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新版)
:68.00元
作者:【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08660752
字数:307000
页码:417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瘦身版”人类简史。如果说给我一本书,不到五百页,没有一堆令人晕头转 向的年份、人名、地名、称号,就能涵盖了人类如何崛起、影响现代生活甚巨的资本主义、一神教、自由人文主义、基因工程如何兴盛的人类历史重大脉络……这是仅有的一部!
分4大部分描述人类大历史。1大开创性在于打通文字发明前后历史的界限;填补传统人类史的3大鸿沟:历史观与哲学观之间的鸿沟(提供有史实根据的深刻哲学思考)人类和生态系统之间的鸿沟(读者多从生态来思考,而不是只讲人类的利益)集体和个人之间的鸿沟(检视历史事件如何影响到当时一般人的生活)。学界和大众都一致认可,戴蒙德推荐。
目录
推荐序 高毅
部分认知革命
1. 人类: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
2. 知善恶树
3. 亚当和夏娃的一天
4. 毁天灭地的人类洪水
第二部分农业革命
5. 史上大骗局
6. 盖起金字塔
7. 记忆过载
8. 历史从无正义
第三部分人类的融合统一
9. 历史的方向
10. 金钱的味道
11. 帝国的愿景
12. 宗教的法则
13. 成功的秘密
第四部分科学革命
14. 发现自己的无知
15. 科学与帝国的联姻
16. 资本主义教条
17. 工业的巨轮
18. 一场永远的革命
19. 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20. 智人末日
后记:变成神的这种动物
参考书目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它让我看到了人类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作者并没有把人类的成功归结于某种先天的优越性,而是强调了很多关键性的“命运转折点”。比如,他反复提到的“物种灭绝”事件,以及之后人类如何利用这些“空白”来填补生态位。我读到这里的时候,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我们今天所处的地位,并非是注定的,而是无数个巧合堆积的结果。而且,作者在讲述不同文明的发展和衰落时,也非常客观,他不会简单地褒扬或批评,而是去分析背后的原因,比如环境、技术、社会结构等等。我最喜欢的一点是,他没有回避人类历史中的黑暗面,比如战争、压迫、剥削,但他也不会沉溺于其中,而是会把它放在更宏大的叙事中去解释。他让我明白,这些看似残酷的现象,很多时候也是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某些问题而不得已采取的方式。这本书让我对人类这个物种有了更全面、更立体的认识,它既看到了我们的伟大之处,也看到了我们的局限性,更看到了我们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我们,所经历的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真的太特别了,它不像那种一本正经地给你讲授知识的书,更像是一个博学的朋友在跟你聊天,用非常有趣的方式把复杂的概念讲清楚。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不同历史阶段时,那种抽丝剥茧的逻辑推理。比如,他讲到“人类统一”的时候,他并没有直接说“因为大家都要吃饭”,而是从更根本的角度去分析,比如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信仰、共同的法律等等。他会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比如用“部落”、“帝国”到“金钱”、“宗教”和“国家”这些“虚构的共同想象”来串联起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我之前读历史,总是觉得那些社会制度和法律条文是从天而降的,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它们都是人类为了解决生存和协作问题而逐渐创造出来的。而且,作者对“金钱”的分析也让我印象深刻。他把它定义为一种普世的信任系统,一种非常强大的“虚构叙事”。想想也是,一张纸或者一个数字,为什么能换来这么多的东西?不就是因为我们所有人都相信它有价值,都相信别人也会接受它。这种集体性的信念,真的非常强大。这本书让我对人类社会的运转机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更加佩服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竟然能够构建出如此复杂而又运转良好的系统。
评分最近读完这本书,感觉像是做了一次智力上的“大扫除”,把我固有的很多历史观念都刷新了。尤其是关于“农业革命”的论述,简直是让我目瞪口呆。我一直以为农业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走向更美好生活的开始,但这本书却说,农业革命对个体来说,可能是一场“史上最大的骗局”。我当时就愣住了,这和我的常识完全不一样啊!作者解释说,虽然农业革命让人类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人口也得以爆炸式增长,但同时,这也带来了更多的劳动、更不均衡的饮食、更多的疾病,以及更严重的社会等级分化。人们开始为了土地和食物而争斗,生活变得更加辛苦和焦虑。我仔细回想了一下,确实是这样。过去游牧民族的生活虽然看起来艰苦,但他们可能拥有更多的自由和更健康的饮食,而一旦定居下来,就意味着要辛勤耕作,要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疾病的威胁。这种颠覆性的观点,让我开始重新思考“进步”的定义。是不是所有人口的增长都代表着幸福感的提升?是不是所有大规模的社会结构都一定是优化的?这本书让我开始用一种更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思考我们为了所谓的“文明”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它不仅仅是讲述了过去,更是引导我们去反思现在,去质疑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在于它让我看到了人类发展的“不可预测性”。作者在讲述“农业革命”的时候,就明确指出,那些做出改变的人,很可能并不知道他们即将开启一个怎样的时代。同样,我们今天所做的很多事情,也可能在未来的历史中,被赋予完全不同的意义。我最喜欢的一点是,作者在处理“科技发展”的时候,并没有简单地歌颂科技的力量,而是会去分析科技对人类社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他讲到“核武器”的时候,就让我看到了科技的两面性。它可以是文明进步的助推器,也可能是毁灭的根源。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不能盲目地相信科技能够解决所有问题,而是需要审慎地去运用科技,去引导科技的发展方向。而且,作者在结尾的时候,也留下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我们去思考人类的未来。这种“留白”,反而比直接的结论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它让我觉得,历史的进程还在继续,我们每个人都在参与其中,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影响着这个进程的走向。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人类”这个概念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思考。它不只是讲述了我们的过去,更是让我们去反思我们“是什么”。作者在分析“宗教”的时候,让我看到了人类对“意义”的追求。我们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活着,更是需要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种对意义的追寻,驱动着我们去创造艺术、去探索科学、去建立信仰。我之前一直觉得,科学是理性的,宗教是感性的,但这本书让我看到,这两者在某种程度上,都服务于人类对“超越”的渴望。我们希望理解宇宙的奥秘,也希望在死后能够找到归宿。这种渴望,是深植于我们基因中的。而且,作者对“资本主义”的分析也让我印象深刻。他认为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一种对“未来”的信仰。我们相信未来的经济会增长,相信我们的投资会有回报。这种对未来的乐观预期,驱动着我们不断地去创造和消费。这本书让我明白,人类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拥有这种“向前看”的能力,我们能够相信明天会更好,并且为此而努力。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真的很“冷酷”又“清醒”,它用一种非常客观、甚至有点“生物学”的方式来审视人类。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历史”的定义,他认为历史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事件的功绩,而是“环境”和“生物”之间不断博弈的结果。他会用很多科学的证据来支撑他的观点,比如基因学、考古学等等。我之前读历史,总觉得历史是关于“人”的故事,但这本书却告诉我,很多时候,历史的走向是被那些我们看不见的力量所驱动的。比如,他讲到人类学会了直立行走,学会了使用工具,但这些进步,在很多时候,都是为了更好地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我读到关于“冰河时代”那部分的时候,深有体会。人类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能够生存下来,并且不断壮大,真的需要极大的韧性和智慧。而且,作者对“社会”的理解也让我耳目一新。他并不把社会看作是一种纯粹的“文明”产物,而是把它看作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繁衍而构建的一种“合作机制”。这种机制,有利也有弊,它既能带来力量,也能带来束缚。这本书让我开始用一种更“自然”的眼光去看待人类,去理解我们身上那些看似“不合理”的行为,可能都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演变出来的。
评分这本书的写作风格真的非常独特,它不像我以前读过的任何一本历史书。作者就像一个旁观者,用一种非常冷静、客观的视角,去观察人类的演变。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把人类比作了一种“寄生虫”,寄生在地球这个“宿主”身上。这种比喻一开始听起来可能有点刺耳,但细细想来,却非常贴切。人类的活动,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球的生态环境,对其他生物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作者在讲述“末日审判”的那部分时,更是让我感到一丝寒意。他分析了人类可能面临的各种威胁,从气候变化到核战争,再到人工智能的失控。这些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基于我们目前的发展趋势所做出的理性推测。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人类的命运并非是注定的,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对我们自身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促使我去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与地球和谐相处,如何避免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这本书不是一本让人感到轻松愉快的读物,但它绝对是一本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书。
评分这本书绝对颠覆了我对人类历史的认知,它不像我以前读过的那些枯燥的历史教科书,只是罗列事实和年份。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宏大,它从最最开始,从那些微不足道的猿类讲起,一点点梳理人类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认知革命”那部分,作者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解释了语言和虚构故事的力量。想想看,我们之所以能团结协作,建立起庞大的社会,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能够相信那些并不真实存在的东西,比如国家、宗教、金钱。这些抽象的概念,让我们超越了仅仅是生物的局限,拥有了共同的信仰和目标。我以前从未这样思考过,总觉得历史就是战争、政治、科技的进步,但这本书告诉我,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大脑的进化,在于我们沟通和想象的能力。而且,作者在讲解这些概念的时候,并没有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而是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比如蚂蚁的群体行为和人类的合作方式的对比,让我很容易理解。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单单是关于历史,更像是关于我们作为“人类”这个物种的本质的探讨。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思考我们为什么会做出现在的选择,我们身上到底有哪些特质是与众不同的。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感觉自己像是窥探到了历史的秘密通道,看到了那些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层逻辑。而且,它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好奇,想知道人类还会继续如何演变,我们又会创造出怎样的新“神话”。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它能够将宏大的历史进程,用非常具体的、 relatable 的方式呈现出来。作者不会用晦涩的语言去堆砌,而是会选择那些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例子。比如,他讲到“人类的扩张”时,会用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些城市化的进程来类比,让我们很容易理解那种“占领”和“改造”的冲动。我之前读历史,总觉得那些古代的王朝更替、民族迁徙,离我们非常遥远,但这本书却能让我感受到,那些行为背后,其实和我们今天的一些行为逻辑是相通的。而且,作者在分析“国家”的形成时,也用了非常有趣的比喻,比如把国家比作一个“大型的合作项目”。这个项目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标,都有明确的规则,并且愿意为了这个项目付出努力。这种描述,让我对“国家”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仅仅是地图上的线条和政治上的概念,而是人类为了共同生存和发展而构建的一种“社会契约”。这本书让我觉得,历史并非是遥不可及的,它就隐藏在我们身边,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更是思维上的。它让我从一个非常微观的视角,跳脱出来,去看待人类的整个发展进程。我最欣赏的一点是,作者在讲述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反权威”的态度。他不会去神化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或者任何一种社会制度,而是会去分析它们的成因和后果。比如,他讲到“宗教”的时候,并没有简单地说它是“精神寄托”,而是分析了它如何成为一种强大的社会控制工具,如何凝聚人心,但也可能导致冲突和排斥。这种“不偏不倚”的叙事方式,让我能够更客观地去理解历史。我之前读历史,总觉得历史人物都是“英雄”或者“恶棍”,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他们也都是那个时代环境下,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做出选择的普通人。而且,作者在讲解“科学革命”的时候,也用了非常独到的角度。他认为科学革命的关键在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在于“认识到自己知识的局限性”。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提醒我们要保持谦逊,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去学习和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