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黨性是什麼》一書緊緊抓住和圍繞“黨性”這一本質與靈魂,在“麵嚮理論、反省思想,麵嚮現實、反省問題,麵嚮生活、反省黨性,麵嚮黨員、反省修養”的基礎上,在理論、現實和黨性三者的張力關係中,具體迴答和闡釋瞭“究竟什麼是黨性”這一重大的本質和靈魂問題。這對做一名有靈魂、有思想、有教養、有黨性的閤格黨員,無疑具有重要的啓發意義。
內容簡介
黨性到底是一個抽象的理論概念還是具有豐富的曆史、現實內涵?在新的曆史時期和當下,如何正確地理解黨性和堅持黨性?這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和現實問題。本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結閤曆史和現實畫麵,深入淺齣地闡述黨性的由來與內涵,探討人性、個性、階級性、人民性等與黨性相關範疇,探索在新的形勢下該怎樣堅持黨性和人民性,該怎樣與時俱進地加強黨性修養與黨性錘煉。本書力求將黨性理論講徹底,講透徹,深入人心,是一本關於黨性理論的優秀通俗理論讀物。
作者簡介
陳培永,哲學博士,中共廣東省委黨校“青年嶺南學者”,哲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主持國傢課題2項、省部課題3項,在《哲學研究》《哲學動態》《馬剋思主義與現實》等刊物發錶論文80餘篇,齣版專著《大眾的語法——國外自治主義馬剋思主義的政治主體建構學》以及《資本的秘密》《改革的邏輯》等經典悅讀係列叢書10本。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讀瞭序言“走進黨性”便欲罷不能,真的跟著作者的思路走進瞭黨性的世界,從抽象到具體,從組織到個人,從一般到特殊,從理論到實踐,全麵地觀察瞭“黨性”的麵貌。研究之深入,邏輯之嚴密,語言之明快,風格之清新,體現齣作者理論涵養之深厚,學術功底之紮實。
——劉海濤,中央黨校馬剋思主義學院執行院長
《黨性是什麼》既有政治高度又有哲學之理,既有理論深度又通俗易懂,相信黨員乾部一讀,一定會大有所獲。
——張政文,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黨委書記
作為黨校年輕的哲學教授、青年嶺南學者,作者既具有深厚的理論涵養,又兼備雄渾有力的文風筆風。這本新著再次顯齣其鋒芒,它是作者在黨言黨、在黨為黨深入思考的結晶,是對關於黨性的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的深入解答,本身也可以說是一堂充滿正能量的精彩黨課。
——楊漢卿,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
本書篇幅不大,卻講清瞭大道理;通俗易懂,卻蘊含學術洞見,體現瞭作者的現實關懷、深度思考與駕馭復雜理論問題的學術功力、錶達技巧。書中的插圖詼諧靈動、傳神達意,增強瞭本書的解釋力與可讀性。
——陳金龍,華南師範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院長
黨性是任何人都無法迴避與擺脫的身份認同的哲學與政治問題。本書作者以其哲學的優勢拓寬深化瞭黨性概念的本質性、多層性、復雜性及其內在辯證矛盾理解。
——劉懷玉,南京大學馬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副主任
目錄
序 言 走進“黨性”
人沒有精神,隻留下軀殼或“臭皮囊”,政黨沒有黨性,也就沒有瞭使其維係一下的精氣神,就隻剩下毫無力量、一擊而潰的空架子。
第一章 哲學的黨性
哲學(理論)不能把自己封閉在自說自話中,離開現實社會進行自我假想、自我意淫。它要符閤時代要求,代錶曆史發展趨勢,代錶人類社會的前進方嚮。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真正的哲學、真正的理論都應該講黨性。
第二章 政黨的黨性
階級性、組織性、先進性是政黨的黨性的三個根本方麵,每一屬性都不可或缺,缺少瞭任何一種,黨性就是不完滿的,就是缺失的。一個政黨,要增強黨性,歸根結底也就是要強化階級意識,維護組織紀律,保持先進性。
第三章 黨員的黨性
“害群之馬 ”的影響不可低估,一顆老鼠屎會壞一鍋湯。要塑造政黨的良好印象,必須注重對黨員個體黨性的要求,注重個彆黨員的思想、言論、行動。如果不能有效遏製黨員違背黨性的現象,可能就會齣現韆裏之堤因蟻穴而潰的局麵。黨員的黨性 。
第四章 黨性與人性
看不到黨性與人性的統一麵,將兩者對立起來,我們會很容易地把黨性理解為沒有人情味、隻講政治原則、空講精神境界的代名詞,而把人性理解為人情、人的本能、欲望的東西,最終要麼是會淡化黨性,要麼是會貶低人性。
第五章 黨性與個性
正如黨性的對立麵不是個性,而是任性一樣,政治紀律、政治規矩的對立麵也不是自由意誌、獨立思想、創新思維,而是沒有畏懼之心、膽大妄為、想乾什麼就乾什麼的野蠻行徑。
第六章 黨性與階級性
認為新時期就不要講階級性的觀點也是有問題的。我們的觀點應該是鮮明的:把黨性完全等同為階級性是不對的,離開階級性談黨性也是不對的。不能無視階級性這一黨性的基礎,實際上,你不講,階級問題也在那兒,你隻是人為地無視,不符閤客觀的事實。
第七章 黨性與人民性
黨性和人民性屬於兩個不同的範疇,並不是所有政黨的黨性與人民性都是一緻的。如果一個政黨隻是代錶少數精英人士、少數特權者的利益,它的黨性就必然是與人民性相對立的。隻有馬剋思主義政黨的黨性,纔是與人民性一緻的,這與其本質密切相關。
第八章 黨性教育與黨性修養
黨性教育很重要,但真正取得實效並沒有那麼容易。正如講黨性的原則容易,講黨性的價值容易,難的是如何保證黨性真正在每個個體言行上體現齣來一樣。總有人會懷疑,黨性教育能起到作用嗎?黨性是能教育齣來的嗎?黨性教育會不會是注定失敗的教育?
結 語 黨性的行動
黨性不是虛的,而是實的,實實在在的,頗具力量的,它一旦內化到身心中,一旦外化到行動中,於黨和國傢是幸事,於黨員個人亦是幸事。
後 記
精彩書摘
人沒有精神,隻留下軀殼或“臭皮囊”;政黨沒有黨性,也就沒有瞭使其維係下去的精氣神,就隻剩下瞭毫無力量、一擊而潰的空架子。
有一些詞,我們知道它的分量很重,我們很熟悉,會信手拈來,會脫口而齣,但當熟得不能再熟的時候,我們可能會驚訝地發現,實際上忘瞭追問它到底什麼意思!“黨性”,應該就屬於這樣的詞!它在當今中國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理論中,齣現的頻率太高瞭,被談論的場閤太多瞭!黨性原則、黨性修養、黨性覺悟、黨性教育、黨性鍛煉、黨性分析等等,構成瞭一個關於黨性的詞匯庫,其內容之豐富,意義之重大,恐怕少有人不知道!
但到底什麼是黨性呢?它從哪來?它有何內涵和外延?真讓你說齣來,也許就沒那麼容易瞭!關於黨性的概念,應有的理論共識並未形成,還處於百傢爭鳴、百花齊放的狀態。很多情況下我們隻是模糊地使用它,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以至於同樣談論黨性問題,談論的卻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
可以說,黨性仍然是一個眾所周知卻又鮮有人解的詞匯,是一個我們經常去講卻又很難講清楚的詞匯!
如果認真去分析的話,我們還會發現,在黨性問題上,不僅僅是概念界定不清晰的問題,還有一些現象需要注意,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值得我們警醒:
一是對黨性的泛用和濫用。什麼場閤都講黨性,什麼方麵都講黨性。一件小事也講黨性,一個小會也講黨性,一個想法也講黨性,好像上升到黨性的問題,就顯得有水平,有高度,有原則。殊不知,越是重要的詞匯,就越要慎用,講得太多瞭,不一定會凸顯它重要,反而會把人講煩瞭,從而把本來一個很好的東西給糟蹋瞭。
二是黨性過時論、無用論。承認黨性確實在老一輩共産黨人身上有,而且也確實起到過重要作用。但時過境遷,今天是市場經濟時代,再講黨性過時瞭、沒用瞭,注定是空話,根本吃不開。追求個性、追求自由已經是公認的價值觀念,講黨性已經不閤時宜,隻會帶來對個性、自由的壓製,會帶來黨內不民主、社會不民主,引起老百姓的反感。把黨性與自由、民主對立起來,把講黨性等同為反自由、反民主,這種思想傾嚮危害性極大。
三是對黨性的過度拔高。黨性是高大上的代名詞,講黨性,好像就是要滿臉嚴肅,滿紙大話官話,就是要無視現實生活,不顧物質利益,就是要把人從人間帶到天國,讓人不食人間煙火,變得崇高無比、無比高尚。黨性理論不接地氣,根本不管黨員乾部的現實生活狀況,隻會硬生生把黨性變成一個沒有現實感、沒有具體所指、隻齣現在講話和文件中的抽象概念。
四是黨性的兩張皮現象。過度拔高黨性,必然會齣現一些人隻是口頭上講黨性、實際上自己都不相信更不會去做的現象。個彆乾部講黨性,其實堅持的是“我隻對你說”,隻是讓彆人聽、讓彆人去行動;而聽黨性言論的人實際上也不相信,他們想的是:你講你的,我從來不相信你就有黨性,你也彆指望騙我,讓我去增強黨性。如果黨性成瞭人人都講其重要但人人都不相信的東西,這對於一個政黨來說將是多麼大的危險!
無論你承認與否,某些現象可能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某些觀念可能就存在於我們的頭腦中,或多或少,或長時期或短時期,或曾經齣現或正在齣現。就此而言,在今天講清楚“什麼是黨性”的問題,真正地走進黨性,把握它的實質,不僅僅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還是一個重大的現實問題。
走進黨性並不容易。為什麼我們總覺得似懂非懂?總覺得離對它的全麵把握有一段距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黨性”不僅是一個政治學概念,還是一個哲學概念。它是政黨的“精神”屬性,是內在於政黨組織實體中的精神層麵的東西。套用馬剋思的話說,分析黨性,既不能用顯微鏡,也不能用化學試劑,必須用抽象力來代替。
就像人是身體和精神的統一體,政黨也是組織和黨性的統一體,它既有能夠看得見的組織架構,也有看不見的但確實存在著的黨性屬性。我們認識人,很容易看到人的身體,但要真的指齣來人的精神在哪裏,就沒那麼容易;認識政黨也一樣,看到政黨的組織架構容易,但要指齣來黨性在哪裏,也沒那麼容易!
作為政黨精神層麵的東西,黨性當然很重要,一個人不能沒有精神,一個政黨也不能沒有精神。正如有首歌麯所唱的那樣,有啥也彆有病,沒啥也彆沒精神,人有精神老變少,地有精神土生金。人沒有精神,隻留下軀殼或“臭皮囊”;政黨沒有黨性,也就沒有瞭使其維係下去的精氣神,就隻剩下瞭毫無力量、一擊而潰的空架子。
黨性是精神屬性,不代錶我們沒辦法把握它。它是抽象的,但也是有具體所指的;它包含的意思是豐富的,但也是
一個人不能沒有精神,一個政黨也不能沒有精神。正如有首歌麯所唱的那樣,有啥也彆有病,沒啥也彆沒精神,人有精神老變少,地有精神土生金。
可以清晰界定的。在不同的場閤,麵嚮不同的主體,黨性有不同的內涵。
翻開馬剋思主義經典作傢以及黨和國傢領導人的文獻,我們會發現它總是圍繞三個主體而言:一個是哲學理論,一個是政黨組織,一個是黨員個體。從哲學的黨性、政黨的黨性、黨員的黨性三個維度著手,厘清黨性與人性、個性、階級性、人民性等相關概念的關係,恰恰能夠讓我們係統地把握黨性的深刻內涵,解答很多的思想睏惑。
真正地走進黨性,我們還應該看到,黨性是高大上的、崇高的,也是接地氣的、生活化的。黨性屬於政黨,體現在黨員個體身上,不能脫離於現實生活,不能離開現實利益。黨性必須是基於現實生活的超越,必須是立足物質利益的升華。我們講黨性,要有真實性,要有可信度,不能隻喊高大上的口號,不能空講精神層麵的崇高,更不能大言不慚地去談無法實現的理想。
理想的豐滿必須迴應骨感的現實,我們要杜絕黨性理論走嚮空對空、理論對理論、精神對精神、理想對理想。令人信服的黨性理論,必須麵對我們真實的生活境況,麵對現實存在的問題本身,麵對內心深處的觀念睏惑,不無端喊口號,不空講大道理,不刻闆談理論,它應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以文化人。
擺在你麵前的這本小書,是這方麵的嘗試。馬剋思說過,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我希望這本書能將黨性理論講徹底,深入人心,能夠成為一本讓人信服的關於黨性理論的經典小書。
《黨員的初心》 第一章:理想的種子——信仰與信念的力量 本書旨在深入探討作為一名共産黨員,其“初心”的源泉與內涵。我們將從曆史的長河中追溯,考察中國共産黨自誕生之日起,所秉持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這並非簡單的口號,而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踐行的真理。 首先,我們會深入分析馬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體係。這門理論不僅深刻揭示瞭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更指明瞭人類解放的道路。我們將探究其核心要義,如階級鬥爭、無産階級革命、曆史唯物主義等,理解這些概念如何成為中國共産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從早期傳播馬剋思主義的先驅們,到將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探索,我們看到的是對科學真理的執著追求,是對未來社會美好圖景的堅定信仰。 其次,本書將聚焦於中國革命的偉大實踐。從土地革命到抗日戰爭,從解放戰爭到新中國成立,每一次勝利都離不開黨員乾部堅如磐石的信念。我們將選取一些典型的曆史事件和人物,展現他們在極端睏難條件下,如何依靠理想信念支撐,帶領人民剋服萬難,最終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例如,井岡山鬥爭時期,麵對敵人的重重圍剿,是什麼讓共産黨人堅持瞭下來?延安時期,麵對物質的匱乏和精神的考驗,又是什麼支撐著他們繼續前行?這些都將通過詳實的史料和生動的人物故事來呈現,讓讀者深刻體會到理想信念的強大感召力和凝聚力。 再者,我們還將探討“初心”在和平建設時期的演變與堅守。新中國成立後,黨麵臨著執政的考驗,如何保持革命的激情,如何抵製腐朽的思想侵蝕,成為新的挑戰。本書將分析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黨員乾部如何將初心轉化為推動國傢發展的強大動力,如何在平凡的崗位上踐行黨的宗旨,為人民服務。我們將看到,初心並非一成不變,它需要與時俱進,與時代同頻,但其核心——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始終未變。 最後,本書將引導讀者思考,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重新認識和踐行初心。麵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麵對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們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如何辨彆各種思潮的乾擾,如何讓初心成為指引我們前進的燈塔?我們將通過對現實問題的分析,提齣一些可行的建議,幫助每一位共産黨員在新的曆史起點上,重新點燃理想的火焰,堅守信念的陣地。 第二章:人民的血脈——宗旨與情懷的升華 “人民”是貫穿中國共産黨曆史的關鍵詞,是黨員初心最深沉的底色。本章將深入剖析“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僅僅是掛在嘴邊的口號,更是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行動指南。 我們將從黨的性質齣發,闡釋中國共産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這一根本性質決定瞭黨的全部奮鬥目標都必須圍繞人民的利益展開。我們將追溯黨的曆史,迴顧黨是如何在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下,從星星之火發展壯大,最終建立新中國的。從蘇區時期的“打土豪分田地”,到解放戰爭時期的“人民子弟兵”,再到新中國成立後的各項建設,無不體現瞭黨與人民心連心的關係。 本書將重點聚焦於“情懷”的塑造。情懷,是超越功利、超越個人得失的深厚情感,是對人民的無限熱愛,是對民族的深切擔當。我們將通過大量的曆史細節和人物事跡,來展現這種情懷。比如,那些在革命年代,為瞭保護人民群眾的安全而英勇犧牲的烈士;那些在災難麵前,挺身而齣、捨生忘死的黨員乾部;那些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甘為人梯的普通共産黨員。他們的故事,是“情懷”最生動的注腳,它們告訴我們,初心不是抽象的理論,而是具體的情感和行動。 我們將深入探討“為人民服務”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具體體現。在革命戰爭年代,它意味著帶領人民推翻壓迫,爭取解放;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它意味著集中力量發展生産力,改善民生;在改革開放時期,它意味著解放思想,勇於創新,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即使在今天,麵對全麵深化改革的挑戰,麵對社會轉型期的各種矛盾,初心依然要求黨員乾部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積極迴應人民群眾的關切。 此外,本書還將探討如何在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繼續滋養和升華黨員的情懷。在物質日益豐富,價值觀念多元的今天,如何保持對人民的赤誠之心,如何抵製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的侵蝕,如何讓“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真正深入人心?我們將分析當前社會存在的一些現象,並提齣一些具體的思考和方法,例如,通過加強黨性教育、弘揚革命傳統、鼓勵誌願服務等方式,讓黨員在實踐中不斷錘煉自己的情懷,真正做到“一切為瞭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本書還將通過一些具體的案例,來展現黨員乾部在踐行宗旨時所展現齣的智慧和擔當。比如,如何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齣問題,如何化解社會矛盾,如何在新形勢下更好地履行職責。這些案例將告訴我們,情懷並非空談,而是需要在具體的實踐中,通過解決一個個實際問題來體現。 第三章:擔當的脊梁——使命與責任的承擔 “擔當”是初心最鮮明的印記,是共産黨員應有的政治品格和行動自覺。本章將聚焦於黨員的使命與責任,深入分析在不同曆史時期,黨員如何勇挑重擔,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鬥不息。 我們將從黨的曆史使命齣發,解讀中國共産黨成立的初心——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建立一個繁榮富強的中國。這一使命的實現,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曆瞭無數的艱難險阻,需要一代又一代黨員的接續奮鬥。本書將梳理黨在不同曆史時期所承擔的核心使命,從推翻三座大山,到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再到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特殊的曆史任務和挑戰。 我們將深入剖析“擔當”的具體內涵。它意味著敢於碰硬,不迴避矛盾,不畏縮不前。它意味著能夠站在人民的立場上,為人民的利益發聲,為人民的福祉奮鬥。它意味著在麵對睏難和風險時,能夠挺身而齣,勇於承擔責任,不推諉,不扯皮。本書將通過詳實的史料,展現那些在關鍵時刻,敢於拍闆、敢於決策、敢於負責的黨員領導乾部。 本書還將重點探討“擔當”在當今時代的意義。麵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局勢,麵對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任務,黨員的擔當精神尤為重要。我們將分析一些當前社會麵臨的挑戰,例如,經濟下行壓力、社會公平問題、生態環境保護等,探討黨員乾部如何在這些領域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切實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我們將選取一些能夠體現黨員擔當精神的典型案例。例如,在脫貧攻堅戰中,那些紮根基層、帶領群眾擺脫貧睏的黨員乾部;在抗擊疫情的鬥爭中,那些逆行而上、守護人民健康的醫務人員和基層工作者;在關鍵技術攻關中,那些潛心研究、突破瓶頸的科研人員。這些案例將生動地展示,“擔當”並非遙不可及,它體現在每一個黨員的日常工作中,體現在每一次危難麵前的挺身而齣。 此外,本書還將探討如何培養和強化黨員的擔當精神。我們認為,擔當精神的培養,既需要個人的主動學習和實踐,也需要組織的引導和激勵。我們將分析如何通過黨內教育、實踐鍛煉、考核評價等多種途徑,讓黨員乾部在思想上、行動上不斷提升自己的擔當能力。同時,我們也將強調,擔當精神的背後,是對黨的忠誠,是對人民的負責,是對事業的熱愛。 最後,本書將呼籲每一位共産黨員,都要成為一名勇於擔當的脊梁,在各自的崗位上,在各自的領域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擔當,是初心最閃耀的光芒,是黨員價值最深刻的體現。 第四章:先鋒的旗幟——模範與引領的示範 “先鋒”是中國共産黨人始終保持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體現,是黨員初心最崇高的追求。本章將深入探討黨員如何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引領社會進步,成為一麵高高飄揚的旗幟。 我們將從黨的先進性齣發,闡釋共産黨員作為中國工人階級和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必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走在時代前列。這意味著黨員要始終保持對馬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共産主義事業的執著追求,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本書將迴顧黨是如何通過不斷自我革命,保持黨的先進性,從而贏得人民的擁護和信任。 本書將重點闡釋“先鋒模範作用”的具體錶現。這不僅體現在關鍵時刻的衝鋒陷陣,更體現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點滴之中。黨員應該在學習上、工作上、生活上,處處走在前麵,起到示範作用。例如,在學習理論上,黨員要主動學習,深刻領會,並將其運用到實踐中;在工作上,黨員要勤奮努力,勇於創新,攻堅剋難,做齣優異成績;在生活上,黨員要遵守社會公德,發揚優良作風,抵製不良習氣,以身作則。 我們將通過大量的曆史和現實案例,來展現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從革命時期的“不怕苦、不怕死”的英雄群體,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湧現齣的“大慶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的創造者們,再到新時代,那些默默奉獻、敢於創新的時代楷模。這些人物和事跡,都將生動地詮釋瞭什麼是真正的先鋒,什麼是真正的模範。 本書還將探討如何在一個多元化、信息化的時代,更好地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各種思潮湧動,價值觀念碰撞的情況下,黨員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如何引領正確的輿論方嚮,如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和帶動周圍的人。我們將分析一些當前社會存在的問題,並提齣一些具體的策略,例如,加強黨員的教育培訓,提升黨員的綜閤素質,鼓勵黨員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通過榜樣力量,凝聚社會共識。 此外,本書還將探討“引領”的深層含義。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不僅僅是個人行為的示範,更是一種精神的引領,一種價值的導嚮。黨員要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去感召和激勵他人,去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我們將分析,在一些重要的社會變革和發展時期,黨員是如何通過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引領人民群眾,共同剋服睏難,創造輝煌。 最後,本書將強調,每一位共産黨員,都應該將成為先鋒模範作為自己人生的追求和奮鬥目標。要時刻對照黨員標準,不斷提升自己,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成為一名閤格的、優秀的共産黨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黨旗增光添彩,為民族復興貢獻力量。先鋒的旗幟,就是初心最閃耀的象徵,它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共産黨人,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