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書彙校集注(上下)

逸周書彙校集注(上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黃懷信 等 著
圖書標籤:
  • 逸周書
  • 周禮
  • 禮記
  • 古籍
  • 中國古代史
  • 文化典籍
  • 經學
  • 曆史文獻
  • 校注
  • 先秦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2543915
版次:1
商品編碼:10012578
包裝:精裝
叢書名: 中華要籍集釋叢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07-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241
套裝數量:2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逸周書彙校集注》(上下)(修訂本)蔡邕《明堂月令論》雲《周書》七十篇,《月令》第五十三氣今本仍在第五十三。

內容簡介

  《逸周書》之名,最早見於許慎《說文解宇》《漢書·藝文誌》則稱做《周書》。如謝墉為抱經堂本作序所說,『周書』本以總名一代之書,猶之『商書』、『夏書』也氣由於《尚書》中已有《周書》,把《漢誌》著錄的《周書》七十一篇改稱《逸周書》,是比較方便的。今傳本《逸周書》未有序,列舉七十篇標題,加上序本身,恰閤七十一篇之數。蔡邕《明堂月令論》雲《周書》七十篇,《月令》第五十三氣今本仍在第五十三。

目錄

序言
凡例
捲一
度訓解第一
命訓解第二
常訓解第三
文酌解第四
糴匡解第五
捲二
武稱解第六
允文解第七
大武解第八
大明武解第九
小明武解第十
程典解第十二
程寤第十二闕
秦陰解第十四闕
九政第十五闕
九開第十六闕
劉法第十七闕
保開第十九闕
……
捲三
捲四
捲五
捲六
捲七
捲八
捲九
捲十
附錄一 佚文
附錄二 序跋
後記

前言/序言


《逸周書》乃一部中國古代史書,成書年代雖有爭議,但普遍認為其大部分內容源自西周至春鞦時期,是研究周朝曆史、製度、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這部書的珍貴之處在於,它保存瞭大量其他史籍所未載的史料,為我們勾勒齣周朝早期到中期的政治、軍事、經濟、社會生活等方麵生動的圖景。 《逸周書》的內容極其豐富,涵蓋範圍廣泛。其中,我們可以看到周公旦輔佐成王、平定叛亂的艱辛曆程,感受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時代變革;可以讀到康王時期“刑措不用”的盛世氣象,領略到“明德慎罰”的治國理念;更能窺見厲王時期政治的動蕩與最終的崩壞,體察到“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深刻教訓。書中涉及的君臣對話、誓言、詔令、策問,以及對戰爭的記述、對祭祀的描寫,都為我們理解當時的社會結構、權力運作、倫理觀念提供瞭第一手材料。 《逸周書》的文本流傳曆經坎坷,宋代以來,學界對《逸周書》的校勘、整理、注解從未停歇。曆代學者,如馬瑞臨、王國維、陳夢傢等,都曾緻力於《逸周書》的辨僞、校訂與箋釋,試圖還原其本來的麵貌,並深刻挖掘其史學價值。正是由於這些學者的不懈努力,使得這部古老而珍貴的典籍得以在後世流傳,並被賦予瞭更深刻的理解。 《逸周書》的價值,首先體現在其史料的獨特與重要性。它記錄瞭不少與《尚書》互為補充甚至相互印證的事件,但也保存瞭許多《尚書》所沒有的內容。例如,《逸周書》中的《嘗麥》、《度邑》等篇,詳細記載瞭周文王、周武王伐商的曆史細節,為我們研究商周之際的戰爭提供瞭寶貴的資料。《逸周書》中的《世俘》篇,更是記載瞭武王滅商後俘獲的商朝官員、貴族及其後代的情況,為我們瞭解當時的民族構成和戰後處理政策提供瞭重要綫索。《逸周書》中的《度訓》、《兆》等篇,則涉及到古代的占蔔、祭祀儀式,反映瞭當時人們的精神世界和宗教信仰。 其次,《逸周書》在思想史上的地位也不容忽視。書中體現瞭早期儒傢思想的萌芽,如對德治、禮樂的重視,對君主德行的要求,以及對民心的關注。它反映瞭周人“敬天保民”、“以德配天”的政治哲學,對後世的政治思想産生瞭深遠影響。《逸周書》中的一些論述,如關於“天地人”關係的思考,關於“明察鞦毫”的治理原則,都展現瞭周人獨特的智慧。《逸周書》也反映瞭當時社會上一些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如對自然規律的尊重,對人事變遷的觀察。 再者,《逸周書》的語言文字價值也十分顯著。作為先秦時期的重要文獻,其語言風格古樸典雅,為我們研究上古漢語提供瞭重要的例證。書中一些詞匯、句式、錶達方式,都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逸周書》的文字,也為我們理解漢字的演變和古代的書寫習慣提供瞭參考。 在曆史學研究中,《逸周書》常常被用作印證其他史料的佐證,或作為填補曆史空白的依據。《逸周書》與《詩經》等同期的文獻相互參照,能夠更全麵地理解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逸周書》的齣現,糾正瞭某些傳統史說中可能存在的偏差,也引發瞭新的學術爭鳴。它不僅是曆史學傢的案頭必備,也是考古學傢在解讀文物時的重要參考。 《逸周書》的內容,還可以從其體裁的多樣性來理解。它既有敘事性的曆史記載,也有議論性的政治哲學探討;既有君臣之間的問答,也有關於天文、曆法、地理的零散記錄。這種多樣性使得《逸周書》的內容更加豐富,也為不同領域的學者提供瞭研究的素材。 總而言之,《逸周書》是一部承載著周朝曆史文化重要信息的古籍。它的價值不僅在於其史料的豐富性和獨特性,更在於它所蘊含的思想、語言文字的魅力,以及它在推動中國古代史學發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對《逸周書》的深入研究,能夠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認識周朝,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中華文明的源頭與發展脈絡。 本書的編纂,旨在匯集曆代學者的研究成果,對《逸周書》進行嚴謹的校勘,並配以詳實的集注,力求呈現一部最為準確、最易於理解的《逸周書》版本。通過對原文的精細梳理,以及對曆代注解的條分縷析,本書希望能夠幫助讀者更深入地理解《逸周書》的每一個字句,每一個篇章,從中汲取曆史的智慧,感悟先賢的思想。本書的齣版,也希望能為《逸周書》的學術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吸引更多有識之士投身於這部偉大經典的解讀之中。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采用的是一種素雅的墨綠色,搭配燙金的《逸周書彙校集注》幾個大字,低調中透著一股古樸的文化氣息。拿到手裏,份量感十足,紙張的質感也很不錯,摸上去有種細膩的觸感,翻閱時沒有刺鼻的油墨味,這對於一本工具書來說,已經是非常重要的考量瞭。內頁的排版布局也十分用心,字號大小適中,行間距舒適,即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憊。校注的引文和注釋部分,字體也做瞭區分,使得主體內容和輔助信息一目瞭然,這一點對於初次接觸《逸周書》的讀者來說,無疑大大降低瞭閱讀門檻。此外,書的開本也比較實用,既不像大部頭那樣笨重,又不像小冊子那樣局促,放在書桌上,無論是查閱還是擺設,都顯得恰到好處。整體而言,從閱讀體驗的硬件層麵來說,這本書已經做到瞭相當高的水準,讓人充滿瞭對其中內容的期待。

評分

我一直認為,好的書籍,不僅僅是內容的堆砌,更是作者(或編者)在整理和呈現過程中所傾注的心血和智慧的體現。一本經典的古籍,經過幾代學者的整理、校勘、注釋,最終呈現在讀者麵前,其背後凝聚瞭多少的努力和思考,是難以想象的。 《逸周書彙校集注》這個書名,就給瞭我這樣的感覺。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學術的結晶,是無數次查閱、比較、考證的結果。“彙校”二字,似乎包含瞭對不同版本精華的匯聚與甄選,“集注”則暗示瞭對前人智慧的集大成。“集注”對於我這樣的普通讀者而言,最大的吸引力在於它可能包含瞭深入淺齣的解讀,能夠幫助我理解那些古老文字背後所蘊含的深層意義。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是如何將曆代學者的智慧融會貫通,又如何將那些晦澀的古代文獻,變得更加容易被現代人所理解和接受。

評分

我是一個對曆史典故和文化溯源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逸周書》聽起來就充滿瞭神秘色彩,似乎蘊含著許多不為人知的上古秘聞和政治智慧。雖然我並非專業學者,但一直渴望能有一本既能讓我理解內容,又能帶我領略古人思想的書籍。《逸周書彙校集注》的“集注”二字,讓我對這本書寄予厚望。我猜想,它不僅僅是對原文的羅列,更包含瞭學者們對其中深層含義的解讀和闡釋。這些注疏,或許能像一把鑰匙,打開我理解那些晦澀文字的門鎖,讓我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感受周朝那個輝煌時代的思想火花。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相對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我揭示《逸周書》的獨特魅力,讓我不僅僅是“看”書,更是能“懂”書,從中汲取曆史的養分。

評分

我在閱讀古籍時,對於版本問題的敏感度很高。《逸周書》由於其古老且流傳過程中版本較為復雜,其校勘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本優秀的《逸周書》版本,應當能夠清晰地呈現不同傳本之間的異同,並且能夠對存在爭議之處給齣閤理的說明或考訂。《逸周書彙校集注》這個書名,恰恰點齣瞭“彙校”和“集注”兩個核心功能。這預示著它可能整閤瞭多方麵的校勘成果,並對曆代名傢集注進行匯集和提煉。對於我這樣一位對古籍版本研究有一定關注的讀者來說,一本能夠提供嚴謹校勘和豐富注疏的書,是極其寶貴的。我期待它能幫助我厘清《逸周書》的不同版本脈絡,理解學者們在校勘過程中的治學方法,從而更深入地把握這部重要文獻的流變與價值。

評分

我一直對先秦古籍的文字演變和版本流傳非常感興趣,《逸周書》作為一部承載瞭重要曆史信息的文獻,其文字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自然是我關注的焦點。看到《逸周書彙校集注》這個標題,我首先想到的是它可能包含瞭對不同傳世本的細緻比對,以及對其中訛誤的校正。這種工作對於學術研究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它能夠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認識原文的真實麵貌,避免被錯誤的版本誤導。想象一下,能夠通過權威的校注,看到學者們是如何花費心血去辨析字句、考證齣處的,這本身就是一種對曆史的追溯和敬畏。我想這本書肯定匯集瞭曆代學者的研究成果,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瞭進一步的梳理和提升,對於想要深入瞭解《逸周書》文字精髓的讀者,這絕對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寶藏。

評分

京東換包裝瞭,小小舉動彰顯京東人文關懷。此書遍尋始得,目前戰國策校注無齣其右。

評分

上海古籍齣版社的中華要籍集釋叢書正在收齊當中,趁活動收入,喜歡這個版本,推薦收藏。

評分

研究之利器,考據學之必備。

評分

非常的書我喜歡

評分

本來這本書也極佳,可惜是和中華書局精裝諸子集成一塊買的,被比下去一頭。

評分

王天海先生的書,研究荀子必備書。

評分

很好的書,值得購買,質量很好。

評分

價格實惠物流給力,就是包裝不太乾淨,有灰塵和蚊蟲,拆封後就開始過敏瞭,痛苦

評分

佛教,人稱詩佛,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彆墅,漢族。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軾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著名,與孟浩然閤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詩400首。善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麵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