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万历会计录 整理与研究(套装三册)

明代 万历会计录 整理与研究(套装三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英凯,万明 著
图书标签:
  • 明代史
  • 万历年间
  • 会计史
  • 经济史
  • 档案文献
  • 史料
  • 学术研究
  • 中国古代史
  • 历史文化
  • 地方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65959
版次:1
商品编码:1186427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历史考古研究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93
套装数量:3
字数:4018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万历会计录》共43卷,约百万字,超过4.5万 个数据,是一部明代户部财政大型数据文献,是张居 正改革攻坚阶段直接产物,也是迄今存留于世的中国 古代一部国家财政会计总册。《明代万历会计录整理与研究(共3册)(精)》是对 《万历会计录》的*次系统整理与研究,由史学与数 学学者合作十余年完成。*书*为绪论,下分三篇。

  主要采用了统计列表的形式,共编制表555个,图28 个。*一篇整理篇*面系统整理了《万历会计录》的 数据;第二篇统计篇将*部数据进行了比较、归类等 统计分析;第三篇研究篇分为十章,以白银作为统一 的计量标准。将原书中财政收支数据*部货币化,对 *guo财政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应用数理统计多元分析 中的系统聚类分析模型,补充了原书*部阙失的卷六 山东田赋数据,复原了16世纪末明代财政*貌。包括 财政总量、结构与货币化比例,并有部分个案研究。  研究结论是明代财政体系从以实物与力役为主向以白 银货币为主*面转型。标志着中国传统赋役国家向近 代赋税国家转型。

目录

《明代<万历会计录>整理与研究》书序
发掘式创新性整理与研究的硕果
眼光深远、结论可靠的学术巨著
体大精深的重要成果
绪论
第一篇 《万历会计录》整理篇
整理凡例
说明
进呈题本、奏本与圣旨
第二篇 《万历会计录》统计篇
第一章 全国田土、人户、人口统计
第二章 全国各项钱粮岁额统计
第三章 全国各省府州县田赋统计
第四章 价格分类汇总
第五章 内府与各宫庄田子粒
第六章 边镇原额、见额粮饷
第七章 各府库监局与光禄寺收入
第八章 漕粮
第九章 仓场、马房
第十章 俸禄岁支
第十一章 屯田
第十二章 盐钞
第十三章 积谷
第三篇 《万历会计录》研究篇
说明
第一章 十五省直田赋折银
第二章 十五省直分府田赋折银
第三章 十五省直分县田赋折银(上)
第四章 十五省直分县田赋折银(中)
第五章 十五省直分县田赋折银(下)
第六章 边镇粮饷货币化统计
第七章 全国各省田赋货币化统计
第八章 田赋结构及其货币化分析
第九章 全国财政结构及其货币化统计分析
第十章 统计图
附录
附录一 明代皇帝世系表
附录二 万历初年行政区划表
附录三 户部十三司职掌
附录四 度量衡说明
附录五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六 万历《明会典》户部数据
附录七 《明实录》户口、田地、田赋数据

前言/序言


繁盛与变革的时代回响:明代中晚期社会经济史研究 本书系对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社会经济结构、财政金融运作、商业贸易格局及赋役制度变迁进行深度挖掘与系统梳理的学术专著。全书共计三卷,汇集了对这一关键历史时期的多维考察与细致阐释,旨在揭示大明帝国在盛世表象下所蕴含的深层经济矛盾与制度张力。 第一卷:国家财政与赋税制度的重构 本卷聚焦于明朝中后期国家财政体系的运行机制及其面临的挑战。万历朝是张居正改革红利逐渐消退、土地兼并加剧、外部财政压力(如辽饷、剿饷、练饷的出现)骤然增大的时期,这使得传统的赋税结构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第一部分:赋役制度的演变与“一条鞭法”的实际效能。 本书并非简单重复对“一条鞭法”的正面歌颂,而是深入分析了该法在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中的实际执行效果。通过对区域性赋役折色率的计算模型,揭示了地方胥吏在摊派与征收过程中产生的权力寻租空间,以及折色制度对白银货币化的反作用力。考察了均田制度的瓦解,土地流失与隐匿现象如何从根本上侵蚀了国家税基。特别关注了“里甲制”在基层治理中的失效,以及由此催生的新的基层负担转嫁模式。 第二部分:中央财政收支的结构分析。 通过对内阁、户部、工部等核心部门的档案(包括部分未刊或散见的奏疏、清册),重建了万历朝的年度财政收支框架。重点分析了皇庄、内帑的扩张对国家财政的挤占效应,以及边防开支(尤其在东北和西南)的急剧膨胀如何成为财政失衡的主因。详细梳理了“京库”与“地方钱谷”之间的资金调拨链条,揭示了在白银输入波动下,国家应对流动性风险的策略与局限性。 第三部分:盐政与专卖制度的困境。 盐课一直是明代国家收入的重要支柱。本卷详尽考察了海盐引岸制度的僵化,商贩(两淮、两浙)垄断力量的增强,以及盐价的设定如何影响到普通百姓的生活成本。探讨了“开中法”废止后,盐税收入的稳定性问题,并比较了不同时期盐引的黑市交易与官商勾结的普遍程度。 第二卷:白银货币化浪潮下的社会经济转型 本卷将目光投向了白银在明代社会经济中日益核心的地位,探讨了全球白银输入、国内货币体系的变动如何重塑了生产关系与社会阶层。 第一部分:海外贸易与白银的流入机制。 本书侧重于“大航海时代”背景下,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结。详细分析了葡萄牙、西班牙(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输入的白银在东南沿海的集散过程。利用海关记录残片及地方志材料,估算了不同港口(如月港)的白银流入量与区域经济活跃度的相关性。探讨了白银过量输入对国内物价水平,特别是粮食价格的通胀影响。 第二部分:土地制度的变迁与佃农经济的兴起。 土地兼并是万历朝社会矛盾的焦点。本卷通过对江南、湖广等核心农业区的个案研究,考察了土地所有权的集中化趋势。分析了佃农与地主之间日益复杂的“分成”与“预付”契约关系,揭示了“佃农买地”现象的发生背景与限制条件。重点探讨了富裕的城市商人、官僚向土地资本的转化路径,以及这股新地主阶层对传统宗族结构的影响。 第三部分:手工业生产与区域专业化发展。 本卷超越了传统农业史的范畴,细致考察了江南丝织业、景德镇瓷器业、松江棉纺织业等关键部门的生产组织形式。分析了工场手工业中“机户—机工”之间的雇佣关系,以及工匠阶层日益增长的流动性与自我意识。对区域性商业集群(如徽州商帮、福建商人)的运作模式、资本积累与社会身份转换进行了深入描绘。 第三卷:商业金融、城市生活与社会阶层流动 第三卷着眼于商业活动在明代社会中的渗透力,以及城市化进程对传统社会秩序的冲击。 第一部分:商业资本的运作与信用体系的初步发展。 系统梳理了徽商、晋商等主要商帮的组织结构、商业信条与地域网络。本书尤为关注商业金融工具的演化,包括汇票(“信用状”的雏形)、票号业务的初步形态(尽管尚未形成成熟的票号体系)。通过分析典当业和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重建了万历朝商业资本的风险偏好与投资方向。 第二部分:城市化进程与消费文化的兴起。 聚焦南京、苏州、广州等重要城市,探讨了城市人口的膨胀对基础设施(如水利、消防、治安)提出的新要求。考察了城市士绅阶层、富商大贾在文化消费(如园林、戏曲、出版业)中的主导作用。分析了奢侈品市场的发展,以及这种新的消费模式对社会价值观念的潜在影响。 第三部分:士绅与商人的互动及社会身份的模糊化。 在白银的强大驱动下,传统的“士农工商”等级秩序开始松动。本卷深入探讨了“商而优则仕”的路径,即商人通过捐纳、科举或婚姻如何跻身士绅阶层。同时,也考察了士绅阶层如何通过投资商业、参与地方水利工程等方式,实现其财富的保值增值。这种身份的交织与融合,是理解万历朝社会活力的重要视角。 总结: 本套书通过对明代万历年间财政、货币、生产与商业的交叉性研究,力求提供一个更为精细化、更具动态视角的历史图像,展现了这一帝国在鼎盛与危机并存的时代中所经历的深刻的经济结构性调整。它不仅是理解晚明政治史的必备背景,也是中国经济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明代社会生活细节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认为,财政和经济活动是理解社会运作的“血管”和“脉搏”。而会计记录,正是这些“血管”和“脉搏”最直接的体现。我常常在阅读明代史料时,对当时的税收制度、官员俸禄、物价变动等问题感到困惑,而这些问题的解答,往往隐藏在那些看似枯燥的账簿和财务文件中。《明代万历会计录 整理与研究》这本书名,恰好满足了我想要深入了解明代经济运作细节的愿望。我非常期待,这套书能够通过对万历年间会计记录的整理和研究,为我揭示当时社会经济的真实面貌。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具体的赋税是如何征收和分配的,官员的财政权力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商业活动是如何被记录和管理的。这不仅仅是对历史知识的补充,更是一种对时代运行机制的深入洞察。

评分

我是一名从事会计工作的普通人,对历史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对“数字”背后故事的探寻。我一直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会计的基本原理和记录方式都会留下痕迹。当我看到《明代万历会计录 整理与研究》这套书时,我感到非常兴奋。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能够将现代的会计思维与古代的会计实践进行对比,从而理解历史的演变。我很好奇,明代的会计制度有哪些特点?他们是如何进行账务处理的?记账的凭证是什么样的?如何进行盘点和审计?这些具体的实操性问题,是我最想在书中找到答案的。我甚至可以想象,如果这本书能够对古代的会计科目、账簿格式、复式记账法(如果存在的话)进行详细的分析,那将是我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财富。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不仅仅是了解历史,更能从中汲取一些对于现代会计工作有所启发的洞见。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明朝的经济史都抱着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虽然读过不少关于明朝商业繁荣、白银流通、土地兼并等方面的论述,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就像隔着一层纱,看不真切。我总是在想,那些宏大的经济叙事背后,究竟是通过怎样的具体操作来实现的?是什么样的数字记录,支撑起了那些商业帝国的崛起,又或是揭示了财政的紧张?《明代万历会计录 整理与研究》这个书名,立刻就吸引了我。我期待这套书能够从最基础、最真实的经济凭证出发,将万历年间的各项经济活动,以会计记录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我想了解,当时的官员是如何管理财政的?钱粮的流转是如何被记录和监督的?哪些具体的经济数据,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经济的真实状况?我希望这套书能让我真正“看见”明代万历年间的经济运作,理解那些抽象的经济概念是如何落地生根的。

评分

看到这套《明代万历会计录 整理与研究》(套装三册)的书名,我真是心头一震,这可是我一直以来梦寐以求想要深入了解的领域!作为一名对明代历史,尤其是其经济制度和财政运作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常常在阅读史书时,为那些宏大的事件和人物背后,到底是如何支撑起庞大的国家机器感到困惑。那些账簿、报销单、财政预算,它们才是真正“看见”一个时代运作的脉络。我一直觉得,如果能窥见明代万历年间,那些细致入微的财政记录,就像是拿到了一把打开时代大门的钥匙,能够帮助我理解当时社会的经济活力、商业活动、税收体系,甚至官员的廉洁程度等等。想象一下,翻阅那些泛黄的纸张,上面记载着一笔笔的收支,那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农民的辛劳,是商人的买卖,是朝廷的开支,是宫廷的奢华,是边疆的军饷……这简直就像是在和历史对话,触摸那个时代的肌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将那些原本散落、晦涩的会计资料,以一种清晰、系统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通过深入的研究,解读这些数字背后的历史信息,填补我在理解明代经济史上的知识空白。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历史爱好者,尤其对明清时期的经济史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了解当时社会运行机制的资料。市面上关于明朝历史的书籍很多,但大多侧重于政治、军事或者文化层面,真正能够触及基层经济运作,特别是会计实务的,却凤毛麟角。《明代万历会计录 整理与研究》这个书名,无疑击中了我内心的渴望。我一直坚信,理解一个时代的经济活动,是理解其社会结构、权力分配乃至文化面貌的基石。会计记录,虽然看似枯燥,却往往是反映真实社会经济状况的最直接、最原始的材料。我非常想知道,在万历年间,明朝的财政体系是如何运转的?从中央到地方,税收是如何征收和分配的?官员的俸禄、军饷、工程款项是如何核算的?商业贸易的税负又是怎样的?这些具体的财务细节,远比泛泛而谈的经济政策更有说服力。我非常期待这套书能够为我揭示这些隐藏在历史迷雾中的经济图景,让我能够更立体、更真实地认识那个时代的经济社会。

评分

新书马上就买到了。有了符合现代人习惯的统计表,使用起来方便多了!

评分

物美价廉,心满意足。

评分

终于到手了~~~~~

评分

好书啊慢慢读

评分

大十六开的书,很沉,怪不得定价这么贵,买来慢慢看。

评分

非常厚重的一大套书,价值非常高。买的非常划算

评分

非常厚重的一大套书,价值非常高。买的非常划算

评分

书已收到,快递速度满意,买了好多,还来不及看呢。

评分

非常厚重的一大套书,价值非常高。买的非常划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