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三大词人之一周耀辉散文作品
★一本书写母亲的书,却不是一本”歌颂“母爱的书,而是关于复杂、美丽且深沉的关系和点滴回忆。
★关于自己亲人的种种,我们都想知道,而我们偏偏知道得那么少。——周耀辉
★你,了解自己的母亲吗?在母亲的角色之外,她,其实是个什么样的人?
★她的少女时代是如何度过的?有过什么梦想?有着怎样的生活?
★慢下来,重新认识母亲,体会去除“母亲”身份的她的生活和生命滋味。
★赠品“蓝纸条:爱的对话贴”
★音乐合作伙伴虾米网!特制两个虾米音乐精选集,近百首关于爱的歌曲,剖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海报:
《纸上染了蓝》是香港词人周耀辉作品。这是一本书写母亲的书,却不是一本“歌颂”母爱的书,而是关于复杂、美丽且深沉的关系和点滴回忆。是周耀辉对“母亲”身份之外这个平凡但不普通的女人的认识和理解。文字朴素、克制,情感真挚,让忙忙忙忽略家人、不懂亲近和表达的现代人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和亲人的关系。母亲的资料、爱好、习惯,每个人多多少少知道一些,然而面对“她的少女时代是如何度过的?有过什么梦想?有着怎样的生活?”“你感受到的妈妈是怎样的人?”“她有过什么心事、遗憾、信念、向往?”这类问题,你回答得出多少,她的生活和故事,你记得多少,讲得出多少片段?你,了解自己的母亲吗?无论是写词,还是写书,周耀辉说:我们需要“坦诚面对世界和自己”。“坦诚地写作对我来说,是喜悦的来源,是觉得自己存在的方法。”他在《纸上染了蓝》中,坦诚地记录了自己所知道的、感受到的母亲。希望每个阅读本书的读者,也能够在感动之余。试着“重新认识”自己的母亲——摆脱照顾者的形象,尝试看看去除“母亲”身份的这个女人,用心去认识,并理解她。
周耀辉
香港词人、作家、学者、艺术工作者。毕业于香港大学,主修英国语文及比较文学。曾于亚洲艺术节、《明报》及商业电台工作。1992年移居荷兰,任职于当地中文电台。2011年获阿姆斯特丹大学传媒学院博士学位。现为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及创作系助理教授。1989年开始填词,至今已发表歌词作品千余首。代表作有《爱在瘟疫蔓延时》《忘记他是她》《下世纪再嬉戏》《下流》《爱的主打歌》《渺小》《模特》等。2015年凭《纸上染了蓝》荣获第十三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散文组推荐奖。
读者评论:
1.一本小小的书,怀念与爱。
2.写书的人很纠结,写书的人也很善良,在字里行间,读到的都是对亲人的懂得和感谢,读过之后,更加珍惜和亲人在一起的每分每秒。
3.耀辉写书不惜鲜血淋漓地剖开自己,希望能带给这个世界一点小小的改变。“以生命影响生命”。
4.没读的时候,以为这是一个母亲的故事,读过发现,这是大时代下一个平淡但不平凡的女子的故事。
序
三生·三鞠躬·三姨
灯·破地狱·火
凉·暖·耳朵里的交响乐
婵·娟
银·玉·琥珀
放弃·追随·守候
职员还在·邮差走过·会头消失
7lb12·黄赌毒·2/2
不女·君君君君君·不男
下唇·眉眼间·颈上
打电话·嘘嘘嘘嘘嘘嘘·唱歌
蓝了染上纸
后记
在我还没有发表任何作品之前,已经想过一定要写一篇小说。
小说的主题、主线甚至主角我都不清楚,只知道开始的一幕必定是一场葬礼,一个父亲的葬礼,儿子刚好撒下一抔土,而视点居然是从下而上,看到零零碎碎的土扑面而来,破裂了一片蓝天。
因此,我知道那是我对我父亲的愤怒。他在我两岁的时候抛下了我们,跑到我至今依然觉得遥不可及的地方。他和我们唯一的联系就是隔一段时间寄回来的家用,不够,不定,零碎得就像葬礼上的土。
有一段时间,我以为我已经不再愤怒。
在我刚满三十而又决定像他一样离开香港的一年,我以为我可以像另一个成年男人般与他对话。但他,已经变了老年人。他回信了,罕有地,说不想再想起
以往的种种,只想安静地度过晚年,因此,不想见我。
我在不甘与不忍之间,始终没有轻举妄动。直到今年二月,我打了电话给他,竟然是因为我妈的死亡。我把消息告诉他,他大概也很错愕吧,然后问我,刚寄回来给我们过年的家用收到了吗?半世纪的恩恩怨怨,一时之间,他如何承受而又做出恰当的反应呢?大概也不可能有任何恰当的反应。但我当时清清楚楚地感觉到我的愤怒,带着年年月月的重量,聚到我身体之颠。我的指头抓紧,我的舌尖快要裂开。
我姊姊看到了,把电话接过去,然后叫爸爸不要担心,我们会打点丧事,待一切办妥再告诉他。姊姊诡异地安静,对我说,这大概就是男与女的分别吧,女的,总是心肠软。
我不肯定我妈是不是心肠软。我只知道她必须以一种硬的姿态才能够过日子。毕竟在那个年代,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可以选择的姿态其实真的不多。妈很少谈到她的选择。有一次,在她没有八十也有七十的时候,她说,当时没有改嫁,真笨。妈从来没有说过追求
她的是怎样的男人,是一个还是两个还是几个。只是不断告诉我和我姊姊不想我们变了“油瓶仔”。有时候也想,假如我真的有个继父,我会不会因此少了一些对我生父的愤怒呢?唯一我比较肯定的,就是我必须记住我妈大半生没有白过,因此,我才可以不太责怪我爸。
于是,我决定书写,证实她的大半生没有白过。
在我妈去世之后,我没有想过要写什么。终于执笔,有两个原因,一远一近。远因是有人送了一本书给我,是保罗·奥斯特的《孤独及其所创造的》。我每天睡前都看,但不出一两页就睡着了。有一次,我坐火车带了书慢慢地看,慢慢地,悲从中来。作者写的是他刚
去世的父亲。于是,我怀疑,我先前看一两页就睡着,不是因为我累,也不是因为书闷,是我逃避。而近因,就是《突然十年便过去》出版,编辑叫我写序。
我想,我妈,可能就是我的序。
不得不说,《纸上染了蓝》这本书的书名,带着一种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的神秘感。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直白,而是像一种邀请,邀请读者一同走进一个由色彩和情感交织而成的世界。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去消化和品味其中的文字。作者的笔触极为细腻,她没有刻意去制造戏剧性的冲突,而是善于在日常的缝隙中,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情绪波动。我常常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停下来,回味某个词语,某个句子,思考它背后所蕴含的深意。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的一些角落,那些我可能从未清晰表达过的情感,那些我可能已经淡忘的感受,似乎都在这本书中找到了共鸣。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细节的把控,她能够将一个司空见惯的场景,赋予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在阅读时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写作技巧,它不声不响,却能直击人心,引发读者深刻的反思。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有一种淡淡的忧郁和诗意,初读之下,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便是洁白的书页上,不经意间晕染开的一抹蓝色。这种蓝,是雨水打湿的墨迹,还是深邃的夜空,抑或是隐藏在心底最深处的情感?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它,期待着一场关于色彩、关于情绪的旅程。作者的文字,像是一幅幅细腻的水彩画,将我带入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有时是淡淡的愁绪,有时是微小的喜悦,更多的是一种对生命细微之处的捕捉。我尤其喜欢其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那种将外界的色彩与内心的感受巧妙融合的手法,让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的湿润,感受到微风拂过脸颊的轻柔。这本书似乎不是要讲述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而更像是要引导读者去感受,去体会,去在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中,发现隐藏的诗意。我被作者的观察力深深吸引,她能从一片落叶,一次不经意的回眸中,提炼出触动人心的力量。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暂时忘记了现实的喧嚣,沉醉在“纸上染了蓝”所构建的独特氛围中。
评分《纸上染了蓝》的书名,在我的第一眼看来,就充满了一种艺术的气息,隐约透露着一种低语般的诉说。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触动。我并非抱着寻找某个明确故事的目的去阅读,而是更倾向于享受作者在文字中营造的那种氛围。她的语言风格非常别致,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质朴的力量,能够轻易地触碰到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时常会在阅读的间隙,合上书本,陷入长久的沉思。那些描写的场景,那些人物的对话,都像一颗颗细小的种子,在我心中慢慢发芽,生长出属于我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却因为作者的笔触,变得熠熠生辉。它让我意识到,生活的美,往往就隐藏在那些细微之处,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我非常享受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港湾,与作者一同感受人生的起伏。
评分《纸上染了蓝》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某个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堆满旧书的书架上,空气中弥漫着纸张特有的清香,而我的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的,是一抹若有似无的、带着故事的蓝色。我承认,一开始吸引我的是书名,它足够诗意,足够引人遐想,但真正的惊喜,则来自于翻开书页那一刻。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她似乎并不急于抛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情节,而是更像一位耐心的倾听者,将那些被遗忘的、被忽略的微小瞬间一一拾起,用文字细细打磨。我能感受到她对生活的热爱,那种热爱并非轰轰烈烈,而是渗透在对一草一木、对人与人之间微妙情感的深刻体察之中。书中描写的许多场景,都让我联想到自己曾经的经历,那些模糊的记忆,那些曾经的情绪,仿佛都被这本书重新唤醒,变得鲜活起来。读这本书,就像是与一位老朋友在静谧的午后,围炉夜话,分享彼此的心事,没有惊涛骇浪,却有深入骨髓的共鸣。那种感觉,是一种温润的、渗透的、慢慢在心底扎根的感动。
评分当初被《纸上染了蓝》这个名字吸引,大概是因为它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像是一幅未完成的水墨画,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翻开书,我发现作者的文字恰恰也印证了这一点。她构建的世界,不是那种宏大叙事,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充满了对那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美好事物的关注。我特别喜欢她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那种细致入微的描绘,让我仿佛能窥探到人物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感受到他们微妙的情绪变化。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杯温热的茶里,慢慢氤氲开来的香气,不浓烈,却悠长。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没有跌宕起伏的转折,但它有着一种沉静的力量,能够让我在浮躁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作者的文字就像一位温柔的向导,带领我走进一个充满温情和智慧的世界,让我重新审视生活中的种种,发现那些被遗忘的闪光点。
评分这本书写出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故事。也就是自己母亲年轻的时候的故事。值得深思。
评分买了还没看很期待
评分书不错!质量好内容也好!天天向上!
评分好看的不要不要的!!
评分好评
评分速度很快,也没有被损坏,还没看,不过很期待
评分书的封面很雅致,装帧的不错。
评分一直很喜欢周耀辉,这本书质感满满的~~~~
评分速度很快,也没有被损坏,还没看,不过很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