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書彙校集注》(上下)(修訂本)蔡邕《明堂月令論》雲《周書》七十篇,《月令》第五十三氣今本仍在第五十三。
《逸周書》之名,最早見於許慎《說文解宇》《漢書·藝文誌》則稱做《周書》。如謝墉為抱經堂本作序所說,『周書』本以總名一代之書,猶之『商書』、『夏書』也氣由於《尚書》中已有《周書》,把《漢誌》著錄的《周書》七十一篇改稱《逸周書》,是比較方便的。今傳本《逸周書》未有序,列舉七十篇標題,加上序本身,恰閤七十一篇之數。蔡邕《明堂月令論》雲《周書》七十篇,《月令》第五十三氣今本仍在第五十三。
序言
凡例
捲一
度訓解第一
命訓解第二
常訓解第三
文酌解第四
糴匡解第五
捲二
武稱解第六
允文解第七
大武解第八
大明武解第九
小明武解第十
程典解第十二
程寤第十二闕
秦陰解第十四闕
九政第十五闕
九開第十六闕
劉法第十七闕
保開第十九闕
……
捲三
捲四
捲五
捲六
捲七
捲八
捲九
捲十
附錄一 佚文
附錄二 序跋
後記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采用的是一種素雅的墨綠色,搭配燙金的《逸周書彙校集注》幾個大字,低調中透著一股古樸的文化氣息。拿到手裏,份量感十足,紙張的質感也很不錯,摸上去有種細膩的觸感,翻閱時沒有刺鼻的油墨味,這對於一本工具書來說,已經是非常重要的考量瞭。內頁的排版布局也十分用心,字號大小適中,行間距舒適,即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憊。校注的引文和注釋部分,字體也做瞭區分,使得主體內容和輔助信息一目瞭然,這一點對於初次接觸《逸周書》的讀者來說,無疑大大降低瞭閱讀門檻。此外,書的開本也比較實用,既不像大部頭那樣笨重,又不像小冊子那樣局促,放在書桌上,無論是查閱還是擺設,都顯得恰到好處。整體而言,從閱讀體驗的硬件層麵來說,這本書已經做到瞭相當高的水準,讓人充滿瞭對其中內容的期待。
評分我一直認為,好的書籍,不僅僅是內容的堆砌,更是作者(或編者)在整理和呈現過程中所傾注的心血和智慧的體現。一本經典的古籍,經過幾代學者的整理、校勘、注釋,最終呈現在讀者麵前,其背後凝聚瞭多少的努力和思考,是難以想象的。 《逸周書彙校集注》這個書名,就給瞭我這樣的感覺。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學術的結晶,是無數次查閱、比較、考證的結果。“彙校”二字,似乎包含瞭對不同版本精華的匯聚與甄選,“集注”則暗示瞭對前人智慧的集大成。“集注”對於我這樣的普通讀者而言,最大的吸引力在於它可能包含瞭深入淺齣的解讀,能夠幫助我理解那些古老文字背後所蘊含的深層意義。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是如何將曆代學者的智慧融會貫通,又如何將那些晦澀的古代文獻,變得更加容易被現代人所理解和接受。
評分我是一個對曆史典故和文化溯源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逸周書》聽起來就充滿瞭神秘色彩,似乎蘊含著許多不為人知的上古秘聞和政治智慧。雖然我並非專業學者,但一直渴望能有一本既能讓我理解內容,又能帶我領略古人思想的書籍。《逸周書彙校集注》的“集注”二字,讓我對這本書寄予厚望。我猜想,它不僅僅是對原文的羅列,更包含瞭學者們對其中深層含義的解讀和闡釋。這些注疏,或許能像一把鑰匙,打開我理解那些晦澀文字的門鎖,讓我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感受周朝那個輝煌時代的思想火花。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相對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我揭示《逸周書》的獨特魅力,讓我不僅僅是“看”書,更是能“懂”書,從中汲取曆史的養分。
評分我在閱讀古籍時,對於版本問題的敏感度很高。《逸周書》由於其古老且流傳過程中版本較為復雜,其校勘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本優秀的《逸周書》版本,應當能夠清晰地呈現不同傳本之間的異同,並且能夠對存在爭議之處給齣閤理的說明或考訂。《逸周書彙校集注》這個書名,恰恰點齣瞭“彙校”和“集注”兩個核心功能。這預示著它可能整閤瞭多方麵的校勘成果,並對曆代名傢集注進行匯集和提煉。對於我這樣一位對古籍版本研究有一定關注的讀者來說,一本能夠提供嚴謹校勘和豐富注疏的書,是極其寶貴的。我期待它能幫助我厘清《逸周書》的不同版本脈絡,理解學者們在校勘過程中的治學方法,從而更深入地把握這部重要文獻的流變與價值。
評分我一直對先秦古籍的文字演變和版本流傳非常感興趣,《逸周書》作為一部承載瞭重要曆史信息的文獻,其文字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自然是我關注的焦點。看到《逸周書彙校集注》這個標題,我首先想到的是它可能包含瞭對不同傳世本的細緻比對,以及對其中訛誤的校正。這種工作對於學術研究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它能夠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認識原文的真實麵貌,避免被錯誤的版本誤導。想象一下,能夠通過權威的校注,看到學者們是如何花費心血去辨析字句、考證齣處的,這本身就是一種對曆史的追溯和敬畏。我想這本書肯定匯集瞭曆代學者的研究成果,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瞭進一步的梳理和提升,對於想要深入瞭解《逸周書》文字精髓的讀者,這絕對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寶藏。
評分京東換包裝瞭,小小舉動彰顯京東人文關懷。此書遍尋始得,目前戰國策校注無齣其右。
評分上海古籍齣版社的中華要籍集釋叢書正在收齊當中,趁活動收入,喜歡這個版本,推薦收藏。
評分研究之利器,考據學之必備。
評分非常的書我喜歡
評分本來這本書也極佳,可惜是和中華書局精裝諸子集成一塊買的,被比下去一頭。
評分王天海先生的書,研究荀子必備書。
評分很好的書,值得購買,質量很好。
評分價格實惠物流給力,就是包裝不太乾淨,有灰塵和蚊蟲,拆封後就開始過敏瞭,痛苦
評分佛教,人稱詩佛,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彆墅,漢族。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軾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著名,與孟浩然閤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詩400首。善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麵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