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0
《唐诗学史稿(增订本)》立足于接受学的原理,将一千多年来的唐诗学术史视以为历代诗家对唐诗传统的接受史,以接受过程中唐诗观的建构与流变为轴心,横向上涉及诗歌的选、编、注、考、点、评、论、作多种形记,纵向上勾画出唐诗学由萌生、成长、盛兴、总结以至更新的演化轨迹,为这门学科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陈伯海,1935年生,湖南长沙人。195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国家社科规划文学学科组成员,李商隐研究会副会长。
陈伯海先生研究唐诗方面贡献突出,是国内外公认的专家。他的《唐诗学引论》、《中国诗歌之现代观》是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的著作,是国内学者引用和参考的典范著作。如今,陈伯海老师已经退休,转而思考和研究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变、哲学美学等方面的问题,并且已经写出若干书稿准备出版。
《唐诗学书系》总序
导言 从唐诗学到唐诗学史
第一编 唐诗学的萌生(唐五代)
第一章 概说
第一节 唐诗的繁荣与唐诗学的萌动
第二节 萌生期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萌生期的历史分段
第二章 唐前期的唐诗研究——从不自立到开始自立
第一节 “选学”的演进:从合选到专选
第二节 理论批评的演进;从总结六朝到建构唐音
第三节 唐前期唐人的格法理论
第四节 创作与研究的同步
第三章 唐中期的唐诗研究——自立后的初步展开
第一节 选诗、品藻中唐诗主体地位的确立
第二节 阅读、批评与写作中诗学观念的分流
第三节 研究形态的多样化
第四章 晚唐五代的唐诗研究——唐诗总体意识的萌生
第一节 从专选走向通选
第二节 从具体评论进入总体概括
第三节 诗派、诗体、诗法、要一味诗诸领域的进一步开发
第四节 创作实践与研究视野的反差
第二编 唐诗学的成长(宋辽金元)
第一章 概说
第一节 唐宋诗风的交替与唐诗学的确立
第二节 宋代唐诗学演进的轨迹
第三节 辽金元在唐诗学史上的贡献
第二章 北宋的唐诗研究
第一节 作为文学遗产的唐诗文献整理工作
第二节 作为创作范式的唐诗模本的选择与改造
第三节 诗话、诗论、诗选中的唐诗研究
第四节 史学家、理学家、博学家论唐诗
第三章 南宋的唐诗研究
第一节 “千家注杜”与唐诗文献学的深化
第二节 唐宋诗之争的发轫
第三节 严羽:古典唐诗学的奠基人
第四节 《唐诗纪事》:第一部唐诗研究专著
第五节 诗话、评点与《三体诗法》
第四章 辽金的唐诗研究
第一节 辽代诗歌创作中的唐诗接受
第二节 金代的唐诗研究
第三节 元好问与《唐诗鼓吹》
第五章 元代的唐诗研究
第一节 方回与《瀛奎律髓》:江西诗派唐诗学的衍流
第二节 “宗唐得古”思潮下的元人唐诗观
第三节 元人诗法著作中的唐诗研究
第四节 杨士弘《唐音》:宗唐派唐诗学的早期范本
第五节 辛文房《唐才子传》:第一部唐诗专史的出现
第三编 唐诗学的盛兴(明代)
第一章 概说
第一节 明代唐诗学盛兴的原因
第二节 明代唐诗学的主流与别派
第三节 明代唐诗学的分期
第二章 明前期的唐诗学
第一节 江左诗人的崇唐倾向
第二节 吴中诗人对唐诗的审美取向
第三节 闽中诗派与高楝选唐诗
第四节 理学家的唐诗观
第五节 从“台阁”诗人到李东阳
第六节 明前期唐诗文献的整理与开发
第三章 明中期的唐诗学
第一节 “格调论”唐诗学的盛兴
第二节 “格调论”唐诗学的异趋
第三节 “格调论”唐诗学的复兴
第四节 “格调论”唐诗学演进中的几个争议焦点
第五节 明中期唐诗文献的整理与开发
第四章 明后期的唐诗学
第一节 “性灵论”诗学的崛起与唐诗研究
第二节 “格调论”唐诗学的深化与蜕变
第三节 “性灵论”唐诗观与“格调论”唐诗观的调和
第四节 明后期道学家的唐诗观
第五节 唐诗接受由“格调”向“神韵”的转化
第六节 明末经世思潮下的唐诗观
第七节 明后期唐诗文献的整理与开发
第四编 古典唐诗学的总结与终结(清及民初)
第一章 概说
第一节 总结期的学术文化背景
第二节 反思、集成、蜕变:总结过程的三部曲
第三节 总结期唐诗学的特征
第二章 清前期的唐诗学
第一节 时势剧变下的诗学反思
第二节 唐宋诗争的再起与唐诗学的分化
第三节 两个独特的诗学家:王夫之与叶燮
第四节 王士祯“神韵说”唐诗观及其反响
第五节 清前期唐诗研究领域的拓展
第三章 清盛期的唐诗学
第一节 沈德潜与宗唐派唐诗学集成
第二节 袁枚、赵翼与性灵派唐诗学的集成
第三节 翁方纲与宗宋派唐诗学的集成
第四节 清盛期的其他家派
第五节 《全唐诗》的编纂与唐诗学的繁荣
第四章 清中叶以后的唐诗学
第一节 诗坛风尚的转变与唐诗研究的衰颓
第二节 解体期间的诸家诸派
第三节 几种代表性的唐诗选本与诗话
第四节 蜕变在酝酿中
余论 走向更新之路
参考引用书目
后记
增订本后记
《唐诗学史稿(增订本)》:
接着讲考证,这里主要指诗歌创作背景材料的发掘与认定。在我国古代,“诗”和“事”的联系是看得十分紧要的,传统“知人论世”的批评原则中就包含考索诗歌发生的本事(包括诗人生平事迹乃至整个社会、国家相关事变)的要求。唐人笔记里录载了不少有关诗人生活及其创作活动的轶事,虽不尽可靠,对于了解社会习尚与文坛风气,仍有重要参考价值。唐末孟棨撰《本事诗》,正是给这类材料作一结集。宋以后,除诗话、笔记、纪事之类著作中延续本事诗的路子外,更开辟了诗人年谱和诗作系年的专门性研究(年谱由吕大防撰杜甫、韩愈年谱发端,诗作系年当以黄伯思《校定杜工部集》为肇始),并注意同社会时政挂起钩来,以诗证史,以史证诗,相互发明,于是作者“歌时伤世、幽忧切叹之意,粲然可观”(吕大防《杜少陵年谱后记》)。这个做法到清人手里达到大成的境地,以考据治诗成为清代诗学最突出的贡献之一,它帮助我们弄清了许多诗篇的产生背景,得以窥见作者的用心所在及其诗歌演进道路。而由于过分热衷于“诗史”观念,在征引时事以证诗时不免有流于牵强附会处,则又是我们在接受这笔遗产时不可不加小心的。
还要述及圈点,它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特有的赏析形态,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文学批评方法,其兴起和发展可能跟我们使用的方块汉字有关。圈点的形式起源于文旁加点,原来的意思表示涂灭,属删改文句的标记。唐宋间,开始用点、划起提示作用,成为辅助阅读的手段。南宋以还,圈点广为流行,由应用于时文、古文拓展到诗歌领域。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圈点唐诗本子,为宋末刘辰翁评点的《李长吉歌诗》和《王右丞集》,不过这两个本子都是元刻本,是否经过元人改动不得而知。另外,元方回编《瀛奎律髓》,选录唐宋两代律诗,亦详加圈点,标明句眼,引导欣赏,可见这种独特的诗学形态当时已然成熟。明清而降,圈点作为批评手段更为普及,一般通俗性的唐诗读物差不多都附有,其符号标记也演化出点、圈、钩、抹多种形态(细加区分,点尚有单点、双点、尖点、圆点之别,圈有单圈、连圈、套圈、三角圈,抹有长抹、短抹、撇抹、捺抹,甚至还有用朱笔、墨笔以及黄、蓝、绿各种彩色笔之分,不一一缕述)。大致说来,点标示紧要的文句字眼,抹提示关键的语言段落,钩起着分章分节的作用,而圈的用途最广,可施于一字一句,亦可施于通篇。我们看到有的作品行间圈甚多,而通篇无圈;有的篇章行间寥寥甚或无圈,而通篇双圈、连圈。这里就寓有致赏于字句还是致赏于完篇的差别。总之,用圈点加诸文本,既导引阅读的门径,又寄寓批评的态度,而且用的乃是提示以至暗示的方法,较之明白讲解,反更耐人寻味,这或许是它在古代社会长期盛行不衰的奥秘所在。
现在说到诗评和诗论,这是人们熟知的两种研究方式。评即批评,指对具体诗人诗作的分析评论;论即论述,是对诗歌流变及其原理、方法的概括说明。大体看来,诗评发展在先,论述兴起于后,但两者常有交渗。评,也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是附着于诗歌文本的评语或批语,若与圈点相结合,便统称之为评点或批点。这是一种比较纯粹的本文批评,所评大抵不离乎词句篇章,时亦涉及意境与风格,集中反映了评论者对诗作的理解和欣赏。另一种独立于文本之外的批评,更多地指向诗人,在评定其成就时往往举示代表陛章句以为例证,而在论析其艺术风貌时也喜欢采用形象化的语词来作概括,生动、精要而不免浑沦。在唐诗学史上,独立的批评出现较早,像杨炯的抨击“上官体”,陈子昂的称扬东方虬,皆其著名事例。到张说主持文坛,一口气评说了当世十来位作家的文风(见《大唐新语·文章》),充分体现了批评意识的成熟。
……
唐诗学史稿(增订本)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唐诗学史稿(增订本)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东西很好,我很喜欢。快递给力。最早在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物流快,质量高,正版书做活动均价3折,赞
评分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唐诗学系列图书
评分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评分质量可靠的,快递高效的。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唐诗学史稿(增订本)唐诗学史稿(增订本)唐诗学史稿(增订本)唐诗学史稿(增订本)唐诗学史稿(增订本)唐诗学史稿(增订本)唐诗学史稿(增订本)唐诗学史稿(增订本)唐诗学史稿(增订本)唐诗学史稿(增订本)唐诗学史稿(增订本)唐诗学史稿(增订本)唐诗学史稿(增订本)
唐诗学史稿(增订本)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