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农场》
编辑推荐1:《动物农场》精美手绘插图版,16幅精选插图,完美再现小说情节。实力派插画师,倾力加盟。封面采用手绘插图、也是全书的核心角色拿破仑的头像,背景为红色,代表革命,寓意深刻,新颖别致。
编辑推荐2:全球畅销书,奥威尔一生中深刻的政治寓言。入选兰登书屋20世纪百部优秀小说;著名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评论此书“西方文学的童话和寓言中,没有比《动物农场》更中肯地道出当今人类的处境的了。”
编辑推荐3:《动物农场》国内新版,全新译文,译者倾情投入;附赠全英文手册,超值优惠。
《1984》
1.奥威尔的经典之作《1984》与苏联扎米亚京的《我们》、英国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被合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20世纪影响深远的文学经典之一。
2.超过时代的预言,影响一代人的冷峻良知!已被译成62种语言,全球总销量超过5000万册。
3.英语文学中伟大的道德力量,欧美国家重要的大学研读书、中学必读书,“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4.全新译本,全面对照原文,并逐一标注原文重点字词,力求还原英文原貌。
5.西班牙设计师亲自操持封面,精美套封设计,让你捧在手里,爱在心里。
6.实力插画师倾情加盟,15幅原创铅笔手绘插图精彩呈现。
《动物农场》
《动物农场》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政治寓言体小说,故事描述了一场“动物主义”革命的酝酿、兴起和最终蜕变。农场的一群动物成功地进行了一场“革命”,将压榨他们的人赶出农场,建立起一个平等的动物社会。然而,动物领袖,那些聪明的猪们却篡夺了革命的果实,成为比人更加独裁和极权的统治者,并且猪们和邻近农场的人类结成同盟,他们在宴会上,谁也分不清谁是猪、谁是人了。
《1984》
《1984》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是世界文坛中著名的反乌托邦和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小说创作于1948年,作者将48倒置过来为84作为书名。本书讲述一个实行高度集权统治,以改变历史、改变语言、打破家庭等极端手段钳制人们的思想和本能,以具有监视与监听功能的“电幕”控制人们的行为,以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国内外敌人的仇恨来维持社会运转假想的社会,通过对这个社会中一个普通人温斯顿·史密斯的生活,投射出了现实生活中极权主义的本质。每个经历或熟知这类历史事件的人,在看过《1984》后都会产生某种触目惊心的契合感。它犹如如一个鲜明的标签,它警醒着世人,莫让这种预言中的黑暗成为现实。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1950),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社会评论家和新闻记者。
1903年出生于印度,1907年举家迁回英国,后因经济原因无力深造,被迫远走缅甸,参加帝国警察部队。终因厌倦殖民行径、痴迷写作而辞去公职,辗转回到欧洲,流亡伦敦、巴黎等地,他一边深刻体验下层民众生活,一边从事文学创作,有多部作品出版。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奥威尔积极参加左翼组织,后因重伤返回英国,并树立社会主义信念。1939年,二战爆发后投身于反纳粹的活动。由于西班牙内战与二战的苦痛经历,乔治·奥威尔深刻反思战争与和平、极权与民主、社会关怀与人类理想等概念。他在《1984》中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入英语词典,现代英语中还专门有一个词叫“奥威尔现象(Orwellian)”。1950年1月,奥威尔死于困扰多年的肺病,享年47岁。
“一代英国人的冷峻良心。”
——V·S·普利切特
乔治·奥威尔的杰作,对现代历史令人着迷而不可或缺的理解。
——蒂莫西·加里·阿什(英国作家、历史学家)
20世纪的代表作……黑暗的命运令人读之难忘。
——英国《独立报》
乔治·奥威尔的遗世杰作……是了解现代历史不可或缺而又引人入胜的一本书。
——《纽约书评》
《1984》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展现出不可磨灭的才华,令其他同类作品无法望其项背。对时代来说,它仿佛毒药瓶上的一枚标签。
——《纽约先驱论坛报》
1980年,我在大学里读到了乔治奥威尔的《1984》,这是一个终身难忘的经历。这本书和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反面乌托邦三部曲,但是对我来说,它已经不是乌托邦,而是历史了。
——王小波
《动物农场》
第一章
014 第二章
027 第三章
037 第四章
045 第五章
060 第六章
074 第七章
090 第八章
109 第九章
125 第十章
《1984》
001/第一部
115/第二部
245/第三部
327/附录:新话的原则
“一代英国人的冷峻良心。”
——V·S·普利切特
乔治·奥威尔的杰作,对现代历史令人着迷而不可或缺的理解。
——蒂莫西·加里·阿什(英国作家、历史学家)
20世纪的代表作……黑暗的命运令人读之难忘。
——英国《独立报》
乔治·奥威尔的遗世杰作……是了解现代历史不可或缺而又引人入胜的一本书。
——《纽约书评》
《1984》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展现出不可磨灭的才华,令其他同类作品无法望其项背。对时代来说,它仿佛毒药瓶上的一枚标签。
——《纽约先驱论坛报》
1980年,我在大学里读到了乔治奥威尔的《1984》,这是一个终身难忘的经历。这本书和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反面乌托邦三部曲,但是对我来说,它已经不是乌托邦,而是历史了。
——王小波
终于把这本期待已久的经典小说啃完了,整个人都被那种沉重又清醒的氛围给笼罩住了。作者的笔触真是太犀利了,他构建的世界观,虽然是虚构的,却感觉无比真实,简直就像一面直射人心的镜子。阅读过程中,我好几次停下来,合上书本,细细品味那些文字背后的深意。特别是关于权力的异化和集体无意识的描绘,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展示。那种潜移默化的控制,从最开始的理想主义口号,到最后沦为赤裸裸的压迫,每一步的转变都让人不寒而栗。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语言的运用,那种精准到近乎冷酷的描述,把人物内心的挣扎和外部环境的荒谬感刻画得淋漓尽致。读完之后,你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日常接触到的信息,警惕那些看似美好的承诺背后可能隐藏的陷阱。这本书不是那种读完后让你轻松愉快的消遣读物,它更像是一剂猛药,苦涩却让人清醒,值得反复咀嚼。
评分我最近刚看完的这本书,简直是文学史上对极权主义最有力、最不留情面的控诉之一。它的叙事节奏掌握得非常高明,前期铺垫的细微变化,到中后期局势的彻底崩坏,那种从希望到绝望的渐进过程,处理得极其自然,却又令人窒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把反派描绘成脸谱化的恶魔,而是展现了权力如何腐蚀人心,如何一步步将“好人”变成维护体系的工具。那种内部的逻辑自洽,使得整个悲剧更具说服力。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克制的情感表达方式,没有过多的煽情,全靠事实和逻辑的推进来震撼读者。看完之后,那种“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感非常强烈,也更加明白了为何这部作品能成为跨越时代的经典,它触及到了权力结构永恒的阿喀琉斯之踵。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量虽然不算庞大,但其思想的密度和穿透力,绝对是震撼人心的。我得说,初读时可能会因为叙事的冷静而略感疏离,但一旦你沉浸进去,就会发现作者将人类社会运作的底层逻辑,用一种近乎寓言的方式剖析得体无完肤。那种对历史循环的悲观,以及对个体在宏大叙事下渺小与无力的刻画,让我深有感触。书中的一些场景,比如对历史的不断修改和记忆的篡改,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让人心悸。这不仅仅是一部政治讽刺小说,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人性弱点和集体心智盲区的深度人类学研究。它迫使你思考,我们所坚信的“真理”究竟有多么脆弱,又是如何被精心维护的。读完后,那种对既有秩序的审视和反思,久久不能平息,绝对是那种能改变你看待世界方式的著作。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比较压抑的,但这种压抑感恰恰是它价值的体现。它不是在迎合读者的舒适区,而是在挑战读者的认知边界。我特别欣赏作者如何通过极简的故事情节,构建出一个宏大而又精密的社会模型。书中人物的命运,似乎从一开始就被写定,无论他们如何挣扎,都逃不出既定的轨道,这种宿命感让人感到无力,但也正是这种无力感,才更能体现出对体制批判的力度。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因为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总能在书中的描绘中找到某种对应或回响。它教会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所有高尚的口号保持必要的怀疑,这对于任何一个想要独立思考的人来说,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分拿到这本“慢读”系列的其中一本,我立刻被那种厚重的年代感吸引住了。它并非那种节奏飞快的当代小说,而是需要你放慢脚步,去体会每一个词语的重量。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带着一种冷静的疏离感,却又在关键时刻爆发出极强的力量。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在努力解读那些反复出现的符号和意象,它们似乎都在暗示着某种难以言喻的社会真相。特别是对信息流动的控制和对个体思想的规训,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读来,更添了一层讽刺的意味。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思想的“实验室”,让你可以在安全的距离外观察人类社会最黑暗的可能性,并从中吸取教训。我个人认为,每一位关注社会运作和个体自由的读者,都应该把它当作必读清单上的重要一环。
评分价格合理,质琶上承。
评分很快很好
评分感谢京东自营图书,长期以来一直购买自营图书。正版,值得购买,希望优惠活动更多些!
评分这本书都磨坏了!失望!
评分套装很实惠,买单本不如买套装,值得拜读
评分啊啊啊
评分一直想要看的书,质量好,阅读很有感觉。动物农庄是中英文俩本。
评分同学很喜欢这种书的说...说不定哪天就被思想警察抓走了呢
评分好的难产激发很多人都纷纷的警察局那是你很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