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中國是一個多種宗教並存的國傢,宗教也為創造輝煌燦爛的中國文化貢獻良多。中國的政治史、經濟史、思想史、倫理史、民族史、民俗史、文學藝術史、科學史以及中外交流史,無一不與中國宗教史血肉相連。要瞭解中國人、中國社會和中國文化,就不能不瞭解中國宗教史。《簡明中國宗教史讀本》對於瞭解中國各種宗教發展的梗概,對於當代中國社會和人們處理好與宗教的關係,並在今後重建中國人的信仰,無疑有重要的藉鑒作用。
內容簡介
《簡明中國宗教史讀本》是一部全麵、係統、扼要的中國宗教史普及讀物。它主要介紹瞭從原始社會到民國時期存在過並發生過廣泛影響的各種宗教,包括原始宗教和崇拜、傳統宗法性宗教、道教、民間宗教、中國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以及由國外傳入的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本書敘述瞭這些宗教的起源、發展或傳人、傳播的過程,各種宗教的教義、教派、儀式、儀軌等;努力揭示瞭不同曆史時期各種宗教相互關係的整體特徵,以儒、佛、道三教關係為中軸展開中國宗教史的畫麵,體現齣中國人信仰文化的主體性與開放性和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化格局。本書用理性的、客觀的態度對於中國宗教的社會文化功能做瞭多側麵的立體化錶述,兼顧其正負兩方麵的作用而以其貢獻為主,盡量避免簡單化和片麵性。在為讀者提供中國宗教的基本知識的同時,也構建瞭一個規模龐大、結構嚴密、脈絡清晰的理論體係,並提供瞭一些宗教學意義上的理論思考。
作者簡介
牟鍾鑒,山東煙颱人,1939年生。1965年北京大學哲學係中國哲學史方嚮研究生畢業。1966年4月至1987年11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1987年底至今,為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宗教學會顧問、國際儒學聯閤會副會長等。著有《呂氏春鞦與淮南子思想研究》、《中國宗教通史》(閤著)、《宗教?文藝?民俗》、《民族宗教學導論》(主編)、《老子新說》、《當代中國特色宗教理論探討》、《新仁學構想》等十餘部。發錶《中國宗法性傳統宗教》、《儒、佛、道三教的結構與互補》、《民族宗教與社會和諧》等四百餘篇論文。獲2012年度孔子文化奬。
張踐,北京人,1953年生。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教授,國際儒學聯閤會教育傳播普及委員會主任,中國實學研究會會長,尼山聖源書院常務副院長,中國宗教學學會理事,中國統一戰綫理論研究會民族宗教理論甘肅研究基地研究員。長期從事中國宗教史和中國哲學史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國宗教通史》(閤著)、《中國古代政教關係史》、《中國曆代民族宗教政策》(閤著)、《宗教?政治?民族》、《民族宗教關係的社會理論考察》、《儒學與中國宗教》等十餘部書稿;發錶《儒教與中國政治》、《儒傢宗教觀的形成及其曆史影響》等一百多篇論文。
目錄
第一章 原始宗教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自然崇拜
一 宗教觀念的發生和自然崇拜的形成
二 天象山川動植物崇拜
三 農業祭祀
四 自然崇拜與原始人的物質文化生活
第三節 鬼神崇拜
一 靈魂與鬼魂觀念
二 母係氏族社會的葬俗及其社會意義
三 父係氏族社會的葬俗及其社會意義
四 葬俗與原始文明
第四節 圖騰崇拜
一 圖騰崇拜是典型的氏族宗教
二 考古學中的圖騰資料
三 文獻學中的圖騰資料
四 民俗學中的圖騰資料
五 圖騰崇拜的社會文化意義
六 圖騰崇拜與龍鳳文化
第五節 祖先崇拜
一 生殖崇拜與祖先觀念的産生
二 女始祖崇拜與感生傳說
三 男始祖崇拜與英雄神話
四 祖先崇拜與傳統倫理
第六節 原始祭祀、巫術、占蔔
一 祭壇、祭器
二 巫術
三 占蔔
第七節 中國原始宗教的曆史特點
第二章 夏、商、周宗法宗教的高度發展及其轉化
第一節 夏、商、周宗教綜述
第二節 古代宗教的形成時期——夏、商
一 傳說中的夏代宗教生活
二 商人的“上帝”及其“帝廷”
三 古代宗教與宗法血緣製度
四 職業巫師及其社會作用
第三節 古代宗教的鼎盛時期——西周
一 商、周之際的社會變革和宗教變革
二 “以德配天”的宗教倫理化
三 周代祭祀製度及其社會作用
四 周代政教閤一的“明堂”製度
第四節 古代宗教動搖與轉化時期——春鞦戰國
一 “禮崩樂壞”——宗教大廈的崩頹
二 儒傢“敬鬼神而遠之”的宗教觀
三 墨子“明鬼”、“兼愛”的宗教觀
四 道傢“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的宗教觀
五 法傢的宗教觀
六 戰國時期的“五帝”崇拜和神仙方術之學
第三章 秦漢宗法宗教的法典化與佛教、道教的初興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秦王朝的宗教信仰
一 秦的宗教祭祀
二 秦朝的官方宗教信仰
三 秦始皇的方仙崇拜
第三節 漢代的國傢宗教
一 五帝和太一神崇拜
二 國傢宗教典製的修建與《三禮》中的宗教理論
三 陰陽災異說與讖緯的流行
四 《白虎通》與宗法性宗教的法典化
第四節 道教的孕育與産生
一 道教的來源與産生的社會背景
二 《太平經》與《周易參同契》
三 太平道與五鬥米道
第五節 佛教的傳入與初興
一 佛教的始傳與流行
二 佛經的傳譯
三 《理惑論》與三教爭論的肇始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勃興發展的宗教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國傢宗法宗教的整頓
一 宗法宗教的神鬼係統
二 宗廟祭祀係統
三 宗法宗教的政治文化功能
第三節 道教的成熟與定型
一 道教主要流派的演變及道書大量湧現
二 《黃庭經》的道教內養理論
三 葛洪《抱樸子》中的長生修煉論
四 寇謙之對北魏天師道的清整
五 陸修靜對南天師道的整頓
六 陶弘景集南北朝道教之大成
第四節 佛教的迅速傳播和發展
一 佛教迅速傳播的社會文化背景
二 道安與早期般若學上的“六傢七宗”
三 鳩摩羅什和僧肇的大乘空宗思想
四 慧遠的神不滅論和因果報應說
五 道生的涅槃佛性說
六 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
第五節 儒、釋、道三教的衝突與融閤
一 三教的狀況與相互關係
二 儒、釋、道三教幾次大的理論衝突
三 三教衝突的政治錶現——限佛、滅佛與興佛
四 儒、釋、道三教融閤的理論與實踐
第五章 隋唐時期發達的多元宗教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三教並奬政策與三教並習風氣
一 三教並奬政策的確立
二 三教之間的鬥爭
三 三教融閤與三教兼修
第三節 宗法性國傢宗教祭禮的整飭
一 宗教祭禮的規範化
二 祭天儀製的討論與修訂
三 祭祖儀製的討論與修訂
四 其他宗教祭祀儀製的討論與修訂
五 國傢宗教與唐代文化
第四節 佛教的繁榮與衰落
一 君主的狂熱崇佛與會昌滅佛
二 佛教經籍的翻譯與撰述
三 隋代盛行的天颱宗、三論宗和三階教
四 玄奘西行與唯識宗
五 注重理論思辨的華嚴宗
六 中國化的佛教流派——禪宗
七 律宗、淨土宗和密宗
八 唐蕃和婚與藏傳佛教前弘期
九 佛教與隋唐文明
第五節 道教的隆盛
一 皇室崇道情況
二 道教清修無為理論的發展
三 外丹道的興盛、危機與鍾呂內丹道的興起
四 道教與隋唐文化
第六節 西來新宗教的流行
一 景教的流行
二 伊斯蘭教的初傳
三 祆教的流傳
四 摩尼教的流傳
五 西來宗教的流傳與唐代文化
第六章 遼、宋、金、西夏時期的宗教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遼代的原始信仰及佛教的盛行
一 民族傳統信仰及其漢化傾嚮
二 佛教的流行及其特點
三 遼地佛教與社會文化
第三節 宋朝諸教的融閤與發展
一 國傢宗教祀典的修訂
二 佛教的禪教並重與佛儒閤流
三 道教的興旺
四 摩尼教、伊斯蘭教、猶太教與祆教的狀況
第四節 西夏王朝以佛教為主的宗教信仰
一 原始巫術與神靈崇拜
二 佛教的傳入與發展
三 西夏文大藏經的産生與曆史地位
第五節 金朝宗教的興盛
一 女真宗教舊俗和國傢宗教禮製的建立
二 佛教的繼續流行
三 河北新道教的齣現和發展
四 西藏佛教的再弘傳及宗派的形成
第七章 元代繁榮發展的宗教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官方宗教禮儀的建設與特點
第三節 國傢帝師製度與漢地佛教
一 濛古貴族的崇佛政策
二 佛教的發展及其管理製度
三 獨特的帝師製度
四 漢地佛教繼續發展
五 佛教與元代文明
第四節 雲南上座部佛教
一 上座部佛教的傳入
二 理論與經典
三 教派、僧階與寺院製度
四上座部佛教與傣族社會文化
第五節 全真道的繁榮與江南道教的流行
一 丘處機與全真道的興衰
二 江南正一道
三 江南淨明道
第六節 也裏可溫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的振興
一 也裏可溫教——基督教的第二次傳入
二 伊斯蘭教的盛行
三 猶太教士的增加
第七節 白蓮教的崛起與元末社會變革
第八章 明代多元融閤與民間化過程中的宗教
第一節 宗法宗教祀典的後期發展與完備
一 郊祀
二 社稷、日月、先農、先蠶和高禖
三 神祇壇和天上之神與地上之神
四 曆代帝王、聖賢、功臣之祀
五 宗廟
六喪禮與喪服之製
第二節 三教融閤中的佛教
一 宗教政策及管理製度
二 宗喀巴的宗教改革
三 禪宗兩大派係及其代錶人物
四 其他諸宗
五 明末佛教四大傢
第三節 道教的世俗化與符籙派的榮盛
一 王室與道教
二 兩大教派及其思想
三 《正統道藏》與《萬曆續道藏》
第四節 基督教的再次傳入及其與傳統文化的衝突
一 傳教士想方設法進入中國
二 天主教的儒學化
三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第一次衝突
四 明末傳教事業的再度興盛
第五節 伊斯蘭教的新發展和儒化傾嚮
一 明王朝與伊斯蘭教
二 經堂教育的興起
三 漢文譯著的齣現
第六節 民間宗教的活躍與發展
一 民間宗教的興旺與白蓮教的演變
二 羅教及其衍支東西大乘教與老官齋教
三 黃天教和弘陽教
四 三一教及其特點
五 明代民間宗教的共性及其對社會文化的影響
第九章 清前期的國傢宗教政策與諸教的分化發展
第一節 國傢宗教祭祀與民間祖先崇拜
第二節 佛教的發展與轉衰
第三節 道教的延續與道教文化的擴散
第四節 民間宗教在鎮壓中繼續勃興
第五節 伊斯蘭教的演進與磨難
第六節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碰撞及清廷的禁教
第十章 清後期的宗教
第一節 宗法性傳統宗教的晚景
第二節 佛教僧團的衰落與佛學研究的勃興
第三節 道教的衰微與延續
第四節 伊斯蘭教的厄運和搏進
第五節 近代社會矛盾鏇渦中的基督教
第六節 民間宗教與秘密會社
第十一章 民國時期的宗教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佛教的“復興”與改良運動
第三節 道教的衰微與復蘇
第四節 伊斯蘭教的新氣象
第五節 民間宗教信仰概貌
第六節 基督教加速發展及其社會作用
第十二章 中國宗教史的簡要迴顧
前言/序言
序
牟鍾鑒
20世紀90年代,我與張踐教授用九年時間閤寫瞭一部《中國宗教通史》,約九十餘萬言。2000年齣版以來,受到社會好評,一版再版,市場需求旺盛不衰。社會宗教事務管理部門把本書作為乾部培訓的教材。許多高校采用它為哲學宗教學研究生重要學習參考書。社會各界關心中國宗教文化的人們也有興趣通過閱讀本書瞭解中國各種宗教發展的梗概。中國宗教學理論開拓者呂大吉先生在為該書寫的序言裏指齣,“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宗教學體係,必須建立在廣泛的宗教史實基礎之上”,而“想賦予普遍性的宗教理論以中國民族的特色,則隻有熟悉並通盤把握中國宗教的曆史”,他認為“本書滿足瞭中國宗教學科體係建設的需要”,“構建瞭一個規模宏大、結構嚴整、層次分明、脈絡清晰的中國宗教通史學術體係”。在該書成稿過程中,張踐教授承擔瞭一半左右的寫作任務,我二人也由此結下深厚友誼。由於該書篇幅較大,廣大讀者尤其是外國讀者需要一本簡明的中國宗教史,因此應齣版社的要求,張踐教授在《中國宗教通史》的基礎上進行提煉、壓縮和局部調整,遂形成這部《簡明中國宗教史讀本》,我們希望它同樣能夠受到讀者的歡迎。
中國宗教史是中國文化史的有機構成,又是其中一個神奇微妙而又異彩紛呈的領域,它記錄著中國人嚮往神聖、追求超越、探索奧秘的漫漫長途,天上與人間、齣世與入世、高雅與民俗、神秘與科學、幻想與實用、一體與多元,彼此又對立又統一,構成一幅幅生動感人的畫麵,它濃縮著社會的苦難,又寄托著人生的希望。中國曆史上的宗教,不免常常被某些社會勢力所利用和扭麯,其主流則能夠啓迪人們的善心、智慧和靈感,充實和引導著社會精神生活,創造齣光輝燦爛的文化。中國的政治史、經濟史、思想史、倫理史、民族史、民俗史、文學藝術史、科學史以及中外交流史,無一不與中國宗教史血肉相連。所以要瞭解中國人、中國社會和中國文化,就不能不瞭解中國宗教史。而在這個領域裏,中國學人的研究起步很晚,成果不多。民國年間,陳垣的《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湯用彤的《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可以稱為開拓性之作,但都是斷代性質的專史。許地山的《道教史》和傅勤傢的《中國道教史》則是中國道教通史的起步之作。王治心的《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具有綜閤性,但太過簡略。20世紀80年代末有香港陳佳榮的《中國宗教史》齣版,90年代初有王友三主編的《中國宗教史》齣版,各有特色和成就,但綜閤性與貫通性或有不足。西方宗教學百餘年間的發展,依賴世界範圍的宗教史資料(文獻與田野調查)而不斷豐富,卻恰恰缺少中國宗教史資料。其後果有二:一是西方宗教學所總結齣來的一般性原理原則,缺乏充分的普遍價值;二是西方學人在涉及中國宗教曆史特點的認識上,存在著模糊和誤解。當代中國宗教學學者有責任用世界比較宗教學的眼光,係統而深入地研究中國自己的宗教史,並從中總結齣正確和明晰的理論觀點,為建立中國特色宗教學提供中國宗教經驗。從現實性來說,今日中國是曆史中國的發展,中國人的信仰盡管發生瞭巨大變化,卻仍然在心理結構上保留著某些曆史傳統的文化基因,形成穩定的民族特徵。研究中國宗教史,準確把握它的曆史特點,對於當代中國社會和人們處理好與宗教的關係,並在今後重建中國人的信仰,無疑有著重要的藉鑒作用。
《簡明中國宗教史讀本》論述瞭中國曆史上存在過的並發生過大範圍影響的各種宗教;敘述瞭這些宗教發生發展的全過程,以及彼此的關聯和對社會的影響,力求呈現中國宗教史的全貌。它還努力揭示不同曆史時期各種宗教相互關係的整體特徵,以便把握中國宗教史的階段性。本書除瞭一般宗教史都要關照的原始宗教、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之外,還著力開挖瞭具有國傢民族宗教性質的宗法性傳統宗教,即敬天法祖教,視之為中國人的基礎性信仰,並敘述其一貫到底的發展過程,這是前人未做過的工作。本書打破以往不把民間信仰作為宗教的偏見,論述瞭它的發展演變和曆史地位。本書著重揭示中國宗教的多樣性、人文性,政教關係的政主教輔樣式,及宗教關係的和諧性、包容性,在儒傢“和而不同”理念的引導下,各種宗教包括外來宗教都漸行漸近,能夠和平相處,共同導人嚮善去惡,緻力於社會道德教化。雖然也發生過摩擦、衝突,但主流是會通、和睦。佛教的和平傳入傳齣及其與儒學、道學的融閤,成為世界宗教傳播的典範。本書以儒、佛、道三教關係為中軸展開中國宗教史的畫麵,旁及其他宗教,以便體現中國人信仰文化的主體性與開放性和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本書用理性的、客觀的態度對於中國宗教的社會文化功能作多側麵的立體化的錶述,兼顧其正負兩方麵的作用而以其貢獻為主,盡量避免簡單化和片麵性。
中國宗教史的客觀內容實在是太豐富多彩瞭,本書不僅不可能詳盡無遺,也不可能在細節上比各門宗教專史更具體翔實,它的任務是將一部經過加工提煉的簡要而又綜閤的中國宗教史呈現在讀者麵前;讀者一捲書在手,即可觀覽中國宗教發展概況,瞭解其整體特色和內外互動的過程。本書在為讀者提供中國宗教的基本知識的同時,也希望構建齣中國宗教發展的獨特模式,並提供一些宗教學意義上的理論思考。本書吸收和參考瞭前人和時賢的大量研究成果,在此深錶感謝。中國宗教史研究永遠是進行時,我們願意隨時聆聽讀者的批評建議,繼續在這一領域探索下去。
簡明中國宗教史讀本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非常好
評分
☆☆☆☆☆
好高大上的感覺 還沒有來得及好好讀 小眾哈
評分
☆☆☆☆☆
不錯,係統瞭解宗教史的好書
評分
☆☆☆☆☆
書無塑料膜保護,邊緣有點髒。
評分
☆☆☆☆☆
多擴充知識,多瞭解一些
評分
☆☆☆☆☆
很好,真的不錯
評分
☆☆☆☆☆
其理論架構,基於其多年來形成並一直著力闡發的,在宗教文化中,存在“製度化宗教”與“宗教哲學”二律障反的思想體係。在“製度化宗教”部分,廣泛藉鑒瞭目前學術界最新研究成果進行編撰紹述,比較全麵地體現國內目前的中國宗教研究水平。在“宗教哲學”部分,則以曆史和邏輯相結閤的方法,深入剖析思想發展的進程。其中若儒教哲學的原始階段、神學階段和新儒教哲學的流行;道教的早期方士化哲學、玄學風氣中成仙的道教、重玄的道教哲學和性命雙修的道教哲學;以及佛教在不同時期的哲學思辨特色,如佛道、佛玄、中國化的佛教哲學及其文化滲透等,均給予詳細的介紹和論說,從中可以透見宗教哲學發展的內在邏輯關係和邏輯係統。另設專章討論宗教同科學的關係,展現中國宗教在科學史上的價值和貢獻。
評分
☆☆☆☆☆
很好,送貨很給力
評分
☆☆☆☆☆
質量不錯,包裝也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