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願你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願你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幸福,經得起平淡的流年
不被辜負的青春
小王子的玫瑰花
天氣太差,下場雨就好瞭
理想生活的距離
塵世間的智慧女子
踏著自己的節奏歌唱
第二章 每一天都是美景良辰
如果可以一輩子做你們的小姑娘
在我想嫁給你的時候
快樂的人生哲學
禮物的溫度
當你還是百分百的女兒
迴憶開滿映山紅
我們再也不願在朋友圈說話
第三章 原來你也在這裏
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彆重逢
指尖的琥珀時光
青鳥的翅膀
味蕾上的故鄉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電話綫的那一端
天空中看不見的星星
第四章 他們住在記憶之城
廣州,生活之後,夢想之前
上海,是誰在敲打我窗
北京,醉笑陪君三萬場
杭州,西湖春物記
武漢,春江何處無月明
廈門,麵朝大海,春暖花開
徽州,無夢一生癡絕處
後記
生命中那些不期而遇的溫暖
願你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今天早上,一個剛畢業來杭的師妹在QQ上加我,問瞭我來杭幾年後,直接問師姐有沒有結婚。雖然我從來不避諱這樣的問題,但的確被她的突然嚇到瞭。
她大概是察覺到瞭我的詫異,急忙補充道:“我來杭州有點糾結,怕自己嫁不齣去,因為這裏認識的人太少,而且年齡也大瞭。”
聽瞭她的話,我忽然不知道該如何接下去,因為如果讓她知道我現在一沒結婚二沒男友的狀態,是不是會更增加她的憂愁焦慮糾結悲傷?
但我其實很想和她說的是,我還是你的師姐呢,但我一點也沒有這樣的憂愁焦慮糾結悲傷。
上個月底,Helen來杭州看我。我們坐在滿覺隴的飛鳥集喝咖啡,霧籠山林,桂花飄香。
Helen比我小兩歲,是我在英國時認識的姑娘,畢業後她去瞭上海,在一傢外企公關公司,工作充實,收入充裕,光鮮明妍,一個很優秀且漂亮的白領,卻也和很多這樣的漂亮白領一樣——單身。她有些憂慮,皺著眉和我說,父母已經念叨瞭無數次叫她迴傢鄉,找一個當地的男孩,結婚生子,過所有人眼中應該過的生活。
“他們說,你書讀得那麼好、工作那麼好有什麼用?看那些什麼都不如你的人,結個婚就完成瞭你需要努力十幾年纔能完成的目標。”她無奈而迷惘地看著我,“難道我真的要迴去嗎?那現在迴去,不就是繞瞭個大彎,而且還浪費瞭幾年時間。”
我看著她,說:“怎麼連你都犯糊塗瞭,你在外麵的這些年,就是為瞭找人結婚嗎?這幾年的經曆,難道沒有讓你自己變得越來越好瞭嗎?”
說完這話,我自己倒先笑瞭,小我兩歲的Helen,還有這個可能小我三歲的師妹,其實就在兩三年前,我自己也未嘗不是像她們這樣充滿矛盾糾結和迷茫。在這個初來乍到沒有任何朋友和同學的城市,努力找尋新的圈子,結識新的朋友,甚至勉強去做一些自己並不喜歡的事情,參加完全格格不入的活動。當然結果也可想而知。
記得去年參加公司裏一個培訓,給我們上課的老師是颱灣人,一口可愛的颱灣腔,講課講著講著就提到他新婚的妻子,臉上充滿甜蜜。後來我們知道這個老師三十五歲,而他的妻子和他一樣年紀。大傢都感嘆颱灣人結婚真晚,那老師一臉奇怪:“結婚有時間的規定嗎?颱灣二十多歲就結婚的人也很多啊。”
是的,這本是個很簡單的問題,結婚是因為遇到瞭那個你想要和他一輩子在一起的人瞭,而不是因為時間到瞭。
前天晚上有個很久未聯係的好友給我打電話,說:“聽你的聲音感覺變化很大,而且聽上去狀態還不錯。”
我有點疑惑,“怎麼就和以前不一樣呢?”
他說:“不那麼尖銳那麼冷淡瞭,溫熱瞭很多。”
我恍然,仔細想想,現在的自己的確比那個時候快樂坦然許多。
現在迴想起來,當時想要找一個適閤的人就結婚的想法著實有些可笑。兩個看起來再閤適的人,如果沒有愛,都是扯淡。
前幾天逛書店看到吳淡如的一本新書《沒有在一起,也好》,因為這個標題,我買瞭這本書。後來讀這本書,腦海中忽然響起劉若英很齣名的那首歌:“地球上兩個人能相遇不容易,做不成你的情人我仍感激。”
我很感激那些愛過我的男孩,他們讓我知道我原來也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
我也感激那些我愛過的男孩,他們教我學會瞭愛他人的能力。
站在二十幾歲的尾巴上,我卻覺得從來沒有過的安心。現在的我,有一份可以讓自己經濟獨立又能獲得些許成就感的工作,有一雙愛我又十分開明的父母,有幾個即使我使性子不接電話也會包容我的死黨,有每年兩次的無牽無掛的長途旅行。更重要的是,我找到瞭我熱愛並全心去經營的喜好之事,並且有著想要達到的明確目標在前方指引。
最暗的夜,漸漸開始有瞭星光。
可能是物以類聚的緣故,我身邊女孩的感情之路都不是一帆風順,但她們大都樂觀開朗不屈不撓,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怨自艾,她們會開著玩笑說越是沒人愛越要愛自己。後來這些女孩都找到瞭比她們自己都更愛她們的人。
她們從來不會以勝利者的姿勢和我說你抓緊啊趕快找個人啊之類不負責任的話,因為她們都經曆並清楚地知道在那個人齣現之前的磕磕碰碰和艱難坎坷,所以她們總是和我說,不要急不必急,屬於你的花,自會盛開。
我在旅行的路上也遇到過很多女孩,她們果敢獨立,美麗堅強,雖然無辜又無聊地會被世俗貼上類似“女漢子”“剩女”的標簽,卻依然步履輕快,目光清澈,內心坦然,很有些“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策馬奔騰,自享人世繁華”的快意恩仇。
又是一年的年末,時間推著我們往前走。
公司裏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周圍人對我的稱呼也慢慢從小宛變成瞭宛姐。
其實照鏡子的時候我也會怕,我怕我的眼角有一天忽然就齣現細細的皺紋,我怕我的黑眼圈再也褪不下去。但是,歲月帶走的,必然也會用其他方式補償給你,比如學識,比如閱曆,比如那一份淡然和寜靜。
在我的內心,我依然相信有個人會說:“我喜歡你,纔不是因為你外錶的模樣。”
最後用我很喜歡的女作傢畢淑敏的一段話來做結尾——
我喜歡深存感恩之心又獨自遠行的女人。
知道謝父母,卻不盲從;
知道謝天地,卻不自戀;
知道謝朋友,卻不依賴;
知道謝每一粒種子、每一縷清風,
也知道要早起播種和禦風而行。
不管有沒有遇到對的那個人,希望每個女孩都能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
每次讀這本書,我都會有新的體會,仿佛它擁有著無窮的魔力,總能在不同的心境下展現齣不同的光彩。最近一次翻閱,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自我接納”的部分。我一直以來都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總是把自己放在一個很低的位置,習慣性地去迎閤彆人,生怕一不小心就得罪瞭誰,或者讓彆人失望。結果呢,就是讓自己活得很纍,也失去瞭很多本屬於自己的快樂。這本書給瞭我一種全新的視角,它並沒有要求我變得多麼優秀,多麼完美,而是強調瞭“被看見”的重要性。它告訴我,我們首先要做的是看到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看到自己努力過的痕跡,哪怕是很微小的成就。這種看見,不是自戀,也不是驕傲,而是一種最基本的尊重。當我們能夠真正地尊重自己,看到自己的價值,自然而然地,我們就會散發齣一種自信的光芒,而這種光芒,也會吸引來欣賞和尊重我們的人。我開始練習在心裏對自己說一些積極的話,不再習慣性地放大自己的缺點。例如,當我在工作中犯瞭一個小錯誤時,我不再責怪自己,而是告訴自己:“沒關係,下次注意就好,我還是有能力把其他事情做得很好的。”這種內在對話的改變,真的讓我的心情變得輕鬆瞭很多。我發現,當我不那麼害怕犯錯,不那麼在意彆人的評判時,我的創造力反而被激發齣來瞭。
評分我之前讀過很多關於心理學和自我成長的書籍,但很多都過於理論化,或者給我一種距離感。而這本書,則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個知心朋友,在你最需要的時候,遞上一杯溫暖的茶,輕聲地跟你聊天。它沒有高深的大道理,也沒有復雜的術語,而是用最貼近生活化的語言,去講述那些關於“如何愛自己”的智慧。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情緒管理”的那一部分。我一直是個情緒比較容易波動的人,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常常會鑽牛角尖,或者把負麵情緒發泄給身邊的人。這本書給瞭我一些非常實用的方法,比如“情緒的分類和識彆”,讓我能夠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當下的情緒是什麼,而不是任由它肆意發展。它還教我如何“與自己的情緒和解”,而不是對抗。它告訴我,情緒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應對它。我學會瞭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先深呼吸,然後嘗試去理解情緒背後的原因。這種改變,讓我在麵對生活中的不如意時,能夠更加從容和冷靜。不再像以前那樣,被情緒牽著鼻子走,而是能夠掌握自己情緒的主動權。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它像一位資深的心理谘詢師,用最溫和的語言,觸及我內心最敏感的角落。我記得書中有一段描述,關於“原生傢庭的影響”和“成年後的關係模式”。我一直以來在親密關係中都顯得有些笨拙,總是害怕付齣太多,又擔心自己不夠好而無法留住對方。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在人際關係中的不安全感,都源於童年時期的一些經曆,一些未被滿足的需求。它並沒有讓我去抱怨過去,而是引導我去理解,去療愈。它強調,我們需要先修復好內在的“自我價值感”,當我們不再依賴外部的認可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時,我們纔能建立起更健康、更平等的關係。我開始反思自己對待伴侶、朋友的態度,是否過於小心翼翼,是否總是試圖去取悅對方,而忽略瞭自己的感受。書裏的一些練習,比如“寫下你欣賞自己的三個品質”,或者“列齣你從自己身上感受到的愛”,都非常有幫助。一開始寫的時候覺得有點難,但堅持下去,你會發現,原來自己身上是有那麼多值得被愛的地方,隻是我們自己沒有去發現。這種自我發現的過程,比任何外部的鼓勵都要來得真實和持久。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改變”的可能性。很多時候,我們都希望通過改變外部環境來讓自己快樂,比如換一份工作,或者改變一段關係。但這本書卻告訴我,真正的改變,始於內心。它強調瞭“自我認同”的重要性,就像一棵樹,根基不穩,即使枝繁葉茂,也容易被風吹倒。當我們真正認同自己,接納自己,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時候,我們自然而然就會吸引來美好的事物,也會以更積極的態度去麵對生活中的挑戰。我從書中學習到瞭如何“建立健康的邊界”,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我之前總是害怕拒絕彆人,害怕讓彆人失望,所以常常把自己的事情堆積起來,讓自己身心俱疲。這本書讓我明白,學會拒絕,並不是自私,而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隻有當我們能夠清晰地劃分齣自己的界限,我們纔能更好地保護自己,也纔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好真正重要的事情。這種“為自己而活”的信念,在讀完這本書後,纔真正地在我心中紮根。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那種柔和的色彩搭配,加上一個若有所思的背影,總能讓人在匆忙的生活中停下腳步,去思考一些更深層的東西。我是在一個特彆的時期翻開這本書的,那時候正經曆著一些小小的挫摺,感覺自己好像被世界遺棄瞭一樣,做什麼都提不起勁。偶然的機會看到這本書的名字,覺得有點像是在對自己說話,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買瞭下來。讀完之後,我發現它並沒有給我什麼驚天動地的道理,也不是那種雞湯式的灌輸。更多的是一種陪伴,一種溫柔的提醒。它讓我明白,很多時候,我們對外在世界的期待,其實源於我們內心深處對自己的不認可。那些我們渴望得到的贊美、認同,如果連自己都無法給予,那麼從彆人那裏得到,也終究是短暫且虛幻的。書裏的一些小故事,或者說是一些片段,就像散落在路邊的鵝卵石,不起眼,卻能在不經意間絆住你的腳,讓你慢下來,去審視自己的內心。我開始嘗試著去關注自己那些微小的優點,去接納自己那些不完美的地方,就像對待一個親密的朋友一樣,耐心而溫柔。這種變化並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而是像春雨一樣,潤物細無聲。慢慢地,我發現自己不再那麼在意彆人的看法,不再因為一點點小小的批評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生活的色彩好像也漸漸地鮮艷起來,因為我知道,即使沒有人給我鼓掌,我自己也可以為自己的努力喝彩。
評分還沒開始閱讀,是我喜歡的風格
評分屯書季,打摺,疊券,買瞭很多慢慢看
評分翻開這本書的你,是否也和我一樣,在人生的道路上顛顛簸簸地行進著?
評分發貨速度快,書也新,還沒有看。
評分京東圖書,經常有活動有活動就會買,希望多做活動。
評分超級甜的說,一個看玄幻的同學居然愛上瞭這本。
評分在遠鄉漂泊的寂寞,不被人理解的孤獨,被否定被冷落的委屈,求而不得的愛情,自己的生活似乎總不如彆人,所有的決定都像是錯的,不願意妥協卻無奈又無助,信誓旦旦的夢想也漸行漸遠……
評分係列書都買瞭,最一開始是一本綠色的,忘瞭叫什麼名字,,全部買來送老公,哈哈
評分受益匪淺的一本書,值得深思,決定好好閱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