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彼得.科恩木工基础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1-01 |
| 作者:科恩 | 译者:王来 | 开本: 16开 |
| 定价: 49.80 | 页数:188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30463048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木工入门**书
连续9年居木工书畅销榜首
近10万人验证成功的木工学习之路
本书能帮助木工初学者从一开始就掌握正确的技术,而那些有经验的木工也能从中学到关键的、经典的家具制作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艺。这本书通过详细的步骤解说和大量的照片对木工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介绍,包括木工机械和手工工具的使用、各种接合的特点和制作,以及两个既吸引人又实用的木作——一个小板凳、一个带有抽屉和门的边桌——的全程制作讲解,使学习者得以练习技巧并增强信心。
彼得·科恩是美国缅因州家具手工艺中心(Center for FurnitureCraftsmanship)的执行总监。在那里,他为木工初学者、中级木工和高级木工讲授木工实践课程。科恩具有超过30年的专业木工经验,他的许多获奖家具作品都在美国各地的博物馆里展览。
序言
1 木材
物理特性
木材的类型
买木材
2 接合
木材形变的应对措施
接合的类型
3 木工机械
主要的工具
木工房里的安全
台锯
带锯
台型电刨
压刨
台钻
摇臂锯
车床
切割机
电木铣
铣床
砂轮机
磨砂机
4 手工工具
木工桌
测量工具
直角尺、直尺和T 形角度尺
画线工具
锯
钻
凿子
锤子
刨子
辐刨
刮刀和刮片研磨棒
锉刀和粗锉
夹子
工作环境
粗磨和细磨
5 加工一块方正的木板
如何制作方正的木板
6 制作榫眼和榫头
切割榫眼
切割榫头
7 制作燕尾榫
切割全透燕尾榫
8 制作一个小板凳
设计过程
列出切割清单
选择木材
加工木材
切割半透燕尾榫
切割带楔子的通榫
边缘处理
施胶和组装
上漆
9 制作一张边桌
制作箱体
制作抽屉
制作门
完工
后 记
终于读完了这本《彼得·科恩木工基础》,这本书真的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木匠,用最朴实却最深刻的方式,一点点地为你揭开木工世界的神秘面纱。我是一个完全的初学者,之前对木工的印象仅限于电视里那些粗犷的汉子挥舞着大锤,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木工细腻、精确、充满创造力的一面。 这本书的开篇,作者并没有急于介绍各种复杂的工具,而是从最基础的“认识木材”讲起。他会告诉你不同树种的特性,比如松木的易加工、橡木的坚韧,以及它们各自适合制作什么样的作品。这部分内容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木头也有自己的“性格”,需要我们去了解和尊重。接着,书中对“测量与划线”的讲解,简直是把我从迷茫的起点拉回了正轨。那些看似简单的尺子、角尺、划线器,在作者的笔下,都变得异常重要。他详细阐述了如何准确测量,如何做出清晰的标记,以及为什么精确的测量是木工成功的基石。我尤其喜欢他关于“误差累积”的解释,让我深刻理解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句话在木工中的实际意义。
评分《彼得·科恩木工基础》的最后一个部分,关于“表面处理”,真的让我体验到了“画龙点睛”的魅力。我一直以为木工做好之后,直接涂一层漆就好了,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表面处理的丰富性和重要性。作者非常细致地介绍了各种不同的涂料,比如桐油、蜂蜡、虫胶漆、油性漆等等,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适合使用的场景。 我尤其喜欢他对“自然涂料”的推崇。他详细讲解了如何用天然材料来保护和美化木材,比如用亚麻籽油来渗透木材,让木材的纹理更加清晰,并且具有一定的防水性。他还分享了如何调配各种天然颜色的染色剂,让我看到了木材色彩的无限可能性。最让我感动的是,书中并没有把表面处理描绘成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而是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引导读者去感受木材与涂料的结合,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色彩和质感。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对一件木工作品的理解,从“形”到了“神”,从“结构”到了“灵魂”。
评分我对这本书中关于“打磨”的论述感到非常惊艳。我之前一直把打磨看作是一个枯燥乏味的步骤,就是用砂纸把木头磨光滑。但科恩先生却把它提升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让我看到了打磨背后蕴含的耐心、细致和对最终作品美学的追求。他不仅仅介绍了不同粗细砂纸的使用顺序,更重要的是,他强调了“方向”和“力度”的重要性。 书中详细讲解了顺着木纹打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打磨来凸显木材的天然纹理和光泽。我以前只是机械地用砂纸来回摩擦,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打磨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作品的最终呈现做准备。他甚至提到了“二次打磨”的概念,也就是在涂装之后进行更精细的打磨,来达到一种温润如玉的效果。这一点我之前完全没有想到,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一个真正优秀的木工作品,不仅仅在于结构的稳固和设计的精巧,还在于它触手可及的质感,而这很大程度上是由精湛的打磨技术决定的。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手工锯”的细致讲解。在如今充斥着各种电动工具的时代,很多人可能觉得老式的锯子已经过时了,但科恩先生却用他多年的经验证明了手锯的魅力与不可替代性。他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手锯,比如穿透锯、背锯、拉锯等等,并一一阐述了它们各自的用途和使用技巧。我以前总觉得锯木头就是使劲往下压,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好的手锯不仅仅是“锯”,更是“引导”和“雕刻”。作者对于如何控制锯片的角度、力度、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木材上使用不同的锯法,都做了非常详尽的图文演示。我甚至跟着书中的指导,自己动手练习了几次,虽然离熟练还差得很远,但已经能感受到那种与木材“对话”的奇妙感觉。 此外,书中关于“刨削”的章节也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我之前以为刨子只是用来平整木材表面的,但科恩先生却把它描绘成了一件艺术品。他讲解了不同类型的刨子,比如平板刨、斜刨、异形刨,以及它们在制作光滑表面、倒角、乃至制作复杂木线时的作用。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关于“调校刨子”的部分。很多新手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导致刨出的木片厚薄不均,甚至会刮伤木材。但这本书详细地解释了如何磨利刨刀、如何调整刨刀的出刀量、如何校准刨身的角度,让我明白,一件好的工具,也需要我们用心去“养育”和“调教”。
评分这本书在“连接”这一部分的内容,真是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木工“粘粘粘”的认知。我一直以为木工就是用胶水把木头粘起来,但《彼得·科恩木工基础》让我看到了木工连接的智慧和多样性。作者没有一味地推崇现代的强力胶水,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讲解那些历史悠久、精巧绝伦的木工榫卯结构。我之前看一些古家具,总觉得它们没有钉子却那么牢固,现在我明白了,那是因为有这些精妙的榫卯在支撑。 书中对于不同类型榫卯的讲解,比如燕尾榫、企口榫、勾纹榫等等,都做得非常细致。他不仅展示了榫卯的结构图,还一步步地演示了如何制作这些榫卯。我看得非常仔细,甚至跟着书中的尺寸,在废木料上尝试用凿子和锯子制作最简单的榫卯。虽然过程有些笨拙,但当我成功地将两个木块用榫卯连接起来时,那种成就感是难以言喻的。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好的木工连接,不仅仅是把木头固定在一起,更是一种艺术,一种对材料力学和结构美学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