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转型的管理开篇之作
三板斧是一直贯穿于阿里巴巴运营实践,充分理解三板斧才能真正理解阿里巴巴在运营之道
阿里巴巴从18罗汉到30000精锐的运营内功
三板斧是阿里巴巴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必修的课程,通过揪头发、闻味道、照镜子来发现管理运营中的问题
“三板斧”结结实实泄露了阿里巴巴的管理“天机”
阿里人潜心研读6年,对阿里巴巴的管理三板斧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这是阿里巴巴管理的必修课,凝结了阿里巴巴的经验和教训
本书是一部探讨与总结阿里巴巴内部实战管理的书籍,它不是一个基于完备管理体系的理论,而是一套来自于阿里巴巴创业及发展十五年的点滴实战的复盘。本书讲述的是阿里巴巴自从创业初期就一直坚持的管理原则与方法,而且到目前为止依然在坚持的策略,相信也是指导未来阿里巴巴进一步发展的核心力量。同时难得的这套体系是一个几十人的团队,乃至于几万人的组织都适应的,验证过的管理原则与实战精髓。三板斧对于互联网企业、电商企业和传统企业转型会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李川,阿基米总裁,前阿里巴巴集团O2O事业部总经理,天猫智囊团负责人,曾任阿里学院院长。担任长江商学院,中欧商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中国商学院的特邀讲师,担任《福布斯中文网》的专栏作家,《优米网》核心专家,《创业家》黑马创业导师。
第一章 三板斧管理之道解读 / 1
第一节 三板斧的起源 / 3
三板斧的由来 / 3
何为三板斧? / 4
第二节 三板斧的定义与详解 / 9
关于基层管理者 / 9
关于中层管理者 / 12
关于高层管理者 / 14
第三节 三板斧的戒定慧 / 19
三板斧之戒:戒律 / 19
三板斧之定:定心 / 20
三板斧之慧:智慧 / 29
第二章 借假修真――项目操练解析 / 35
第一节 项目雏形要考虑的因素 / 37
看清你的竞争对手在哪里 / 37
拷问关键问题 / 38
你的定位是什么 / 40
共享经济对闲置资源的整合 / 43
拷问关键问题 / 44
人才是互联网竞争中的核心 / 45
越厉害的团队越容易犯错 / 46
传统行业互联网+ / 48
拷问关键问题 / 49
众筹运营 / 51
关键问题解析 / 52
第二节 在混沌中破冰 / 55
系统化思考商业问题的工具 / 62
团队要在分工中合作 / 63
第三节 项目立项的修炼 / 65
导师点评 / 74
第四节 整合上容易遇到的坑 / 81
第五节 项目落地的考量 / 89
要有打磨的精神和体系 / 89
赚钱,那是创业者的根 / 91
最美的风景在哪里? / 93
走遍天下找诸葛亮 / 95
太开心的团队死得最快 / 95
老板不能心太软 / 96
把情感融入到你的产品 / 97
我用产品表达对世界的理解 / 99
从一个场景入手 / 100
成功必须有胸怀 / 103
时间相对论 / 104
零摩擦才是新商业 / 106
弱关系强链接 / 106
出一个决心也是结果 / 110
情怀是有成本的 / 111
第六节 商业地产O2O的乡村实验之路 / 115
第三章 借事修人 / 127
第一节 第一轮团队建设 / 129
关于断言 / 129
不破不立 / 134
指明方向 / 135
奖惩制度 / 136
三板斧管理之道 / 137
271:去与留 / 143
直言不讳是不成熟的表现 / 147
第二节 团队建设锦囊 / 152
三板斧亦如道场 / 152
自卑能成大业 / 155
慈不长兵,义不长财 / 162
第三节 管理者的故事 / 165
管理者:任重而道远 / 165
管理者的目的:给人方向 / 170
无能管理者下场:崖山海战 / 174
第四节 移动互联网产业升级的背后思考 / 176
天猫下凡 / 176
未来的商业逻辑 / 179
移动互联网对于商业逻辑和互联网带来的变化 / 191
MOT(关键时刻) / 201
管理的真相是什么?
“三板斧”是阿里巴巴的一门培训课程。形象一点的比喻,分别是:“揪头发”——指组织中的向上思考;“照镜子”——指团队中的自我认知;“闻味道”指发展中的精神融合。这三点,说的是在组织中的管理者,如何通过管理团队的力量,成就自我的成长与整个管理团队的发展。
区别于“Hire&Fire;”(招人才)、“Team Building”(建团队)、“Get Result”(拿结果)狭义的团队管理概念,三板斧是一个更加重要的关于管理管理者的方法与系统。
那么管理的真相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优秀管理者应该是什么样子,但为什么我们做不到?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是通过成就别人来成就自己的。”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有三个不同的层次,每一个层次都代表着一种新的对管理境界的理解与提升,每一个层次的实践和真正达成,都是因为战胜自我之后拥有了一个更加强大的自我。第一层,一个管理者是通过成就自己团队的成员,通过给予团队成员机会、支持团队成员发展、辅导团队成员进步,最终成就了团队成员的价值,而获得自己作为管理者的价值。
而这一关的难点在于,绝大多数的管理者是从一个优秀的专家成长起来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高P(注:M是管理岗位),而高P习惯于什么事都自己来处理,这样短期看起来最有效率,并且容易获得工作上的成就感。而当转变成为管理者之后,要甘于在幕后的寂寞,耐得住性子容忍团队成员犯错,那绝对是一个超级大的挑战。从主角变成幕后,从自我到成就他人,是需要非常强大的内心上的取与舍才能达到的,也就是说管理者的第一关,是拥有强大自我之后的无我。
所以,穿过管理者的迷雾,我们发现优秀的管理者,是在管理自己的内心欲望。
第二层:一个中高层的管理者一定要理解,优秀的管理者是通过自己团队的努力,成就其他团队的价值。
我们所有的子团队都是大团队达成最终目标的一个环节和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彼此是对方的土壤,是价值传递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价值创造者。这一关最难的是,自己的团队兢兢业业,但好像最后只是做了别人的垫背。每个人都希望在一个大的团队中掌控资源,成为利益的最大受益者,这是人之常情,同时也是对管理者的一个最大的考验。就像一棵树,一定会有树根、树干、树枝、树叶,还会开花与结果;如果我们只追求自己团队的利益,谁都愿意成为万紫千红的花朵,甜美水润的果实,那么怎么会有人愿意成为那个每天在暗无天日、潮湿恶臭的土壤中生活的树根呢?最能懂得系统的运营体系,最能牺牲自己的人反而才是整个大团队最有价值的核心。说起来简单,但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境界本来就足够惊世骇俗,而且要求领导者带着一帮也有七情六欲、自我价值最大化的正常人干这种明显看起来不正常的事情,岂不比登天还难。
所以,穿过管理者的迷雾,我们发现优秀的管理者,是在管理自己的内心涅槃。
第三层:一个高层的管理者是通过成就体系之外的价值,来成就体系内的价值的。
德鲁克说过:系统的价值体现在系统之外。所以我们会看到阿里巴巴的价值观中,第一条的价值观就是“客户第一”。好啦,我们是不是在几乎所有的地方都会看到类似这样的话:客户就是上帝。但这点做起来真难。上次和一位天猫优秀的商家聊天,他说现在做电商真难,想满足那些价值敏感的客户,结果价格低了品质必然跟不上;想满足那些追求品质的客户,品质上了价格在行业内又没有优势;想促销吸引新客户,结果又怕得罪忠实的老客户;想吸引求新款的客户,结果没有销量也就没有流量和展示机会……那个纠结啊,有两个问题直接掐在我们管理者脖子上:到底谁是我们的客户,我要干掉什么客户?当公司利益和客户利益或者整个行业利益受损失的时候,你的选择是什么?要虎口夺食,壮士断腕;忍痛割爱,成就敌人;要力排众议,孤力支撑,太难了。尤其是当你身边多年生死与共的兄弟,所有爱你跟随你的人都在以爱的名义保护你和成就你的时候,你要坚持内心的那点坚持,要经受即使多年心血可能付诸流水的时候,还能坚持你的那点坚持,太难了。
所以,穿过管理者的迷雾,我们发现优秀的管理者,是在管理自己的内心信仰。
所以,所有伟大的管理者,都是一个伟大的自我管理者。
这本《三板斧:阿里巴巴管理之道》的内容,我真的只能说,太“接地气”了!我一直觉得很多管理类的书籍都离实际工作太远,写得高高在上,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不一样,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坐在你身边,用最朴实的语言,分享他多年的管理心得。书里提到的“小二文化”,让我印象深刻。原来,管理者和员工之间,不应该是森严的上下级关系,而是像伙伴一样,一起并肩作战。这种轻松、开放的氛围,真的能让信息流通得更快,问题解决得更及时。还有那个关于“听取不同意见”的章节,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说就像是“头脑风暴”,但又强调了“最后决策权”,既鼓励了充分的讨论,又保证了决策的效率。我之前一直觉得,开放的讨论会不会导致效率低下,这本书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解答。而且,书中的语言风格也很吸引人,没有那种一本正经的学术腔调,读起来轻松愉快,就像在听一个有趣的故事。
评分我对《三板斧:阿里巴巴管理之道》这本书的感受,可以说是“相见恨晚”。在过去的几年里,我走了不少弯路,也犯了不少错误,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摸索得太辛苦。如果早点读到这本书,或许我的管理之路会平坦很多。书里对于“股权激励”和“期权池”的讲解,我之前一直觉得很高深,不敢轻易触碰。但作者用非常浅显易懂的方式,把这些复杂的概念都讲明白了,并且还结合了实际案例,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们对于激发团队成员主人翁意识的重要性。还有关于“团队协作”的部分,作者强调的不是简单的分工合作,而是如何构建一个“信任”和“协同”的团队文化,这才是真正高效协作的关键。我尤其赞赏作者对于“文化先行”的理念,他告诉我们,制度和流程固然重要,但真正能够让一个组织持续发展下去的,是那个根深蒂固的文化。读了这本书,我更加坚信,好的管理,不仅仅是关于效率,更是关于人。
评分《三板斧:阿里巴巴管理之道》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拨云见日”。我之前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有些公司能够快速发展,而有些公司却停滞不前?读了这本书,我终于找到了一些答案。作者并没有回避阿里巴巴管理中的一些“灰色地带”或者“争议点”,而是坦诚地展示了它们是如何被处理和解决的。比如,关于“绩效考核的残酷性”,作者并没有粉饰太平,而是强调了“优胜劣汰”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公平”。这一点,让我对“有压力才有动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还提到了“组织架构的调整”和“人才的引进与淘汰”,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但作者给出的解决方案,却充满了智慧和远见。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拥抱变化”的解读,他告诉我们,在快速变化的互联网时代,只有不断地调整和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管理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如何带领团队应对未来的挑战,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评分《三板斧:阿里巴巴管理之道》这本书,我只能说,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在创业公司摸爬滚打的小团队量身定做的!那些大公司的管理方法,我们根本学不来,也不适合。但是,这本书里提出的很多“三板斧”式的核心理念,却能够立刻被我们所吸收和运用。尤其是关于“目标感”的强调,作者把“用户为中心”这个概念解释得非常透彻,让我们明白,无论做什么,最终都要回归到为用户创造价值。这一点,对于很多小团队来说,是很容易迷失方向的。书里还讲了如何“用KPI驱动绩效”,但又不是那种僵化的KPI,而是强调了KPI的“可衡量性”和“关联性”,让我对如何设定和追踪团队目标有了更清晰的思路。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激励机制”的探讨,作者没有提倡什么虚头巴脑的奖励,而是强调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的结合,而且要根据不同员工的需求来调整。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获得了“武功秘籍”,对如何带领我的小团队走向成功,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更坚定的信心。
评分《三板斧:阿里巴巴管理之道》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本来以为自己对互联网公司的管理模式已经有所了解,但读了这本书,才发现自己之前接触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阿里巴巴内部那些看似复杂却又异常高效的管理方法,层层剥开,让我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比如,书中提到的“赛马机制”,简直是让员工们热血沸腾的利器。它不是简单地让大家比赛,而是强调“让优秀的人得到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这一下子就抓住了人的心理,激发了内在的动力。我尤其喜欢作者对“政委文化”的解读,它不是那种枯燥的说教,而是真正地将人文关怀融入管理,让员工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管理方式,比单纯的KPI考核要高级得多,也更能留住人心。书中的案例也都非常贴切,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而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有成功也有失败,但都充满了智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次阿里巴巴的管理“洗礼”,对如何激发团队潜力、构建高绩效团队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质量不错,内容丰富
评分卖得贵就算了,书还很旧,角上有很深的折印,封面污渍明显!!
评分看后很多启发,很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好书!
评分Ok
评分不错,就是贵
评分看了一遍,和现行略有不同
评分看了一遍,和现行略有不同
评分商品不错,使用方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