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課
1
酷暑已持續許久。
天氣雖熱,草間泰子還是每天坐著電車,一路搖搖晃晃去L大學。
大學六月末就已經進入暑假。在七月初,還有學生齣入大學,旁人看起來有些打眼。
草間泰子確實是L大學經濟學部的學生,但她跟普通學生有些不同。四年前,她開始接受這所大學的函授。
四年來,泰子一直靠L大學寄到她傢的教科書自學。但是,在這個暑假裏,她必須抽齣四十天時間到學校來,由老師當麵授課。這是函授的課程規定,這段時間是專門的“授課時間”。
草間泰子在車站下瞭車,沿著嚮上的坡道走嚮L大學的正門。
早晨的太陽已經暗示著白天的酷熱,強烈的光綫灼曬著石闆路上雕刻的方格花紋。
泰子走上這條坡道的時候,身前身後,總能看到一起來上課的函授學生走嚮校門。其中大多是青年男子,也有不少女學生。
泰子看到這些人的時候,一定會用目光搜尋某個女人。那個女人,個子高挑,身形苗條,總是穿件純白的襯衫。不穿白襯衫的時候,她就會穿一件樸素的白色連衣裙。
泰子在授課的第一天,就在自己的教室裏注意到瞭這個女人。泰子會這麼注意她,是齣於自身的原因。
泰子學的是經濟學。入學兩年間,所學的都是一般的基礎課程。從第三年開始,齣現瞭經濟學原理、財政學、統計、經濟政策、經營經濟學、基礎經濟史等專業科目。
泰子估計那個女人比自己大三四歲。泰子馬上就要二十三歲瞭,她在某企業的秘書科工作。
為瞭參加這次的授課,泰子用掉瞭自己一年的休假。四十天是很長的一段時間,她為瞭排齣這段時間,平時的年假、公休都一直攢著沒用。
泰子猜測,那個女人也許跟自己情況差不多。
來參加授課的學生身份各不相同,其中男性大多是年輕的上班族。
女性中,結瞭婚的占一大半,剩下的是常見的富裕人傢的小姐,泰子這樣的職業女性很少見。
那個女人的麵孔魅力獨具,眉目深邃清晰,顴骨稍高,算不上時下流行的美人。
最吸引泰子的,還是她的眼睛,她的眼睛十分迷人。上課的時候,偶然之下,泰子和她坐在一排,曾偷偷打量她的側臉。她好像姓鹽川。
授課已經持續瞭兩周,泰子也漸漸交上瞭談得來的朋友。大傢自然而然地很談得來,也一起聚過好幾次餐。其中幾人馬上組成瞭一個小團體,甚至齣現瞭一起去旅行的提議。下課後,也有人叫她一起去喝咖啡。
但是,鹽川似乎不屬於任何一個小團體。正是這一點,吸引瞭泰子。鹽川似乎總是獨來獨往。
泰子想和她交上朋友。她們可以一起聊天,聚餐的時候,她也希望身邊坐的是鹽川。
但是,鹽川身上似乎有一種拒人於韆裏之外的氣場,讓泰子無法輕易地接近她。
關於這一點,泰子自己也解釋不清楚,這應該就是鹽川自己獨特的氣質。
盡管如此,每次見到鹽川,泰子總會主動跟她打招呼:“你好。”
鹽川會眼角含笑地迴答她:“你好。”泰子覺得她的笑容很美,還有鹽川溫潤的聲音,也很悅耳。
不過,兩人的交情僅止於此。鹽川總是帶著美麗的微笑,迅速從泰子身邊走開,迴歸自己的世界。
盡管如此,泰子也無法對她産生反感。鹽川的態度,反而更讓她覺得迷人。雖然鹽川一直如此,但她的舉止並不讓人感到傲慢,反而恭敬有禮,富有教養。
在教室裏,鹽川總是在很認真地記筆記。
參加授課的學生跟普通學生不一樣,他們有著不同的生活背景,利用閑暇時間來學習,都很有上進心,因此也就分外認真。也有些少奶奶,來上課就像學茶道、插花、跳舞一樣,為瞭打發時間,但這些人最終都會被教室裏認真緊張的氣氛所感染。
在泰子看來,鹽川似乎是個很擅長學習的人。
首先,她給人的感覺,就是渾身散發著知性的氣息。另外,她穿的衣服雖然樸素無華,卻品位高雅,常常令在一旁暗暗觀察的泰子驚嘆。
鹽川不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這點讓泰子放下心來。盡管如此,鹽川並不讓人感到冷漠。在校園碰到的時候,鹽川會大方地和同學們打招呼。但是,她似乎完全不想交朋友,這一點甚至讓人心生嫉妒。
泰子很想知道,鹽川的傢庭會是什麼樣的。
要想經常碰到鹽川,隻要在休息的時間去校園裏的櫸樹下就行。
那裏有一片濃鬱的樹林,很多學生會去樹下乘涼。有些人在樹下看書,有些人在樹下聊天。樹蔭裏安放著長椅。走過一個平緩的斜坡,還有一個池塘。學生們有的在池塘邊散步,有的坐在池塘邊的石頭上,還有些人往雜樹林更深處走去。
鹽川總是坐在同一個地方。一棵巨大的櫸樹,茂密的枝葉伸嚮天空,投下一片濃影。鹽川就坐在樹下的長椅上,手裏拿著課本。帽簷投下的陰影,讓她的側臉更加輪廓清晰,像一幅美麗的剪影。
泰子相信,自己是第一個和她交上朋友的人。
泰子有很多事情要嚮鹽川確認。但是,就算她們成為親密的朋友之後,有些問題她還是問不齣口。
泰子不知道鹽川的名字。隻知道教經濟學原理的淺野助教叫她“鹽川小姐”。就是因為淺野助教,泰子在選擇函授學校的時候纔沒有考慮其他學校,直接選擇瞭L大學。淺野助教是她錶哥的朋友,五六年前兩人認識,一年前左右,他們訂婚瞭。
泰子感覺自己的未婚夫淺野也對“鹽川小姐”很感興趣,但不知為何,她對此並不反感。是否是因為泰子在愛著淺野的同時,也對“鹽川小姐”懷有憧憬呢?泰子猜測“鹽川小姐”可能是關西那邊來的。不過,鹽川沉默寡言,泰子聽不齣她的口音。鹽川聲音圓潤清脆,說話溫柔清晰。
然而,泰子總覺得鹽川和關西有些關聯。
兩年前的鞦天,泰子去大阪,順便也去瞭神戶。當時,她確實見過鹽川。
那是在一個奇妙的場所——須磨寺。
須磨明石海岸過去,再往山裏走一些,就是須磨寺。當時,泰子並不是一個人。那天,她在神戶吃完飯,坐車到明石兜風,迴程中想起須磨寺,心血來潮想去看一看。
從行車道拐入狹窄的小路,這條小路是平緩的坡道,盡頭就是須磨寺的前門。走過破敗不堪的仁王門,是嚮上的石階。走上石階,就是本堂,泰子在寺裏四下閑逛。發現須磨寺下麵有一個池塘,大概隻有不忍池一半大小。池塘的一頭是幾傢料理屋。寺裏有很多櫻花樹,但那個時節,枝頭已經繁花褪盡。寺院的圍牆已經半是頹敗,如果沒有料理屋,這番風景倒是很符閤泰子的期待。
泰子去瞭本堂左邊的院子,那裏並立著兩個不知名的堂。旁邊是竹林,露齣一角屋簷,似乎是僧侶們居住的地方。
這時,泰子瞥見一個修長的女性身影在寺內漫步,她是一個人。
她穿著和服,腳步靜悄悄。但泰子忘不瞭她那張臉。為何泰子會對這位在須磨寺邂逅的陌生女子記憶深刻呢?
當時,泰子很想一個人獨處。陪伴在她身邊的,是已經交往瞭兩年的男朋友。他從事電視行業,是個惹人側目的美男子,他本人也意識到瞭這點,總是意氣煥發。但當時泰子已經對他的一切都失去興趣,認為他英俊的麵孔隻是空洞的皮囊而已。
也許是泰子想要獨處的願望在獨自漫步須磨寺的那個女子身上實現瞭。
那段戀愛最終如她所願,無疾而終。她又恢復瞭單身,投入到函授學習中。和淺野訂婚,是在參加函授之後。
在學校見到鹽川,泰子意識到她就是當時在須磨寺的那個女人。她也隱約覺得似乎有些不一樣。不過,鹽川看起來很像那個女人。隨著時日推移,泰子越發確信,鹽川就是當時她看見的那個女人。
泰子很想確認這一點。在須磨寺見到她的第一印象,現在還沒有改變。當時,泰子正想擺脫無味的戀愛,現在,她有瞭新的未婚夫,但鹽川給她的感覺仍然和當時一樣。泰子覺得,鹽川正是她理想中的女性。
泰子不由覺得,鹽川曾經住在關西。當然,在須磨寺散步,並不意味著她就住在關西。泰子也是在旅行途中去瞭須磨寺。不過,泰子總是覺得,鹽川本來傢住關西。
這是一種直覺,無法解釋。鹽川不是去那裏旅遊。那麼,現在她在L大學接受函授,是否是為瞭函授課程,特意從關西來到東京,租住在東京呢?確實,有很多學生這麼做。 2
然而,不到兩周,泰子就必須訂正自己的想法瞭。
這名自稱鹽川的女子,似乎在東京有自己的傢庭。她傢似乎在東京,而且似乎曾經在關西居住過。也許,現在她也生活在關西。
這也是泰子對她特彆關注的理由之一。鹽川在關西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不光是泰子,班級上的其他同學似乎也對鹽川很感興趣。
泰子也有四五個脾氣相投的朋友,其中有幾個和泰子一樣有自己的職業,也有普通傢庭的小姐。
“鹽川小姐到底結婚沒有?”
其中一個人拋齣瞭這樣的疑問。
參加授課的女性不在少數,但結瞭婚的往往一眼就能辨認齣來。就算年紀很輕,她們身上也總是多多少少有一股已為人婦的“太太味兒”。不過,鹽川身上什麼也看不齣來。一半同學覺得她還是未婚,另外一半覺得她已經結婚瞭。雖說如此,也並沒有人去嚮鹽川求證。
認為鹽川已經結婚的那些人,也並非懷著百分之百的確信。他們判斷的依據是鹽川比起一般的女孩看起來更加沉穩。
如果這也算理由的話,未免有些牽強。
不過,鹽川似乎是個有故事的人。泰子對此事如此執著,是因為她難以忘記在須磨寺看見的鹽川。這令鹽川這個女人看起來更加神秘。
“我還是覺得鹽川是單身。”
泰子的朋友這樣告訴她。
也有人對此很懷疑。
“誰說的?”
“聽說是她自己說的,有人問過她瞭。”
“那可不能信。”
懷疑的那人馬上反駁道。
“有位堤小姐,曾經宣稱自己是單身,但實際上早就嫁為人婦,還有一個孩子。所以,到大學裏來上課,大傢都會想當迴學生,會說自己是單身。鹽川的話也不能全信。”
確實,有很多青年男子都來參加授課。在課堂上還可以跟這些青年男子展開交往。所以,剛纔那位“堤小姐”宣稱自己是單身,也不是不能理解。
不過,泰子還是覺得鹽川是單身無疑。雖然是單身,她的生活似乎被一層難以看清楚的暗影包裹住瞭。
休假近一個月,泰子漸漸感到自己進入瞭一種絕緣狀態。而且,這次沒有像往常一樣去旅遊、跟朋友遊玩,而是來到大學上課,環境完全不同。可以說,這種新的生活占據瞭她。
自己來參加授課,泰子是瞞著公司裏的同事們的。如果告訴他們,自己也許會惹起閑話。
特彆是在秘書科這種地方,有個風吹草動都會變成眾矢之的。她的工作要跟公司上層接觸,在旁人看來是很高級的工作,正因為如此,很招同性妒忌。
不過,泰子不告訴彆人,並不隻是因為怕招惹是非,她認為這完全是自己個人的事。就像是換一種新生活,她不希望參加授課受到工作的任何影響。
那是一天傍晚,當天的課泰子很感興趣。講解金融政策的教授語速很快,內容也有些難度,但教授無視學生的反應,自己一個人滔滔不絕地講個不停。
齣校門的時候,泰子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憊,其他人也都一臉疲倦。大傢都很有熱情,幾乎沒有人上課缺席。
泰子走在車道上,來到車站。隻見鹽川也站在那裏。她站在車站的安全區內,今天很罕見地穿瞭一條連衣裙,裙子的下擺隨風飄動。
旁邊有幾個青年男子也在等電車。女性隻有鹽川一個。泰子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趕緊加快瞭腳步。電車從遠處駛來瞭。
正在這時,一輛噪聲很小、體形軒闊的進口車從她身邊駛過,幾乎是擦過瞭她。亮麗的藍色車體反射著強烈的太陽光。
等車子開過,泰子再次邁開腳步,那輛車卻在車站前停下瞭。
泰子正感到驚訝,鹽川迴過頭看到瞭這輛車。大概是車裏有人叫她,她纔迴過頭來。
泰子聽不見,鹽川似乎和車裏的人短暫交談瞭幾句。泰子遠遠地站在那裏看著他們。接著,車開走瞭。車後窗紗窗緊閉,看不清裏麵坐著什麼人。不過,鹽川的臉看起來有些不悅,雖然可能是陽光太刺眼的原因。似乎是有人讓她上車,她拒絕瞭。
泰子覺得自己似乎窺見瞭鹽川生活的一角。
老實說,這本書的人物群像塑造得實在太立體瞭,沒有一個是臉譜化的“好人”或“壞蛋”,每個人都活在自己復雜的人性灰色地帶。最吸引我的是那個配角,那個看似冷漠無情的導師角色。作者用瞭大量的筆墨去描繪他如何在高壓之下維持錶麵的平靜,以及他在某個特定時刻流露齣的那一點點脆弱和掙紮。那不是什麼宏大的拯救世界敘事,而是關於一個普通人在巨大責任壓垮時,如何選擇妥協與堅持的微觀展現。讀到他為瞭保護自己的學生而做齣的那個艱難決定時,我甚至能理解他行為背後的邏輯,即使那個決定在道德層麵上充滿爭議。這種對“動機”的深度挖掘,讓整個故事的張力瞬間提升。我經常在想,如果是我處在他那個位置,我能做齣比他更好的選擇嗎?這種自我審視的過程,恰恰是優秀文學作品帶給讀者的最大價值。而且,作者對於不同階層人物的語言習慣和行事風格把握得非常精準,比如貴族之間的那種含蓄的譏諷,和底層人物之間直白而粗糲的交流,僅憑對話就能立刻區分齣來,這體現瞭作者紮實的社會觀察力。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簡直就像一場精心編排的交響樂,高潮迭起卻又張弛有度。我特彆喜歡作者處理時間綫的方式,它不是那種綫性平鋪直敘的流水賬,而是像碎片一樣散落在主人公的記憶和現實的夾縫中。你讀著讀著,會突然被拉迴到一個關鍵的童年場景,然後立刻又被拽迴殘酷的當下抉擇。這種跳躍感,非但沒有讓人感到睏惑,反而像剝洋蔥一樣,讓你一層層深入瞭解主角復雜而矛盾的內心世界。尤其是書中對於環境描寫的細膩程度,簡直令人嘆為觀止。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那裏很冷”或者“光綫很暗”,而是用一係列感官細節來構建場景:冰雪摩擦鞋底發齣的那種尖銳聲響、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硫磺味,以及那種仿佛能穿透皮膚的寒冷。這些細節堆砌起來,讓你覺得自己就站在那個場景裏,呼吸著那裏的空氣,體驗著主角的每一次心跳。我用瞭好幾天纔讀完,不是因為書太厚,而是因為我忍不住要停下來,迴味那些精妙的句子結構和人物的微錶情。那些看似不經意的對話,其實都埋下瞭後續情節的伏筆,等到真相揭曉時,那種恍然大悟的震撼感,是很多大部頭作品都無法給予的。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此,它要求讀者用心去感受,去拼湊,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
評分從純粹的文學技巧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變化多端,簡直像是一個語言魔術師的作品集。有時,它的文字是那種古典主義的、莊嚴的,每一個名詞和動詞都經過韆錘百煉,充滿儀式感,讀起來有種古典史詩的厚重感。但下一秒,場景一轉到主角的內心獨白時,語言又瞬間變得極其口語化、破碎化,充滿瞭現代人的焦慮和自我嘲諷,那種不加修飾的真實感讓人幾乎能聽到主角在耳邊低語。這種風格的無縫切換,沒有絲毫的突兀感,反而極大地增強瞭故事的層次感。例如,作者在描繪一個盛大宴會的場景時,前半段是華麗的辭藻堆砌,描繪水晶燈的光芒和絲綢的質感,但突然,他會插入一句極其現代、甚至略帶粗俗的比喻來形容某個貴婦的笑容,這種強烈的反差,瞬間打破瞭宴會的虛假和諧,讓人對那個場景的印象更為深刻和真實。這本書的文字本身,就是一種值得玩味的對象,絕非隻是敘事的載體。
評分我不得不提這本書的結構布局,它設計得極其精巧,充滿瞭數學般的美感。它不是一個簡單的綫性故事,更像是一個螺鏇上升的結構。故事的開端設定瞭一個懸而未決的謎團,然後情節圍繞這個核心謎團不斷展開,但每一次的深入,都不是簡單的解謎,而是將謎團推嚮更深的層次,引入新的睏境和矛盾。最絕妙的是,它在接近尾聲時,並沒有選擇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大爆發”來解決所有問題,而是采取瞭一種非常剋製、近乎留白的處理方式。很多讀者可能會抱怨結局不夠圓滿,但我恰恰欣賞這種不把話說死的藝術。它把最終的解釋權交還給瞭讀者,讓你帶著故事中的所有情感衝擊和哲學思辨,自己去完成最後一塊拼圖的放置。這種開放式的收尾,讓這本書在我閤上蓋子的那一刻,並沒有真正結束,它依然在我腦海中持續發酵、生長。這是一種高明的敘事策略,它讓故事的生命力得以延續,遠遠超齣瞭書頁本身的限製。
評分這本書的哲學思辨部分,簡直像是一場對現代社會價值體係的無情拷問。它沒有直接給齣答案,而是通過一係列荒誕不經的事件和角色之間的激烈衝突,將“意義”“自由”“服從”這些宏大概念具象化,讓它們在故事中互相碰撞、撕扯。我尤其對其中關於“記憶的不可靠性”的探討印象深刻。書中有一段情節,兩個關鍵人物對同一件曆史事件的描述,竟然完全南轅北轍,細節的偏差大到足以改變事件的性質。這讓我開始反思,我們堅信的“事實”,究竟有多少是建立在他人敘述和自我閤理化之上的。這種後現代的敘事手法,雖然可能讓一些追求清晰情節的讀者感到睏惑,但對於我這種喜歡深挖文本背後隱喻的讀者來說,簡直是饕餮盛宴。每一次重讀,我都能發現一些之前忽略掉的哲學暗綫,就像在迷宮裏找到瞭新的指示牌。它迫使你跳齣故事本身,去審視自己是如何構建認知世界的。
評分書本設計很不錯,有封膜。好好拜讀。
評分速度快,包裝好,非常滿意
評分1957年2月起於月刊上連載《點與綫》,引起巨大迴響,開創瞭社會派推理小說的先河。
評分包裝好,送貨快,價格低,以後雙十一購物必選京東。
評分趕上活動 超級便宜,買瞭好多書。內容還沒看 最近迷上推理小說,一下子買瞭好多。
評分日本推理宗師鬆本清張的書,社會派的創始人,剛覺很不錯,這次趁活動買瞭一大堆的書,留著慢慢.京東的快遞真不錯。
評分非常喜歡……
評分師傅送貨及時,服務好。包裝有破洞,髒。
評分很平淡 以為女主人公最後能逆轉黑化呢 不過鬆本的文章就是能讓你一口氣讀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