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三听了那番话,心中的震撼真是无法描述。他脸色一阵红,一阵白,红衣主教窃喜,自己胜利地扳回了一局。“白金汉先生到巴黎来过!”国王道,“他来做什么?”“也许是同我们的死敌胡诺派还有西班牙人密谋什么吧。”“不,不可能,真是见!他是同德·隆维尔夫人、德·谢芙勒兹夫人,以及孔代家的那群人串通好了来诋毁我的名声!”“哦!陛下,您怎么这么说呢!王后贤良淑德,更何况她对陛下爱得那么死心塌地。”“女人的意志是薄弱的,红衣主教先生,”国王说,“至于她爱我的情意深不深,我对这种爱情自有我的看法。”“不过我还是认为,”红衣主教说,“白金汉公爵到巴黎来,纯粹是出于政治的动机。”“但我绝对肯定他另有目的,红衣主教先生,若王后有罪,她就等着为我的愤怒而发抖吧!”“说实话,”红衣主教说,“起初我有些犹豫,没敢往不忠那上面想,不过陛下的话倒提醒了我。德·拉诺瓦夫人那儿,我曾按照陛下的旨意问过几句话,据她告诉我说,王后昨天晚上睡得很晚,今天早上哭得很厉害,白天一直在写信。”“这就对了,”国王说,“绝对是在给他写信,主教先生,我得把王后写的这封信拿到手。”“但如何做呢,陛下?依我看,此事绝不是我与陛下所能做的。”“昂克尔元帅夫人的信是怎么抄出来的?”国王怒不可遏地嚷道,“他们搜了她的衣柜,还搜了她的身。”“昂克尔元帅夫人只不过是昂克尔元帅夫人,一个佛罗伦萨的女冒险家而已,但是陛下至尊的夫人却是奥地利安娜公主、法国的王后,这就是说她是世界上顶尊贵的金枝玉叶哪。”“如此则罪加一等,公爵先生!她愈是自贬身份,就愈是身份卑下。再说,我早就打定主意要把所有这些政治和爱情的小阴谋来个连窝端了。她身边有那么个拉波尔特吧……”“说真的,我认为此人正是全部事情的关键人物。”红衣主教说。“您像我一样认为她在欺骗我吗?”“我以为王后阴谋反对王权而非败坏陛下名誉。”“可我告诉您,她两个阴谋都参与了。我告诉您,王后并不爱我,我告诉您,她爱着另一个人,我告诉您,她爱着那个无赖白金汉公爵!他在巴黎的那会儿,您干吗不把他抓起来?”“把公爵抓起来!把查理一世的首席大臣抓起来!您想过没有,陛下?这会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倘若陛下的疑心,虽然我仍对此持保留态度,到那时候竟然坐实了,那会引起一场多么可怕的轩然大波!会惹出多少不可收拾的乱子来啊!”“但是既然他像个二流子、小偷的偷偷跑来,那就该……”路易十三忽然对下面想说的话感到害怕起来,就停住不说了,而黎舍留正伸长着脖子,巴巴地等着听国王那句都已经到了嘴边的话。“就该怎样?”“不怎样,”国王说,“不怎样。不过,他在巴黎期间的活动一直处于您的监视之中吧?”“是的,陛下。”“他住在哪儿?”“竖琴街七十五号。”“这是在哪儿呀?”“在卢森堡宫那边。”“您能肯定王后没有跟他见过面吗?”“我相信王后是绝对忠于她的责任的,陛下。”“但是他们有书信来往,王后写了一整天的信,就是写给他的。公爵先生,我要把这封信拿到手!”“但是陛下……”“公爵先生,不惜代价,务必到手。”“可是我想提醒陛下……”“莫非您也要背叛我,红衣主教先生,老是这么违拗我的旨意吗?莫非您也跟西班牙人、跟英国人、跟德·谢芙勒兹夫人和王后一个鼻孔出气吗?”“陛下,”红衣主教叹着气回答说,“我以为陛下是不会这样起疑心的。”“红衣主教先生,我说的话您已经听见了,我要把这封信拿到手。”“只有一个办法。”“什么办法?”“把这件事交给掌玺大臣塞吉埃去办。这完全属于他的职责范围。”“叫人马上去把他找来!”“他应该在我那儿,陛下。我出门前派人去请过他,我来卢浮宫之前,曾经关照过,他来了以后让他等我。”“叫人马上把他找来!”“陛下的旨意遵命照办,但是……”“但是什么?”“但是王后可能会抗旨不遵。”“违抗我的旨意?”“是的,若是她不知道这是陛下的口谕。”“好吧,为了让她不生怀疑,我亲自去通知她。”“请陛下不要忘记,我已竭尽所能防止关系破裂。”“对,公爵,我知道您对王后如此宽宏大量,以至于过分宽宏大量了。听好了,我以后将就此与您进行一次认真的探讨。”
……
亚历山大·仲马(1802—1870),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流传范围之广,是法国其他所有小说家难以企及的。他的儿子也叫亚历山大·仲马,因《茶花女》一剧而扬名文坛,所以世人用“大仲马”“小仲马”将父子二人区别开。1802年7月24日,大仲马出生在维勒-科特莱。在他四岁的时候父亲就早逝了,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从小爱读书的他,十岁前就已经读过《鲁滨孙漂流记》《忒勒马科斯历险记》等著作。迫于生计,十五岁时,大仲马去一家公证事务所做小伙计。他聪明好学,在这家事务所自学成才。十八岁时,大仲马向拉朋斯学习德语和意大利语。他们共同翻译了意大利作家乌戈·弗斯科洛的小说《雅科波·奥尔蒂斯的最后书简》。1823年,怀揣着对戏剧的热爱,二十一岁的大仲马来到巴黎,经人介绍,在奥尔良公爵府获得了一个文书抄写员的职位。在公爵宽大明亮的写字间里,他利用空闲时间,开始了处女作《亨利第三及其宫廷》的创作。1829年该剧首演时,便轰动了法国剧坛。不久,该剧便登上了巴黎大剧院的舞台,雨果等浪漫派作家对其大加赞赏。而大仲马在小说创作上取得的成就远远超出了戏剧,使他闻名于世。大仲马曾说:“历史是什么?是我用来挂小说的钉子。”《三个火枪手》这部杰出的小说,所挂的那颗钉子,正是1625年到1628年的法国历史。当时,以天主教为主的法国进行了宗教改革,新教势力蒸蒸日上,占据了很多城市,造成国中有国的局面。为了国家的统一和政治的稳定,1625年,红衣主教亲自率领军队把新教的最后一个堡垒拉罗谢尔城攻克,新教从此丧失了原有的政治特权。在当时的法国,这是一件重大的政治事件,本书以此为背景,但并不拘泥于历史。大仲马巧妙地运用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将其演化成一部惊心动魄、辉煌绚丽的文学巨著。小说的主人公达德昂,是没落贵族出身,他带着父亲给的三件物,只身到巴黎去,想成为国王路易十三的火枪手卫队的成员。与三个火枪手阿托斯、波尔多斯、阿拉密斯不打不相识,成为如影随形的朋友。他们忠于国王,为了维护国王和王后的尊严,与红衣主教展开了各种斗争。贯穿小说始终的有三条线索:其一,达德昂经历艰难险阻营救心爱的博纳修太太;其二,红衣主教黎舍留和国王路易十三的明争暗斗;其三,奥地利公主出身的安娜王后和英国白金汉公爵之间的爱情纠葛。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跃然纸上。达德昂勇敢机智,重情重义;阿托斯沉着冷静,有勇有谋;波尔多斯爱慕虚荣,但在考验面前,足以见其勇气和忠诚;阿拉密斯温文尔雅,风流多情。而故事中的反面人物,米莱迪美若天仙却毒若蛇蝎,红衣主教老奸巨猾、诡计多端。其中博纳修太太的善良纯真与她丈夫的愚昧贪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呼之欲出。书中对小人物的刻画也细致入微,四个仆人各具特色,鲜活生动。小说中的主人公达德昂和三个火枪手等主要人物都有原型。有一位名为库蒂兹的小说家,曾写过《国王第一火枪队副队长达德昂先生回忆录》一书。该书中的达德昂和三个火枪手,以及博纳修太太、米莱迪的名字,都与《三个火枪手》中所对应之人的名字完全一样,不同的只是他们的出身和经历。所以,严来讲,《三个火枪手》是一部改写而来的小说。然而,经过大仲马的巧妙构思,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三个火枪手》都远远超越了原作。大仲马将那些独立成章的小故事有机地编织在一起,如达德昂对博纳修太太的一见钟情、白金汉公爵对王后的痴爱、红衣主教的因爱生恨、米莱迪的累累罪行、阿托斯的借酒浇愁、费尔顿的幼稚荒谬……使其构成一个曲折生动的完整的故事,作品从各个层面反映了当时法国的社会现象。大仲马于1844年写就《三个火枪手》,并于当年的3月至7月间在巴黎《世纪》报纸上连载。它的显著特点是:开门见山,语言生动,情节环环相扣,并且巧妙地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作为大仲马代表作之一,《三个火枪手》一经问世便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大仲马生前,这部小说已经流传于欧洲各国,而如今这部小说已经被译成一百多种语言。1870年12月,大仲马一病不起,他让家人去请一位神父。可是,12月5日当昂德里约神父到来的时候,他已经不省人事。晚上22时,他在女儿玛丽的怀里去世,享年六十八岁。2002年11月30日,大仲马诞辰两百周年之际,法国总统希拉克将他的遗骸迎进了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巴黎先贤祠,使其成为继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和马尔罗之后第六位进入先贤祠的法国作家。希拉克在致词中说,共和国向他如同巨河般的功绩致敬,他以其著作展开了“一个永恒、多思、战斗、英勇与优雅的法兰西的画卷”。
这部作品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厚重感”。它不仅仅是讲述了一群人的冒险,更是描绘了一个时代的面貌。从社会阶层的固化,到宗教对世俗权力的干预,再到民间对自由和公平的向往,种种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作者似乎对那个时期的风俗习惯、服饰礼仪乃至口语表达都有着深入的研究,使得整个故事背景的真实性达到了极高的水准。我特别喜欢那些关于荣誉和信条的讨论,它迫使我思考,在现实的压力面前,我们应该如何坚守内心的准则。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暂停下来,思考一下,如果是我处于主角的位置,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种代入感和思辨性,是很多现代小说所不具备的。它不仅仅是一本轻松读物,更像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哲学小品,只是披着冒险的外衣。对于那些对人文历史和社会结构有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能提供丰富的解读空间,它值得被反复阅读和品味。
评分哇塞,这本书简直是把“群像戏”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我本来以为主角会光芒万丈,但出乎意料的是,配角的塑造同样精彩绝伦,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光芒和命运轨迹。特别是那些女性角色的描写,她们不仅仅是男性英雄的附属品,而是拥有独立的意志和行动力,在那个特定时代背景下,她们的抗争与智慧同样令人叹服。我最喜欢看他们几个人因为理念不同而产生的小摩擦,那种基于深厚情谊基础上的争论,反而让他们的关系显得更加真实可信。作者非常擅长利用场景的转换来烘托气氛,从奢华的宫廷宴会到阴冷的地下密道,环境描写充满了画面感,仿佛能嗅到空气中弥漫的气味。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因为某个意想不到的转折而惊呼出声,那种被故事推着走的快感,简直让人欲罢不能。如果你喜欢看那种‘小人物如何凭着一腔热血和默契,去对抗庞大体制’的故事,这本书绝对能满足你的所有期待,它充满了底层人民向上攀爬的生命力。
评分天呐,我最近沉迷于一部史诗般的冒险故事,简直让人手不释卷,废寝忘食!这本书简直就是一场华丽的剑与魔法的盛宴,主角们那种为了共同的目标,不惜一切代价去奋斗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故事的节奏把握得太棒了,从一开始的平淡无奇,到中间层层递进的阴谋与反转,再到最后高潮迭起的决战,每一个情节都扣人心弦。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那些英雄人物的犹豫、挣扎、以及最终的坚定,都描绘得入木三分。读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完全代入了那个充满骑士精神和浪漫主义的时代,那些古老的城堡、幽暗的森林、以及那些为了荣誉而挥舞的剑光,仿佛就在眼前。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时而诙谐幽默,时而又庄重典雅,读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冒险故事,更像是一部关于友谊、忠诚与反抗不公的赞歌。我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历史、热爱冒险,渴望在文字中寻找激情和力量的读者。读完之后,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真的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我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重温了。
评分简直是一场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节奏紧凑到让人忘记了呼吸!这本书的动作场面描写得尤其出色,那种快速的、精确的剑击场面,每一个招式、每一次闪避,都清晰地呈现在脑海里。它没有过多冗余的心理活动来拖慢速度,而是直接将冲突推到最前沿。我发现自己开始下意识地屏住呼吸,直到战斗结束,心跳才恢复正常。这种纯粹的、热血沸腾的叙事风格,非常对我的胃口。而且,这本书的幽默感拿捏得恰到好处,在紧张的局势中,总能适当地穿插一些机智的对话和令人会心一笑的桥段,使得整体氛围张弛有度,避免了过度沉重的压抑感。它成功地平衡了浪漫主义的激情和现实主义的残酷,让人既能感受到英雄主义的魅力,又不至于脱离人性的真实范畴。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能让你瞬间从日常琐事中抽离出来,全身心投入到一场惊心动魄的追逐与抗争中的书,那么,别犹豫了,就是它了!读完后,你会感觉浑身充满了活力,仿佛自己也刚刚经历了一场伟大的洗礼。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种古典题材的作品抱持着一丝怀疑态度,总觉得会是那种故作高深、读起来佶屈聱牙的类型。但这部作品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用一种极其流畅且充满生命力的叙事方式,将一个宏大且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背景娓娓道来。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将角色脸谱化,即便是看似反派的人物,其行为逻辑和动机也剖析得极其透彻,让人在痛恨之余,还能理解其人性的复杂。书中的那些智谋的交锋,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存在,每一次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都隐藏着精心策划的布局。我常常需要停下来,捋一捋思绪,才能跟上那些政治角力的暗流涌动。这种阅读体验,既烧脑又刺激,像是在品尝一壶陈年的佳酿,后劲十足。它不仅仅是娱乐,更像是一堂关于权谋、人性与历史必然性的生动课程。如果你厌倦了那些肤浅的快餐文学,渴望读一些真正能沉淀下来、值得回味的作品,那么这部无疑是你的不二之选。我几乎能想象出,如果把它搬上银幕,那画面感绝对是震撼人心的。
评分慢慢看
评分买了还没看,信赖京东~~~
评分名著好东西好好学习
评分好评
评分好评,活动给力折上折,实惠无奈买了好多,统一评价,东哥实在给力!物流也快隔日达!
评分纸质好,字迹清楚,内容经典,不错!
评分宝贝相当给力哈还会再来光顾的啊
评分这
评分挺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