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兮归来:金一南讲抗日战争

魂兮归来:金一南讲抗日战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一南 著
图书标签:
  • 抗日战争
  • 金一南
  • 历史
  • 军事
  • 战争
  • 回忆录
  • 国史
  • 近代史
  • 人物
  • 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54206
版次:1
商品编码:1179931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7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中国人对战争*深刻的记忆,就是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它发生在中国*衰弱的时刻。侵略者必然要选择这一时刻。

当西方各国从十七世纪中叶纷纷开始构建现代民族国家之时,中华民族大大落后了。以血缘和姓氏为核心的封建王朝统治者,只对姓氏、家族负责,不对民族负责。表面上说保江山社稷,实则保“大清皇权”四个字而已。

统治者这种状况,反过来又导致民众普遍的冷漠与普遍的麻木,认为天下都是皇上的,打败了也是皇上打败了,割皇上的地,赔皇上的款,与我何干。结果形成只有王朝安全没有大众安全、只有家族安全没有民族安全的状况。

如果不探究我们是怎样衰落到了这样地步,不了解当时中国的政治有多么腐朽、军事有多么低能、社会有多么涣散,就不会了解这种腐朽、低能与涣散要带来多么巨大深重的灾难。

这种内耗严重、四分五裂、散沙般涣散的国家状态和社会状态,怎能不成为列强屠宰的目标。*了解中国的列强,就是日本。*无情屠宰中国的列强,也是日本。

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乏积蓄于生命中的火种。点燃它,这个民族就不会堕落,不会被黑暗吞没,不会被侵略者征服。

内容简介

《魂兮归来:金一南讲抗日战争》内容简介:

若说中国与哪一个国家的关系*难说清的话,恐怕就是日本。

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给日本人以如此巨大的影响。从汉字到围棋,从《论语》到《法华经》,日本人几乎一成不变地从中国学去了这些文化精髓。历史上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日本这样,给中国人如此巨大的伤害。自甲午战争始,哪一次针对中国的战争,都少不了日本;哪一个帝国主义杀人,都不像日本人那样在南京屠城。

中日两国,说不清的关系,道不明的恩怨,皆用这四个字代过: 一衣带水。因为一衣带水,联系方便,影响也方便;因为一衣带水,掠夺方便,侵略也方便。

高层智慧金一南首度开讲,立足战略思维的高度,深度探讨中日两国的民族精神,结合历史长河的纵深,将抗日战争深刻剖析。


作者简介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并代表国防大学赴美军院校讲学。兼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主持人,《中国军事科学》特邀编委。

  2008年 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军营新闻人物”。

2009年 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

代表作《苦难辉煌》被评价为“一部以全新的战略视野全方位描述中共党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著作”,引发较大社会反响,2010年4月中组部和中宣部联合向全国党员干部推荐。同年,当选为“2010中华文化人物”。

2011年,《苦难辉煌》获出版界极高奖项“中国出版政府奖”。

2012年,《浴血荣光》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双百”出版工程重点出版物。


目录

第一章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001

“我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 003

“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 021

“假如你们革命成功了,我看你们也强不过我们多少”/ 030


第二章 一言难尽的一衣带水/ 039

“浙江一带唯流水,巨舰泝来欧罗巴”/ 041

“让日本之魂从底层翻腾起来”/ 053

“事情就是这样开始的”/ 062


第三章 中国是令人垂涎的肥肉/ 073

“满洲问题非以武力不能解决”/ 075

“中国是一个同近代国家情况大不相同的国家”/ 089

“现今各国无一不垂涎于支那”/ 108

战争狂热像富士山一样喷发出来的时候 / 119


第四章 “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 131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 133

“为了征服中国,必须学好中文” / 156

软弱挨打、内耗挨打、腐朽挨打、涣散挨打 / 162

“共产党是从来不投降的” / 170


第五章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熬过一段艰难的路程” / 187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 194

“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 200

麻木千年、沉睡千年也会被触发唤醒的熔岩和地火 / 209


第六章 “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 / 219


附录一:关于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一封通信 / 229

附录二:岁月的皱纹与历史的刀痕 / 239

附录三:平型关风云:战争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战争 / 245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中国自秦以来,无所谓天下也,无所谓国也,皆家而已,一姓之兴,则亿兆为之臣妾,其兴也,此一家之兴也,其亡也,此一家之亡也。天子之一身兼宪法、国家、王者三大物,其家亡则一切与之俱亡……顾其所利害者,亦利害于一家而已,未尝为天下计也。”


▲“我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


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已经多次被侵略战争洗劫。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大英帝国凭借28艘军舰、15 000人的军队迫使大清王朝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赔款2 100万两白银。

《清史》记载了《南京条约》签订消息传到北京时,难受至极的道光皇帝在紫禁城中的表现:


上退朝后,负手于便殿阶上,一日夜未尝暂息。侍者但闻太息声,漏下五鼓,上忽顿足长叹……


小太监听见退朝后不吃不喝、在便殿阶上溜达一夜也不休息的道光皇帝,长叹了一句:


“我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


灾难并未因道光皇帝的感慨戛然而止。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军18 000人、法军7 200人长驱直入中国首都杀人放火,将圆明园付之一炬。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一纸《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赔款白银2亿两,开辟空前的割地赔款。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国家虽然不少,拼凑的兵力却不足两万,10天令北京陷落,赔款数额更是达到空前的4.5亿两白银。

一个被西方描述为经济总量占世界1/3的东方大国,面对坚船利炮竟然如此不堪一击,一而再、再而三地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为什么会这样?

有人认为之所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是那些皇帝昏庸腐朽、奴才透顶,不敢说“不”。

果真如此吗?

我面前有四份宣战诏书:

1841年1月27日(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初五),道光皇帝对英国宣战。

1860年9月12日(咸丰十年七月二十七日),咸丰皇帝对英法宣战。

1894年8月1日(光绪二十年七月初一),光绪皇帝对日本宣战。

1900年6月21日(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慈禧太后对诸国宣战。

最后这次宣战的“诸国”,包括英、俄、德、法、美、奥、意、日、荷、比、西十一国。如果以简单的敢不敢说“不”来诠释历史,该怎么解释这些现象呢?

先看看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大声说“不”的道光。

道光皇帝接手的大清江山,已经是一个朝风腐败的烂摊子。

史籍记载:嘉庆、道光年间,朝风日坏。当时财政开支有一个重要项目,即治河。但每年治河之费,真正用于工程的不到十分之一,其余皆被挥霍。官吏饮食衣服,车马玩好,无不斗奇逞巧。一次宴请常常三昼夜而不能毕。自元旦至除夕,各厅道衙门机关无日不演剧。“新进翰林携朝臣一纸拜见河督,万金即有;举人拔贡携京员一纸拜见道库,千金立至。”

道光继位,颇想重振大清雄风。他先从自己做起:衣非三日不易。宫中用膳,每日不得超过四篮。食物价高,虽喜不索。宫中用款,岁不过二十万。然腐败之风由来已久,弥漫全国,病入膏肓,颇为节俭的道光也万般无奈。

万般无奈也是对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万般无奈。对外国的舶来物,他的态度一直还是相当强硬的,尤其是对鸦片。说起1840年那场鸦片战争,大多数人以为敢对洋鬼子说“不”的只有林则徐。他们不知道1838年那场有28名督抚大员参加的禁烟大讨论中,20位大员反对严禁,主张弛禁;道光皇帝力排众议,坚决主张严禁,支持并起用林则徐。如果少数服从多数,禁烟之事在鸦片战争之前两年就泡汤了。所以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阅看道光的朱批“若能合力同心除中国大患之源,不但卿等能膺懋赏,即垂诸史册,朕之光辉,岂浅显哉!而生民之福,政治之善,又非浅显。谅卿等亦不烦谆谆告诫也。勉之,勉之!朕拭目待之!”当场感动得涕泪横流。

对林则徐采取的种种禁烟措施,道光不但给予有力支持,甚至比林则徐走得更远。与英国人在海上交火之后,道光颁旨:“我朝抚绥外夷,恩泽极厚,该夷等不知感戴,反肆鸱张,是彼曲我直,中外咸知,自外生成,尚何足惜。著林则徐等酌量情形,即将英吉利国贸易停止,所有该国船只,尽行驱逐出口,不必取具甘结。”

林则徐认为不妥,立即复奏:“对英船遵法者保护之,桀骜者惩拒之。”主张区别对待。高居金銮宝殿之上的道光朱笔一挥,批复道:“同是一国之人,办理两歧,未免自相矛盾。”坚持断绝与英国的全部贸易。

1841年1月27日,道光正式下诏对英宣战:


我朝抚驭外夷,全以恩义,各国果能恭顺,无不曲加优礼,以期共乐升平。前因西夷鸦片烟流毒日甚,特颁禁令,力挽浇风。惟英吉利恃其骄悍,不肯具结,是以降旨绝其贸易。乃并不知愧悔,日肆鸱张,突于上年六月间,乘驾夷船数十只,直犯定海,占据城池。复于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直隶、奉天各省洋面,任意往来,多方滋扰……近闻数月以来,奸淫妇女,掳掠资财,建筑炮台,开挖河道,且令伪官出示,谕民纳粮。百姓何辜,罹此荼毒。兴言及此,寝食难安。迨琦善抵粤后,明白开导,仍敢要求无厌,既思索偿烟价,又复请给码头。朕早料其反复无常,断非信义之所能喻,特于年前简调四川、贵州、湖南、江西各路精兵,前赴广东。又调湖北、湖南、安徽各路精兵,前赴浙江,预备攻剿……现在所调各省劲兵,计可赶到,著伊里布克日进兵,收复定海,以苏吾民之困。并著琦善激励士卒,奋勇直前,务使逆夷授首,槛送京师,尽法惩治。其该夷之丑类,从逆之汉奸,尤当设法擒拿,尽杀乃止。至沿海各省洋面,垒经降旨严密防范,着各将军、督、抚等加意巡查,来则攻击。并晓谕官民人等,人思敌忾,志切同仇,迅赞肤浅,共膺上赏。朕实有厚望焉。将此通谕中外知之。


敢于宣战的道光,让谁去指挥作战?御前大臣、靖逆大将军奕山。

奕山又以宿将、湖南提督杨芳为前锋主将。英军初闻杨芳之名,还颇为紧张了一阵。

杨芳怎么抗英的呢?他认为英舰竟能于风高浪涌的洋面操大炮击中目标,定有邪术在内。破除之法,必用秽物。于是这位在平定张格尔叛乱中厚积威名的战将,第一纸作战命令竟是遍收妇女溺器载入木筏,由一副将统领,一闻炮响便蜂拥而出,举筏齐列水面,以溺器对准英船,驱赶震慑其操炮邪术。

杨芳以马桶为胜具,后来被笑传为“粪桶尚言施妙计,秽声传遍粤城中”。

大将杨芳丢了人,主帅奕山又能挣回几多面子呢?

道光要奕山对英军“分路兜剿,务使其片帆不返”。当时从湖南、四川、贵州等地调入广东前线的兵弁,已十倍于敌。但奕山却在兵力仅为自己十分之一的英军攻击下,将道光于金銮殿中想象出来不返的“片帆”,扯成广州城头一面可耻的白旗。

升了白旗的奕山又不想丢人,便虚报战果欺骗道光,说英军进攻靖海门、激战正酣时,烟雾中忽见观音神像,英军遂不敢再击;又观音山下三万斤火药被汉奸点燃,正欲爆炸,有白衣女神展袖拂火,顿时熄灭。

道光闻讯,亲书“慈佑清海”四字匾额送观音庙,以谢神恩。

节俭刻苦和想有所作为的道光,以其勇傲与孤陋,确实对英人大喝了一声“不”。但乞胜于马桶或乞灵于观音的“不”,该算一种什么样的“不”呢?

第一次说“不”终于以很快称“是”而告结束。1841年1月27 日金銮殿上的一纸宣战诏书,变成了1842年8月29 日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那份《江宁条约》(后称《南京条约》):割让香港,五口通商,赔款白银2 100万两。

从此开近代中国割地赔款之先河。

第一个大声说“不”的道光,变成第一个屈辱地说“是”的皇帝。《南京条约》的内容,凡英人的要求全部答应,无丝毫回旋余地,从此也开了从最傲然地说“不”转瞬为最谦恭地称“是”的先河。

听闻条约签订,道光帝退朝后不吃不喝,负手于便殿阶上徘徊往复,一夜不息;“侍者但闻太息声,漏下五鼓,上忽顿足长叹”。割地赔款的屈辱,愧对祖宗的自责,使颇想有所作为的道光深陷懊丧与悲痛。

他蹒跚于深宫,难以解脱。

道光的晚年沉寂潦倒。他至死未解脱重压于心头的“历史罪人”这个包袱,最终也未弄清楚败在了哪里。

道光的失败,并没有阻止后来者说“不”。

最鲜明的是他的第四子,继承皇位的咸丰皇帝。

咸丰帝登基时刚刚20岁,血气方刚,立志为父报仇。大理寺卿倭仁进言,力陈为君者首先要辨别君子与小人,并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图画:


君子讷拙,小人佞巧。君子澹定,小人躁竞。君子爱才,小人排异。君子图远大,以国家元气为先;小人计目前,以聚敛刻薄为务。君子刚正不挠谏诤匡弼,小人依违两可迁就逢迎。君子进忧危之议悚动警心,小人不畏天变滋长逸志。


倭仁说这些话是需要些胆量的。他通过用人问题,将一个衰败王朝的官场空气描绘得入木三分。咸丰非但无雷霆震怒,反赞其“言甚切直”,要大小臣工今后都如倭仁一样直陈所见。

咸丰以直言进谏的倭仁为榜样,震动了官场。非但如此,他还以太仆寺少卿徐继畲上疏中的防“三渐”置诸座右:

“防土木之渐”,即防止大兴土木,挥霍无数。

“防宴安之渐”,即防止歌舞升平,吃喝无度。

“防壅蔽之渐”,即防止言论堵塞,不谙真情。

要防“三渐”的咸丰帝,上台伊始便重新起用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林则徐由原籍启程赴任,行至广东潮州病逝。咸丰闻讯,异常悲伤,御制挽联一副:

答君恩清慎忠勤,数十年尽瘁不遑,解组归来,犹自心存军国。

殚臣力崎岖险阻,六千里出师未捷,骑箕化去,空教泪洒英雄。

咸丰对林则徐的评价可谓异乎寻常,情真意切。

年轻的咸丰虎虎有生气,颇想有所作为。在寻觅君子的同时,他着手处罚小人。鸦片战争中的主和派、道光帝最信任的大学士穆彰阿被他革职,永不叙用;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的耆英被他斥为“畏葸无能”,“抑民以媚外,罔顾国家”,降为五品顶戴。如此之举,一时间朝野人心大快,“人人颂祷圣德英武,迈古腾今”。

咸丰不但敢撤投降派,而且也敢向洋人开炮。1859年6月25日,英、法舰队向大沽口炮台进攻,清军还击,激战一昼夜。13艘英、法舰中,4沉6伤,官兵伤亡500余人,舰队司令何伯的腿也被炸断,联军竖白旗狼狈而退。

这面白旗,是近代史上以坚船、利炮入侵中国的列强升起来的第一面白旗。它对咸丰王朝升起,自幼目睹其父道光皇帝因鸦片战争之败而潦倒不堪的咸丰,一定因大沽口之胜而深感为祖上出了一口恶气。

敢向洋人开炮的咸丰,还敢扣押洋人特使。1860年9月9日,巴夏礼代表英法联军在通州与清政府谈判。咸丰帝恨透了巴夏礼,认为一切坏事皆出其策划,遂下令将其扣留在通州。中国自古便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之说,自幼吟经颂典的咸丰帝为泄心头之愤,连祖宗之例也敢违,确实有点蛮莽之勇。

巴夏礼被擒当天,咸丰便传谕各海口:一律闭关,断绝贸易,与英法决战。


前言/序言


《烽火连天:中国抗战的宏大叙事与微观细节》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将领的视角,而是旨在以更为广阔的史学视野和细腻的社会剖析,重构抗日战争(1937-1945)这场民族存亡之战的全景图。我们力求在宏大叙事中,穿插那些被历史洪流冲刷的微小个体命运,勾勒出那个时代最真实、最复杂的肌理。 第一部:风暴前夜的暗流涌动 (1931-1937) 本卷深入探讨了抗战爆发前的历史积淀。我们不再满足于“九一八事变”作为一个简单的导火索,而是详细梳理了自“一战”后远东格局的演变,特别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内在逻辑与扩张路线图。 国际环境的冷眼旁观者: 详述了西方列强在华利益的考量与对日本侵略的绥靖政策。重点分析了英美“不干涉”政策背后对中国主权的漠视,以及苏联对华政策的摇摆不定。 国内政治的合与分: 细致描摹了国民政府内部关于“攘外必先安内”的争论与实践。通过档案资料,展现了国民党中央在军事、经济、外交等多条战线上为应对全面侵略所做的准备,及其固有的体制性困境。同时,也客观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如何通过区域实践和统一战线策略,逐步积蓄力量,为后来的全面抗战奠定政治基础。 社会思潮的激荡: 深入研究了抗战前夜中国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和工人阶层的思想转向。从“救亡图存”的口号如何从精英阶层渗透到民间,以及文化界人士为民族精神构建所付出的努力。 第二部:战略转折与血肉长城 (1937-1941) 这一部分是全书的核心,着重于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在极端不利条件下的坚持与牺牲。我们避开单纯的战役罗列,转而探讨战争对战略思想和军事指挥体系的影响。 从区域防御到总体战的艰难适应: 剖析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等重大战役背后的战略意图与后勤困境。着重分析了中国军队如何在火力与装备的绝对劣势下,通过空间换时间,将局部优势转化为战略消耗,以期拖垮日军的速决战企图。 后方的支柱与伤痕: 描绘了战争对中国经济命脉的毁灭性打击。重点分析了国民政府如何组织“内迁”——工厂、高校、政府机构从沿海向西南腹地的迁移过程,以及这一“大后方”建设如何支撑了长期的抵抗。本部分还记录了战争初期,城市沦陷后,平民面对的系统性暴力与文化财产的劫掠。 敌后力量的形成与发展: 侧重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分析了敌后战场在牵制日军、打破“治安区”建设方面的独特作用。这部分将结合地方志和游击队的回忆录,展现不同武装力量在复杂环境下的合作与竞争。 第三部:消耗、僵持与国际援助的脉络 (1941-1944)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战争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本卷关注中国如何在全球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下,维持抵抗的火种。 国际援助的复杂性: 详细梳理了从“飞虎队”到“驼峰航线”的援助史。分析了美国“租借法案”对中国战局的影响,以及援助物资的分配、运输过程中的挑战。同时,也探讨了苏联在抗战不同阶段对国共两党的区别性援助策略。 人力资源的极限与社会动员: 探讨了中国社会在长达数年的战争中如何应对人力与物资的枯竭。从“抓壮丁”的残酷现实,到社会各界对战争物资的节约与再利用,展现了普通民众超越极限的韧性。 暗战与情报博弈: 揭示了抗战期间,情报战的激烈程度。无论是针对日军“以华制华”政策的反渗透,还是国共双方在后方的情报收集与反间谍行动,都构成了战争中隐秘而关键的一环。 第四部:绝地反击与历史的收束 (1944-1945) 本卷聚焦于抗战的最后阶段,以及战争胜利后遗留下的深刻问题。 “一号作战”与本土的反击: 详细分析了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而发动的“一号作战”(豫湘桂会战),以及中国军队如何从中吸取教训,在战略上逐步积蓄力量,迎接最后的全面反攻。 对日战争的全球坐标: 分析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对牵制日军主力、减轻盟军压力的战略价值。重点阐述了重庆在远东战略中的地位。 终战的复杂性与战后遗产: 描绘了日本投降后,中国接收沦陷区的混乱局面,以及战后对战争罪犯的审判与遗留问题的处理。本书将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抗战胜利的代价,思考这场战争如何塑造了现代中国的国家认同与政治版图,为理解当代中国与东亚关系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参照。 全书以扎实的史料为基础,结合军事史、社会史、外交史的交叉视角,力求提供一个既有学术深度,又富有感染力的抗战全景图。它关注的是民族在共同的磨难中,如何寻找并实践了自我拯救的道路。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布局简直是大师级的杰作。它不是简单的时间线罗列,而是采取了一种螺旋上升的叙事方式,层层递进,不断深化主题。作者仿佛是一位高明的建筑师,精心搭建了一个宏伟的历史叙事框架,既有宏观的战略剖析,又不乏微观的战术描摹。最让我佩服的是他对复杂局势的梳理能力,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国际政治角力,那些错综复杂的军事部署,在他笔下都能变得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即便是初次接触这段历史的读者,也能轻松把握住核心脉络。读完某一章节后,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迷雾散去,历史的真实面貌得以展现。这种清晰度和洞察力,真的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它带来的知识的充实感和思维的梳理感,是其他一些走马观花式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从装帧设计上就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那种沉稳又不失力量感的封面设计,仿佛一下子就把人拉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叙事手法上的创新,他没有仅仅停留在冰冷的史料堆砌上,而是巧妙地将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命运紧密交织,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位老兵在昏黄的灯光下,娓娓道来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文字功底扎实,遣词造句既有文学的韵味,又不失历史的厚重感。每一次翻阅,都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真实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理解更加立体和深刻。这本书无疑为严肃的历史题材注入了一股鲜活的生命力,绝非泛泛而谈的通俗读物,更像是一部精心打磨的艺术品,值得反复品味和珍藏。我会被那些鲜活的细节所打动,仿佛那些场景就发生在眼前,那种震撼感是难以言喻的。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张力和节奏感,读起来简直像在听一场精彩绝伦的交响乐。时而如疾风骤雨,描绘出激烈战斗场面的紧张刺激,让人屏息凝神;时而又转为低沉舒缓,勾勒出战后重建的艰辛与希望,令人感慨万千。作者对语气的把握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知道何时该用沉重的笔触,何时可以适当地注入一丝诙谐或自嘲,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避免了历史题材容易产生的沉闷感。这种流畅、富有感染力的文字表达能力,使得厚重的历史题材变得无比易读且引人入胜。读完之后,不仅仅是脑海中多了一些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我的情感和精神仿佛经历了一次彻底的洗礼和洗涤,回味无穷。

评分

我常常在想,究竟是什么样的情感驱动着作者去挖掘和书写这些沉重而又光荣的篇章?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那种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人文关怀。它没有回避战争的残酷与牺牲,那些描写,读来令人心痛,但正是这种直面惨烈的勇气,才使得胜利的来之不易显得尤为珍贵。作者似乎对每一个小人物的命运都抱有深切的同情和敬意,他们的挣扎、他们的坚韧、他们的平凡中的伟大,都被细腻地捕捉了下来。这使得阅读过程不再是枯燥的历史学习,而是一次深刻的情感共鸣之旅。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历史,更是在与那一代中国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深沉的情感底色,让这本书拥有了超越一般纪实文学的力量,直击人心,让人在肃穆中感受到一股温暖而坚韧的力量。

评分

说实话,我抱着一种审视的态度开始阅读的,毕竟市面上同类题材的书籍汗牛充栋。然而,这本书很快就展现出了它独特的“锐度”。它敢于触碰那些长期以来被简化或忽略的侧面和争议点,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新观点和新解读。作者的论证过程非常扎实,引用的史料丰富可靠,但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而是以一种开放和辩证的态度,引导读者去思考,去判断。这种高质量的思辨性,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单纯的史料记录。它不仅告诉我“发生了什么”,更促使我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以及“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对于那些渴望深入探究历史肌理的深度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宝藏级别的存在,它挑战了既有的认知框架,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历史视野。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文笔精彩,内容感人,印刷设计也好,推荐购买。

评分

很不错,收到质量很好,物流也很快,包装的妥妥帖帖,干干净净的,质量上乘,我很满意,好评。

评分

百年经典精品收藏人文阅读学术权威思想沉淀

评分

非常非常好看的一本書,一系列都好看。

评分

仲夏日出落西山,一天从早忙到晚,海阔天空事看淡,遇事少钻牛角尖,常与知己寻机缘,放松心情少遗憾

评分

非常感谢京东商城给予的优质的服务,从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面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货及时,配送员也非常的热情,有时候不方便收件的时候,也安排时间另行配送。同时京东商城在售后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户忧患,排除万难。给予我们非常好的购物体验。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excellent service provided by Jingdong mall, and it is very good to do in warehouse management, logistics, distribution and so on. Delivery in a timely manner, distribution staff is also very enthusiastic, and sometimes inconvenient to receive the time, but also arranged for time to be delivered.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mall management Jingdong cust

评分

书籍不错,质量很好,听过讲座,感觉不错,买来读读,应该很好,推荐大家也读读

评分

买几本书品读一下,天天看手机不好。

评分

经常在京东买东西,看中送货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