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荷馬史詩中的生與死》聚焦於讀者耳熟能詳的《伊利亞特》《奧德賽》等經典文本,對其中涉及的人物性格、場景設定進行瞭深入細緻地描繪與分析,為讀者展開瞭一幅宏偉的史詩畫捲,為對荷馬史詩感興趣的讀者提供瞭閱讀指引與參考。
內容簡介
《荷馬史詩中的生與死》是一部關於荷馬史詩的精彩專題研究。作者從史詩文本齣發,從生存與死亡這一永恒主題切入荷馬史詩的解讀,對荷馬史詩中的場景描繪、人物刻畫等進行瞭分析,同時探討瞭史詩中有關神明和命運的重要問題。作者通過平易、細緻的討論,引導讀者進入荷馬所勾勒的世界。同時,作者也迴應瞭一些荷馬史詩批評中的重要問題,不僅適用於熱愛荷馬史詩的普通讀者,也能為史詩不同階段的研究者帶來啓發和思考。
作者簡介
作者加斯帕·格裏芬(Jasper Griffin),英國古典學者,牛津大學古典文學教授,曾多年在貝利奧爾學院(Balliol College)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
譯者劉淳,北京大學英語語言文學係教師。
校者張巍,復旦大學曆史係教授。
目錄
目 錄
“西方古典學研究”總序…i
前言…i
縮略錶說明…ii
引言…iii
第一章 象徵性場景和意味深長的物件…1
第二章 性格刻畫…49
第三章 死亡與神樣的英雄…80
第四章 死亡、憐憫與客觀性…102
第五章 男女諸神…145
第六章 旁觀的諸神與《伊利亞特》的宗教…179
譯名對照錶…205
參考書目…223
全書索引…229
荷馬史詩索引…234
譯者說明…237
精彩書摘
引言
任何一位討論荷馬的作者,都不曾讀完從古至今所有關於其詩作的著述。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覺得,前輩的著述,有些更有啓發、更有幫助,有些則稍差。本書有個特點,或許值得一提:它甚少談及荷馬史詩創作中的“程式化用語”理論(formulaic theory)。最近四十年中,由米爾曼·帕裏(Milman Parry)的工作開始,這一理論日益主導瞭英語世界的討論。這一領域的大量工作,在其自身的技術層麵固然令人印象深刻,但我想,也許會有人和我一樣,因它給詩作本身帶來的啓示之少而感到失望。我想,已經證明,《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很可能代錶瞭口頭詩歌傳統的終結。這個論斷有一定的重要性:它提供瞭一種方法,用以解釋荷馬史詩的某些特徵——重復的詩行、固定而反復齣現的特性形容修飾語(epithets)、典型場景。從另一個方麵講,它排除瞭某些19世紀分析的可能性:那些分析對詞語的重復和些微的不雅窮究不休,從而將史詩割裂成碎片;它也應令我們慎重對待基於此類重復所做齣的其他論斷。也就是說,它的作用在於阻止瞭主觀的研究途徑,卻並沒有、也不能在原則上完全排除這樣的可能。
即使荷馬史詩代錶瞭口頭詩歌傳統的終結,這也並不能告訴我們,現有的史詩當時是如何産生的。已經有人宣稱,“在極深的層麵上,帕裏—洛德假說(Parry-Lord hypothesis)定然從根本上改變所有關於荷馬史詩的文學批評”;〔1〕甚至說,我們要研究這些史詩,就必須先有一個新的“口頭詩學”,否則就是無稽之談。〔2〕然而,事實證明,創造一個新的“詩學”並非易事,而關於程式錶達的一些新近的研究,對審美理解的貢獻,亦未能達到我們的期望。已故的亞當·帕裏(Adam Parry)為其父的論文閤集寫下瞭難能可貴的導言,其中談到:“對於誌趣在文學的學者,或是普通文學學生和文學愛好者,全部論證都可能顯得狹隘地技術化,以至於未能觸及根本的問題——荷馬的詩歌……”〔3〕過度專注於這些問題,已使一些學者無視另一傳統下所做的寶貴工作。另一方麵,認為口頭詩歌從本質上與筆頭詩歌大相徑庭的觀念,現在也越發顯得站不住腳。在《口頭詩歌》(Oral Poetry)(劍橋,1977)一書中,露絲·芬尼根(Ruth Finnegan)揭示瞭實際文本的研究如何消弭瞭二者的截然分彆(而對新詩學的籲求恰是以此分彆為據的):“在‘口頭’和‘書寫’文學之間並沒有涇渭分明的界限”(p. 2),“我認為,要對馬苟恩(Magoun)、帕裏等人所設想的口傳文體的本質做齣精確的概括,這種希望定然破滅”(p. 130)。我想,我們將不得不繼續那些並未在根本上鼎新革故的、審美的方法。我們要保持審慎,避免那些已被作品的口頭來源排除掉的論斷;同時,我們處理這些史詩的方式,並不迥異於古希臘人自己曾經對待它們的方式。
其實,較之現代南斯拉夫,古代世界提供的啓示更為豐富。首先,大量關於荷馬的希臘評注中,雖然也有不少無價值的材料,但確實包含瞭許多敏銳而又有建設性的意見;而我對這些材料的利用,比大多數近年的著者都更為全麵。除瞭它們的本身的價值,這些評注對檢驗我們自己的觀點也有一定的價值:如果我們在古代評注作品中找到瞭對這些觀點的支持,這往往錶明,這些觀點至少在古代晚期說得通,在此範圍內不算年代誤植。
其次,近東的古代文學有類似的作品。顯然,荷馬和赫西俄德都受到東方源頭的影響〔4〕:這種影響在“黑暗時代”之前和之後都曾引起注意,而近年的研究傾嚮認為,“黑暗時代”之孤立於黎凡特(Levant),是一個更短暫的間隔,並非像人們從前認為的那麼久。〔5〕在神話的層麵,詩人們所熟知的烏拉諾斯、剋羅諾斯和宙斯的故事,是由鬍裏安(Hurrian)和赫梯(Hittite)源頭演化而來的;諸神群會於奧林波斯山的觀念,在荷馬史詩中至關重要,卻在後來的希臘宗教中不見蹤跡,這觀念則類似我們在美索不達米亞和烏加裏特(Ugarit)文學作品中找到的情景。《舊約》雖看似尋常,其實卻是更有價值的比較文獻來源。說起來簡直有點荒謬:J. R. 普裏查德(J. R. Pritchard)編輯(1969年第三版)的《舊約相關古代近東文本》 (Ancient Near Eastern Texts related to the Old Testament),是個大部頭,價值很高,使用方便;而這部書的存在,令古希臘學者往往從中引述,以至忽略瞭《舊約》本身。《舊約》作為受其他近東文化影響的作品集〔6〕,其相關程度不遜於其他作品;何況它所包含的一些篇章,更具文學特質和文學意義。在關於荷馬中宗教之真實性和嚴肅性的問題上,《舊約》似乎尤其值得關注。
日耳曼和愛爾蘭文學中也有一定數量的類似作品。和處理東方的材料一樣,我們的目的是通過比較和對照,揭示齣荷馬的獨有特質。相關文學和毗鄰文明之文學中習見的主題和觀念,必須經曆特質上的轉變,纔可適用於荷馬史詩的獨有風格。通過這種比較,我們確有可能深入理解荷馬的風格。
最後,我得以在近些年德文作者的荷馬研究作品中,找到很多觀點契閤又有所助益的內容。有跡象錶明,在德國,口頭理論終於流行瞭起來;但我認為,我們往往忽略瞭大量能令我們受益良多的作品。
在這個領域裏,作者和源起的問題是如此經常地主導著討論,甚至到瞭淩駕於史詩本身之上的地步,那麼,我多次提及“詩人”甚至“荷馬”,也許會顯得幾近挑釁。在一定程度上,這是種簡略的提法:我想要討論荷馬史詩,但不想每一次都把有關史詩創作的觀點錶述一遍。這樣的提法,也反映瞭我希望藉此書解釋並論證的觀點:《伊利亞特》是一個整體,盡管大傢有時也承認這點,但我認為其整體性體現在更深的意義上,在於它清晰而獨特地展示瞭關於世界、關於英勇、關於生死的觀念。如果我們同意這點,那麼這種觀念本質上應該屬於同一個人,很難想象除此之外彆的情況;而且,我們或許會感到,這部最偉大的希臘史詩,與那個被古代世界奉為最偉大的史詩詩人的名字,二者無法割裂。同樣,《奧德賽》也有其自身特有的風格,我已努力將其與《伊利亞特》對比闡釋;盡管《奧德賽》的後半部會帶來些睏擾,把這部史詩也看作是一個統一而偉大的創造力的産物,應該是閤乎情理的。
前言/序言
荷馬史詩中的生命禮贊與輪迴審判 翻開《荷馬史詩中的生與死》,你將踏上一段穿越時空的史詩之旅,深入古希臘文明最璀璨的兩顆明珠——《伊利亞特》與《奧德賽》的宏大敘事。這不是對兩部史詩的簡單復述,更非對情節的流水賬式梳理,而是一場關於生命本質、死亡意義、以及人類在神祇乾預與命運擺布下所展現齣的復雜情感與不屈意誌的深刻剖析。本書將以一種沉浸式、探索性的方式,引領讀者審視那些塑造瞭西方文化根基的偉大詩篇,發掘其在對生與死的哲學思考中所蘊含的永恒價值。 第一部分:生之頌歌——英雄的誕生、榮耀與掙紮 生命,在荷馬筆下,是神聖的,也是脆弱的。它承載著個體存在的價值,也映射著傢族、城邦乃至整個民族的命運。《伊利亞特》作為描繪特洛伊戰爭的史詩,聚焦於那些在血與火中鑄就傳奇的英雄們。本書將首先深入探討這些英雄身上所體現的“生命意識”。 英雄的起源與傢族榮耀: 英雄並非憑空齣現,他們的誕生往往與神祇的血脈相連,或齣身於顯赫的王族。阿喀琉斯,這位擁有神之血統的勇士,他的生命充滿瞭榮耀與悲劇。本書將追溯英雄的傢族譜係,理解他們如何肩負傢族的期待與曆史的使命。這種傢族榮耀感,是他們生命意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驅動著他們在戰場上奮不顧身。 “剋萊奧斯”(Kleos)的追尋——不朽的聲名: 在古希臘人的世界觀中,生命的短暫與死亡的永恒形成瞭鮮明對比。麵對不可避免的死亡,英雄們將生命的價值寄托於“剋萊奧斯”——即不朽的聲名與榮譽。本書將詳細闡釋“剋萊奧斯”在英雄敘事中的核心地位。無論是帕特羅剋洛斯的英勇犧牲,還是赫剋托爾在城樓下的絕望呐喊,都旨在贏得後世的銘記。我們將分析英雄們如何通過戰場上的英勇行為、智慧的策略,以及麵對死亡時的尊嚴,來塑造自己的“剋萊奧斯”。這一追求,是他們對抗死亡虛無的最有力武器,也是他們生命意義的升華。 生命中的愛恨情仇與命運的羈絆: 史詩中的生命並非隻有徵伐與榮耀,同樣充滿瞭復雜的人類情感。特洛伊王子帕裏斯因愛奪走斯巴達王後海倫,引發瞭長達十年的戰爭,這是個體情感與國傢命運交織的典型。本書將深入挖掘英雄們之間的友情、愛情、親情,以及由此産生的嫉妒、仇恨與背叛。阿喀琉斯與帕特羅剋洛斯的深厚情誼,海倫與特洛伊王後赫卡柏之間的復雜關係,都為史詩增添瞭濃厚的現實色彩。同時,我們將審視命運在英雄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神祇的乾預,預言的應驗,使得英雄們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命運的玩偶,但他們依然在有限的選擇中展現齣人性的光輝與掙紮。 生命與戰爭的辯證關係: 《伊利亞特》以戰爭為背景,深刻展現瞭生命的寶貴與戰爭的殘酷。本書將分析戰爭如何成為英雄們生命價值的試金石。在炮火紛飛的戰場上,生命的脆弱被無限放大,個體的生命在集體衝突中顯得微不足道,卻又因為英雄的個體行為而熠熠生輝。我們將探討史詩中對戰爭的描繪,不僅僅是軍事行動的記錄,更是對人類暴力本能、集體榮譽感以及個體犧牲精神的深刻反思。 奧德修斯——智慧與韌性的生命贊歌: 《奧德賽》則將視角轉嚮瞭戰後的返鄉之旅,主人公奧德修斯以其超凡的智慧、堅韌不拔的毅力以及對傢園與親人的深切思念,譜寫瞭一麯另類的生命贊歌。本書將深入分析奧德修斯在返鄉途中所經曆的種種磨難。無論是麵對海怪的威脅、女巫的誘惑,還是陰險的敵人的阻撓,他都憑藉智慧和勇氣一一化解。他的生命,是對生命意誌的頑強捍衛,是對迴歸的渴望的執著追求。 第二部分:死之審判——告彆、遺忘與靈魂的去嚮 死亡,在荷馬史詩中,是終結,也是一種轉化。它不僅是對個體生命的終結,也關乎其靈魂的歸宿,以及生者世界的記憶與傳承。《伊利亞特》與《奧德賽》都以不同的方式描繪瞭死亡的降臨及其對生者世界的意義。 死亡的現實與尊嚴: 史詩中的死亡場景異常生動,充滿瞭血腥與痛苦。然而,荷馬筆下的英雄們,即使在臨死之際,也往往展現齣令人動容的尊嚴。赫剋托爾在麵對阿喀琉斯時,明知必死,卻依然選擇挺身而齣,保護他的城邦和傢人。這種對死亡的坦然,以及在死亡麵前所展現的勇氣與責任感,是史詩對死亡的一種解讀。本書將仔細審視史詩中對死亡場麵的描繪,分析其中蘊含的對生命終結的態度,以及英雄們如何在死亡麵前維護自己的尊嚴。 生者世界的哀悼與遺忘: 英雄的死亡,不僅僅是個體的消失,更是生者世界的一場悲劇。戰爭的結束,留下瞭無數的犧牲者。本書將探討史詩中對哀悼的描繪。戰死者的葬禮,傢人的哭泣,以及城邦的悼念,都體現瞭生者對死者的不捨與紀念。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英雄的英勇事跡是否會被遺忘?“剋萊奧斯”的意義,也在此刻顯現——它試圖抵抗遺忘,讓生命以另一種形式延續。我們將分析生者世界的記憶機製,以及如何通過口頭傳頌、詩歌敘事等方式,來對抗死亡帶來的徹底遺忘。 陰間的幻影——冥府的低語: 荷馬史詩中對死後世界的描繪,充滿瞭神秘與模糊。阿喀琉斯在冥府中的一句“寜願做個貧賤的雇農,也不願統治所有的死者”道齣瞭對陰間黯淡景象的絕望。本書將深入分析荷馬筆下的冥府景象。那是一個缺乏生機、幽暗寒冷的國度,逝去的靈魂如同飄渺的影子,失去瞭生前的榮耀與記憶。這種對冥府的描繪,並非一種宗教教義,而是古希臘人對死亡虛無、生命短暫的深沉憂慮的一種象徵。我們將審視這種對陰間的描繪如何影響古希臘人的生死觀,以及他們如何在生者世界中尋找生命的意義,以對抗對死後虛無的恐懼。 “娜伊薩”(Nemesis)與善惡的審判: 盡管荷馬史詩中的神祇乾預頻繁,但“娜伊薩”(Nemesis),即命運的報應,也以一種更普遍的方式存在。史詩中,那些違背神意、作惡多端的人物,最終會受到懲罰,這可以被視為一種靈魂的審判。特洛伊人在戰爭中的某些行為,以及奧德修斯歸來後對那些覬覦他傢産的求婚者的懲罰,都體現瞭這種善惡有報的樸素觀念。本書將探討“娜伊薩”在史詩中的體現,分析其中所蘊含的對公平與正義的追求,以及這種觀念如何影響著人們對生與死的理解。 “奧德修斯”的迴歸:生存的意義與傢庭的維係: 奧德修斯的返鄉,不僅是個人肉體上的迴歸,更是對傢庭、對社會秩序的重建。他所展現齣的對傢庭的責任感、對妻子佩涅洛佩的忠誠,以及對兒子忒勒馬科斯的父愛,構成瞭生命最核心的價值。本書將聚焦於奧德修斯迴歸後的情節,分析其如何重新確立自己的權威,懲罰惡徒,恢復傢庭的完整與秩序。這種迴歸,是對生命意義的一次肯定,是對死亡所帶來的分離與混亂的一次勝利。他不僅活瞭下來,更重要的是,他重新找迴瞭生存的意義,維係瞭傢族的傳承。 本書的獨特視角與價值: 《荷馬史詩中的生與死》並非僅僅停留在文本的錶麵,而是力圖透過曆史的塵埃,挖掘荷馬史詩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對生與死這一永恒主題所進行的深刻探討。本書將: 跨越文本,觸及文化深層: 結閤曆史學、考古學、哲學等跨學科的知識,呈現荷馬史詩所處的文化語境,理解古希臘人獨特的生死觀。 關注個體,洞察普遍: 從英雄個體的命運,映射齣人類在麵對生與死時共有的睏惑、掙紮與追求。 語言的藝術,思想的深度: 細緻解讀荷馬史詩中充滿力量與美感的語言,揭示其背後深刻的思想內涵。 現代的迴響,永恒的啓示: 探討荷馬史詩中關於生命價值、死亡意義的思考,如何在現代社會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 閱讀本書,你將不僅僅是在閱讀一部文學作品的導讀,更是在與古希臘先賢進行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感受他們對生命最真摯的贊美,以及對死亡最深刻的凝視。這趟旅程,將讓你重新審視生命的意義,理解死亡的必然,並從中汲取力量,更加珍惜當下,活齣屬於自己的不朽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