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荣格、阿德勒、弗洛姆齐名的心理学大师
新弗洛伊德学派代表人物
开创一个精神分析思想流派的女学者
卡伦?霍尼心理自助代表作
《自我分析》是女性心理学家卡伦?霍尼极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讲述了自我分析的可行性与可取性、神经症的内驱力、精神分析的不同阶段、自我分析的限制因素、系统自我分析的精神实质与规则等内容,对于从事精神分析疗法的专业人士有诸多的启迪意义。
卡伦?霍尼(Karen Horney,1885-1952),德裔美国女精神分析学家。1912年获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精神病医院担任医师,1920年私人开业,并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任教。1932年移民美国。初期担任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副所长,后迁往纽约重新开业,并在社会研究新学院任教。被公认为是与阿德勒、荣格、兰克、弗洛姆等齐名的西方当代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她的重要著作有《精神分析的新方法》(1939)、《自我分析》(1942)、《我们内心的冲突》(1945)、《神经症与人的成长》(1950),以及她死后被整理出版的《女性心理学》(1967)等。
前 言
第一章 自我分析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第二章 神经症的驱动力
第三章 精神分析的认识阶段
第四章 患者在精神分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第五章 精神分析师在精神分析期间的作用
第六章 偶尔的自我精神分析
第七章 系统自我精神分析:准备步骤
第八章 一种病态依赖的系统自我精神分析
第九章 系统自我精神分析的态度和规则
第十章 抗力的处理
第十一章 自我精神分析的限制力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自身历史和当前困境的全新“语法”。我过去读过很多关于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的著作,但大多停留在“识别问题”的层面,很少有作品能像这本书一样,深入到问题的“结构”本身。作者没有急于提供“解决方案”,她更侧重于描述“存在于此”的状态。书中对于“边界的模糊性”和“依恋模式的代际传递”的讨论,极其细致入微,几乎可以对照我生命中的每一个重要关系进行精准校对。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似乎并不把自己置于一个高高在上的“导师”位置,而更像是一个诚实的同路人,她坦诚地分享了自己的困惑与挣扎,这极大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这种“共同探索”的姿态,让阅读过程充满了安全感和探索欲。
评分从文学性的角度来审视,这本书的文字功力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层次。它不像学术专著那样冷峻刻板,反而充满了艺术家的敏感和诗人的直觉。随手翻开任意一页,都能发现令人拍案叫绝的比喻和意象。比如,作者将“未被满足的渴望”比作“永远在黎明前苏醒的钟”,那种带着宿命感的等待和徒劳,被描绘得入木三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高度沉浸式的,它要求读者放下平日里习惯的快餐式阅读,转而进入一种缓慢、反刍式的精神漫游。它探讨的议题虽然深刻,但作者的语气却始终保持着一种令人安心的、近乎母性的温柔,仿佛在引导一个迷路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这种温柔的引导,使得即便是面对最黑暗的自我阴影时,读者也不会感到被审判或被指责,而只会被邀请去理解和接纳。这对我来说,是极具疗愈价值的文本体验。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门槛并不低,它不适合那些寻求快速、简单答案的人。它要求读者付出心力,去重新审视那些早已被我们习惯性忽略的内心对话和行为模式。书中引用的那些关于人类动机的观察,往往是反直觉的,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深意。它的节奏是缓慢而坚定的,像雕刻家手中的刻刀,一点一点地去除冗余,暴露出核心的形态。每次读完一小节,我都会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但这种了悟并非昙花一现,而是带着重量沉淀在心底。这本书的真正力量在于它促使读者从“外部寻找意义”转向“内在构建意义”,它教会我们如何与自己的不完美和平共处,并从中汲取创造性的能量。这是一部需要反复阅读、常读常新的经典之作。
评分我是一个对传统心理分析路径略感疲惫的读者,总觉得那些固定的理论框架束缚了对“人”这个复杂个体的描绘。然而,这本书却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叙事结构非常自由,几乎没有明显的章节划分,更像是一系列随性而发的灵感碎片和深刻的自我反思的集合体。这种非线性的展开方式,反而更贴近我们大脑思考的自然状态——跳跃、联想、突然的顿悟。书中对“痛苦的意义”和“关系中的权力动态”的剖析,简直是振聋发聩。作者似乎拥有洞察灵魂的魔力,能够轻易地穿透我们构建的层层防御,直达最原始的情感核心。我特别留意到,作者在描述某些极端的情绪体验时,所使用的词汇异常精准,既没有滥用煽情的辞藻,也没有过度冷静的客观描述,而是在两者的微妙平衡中,构建出一种令人信服的真实感。这本书读完之后,我花了很长时间去整理思绪,因为它不是那种读完可以立刻“总结”的书,它需要时间在你的血液中慢慢渗透、发酵。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视觉上的享受,那种沉稳又不失深邃的色彩搭配,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力量和对生活哲学的深刻洞察。翻开扉页,字体排版更是考究,留白的处理恰到好处,读起来丝毫没有压迫感,反而像是在和一位智者进行一场宁静的对话。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叙事节奏上的把控,时而如涓涓细流般娓娓道来,将那些晦涩难懂的心理学概念用生活化的语言描绘出来;时而又像突然爆发的雷霆,直击人性的核心痛点,让人不得不停下来深思。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极具韵律感的散文诗,读完后,感觉自己的心绪也被涤荡了一遍,那些平日里纠缠不清的思绪,似乎都找到了清晰的出口。虽然书中探讨的主题宏大而深刻,但作者却总能找到最贴近普通人日常经验的切入点,使得那些关于“自我”的探索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触手可及的实践指南。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最真实、最不愿面对却又最需要疗愈的部分。
评分活动买的,相当于两折,太给力了,屯着慢慢看
评分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正版
评分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
评分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的经典作品,翻译有点刻板。
评分活动买的,相当于两折,太给力了,屯着慢慢看
评分内心的中途对于个人心理活动行为和思考都是啊产生很深远的影响读这本书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在分析的过程当中领会其中的一些机制机理因此推荐大家购买
评分一次性买了很多本,充实一下自己!
评分是硬皮的 封面有明显的划痕 连里面的硬封上也有挺深的痕迹 不过书是用来读不是用来看的 到也没关系了 字体大小合适 排版规整 阅读起来应该挺舒服的
评分卡尼是与荣格我觉得在这个领域贡献是一样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