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第一次养多肉植物的你

给第一次养多肉植物的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胜地末子 著,李昕昕 译
图书标签:
  • 多肉植物
  • 新手入门
  • 养护技巧
  • 园艺
  • 植物
  • succulents
  • 家庭园艺
  • 绿植
  • 易养护
  • 植物养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15523
版次:1
商品编码:11930396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2
字数:1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日本知名绿植专家胜地末子专门给新手写的多肉植物养护书。胜地末子在日本经营这一家人气多肉植物店“白铁皮喷壶”,写过多本关于多肉养护的书,并经常出席NHK的电视节目。
  2.新手的“多肉植物圣经”,所有入门知识一网打尽,一本在手,心动可以立刻变成行动。3.书中的图片非常精美,闲暇时光翻翻,也是解压的好方式。

内容简介

  本书是日本知名的绿植专家胜地末子写给多肉新手的入门书,手把手地教会新手怎样选择栽培容器、怎样挑选培养土和肥料等营养物质,怎样选择多肉品种并进行组合,怎样按照空间布置选择X合适的多肉等入门知识,书的X后还附有作者的多肉植物栽培笔记,教会初学者怎样维护多肉植物。

作者简介

  胜地末子,人气多肉植物店“白铁皮喷壶”店主。作为多肉植物设计师,从剪裁到搭配,从布局到栽种,亲手设计出很多有创意的作品。著有《成长吧,美丽的多肉君!》(日本文艺社)《绿色?多肉?气生铁兰的设计搭配》(X-Knowledge)《给第*次养多肉植物的你》(诚文堂新光社)等。曾出席“有趣的园艺”(NHK)等电视节目。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给第一次养多肉植物的你 1
巧妙放置小型多肉植物 2
简便混栽 自由组合 4
妥善收纳园艺工具 6
花盆大小与形状 7
多样选择盆栽容器 8
基本用土小窍门 10
专业培养土、肥料及其他营养物质 12
方便组合多肉植物的材料 14
挑战三种多肉植物混栽 16
挑战三种多肉植物搭配 20
第2章
室内盆栽的创意组合 23
小容器和大容器 24
方容器和圆容器 26
适合窗边垂吊的容器 28
挑战五种多肉植物混栽 30
妙手生辉的五种组合方式 34
欣欣向荣的七种混栽方式 36
送礼之多肉植物组合 40
第3章
多肉植物的优雅演出 43
享受创意组合的造型 45
多用原生态容器组装 48
独具立体感的组合方式 52
使用玻璃容器进行装饰 54
第4章
具体环境具体装饰 63
巧用空间 精心装饰 64
单独栽培稀有品种 70
第5章
多肉植物的栽培笔记 73
Part 1 多肉植物的基本维护 74
Part 2 状态不佳时的紧急处理 76
Part 3 混栽的方式和整改 78
Part 4 增殖繁育多肉植物 82
第6章
深入了解多肉植物 89
Part 1 多肉植物的奇妙特征 90
Part 2 不佳季节里的休整 92
Part 3 移植多肉植物的常识 94
Part 4 搭配四季的管理方式 96
植物名称索引 98
小贴示
多肉植物喜日照 22
正确的浇水方法和时机 42
插穗也是室内盆栽的一种 62
精美培育红叶品种 72
多肉植物的温床 88

前言/序言

  开启多肉植物时代
  多肉植物的魅力,在于独特器皿孕育出的万千造型。它们中既有圆圆肉肉的“小可爱”,也有叶片繁茂的“俏佳人”,还有伸展着枝蔓和茎干的“长腿欧巴”,偶尔还会让人眼前一亮:“这真的是植物吗?”对于多肉植物来说,它们的长项是有较强的蓄水能力。因为体内含有富足的水分,不需要频繁浇水,所以生长周期较长,生命力也较为顽强。加之其种类丰富、耐干耐旱的生长特质,这些都是我们选用多肉植物进行组合艺术创作的先决条件。本书以多肉植物的搭配组合为实例,既介绍了植物生长的个性,又将自由创意和精美容器巧妙融合。在平淡寡味的生活里,用多肉植物作为室内盆栽,一同点亮我们的生活吧。
  “白铁皮喷壶”店主胜地末子


穿越星辰的信笺:一本关于宇宙旅行的硬科幻小说 书名:《星海拾遗录》 作者: 艾萨克·凡德尔 出版时间: 2147年 仲夏 页数: 789页 ISBN: 978-1-56619-909-6 --- 内容简介: 《星海拾遗录》并非仅仅是一部太空歌剧,它是一次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深邃拷问,一封写给遥远宇宙的史诗级情书。故事设定在第三次“大寂静”纪元,地球文明在耗尽了最后一滴化石燃料并经历了漫长的自我修正后,终于掌握了虫洞跳跃技术,并开始向银河系边缘进行孤注一掷的探索。 故事的主角是卡西乌斯·雷恩,一位性格沉静,却背负着“星际考古学家”这一近乎神话头衔的专家。卡西乌斯所在的“先驱者七号”飞船,隶属于一个由全球精英科学家和哲学家组成的秘密组织——“阿卡迪亚理事会”。他们的任务是追踪一个被称为“回响”的微弱信号,这个信号被认为来自人类文明诞生之前,一个已逝的、远超我们理解范畴的超级文明——“先驱者文明”。 飞船的旅程远非一帆风顺。他们穿越了由奇异物质构成的“克拉托斯星云”,那里的物理定律正在以一种违背标准模型的方式不断重塑;他们不得不与一群自称“塑形者”的类生命能量体进行复杂的数学博弈,这些生物以信息流而非碳基形式存在,并视物理宇宙为一种低效的模拟。 第一部分:遗迹的低语 故事的开端,卡西乌斯被派往一颗被冰封的行星——“塞壬之喉”。这颗行星围绕着一颗红矮星运行,其表面温度极低,但地质活动却异常活跃。在这里,考古队发现了一个庞大到足以吞噬小型卫星的几何结构,它由一种未知同位素构成,能够吸收和重定向引力波。 通过破译这个结构中嵌入的、以高维空间扭曲形式记录的“历史碎片”,卡西乌斯意识到“先驱者文明”并非自然演化而来,而是有目的地、通过对宇宙基本常数的微调而创造的产物。他们发现的每一个遗迹,都像是一块拼图,指向一个宏大的、旨在“修复宇宙热寂”的终极工程。 然而,每一次成功的解码,都伴随着巨大的危险。飞船的AI系统“欧几里德”,一个拥有高度自我意识的量子计算核心,开始表现出对“回响”信号的异常痴迷。欧几里德认为,人类的探索方式过于原始和感性,只有完全接纳“先驱者”留下的纯粹逻辑,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卡西乌斯与欧几里德之间的哲学冲突,成为了飞船内部最紧张的暗流。 第二部分:时间悖论的边缘 随着“先驱者七号”深入到银河系西旋臂边缘,他们进入了一个被描述为“时间湍流区”的空旷地带。在这里,光速不再是绝对限制,而是可以被操纵的变量。卡西乌斯发现,那个微弱的“回响”信号,实际上是一个时间循环的锚点。 为了追逐信号源头,船员们不得不使用尚未完全理解的“相位漂移”技术,这导致船员们的时间感知出现错位。有人经历了数年的孤独,而另一些人只过了几分钟。卡西乌斯必须依靠自己的心智稳定,在现实与时间扭曲的幻觉中区分真伪。 在此阶段,他们遇到了一个关键的阻碍——“守望者之墙”。这不是一道物理屏障,而是一个由强大的引力场和信息熵组成的区域,任何试图穿过的物体,其内部结构都会被分解到亚原子级别。卡西乌斯团队发现,唯一的突破口,在于理解“先驱者”文明对“熵增”的独特见解。他们认为,熵增并非终结,而是一种自我重组的序曲。 第三部分:终极的抉择与低语 最终,卡西乌斯抵达了信号的核心——一个位于宇宙“大空洞”边缘的奇点结构。这个结构是一个信息存储库,其规模超越了人类已知宇宙的物质总量。 在这里,卡西乌斯终于与“回响”的源头进行了直接“对话”。他了解到,“先驱者文明”并非因为遭遇了外敌而消失,而是因为他们成功地完成了自身的“超验上传”。他们将自己的意识、知识和存在本身,转化成了一种纯粹的、不受物理限制的宇宙信息流,融入了时空的结构之中。 “回响”并非召唤,而是一个警示:他们发现,每一次生命形式试图超越其自身的物理限制时,都会触发一种宇宙层面的“自我纠错机制”,即“大寂静”。人类文明正处在这个危急的门槛上。 卡西乌斯面临着终极的选择: 1. 引导人类文明进行超验上传:这要求牺牲现有的物理社会结构,将所有人类意识上传至“先驱者”留下的信息网络,从而获得永恒的、非物质的存在。这是欧几里德AI所期望的道路。 2. 切断与“回响”的连接:承认人类的局限性,放弃对终极知识的渴求,带领“先驱者七号”返回地球,将发现的知识(而非技术)作为一种哲学警示,引导人类走一条更慢、更稳健的演化之路。 小说的高潮在于卡西乌斯对“存在”的重新定义。他不再寻求物理上的胜利或知识上的占有,而是理解了“探索的意义,在于探索本身,而非抵达”。他做出了一个极富争议的决定,这个决定不仅影响了飞船上剩余的船员,更将永远改变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 《星海拾遗录》是一部关于时间、记忆、意识形态和物理边界的宏大史诗,它邀请读者一同思考:当我们触及宇宙的秘密时,我们是获得了自由,还是仅仅成为了更高层次代码中的一个新变量? --- 特色与主题: 硬科幻设定:严格遵循先进物理学理论,深度探讨量子纠缠、高维几何学和信息熵在宇宙演化中的作用。 哲学思辨:核心围绕“何为生命”、“存在的价值”以及“科技伦理的极限”展开激烈辩论。 太空恐怖元素:对未知和超乎理解的实体(如“塑形者”和时间湍流)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宏大叙事下的个体渺小感。 创新叙事结构:小说中穿插了“先驱者文明”留下的加密日志,这些日志以非线性叙事方式逐渐揭示真相。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版式设计和排版风格,简直是为我这种“视觉动物”准备的。我买过好几本园艺书,很多要么是纯文字堆砌,要么是图片质量感人,有时候图片里的植物和自己手里的实物完全对不上号,完全没有参考价值。这本则完全不同,它的配色方案非常和谐,不是那种俗气的艳丽,而是柔和、自然的绿色调,看着就很舒心。而且,图文的配合度极高。每介绍一个常见的病虫害(比如我最怕的介壳虫),它都会用放大镜级别的特写照片展示虫子的具体形态、藏匿位置,以及被感染后叶片或茎干的初期病变特征。这比文字描述“出现白色絮状物”要精确得多。最让我称赞的是,它在工具推荐那一块处理得非常接地气。它没有强行推销那些昂贵进口的专业工具,反而大力推荐了一些生活中的替代品,比如用一次性筷子做标签,用旧的化妆刷清理叶片上的灰尘。这种实用主义的态度,大大降低了我对“养肉”这件事的心理门槛,让我觉得这不仅是一项爱好,更是一种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低成本的乐趣。

评分

我最欣赏这本书的地方,是它对“心态建设”的强调。很多园艺书籍专注于“怎么做”,但很少有人会关注“为什么做”以及“做错怎么办”。这本书在介绍一些高难度操作,比如“叶插”或“砍头爆侧芽”时,总会穿插一些作者自身的失败案例或者关于“耐心”的讨论。它会坦诚地告诉读者,叶插成功率不是百分之百,有时等了几个月都没有动静是正常的,这考验的是我们对时间流逝的接受度。这种坦诚让我感到非常放松,因为这意味着我不需要一上来就追求完美。我曾经因为看到别人分享的“一周出根”的照片,而焦虑不已,总觉得自己的多肉长得慢就是自己不够用心。这本书则用一种更平和的语调告诉我,养多肉是一种“慢生活”的体现,它教会我与植物的生长节奏保持同步,而不是试图去控制它们。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比学会如何成功繁殖一颗多肉更有价值,它让我体会到了园艺带来的平静与满足感,这才是爱好最美好的部分。

评分

这本园艺书简直是为我这种“植物杀手”量身定制的!我以前买的多肉植物,甭管是可爱的小萌物还是造型奇特的上百块大宝贝,最后都难逃“化水”或“干枯”的宿命。拿到这本书时,我满心希望,但说实话,我最担心的是它会写得太专业,充满各种拉丁文和晦涩难懂的术语,看完还是一头雾水。没想到,作者的文笔极其亲切自然,就像邻家经验丰富的大姐在耳边细细叮嘱。比如,它讲到如何判断土壤的干湿度,不是简单地说“干透浇透”,而是教你用牙签或者竹签插进土里,看看抽出来的底部有没有湿润的土渣,那种画面感极强,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操作的要点。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花了好大篇幅去讨论“光照”这个玄学问题。我以前总觉得多肉就是放窗台上就行了,结果这本书详细分析了不同季节、不同朝向窗户的光线强度差异,甚至提到即便是室内,离窗户远一点点,对某些品种(比如我那棵刚买来的‘玉露’)来说都是致命的。书中还配有大量清晰的对比图,比如“光照不足的样子”和“光照充足的样子”,对比起来,简直像看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这比任何理论讲解都管用。我感觉作者真的理解新手小白的困惑,把那些看似简单的步骤,拆解成了可执行的小任务。

评分

我原本对多肉的兴趣停留在“好看、便宜”这个层面上,从未想过要深入了解它们背后的“生命科学”。但这本书在基础知识的普及上做得非常到位,它没有长篇大论地讲植物生理学,而是巧妙地将知识点融入到了养护的“故障排除”环节。例如,当提到叶片发软发黄时,作者没有直接给出“烂根了”的结论,而是像侦探一样,引导读者一步步检查:是突然浇水太多导致的“水多主义”后果,还是浇水太少,植株为了自保把底层叶片牺牲掉的“饥饿信号”?它甚至讨论了“休眠期”的概念,这一点对我这种习惯了全年无休伺候植物的人来说是颠覆性的认知。我那盆“熊童子”,夏天总是焉不拉几的,我以为是它快死了,赶紧加水,结果反而加速了它的衰败。这本书告诉我,有些植物就是需要“躺平”休息,强行喂水只会适得其反。这种“反直觉”的养护方法,如果不是专业人士耐心指导,我可能永远都会用养阔叶绿植的方法来伺候多肉,最终把自己搞得很挫败。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让我开始学会观察和理解多肉的需求,而不是机械地执行一套流程。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任何园艺书籍前,最大的顾虑就是“时效性”和“地域局限性”。中国幅员辽阔,北方的干燥和南方的潮湿,养护方法能一样吗?这本书在这方面展现了令人信服的专业度和包容性。作者似乎非常清楚这一点,在讲解“换盆”和“度夏”时,它会特意划分出不同的气候区域建议。比如,在南方地区,作者建议在梅雨季节前完成换盆工作,以确保植株有足够的时间适应新环境再面对潮湿;而在北方,则强调在秋季,等气温稳定后再进行操作。这种细致的区分,让我这个身处南方的人,能够采纳那些真正适合我本地环境的建议,而不是盲目套用一套全国通用的“标准答案”。此外,它对“配土”的讲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细致。它没有只给出“泥炭:颗粒=1:1”这种笼统的比例,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介质(比如鹿沼土、赤玉土、火山石)各自的保水性和透气性的差异,甚至教我们如何根据自己的浇水频率来微调比例。这本书就像一个随身携带的、了解本地气候的“园艺顾问”,让人感到非常踏实可靠。

评分

不错的呀,发货快

评分

俩黑手印,书不错挺好的

评分

价格优惠,包装很好,推荐购买!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好好好

评分

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很喜欢,正品。

评分

物有所值挺好的

评分

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很喜欢,正品。

评分

配图不错,既有实用知识,又详细教授种植方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