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作家冈察洛夫三大名著之一
费时二十年、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通过一个艺术家“边缘人”生活和目光
再次衡量俄国普通人的观念和生活变迁
探究变革的社会潮流中青年男女的道德、爱情和思想追求
《悬崖》是俄国知名作家冈察洛夫的三大名著之一,从构思到完成共花了作者20年的时间。小说通过描写俄国贵族青年男女的爱情与精神追求,反映了19世纪40至6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和社会变革。在故事中,贵族青年赖斯基聪明好学,酷爱艺术,却没有坚持的意志。他从彼得堡来到悬崖边上的庄园马林诺夫卡,那里住着他的两个楚楚动人的表妹。赖斯基先是爱上了单纯活泼的玛尔芬卡,可玛尔芬卡爱的是青年维肯季耶夫。于是他移情爱上了大表妹韦拉,韦拉冷艳娇美,追求自由,但她只把他当兄长和挚友,她爱上了满脑子新思想、狂放不羁的流放犯马克。但后来发现自己与马克质检在爱情观和思想上并不相同,马克的所有思想都是空想。在祖母和赖斯基的帮助下,她“悬崖勒马”,选择了林场主图申。赖斯基出国学习雕塑,在艺术殿堂徜徉,身心得到升华,但他时时感到家乡亲人的召唤,决心回国。
冈察洛夫(1812—1891), 19世纪俄罗斯著名作家,在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出生,父亲是富裕的商人。1834年莫斯科大学语文系毕业后到政府工作达30年。1847年,一部长篇小说《彼得堡之恋》(原名《平凡的故事》)出版,描写一个地主少爷顺应资本主义兴起的局势,成为一个实业家的故事,赢得了评论家别林斯基的好评。1852年至1855年间作为海军中将叶夫菲米?普佳京的秘书随他航行到英格兰、非洲和日本,后经西伯利亚返回俄罗斯。冈察洛夫据此旅途写作的游记《战舰“巴拉达”号》在1858年出版,翌年又发表长篇小说《奥勃洛莫夫》,大获好评。1867年,他辞去政府职务,并发表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悬崖》(1869年)。冈察洛夫终身未婚,1891年在圣彼得堡逝世。作者总论自己的三部长篇小说,捍卫现实主义,反对自然主义和“为艺术而艺术”,在当时颇有影响。
严永兴 1940年9月生,上海市人,编审。主要学术专长为俄苏文学,现从事编辑工作。1962年毕业于上海外语学院。1962~1979年在解放军总参谋部工作,1979年至今在本院外文所工作,现任《世界文学》编辑部副主任,《外国文学动态》杂志副主编。主要代表作有:论文《如何看待马雅可夫斯基》《俄罗斯文坛的热门话题——后现代主义》《马卡宁的新作〈审判桌〉》《俄罗斯文学怎么样了》《俄罗斯作家也谈钱》。
他们(《悬崖》)都由我所经历的俄罗斯生活的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过渡这根线,这个始终一贯的思想联系着,由这两个时代的现象在我的描述、肖像、场景及细微末节中的反映联系着。
——【俄罗斯】冈察洛夫
译本序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我对那些经典名著的“译本”之争向来很感兴趣。不同的译者往往会带来不同的解读和风格,就像同一首诗被不同的音乐家谱曲一样,韵味截然不同。我之所以对这个“译文库”如此好奇,是因为我深信好的翻译是连接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桥梁。一个蹩脚的译本能将再伟大的作品变成索然无味的文字堆砌。因此,我非常关注译者是否能掌握那种“信、达、雅”的平衡,既忠实于原著的结构和思想,又能让现代中文读者读起来流畅自然,毫不费力。我希望这里的译者是文学功底深厚、同时对原作文化背景有深刻理解的大家。如果译文能将原作那种独特的时代腔调和人物的口吻准确无误地还原出来,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不仅仅是“名著”二字可以概括的了,它更像是一次与原作者灵魂的直接对话。
评分最近我沉迷于一些探讨人性深处矛盾的作品,那些关于选择、挣扎与救赎的故事总能激起我内心强烈的涟漪。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文学魅力在于它能直面人性的幽暗与光辉,不回避复杂性,而是将它们剖开给我们看。我期待这本书中的故事能够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或许是关于道德困境的深刻剖析,也许是对社会现象入木三分的讽刺。我刚读完另一本同类型的书,那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缓慢,但后劲十足,让人回味无穷。我希望《悬崖》能有类似的内劲,即使情节推进不那么迅猛,但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环境的烘托必须到位,能让人产生“代入感”,仿佛自己也站在了那个命运的十字路口。那种被文字的力量紧紧攫住,无法抽离的感觉,才是我阅读的终极追求。
评分我最近对文学作品中“空间”与“象征”的运用很感兴趣,比如某个特定的地理位置如何影响人物的命运和心理状态。我猜想,既然书名中提到了“悬崖”,那么这个意象很可能在故事中占据了核心的象征地位。悬崖,意味着边缘、危险、决断,也可能是俯瞰全局的制高点。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作者如何巧妙地利用场景来烘托情绪,将环境的压迫感转化为人物内心的挣扎。是外部的困境逼迫主人公做出选择,还是内心早已到达了“悬崖边”才不得不爆发?这种环境与人物命运的互动,往往是区分普通小说和伟大作品的关键。如果能看到那种细腻到令人窒息的场景描写,比如风声、雾气、脚下万丈深渊的描绘,那将是一次极致的阅读体验。
评分说实话,我很少追逐“畅销书”,反倒是更喜欢那些经过时间沉淀,被一代代读者反复咀嚼的作品。选择“世界名著名译文库”中的作品,也是基于这种对“永恒性”的偏爱。我更看重的是作品所蕴含的人类普遍情感和哲学思考,而不是一时的情节刺激。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给我一些可以深入思考、甚至可以作为人生参考的智慧。比如,面对无法解决的冲突时,人类的反应模式是什么?那些伟大的角色是如何处理失败和遗憾的?我希望能通过阅读,拓展我的认知边界,让我对生活的复杂性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摆在那里,就是一种无声的邀请,邀请我去探索那些人类文明中经过检验的、最深刻的经验和教训。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抓人眼球,那种深沉的蓝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立刻就给人一种厚重、经典的文学气息。我把它放在书架上,每次路过都会被它吸引。光是看书名——“世界名著名译文库”,就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毕竟能被收录进这样的文库,想必质量是有保障的。我个人对那些跨越时代、地域,依然能引起我们内心共鸣的作品抱有极大的热情。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做得非常考究,纸张的质感很棒,阅读起来既舒适又有一种仪式感。我特别欣赏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扉页上的精美插画,虽然内容我还没开始看,但光是这些外在的呈现,就已经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它不只是一个故事集,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我希望里面的译文质量也能像外观一样出色,能精准地传达原作者的精髓和情感的细腻之处。
评分不错,应该是正品,下次还来买!
评分京东书号,快递员好!!!!!!!!!!!!!!!!!!!!!
评分速度就是快。上午买的下午就到,快递小送货上门。给100个赞
评分这是一间简朴的、陈设不多的、单调的拱形教室,说话者每说一句话,便用粗大的食指在那位教师的袖口上划一下,以加强自己的语气。说话者那宽大的、墙一般的前额帮助加强了这种语气,而前额这堵墙以他的双眉作为墙基,眼睛则在墙遮蔽下的两个黑咕隆咚的洞穴里找到了宽敞的藏身地。说话者那又宽又薄又严实的嘴巴也帮助加强了这种语气。说话者那呆板的、干巴的、专横的声音也帮助加强了这种语气。说话者那竖立在秃头边缘的头发也帮助加强了这种语气。他的头发像一排排冷杉为发亮的顶部挡了风,那顶部疙疙瘩瘩的则像一张葡萄干馅儿饼皮,似乎他的脑门儿差不多已容纳不下储藏在内部的那些硬邦邦的事实。还有说话者生硬的姿势,圆鼓鼓的外衣、圆鼓鼓的大腿、圆鼓鼓的肩膀—噢,还有他的领带也好像是一个顽固不化的事实,被特意训练出来毫不含糊地挡住了他的脖子—总之,所有的一切都加强了这种语气。
评分好。很好。非常好。真是特别好。
评分618价格给力,囤了不少慢慢看吧。618囤的最多的就是书了。
评分世界名著名译文库冈察洛夫集:悬崖。。。
评分上海三联的书不错,京东半价+满125-25,实际到手约4折,非常划算。可惜有两本书有打包带勒痕,退货了。
评分物流送得很快,小哥态度很好。只是书是精装,硬壳的,我习惯软面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