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丛书:午夜将至 核战边缘的肯尼迪、赫鲁晓夫与卡斯特罗

甲骨文丛书:午夜将至 核战边缘的肯尼迪、赫鲁晓夫与卡斯特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迈克尔·多布斯(Michael Dobbs) 著,陶泽慧,赵进生 译
图书标签:
  • 冷战
  • 古巴导弹危机
  • 肯尼迪
  • 赫鲁晓夫
  • 卡斯特罗
  • 历史
  • 政治
  • 外交
  • 核战争
  • 甲骨文丛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72935
版次:1
商品编码:11794229
品牌:甲骨文
包装:精装
丛书名: 甲骨文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68
字数:42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甲骨文丛书·午夜将至》首次披露的内容扣人心弦,包括赫鲁晓夫企图摧毁美国关塔那摩海军基地的计划;古巴境内苏联核弹头的处理办法;以及一架迷路误入苏联上空的U-2侦察机的精彩故事,而彼时正是导弹危机升级一定的时刻。《甲骨文丛书·午夜将至》的笔触尽管犹如一本惊险小说,但它对这段被小阿瑟·施莱辛格称作“人类历史上危急的时刻”的描述参考了详尽的研究材料,同时它也是古巴导弹危机的定调之作。

  记者迈克尔·多布斯用时两年时间探访古巴、俄罗斯、美国等国,搜集和查阅英语、俄语、西班牙语等多语种的档案资料,全面地还原赫鲁晓夫、肯尼迪和卡斯特罗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的真实面貌。他用有力的证据纠正并补充了之前学者对古巴导弹危机研究的错误和疏漏之处。语言丰富、生动、流畅,又不失严谨、公允。

内容简介

  1962年的10月正值冷战高峰,美利坚合众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相互扞格,几近核冲突的边缘,而其焦点就在于如何处置古巴境内的苏联导弹。《华盛顿邮报》记者迈克尔·多布斯的这部“编时史”作品《甲骨文丛书·午夜将至》,记录了这些紧张日子里的时时刻刻,揭示出我们曾经离世界毁灭如此之近。

作者简介

  迈克尔·多布斯,出生于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毕业于约克大学,曾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资助。现为《华盛顿邮报》的一名记者,常年奔波于国外。著作《打倒老大哥:苏维埃帝国的灭亡》入围美国笔会奖最终角逐。现居马里兰州贝塞斯达。


  陶泽慧,厦门大学英文系硕士,现为译林出版社编辑。


  赵进生,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翻译系硕士,从事翻译工作多年。

精彩书评

  ★精彩非凡……情节扣人心弦,堪比任何小说。多布斯真是位无懈可击的学者和记者。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本书洞见颇丰,必将改变专家对这段历史的看法,亦将对新一代有所教益。

  ——理查德·霍尔布鲁克,《纽约时报书评》

  ★对导弹危机的描述引人入胜,分秒入微。同样的题材无出其右者。

  ——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作者

  ★我本以为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的书已经写到头了,可这本写得真好。

  ——马德琳·奥尔布莱特,前美国国务卿

目录

前言/001

第一章 美国人/001

第二章 苏联人/037

第三章 古巴人/068

第四章 “眼球对眼球”/101

第五章 “直到地狱结冰”/134

第六章 国际/161

第七章 核弹/190

第八章 先发制人/220

第九章 搜寻“格罗兹尼号”/251

第十章 击落/280

第十一章 “某些狗娘养的” /311

第十二章 “拼命逃跑”/339

第十三章 猫和老鼠/366

第十四章 “装箱运回”/397

后记/426

致谢与文献/440

注释/454

索引/507

精彩书摘

  《甲骨文丛书:午夜将至 核战边缘的肯尼迪、赫鲁晓夫与卡斯特罗》:
  60多年后,美国媒体已然抛去了大部分“黄色新闻”(指用煽情主义手段描写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灾异、性等问题的报道,采取各种手段以迅速吸引读者注意,同时策动社会运动。——译者注)和极端爱国主义的报道特征。但还是有遵奉赫斯特传统的出版人和记者热忱地鼓吹着最后的摊牌,只是这一次的对象换成了苏联。而赫斯特曾经扮演的角色现在由亨利·卢斯和克莱尔·布斯·卢斯手下的“《时代》一《生活》帝国”接手,它控诉肯尼迪政府的“不作为”,对共产党染指古巴的不闻不问。克莱尔·卢斯在危机爆发之前的10月上旬为《生活》杂志撰写了一篇文章,谴责总统对古巴问题的处理手段,赫斯特的儿子为此给她写了一封短信,表达自己的钦佩之情。“真他妈是篇好文章,”小威廉·R.赫斯特慷慨激昂地写道,“真希望我能写出这种文章。”
  就像老赫斯特一样,卢斯夫人并没有止步于撰写檄文抨击政府,指责他们对苏联在古巴建造军事工事毫无作为。据她自己的说法,她为来自国外的情报提供渠道,把苏联导弹基地的位置透露给总是为难肯尼迪的国会议员肯尼思·基廷;她为古巴的流亡团体提供经济援助,帮助他们寻找机会推翻卡斯特罗,并派遣记者跟随他们乔打游击战。《生活》杂志答应给圣治2500美元的报酬,只要他能提供一个关于袭击古巴蔗糖货船的报道,而且故事必须完整且配有多幅照片。
  ……

前言/序言


硝烟中的抉择:风暴眼中的大国博弈 1962年的那个十月,世界屏息凝视。古巴,这个加勒比海上的小岛,突然间成为了地球的焦点,也成为了人类文明命运的十字路口。在核武器的阴影下,三个男人——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以及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被命运的巨浪推到了风暴的最中心。他们的每一个决定,每一次谈判,每一次对峙,都牵动着亿万人的神经,也可能将世界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本书并非仅仅是历史事件的罗列,而是试图深入剖析在那场名为“古巴导弹危机”的惊心动魄的13天里,这三位世界级政治家的内心世界,他们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以及他们是如何在毁灭的边缘,以惊人的毅力与智慧,最终为世界避免了一场无法挽回的灾难。我们将跟随历史的脚步,重返那个硝烟弥漫却又充满了理性博弈的时代,去理解那些塑造了我们今日世界的关键时刻。 第一章:迷雾初现——剑拔弩张的冷战前夜 冷战的铁幕早已在世界上方拉开,意识形态的对垒,军备竞赛的升级,让整个国际局势如同一个巨大的火药桶,一点就可能引爆。苏联,这个一度被西方世界视为“共产主义威胁”的国家,正在迅速积蓄力量,企图在与美国的对抗中占据上风。而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领头羊,则时刻警惕着来自东方的每一个动向,生怕一丝一毫的松懈都会导致全球力量格局的颠覆。 古巴,在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下,在1959年成功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权后,迅速向社会主义阵营靠拢。这对于地处美国后院的古巴来说,无疑是一步险棋,却也得到了苏联的鼎力支持。卡斯特罗政府的成立,不仅为苏联打开了进入西半球的一扇重要窗口,更在战略上对美国构成了直接的挑战。美国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对古巴的经济封锁和政治孤立,以及企图通过“猪湾事件”来颠覆卡斯特罗政权,都表明了其强烈的敌意。 这种敌对和不信任,如同在火药桶上不断堆积的火星。苏联此时在战略核武器上,仍处于对美国的劣势。赫鲁晓夫深知,如果美国能够在欧洲部署更多的导弹,那么苏联的战略劣势将进一步加剧。如何在短时间内改变这种力量对比,成为他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古巴,这个离美国只有90英里的小岛,突然间成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战略选择。 第二章:秘密部署——破釜沉舟的豪赌 赫鲁晓夫的决定,无疑是一场极其冒险的豪赌。他秘密地决定,要在古巴部署中程和远程弹道导弹,这些导弹能够携带核弹头,直接威胁到美国本土的绝大部分城市。这一计划的实施,充满了巨大的风险。一旦被美国发现,其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在赫鲁晓夫看来,这是一个能够迅速改变战略平衡,迫使美国重新审视与苏联关系的有效手段。 为何选择古巴?首先,卡斯特罗政府与苏联的紧密关系,为苏联提供了合作的政治基础。其次,古巴的地理位置,使得苏联的导弹能够直接打击美国,这将极大地削弱美国在核战争中的优势。更重要的是,这可以看作是对美国在土耳其部署导弹的一种反制,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在极其隐秘的条件下,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大量的导弹部件、军事设备以及技术人员。这些活动在中国和美国的情报机构的严密监视下进行,但苏联方面采取了极为高明的伪装和欺骗策略。货船伪装成运输普通物资,技术人员穿着民用服装,导弹发射场被精心隐藏在丛林和山丘之中。然而,再周密的计划也难以逃脱侦察的眼睛。 第三章:窥探天机——U-2侦察机下的惊魂 美国方面,对于苏联在古巴的动作并非一无所知,但最初的判断是苏联仅仅会在古巴部署一些防御性武器。直到1962年10月14日,一架执行例行侦察任务的U-2高空侦察机,在飞越古巴上空时,拍摄到了一组足以让华盛顿震动的影像。这些影像清晰地显示出,在古巴的土地上,正在迅速修建着带有导弹发射架的阵地,并且有迹象表明,这些阵地部署的是能够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 U-2侦察机,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侦察飞机,其拍摄的画面具有极高的可信度。当这些照片被送回华盛顿,并经过情报分析人员的确认后,整个美国高层陷入了极度的震惊和不安。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顿时成为了一个充满火药味的战场。肯尼迪总统的幕僚们,分成不同的派别,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应对方案。 鹰派主张立即对古巴进行军事打击,摧毁导弹基地,甚至发动全面入侵。他们认为,这是展现美国力量,维护自身安全的最直接方式。而鸽派则更加谨慎,他们担心军事行动将直接导致与苏联的全面核战争,其后果将是毁灭性的。在巨大的压力下,肯尼迪总统需要做出一个关系到全人类命运的艰难抉择。 第四章:抉择之路——危机下的智慧与勇气 接下来的日子,是肯尼迪总统及其团队最漫长、最煎熬的13天。他们夜以继日地召开会议,分析情报,权衡利弊。肯尼迪总统表现出了非凡的冷静和智慧。他深知,任何轻率的行动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经过激烈的讨论,肯尼迪总统最终否决了立即发动军事打击的方案。他选择了一种更为审慎但同样强硬的策略——海上封锁。10月22日,肯尼迪总统发表了著名的电视讲话,向全世界公布了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的真相,并宣布对古巴实施海上“隔离”,禁止一切进攻性军事装备运入古巴。 这一决定,无疑将危机推向了白热化。苏联的船只正驶向古巴,美国的军舰则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拦截。全世界都在关注着,这两支海上力量是否会发生直接冲突。一旦擦枪走火,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一关键时刻,肯尼迪与赫鲁晓夫之间的外交沟通变得至关重要。两国领导人通过秘密渠道和公开信件,进行着充满智慧与风险的谈判。卡斯特罗,这位古巴的革命领袖,虽然身处漩涡中心,却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一方面支持苏联,另一方面也深知战争的可怕,希望能够避免直接的军事冲突。 第五章:峰回路转——走向和平的曙光 在海上对峙的最紧张时刻,肯尼迪和赫鲁晓夫都清楚,核战争的阴影已然笼罩。双方都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同时也都在寻求着和平解决的可能。 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谈判,双方最终达成了妥协。苏联同意从古巴撤走导弹,并拆除导弹发射设施。作为交换,美国承诺不入侵古巴,并秘密同意撤走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 这一协议的达成,让世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古巴导弹危机,这个差点将人类文明推向毁灭边缘的事件,最终以和平的方式得以解决。这场危机,也成为了冷战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转折点。 第六章:历史的回响——危机留下的深刻教训 古巴导弹危机,不仅仅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它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首先,它展现了核武器的毁灭性力量,以及在核时代,大国之间的理性对话和克制是何等重要。任何一方的鲁莽行为,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其次,它证明了即使在最紧张的对峙中,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外交手段,也能够找到和平解决冲突的途径。肯尼迪总统在危机中的冷静、果断和智慧,以及赫鲁晓夫在关键时刻的理性让步,都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最后,这场危机也凸显了国际政治的复杂性。意识形态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以及领导人的个人决策,都可能在历史的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如今,当我们回望1962年的那个十月,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场危机所带来的震撼。它让我们更加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核武器的阴影下,全人类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而那些在风暴眼中的抉择,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警示着后人,理性与智慧,永远是避免灾难的最佳选择。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拿到这本《甲骨文丛书:午夜将至》,内心涌起的首先是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似乎捧在手里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承载着一段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深刻记忆。我对那个时代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源于一种对“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命运”的好奇,但这本书的视角显然更加宏大,聚焦于几个关键的决策者,他们的一念之间,便足以决定无数生命的走向。书名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危机感和史诗感,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用一种近乎电影镜头般的细腻笔触,将那些弥漫着硝烟、充满着恐惧和希望的场景展现在我的眼前。我希望能够看到,在白宫、在克里姆林宫,甚至是遥远的哈瓦那,那些伟大的(或者说,被历史铭记的)领导人,是如何在巨大的压力下,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我想了解,在那些秘密会议、紧急电话和政治斡旋的背后,是否真的存在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交易,是否有人在暗中操纵着局势,亦或是,一切都只是在人类智慧和运气之间的一次惊心动魄的博弈。我对赫鲁晓夫这个人尤其感兴趣,他身上那种粗犷而又充满战略眼光的特质,在冷战时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我想知道他在面对肯尼迪的强硬和卡斯特罗的坚定之时,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他是否也曾因为自己的决定而感到后怕。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冷战时期那种黑白分明的世界格局,以及弥漫在空气中的不安。我一直对古巴导弹危机这样一个极具戏剧性的历史事件充满好奇,它就像一个巨大的问号,悬挂在人类文明的上空,时刻提醒着我们曾经离毁灭有多近。《甲骨文丛书:午夜将至》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力量,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足以吞噬一切的灾难。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肯尼迪、赫鲁晓夫和卡斯特罗这三位核心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刻,各自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他们是如何在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和个人权谋之间进行艰难的权衡。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翔实的史料,还原出当时那些紧张到窒息的谈判场景,那些决定世界走向的电话会议,以及那些在生死边缘徘徊的抉择。我尤其想知道,在古巴这个小岛上,卡斯特罗是如何成为这场全球性危机的关键一环,他对于这次危机又有怎样的认知和考量?这本书的厚重感预示着它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历史记录,更可能是一次对人性、权力以及和平代价的深刻反思,我期待它能带来一场心灵的震撼。

评分

“甲骨文丛书”这个系列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它预示着这本书将深入挖掘历史的肌理,呈现出不为人知的真相。而《午夜将至:核战边缘的肯尼迪、赫鲁晓夫与卡斯特罗》这个书名,更是直接点燃了我对冷战时期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的探索欲。古巴导弹危机,这个被誉为人类最接近核毁灭的时刻,一直是我研究冷战史的重点。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带领我重返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去近距离观察肯尼迪、赫鲁晓夫和卡斯特罗这三位关键人物的决策过程。我希望作者能够运用严谨的史料和深刻的分析,还原出当时决策者们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他们之间的博弈,以及他们在关键时刻所做的每一个选择。我很好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个人情感、国家利益、意识形态以及偶然因素是如何交织在一起,最终将世界推向了悬崖边缘,又如何戏剧性地避免了灾难的发生。我特别想了解卡斯特罗在其中扮演的具体角色,他如何在这个全球性的危机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又是如何与两位超级大国进行周旋。这本书似乎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叙述,更可能是一次对人类在极端压力下所展现出的智慧、勇气和脆弱性的深刻洞察。

评分

这款书的封面设计,尤其是“甲骨文丛书”的标注,立刻给我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权威感。我对冷战时期那种紧张的国际关系,以及围绕着古巴导弹危机展开的系列事件一直都非常有兴趣。这本书的副标题“核战边缘的肯尼迪、赫鲁晓夫与卡斯特罗”更是直击核心,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三位在历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角色的领导人,在那个剑拔弩张的年代,是如何在核战争的阴影下进行博弈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不仅仅是事件的罗列,而是对当时决策者内心世界的深度挖掘,去理解他们面临的困境、他们的权衡以及他们最终的选择。我想看到,在那个通讯不发达、信息不对称的时代,他们是如何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情报,又是如何评估风险,最终做出那些足以影响全世界命运的决策。我特别想了解卡斯特罗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他作为古巴这样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如何在两大超级大国之间周旋,他的立场和决策又是如何影响了整个危机的走向。这本书似乎暗示着,在那场惊心动魄的危机背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和故事,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那种带着历史厚重感的字体,加上“甲骨文丛书”的字样,立刻勾起了我对历史纪实类读物的兴趣。我一直对冷战时期那种剑拔弩张的气氛非常着迷,尤其是古巴导弹危机,总觉得它是一个可以被反复挖掘的宝藏。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深入到那段历史的“幕后”,去看看那些站在风口浪尖的人物,比如肯尼迪、赫鲁晓夫和卡斯特罗,他们当时是如何思考、如何决策的。我很好奇,在那个核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刻,他们个人的情感、政治立场以及背后国家的利益是如何交织在一起,最终将世界推向危险边缘又奇迹般地拉回来的。书名中的“午夜将至”和“核战边缘”已经足够震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令人窒息的节奏,展现出当时那种分秒必争、生死一线的感觉。我想看到作者如何通过史料的梳理,还原出当时决策者的内心挣扎,以及不同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博弈。特别是卡斯特罗,他在这场危机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如何在美国的家门口部署苏联的核武器,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故事,我迫切想知道他在其中是如何权衡利弊,又是如何面对来自两大超级大国的压力。这本书似乎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陈述,更像是一次对人类智慧、勇气以及极端环境下集体心理的深度剖析。

评分

封面设计不错,中间突出一个秋字,外国学者的研究作品,可以参考。

评分

甲骨文的书,定价是一如既往的高,翻译一般……

评分

我是我们村第一个在网上上买东西的人。这里大部分人是不网购的。他们买东西价格一般不超过五块,听说我在网上买东西后,整个村都震惊了,村长跑到我家里对我爸说我是不是疯了?老婆跟我闹离婚,说这日子没法过了,面对重重压力,我坚持要买。我相信我这个月的工资不会白花,终于快递我怀揣着激动的心情,颤抖的打开包裹,那到了,一霎那,感觉我的眼都要亮瞎了,啊..这颜值、这手感、只怪我读书少,这质量、无法用华丽的语整个言来形容它。我举着它,骄傲的站在村口,村都沸腾了,; 更有人喊,我不给他们看,他们就跳井。吓得我赶紧收起宝贝,挤出人群落荒而逃。为测试宝贝效果,我立刻去我们村高达100米山上村长家客厅里用。用完后,在全村人羡慕的目光中,仰首挺胸扬长而去。

评分

读这些主要是为了扫盲。刚在前几天入手了英文原版以及新出译作的两本罗曼诺夫王朝,然后过几天就会到货首发的配套译本。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去年的译作了直到现在才入,作者是耶鲁历史专家。据文字介绍说地名和事件繁多,这个译本还想读纸本,丛书其它一些读也可,可因为读本或者古本都觉得观之如梦了无痕,去年读罗马帝国的崛起觉得很有内容,作为西方古史绕不过去的希腊的还须细读。甲骨文丛书中阅读过程最头大二者,一者是与伊斯兰世界有关的一类,与土耳其有关的若干的讲得太概念化试读后觉得头脑空空竟然没记住什么事所以考虑了下没有入。是否我自己记忆力减退了呢?另一者是英法中世纪著作,人名都是音译的一大长串,什么什么几世,封地名爵位名,然后是贵族间血缘和传递关系,根本记不住,我一个外国史盲和在中国古代史有一点积累的不能充分适应感觉满纸是红楼梦那种人多事多却理不出头绪的感觉,最喜欢还是史实翔实无多余修饰的,意译准确并考证充分的,音译占比少的。当然了这个人名地名虽然一大串但总算是真实发生的。比九十年代父母百十块一套买的西方文学名著在阐述的事件上更具真实性。因此还是收了这本,因为太绕不过去了。

评分

质量非常好,与描述的完全一致,物流服务态度很好,运送速度很快,很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

太惊艳了,甲骨文的书真的很不错,京东自营图书真的很不错,虽然知道不是京东自己卖的,但是书和快递着实让人满意,十分

评分

包装看着美观大气上档次。一直信任京东。质量不错,送货很快,服务很好!漂亮,大气,档次高,质量好。 货比三家,选的也好是辛苦啊!现在除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拉面,在强哥这里买不到其他的,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买不到? 上午下单,下午到家,速度飞快!看着还行 货品不错,装了实用。质量可以。是值得购买 不错不错不错!!!!!!用了还可以,刚开始用有点涩。很干净,质感也不错,价位适中,性价比一般吧。 不错 物流一天就到了 整体感觉很不错,收到就用了,挺喜欢的,这个用的好,还要买多几个。 物美价廉,用着看看吧,免去市场购物之劳。 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作为一个京东粉丝,在京东买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也有买到比较坑的产品,如果我用这段话来评价,说明这款产品没问题,至少85分以上, 宝贝收到了,非常喜欢,质量很好,卖家热情,物流给力,非常愉快的一次购物,好评!

评分

吴玉贵先生精研唐代中外关系史,在突厥史、中古文献等研究上卓有建树。本书为其花费五年精审译成之作,可谓呕心沥血。2014年11月,责编拜访吴先生,先生笑称毕其功于一役,要将中文版问世以来获得反馈、特别是当年删改的部分增订进来

评分

我在京东派上看到618期间的图书促销力度了,5月31日全场每满200减100,可叠加200-100的图书券。PC端银联还有额外优惠,最高满400减330。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