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出版的周国平散文版本很多,但这个版本由周国平亲自辑录,荟萃周国平三十余年间散文和随笔的精华,值得阅读和收藏。
《丰富的安静:周国平自选集》(上卷)所辑篇目为散文,由作者自己编选,荟集了作者三十余年间散文的精华,按照写作的时间顺序分为九辑。周国平说:“人生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散文
1983—1990
幸福的悖论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人与书之间
寻求智慧的人生
在义与利之外
性爱五题
旅十游=旅游?
艺术·技术·魔术
爱书家的乐趣
悲观·执著·超脱
1991—1992
等的滋味
孔子的洒脱
人生贵在行胸臆
父亲的死
平淡的境界
家
失去的岁月
智者的最后弱点
男人眼中的女人
调侃婚姻
自我二重奏
1993—1995
习惯于失去
时光村落里的往事
“沉默学”导言
永远未完成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爱情不风流
心疼这个家
救世和自救
康德、胡塞尔和职称
车窗外
被废黜的国王
在沉默中面对
1996-1997
私人写作
人不只属于历史
在黑暗中并肩行走
侯家路
临终的苏格拉底
孤独的价值
现代技术的危险何在?
报应
“己所欲,勿施于人”
婚姻中的爱情
1998-1999
世上本无奇迹
都市里的外乡人
人人都是孤儿
记住回家的路
另一个韩愈
论自卑
医学的人文品格
安静的位置
中国人缺少什么?
2000-2001
让世界适合于小王子们居住
纪念所掩盖的
人类的敦煌
欣赏另一半
成功的真谛
南极素描
在维纳斯脚下哭泣
向教育争自由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2002—2003
亲密有间
丰富的安静
何必名校
城市的个性和颜色
亲疏随缘
直接读原著
花心男女的专一爱情
经典和我们
生命中不能错过什么
走进一座圣殿
可持续的快乐
2004-2008
把我们自己娱乐死?
哲学不只是慰藉
表达你心中的爱和善意
快乐工作的能力
善良·丰富·高贵
男人要懂得算总账
教育的七条箴言
无趣的时代
人生边上的智慧
我们都是幸存者
内在生命的伟大
最合宜的位置
2009-2014
经济危机下的生命反思
诗意地栖居
真文学是非职业的
戏说欲望
信仰的奇迹
我心目中的好教师
不让任何人有隐身术
受伤记
知识分子何为?
人生的三个觉醒
寻求智慧的人生
在现代哲学家中,罗素是个精神出奇地健全平衡的人。他是逻辑经验主义的开山鼻祖,却不像别的分析哲学家那样偏于学术的一隅,活得枯燥乏味。他喜欢沉思人生问题,却又不像存在哲学家那样陷于绝望的深渊,活得痛苦不堪。他的一生足以令人羡慕,可说应有尽有:一流的学问,卓越的社会活动和声誉,丰富的爱情经历,最后再加上长寿。命运居然选中这位现代逻辑宗师充当西方“性革命”的首席辩护人,让他在大英帝国的保守法庭上经受了一番戏剧性的折磨,也算是一奇。科学理性与情欲冲动在他身上并行不悖,以致我的一位专门研究罗素的朋友椰榆地说:罗素精彩的哲学思想一定是在他五个情人的怀里孕育的
上世纪后半叶以来,西方大哲内心多半充斥一种紧张的危机感,这原是时代危机的反映。罗素对这类哲人不抱好感,例如,对于尼采、弗洛伊德均有微词。一个哲学家在病态的时代居然能保持心理平衡,我就不免要怀疑他的真诚。不过,罗素也许是个例外。
罗素对于时代的病患并不麻木,他知道现代西方人最大的病痛来自基督教信仰的崩溃,使终有一死的生命失去了根基。在无神的荒原上,现代神学家们凭吊着也呼唤着上帝的亡灵,存在哲学家们诅咒着也讴歌着人生的荒诞。但罗素一面坚定地宣告他不信上帝,一面却并不因此堕入病态的悲观或亢奋。他相信人生一切美好的东西不会因为其短暂性而失去价值。对于死亡,他“以—种坚忍的观点,从容而又冷静地去思考它,并不有意缩小它的重要性,相反地对于能超越它感到一种骄傲”。罗素极其珍视爱在人生中的价值。他所说的爱,不是柏拉图式的抽象的爱,而是“以动物的活力与本能为基础”的爱,尤其是性爱。不过,他主张爱要受理性调节。他的信念归纳在这句话里:“高尚的生活是受爱激励并由知识导引的生活。”爱与知识,本能与理智,二者不可或缺。有时他说,与所爱者相处靠本能,与所恨者相处靠理智。也许我们可以引申一句:对待欢乐靠本能,对待不幸靠理智。在性爱的问题上,罗素是现代西方最早提倡性自由的思想家之一,不过浅薄者对他的观点颇多误解。他固然主张婚姻、爱情、性三者可以相对分开,但是他对三者的评价是有高低之分的。在他看来,第一,爱情高于单纯的性行为,没有爱的性行为是没有价值的;第二,“经历了多年考验,而且又有许多深切感受的伴侣生活”高于一时的迷恋和钟情,因为它包含着后者所不具有的丰富内容。我们在理论上可以假定每一个正常的异性都是性行为的可能对象,但事实上必有选择。我们在理论上可以假定每一个中意的异性都是爱情的可能对象,但事实上必有舍弃。热烈而持久的情侣之间有无数珍贵的共同记忆,使他们不肯轻易为了新的爱情冒险而将它们损害。
几乎所有现代大哲都是现代文明的批判者,在这一点上罗素倒不是例外。他崇尚科学,但并不迷信科学。爱与科学,爱是第一位的。科学离开爱的目标,便只会使人盲目追求物质财富的增殖。罗素说,在现代世界中,爱的最危险的敌人是工作即美德的信念,急于在工作和财产上取得成功的贪欲。这种过分膨胀的“事业心”耗尽了人的活动力量,使现代城市居民的娱乐方式趋于消极的和团体的。像历来一切贤哲一样,他强调闲暇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为此他主张“开展一场引导青年无所事事的运动”,鼓励人们欣赏非实用的知识如艺术、历史、英雄传记、哲学等等的美味。他相信,从“无用的”知识与无私的爱的结合中便能生出智慧。确实,在匆忙的现代生活的急流冲击下,能够恬然沉思和温柔爱人的心灵愈来愈稀少了。如果说尼采式的敏感哲人曾对此发出振聋发聩的痛苦呼叫,那么,罗素,作为这时代一个心理健康的哲人,我们又从他口中听到了语重心长的明智规劝。但愿这些声音能启发今日性灵犹存的青年去寻求一种智慧的人生。
……
从文笔的细腻程度上来看,这本书无疑是顶级的。它不像某些现代散文那样追求新奇的表达或故作深沉的晦涩,而是用一种近乎透明的语言,清晰地映照出复杂的人心。我注意到,在描述那些极为私密的情感体验时,作者的笔触异常稳健,既不煽情,也不过度拔高,而是忠实地记录下“成为人”的全部重量和美感。这种克制的美学,反而使得情感的张力被拉得更满。我常常在某一句看似平淡的叙述中,突然被击中,感受到一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这种“安静”是动态的,它不是缺乏能量,而是将能量内化,形成一种坚不可摧的内在支撑。这对于长期处于信息过载状态的现代人来说,简直是一种精神的“排毒疗法”。它教会我如何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如何分辨哪些声音是真正属于我的,哪些只是外界的杂音。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启发在于,真正的深度并非源于外在的喧嚣和不断的宣告,而恰恰来自于内在的沉淀与反思。那些被选入的片段,无论探讨的是爱情的本质、友谊的界限,还是个体在宏大历史中的位置,都散发着一种历经时间考验后的真诚。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文字背后的那种坚守——对真实情感的尊重,对人生困境的直面。这种“丰富”不是靠华丽的辞藻堆砌出来的,而是通过对生命基本命题的反复叩问而获得的宝藏。它像一处清泉,洗涤了心灵的尘埃,让人能够以更清澈的目光看待周遭的琐碎与壮阔。对于那些渴望在忙碌中寻得片刻喘息,并希望这种喘息能转化为持久内在力量的读者来说,这本选集无疑是一份厚礼,它提供的“安静”,是能滋养精神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富足。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无疑提升了阅读的仪式感,那厚实的纸张和恰到好处的字号间距,让阅读变成了一种可以全身心投入的仪式。我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放慢速度,去品味每一个词语的韵味和它所承载的意境。这些精选的篇章,似乎是在向读者展示一种“高贵的孤独”。它歌颂的不是无依无靠的凄凉,而是选择性地与世界保持距离,以便更好地与自我相处的那种强大。这种“丰富的安静”,仿佛是作者提炼了无数次生命体验后,留下的最纯净的精华。它提供了一种参照系,让我们审视自己是如何度过每一天,我们的追求是否值得,我们的痛苦是否带来了成长。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与一位深邃的思想者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却又无比深刻的交谈,它让人重新校准自己的价值坐标。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那种沉静的蓝色调和那种仿佛能触摸到的纸张纹理,让人一拿起来就感觉心绪平和了不少。我特别喜欢书名《丰富的安静》这个表达,它精准地抓住了那种喧嚣世界里难得的心灵栖息地。虽然我还没开始细读内文,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那些精选的篇章标题,就感觉到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酝酿。那些词语的排列组合,像某种古老的咒语,预示着一场深度的自我对话即将展开。周国平先生的文字总是带着一种哲学的重量,却又用最温柔的笔触去触碰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我期待着他如何剖析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从未真正理解的情感与存在。这本书的装帧工艺也透露着一种对阅读本身的尊重,每一页的裁切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让人不忍草率翻阅。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可以陪伴长久、时时翻看的精神伙伴,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安静的丰富”。
评分读到一半,我发现自己越来越沉浸在作者构建的那个精神世界里,那里没有外界的嘈杂,只有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以及灵魂深处的低语。这些选篇的编排极具匠心,它们不是简单地按照时间线或者主题堆砌,而是像音乐的乐章一样,有起伏,有高潮,有令人屏息的留白。每一次阅读,都像是进行一次精微的“考古”,去挖掘埋藏在自己日常言行之下的那些关于爱、孤独、自由的原始动机。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那些宏大命题时的那种克制与精准,他从不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着读者自己去体验、去感受,最终达成一种和解式的理解。那种“丰富”并非源自知识的堆砌,而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所带来的圆满感。每次合上书本,我都需要几分钟时间来重新适应现实的语境,因为那种宁静的穿透力实在太强了,让人暂时忘记了世俗的烦恼,体验到一种纯粹的精神洁净。
评分包装好,纸品优
评分好
评分恍恍惚惚恍恍惚惚红红火火恍恍惚惚红红火火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买给孩子看的,配送快。
评分速度蛮快的,昨晚下的单,今天中午就拿到手了。
评分还没看,外表不错
评分速度快
评分周书版本太多,看一本自选集就够了。
评分很好,很舒服,快递也很给力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