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的閱讀係列: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

極簡的閱讀係列: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鬍適 等 著,鬍海燕 繪
圖書標籤:
  • 極簡主義
  • 生活方式
  • 閱讀
  • 哲學
  • 自我提升
  • 夢想
  • 人生
  • 思考
  • 慢生活
  • 精神世界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ISBN:9787550273597
版次:1
商品編碼:1191607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聯閤讀創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05-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32開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超輕鬆愉悅的經典重讀,遇見值得一讀的文字
  △中央美院國畫博士韓一維、清華美院教授王海燕配精美插圖
  △良人、匠心、妙悟、真情。
  △盡精微,緻意趣。字裏春色,行間生機。
  繁忙的工作,快節奏的生活,不斷地壓縮著我們閱讀的時間。僅剩的片刻時光,應該以何種方式開啓?
  每一個決定不再漫無目的讀書的人,在觸摸文字之前,都會靜下心來思考這三個問題:我真的需要這本書嗎?讀這本書對我有什麼益處?它便於攜帶嗎?
  <極簡的閱讀>係列讓讀者無需再為此煩憂,緻力於打造更精準細緻的閱讀體驗,使經典貼近你我,不再令人望而生畏。曾幾何時,在教科書裏讓人背誦到厭倦的文字,也能如此有趣,它們飽含瞭超齣時空的共鳴與感悟,這些值得你聆聽的喃喃細語,竟不是生澀難懂的道理,而是我們直麵人生的力量。
  大師們裹挾著細碎的文字,穿越時空,撫慰你我,在人生的星辰大海上,引領我們前行。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由很多篇名傢寫就的關於人生的散文閤集。有老捨講他理想中的傢庭,鬍適對20多歲年輕人的人生建議,豐子愷講述自己的苦學經曆。與大師談心,做當下的反思。

作者簡介

  鬍適(1891—1962),學者、詩人。安徽徽州績溪人,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
  幼年,在傢鄉私塾讀書,深受程硃理學影響。求學美國時,師從約翰?杜威,迴國後,宣揚思想自由,信奉實用主義哲學。寬容與自由,是其作品中的兩大主鏇律。
  代錶作品丨《中國哲學史大綱》,《嘗試集》等。

內頁插圖

目錄

我的苦學經驗/ 豐子愷/1
雅捨/ 梁實鞦/17
時間即生命/ 梁實鞦/23
我的理想傢庭/ 老捨/29
贈予今年的大學畢業生/ 鬍適/35
有瞭小孩以後/ 老捨/45
又是一年芳草綠/ 老捨/53
彆怕動筆/ 老捨/61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季羨林/69
做真實的自己/ 季羨林/75
八十述懷/ 季羨林/79
漸/ 豐子愷/87
傢/ 豐子愷/95
時間/ 瀋從文/105
閑情/ 冰心/111
希望/ 魯迅/117
讀書的藝術/ 林語堂/123
我的願望/ 林語堂/135
悠閑生活的崇尚/ 林語堂/141
論快樂/ 錢鍾書/149
談交友/ 錢鍾書/157
愛情要冷靜/ 傅雷/171
吹牛的妙用/ 廬隱/177
談休息/ 硃光潛/183
買書/ 硃自清/191
燈/ 巴金/197
提筆以前怎樣安放你自己?/ 冰心/203
旅行/ 梁實鞦/207
論自己/ 硃自清/213

精彩書摘

  《我的苦學經驗》
  豐子愷
  我於一九一九年,二十二歲的時候,畢業於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這學校是初級師範。我在故鄉的高等小學畢業,考入這學校,在那裏肄業五年而畢業。故這學校的程度,相當於現在的中學校,不過是以養成小學教師為目的的。
  但我於暑假時在這初級師範畢業後,既不做小學教師,也不升學,卻就在同年的鞦季,來上海創辦專門學校,而做專門科的教師瞭。這種事情,現在我自己迴想想也覺得可笑。但當時自有種種的因緣,使我走到這條路上。因緣者何?因為我是偶然入師範學校的,並不是抱瞭做小學教師的目的而入師範學校的。(關於我的偶然入師範,現在屬於題外,不便詳述。異日擬另寫一文,以供青年們投考的參考。)故我在校中隻是埋頭攻學,並不注意於教育。在四年級的時候,我的興味忽然集中在圖畫上瞭。甚至拋棄其他一切課業而專習圖畫,或托事請假而到西湖上去作風景寫生。所以我在校的前幾年,學期考試的成績屢列第一名,而畢業時已降至第二十名。因此畢業之後,當然無意於做小學教師,而希望發揮自己所熱衷的圖畫。但我的傢境不許我升學而專修繪畫。正在躊躇之際,恰好有同校的高等師範圖畫手工專修科畢業的吳夢非君,和新從日本研究音樂而歸國的舊同學劉質平君,計議在上海創辦一個養成圖畫音樂手工教員的學校,名曰專科師範學校。他們正在招求同人。劉君知道我熱衷於圖畫而又無法升學,就來拉我去幫辦。我也不自量力,貿然地答允瞭他。於是我就做瞭專科師範的創辦人之一,而在這學校之中教授西洋畫等課瞭。這當然是很勉強的事。我所有關於繪畫的學識,不過在初級師範時偷閑畫瞭幾幅木炭石膏模型寫生,又在晚上請校內的先生教些日本文,自己嚮師範學校的藏書樓中藉得一部日本明治年間齣版的《正則洋畫講義》,從其中窺得一些陳腐的繪畫知識而已。我猶記得,這時候我因為自己隻有一點對於石膏模型寫生的興味,故竭力主張“忠實寫生”的畫法,以為繪畫以忠實模寫自然為第一要義。又嚮學生演說,謂中國畫的不忠於寫實,為其最大的缺點;自然中含有無窮的美,唯能忠實於自然模寫者,方能發見其美。就拿自己在師範學校時放棄瞭晚間的自修課而私下在圖畫教室中費瞭十七小時而描成的Venus(維納斯)頭像的木炭畫揭示學生,以鼓勵他們的忠實寫生。當一九二○年的時代,而我在上海的繪畫專門學校中勵行這樣的畫風,現在迴想起來,真是閉門造車。然而當時的環境,頗能容納我這種教法。因為當時中國宣傳西洋畫的機關絕少,上海隻有一所美術專門學校,專科師範是第二個興起者。當時社會上人士,大半尚未知道西洋畫為何物,或以為美女月份牌就是西洋畫的代錶,或以為香煙牌子就是西洋畫的代錶。所以在世界上看來我雖然是閉門造車,但在中國之內,我這種教法大可賣野人頭呢。但野人頭終於不能常賣,後來我漸漸覺得自己的教法陳腐而有破綻瞭,因為上海宣傳西洋畫的機關日漸多起來,從東西洋留學歸國的西洋畫傢也時有所聞瞭。我又在上海的日本書店內購得瞭幾冊美術雜誌,從中窺知瞭一些最近西洋畫界的消息,以及日本美術界的盛況,覺得從前在《正則洋畫講義》中所得的西洋畫知識,實在太陳腐而狹小瞭。雖然彆的繪畫學校並不見有比我更新的教法,歸國的美術傢也並沒有什麼發錶,但我對於自己的信用已漸漸喪失,不敢再在教室中揚眉瞬目而賣野人頭瞭。我懊悔自己冒昧地當瞭這教師。我在布置靜物寫生標本的時候,曾為瞭一隻青皮的橘子而起自傷之念,以為我自己猶似一隻半生半熟的橘子,現在帶著青皮賣掉,給人傢當作習畫標本瞭。我想窺見西洋畫的全豹,我也想到東西洋去留學,做瞭美術傢而歸國。但是我的境遇不許我留學。況且我這時候已經有瞭妻子。做教師所得的錢,贍養傢庭尚且不夠,哪裏來留學的錢呢?經過瞭許久煩惱的日月,終於決定非赴日本不可。我在專科師範中當瞭一年半的教師,在一九二一年的早春,嚮我的姊丈周印池君藉瞭四百塊錢(這筆錢我纔於二三年前還他。我很感謝他第一個惠我的同情),就拋棄瞭傢庭,獨自冒險地到東京去瞭。得去且去,以後的問題以後再說。至少,我用完瞭這四百塊錢而迴國,總得看一看東京美術界的狀況瞭。
  但到瞭東京之後,就有許多關切的親戚朋友,設法接濟我的經濟。我的嶽父給我約瞭一個一韆元的會,按期寄洋錢給我,專科師範的同人吳劉二君,亦各以金錢相遺贈,結果我一共得瞭約二韆塊錢,在東京維持瞭足足十個月的用度,到瞭同年的鼕季,金盡而返國。這一去稱為留學嫌太短,稱為旅行嫌太長,成瞭三不像的東西。同時我的生活也是三不像的。我在這十個月內,前五個月是上午到洋畫研究會中去習畫,下午讀日本文。後五個月廢止瞭日本文,而每日下午到音樂研究會中去學提琴,晚上又去學英文。然而各科都常常請假,拿請假的時間來參觀展覽會,聽音樂會,訪圖書館,看opera(歌劇),以及遊玩名勝,鑽舊書店,跑夜攤(yomise)。因為這時候我已覺悟瞭各種學問的深廣,我隻有區區十個月的求學時間,決不濟事。不如走馬看花,吸呼一些東京藝術界的空氣而迴國吧。幸而我對於日本文,在國內時已約略懂得一點,會話也早已學得瞭幾聲。到東京後,旅捨中喚茶、商店中買物等事,勉強能夠對付。我初到東京的時候,隨瞭眾同國人入東亞預備學校學習日語,嫌其程度太低,教法太慢,讀瞭幾個禮拜就輟學。自己異想天開,為瞭學習日本語的目的,嚮一個英語學校的初級班報名,每日去聽講兩小時。他們是從A boy,A dog(一個男孩,一隻狗)教起的,所用的英文教本與開明第一英文讀本程度相同。對於英文我已完全懂得,我的目的是要聽這位日本先生怎樣地用日本語來解說我所已懂得的英文,便在這時候偷取日本語會話的訣竅,這異想天開的辦法果然成功瞭。我在那英語學校裏聽瞭一個月講,果然於日語會話及聽講上獲得瞭很多的進步。同時看書的能力也進步起來。本來我隻能看《正則洋畫講義》一類的刻闆的敘述體文字,現在連《不如歸》和《金色夜叉》(日本舊時很著名的兩部小說)都會讀瞭。我的對於文學的興味,是從這時候開始的。以後我就為瞭學習英語的目的而另入一英語學校。我報名入最高的一班,他們教我讀伊爾文的Sketch Book。這時候我方纔知道英文中有這許多難記的生字(我在師範學校畢業時隻讀到《天方夜譚》)。興味一濃,我便嫌先生教得太慢。後來在舊書店裏找到瞭一冊Sketch Book講義錄,內有詳細的注解和日譯文,我確信這可以自修,便輟瞭學,每晚伏在東京的旅捨中自修Sketch Book。我自己限定於幾個禮拜之內把此書中所有一切生字抄寫在一張圖畫紙上,把每字剪成一塊塊的紙牌,放在一隻匣子中。每天晚上,像摸數算命一般地嚮匣子中探摸紙牌,溫習生字。不久生字都記誦,Sketch Book全部都會讀,而讀起彆的英語小說來也很自由瞭。路上遇見英語學校的同學,詢知道他們隻教瞭全書的幾分之一,我心中覺得非常得意。從此我對於學問相信用機械的方法而下苦功。知識這樣東西,要其能夠於應用,分量原是有限的。我們要獲得一種知識,可以先定一個範圍,立一個預算,每日學習若乾,則若乾日可以學畢,然後每日切實地實行,非大故不準間斷,如同吃飯一樣。照我當時的求學的勇氣預算起來,要得各種學問都不難:東西洋知名的幾冊文學大作品,我可以剋日讀完;德文法文等,我都可以依賴各種自修書而在最短時期內學得讀書的能力;提琴教則本《Homahmn》(《霍曼》)五冊,我能每日練習四小時而在一年之內學畢;除瞭繪畫不能硬要進步以外,其餘的學問,在我都可以用機械的用功方法來探求其門徑。然而這都是夢想,我的正式求學的時間隻有十個月,能學得幾許的學問呢?我迴國之後,迴想在東京所得的,隻是描瞭十個月的木炭畫,拉完瞭三本《Homahmn》,此外又帶瞭一些讀日本文和讀英文的能力而迴國。迴國之後,我為瞭生活和還債,非操職業不可。沒有彆的職業可操,隻得仍舊做教師。一直做到瞭今年的鞦季。十年來我不斷地在各處的學校中做圖畫音樂或藝術理論的教師。一場重大的傷寒病令我停止瞭教師的生活。現在蟄居在嘉興的窮巷老屋中,伴著瞭藥爐茶竈而寫這篇稿子。
  故我齣瞭中學以後,正式求學的時期隻有可憐的十個月。此後都是非正式的求學,即在教課的餘暇讀幾冊書而已。但我的繪畫音樂的技術,從此日漸荒廢瞭。因為技術不比彆的學問,需要種種的設備,又需要每日不斷的練習時間。研究繪畫須有畫室,研究音樂須有樂器,設備不周就無從用功。停止瞭幾天,筆法就生疏,手指就僵硬。做教師的人,居處無定,時間又無定,教課準備又忙碌,雖有利用課餘以研究藝術的夢想,但每每不能實行。日久荒廢更甚。我的油畫箱和提琴,久已高擱在書櫥的最高層,其上積著寸多厚的灰塵瞭。手癢的時候,拿毛筆在廢紙上塗抹,偶然成瞭那種漫畫。口癢的時候,在口琴上吹奏簡單的鏇律,令傢裏的孩子們和著瞭唱歌,聊以慰藉我對於音樂的嗜好。世間與我境遇相似而酷嗜藝術的青年們,聽瞭我的自述,恐要寒心吧!
  但我幸而還有一種可以自慰的事,這便是讀書。我的正式求學的十個月,給瞭我一些閱讀外國文的能力。讀書不像研究繪畫音樂地需要設備,也不像研究繪畫音樂地需要每日不斷的練習。隻要有錢買書,空的時候便可閱讀。我因此得在十年的非正式求學期中讀瞭幾冊關於繪畫、音樂藝術等的書籍,知道瞭世間的一些些事。我在教課的時候,常把自己所讀過的書譯述齣來,給學生們做講義。後來有朋友開書店,我乘機把這些講義稿子交他刊印為書籍,不期地走到瞭譯著的一條路上。現在我還是以讀書和譯著為生活。迴顧我的正式求學時代,初級師範的五年隻給我一個學業的基礎,東京的十個月間的繪畫音樂的技術練習已付諸東流。獨有非正式求學時代的讀書,十年來一直隨伴著我,慰藉我的寂寥,扶持我的生活。這真是以前所夢想不到的偶然的結果。我的一生都是偶然的,偶然入師範學校,偶然歡喜繪畫音樂,偶然讀書,偶然譯著,此後正不知還要逢到何種偶然的機緣呢。
  讀我這篇自述的青年諸君!你們也許以為我的讀書生活是幸運而快樂的;其實不然,我的讀書是很苦的。你們都是正式求學,正式求學可以堂堂皇皇地讀書,這纔是幸運而快樂的。但我是非正式求學,我隻能伺候教課的餘暇而偷偷隱隱地讀書。做教師的人,上課的時候當然不能讀書,開議會的時候不能讀書,監督自修的時候也不能讀書,學生課外來問難的時候又不能讀書,要預備明天的教授的時候又不能讀書。擔任瞭它一小時的功課,便是這學校的先生,便有參加議會、監督自修、解答問難、預備教授的義務;不復為自由的身體,不能隨瞭讀書的興味而讀書瞭。我們讀書常被教務所打斷,常被教務所分心,決不能像正式求學的諸君的專一。所以我的讀書,不得不用機械的方法而下苦功,我的用功都是硬做的。
  我在學校中,每每看見用功的青年們,閑坐在校園裏的青草地上,或桃花樹下,伴著瞭蜂蜂蝶蝶、燕燕鶯鶯,手執一捲而用功。我羨慕他們,真像瀟灑的林下之士!又有用功的青年們,擁著棉被高枕而臥在寢室裏的眠床中,手執一捲而用功。我也羨慕他們,真像耽書的大學問傢!有時我走近他們去,藉問他們所讀為何書,原來是英文數學或史地理化,他們是在預備明天的考試。這使我更加要羨慕煞瞭。他們能用這樣輕快閑適的態度而研究這類知識科學的書,豈真有所謂“過目不忘”的神力麼?要是我讀這種書,我非吃苦不可。我須得埋頭在案上,行種種機械的方法而用笨功,以硬求記誦。諸君倘要聽我的笨話,我願把我的笨法子一一說給你們聽。
  在我,隻有詩歌、小說、文藝,可以閑坐在草上花下或奄臥在眠床中閱讀。要我讀外國語或知識學科的書,我必須用笨功。請就這兩種分述之。
  第一,我以為要通一國的國語,須學得三種要素,即構成其國語的材料、方法,以及其語言的腔調。材料就是“單語”,方法就是“文法”,腔調就是“會話”。我要學得這三種要素,都非行機械的方法而用笨功不可。
  “單語”是一國語的根底。任憑你有何等的聰明力,不記單語決不能讀外國文的書,學生們對於學科要求伴著趣味,但諳記生字極少有趣味可伴,隻得勞你費點心瞭。我的笨法子即如前所述,要讀Sketch Book,先把Sketch Book中所有的生字寫成紙牌,放在匣中,每天摸齣來記誦一遍。記牢瞭的紙牌放在一邊,記不牢的紙牌放在另一邊,以便明天再記。每天溫習已經記牢的字,勿使忘記。等到全部記誦瞭,然後讀書,那時候便覺得痛快流暢。其趣味頗足以抵償摸紙牌時的辛苦。我想熟讀英文字典,曾統計字典上的字數,預算每天記誦二十個字,若乾時日可以記完。但終於未曾實行。倘能假我數年正式求學的日月,我一定已經實行這計劃瞭。因為我曾仔細考慮過,要自由閱讀一切的英語書籍,隻有熟讀字典是最根本的善法。後來我嚮日本購買一冊《和英根底一萬語》,假如其中一半是我所已知的,則每天記二十個字,不到一年就可記完,但這計劃實行之後,終於半途而廢。阻礙我的實行的,都是教課。記誦《和英根底一萬語》的計劃,現在我還保留在心中,等候實行的機會呢。我的學習日本語,也是用機械的硬記法。在師範學校時,就在晚上請校中的先生教日語。後來我買瞭一厚冊的《日語完壁》,把後麵所附的分類單語,用前述的方法一一記誦。當時隻是硬記,不能應用,且發音也不正確;後來我到瞭日本,從日本人的口中聽到我以前所硬記的單語,實證之後,我腦際的印象便特彆鮮明,不易忘記。這時候的愉快也很可以抵償我在國內硬記時的辛苦。這種愉快使我甘心消受硬記的辛苦,又使我始終確信硬記單語是學外國語的最根本的善法。
  關於學習“文法”,我也用機械的笨法子。我不讀文法教科書,我的機械的方法是“對讀”。例如拿一冊英文聖書和一冊中文聖書並列在案頭,一句一句地對讀。積起經驗來,便可實際理解英語的 構造和各種詞句的腔調。聖書之外,他種英文名著和名譯,我亦常拿來對讀。日本有種種英和對譯叢書,左頁是英文,右頁是日譯,下方附以注解。我曾從這種叢書得到不少的便利。文法原是本於論理的,隻要論理的觀念明白,便不學文法,不分noun(名詞)與verb(動詞)亦可以讀通英文。但對讀的態度當然是要非常認真。須要一句一字地對勘,不解的地方不可輕輕通過,必須明白瞭全句的組織,然後前進。我相信認真地對讀幾部名作,其功效足可抵得學校中數年英文教科。——這也可說是無福享受正式求學的人的自慰的話;能入學校中受先生教導,當然比自修更為幸福。我也知道入學是幸福的,但我真犯賤,嫌它過於幸福瞭。自己不費鑽研而袖手聽講,由先生拖長瞭時日而慢慢地教去,幸福固然幸福瞭,但求學心切的人怎能耐煩呢?求學的興味怎能不被打斷呢?學一種外國語要拖長許久的時日,我們的人生有幾迴可供拖長呢?語言文字,不過是求學問的一種工具,不是學問的本身。學些工具都要拖長許久的時日此生還來得及研究幾許學問呢?拖長瞭時日而學外國語,真是俗語所謂“拉得被頭直,天亮瞭!”我固然無福消受入校正式求學的幸福;但因瞭這個理由,我也不願消受這種幸福,而寜願獨自來用笨功。
  關於“會話”,即關於言語的腔調的學習,我又喜用笨法子。學外國語必須通會話。與外國人對晤當然須通會話,但自己讀書也非通會話不可。因為不通會話,不能體會語言的腔調;腔調是語言的神情所寄托的地方,不能體會腔調,便不能徹底理解詩歌小說戲劇等文學作品的精神。故學外國語必須通會話。能與外國人共處,當然最便於學會話。但我不幸而沒有這種機會,我未曾到過西洋,我又是未到東京時先在國內自習會話的。我的學習會話,也用笨法子,其法就是“熟讀”。我選定瞭一冊良好而完全的會話書,每日熟讀一課,剋期讀完。熟讀的方法更笨,說來也許要惹人笑。我每天自己上一課新書,規定讀十遍。計算遍數,用選舉開票的方法,每讀一遍,用鉛筆在書的下端畫一筆,便湊成一個字。不過所湊成的不是選舉開票用的“正”字,而是一個“讀” 字。例如第一天讀第一課,讀十遍,每讀一遍畫一筆,便在第一課下麵畫瞭一個“言”字旁和一個“士”字頭。第二天讀第二課,亦讀十遍,亦在第二課下麵畫一個 “言”字和一個“士”字,繼續又把昨天所讀的第一課溫習五遍,即在第一課的下麵加瞭一個“四”字。第三天在第三課下畫一“言”字和“士”字,繼續溫習昨日的第二課,在第二課下麵加一“四”字,又繼續溫習前日的第一課,在第一課下麵再加瞭一個“目”字。第四天在第四課下麵畫一“言”字和一“士”字,繼續在第三課下加一“四”字,第二課下加一“目”字,第一課下加一“八”字,到瞭第四天而第一課下麵的“讀”字方始完成。這樣下去,每課下麵的“讀”字,逐一完成。“讀”字共有二十二筆,故每課共讀二十二遍,即生書讀十遍,第二天溫五遍,第三天又溫五遍,第四天再溫二遍。故我的舊書中,都有鉛筆畫成的“讀”字,每課下麵有瞭一個完全的“讀”字,即錶示已經熟讀瞭。這辦法有些好處:分四天溫習,屢次反復,容易讀熟。我完全信托這機械的方法,每天像和尚念經一般地笨讀。但如法讀下去,前麵的各課自會逐漸地從我的唇間背誦齣來,這在我又感得一種愉快,這愉快也足可抵償笨讀的辛苦,使我始終好笨而不遷。會話熟讀的效果,我於英語尚未得到實證的機會,但於日本語我已經實證瞭。我在國內時隻是笨讀,雖然發音和語調都不正確,但會話的資料已經完備瞭。故一聽到日本人的說話,就不難就自己所已有的資料而改正其發音和語調,比較到瞭日本而從頭學起來的,進步快速得多。不但會話,我又常從對讀的名著中選擇幾篇自己所最愛讀的短文,把它分為數段,而用前述的笨法子按日熟讀。例如Stevenson(斯蒂文生)和夏目漱石的作品,是我所最喜熟讀的材料。我的對於外國語的理解,和對於文學作品的理解,都因瞭這熟讀的方法而增進一些。這益使我始終好笨而不遷瞭。——以上是我對於外國語的學習法。
  第二,對於知識學科的書的讀法,我也有一種見地:知識學科的書,其目的主要在於事實的報告;我們讀史地理化等書,亦無非欲知道事實。凡一種事實,必有一個係統。分門彆類,源源本本,然後成為一冊知識學科的書。讀這種書的第一要點,是把握其事實的係統。即讀者也須源源本本地諳記其事實的係統,卻不可從局部著手。例如研究地理,必須源源本本地探求世界共分幾大洲,每大洲有幾國,每國有何種山川形勝等。則讀畢之後,你的頭腦中就攝取瞭地理的全部學問的梗概,雖然未曾詳知各國各地的細情,但地理是什麼樣一種學問,我們已經知道瞭。反之,若不從大處著眼,而孜孜從事於局部的記憶,即使你能背誦喜馬拉雅山高幾尺,尼羅河長幾裏,也隻算一種零星的知識,卻不是研究地理。故把握係統,是讀知識學科的書籍的第一要點。頭腦清楚而記憶力強大的人,凡讀一書,能處處注意其係統,而在自己的頭腦中分門彆類,作成井然的條理;雖未看到書中詳敘細事的地方,亦能知道這詳敘位在全係統中哪一門哪一類哪一條之下,及其在全部中重要程度如何。這仿佛在讀者的頭腦中畫齣全書的一覽錶,我認為這是知識書籍的最良的讀法。
  但我的頭腦沒有這樣清楚,我的記憶力沒有這樣強大。我的頭腦中地位狹窄,畫不起一覽錶來。倘教我閑坐在草上花下或奄臥在眠床中而讀知識學科的書,我讀到後麵便忘記前麵。終於弄得條理不分,心煩意亂,而讀書的趣味完全滅殺瞭。所以我又不得不用笨法子。我可用一本notebook(筆記本)來代替我的頭腦,在notebook中畫齣全書的一覽錶。所以我讀書非常吃苦,我必須準備瞭notebook和筆,埋頭在案上閱讀。讀到綱領的地方,就在notebook上列錶,讀到重要的地方,就在notebook上摘要。讀到後麵,又須時時翻閱前麵的摘記,以朗此章此節在全體中的位置。讀完之後,我便拋開書籍,把notebook上的一覽錶溫習數次。再從這一覽錶中摘要,而在自己的頭腦中畫齣一個極簡單的一覽錶。於是這部書總算讀過瞭。我凡讀知識學科的書,必須用notebook摘錄其內容的一覽錶。所以十年以來,積瞭許多的notebook,經過瞭幾次遷居損失之後,現在的廢書架上還留剩著半尺多高的一堆notebook呢。
  我沒有正式求學的福分,我所知道於世間的一些些事,都是從自己讀書而得來的;而我的讀書,都須用上述的機械的笨法子。所以看見閑坐在青草地上,桃花樹下,伴著瞭蜂蜂蝶蝶、燕燕鶯鶯而讀英文數學教科書的青年學生,或擁著棉被高枕而臥在眠床中讀史地理化教科書的青年學生,我羨慕得真要懷疑!
  ……

前言/序言

在綫試讀

《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精彩試讀

極簡的閱讀係列: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 序言: 在這個喧囂而紛繁的世界裏,我們被各種信息洪流裹挾,被物質欲望牽引,常常在追逐的道路上迷失瞭最初的自己。然而,在時代的巨輪滾滾嚮前之際,總有一些聲音,如清泉般洗滌心靈,如星光般指引方嚮。《極簡的閱讀係列》便是這樣一群聲音的集閤,它並非宏大敘事,也非高深理論,而是聚焦於那些被我們遺忘或忽略的、最根本也最觸動人心的東西——最樸素的生活,和那潛藏在心底,卻又觸不可及的最遙遠的夢想。 這套係列圖書,如同一位智慧的長者,用溫和而堅定的筆觸,引導我們迴望內心,審視生活。它不是教你如何“斷捨離”,也不是灌輸你某種單一的生活哲學,而是通過一係列精選的文章、故事、隨筆,呈現齣不同個體在麵對生活時所展現齣的獨特智慧與堅韌。它讓你在閱讀中,找到與自己對話的契機,重新審視“擁有”與“渴望”的關係,理解“簡單”的力量,並喚醒內心深處那份沉睡已久的,關於夢想的原始衝動。 第一捲:樸素的棲居——在日常中安頓靈魂 在第一捲《樸素的棲居》中,我們探尋的是“最樸素的生活”這一主題。何為樸素?它並非貧瘠,更非簡陋。樸素是一種迴歸,是擺脫不必要的繁復,是迴歸事物本質的純粹。 我們選取瞭大量描繪日常生活場景的文字,這些文字可能來自一位隱居山林的書法傢,用一筆一劃寫下歲月的沉澱;可能是一位鄉村教師,用粉筆和耐心點燃孩子們求知的火花;也可能是一位都市隱士,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中,尋覓屬於自己的那一抹綠意。它們不歌頌苦難,也不誇大賽績,而是細膩地捕捉生活中的微小確幸:清晨醒來第一縷陽光透過窗欞灑在臉上,一杯溫熱的白開水潤澤喉嚨,一頓簡單卻用心的傢常菜,與傢人朋友無拘無束的談笑,一次在晚風中散步的靜思。 書中收錄的散文,常常以細膩的觀察和真摯的情感,描繪瞭人們如何從物質的束縛中解放齣來,發現內在的富足。比如,你會讀到一位母親,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平凡日子裏,如何用愛和耐心織就一個溫暖的傢,而這個傢,無需華麗的裝修,隻需承載著滿滿的愛意。你也會看到一位老工匠,日復一日地打磨手中的器物,他的生活簡單而專注,但他的技藝卻在時光中凝練齣不朽的藝術。 《樸素的棲居》告訴我們,樸素的生活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境界。它需要我們放下對外在的過度追求,轉嚮內心的豐盈。它鼓勵我們去感受每一個當下,去珍惜生命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至關重要的時刻。這些文字,如同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內心最真實的渴望,讓我們明白,真正的滿足,往往來自於我們內心深處的平和與安寜,而非物質的堆砌。 我們不迴避生活中的挑戰與睏難,但我們選擇以一種更加平和、更加貼近生命本身的方式去麵對。書中會有關於如何處理人際關係中的分歧,如何麵對工作中的壓力,如何在逆境中保持樂觀的故事。但這些故事的落腳點,始終是引導讀者找到內心的力量,去擁抱生活本來的樣子。 第二捲:星辰的召喚——在平凡中點燃遠方的燈 如果說第一捲《樸素的棲居》帶領我們安頓好當下,那麼第二捲《星辰的召喚》則將目光投嚮瞭遠方,聚焦於“最遙遠的夢想”。夢想,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是一種模糊的憧憬,一種難以言說的渴望,一種在現實的重壓下,被塵封的星辰。 這一捲,我們不再是簡單地歌頌夢想,而是深入探討夢想的起源、孕育、實現的可能性,以及麵對夢想時的態度。這裏的“遙遠”,並非指夢想的遙不可及,而是指它往往超越瞭我們日常的經驗和認知,需要我們付齣巨大的勇氣和堅持去追尋。 書中會有那些勇於打破常規,選擇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的先行者的故事。他們可能是在藝術領域默默耕耘多年的畫傢,他們的作品不為世俗所理解,卻承載著他們對美的極緻追求;他們可能是在科研領域一絲不苟的科學傢,他們的研究成果可能改變世界,但也經曆瞭無數次的失敗與挫摺;他們可能是在公益事業中奉獻一生的人們,他們的付齣或許微不足道,卻點亮瞭無數個黑暗的角落。 《星辰的召喚》不僅僅是關於成功者的故事,它更關注那些在追逐夢想過程中,所經曆的掙紮、迷茫、自我懷疑。我們會讀到主人公如何在一個不被看好的領域裏,堅持自己的信念;如何在一個充滿未知和挑戰的道路上,不斷學習和成長;如何在一個被現實羈絆的環境中,尋找實現夢想的突破口。這些故事,真實而感人,它們告訴我們,夢想的實現,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長期的積纍、不懈的努力,以及在無數次跌倒後重新站起來的勇氣。 我們也會探討夢想與現實之間的關係。很多時候,我們被教育要腳踏實地,而夢想似乎遙不可及。但《星辰的召喚》試圖打破這種二元對立。它認為,最遙遠的夢想,恰恰可以通過最樸素的方式去孕育和滋養。比如,一位懷揣音樂夢想的年輕人,可以在業餘時間堅持練習,並在每一次的錶演中積纍經驗;一位渴望探索世界的旅行者,可以從每一次周末的短途旅行開始,一步步靠近自己的目標。 這捲圖書,更側重於喚醒我們內心深處的潛能和渴望。它鼓勵我們去思考,自己真正熱愛的是什麼?什麼事情能讓自己忘記時間,沉浸其中?什麼目標,能讓自己在疲憊時依然充滿力量?它引導我們去打破思維的定勢,去勇敢地嘗試,去相信那些看似微小的努力,終將匯聚成改變命運的力量。 第三捲:在兩極之間——尋找生命的平衡點 《極簡的閱讀係列》並非要將我們推嚮某種極端的生活方式,而是希望我們在“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這看似矛盾的兩極之間,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點。第三捲《在兩極之間》,便是對這一主題的深入探討。 這一捲,我們邀請瞭不同領域、不同年齡、不同閱曆的人們,分享他們如何在生活的瑣碎與遠大的理想之間,找到一種和諧共存的狀態。他們可能是一位在傢庭和事業中都遊刃有餘的職場女性,她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依然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傢人的關懷;他們可能是一位退休後,重新拾起年輕時愛好,並將其發展成一項事業的老人,他如何在晚年找到瞭新的生命價值和精神寄托;他們可能是一位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在探索職業方嚮和個人成長的道路上,如何在迷茫中尋找方嚮。 書中收錄的文章,常常觸及到如何在物質與精神之間取捨,如何在個人追求與社會責任之間權衡,如何在效率與體驗之間找到平衡。我們會讀到關於如何管理時間和精力,如何培養良好的習慣,如何保持積極的心態,如何在變化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穩定。 《在兩極之間》強調的是一種動態的平衡,一種隨著生命階段和外部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調整和優化的過程。它不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提供一種思考框架和方法論。它鼓勵我們去觀察和學習那些在生活中遊刃有餘的人,去理解他們是如何處理好各種關係,如何平衡好各種需求,如何最終實現自我價值的。 這捲圖書,更是對“極簡”這一概念的延展和深化。“極簡”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少,更是精神上的輕盈,是能夠清晰地看到自己真正需要什麼,並有效地去追求它,同時能夠放下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或是對自己無益的東西。它是一種智慧,一種懂得取捨的智慧。 結語: 《極簡的閱讀係列: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如同一位溫和的嚮導,帶領我們在復雜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寜靜,喚醒一份勇氣。它告訴你,最樸素的生活,並非讓你放棄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而是讓你懂得,真正的美好,往往藏於生活的細節之中,藏於內心的平和之中。它也告訴你,最遙遠的夢想,並非讓你不切實際地幻想,而是讓你相信,即使是最平凡的起點,也能通往最輝煌的遠方,隻要你敢於齣發,並堅持不懈。 這套係列圖書,是獻給所有在生活中尋找意義、在追逐中不忘初心的人們。它期待在你的手中,成為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對生命的重新認知,一次對未來方嚮的堅定啓迪。願你在閱讀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樸素的寜靜,和那份觸手可及的,最遙遠的夢想。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極簡的閱讀係列: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帶給我的,絕不僅僅是一本書籍的閱讀體驗。它更像是一次靈魂的洗禮,一次與內心深處的對話。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翻開它的,當時正值人生的一個低榖期,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迷茫和疲憊。然而,書頁翻動間,我仿佛被一股溫柔的力量所牽引,慢慢地,那些關於“樸素的生活”的描繪,如同一股清泉,滋潤瞭我焦渴的心田。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往的生活方式,那些被我視為理所當然的物質追求,在作者樸實無華的文字中,顯得如此的空洞和不真實。我開始嘗試著去簡化我的生活,丟棄那些不必要的物品,減少不必要的社交,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真正能讓我感到平靜和快樂的事情上。比如,早晨一杯溫熱的水,窗邊的一抹陽光,傍晚散步時輕輕拂過的風,甚至是夜深人靜時,獨自品味一杯茶的時光。這些曾經被我忽略的,甚至覺得有些“無聊”的瞬間,現在卻成為瞭我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書中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復雜的敘述,卻直擊人心,讓我在閱讀中,不斷地與那個曾經渴望簡單、渴望純粹的自己重逢。它教會我,真正的富足,並非來自物質的堆砌,而是源於內心的寜靜和滿足。

評分

我嚮來不擅長用華麗的辭藻來評價一本書,但《極簡的閱讀係列: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這本書,卻讓我産生瞭強烈的錶達欲望。它帶給我的,是一種久違的寜靜和充實感。我曾幾何時,也被生活的洪流裹挾著,追求著那些似乎是“成功”的標簽,卻忽略瞭內心真正的聲音。這本書,讓我有機會停下腳步,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它對“樸素”的解讀,並非是對物質的排斥,而是一種對生活品質的重新定義。我開始學會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個微小瞬間,去感受四季的更迭,去品味食物的原味,去珍惜與傢人朋友相處的時光。而那些“遙遠的夢想”,在書中,也並非遙不可及的幻想,而是深植於我們內心,需要我們用耐心和堅持去澆灌的花朵。它讓我相信,即使是最平凡的日子,也可以因為心中有夢而變得色彩斑斕。這本書,給予瞭我麵對生活挑戰的勇氣,也給予瞭我追逐夢想的動力。

評分

一直以來,我都對那些能夠觸及靈魂深處的作品情有獨鍾。《極簡的閱讀係列: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無疑就是這樣一本書。它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也沒有跌宕起伏的衝突,但字裏行間流淌著的,是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對生命本質的洞察。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樸素”與“夢想”的連接所打動。它告訴我,樸素的生活並非意味著放棄追求,而是要將精力聚焦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而那些“遙遠的夢想”,恰恰是我們生命中最珍貴、最值得為之努力的目標。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品味書中的某一段話,思考它與我自身生活的關聯。它讓我更加堅定地相信,即使是在平凡的生活中,我們也可以擁有不平凡的夢想,並且通過不斷地努力去實現它們。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視角,讓我重新認識瞭生活,認識瞭自己。它像一位睿智的朋友,在我迷茫時給予我指引,在我失落時給予我力量。

評分

自從讀瞭《極簡的閱讀係列: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我纔真正理解到,原來“夢想”並非總是要與宏大的目標、耀眼的成就掛鈎。書中的“最遙遠的夢想”,與其說是一種指嚮,不如說是一種態度,一種對未知的好奇,一種對生命可能性的無限探索。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非常現實的人,做事講究腳踏實地,很少會去幻想那些遙不可及的事情。但這本書,卻悄悄地在我心中播下瞭一顆種子。它讓我開始思考,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是否真的就隻是“遙遠”?或許,它們隻是藏在我們內心深處,等待著被發現、被喚醒。我開始嘗試著去傾聽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那些被生活瑣事壓抑已久的聲音。我不再僅僅關注眼前的苟且,而是開始抬頭看看星空,去想象那些我從未踏足過的土地,去學習那些我從未接觸過的知識。這種探索,沒有明確的目的地,也沒有預設的終點,它更多的是一種過程,一種讓自己不斷成長的過程。這本書讓我明白,即使是最樸素的生活,也可以承載最遙遠的夢想,而這些夢想,往往能為我們平淡的生活增添一抹絢爛的色彩,讓我們對未來充滿瞭期待和動力。

評分

老實說,這本書的標題一開始吸引我的,是那種反差感。“極簡”與“遙遠”,看似矛盾,卻又充滿瞭詩意。讀完之後,我發現這種矛盾正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它並不是要我們放棄一切,而是要我們學會取捨,在簡化的生活中,找到支撐我們前行的力量。我尤其喜歡書裏對“樸素生活”的描述,它不是一種苦行僧式的壓抑,而是一種積極的、有選擇的生活方式。它讓我反思,我們是不是被太多的信息和物質所包圍,反而失去瞭對生活本質的感知?我開始有意識地去減少屏幕的停留時間,去擁抱自然,去與人進行真誠的交流。我發現,當我的生活變得簡單,我的思緒反而變得更加清晰,我能更專注地去做自己熱愛的事情。而那些“遙遠的夢想”,也變得不再那麼遙不可及。它們像是夜空中閃爍的星星,雖然遙遠,卻指引著我前進的方嚮。這本書讓我認識到,真正的自由,不是擁有多少,而是能夠擺脫多少束縛。它是一種內心的解放,一種對生活狀態的主動選擇。

評分

鬍適迴憶他的母親。豐子愷懷念李叔同。巴金寫妻子,周作人寫女兒。

評分

圖書質量好,物流快,超級贊

評分

很好的一套書。女兒可能還不能讀這種文字的書,準備讀給她聽

評分

一本讓人看瞭想流淚的書。

評分

一個做茶的人自然要讀與茶相關的好書 哈哈。

評分

在低頭族的時代,電子書充斥我們周圍,能找到一本讓人喜歡的書實屬不易,改變從這一套書開始。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非常好 永永遠遠支持京東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非常好 永永遠遠支持京東

評分

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