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外行动署的制度研究

欧盟对外行动署的制度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磊 著
图书标签:
  • 欧盟对外行动署
  • 欧盟外交政策
  • 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
  • 外交机构
  • 国际关系
  • 制度分析
  • 政策研究
  • 欧洲政治
  • 对外政策
  • 机构改革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32986
版次:1
商品编码:1178071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欧盟与世界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和官方资料,通过追溯欧共体/欧盟推进政治、外交与安全等领域一体化建设的历史,设计欧盟对外政策领域存在的“机制-期望差距”模型,解析对外行动署的机构设计和权能职责,探讨对外行动署给欧盟一体化理论和实践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目录

丛书总序第一章 欧盟对外政策一体化与里斯本改革一、里斯本改革与欧盟对外政策一体化二、里斯本改革:超越欧盟对外政策一体化研究三、研究设计与结构安排第二章欧洲对外政策一体化的历史逻辑一、“史前时期”:欧洲政治与外交合作的启动(1945—1990年)二、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1991—2009年)三、小结第三章 欧洲制宪和里斯本改革一、《欧洲宪法条约》——被否决的巨大飞跃二、《里斯本条约》——新的欧盟共同外交路线图三、里斯本改革与欧盟对外行动署四、小结第四章 欧盟对外行动署的理论分析一、外交与外交机构:欧盟对外行动署的新挑战二、国际关系理论与欧盟对外行动署三、能力一期望差距与欧盟对外政策一体化的困境四、新制度主义与欧盟对外行动署的创建五、机制:让能力实现转化六、小结第五章 欧盟的“外交部”:欧盟对外行动署的组建一、从“欧盟外交部”到欧盟对外行动署二、里斯本改革:有关欧盟外交机构与决策机制的条约规定三、欧盟对外行动署的诞生:从构想到现实四、小结第六章 机构设计:欧盟对外行动署的文本解读一、欧盟对外行动署的法律基础:重组中的高级代表制度二、组建欧盟对外行动署的机构设计方案之争三、欧盟对外行动署的法律属性:“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四、欧盟对外行动署的机构设计五、欧盟对外行动署的资源:人事与预算安排六、小结第七章 权能博弈:欧盟对外行动署的运行解读一、欧盟对外行动署:法律人格与法律能力二、欧盟对外政策过程中的欧盟对外行动署三、欧盟对外行动署与其他欧盟机构的互动四、小结第八章 欧盟对外行动署的运行:案例分析一、欧盟对外行动署与欧盟危机应对机制建设二、欧盟对外行动署与欧盟发展援助与合作政策三、机构间关系四、小结第九章 欧债危机背景下的欧盟对外行动署一、欧债危机与欧盟对外行动署二、欧盟对外行动署运行中浮现的问题三、外交体制的里斯本创新四、欧盟对外行动署的组建与机制运行:2010—2015年专用术语中英文参照表附录 2010年7月26日《欧盟理事会关于设定欧盟对外行动署的组织及其运行的决定》(2010/427/欧盟)参考文献后记

前言/序言


《欧洲一体化的政治架构与治理模式研究》 引言 欧洲一体化进程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影响世界格局最深远的区域性整合运动之一。其发展历程曲折而辉煌,从最初的煤钢共同体,逐步扩展到经济、政治、安全等多个维度,最终形成了今日欧盟的独特政治架构和治理模式。深入剖析这一演进过程中的制度构建、权力分配、决策机制以及面临的挑战,对于理解当代国际关系、区域治理以及主权国家在跨国合作中的角色至关重要。本书旨在聚焦于欧洲一体化过程中核心制度的形成与演变,探讨其内在逻辑、运作方式以及对成员国和全球治理产生的多重影响。 第一章:欧洲一体化的历史根源与早期制度框架 本章将回溯欧洲一体化的思想萌芽,从二战后的废墟中探寻和平与合作的内在需求。我们将详细梳理推动一体化进程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动因,特别是法德和解在构建早期合作机制中的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本书将重点介绍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的诞生及其“共同市场”的初步构想。我们将深入分析ECSC的独特之处,例如其超国家性质的初步尝试,以及它如何为后续更广泛的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同时,本章也将简要概述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EAEC)的成立,阐释它们在贸易壁垒消除、共同农业政策制定等方面的早期成就,并初步勾勒出这些早期共同体在机构设置上的雏形,为理解后续欧盟机构的演变提供历史纵深。 第二章:从共同体到联盟:欧盟机构的演进与权力制衡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原有的共同体框架已不足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合作需求。本章将聚焦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署及其所带来的革命性变革。我们将详细分析《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如何将欧洲经济共同体升级为欧洲联盟,确立了“三支柱”结构,标志着一体化进入了政治、安全与司法合作的新阶段。本书将深入剖析欧盟核心机构的演进轨迹,包括欧洲议会的权力扩张,理事会(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在政策制定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欧洲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作为一体化“引擎”的超国家职能。我们将重点研究这三大机构之间的权力分配与制衡关系,例如立法权、行政权与监督权的相互作用。此外,本章还将探讨欧洲法院(Court of Just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在解释与执行欧盟法律方面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以及其在统一和深化一体化进程中的独特地位。 第三章:欧盟的决策机制:民主合法性与治理效率的张力 高效而民主的决策是区域一体化成功的关键。本章将深入剖析欧盟复杂的决策机制,特别是“共同决定程序”(co-decision procedure,现已成为普通立法程序)的运作。我们将详细考察欧洲议会、理事会与欧洲委员会在立法过程中的具体分工与互动,分析不同机构在议题设置、提案、修改与最终批准等环节的角色。本书将着重探讨欧盟决策过程中涉及的“多数投票原则”(qualified majority voting)及其在不同政策领域中的适用性,以及其如何平衡成员国主权与共同利益。同时,我们也将审视欧盟决策机制中存在的挑战,例如程序繁琐、效率低下以及民主赤字等问题,并探讨改革的尝试与困境。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本书旨在揭示欧盟在追求治理效率的同时,如何努力寻求和维护其民主合法性。 第四章:成员国的参与与地方治理:主权让渡与区域合作的互动 欧洲一体化并非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成员国的积极参与以及其内部治理结构的调整是其成功的另一重要维度。本章将聚焦于成员国在欧盟框架下的角色与互动。我们将分析成员国如何通过参与欧盟机构的决策过程来维护自身利益,以及国家主权在欧盟一体化进程中的让渡与重塑。本书将特别关注欧盟如何鼓励和规范成员国地方政府参与区域一体化进程,例如通过“地区委员会”(Committee of the Regions)等机构。我们将探讨欧盟区域政策(cohesion policy)如何通过各类基金(如结构基金和凝聚基金)促进成员国及地区间的均衡发展,以及这种区域政策如何成为连接成员国中央政府与地方层面的重要纽带。通过对不同成员国在一体化进程中的经验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本书旨在揭示主权让渡与地方治理在欧盟架构中的复杂互动。 第五章:欧盟的共同政策领域:经济、社会与安全维度 欧盟的制度建设最终体现在其具体的共同政策领域。本章将选取几个最具代表性的共同政策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展现欧盟制度的实际运作及其影响。我们将详细分析欧盟内部市场(Internal Market)的构建过程,包括商品、服务、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以及其在促进经济增长和一体化方面的巨大成就。本书还将探讨欧盟共同农业政策(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的演变及其面临的挑战。在社会政策方面,我们将考察欧盟在劳工权利、消费者保护、环境保护以及社会融合等领域所推行的政策及其效果。此外,本章还将关注欧盟在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CFSP)以及司法与内政合作(Area of Freedom, Security and Justice)方面的进展,探讨欧盟如何在其主权国家的框架下,构建一个共同的安全与司法空间。 第六章:欧盟制度的挑战与未来走向 任何复杂的制度都面临着持续的挑战和变革的压力。本章将对欧盟制度当前面临的突出挑战进行辨析,并对其未来走向进行前瞻性探讨。我们将分析欧洲主权债务危机(sovereign debt crisis)暴露出的欧盟经济治理体系的脆弱性,以及其在应对金融风险和协调财政政策方面的局限。本书还将探讨英国脱欧(Brexit)对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冲击,以及其引发的关于欧盟未来形态的深刻反思。此外,我们将审视欧盟在移民与难民危机、地缘政治冲突(如乌克兰危机)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议题上所扮演的角色,分析其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时的制度能力与政策选择。最后,本书将探讨欧盟在技术变革、数字化转型以及与其他国际行为体关系等方面的潜在发展趋势,并对欧盟制度的长期韧性与适应性进行评估,以期为理解未来欧洲一体化的演进提供深刻洞见。 结论 本书通过对欧洲一体化历史根源、核心机构演进、决策机制、成员国互动以及共同政策领域的深入研究,力图呈现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欧洲联盟制度分析。我们认识到,欧盟的制度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充满挑战的、同时也是不断寻求共识与创新的过程。理解欧盟的制度运作,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规律,更能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启示。本书的研究期望为学界提供一个扎实的分析框架,也为关心欧洲未来发展的读者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解。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初拿起这本书,是想了解欧盟对外行动署(EEAS)是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以一个统一的声音代表欧盟发声的。我期望能够读到关于其在重要国际谈判中的策略,或是其在地区冲突中的斡旋经验。然而,这本书却将我引向了一个更加基础和深刻的领域:EEAS的“内在生命”。作者并没有急于给出关于EEAS“成功”或“失败”的结论,而是深入其组织结构、决策机制、以及内部权力分配的细节。书中的讨论,仿佛是对EEAS这个庞大机构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解剖,从最高领导层到基层工作人员,从规章制度到非正式惯例,都被一一呈现。我从中看到了,一个组织如何在成立之初就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不同的内部力量之间寻找平衡,以及其决策过程是如何受到历史、政治和行政因素的共同影响。这种“制度研究”的视角,让我不再仅仅将EEAS视为一个执行机构,而是开始理解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每一个环节都对最终的对外行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与其说是一份关于欧盟对外行动署(EEAS)具体成就的报告,不如说是一场关于“如何理解一个复杂官僚机构”的哲学思考。我原本以为会读到关于EEAS在某个地区或某个重要议题上的具体表现,但作者却选择了一种更加宏观和抽象的视角,聚焦于EEAS的制度构建过程以及其内部的权力动态。它就像一部关于“官僚机器如何运转”的纪录片,但主角换成了EEAS。书中对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信息流通的障碍、以及层层审批的流程的细致描绘,让我深刻体会到,即使拥有明确的外交目标,执行过程的顺畅也离不开高效且协调的内部机制。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EEAS与成员国代表机构、欧洲议会等其他欧盟机构互动时所展现出的审慎和客观,这让我看到了欧盟内部政策制定并非总是“一条直线”,而是充满了协商、妥协甚至博弈。这种对“看不见”的制度运作的深入挖掘,反而更能帮助我理解EEAS对外政策的稳定性和局限性,比单纯的案例分析更具启发性。

评分

初翻开这本书,我原以为会看到一篇关于欧盟对外行动署(EEAS)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政治局势的宏大叙事,或者深入剖析其在某个地区或某个危机事件中的具体行动。然而,阅读过程却像是在一层层剥洋葱,每一层都揭示出更深层次的组织结构、运作机制以及内部的微妙平衡。作者并未直接陈述EEAS做了什么,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如何做”以及“为何这样做”的根源。从行政管理架构到决策流程的细枝末节,再到不同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这本书就像一位细致入微的解剖师,将EEAS这个庞大而又相对年轻的机构的内部肌理一一展现。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资源分配和部门协调的讨论印象深刻,这些往往是影响对外政策执行效率的关键因素,但却鲜少被公众或主流媒体关注。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内部视角”的观察,让我们得以窥见在光鲜亮丽的对外形象背后,那些默默运转的齿轮和轴承。这种“看不见”的努力,恰恰是理解EEAS为何能(或不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预期作用的基石。读完后,我不再仅仅将EEAS视为一个符号,而是开始理解它是一个由无数个个体、规章和历史惯性共同塑造的有机体,它的行动是这些复杂互动的结果,而非简单的指令下达。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更多的是一种对于“制度”本身力量的深刻反思。我原本设想的是一本关于地缘政治或外交策略的实操指南,但它却巧妙地将EEAS放置在一个更广阔的制度研究的框架下进行审视。作者并没有直接评价EEAS的成功或失败,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它的制度设计、权力分配以及不同权力中心之间的张力上。例如,书中对EEAS与欧盟委员会、欧洲理事会之间关系的探讨,以及在涉及成员国利益时的妥协与协商机制,都让我对欧盟对外政策的形成过程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之前总是倾向于从国家层面的利益博弈来理解国际关系,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在欧盟这样一个独特的超国家实体中,制度本身就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塑造了行为体的偏好,限制了行动的可能性,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合作空间。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学习如何“读懂”一个复杂的组织,不仅仅是看它的表象,更是要理解其赖以存在的规则、惯例和权力结构。这种“制度视角”的学习,比任何具体的案例分析都更能帮助我理解欧盟对外行动的长期逻辑和潜在挑战。

评分

不得不承认,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欧盟对外行动署(EEAS)的理解停留在相对表面化的层面,认为它主要负责协调成员国的对外政策,并在国际舞台上代表欧盟发声。然而,这本书却如同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EEAS内部更为细致和真实的运作图景。作者并未像许多时事评论那样,急于对EEAS的某些具体外交行动进行褒贬,而是花费了大量篇幅,深入剖析了其组织架构的演变、部门间的职能划分以及决策过程中的权力制衡。我尤其对书中关于EEAS在危机管理和早期预警机制方面的制度性设计感到惊讶,这些细节的披露,让我看到了一个机构如何在挑战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它不仅仅是关于“做什么”,更是关于“如何构建一个能够应对挑战的机制”。书中的分析,常常是基于对大量内部文件和工作流程的梳理,这种严谨的研究方法,让我对EEAS的运作有了更加立体和深入的理解,也让我对其在推动欧盟共同对外政策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