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滤波器与电路设计手册

模拟滤波器与电路设计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Arthur B. Williams(亚瑟 B. 威廉姆斯) 著,路秋生 译
图书标签:
  • 模拟电路
  • 滤波器设计
  • 电路分析
  • 电子工程
  • 模拟滤波器
  • 电路手册
  • 信号处理
  • 无源滤波器
  • 有源滤波器
  • 电路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79386
版次:1
商品编码:1184895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外信息技术精品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88
字数:7808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手册共分19章,分别对各种有源、无源滤波器的设计、滤波器计算机辅助设计、滤波器响应的数学特性、线性电路、非线性电路、预失真电路、阻抗变换、开关电容滤波器、幅度均衡器、延迟均衡、波形产生与变换、反馈放大器和大信号输出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的散热设计、扬声器分频网络、电压反馈、电流反馈放大器工作特性等内容做了分析讨论。

作者简介

  B.Williams先生,有超过45年的滤波器和模拟电路设计经验,著有8部关于滤波器和模拟电路设计的书,同时也是众多专利的持有人。B.Williams先生是IEEE电路和系统学会(长岛)的前主席和IEEE奖的获奖者,是2007年“电子滤波器设计技术发展终身发展奖”领奖人,是Telebyte公司首席科学家,在Telebyte公司他参与了电信行业测试设备的设计。


  路秋生,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系教授,北京市电子电器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电子电器专业职称考评考试命题人员,在国内外杂志和有关国内外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有多篇论文获奖。

目录

第1章 现代网络理论介绍 1
1.1 极-零概念 1
1.2 利用多项式合成滤波器 5
1.2.1 通过扩展驱动点阻抗合成 5
1.2.2 不等终端的合成 7
1.2.3 等同系数合成 8
1.3 有源与无源滤波器 9
1.3.1 频率限制 9
1.3.2 尺寸要求 9
1.3.3 经济性和易于制造性 9
1.3.4 易于调整 9
参考文献 10
第2章 选择响应特性 11
2.1 频率特性归一化 11
2.1.1 频率和阻抗缩放比例 11
2.1.2 低通滤波器的归一化 14
2.1.3 高通滤波器的归一化 15
2.1.4 带通滤波器归一化 17
2.1.5 带阻归一化 22
2.2 瞬态响应 26
2.2.1 非均匀时间延迟的影响 26
2.2.2 网络的阶跃响应 29
2.2.3 冲激响应 30
2.2.4 瞬态工作特性的预测 31
2.3 巴特沃斯最大平坦振幅 36
2.4 切比雪夫响应 39
2.5 贝塞尔最大平坦延迟 48
2.6 线性相位与等纹波误差 50
2.7 过渡滤波器 54
2.8 同步调谐滤波器 57
2.9 椭圆函数滤波器 58
2.9.1 使用滤波器解决方案(书版)软件设计椭圆函数低通滤波器 62
2.9.2 使用ELI 1.0程序设计高达31阶奇数阶椭圆函数低通滤波器 63
2.10 切比雪夫止带的最大平坦延迟 63
2.11 帕普里斯最优“L”滤波器 64
参考文献 65
第3章 低通滤波器设计 66
3.1 低通滤波器 66
3.1.1 全极点滤波器 66
3.1.2 椭圆函数滤波器 67
3.1.3 损耗的影响 73
3.1.4 利用预失真设计 75
3.2 有源低通滤波器 78
3.2.1 全极点滤波器 79
3.2.2 VCVS统一电容器结构 87
3.2.3 低灵敏2阶节电路 88
3.2.4 椭圆函数VCVS滤波器 89
3.2.5 可变状态低通滤波器 93
3.2.6 广义阻抗变换器 100
3.3 最小相位移滤波器 106
参考文献 107
第4章 高通滤波器设计 108
4.1 LC高通滤波器 108
4.1.1 低通到高通的转换 108
4.1.2 T-?电容变换 112
4.2 有源高通滤波器 113
4.2.1 低通到高通变换 113
4.2.2 全极点高通滤波器 113
4.2.3 椭圆函数高通滤波器 115
4.2.4 状态可变高通滤波器 119
4.2.5 采用GIC的高通滤波器 127
4.2.6 采用广义阻抗变换(GIC)的有源椭圆函数高通滤波器 128
4.2.7 恒延迟高通滤波器 130
参考文献 131
第5章 带通滤波器 132
5.1 LC 带通滤波器 132
5.1.1 宽带滤波器 132
5.1.2 窄带滤波器 134
5.1.3 并联谐振电路的设计 140
5.1.4 串联谐振电路的设计 145
5.1.5 同步调谐滤波器 146
5.1.6 窄带耦合谐振电路 147
5.1.7 预失真带通滤波器 152
5.1.8 椭圆函数带通滤波器 155
5.2 有源带通滤波器 160
5.2.1 宽带滤波器 161
5.2.2 低通极点和零点的带通变换 163
5.2.3 有源带通电路的灵敏度 167
5.2.4 全极点带通结构 168
5.2.5 椭圆函数带通滤波器 182
参考文献 193
第6章 带阻滤波器 194
6.1 LC带阻滤波器 194
6.1.1 带阻电路变换 194
6.1.2 全极点带阻滤波器 195
6.1.3 椭圆函数带阻滤波器 198
6.1.4 空网络 204
6.2 有源带阻滤波器 208
6.2.1 宽带有源带阻滤波器 209
6.2.2 低通极点的带阻变换 211
6.2.3 窄带有源带阻滤波器 214
6.2.4 有源空网络 221
参考文献 225
第7章 时域网络 226
7.1 全通传递函数 226
7.1.1 一阶全通传递函数 226
7.1.2 二阶全通传递函数 227
7.2 延迟均衡节电路 228
7.2.1 LC全通结构 228
7.2.2 有源全通结构 232
7.3 全通延迟线设计 236
7.3.1 低通到全通变换 236
7.3.2 LC延迟线 238
7.3.3 有源延迟线 240
7.4 滤波器的延迟均衡 241
7.4.1 一阶均衡器 243
7.4.2 二阶均衡器 245
7.5 宽带90°相位移网络 249
7.6 采用重复元件的无源延迟线设计 254
7.6.1 全通延迟线 254
7.6.2 镜像参数非对称延迟线 255
参考文献 256
第8章 LC滤波器设计的改进和阻性网络的使用 257
8.1 简介 257
8.2 抽头电感器 257
8.3 电路变换 260
8.3.1 诺顿电容变压器 260
8.3.2 窄带近视 262
8.4 有寄生电容的设计 264
8.5 不合理Q值的幅度均衡 266
8.6 节省线圈绕组的椭圆函数带通滤波器 269
8.7 滤波器调节方法 273
8.8 测试方法 274
8.8.1 插入损耗和频率响应 274
8.8.2 滤波器网络输入阻抗 275
8.8.3 时域工作特性 277
8.8.4 群延迟 277
8.8.5 电感Q值测量 279
8.9 不等阻抗的设计 280
8.9.1 指数抽头的阻抗标定 280
8.9.2 用于阻抗匹配的最小损耗接口 280
8.9.3 设计用于阻抗匹配的非对称阻性T和?衰减器 281
8.10 对称衰减器 283
8.10.1 对称T和?衰减器 283
8.10.2 桥T衰减器 284
8.11 功率分配器 284
8.11.1 电阻性功率分配器 284
8.11.2 魔T分配器 285
8.12 现有设计中引入传输零点 286
参考文献 288
第9章 LC和有源滤波器的元件选择 289
9.1 基本磁学概念回顾 289
9.1.1 测量单位 289
9.1.2 磁饱和和直流极化 290
9.1.3 电感损耗 290
9.1.4 空气间隙效应 291
9.2 磁性材料和电感的物理形状因子 291
9.2.1 磁性材料 292
9.2.2 磁性线圈结构 293
9.2.3 表面安装射频(RF)电感 294
9.3 电容器的选用 295
9.3.1 电介质性能 296
9.3.2 电容器的结构 297
9.3.3 用于滤波器的电容器选用 299
9.4 电阻 304
9.4.1 固定电阻 304
9.4.2 可变电阻 307
9.4.3 电阻的约翰逊(热)噪声 308
参考文献 309
第10章 归一化滤波器设计表 310
第11章 开关电容滤波器 350
11.1 简介 350
11.2 开关电容滤波器理论 350
11.2.1 开关电阻 350
11.2.2 作为一个功能电路的基本积分器 351
11.2.3 开关电容滤波器噪声的限制 352
11.3 通用开关电容二阶滤波器 352
11.3.1 工作模式 353
11.3.2 工作模式特点 356
11.3.3 采用MF10和LMF100的双通用二阶滤波器 357
11.4 开关电容滤波器的类型 360
11.4.1 通用型 360
11.4.2 采用微处理器的可编程通用开关电容滤波器 361
11.4.3 引脚可编程通用开关电容滤波器 361
11.4.4 专用开关电容滤波器 362
11.5 开关电容滤波器选用指南 362
参考文献 363
第12章 可调和固定延迟与幅度均衡器 364
12.1 均衡的需求 364
12.2 均衡工作过程 364
12.2.1 幅度均衡 364
12.2.2 延迟均衡 366
12.3 用于幅度和延迟均衡器的极-零概念 367
12.4 可调延迟和幅度均衡器电路 367
12.4.1 LC延迟均衡器 367
12.4.2 LC延迟和幅度均衡器 369
12.4.3 有源延迟和幅度均衡器 371
参考文献 375
第13章 电压反馈运算放大器 376
13.1 基本运算放大器理论回顾 376
13.1.1 理想放大器 376
13.1.2 反相放大器 377
13.1.3 同相放大器 378
13.1.4 差分输入放大器 379
13.1.5 差分输入和输出放大器电路 380
13.2 非理想放大器分析 380
13.2.1 同相放大器分析 380
13.2.2 反相放大器分析 381
13.2.3 稳定性 381
13.2.4 开环增益效应 383
13.3 掌握运算放大器技术指标 384
13.3.1 带宽和增益 384
13.3.2 相位和增益裕量 384
13.3.3 DC偏移 384
13.3.4 摆率限制 385
13.3.5 建立时间 386
13.3.6 共模抑制比 386
13.3.7 输出电压摆动 386
13.3.8 噪声 386
13.3.9 总谐波失真(THD) 387
13.4 电源供电考虑 388
13.5 运算放大器的选用 390
13.5.1 运算放大器的类型 390
13.5.2 运算放大器的封装 390
13.5.3 常用的放大器 390
13.6 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有关考虑 392
参考文献 393
第14章 线性放大器应用 394
14.1 电阻性反馈网络 394
14.1.1 加和减信号 394
14.1.2 仪器用放大器 396
14.1.3 交流耦合放大器 397
14.1.4 用于高输入阻抗的电压跟随器自举电路 399
14.1.5 用于降低反相放大器反馈环路电阻值的T网络 399
14.1.6 用于高输入阻抗的自举反相放大器电路 400
14.2 电流-电压和电压-电流变换器 400
14.2.1 电流-电压变换器 400
14.2.2 电压-电流变换器(电流源) 401
14.2.3 Howland电流泵 403
14.2.4 电流型放大器 404
14.3 桥式放大器 405
参考文献 406
第15章 非线性电路 407
15.1 理想整流器与应用 407
15.1.1 半波精密整流电路 408
15.1.2 全波精密整流电路 409
15.1.3 峰值检波器 410
15.1.4 取样和保持电路 410
15.2 自动增益控制 412
15.3 对数和反对数电路 415
15.4 乘法器 417
15.4.1 吉尔伯特单元 417
15.4.2 乘法器参数 417
15.4.3 乘法器的数学功能 418
15.5 调制器 419
参考文献 420
第16章 波形成形 421
16.1 积分器和微分器 421
16.1.1 理想积分器 421
16.1.2 一种实用积分器 422
16.1.3 微分器 423
16.2 比较器 424
16.2.1 基本比较器 424
16.2.2 窗口比较器 426
16.2.3 回滞 426
16.2.4 限幅器 428
16.2.5 采用比较器的延时电路 429
参考文献 431
第17章 波形产生 432
17.1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 432
17.1.1 相移振荡器 432
17.1.2 维恩(Wien)桥式振荡器 435
17.1.3 多反馈带通振荡器 436
17.2 非正弦信号波形的产生 436
17.2.1 方波张弛振荡器 436
17.2.2 三角波张弛振荡器 437
17.2.3 555定时器 438
17.2.4 六反相器RC振荡器 442
参考文献 447
第18章 电流反馈放大器 448
18.1 电流反馈放大器简介 448
18.2 电流反馈放大器的分析和应用 449
18.2.1 电流反馈放大器模型 449
18.2.2 稳定性 451
18.2.3 电流反馈运算放大器的摆率 452
18.2.4 采用电流反馈运算放大器实现电压反馈放大器的设计 453
参考文献 454
第19章 大信号放大器 455
19.1 D类音频放大器 455
19.1.1 半桥电路拓扑 455
19.1.2 全桥拓扑 457
19.1.3 没有输出滤波器的D类工作 457
19.1.4 D类LC滤波器设计 458
19.2 分频网络 461
19.3 变压器耦合线路驱动器结构 463
19.3.1 传统变压器耦合线路驱动器 463
19.3.2 差分变压器耦合线路驱动器 463
19.3.3 有源输出阻抗线路驱动器 464
19.4 热管理 466
参考文献 469
附录A 软件下载 470
A.1 软件下载 470
A.2 安装和使用“滤波器解决方案”(书版) 470
A.3 安装和使用“ELI 1.0”程序,用于高达31阶的奇数阶椭圆函数低
通滤波器设计 471
A.4 FLTRFORM.XLS公式电子表格 471

前言/序言

  译 者 序

  滤波器在各种电子电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滤波器设计需要用到许多相关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用到一些相关数学工具,还可以利用一些相关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来简化滤波器的设计。滤波器设计质量对电路的抗干扰性、工作稳定性和信噪比等技术指标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有许多技术指标来评价滤波器的设计质量。

  本手册作者B.Williams先生有超过45年的滤波器和模拟电路设计经验,著有8部关于滤波器和模拟电路设计的书,同时也是众多专利的持有人。B.Williams先生是IEEE电路和系统学会(长岛)的前主席和IEEE奖的获奖者,是2007年“电子滤波器设计技术发展终身发展奖”领奖人,是Telebyte公司首席科学家,在Telebyte公司他参与了电信行业测试设备的设计。

  像世界上其他优秀技术手册一样,本《模拟滤波器和电路设计手册》也是一本鲜明的技术手册。本手册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系统地分析和介绍了模拟滤波器和电路设计的有关知识,对有关滤波器和模拟电路设计做了简洁、细致的分析讨论,思路简洁清晰,配有丰富的滤波器设计数据,供滤波器设计人员在滤波器和电路设计工作中参考。

  本手册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给出了滤波器计算机辅助设计实例,通过有关极点表、元件值和响应曲线对有关的各种滤波器类给以了介绍。通过对本手册的学习可以帮助读者建立起有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本手册的第二个特点是注重有关模拟滤波器和电路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概念的建立。重要的是对有关基础知识和功能主要从应用的角度进行介绍。本手册的第三个特色是注重实用性。

  本手册共19章,第1章介绍了现代网络理论,第2章介绍了响应特性选择,第3章介绍了低通滤波器设计,第4章介绍了高通滤波器设计,第5章介绍了带通滤波器,第6章介绍了带阻滤波器,第7章介绍了时域网络,第8章介绍了LC滤波器设计和使用电阻性网络的优化,第9章介绍了LC滤波器和有源滤波器的元器件选择,第10章介绍了归一化滤波器设计表,第11章介绍了开关电容滤波器,第12章介绍了可调和固定延迟与幅度均衡器,第13章介绍了电压反馈运算放大器,第14章介绍了线性放大器应用,第15章介绍了非线性电路,第16章介绍了脉冲成形,第17章介绍了波形发生器,第18章介绍了电流反馈放大器,第19章介绍了大信号放大器。全手册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电子工业出版社引进了系列的国外优秀科技图书,借鉴国外的先进科技知识,以促进国内本行业的技术进步。

  我很高兴能将模拟滤波器和电路设计手册介绍给国内读者,由于译者水平有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指正。

  参与本书翻译的还有赵红、秦拥军、张玲、汪赵强、陈媛、唐继芳、赵晶、孟利民、吴平正、陈圣文、何修献、何玉华、陈燕、陈梅。

  另外在翻译本节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事的帮助和支持,译者在此一并表示感谢。这里,特别要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给予的指导和帮助。

  路秋生

  前 言

  已有四个电子滤波器设计手册的版本,每个新版本进一步增强了以前版本的内容,在1981年这本书的出版前,无源和有源过滤器的设计被认为是一种“黑色艺术”,由数学家和专家进行滤波器设计,主要是因为滤波器设计实现需要烦琐的计算,需要有关技能和经验。最终,这本滤波器设计手册含有所有设计的滤波器类型,这些滤波器由具有广泛技术技巧的业余爱好者、技术工程师和科学技术人员所设计。这本滤波器设计手册作为滤波器设计的参考书,它出现在维基百科上无数次作为滤波器参考的有关搜索,和被许多技术文章和论文以及其他书籍用作参考。虽然以前的电子滤波器设计手册极大简化了无源和有源滤波器的设计,仍然存在不足。滤波器设计是专业的通用模拟电路设计,一直由专家来设计完成,工作中需要有一本揭秘一般模拟电路设计,而且较滤波器设计内容更为广泛的书。这就是本书要做的工作,第一版模拟滤波器和电路设计手册不仅简化了滤波器设计,而且分解模拟设计作为一个设计技巧的感知,强调使用运算放大器作为主要构建模块来实现各种模拟功能的电路。

  同时,本手册介绍了运算放大器工作和局限性的非常有用基础知识,并给出了电路实例。其中许多电路以线性和非线性方式对模拟信号完成数学运算。例如音频功率放大器和分频器的音频应用场合都用到了电压负反馈和电流负反馈,对非理想放大器的影响和分析进行了讨论,介绍了各种实现波形成形和信号波形产生的正弦和非正弦的波形振荡器。

  以前出版的和滤波器有关的材料在修订的模拟滤波器和电路设计手册中做了更新,新版的模拟滤波器和电路设计手册不仅简化了滤波器设计,同时增加了新的主题和丰富了旧版的内容。第1章扩展了内容,进一步强调极-零概念和它与传递函数和利用多项式的现代网络理论之间的关系。极-零概念可以为确定滤波器可用性提供有用的工具,同时也可以用作滤波器优化的指导,本手册给出了各种综合方法,讨论了有源和无源滤波器之间实现的折中,考虑到了每种类型滤波器的频率限制。

  第2章介绍了标准滤波器响应类型的数学特性内容,含巴特沃兹、切比雪夫、贝塞尔、等波纹误差线性相位、过渡、同步调谐和切比雪夫止带恒定延迟等内容,提供这些标准多项式传递函数大量的频域和时域归一化曲线参数,给出了滤波器要求归一化和滤波器的比例缩放。本章介绍了高效椭圆函数滤波器响应,并在整个手册中加以强调。利用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给出了滤波器解决方案(书版)从Nuhertz技术和ELI 1.0两个用于椭圆传递函数滤波器的设计例证。“最佳L”多项式,也称为勒让德(Legendre)或帕普里斯(Papoulis)滤波器,通过有关极点表、元件值和响应曲线包括在有关的各种滤波器类给以介绍。

  第3章中介绍了利用归一化的表格和本书提供的两个滤波器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进行无源和有源低通滤波器设计,介绍了专业无源低通滤波器设计技术,例如使用预失真设计不等终端和补偿由于元件功耗的影响(低Q)。内容覆盖了全极点和椭圆函数型的各种有源低通滤波器结构,对他们工作频带内的零相移低通滤波器设计技术也加以介绍。这个技术特点是在许多伺服系统中要求有频移而不应产生相位移。手册也给出了一些新有源低通滤波器的有源构架。和广义阻抗变换器(GIC)设计方法一起介绍了双向有源阻抗变换器,以实现不同阻抗的负载匹配。

  第4章讨论了有源和无源高通滤波器的实现方法,演示了低通滤波器到高通滤波器的数学变换,展示了利用各种变换技术实现更为实用的元器件参数选用方法。在高通滤波器设计实例中使用了广义阻抗变换器技术(GIC),同时也介绍了采用延迟线来设计恒延迟高通滤波器的独特设计方法。

  第5章中介绍了带通滤波器,各种无源滤波器的变换、近似和有关特性,以确保即使在中心频率、通频带或阻抗水平的极端情况下可以得到实用的元件参数值。给出了一些有源带通滤波器的实现,这些有源带通滤波器以前认为工作频率太高而呈现低灵敏度,同时介绍了低通滤波器到带通滤波器的变换。介绍了Q乘法器的方法,这时滤波器的带宽可以调节。也介绍了一些新的带通滤波器电路结构。

  第6章介绍了带阻滤波器的设计技术,涵盖了无源和有源带阻滤波器的内容。介绍了具有非常陡峭滤波特性的带阻滤波器设计。

  第7章介绍了具有最佳时域特性网络的设计,详细讨论了全通延迟和幅度均衡器。介绍了滤波器的延迟均衡,介绍了LC、有源延迟线和宽带90°相位移网络的设计方法,介绍了使用重复元件设计延迟时间范围为数毫秒非常大延迟时间的低频LC延迟线设计拓扑,同时介绍了有关元器件参数的参数计算公式,这些内容在以前的有关书籍中没有介绍过。

  第8章中介绍了LC滤波器的设计改进,给出了利用特别的设计技术来控制元件参数值,以获得实用元件参数值。展示了各种窄带变换方法。新设计方法说明了在现有的设计中添加额外的传输零点来提高滤波器阻带性能而对通带影响最小。幅度均衡器电路可以补偿由于不合理的Q值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对成功的模拟电路设计而言仔细进行元器件选择是个很关键的设计环节。第9章对各类电感、电容、电阻和寄生效应的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第10章针对快速设计有源和无源滤波器给出了一些归一化的表格。除了标准的多项式类型,针对独特的恒延迟切比雪夫低通滤波器阻带特性给出了有关表格。在购买本手册的同时,可以根据本章的有关附录下载两个程序,其中一个程序是基于Nuhertz技术的滤波器解决方案(www.nuhertz.com),利用这个程序可以设计高达10阶的椭圆函数滤波器,滤波器设计解决方案可以提供滤波器的传递函数、频率响应、群延迟、时域相应、极-零图和高达10阶的低通滤波器椭圆函数无源滤波器的电路工作原理图。同时也有一个可用Spice分析的网络表。第二个程序ELI 1.0可以用于高达约15个零点复杂性(传输零点)或高达31阶的奇数阶椭圆函数滤波器设计应用场合。

  第11章介绍了开关电容滤波器,介绍了基于开关电容滤波器技术的理论,给出了利用标准功能模块集成电路的设计实例,给出了通用开关电容滤波器的架构。介绍了新集成电路(IC)开关电容滤波器的选用指南。

  第12章给出了有源和无源幅度均衡和延迟均衡,给出了固定和可调的开关电容滤波器构建方法,在音频图形均衡器中均衡器得到了广泛使用,用于幅度和延迟失真校正。极-零概念就和均衡器有关。

  第13章给出了电压反馈运算放大器的理论和分析,并对非理想运算放大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正反馈和负反馈、环路增益和工作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且也对运算放大器的开环和闭环响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确保滤波器电路工作稳定的实用方法,详细地给出了反馈计算公式。对决定滤波器工作稳定性的幅度和相位波特图进行了分析,实用运算放大器的参数,例如电压和电流失调/偏置、输入/输出阻抗、谐波失真、电压和电流噪声、共模参数和摆率等都给以了解释和详细说明,涵盖了采用单电源供电的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方法,电压反馈运算放大器的选用指南等内容。

  第14章介绍了线性放大电路应用的有关内容,介绍了差分输入和差分输出放大器、桥式放大器、加权模拟加法和模拟减法


《模拟滤波器与电路设计手册》:穿越模拟世界的精妙指南 在日新月异的电子技术浪潮中,模拟电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收音机的信号调谐到高保真音响的细节还原,从医疗设备的精确测量到工业控制的稳定运行,模拟滤波器和电路设计无处不在,它们是构建现代电子系统的基石。而《模拟滤波器与电路设计手册》正是这样一本致力于深入剖析这一核心领域的权威指南。它并非仅仅罗列枯燥的公式和定理,而是以一种系统、严谨且富于实践精神的方式,引领读者一步步探索模拟电路设计的精髓。 本书的最大亮点在于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它不仅涵盖了模拟滤波器设计的基础理论,如巴特沃斯、切比雪夫、椭圆等经典滤波器类型的特性、设计方法和选择依据,更将视野拓展至更复杂的滤波器结构,例如有源滤波器、开关电容滤波器等,并深入探讨了它们的优缺点、适用场景以及具体的实现技巧。这使得本书的读者,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都能从中找到所需的知识和启示。 对于模拟滤波器而言,其核心在于对信号频率成分的精确控制。本书细致入微地阐述了低通、高通、带通、带阻等基本滤波器类型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大量的图示和实例,帮助读者直观理解滤波器的频率响应、幅频特性、相频特性以及瞬态响应等关键参数。更重要的是,本书强调了在实际设计中,如何根据具体应用的需求,权衡各项性能指标,做出最优化的设计选择。例如,在音频系统中,一个设计精良的低通滤波器能够有效地去除高频噪声,保留纯净的音频信号;而在通信系统中,精确的带通滤波器则是实现信号选择性传输的关键。 除了滤波器的理论设计,本书对电路的实际实现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它详细介绍了各种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运算放大器、晶体管等在滤波器电路中的作用和选型原则。在运算放大器滤波器部分,作者深入讲解了同相、反相、积分、微分等基本运放电路配置,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构建各种高阶滤波器,并详细分析了实际电路中可能出现的非理想效应,如输入偏置电流、输入失调电压、输出电压摆幅限制等,并提供了相应的补偿和优化方法。这对于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可用的电路设计至关重要。 《模拟滤波器与电路设计手册》并非止步于静态的电路分析,它更加注重动态的系统性能。本书对电路的稳定性、噪声分析、失真分析以及瞬态响应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是设计出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电路的必备技能。例如,在电源滤波设计中,深入的噪声分析有助于识别和抑制各种干扰源,从而提供更干净、更稳定的直流电源。在放大器设计中,对失真特性的理解和控制,直接关系到信号的保真度。 本书的另一大特色在于其丰富的实例和应用场景分析。它并非孤立地呈现理论知识,而是将复杂的概念融入到实际的工程应用中,例如在射频前端设计中如何选择和设计滤波器来抑制杂散信号;在音频功率放大器中,滤波器如何影响音质和效率;在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中,滤波器如何放大微弱信号并抑制噪声;甚至在一些特殊的应用领域,如医疗仪器、仪器仪表等,也都有相关的案例分析。这些真实的工程案例,不仅让读者学到理论知识,更能激发设计灵感,并为实际的项目开发提供宝贵的参考。 在内容组织上,本书循序渐进,逻辑清晰。它从最基础的滤波器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理论和技术。每一章节都紧密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又不失可读性,避免了晦涩难懂的术语堆砌,而是力求用清晰、准确的语言阐述每一个概念。对于关键公式,本书都提供了详尽的推导过程,并解释了其物理意义,帮助读者真正理解公式背后的原理。 此外,本书对元器件的选择和优化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在实际的电路设计中,元器件的性能和成本往往是制约设计成功的关键因素。本书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运算放大器等元器件的性能参数、选型指南以及在滤波器电路中的具体应用。例如,在设计高频滤波器时,对低损耗电容和电阻的选择至关重要;而在设计低噪声电路时,低噪声运算放大器的选用则必不可少。本书通过丰富的实例,指导读者如何根据电路的性能要求、成本预算以及可获得性,做出最合适的元器件选型。 对于有一定模拟电路基础的读者,本书更是提供了一个深入钻研的机会。它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更介绍了许多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例如在噪声抑制方面的各种方法,如何利用反馈技术提高电路的性能,以及如何进行非线性电路的分析和设计等。本书的参考资料和附录部分,也为读者提供了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途径。 总而言之,《模拟滤波器与电路设计手册》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实践广度、案例丰富、逻辑清晰于一体的杰出著作。它不仅是电子工程专业学生和研发工程师必备的参考书,更是任何对模拟电路设计充满兴趣的读者,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这一领域精妙之处的可靠伙伴。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能够掌握设计各种模拟滤波器和电路的方法,更能够培养出一种严谨、系统、富有创意的电路设计思维,为自己在电子技术领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启通往模拟世界无限可能的大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模拟滤波器与电路设计手册》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尤其是在数字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它还能如此深入地探讨模拟滤波器这一经典但至关重要的领域,实属难得。我一直觉得,虽然数字处理能实现很多复杂的功能,但模拟电路在某些场合,比如射频前端、高精度测量、以及对功耗和延迟有极苛刻要求的场合,依然是不可替代的。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一点,从最基本的巴特沃斯、切比雪夫、贝塞尔等滤波器类型讲起,不仅介绍了它们的理论原理、设计公式,还详细阐述了在实际电路中如何通过具体的元器件(电阻、电容、电感、运放等)来实现这些滤波器。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仅是枯燥的公式推导,而是穿插了大量实际的电路图例和设计流程,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每一步的含义,甚至可以直接借鉴其设计思路应用到我自己的项目中。特别是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类型来满足特定的频率响应和过渡带要求,以及如何处理阻抗匹配和噪声问题,这些都是在实际工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难题,书中都给出了非常有指导意义的讲解。感觉作者在模拟电路设计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底,并且善于将复杂的理论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评分

我一直对模拟电路设计情有独钟,尤其喜欢钻研那些看似简单却蕴含深刻原理的部分。这次读到《模拟滤波器与电路设计手册》,简直像挖到了宝藏。它不仅详尽阐述了各种基本滤波器理论,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将这些理论巧妙地融入到了实际的电路设计之中。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元器件非线性、温漂等实际干扰因素对滤波器性能影响的分析,这往往是理论计算难以覆盖的盲点。书中给出的补偿方法和设计技巧,对于提高电路的鲁棒性和可靠性大有裨益。另外,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涉及了如何利用集成的滤波器芯片来简化设计,以及在FPGA中实现数字滤波器的基本原理,这让我看到了模拟与数字结合的趋势,也为我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模拟滤波器的设计有了更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整个模拟信号处理领域的兴趣。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我的项目中,去创造出更精密的模拟电路。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相当考究,让我阅读起来非常舒适。虽然内容非常专业,但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图表都清晰可见,不会因为排版问题而影响理解。我最喜欢的是书中的例子,它们大多来源于实际的工程应用,比如音频设备中的去噪滤波器、医疗设备中的生物信号滤波器等等。这些案例让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我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些滤波器在真实世界中的作用和价值。书中对于一些关键的参数,比如通带纹波、阻带衰减、截止频率、相位失真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计算方法说明,让我能够更精确地理解滤波器的性能指标。我还注意到,书中在介绍不同滤波器类型时,都会给出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这对于我们在实际项目中进行方案选型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例如,在需要极低相位失真的场合,书中推荐了哪种滤波器,而在对阻带衰减要求极高时,又该如何选择,这些信息都是非常实用的。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在呈现方式上也下足了功夫,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和愉悦。

评分

我是一名有着多年模拟电路设计经验的工程师,平时的工作主要围绕着信号调理和数据采集展开。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对传感器信号进行预处理,滤除噪声、提取有用信息,而这其中模拟滤波器就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接触到这本《模拟滤波器与电路设计手册》之前,我虽然掌握了一些基础的滤波器设计方法,但总觉得在处理一些复杂和特殊的需求时,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或者说效率不高。而这本书,可以说是在这方面给了我一个极大的提升。它深入探讨了高阶滤波器、有源滤波器、无源滤波器的优劣势以及适用场景,尤其是在讨论如何设计宽带和窄带滤波器时,书中提供的多种方法和权衡利弊的分析,让我豁然开朗。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滤波器级联和补偿的章节,这对于提升滤波器的选择性和抑制能力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高级主题,比如插值和抽取滤波器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应用,虽然不是纯模拟,但其背后的原理与模拟滤波器有着紧密的联系,让我能够将知识触角延伸得更远。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相当可观,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工程师来说,绝对是提升技能、拓宽思路的宝贵财富。

评分

作为一个对模拟电路设计充满热情的初学者,我之前总觉得很多概念晦涩难懂,特别是涉及到滤波器设计时,各种参数和公式让人望而却步。但自从翻开这本《模拟滤波器与电路设计手册》后,我感觉整个世界都亮了!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循序渐进地引导我一步步走进模拟滤波器的奥秘。书中对各种滤波器(低通、高通、带通、带阻)的讲解非常系统,不仅解释了它们的数学模型,还用直观的图示展示了它们的频率特性曲线,让我能够快速建立起感性认识。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提供了许多关于实际元器件选择和电路布局的建议,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电容耐压值、如何考虑电感的寄生参数、以及PCB布线对滤波器性能的影响等等。这些细节往往是新手容易忽略但又至关重要的部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运放配置的章节,那些不同的滤波器拓扑结构,比如Sallen-Key、MFB等,书中都给出了详细的分析和设计表格,让我能够快速根据自己的需求找到合适的实现方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模拟滤波器的设计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原理,就能创造出高性能的模拟电路。

评分

速度快的不要不要的,好评。多在京东买书

评分

专业用书,很赞。

评分

DJ附近的你男的女的

评分

讲的很透彻,仔细研究研究

评分

评分

正版图书,内容权威,很实用

评分

东西不错 物流快 等用了再看

评分

初步看了一下,感觉不错!希望是ok的!

评分

比较好,值得购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