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初级教程

二胡初级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卜晓妹 编
图书标签:
  • 二胡
  • 初级
  • 乐器
  • 教程
  • 音乐
  • 民族乐器
  • 弦乐
  • 学习
  • 入门
  • 演奏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同心出版社
ISBN:9787805938400
版次:1
商品编码:1195339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民族乐器大教室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9
字数:35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二胡初级教程》的作者卜晓妹是中央音乐学院在读的硕士研究生。两年前,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我的二胡硕士研究生班。由于她的勤奋努力,在专业上进展很快。尤为可贵的是,卜晓妹是一位善于思考、勤于动笔的好学生。几个月前,她撰写的一篇关于二胡创作的学术论文,就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论文比赛中获奖。我知道,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论文比赛中获奖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非音乐学专业人士写的文章要想打入这个圈子都很不容易,更何况能获奖呢?从这件事,我就发现卜晓妹是一位可以在二胡研究和教学方面发展的人才,而这样的人才正是二胡音乐事业所缺乏的。当她接到这本《二胡初级教程》的约稿时,心里还有一定的负担,担心在这短短几个月的稿期中不能很好完成。我一再鼓励她,相信她能承担起这项写作的重任。我将这部著作的编写作为她近期的主课,对她进行辅导。因为每个人的事业道路最终要靠自己来走,所以在她编写过程中,我只是提问题、提建议、提设想、提方案,所有的文字和练习曲都是由卜晓妹自己动笔完成的。从书中可以看出,卜晓妹在二胡的教学和研究方面,有自己许多独特的想法,教程编写得很有新意。我相信在这部教程的写作中,对她在专业上的进步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

  卜晓妹,1978年生于山东济南,7岁开始跟随已故二胡演奏家、教育家苏安国先生学习二胡。
  1991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器乐学科,师从蒋派传人、二胡演奏家蒋青教授、何楚容老师以及于红梅副教授,同时还受到了张韶、刘长福、张玉明等著名演奏家的指导和帮助。在校期间,发展全面,成绩突出。
  199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跟随严洁敏副教授进一步学习二胡演奏。并跟随田再励副教授、李恒教授学习了高胡及板胡等其他乐器的演奏,博采众长。在校期间,担任中国青年民族乐团二胡首席。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演出活动,以及知名唱片的录制。大学二年级开始跟随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参加中国一流职业乐团的各类重要演出活动。曾多次出访瑞士、德国、比利时、韩国以及中国澳门、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2001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器乐表演方向,继续深造(现在在读)。师从中国当代著名二胡演奏家、理论家、教育家赵寒阳教授,同年8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开展“二胡演奏艺术”讲座,深受学院老师以及国内外友人的赞许。2002年随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参加了日内瓦联合国文明对话年的“新年音乐会”。其处女作《20世纪末二胡音乐的发展》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专业论文比赛中获奖。其他作品如《谈谈如何练习快速技巧的体会》等已发表在各大音乐刊物,受到音乐界的广泛好评。在研究生就读期间,还曾创作改编一系列二胡作品,如小提琴改编曲《摩西幻想曲》、《内蒙组曲》片断;乐队作品改编曲《达勃河随想》等,得到院内外音乐人士的一致认可。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序言


中国古典音乐的瑰宝:古琴精要与演奏技法 一部深入探索中国传统音乐核心的权威指南 本书旨在为所有对中国古典音乐,特别是“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古琴——抱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和初学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且富有深度的学习资源。我们深知,古琴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中国文人精神、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的载体。因此,本书的编撰目标,是带领读者跨越古琴学习的初级阶段,直接深入到其核心的演奏技法、音乐内涵与历史背景之中。 本书核心内容概览: 第一部分:古琴的哲学基石与历史溯源 古琴的魅力,首先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本部分将彻底摒弃浮于表面的介绍,转而深入剖析古琴音乐背后的儒、释、道思想精髓。 “士”之乐: 详细阐述古琴在古代文人生活中的定位,探讨其如何作为修身养性、静心悟道的工具。我们将分析如“高山流水”、“伯牙绝弦”等典故背后所蕴含的知音文化与人格理想。 形制与声学原理的深度解析: 区别于简单的乐器结构介绍,本书将深入探讨七弦琴的木材选择、漆面处理(如鹿角霜的运用)对音色产生的决定性影响。解析“泛音”、“按音”、“散音”三音体系的声学基础,以及“岳山”、“轸”、“徽”等部件的精准功能,使读者理解为何古琴能发出如此空灵、深沉的“天籁之音”。 流派纷呈的历史脉络: 本部分将详尽梳理自先秦至今,历代著名的古琴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风格差异。重点对比“广陵派”的刚健雄浑、“梅花山派”的清丽婉转、“浙派”的细腻抒情等不同学派在指法运用和音乐处理上的核心区别。 第二部分:精微的指法世界——传统演奏技法的系统化解构 本书的重点在于对古琴复杂指法进行结构化、清晰化的解析与训练,确保读者能够建立起扎实的演奏基本功。 散音的“力”与“点”: 散音的弹奏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对力度、触弦位置和“出音”瞬间控制的极高要求。我们将细致讲解“实”、“虚”、“疾”、“徐”四种基本发力方式,并提供针对性的练习方案,以确保每个散音都干净、圆润且富含穿透力。 按音的“位”与“韵”: 按音的难点在于“位”的准确与“韵”的绵长。本书将分类讲解“上”、“下”、“进”、“退”等基础徽位按法,重点突破“吟”、“猱”、“绰”、“注”四种主要“吟猱”技巧的控制。每一技巧都配有大量图示和慢速示范解析,强调指腹与指甲的配合角度,以及如何通过细微的揉弦变化(如“活指”、“颤音”)来赋予旋律以生命力。 泛音的“轻”与“空”: 古琴泛音被誉为“天音”。我们将详细区分“大指”、“食指”、“中指”等不同手指触弦的泛音点位差异,并针对性地练习“上”、“下”、“过竹”等复杂泛音组合段落,确保泛音音高准确、余音悠远,避免“破音”或“哑音”。 第三部分:减字谱的阅读与实践——古琴乐谱的翻译艺术 古琴以其独特的“减字谱”著称,这套符号系统是理解和传承古琴音乐的关键。本书将花费大量篇幅,系统性地教授如何将抽象的符号转化为实际的指法动作。 符号的层级解读: 详细拆解减字谱中“字”、“口”、“为”、“工”等不同类别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如:左边的“上”“下”表示按音,“右边的‘子’‘午’‘辰’表示弹奏的指位和手指)。 “意符”与“数字”的结合: 重点分析如何识别谱中指示的“散、上、退、进、吟、猱”等符号,并立即在指尖上做出反应。我们提供了大量古代名谱段落的对照练习,帮助读者建立“符号—动作—声音”的快速反射链条。 节奏的隐性表达: 减字谱不直接标注节拍,节奏全靠演奏者的“气”来掌控。本书将结合传统琴论中关于“疏密”、“缓急”的论述,指导读者如何通过对休止、长音的处理,准确把握乐曲的呼吸与速度。 第四部分:经典曲目赏析与深度技术应用 在掌握了基础指法和谱读能力后,本书将精选数首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曲目进行深度示范与拆解。 《流水》(节选): 侧重于如何通过快速的轮指、摇指和连续的滑音,表现水流的动态变化与气势磅礴的意境。 《平沙落雁》: 专注于慢板的韵味处理,训练如何通过极慢的速度和精细的揉弦变化,表现秋日黄昏的萧瑟与宁静。 《广陵散》(关键段落分析): 探讨古琴音乐中“武曲”的张力构建,学习如何运用强奏的散音和快速的换把,营造出激昂的叙事感。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习者能够跳出对简单音符的机械模仿,真正进入到古琴演奏的“意在言先,声在心后”的境界,领略中国古典音乐的博大精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特点是它的“实用主义”倾向。很多乐谱书都会把入门曲目写得过于简单,以至于很快就无法满足学习者的胃口。但《二胡初级教程》的设计非常聪明,它在初级阶段就融入了一些初学者能演奏的、但旋律性很强的民间小调片段。我记得我刚学会拉“C”调的几个音时,书中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温馨的、能听出是一首完整旋律的片段,这极大地满足了我的成就感。它不会让你一直沉浸在“一二三四,一二三四”的枯燥练习中。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在某些章节后面附带了“小测验”和“自我评估表”,让你随时可以对照自己的练习情况,检查自己是否掌握了该阶段的重点。这种“即时反馈”的设计,避免了我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同时也让我清楚地知道,我还需要在哪些地方“回炉重造”。对于需要自我驱动学习的人来说,这种内置的激励和评估系统,实在是太重要了。

评分

我必须承认,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对二胡学习抱有一种近乎“敬畏”的恐惧感,总觉得这是一件极难精通的事情。然而,这本《二胡初级教程》带来的最大惊喜是它的“鼓励性”和“亲和力”。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平易近人,没有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读起来就像是一位和蔼的老师在耳边轻声指导。它不断地强调“慢练的重要性”和“每一次进步都值得庆祝”,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容易气馁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书里不仅教你“怎么做”,更教你“如何看待练习过程中的挫折”。比如,它专门用一小节来讨论“如何处理跑音的问题”,告诉我们这完全是正常的,甚至是一位大师也需要不断校准。这种坦诚和包容,让我放下了许多不必要的心理包袱,敢于在家里大声地拉出那些“难听”的声音。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教程,不如说是一个陪伴你度过最尴尬初学期的、充满耐心的伙伴。

评分

翻开这本教程,我立刻感受到了它在音乐审美层面的用心良苦。很多初级教材只注重指法的机械训练,但这本书显然超越了这一点。它在介绍基础指法的同时,非常巧妙地穿插了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背景介绍,这让我在练习那些初级小调时,不再仅仅是机械地拨弄琴弦,而是能体会到旋律背后的情感色彩。比如,在学习某个小段落时,书中会提及该曲调可能代表的意境——是江南的婉约,还是北方的苍凉。这种“带着故事去拉琴”的方法,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而且,它的曲目选择非常经典且耐听,不像有些教程里充斥着生硬的练习曲,这里的每一首小歌都是那么的悦耳动听,即使是初学者拉出来,也有那么一点点像那么回事的味道。我特别喜欢它在某一章节里关于“弓位变化对音色影响”的讲解,那段内容配上了不同弓位拉奏出的音色对比音频(虽然我只能通过想象来对照书上的描述),清晰地展示了什么叫“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意境差别。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的同时,也“授人以美”。

评分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二胡初级教程》,我会选择“严谨的科学性”。我之前尝试过看一些网上的免费教学视频,内容零散不说,很多关键点描述得含糊不清。但这本书的编排,简直像是一份精密的工程蓝图。它对音准的讲解,不是简单地说“要准”,而是详细分解了不同把位下手指尖按弦的力度、位置与音高的精确关系,甚至提到了指甲与琴弦的接触角度对泛音的影响。尤其是关于“换把”这一大关,书里用了整整一个章节,通过“视觉辅助线”和“记忆锚点”的方法,将原本抽象的空间移动,转化成了可以量化的步骤。我过去拉到高把位就彻底抓瞎,但跟着书中的图示一步步练习,竟然真的建立起了对手指肌肉的记忆。这种将复杂的演奏技巧拆解成可执行步骤的科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我的练习效率,让我感觉自己在学习的不是一种艺术,而是一门可以被掌握的精确技术。

评分

这本《二胡初级教程》简直是为我这种零基础的乐器小白量身定制的!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清晰的排版和详尽的图示深深吸引住了。它并没有一上来就抛出一堆复杂的乐理知识,而是非常耐心地从最基础的“如何正确持弓”“二胡的构造与保养”这些小细节讲起。我记得我第一次尝试拉空弦时,那声音简直是锯木头的味道,正当我快要绝望的时候,翻到书里关于弓毛张力和按弦手型的讲解部分,那里的插图配合文字描述,简直是醍醐灌顶。作者似乎非常理解初学者的困惑点,比如手腕僵硬、音准不稳等问题,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练习方法和纠正技巧。特别是它对于“揉弦”这个难点,竟然设计了阶梯式的练习曲目,从最简单的慢速单音保持,到后来的八度揉弦练习,循序渐进,让人感觉每一步都是可以达成的。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人性化,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曲谱,而是将技巧的训练融入到每一个小练习曲中,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核心技术。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是我与二胡建立起最初“友谊”的关键桥梁,让我对未来学习二胡充满了信心。

评分

满意

评分

满意

评分

满意

评分

满意

评分

满意

评分

满意

评分

满意

评分

满意

评分

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