算與民治【邱昌渭】/0187
102.中國預算製度改造與曆年財政收支之關係【楊汝梅】/0211
103.五權憲法下財政製度的改革【衛挺生】/0272
104.預算之作用及我國編製預算機關之商榷【樓桐孫】/0337
105.從中國曆史上觀察財政問題與盛衰之關係【吳少白】/0384
106.改良我國財政製度之商榷【李超英】/0388
107.吾國地方財務行政之檢討【何 廉】/0417
108.十年來中國之財政政策【俞鴻鈞】/0783
109.憲政與預算【連震東】/0787
110.論財政的專製主義與民主主義【黃憲章】/0859
111.論地方財政之改善【馬大英】/0915
112.論財政政策【周伯棣】/1050
113.論專製主義財政【薑慶湘】/0931

十 公務員與人事
114.研究人事行政之目的範圍及方法【薛伯康】/0276
115.五權憲法下考銓製度之研究及今後應取之方針【瀋兼士】/0332
116.提高行政效率聲中之用人問題【祝世康】/0493
117.中國考銓製度之創始時期【伍非百】/0499
118.改善公務員俸給製度芻議【左仍彥】/0599
119.公務員職位分級問題的檢討【張金鑒】/0603
120.中國行政新論之三——論人事【薑書閣】/0668
121.公務員與法律【周 匡】/0675
122.建立人事製度的基本工作——職位分類【黃景柏】/0692
123.中國人事製度的特點【甘乃光】/0722
124.人事問題的商榷——貢獻於社運會各省市各單位負責人【丁默邨】/0751
125.論人事行政的源流及其建立【楚崧鞦】/0768
126.論公務員的政治權【利擇仁】/0828
127.“官僚”與“公僕”【更 生】/0897
128.民主國傢的公務員應有的認識【李宗義】/0988
129.公僕篇【劉 誠】/1012

十一 其他專門行政
130.中國教育行政之改造【杜佐周】/0302
131.社會行政的再檢討【張定夫】/0329
132.警察行政之真義【李士珍】/0734
133.人口統計與戶藉行政的革新【陳長蘅】/0744
134.社會行政銓釋【張鴻鈞】/0831
135.我國社會行政的主要問題【陳 達】/0837
136.我國衛生行政的迴顧與前瞻【金寶善】/0841

十二 領導力
137.黨治與用人【錢端升】/0130
138.行政元首之責任問題【汪馥炎】/0200
139.領袖製度與行政集約【張匯文】/0644
140.論治事用人之道【張治中】/0698
141.怎樣領導【蕭孝嶸】/0793
142.領袖心理之科學分析——一種選擇行政人員新工具的介紹【硃道俊】/0887
143.警察行政領袖【餘秀豪】/1033
144.潛能與領導【龔祥瑞】/1055

十三 道德與腐敗
145.中國傢族製度與政治腐敗之關係【孟 武】/0092
146.財政上的防腐方法【楊端六】/0124
147.行政人員應有的精神與道德
  ——對河南地方行政人員第一屆畢業學員訓詞【劉 峙】/0175
148.政府與提倡道德【傅孟真】/0293
149.如何鏟除政治貪汙【張純明】/0324
150.公僕與公德【高廷梓】/0519
151.現代公務員應有的信念與修養【李宗義】/0716
152.“民主”是根除“官僚主義”的特效藥【張西曼】/0851
153.原貪汙——貪汙是官僚政治下的必然産物【金兆梓】/0875
154.如何根治貪汙【呂思勉】/0997
155.什麼是貪汙?【楊西孟】/1003

十四 輿論與監督
156.輿論與煽動【硃執信】/0072
157.輿論與社會【劉國楨】/0107
158.政府與輿論【廷 黻】/0206
159.製憲與財政監督【崔敬伯】/0297
160.輿論與行政監督【李承先】/0953

前言/序言


《時代洪流中的治理智慧:中華民國早期公共行政思想流變與實踐探索》(暫定名) 內容概要 本書旨在深入剖析中華民國初創至抗日戰爭勝利前後(1912-1949)這一波瀾壯闊的曆史時期,中國公共行政思想的孕育、發展、爭鳴與實踐演進。它並非簡單地羅列某一學派的觀點,而是著重於展現不同思潮在特定社會政治背景下的互動、碰撞與融閤,以及這些思想如何被嘗試應用於國傢治理的方方麵麵。全書以宏大的曆史視野,細緻的文獻梳理,以及深入的理論分析,力圖為讀者勾勒齣一幅豐富而立體的民國時期公共行政思想圖景,並探討其曆史遺産與當代啓示。 第一冊:思潮湧動與理論奠基(1912-1937) 第一章:辛亥革命的遺産與行政革新的起點 背景鋪陳: 辛亥革命推翻帝製,建立共和,為中國引入西方現代國傢治理的理念。舊式官僚體製的解體與新政的嘗試,為公共行政思想的産生提供瞭土壤。 早期思想萌芽: 關注國傢組織、法治精神、民權意識的初步引入。知識分子和政治精英對如何構建一個高效、廉潔、服務於民眾的政府進行早期探索。 外國思想的傳入與本土化: 早期受西方自由主義、功利主義、國傢主義等思潮影響。如英國的文官製度、美國的行政管理學說、德國的法律國傢理念等,在中國知識界激起討論。如何將這些外來理念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閤,成為首要課題。 國民黨早期政治建設計劃: 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與“建國方略”中蘊含的行政理念。強調統一、效率、民生,為後續的行政改革奠定思想基礎。 第二章:西方行政學說的引入與早期學理探討 “科學管理”的衝擊: 泰勒製及其在中國的傳播。如何將其應用於工廠管理,並引發關於提高效率、標準化流程的討論,對早期政府機構的改革産生間接影響。 韋伯官僚製理論的審視: Макс Вебер的官僚製模型在中國知識界的接受與批判。其理性化、專業化、層級化等特徵,一方麵被視為現代行政的榜樣,另一方麵也引發瞭關於官僚主義弊端、人治與法治的爭論。 “國傢行政學”的初步構建: 羅傢倫、錢穆等學者對國傢行政的定義、功能、原則進行初步界定。嘗試建立一套適閤中國國情的行政學理論框架。 政治學與行政學的交叉: 早期行政研究與政治學緊密結閤。對政體、權力運作、國傢與社會關係的研究,直接影響到對行政機構設置與職能的理解。 第三章:國民政府初期的行政改革與理論實踐(1927-1937) 統一政府的建立與行政體係的重塑: 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力圖建立一個中央集權、統一高效的政府。圍繞這一目標,對軍事、外交、財政、教育、內政等領域的行政改革展開。 “五權憲法”下的行政架構: 考試院、監察院等機構的設立,體現瞭對權力監督與人事管理的反思。這些機構的運作與理論基礎,是民國行政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地方行政的實踐與睏境: 國民政府在地方層麵的行政管轄,麵臨著權力分散、地方勢力挑戰等問題。如何在理論上統一,在實踐中落實,是擺在行政學者和實踐者麵前的難題。 經濟建設與行政服務: 麵對國傢貧弱,政府開始關注經濟發展。如何通過行政手段促進工農業生産、發展交通郵政、健全金融體係,成為行政思想的重要內容。 “黨國體製”的行政特徵: 探究國民黨在行政體係中的角色,黨務與政務的界限,以及這種體製對行政效率和行政倫理的影響。 第四章:社會福利與民生行政的萌芽 公共衛生與醫療行政: 麵對疾病蔓延和人口問題,政府和民間組織在公共衛生、疾病防治、醫療保障方麵進行嘗試。相關行政機構的設立與管理,體現瞭對民生議題的關注。 教育行政的現代化: 推行初等教育普及、中等教育發展、高等教育建設。教育行政的管理理念、學製改革,深刻影響著國傢未來的發展方嚮。 社會救濟與福利事業: 針對貧睏、失業、災害等社會問題,政府和社會慈善團體在社會救濟、福利收容等方麵展開工作。相關行政措施的製定與執行,是早期行政思想中人道主義關懷的體現。 基層行政的探索: 保甲製度的改良與再造,村鄉自治的嘗試,旨在將國傢行政觸角延伸至基層。這些探索既有傳統因素,也吸收瞭現代行政管理的理念。 第二冊:戰火紛飛與反思求索(1937-1949) 第五章:抗戰時期的國傢動員與行政挑戰 “總體戰”下的國傢機器: 抗日戰爭爆發,國傢麵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如何通過行政手段,實現全國的軍事動員、經濟生産、社會穩定,成為首要任務。 戰時行政的特點: 強調集中統一、軍事效率、資源調配。中央政府的權力進一步擴張,地方行政也服從於戰時需要。 後方行政的管理: 在淪陷區之外,政府如何維持行政秩序,組織生産,保障民生,應對通貨膨脹,成為復雜的行政課題。 對行政效率的極端考驗: 戰爭環境迫使行政機構在資源匱乏、通訊不暢、人員傷亡的情況下,進行高效運作。相關行政經驗和教訓,對後世具有警示意義。 戰時思想的演變: 強調愛國主義、民族主義,以及為抗戰勝利服務的行政理念。對國傢權力、個人自由的平衡進行重新審視。 第六章:戰後重建的構想與行政的瓶頸 勝利的曙光與重建的藍圖: 抗戰勝利後,國傢麵臨著艱巨的重建任務。行政領域的研究和討論,轉嚮如何恢復經濟、整頓社會秩序、推進民主政治。 經濟行政的復蘇: 土地改革、工業恢復、交通建設等議題成為焦點。行政機構如何製定和執行有效的經濟政策,麵臨巨大挑戰。 政治行政的轉型: 關於還都、製憲、地方自治等問題的討論,涉及到行政權力的分配和運作方式。 行政腐敗的積重難返: 長期戰亂和權力集中,導緻行政腐敗問題日益嚴重。如何在理論和實踐上根治這一頑疾,成為睏擾政府和學界的難題。 外來行政援助與本土化睏境: 戰後,中國接收瞭部分西方國傢的援助。如何吸收和運用這些援助,並將其融入本土行政體係,成為一個復雜的問題。 第七章:知識分子的反思與批判性聲音 對官僚主義的深刻反思: 經曆戰亂和腐敗,許多知識分子對效率至上的官僚體製提齣質疑。他們反思西方行政理論的局限性,以及在中國現實中的水土不服。 批判“黨政不分”的弊端: 許多學者呼籲政黨與政府權力分離,強調行政的中立性、專業性和獨立性。 追求“人民的政府”: 在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中,知識分子對如何建立一個真正服務於人民、響應民意的政府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 行政倫理與道德睏境: 在動蕩的時代,行政人員的道德操守受到嚴峻考驗。關於公務員的職業倫理、政治效忠與專業判斷的衝突,成為討論的熱點。 不同學術流派的交鋒: 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國傢主義等思潮在行政領域的不同解讀與實踐建議。 第八章:行政管理思想的總結與曆史遺産 中國早期行政思想的獨特性: 總結民國時期行政思想在吸收西方理論、結閤中國國情、應對曆史挑戰等方麵的獨特路徑。 理論與實踐的脫節: 分析理想化的行政理論與復雜多變的社會現實之間存在的巨大差距,以及這種脫節對行政實踐的負麵影響。 對現代公共行政的啓示: 梳理民國時期行政思想中的閤理成分、成功經驗以及失敗教訓。探討其在現代公共行政改革中的藉鑒意義,例如對效率與公平的平衡、對製度設計的反思、對公民參與的重視等。 曆史人物的貢獻與局限: 評價在這一時期對公共行政思想做齣貢獻的重要人物,分析他們的理論貢獻及其曆史局限性。 結語: 展望民國時期公共行政思想研究的價值,以及它如何幫助我們理解中國現代國傢建構的復雜曆程。 學術價值與創新之處 本書最大的學術價值在於其係統性與原創性。相較於以往對民國時期某一特定政治事件或思想流派的研究,本書將公共行政思想作為一個獨立的分析維度,貫穿於整個民國時期(1912-1949)的國傢構建與治理實踐之中。 1. 宏觀視野與整體把握: 打破瞭以往研究零散化、片段化的局麵,力圖從宏觀視角全麵梳理和審視民國時期公共行政思想的演變脈絡、主要流派、核心議題及其相互關係。 2. 理論與實踐的深度結閤: 既關注西方行政學說的引入與本土化過程,更重視這些理論如何被政治實踐所吸收、改造,以及在具體政策製定和政府運作中體現齣來的差異與麯摺。本書不迴避理論的抽象性,但更側重於其落地生根後的實際麵貌。 3. 曆史語境的精細還原: 深入剖析不同時期、不同政治背景下,公共行政思想産生的具體原因、麵臨的挑戰以及其發展的驅動力。力求還原思想産生的真實曆史語境,避免簡單套用現代概念去解讀曆史。 4. 跨學科的整閤與對話: 本書的研究藉鑒瞭政治學、曆史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多個學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論資源,旨在構建一個更為立體的研究框架,實現跨學科的對話與整閤。 5. 對當代啓示的挖掘: 通過對民國時期公共行政思想的深入分析,本書試圖挖掘其曆史遺産,總結經驗教訓,為當代中國公共行政改革提供有益的藉鑒和反思。例如,關於如何平衡效率與公平、權力與監督、現代化與本土化等問題,在民國時期就已顯現,其討論和實踐經驗對於解決當今麵臨的挑戰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6. 思想流變的動態呈現: 強調思想的動態性與復雜性,展現不同學派、不同知識群體之間的爭鳴與互動,以及思想的繼承、演變與斷裂。 總而言之,本書是一項旨在填補學術空白、深化曆史認識、拓展研究視野的開創性研究。它將引領讀者深入理解一個轉型期中國在現代國傢構建過程中,關於“如何治理”這一根本性問題的艱辛探索與深刻思考。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清晰,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層層遞進,讓讀者能夠全麵地理解中華民國公共行政思想的全貌。作者並沒有將這段曆史簡單地描繪成綫性發展,而是強調瞭其間存在的復雜性、麯摺性和不同流派的博弈。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國傢建設”與“行政改革”關係的論述,這反映瞭當時的知識分子和政治精英如何看待政府在現代化進程中的角色。書中對“法治”與“人治”在行政實踐中的張力也有著深刻的分析,這在中國古代和近代史上都是一個核心議題。我從書中看到瞭民國時期行政思想是如何在學習西方文明的同時,努力保持自身文化的獨特性。例如,如何將儒傢思想中的一些倫理觀念融入到現代行政管理中,這是一種充滿東方智慧的探索。此外,書中對行政機構的設置、財政管理、乃至公共衛生和交通管理等具體領域的行政實踐,都給予瞭詳盡的闡述,讓我對民國時期的行政運作有瞭更加具象的認識。

評分

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國傢的政治體製,繞不開對其公共行政的深入研究。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這方麵的需求,而且遠超預期。作者在梳理民國時期公共行政思想發展脈絡的同時,也巧妙地穿插瞭大量中外行政理論的比較,讓我看到瞭民國行政學界是如何藉鑒西方思潮,並試圖將其本土化的。書中對“官僚製”的討論,既有 Weber 的經典理論闡釋,也有民國時期對官僚隊伍的現實檢視,包括其效率、廉潔以及與民眾的關係。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行政倫理”和“公共服務”的探討,這在當時的中國,無疑是極具前瞻性的。如何在轉型期建立起一套能夠迴應民眾期待、具有公信力的行政體係,這是個永恒的課題。作者通過梳理不同學派的觀點,揭示瞭當時行政思想界存在的多元化和爭鳴,這種學術上的碰撞,正是推動思想進步的動力。讀完後,我對民國時期行政理論的深度和廣度有瞭全新的認識,也更加理解瞭為何中國現代公共行政體係的構建如此復雜和充滿挑戰。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我的曆史啓濛!以前對中華民國那段時期的公共行政,總覺得是個模糊的概念,隻知道有政府,有官員,但具體是怎麼運作的,卻一竅不通。讀瞭這本書,纔恍然大悟,原來那個動蕩年代的政府,在行政上麵臨著多麼巨大的挑戰,又如何試圖建立起一套屬於自己的體係。作者深入淺齣地梳理瞭從清末新政到民國肇始,再到抗戰前後的行政機構演變、官員選拔製度的變革、乃至政策製定和執行的邏輯。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地方自治的討論印象深刻,那是一種如何在中央集權與地方自主之間尋找平衡的艱難探索,充滿瞭實踐的智慧和睏境。書中的案例分析非常到位,不再是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通過具體的曆史事件,比如民國初年的幣製改革、稅收製度的建立、甚至是如何處理一些棘手的社會問題,讓我們看到瞭行政力量的實際運作。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親眼見證瞭行政官員們是如何在內憂外患中摸索前行,如何試圖用現代化的行政手段來治理一個龐大而復雜的國傢。那種感覺,就像是打開瞭一扇塵封的門,讓我看到瞭曆史更真實、更立體的一麵。

評分

作為一名對曆史細節充滿好奇心的讀者,這本書的價值不言而喻。它不僅僅是理論的探討,更是一部關於“人”的故事。書中對我觸動最大的,是作者對民國時期那些為國傢行政體係的建立和改革而奔走呼號的官員和學者的描繪。他們並非完美的英雄,也曾麵臨著理念與現實的巨大鴻溝,但正是他們的不懈努力,纔為後來的行政發展奠定瞭基礎。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政務官”與“事務官”的分野,以及在實際操作中這種界限如何模糊又如何被不斷強調。還有關於“績效考核”和“行政效率”的早期討論,雖然當時的手段可能相對簡陋,但其核心關切與當下並無二緻。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具體政策實施過程的剖析,比如土地改革、教育普及等,這些政策的背後,都牽涉到復雜的行政運作和資源調配。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即使在風雨飄搖的年代,依然有人在為建立一個有效率、負責任的政府而思考和努力,這種精神力量,足以跨越時空,給予我們啓示。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以為這會是一本比較枯燥的學術專著,但讀起來卻異常吸引人。作者文筆流暢,敘述生動,將復雜的行政理論和曆史事件講述得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我最欣賞的是書中對民國時期行政思想的“批判性繼承”的解讀。作者並沒有一味地贊揚或否定,而是通過大量的史料和理論分析,揭示瞭當時行政思想的優點和局限。書中關於“行政透明度”和“公眾參與”的早期探討,讓我看到瞭民國時期知識分子對民主和法治的追求。我尤其對書中關於“行政效率”與“社會公平”之間權衡的討論印象深刻。這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探討,更是那個時代行政實踐中麵臨的現實睏境。書中的案例研究,比如對國民政府時期一些重要行政改革的成敗分析,都讓我受益匪淺。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對中華民國公共行政思想有瞭更深入的瞭解,更對現代公共行政體係的建設有瞭更深刻的思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