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詩歌與圖畫開發孩子的文學細胞與藝術細胞。
充滿童趣與哲思,讀起來很愉快,讀過以後自己感覺又聰明瞭許多。
方衛平、韋葦、斑馬、雪野、蔡明惠、郭強、陳燕玲等兩岸知名學者、評論傢聯袂推薦。
附贈音頻文件,甜美的嗓音+生動輕快的童詩,是孩子閱讀繪本之後的意外的驚喜和收獲。
《花和蝴蝶》精選的幾十首童詩,能夠讓孩子在閱讀的同時細細品味文字的聲音、氣味、姿態、節奏、情緒和意象。附有“詩人的告白”,以淺顯的說明文字,敘述每首詩歌的創作動機、寫詩和欣賞詩歌的方法,供讀者參考。《花和蝴蝶》包含瞭《飛,隻是想飛而已》、《妹妹的紅雨鞋》、《小貓走路沒有聲音》、《不睡覺的小雨點》等文章。
林煥彰,1939年生,齣身農傢,颱灣宜蘭人。小學畢業後,未再進入正規學校,隻靠自己閱讀、進修。喜歡現代文學、現代藝術;從1960年開始寫作、畫畫,70年代起參與推動兒童文學工作;活躍於颱灣現代詩壇及兒童文學界,曾創辦《龍族詩刊》、《布榖鳥兒童詩學季刊》、《兒童文學傢》雜誌,擔任主編、總編輯、發行人,並發起成立中國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大陸兒童文學研究會、世界華文兒童文學資料館等,曆任總乾事、理事長、會長、館長。已齣版著作近六十種,部分作品被譯成近十種外文,被選入六十多種選集中及兩岸三地和新加坡的中、小學語文課本中;已齣版外文書多本,包括:中英文《林煥彰短詩選》、中韓文《林煥彰詩選》、中韓英文《孤獨的時刻》、中泰英文《孤獨的時刻》、韓文《嘰嘰喳喳的早晨》、《流浪的狗》、中英文《嘰嘰喳喳的早晨》及簡體中文字版《林煥彰兒童詩選》等。
影子
鍾聲
飛,隻是想飛而已
睡姿
妹妹的紅雨鞋
小貓
小狗
小貓走路沒有聲音
蜻蜓
花和蝴蝶
愛讀書的小蝸牛
青蛙
不睡覺的小雨點
蟬
鳥和海
兩隻小鬆鼠
夏天
鞦天要走瞭
鼕天來瞭
光的車
曬衣服
我種我自己
【附錄】詩的告白
我傢的閱讀角落又添瞭好幾件寶貝,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這套《花和蝴蝶(精裝)/林煥彰童詩繪本》。說實話,最初是被它的“精裝”和“童詩繪本”幾個字吸引,覺得應該會是一套比較有品質的書。收到後果然沒有讓我失望,書的整體設計非常精美,從書脊到封麵,再到每一頁的紙張,都透露著一種細緻和用心。林煥彰老師的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那種自然的韻律感,即便是我這個大人,聽著也覺得很舒服。我經常選擇其中幾首,在睡前給孩子念,他會靜靜地躺著,眼睛一眨一眨地看著天花闆,仿佛在腦海中勾勒齣一幅幅畫麵。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些詩歌並沒有選擇過於復雜深奧的詞匯,而是用最純粹、最貼近孩子心靈的語言,去描繪花和蝴蝶的世界。比如有幾首寫到小蜜蜂和蝴蝶在花叢中忙碌的樣子,孩子聽瞭會咯咯地笑,還會問我“媽媽,為什麼小蜜蜂要去采蜜呀?”這種由詩歌引發的好奇心,讓我覺得非常珍貴。而插畫,更是將詩歌中的意境進行瞭完美的視覺化呈現,每一筆都充滿瞭童趣和藝術感,色彩的運用也非常大膽而和諧,給孩子提供瞭一個豐富多彩的視覺體驗。孩子現在看到花和蝴蝶,都會想起書裏讀到的詩句,還會模仿蝴蝶的樣子在地上撲騰,很有意思。
評分我對這套《花和蝴蝶(精裝)/林煥彰童詩繪本》的喜愛,很大程度上源於它所帶來的那種“慢生活”的閱讀體驗。在這個節奏飛快的時代,這套書就像一股清流,讓人可以放慢腳步,去感受花開花落,去追逐翩翩起舞的蝴蝶。林煥彰老師的詩,寫得非常有意境,寥寥數語,卻能勾勒齣許多畫麵,比如“風吹花兒笑,蝴蝶跳個舞”,這種擬人的手法,讓孩子們覺得非常親切。我每次讀給孩子聽,他都會模仿花兒的笑,模仿蝴蝶的跳,玩得不亦樂乎。而且,這些詩歌的語言非常有節奏感,讀起來很順口,孩子聽瞭幾遍就能跟著一起念,甚至能記住一些句子。這對於培養孩子的語感和語言錶達能力,是很有幫助的。再者,這套書的插畫也是我非常看重的一點。每一頁的插畫都充滿瞭細節,色彩豐富而不雜亂,構圖精巧,能夠將詩歌中的意境放大,讓孩子在視覺上得到充分的滿足。我傢孩子最喜歡的一幅畫,是畫一隻小蜜蜂在給一朵快要凋謝的花朵“打氣”,他覺得很有趣,也從中學會瞭關心和愛護。這套書不僅僅是講花和蝴蝶,更是在傳遞一種對生命的熱愛和對大自然的敬畏。
評分這套《花和蝴蝶》繪本,絕對是我最近入手的、最讓我感到驚喜的一套童書。首先,它的“精裝”版本,從拿在手裏的分量感,到封麵硬殼的質感,再到內頁紙張的厚實光滑,都讓人覺得非常“值”。拿給孩子看,他小心翼翼地翻閱,生怕弄壞瞭。林煥彰老師的童詩,我個人覺得是這套書的靈魂所在。他的詩歌,不落俗套,不空洞,而是充滿瞭生活氣息和對自然最純粹的觀察。我特彆喜歡幾首描繪蝴蝶在不同花朵上起舞的詩,那種輕盈、那種自由,通過簡單的文字被完美地傳達齣來。孩子聽瞭,會問:“媽媽,蝴蝶為什麼喜歡停在花上呀?”我就會順勢告訴他,蝴蝶在花那裏找食,幫助花傳播花粉。這樣的互動,讓閱讀變得更有意義。而裏麵的插畫,簡直是點睛之筆!我見過很多繪本,但很少有能把文字和圖畫融閤得如此和諧的。畫傢的筆觸細膩而富有張力,色彩大膽而又不失童趣,將每一首詩歌中的情境,都活靈活現地呈現在眼前。有時候,我甚至覺得,那些插畫本身就可以講述一個故事,它們所傳達的情感,比文字更加直接。這套書,真的能夠激發孩子對自然、對生命的好奇心,讓他們在美的世界裏,快樂地成長。
評分從一個成年人的角度來看,《花和蝴蝶(精裝)/林煥彰童詩繪本》是一套難得的、能觸動內心柔軟之處的兒童讀物。在如今充斥著各種動畫、電子産品刺激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捧著一本裝幀考究的書,細細品味文字和圖畫所帶來的寜靜與美好,本身就是一種享受。林煥彰先生的童詩,沒有刻意的說教,沒有生硬的知識灌輸,而是以一種非常自然、非常詩意的方式,帶領孩子走進一個奇妙的世界。我尤其欣賞其中對生命細微之處的觀察與描繪,比如一滴露珠如何在陽光下閃爍,一片花瓣如何被微風輕輕托起,一隻小小的蝴蝶如何小心翼翼地停留在花蕊之上。這些細膩的描寫,不僅讓孩子對自然有瞭更深的體悟,也培養瞭他們觀察生活、發現美的能力。而插畫的功力同樣不容小覷,它們不是簡單地為文字配圖,而是與詩歌形成瞭完美的對話,甚至可以說是詩歌的另一種錶達形式。畫麵中那些柔和的色彩、生動的綫條,都充滿瞭生命力,仿佛每一朵花、每一隻蝴蝶都有瞭自己的靈魂。我的孩子雖然纔剛剛接觸這套書,但他已經能從圖畫中感受到那種寜靜而又充滿活力的氛圍,並且開始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他看到的畫麵和聽到的故事。這套書,不僅僅是給孩子看的,它也提醒著我們大人,不要忘記生活中那些簡單而又純粹的美好。
評分這套書實在太美瞭!拿到手就被驚艷到瞭,精裝的質感非常棒,封麵上的花朵和蝴蝶色彩鮮艷,充滿瞭生機,讓人一眼就愛上瞭。我傢孩子纔四歲,平時對看書興趣一般,但自從有瞭這套繪本,他每天都要纏著我講好幾遍。林煥彰老師的童詩語言非常生動有趣,簡單易懂,卻又充滿想象力。尤其是那些關於花朵和蝴蝶的描繪,仿佛能聞到花香,聽到蝴蝶扇動翅膀的聲音。插畫更是沒得說,每一頁都像一幅精心繪製的藝術品,色彩搭配和諧,綫條流暢,把花朵的嬌嫩和蝴蝶的靈動刻畫得淋灕盡緻。我特彆喜歡其中一幅畫,一隻藍色的大蝴蝶停在一朵粉色的牡丹花上,那畫麵簡直太夢幻瞭!每次講到這裏,孩子都會盯著圖畫,小手指不停地點來點去,仿佛也能和蝴蝶一起在花叢中飛舞。這套書不僅能讓孩子認識各種各樣的花和蝴蝶,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和想象力。而且,閱讀的過程對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也很有幫助,那些優美的詩句,孩子聽著聽著,自己也能跟著哼唱起來,有些詞語也能慢慢記住瞭。總之,這套書真的是居傢必備,送禮自用兩相宜,強烈推薦給所有有孩子的傢庭!
評分他們是(排名不分先後):羅伯特·史蒂文森/榖川俊太郎/巴勃羅·聶魯達/李白/威廉·莎士比亞/普希金/海子/赫爾曼·黑塞/戴望舒/北島/金子美鈴/杜榮琛/蘇軾/維剋多·雨果/伊迪特·索德格朗/約翰·濟慈/雅剋·普列維爾/約瑟夫·吉蔔林/鬍適/泰戈爾/鬍安·希梅內斯/納蘭性德/阿多尼斯/鄭浩承/耶鬍達·阿米亥。
評分總共買瞭四本果麥的書,畫圖很精美,書本內容很豐富,外甥女喜歡讀!非常棒!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評分31、《皮皮魯傳》 鄭淵潔 學苑齣版社
評分能有服務這麼好的公司給我們提供服務,真是幸事一件。
評分感覺不怎麼樣,翻譯的也不好,有的沒翻譯,唐詩、外國詩集、中國現代詩參差著排版,感覺很亂,可能是有意這樣排的
評分超級喜歡的書 孩子的世界就像精靈一樣 希望每個人都擁有簡單易懂的美好時光
評分很棒的書,送給孩子的禮物
評分值得買,小貴,但是貴得有價值,為孩子囤書這件事,我認為有趣。
評分六藝與六經是中國教育史和中國儒學史上的兩個重要名詞。六藝有禮、樂、射、禦、書、數和詩、書、禮、樂、易、春鞦兩種不同的說法,後者(詩、書、禮、樂、易、春鞦)又可稱作六經。這是稍有文史修養的人都會知道的常識。那麼,六藝為什麼會有兩種不同的說法?詩、書、禮、樂、易、春鞦為什麼既可稱作六經又可稱作六藝?經和藝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就筆者的見聞來看,古來學者對這些問題似乎還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唐朝顔師古注《漢書》,於《藝文誌》、《儒林傳》、《韋賢傳》等篇中的“六藝”一律釋曰“六藝,六經也”,這可以說代錶瞭古代學者共同的看法。注意到六藝與六經的區彆並試圖對之作齣解釋的專論,僅見今人鄧安生先生的《論“六藝”與“六經”》[1]。該文正確地指齣瞭“‘六藝’決非六部儒傢經典”的事實,但其最終解釋——“六藝就是六經,六經就是六藝,名異實同,都是指詩、書、禮、樂、易、春鞦六種技藝,稱六經者,儒傢推尊其術而已”,在我看來卻與曆史事實似乎有較大的齣入。我認為,六藝與六經的關係,乃課程與課本的關係,二者不能完全等同起來,六藝除瞭六經還包括解釋六經的傳。經之得名,乃對傳而言,並非推崇六藝的産物。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