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繁体、大字、竖排、注音。繁体,又称爲正体,是中华汉字的正统传承,中华经典一直是以繁体字的形式传承的;大字,旨在方便儿童认识汉字,减少视觉疲劳。竖排,是中国典籍固有的排版方式,其藴含深厚智慧,好处甚多。注音采用的是汉语拼音,旨在保证初学者读音之准确。
2.内容全面、丰富。承传几千年的文化经典,传递圣贤智慧的古典巨着。本套《中华经典诵读教材》囊括中华儒释道文化三家典籍,内容更加全面、丰富。
3.采用善本,注音准确。本套丛书经文一律采用纯善的底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4.排版大方、疏阔。本套丛书内文排版大方、疏阔,符合人们阅读习惯,阅读起来非常舒适。
5.设计装帧精致典雅。本套丛书在设计装帧方面精致典雅,简洁大方,古朴庄重,尽量体现古书韵味,更加悦目。
《中華經典誦讀教材》(全18册)遴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儒釋道典籍三十五種,采用大字注音、正體豎排,是一套專門用於誦讀的經典教材。經文采用纯善的底本,反復校對,標點、注音參考學者註疏,力求準確無誤。適合作為少年兒童的經典誦讀教材,也可以作為成年人學習經典的誦讀讀本。
《中華經典誦讀教材》(全18册)包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啟蒙、孝經》《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陰騭文)》《了凡四訓》《女四書、女孝經》《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幼學瓊林、龍文鞭影》《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禮記選》《詩經》《尚書》《左傳選》《易經》《道德經、莊子選》《唐詩三百首》《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心經、金剛經(附:佛說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菩薩本願經》。
“中華文化講堂”,自2009年出版第壹套書以來,迄今已經在中國書店、團結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群言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九州出版社等出版傳統文化經典圖書壹百多種,發行遍及海內外。
中華文化以儒釋道三家文化為主流,其根是孝,其本是敬。落實在孝親尊師。中華傳統文化,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是也。文化是民族之靈魂,教育是文化之生機。古人有雲:壹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又雲: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第壹件好事還是讀書。以弘揚中華文化、凈化社會人心為宗旨的“中華文化講堂”系列叢書,旨在勸人斷惡修善、凈化社會人心。四年多來,先後出版《群書治要》《國學治要》等國學經典和凈空老法師、王鳳儀老善人、鐘茂森博士、蔡禮旭老師等古今大德的大量著作。其中不少圖書被贈送給多位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日本、馬來西亞、斯裏蘭卡等國家元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各國代表等,並發行流通到加拿大、印尼、德國、馬來西亞等地和臺灣、香港等地,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讓中華傳統文化傳播到千家萬戶,利益了大量人群。
三字經
百家姓
千字文
德育啓蒙
孝經
出版説明
中華文明,有著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是世界上唯一流傳至今、没有中斷的文明。
中華文明價值中最爲重要的,就是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大量經典。這些典籍,薪火相傳,一直流淌在中國人的血液中。
近年來,由于党和國家領導人對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在大量志士仁人的努力推動下,中華傳統文化逐漸迎來了復興的春天。
在此背景下,我們編輯出版了這一套《中華經典誦讀教材》,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傳統,推動讀經教育的普及。本套教材采用繁體、大字、豎排、注音,這在目前出版的衆多經典誦讀本當中,并不多見。繁體,又稱爲正體,是中華漢字的正統傳承,中華經典一直是以繁體字的形式傳承的;大字,旨在方便兒童認識漢字,减少視覺疲勞。豎排,是中國典籍固有的排版方式,其藴含深厚智慧,好處甚多。注音采用的是漢語拼音,旨在保證初學者讀音之準確。
中華文化以儒釋道三家爲主流,其核心爲倫理、道德、因果之教育。儒道兩家是誕生於中國的本土文化,佛教雖誕生於印度,但是自漢代傳入中國以來,早已經和儒道融合爲一體。因此,我們在經典篇目的選取上,打破了一般只選儒家典籍的慣例,將選取範圍擴大到儒釋道三家的經典上。儒家典籍選取了《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德育啓蒙》《孝經》《朱子治家格言》《聲律啓蒙》《笠翁對韻》《幼學瓊林》《龍文鞭影》等童蒙養正經典和「四書五經」中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周易》《尚書》《詩經》《春秋左傳選》《禮記選》,此外還收入了古代女子讀物《女四書·女孝經》,詩歌選本《唐詩三百首》以及《了凡四訓》。道家典籍則收入《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道德經》和《莊子選》四種,佛家典籍則挑選了《十善業道經》《地藏菩薩本願經》《無量壽經》《心經》《金剛經》《佛説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八種。經文和注音均參考歷代注疏和諸家版本,嚴加考證,以求最善。
這套書不僅適合廣大少年兒童作爲讀經教材,即便是成年人,讀誦這些經典,也是大有益處的。古人云:「舊書不厭百回讀」。我們期待著,這些典籍能够家弦戶誦,朗朗的讀書聲能傳遍中華大地,讓古老的中華文明,重新焕發出新的活力。
中華文化講堂編輯部
二〇一四年七月
……
我得说,这套《中华经典诵读教材》在传承中华文化脉络的细节处理上,达到了一个令人敬佩的高度。它所选取的版本,在校对和审校方面,显然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在阅读《百家姓》时,我惊喜地发现,其收录的姓氏列表非常详尽,并且在某些罕见姓氏的排列上,也符合历史文献的记载习惯,这对于研究姓氏源流的读者来说,也是一个潜在的宝藏。这种对细节的坚持,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给儿童启蒙用的读物,更可以作为传统文化研究的一个辅助参考资料。我曾对比过其他几套同类书籍,它们的注释或排版上总有些许瑕疵,但这一套几乎没有发现明显的印刷错误或版本硬伤,显示出极高的专业水准,体现了出版方对“经典”二字的敬畏之心。
评分作为一名对国学经典有着长期兴趣的读者,我必须强调这套教材在内容选择和编排上的独到匠心。它将“三件套”(《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与“德育双璧”(《德育启蒙》《孝经》)精心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启蒙教育体系。这种组合的优势在于,它不仅教授了基础的识字和文化常识(《千字文》的博大精深可见一斑),更重要的是,它将道德伦理的教育放在了核心地位。读完《孝经》部分,我深刻体会到,古代先贤是如何将“孝”这一根本伦理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文字虽简练,但蕴含的哲理却是无穷的。对于现代社会中,如何平衡个人发展与家庭责任,这本书提供了穿越时空的智慧指引。每一篇的选文都经过了精挑细选,确保了内容的纯粹性和教育价值的最高标准,绝非随意拼凑的合集,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教育蓝图。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古朴典雅,用料扎实,摸上去很有质感,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打开书页,那种特有的油墨香气和泛黄的纸张,仿佛瞬间把我带回了那个群星闪耀的古代学堂。我特别欣赏它采用了繁体竖排的版式,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在阅读体验上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感觉。对于一个热衷于传统文化,尤其是希望孩子们能真正领略古文韵味的人来说,这种排版方式是无可替代的。墨迹清晰,字号适中,即便是初次接触竖排阅读的朋友,也不会感到太吃力。我记得第一次翻开《三字经》的章节时,那种节奏感和音韵美,在竖排的引导下,显得尤为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大声诵读。这套书的排版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复古,更是一种对文化传承的郑重承诺,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层次地体会到古人著书立说的严谨与智慧。
评分从一个资深阅读者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文化入口”。对于成年人而言,当我们重新拾起这本被自己童年略过的经典时,会有一种全新的感悟。例如,当我们再读《千字文》时,会发现它不仅仅是千个不重复的字,而是对中国古代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的一个高度浓缩的百科全书式的概览。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是先通过短小精悍、易于接受的《三字经》建立基础认知,再通过《百家姓》理解社会结构,最后通过《千字文》拓展知识面,再用《德育启蒙》和《孝经》回归立身之本。这种从基础知识到核心价值观的递进关系,极其符合人类的学习规律和教育理念。它成功地将中华数千年积累的智慧,以一种紧凑、精炼且极具美感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是值得每一个家庭珍藏的瑰宝。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远超我最初的预期,它绝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而是真正可以融入日常生活,帮助孩子建立正确价值观的“工具书”。我最欣赏的是它在“德育启蒙”部分的处理方式,它没有使用过多晦涩难懂的注释去打扰初学者的兴致,而是通过原文的自然流动,让孩子们先建立起对“善”与“德”的直观感受。我让我的侄女尝试背诵其中的篇章,她反馈说,因为是竖排且字形端正,她更容易记住句子的结构和节奏。此外,这套教材的厚度适中,便于携带,无论是周末去公园进行户外诵读,还是日常睡前温习,都非常方便。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比单纯的说教要有效得多,它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品格,让他们在咿呀学语之时,便能接触到中华文明最核心的道德基石。
评分纸质好排版好字体好印刷好。
评分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启蒙、孝经(繁体竖排)
评分挺不错的。可以的。这套东西值得入手。大家快买吧。挺不错的。可以的。这套东西值得入手。大家快买吧。
评分纸质好排版好字体好印刷好。
评分不错哦?⊙∀⊙!。。。。。。。。。。
评分校对的还挺好的
评分质量非常好,与卖家描述的完全一致,非常满意,真的很喜欢,完全超出期望值,发货速度非常快,包装非常仔细、严实,物流公司服务态度很好,运送速度很快,很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三十多岁的人了,却还得从这些幼儿经典读起,真是羞愧。
评分繁体直排,纸张不错,开本大,便于诵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