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7-300/400 PLC应用技术 第4版

S7-300/400 PLC应用技术 第4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廖常初 编
图书标签:
  • PLC
  • S7-300
  • S7-400
  • 西门子
  • 自动化
  • 工业控制
  • 编程
  • 技术
  • 应用
  • 第四版
  •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35706
版次:4
商品编码:11962842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2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工控工程技术人员、S7-300/400的用户

中国书刊发行协会年度全行业畅销品种

西门子公司重点推荐图书

中国工控网、中华工控网联袂推介

学习西门子PLC的经典畅销图书,累计销量近20万册

内容简介

  本书曾荣获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2012-2013年度全行业畅销书奖,全面介绍了西门子S7-300/400PLC的硬件结构和硬件组态、指令、程序结构、PID闭环控制、编程软件和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一整套易学易用的开关量控制系统的编程方法。介绍了西门子的各种通信网络和通信服务的组态和编程的方法、网络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用仿真软件在计算机上模拟运行和监控PLC用户程序的方法,以及通过仿真来学习PID参数整定的方法。  随书光盘提供了多个中文版软件、大量的中文用户手册、60多个例程和30多个多媒体视频教程。  本书注重实际,强调应用,可供工程技术人员自学和作为培训教材,对S7-300/400的用户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S7-300/400PLC应用教程》是本书的教材版。

作者简介

  廖常初,重庆大学教授,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曾在企业从事机械、电气技术工作,长期从事工业控制和PLC应用的教学、科研和工程应用工作。发表论文100多篇,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由其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PLC基础及应用》《S7-200PLC基础教程》《PLC编程及应用》《S7-300/400PLC应用技术》门子人机界面(触摸屏)组态与应用技术》等专业书籍长期领先专业类畅销榜,成为广大自动化从业人员、学生的必备图书。

目录

目 录

前言

第1章 概述 1

1.1 PLC的基本概念 1

1.2 PLC的工作原理 3

1.2.1 逻辑运算与PLC的循环处理过程 3

1.2.2 PLC的工作原理 5

第2章 S7-300/400的硬件与STEP 7使用入门 7

2.1 SIMATIC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7

2.2 S7-300系列PLC简介 9

2.3 S7-300的CPU模块与电源模块 11

2.3.1 CPU模块与电源模块 11

2.3.2 CPU的存储器 14

2.3.3 CPU模块的技术规范 15

2.4 S7-400系列PLC简介 17

2.4.1 S7-400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7

2.4.2 S7-400的硬件 19

2.4.3 冗余设计的容错自动化系统S7-400H 23

2.4.4 安全型自动化系统S7-400F/FH与多CPU处理 25

2.5 编程软件STEP 7的安装与使用入门 26

2.5.1 安装STEP 7与PLCSIM 26

2.5.2 项目的创建 29

2.6 硬件组态 32

2.6.1 硬件组态概述 32

2.6.2 I/O模块的地址分配 35

2.6.3 CPU模块的参数设置 36

2.6.4 STEP 7的帮助功能与防止误操作的措施 40

2.7 输入/输出模块与功能模块 41

2.7.1 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 41

2.7.2 模拟量输入模块 45

2.7.3 模拟量输入模块的参数设置 46

2.7.4 模拟量输出模块 48

2.7.5 其他信号模块与前连接器 50

2.7.6 功能模块 51

2.8 STEP 7与PLC通信的组态 52

2.8.1 使用MPI和DP接口通信的组态 52

2.8.2 以太网基础知识 57

2.8.3 使用以太网接口通信的组态 57

2.9 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措施 59

第3章 S7-300/400编程基础与STEP 7的使用方法 63

3.1 程序的生成与仿真实验 63

3.1.1 STEP 7的编程语言 63

3.1.2 生成用户程序 65

3.1.3 用仿真软件调试程序 69

3.2 数据类型与存储区 73

3.2.1 数制 73

3.2.2 基本数据类型 74

3.2.3 系统存储器 77

3.2.4 CPU中的寄存器 79

3.3 STEP 7在编程与调试中的应用 83

3.3.1 符号表 83

3.3.2 程序编辑器 84

3.3.3 项目管理 85

3.3.4 用变量表监控程序 86

3.3.5 数据传送指令与程序状态监控 89

3.3.6 在线操作 92

3.4 位逻辑指令 95

3.5 定时器与计数器指令 102

3.5.1 定时器指令 102

3.5.2 计数器指令 110

3.6 逻辑控制指令与间接寻址 114

3.6.1 逻辑控制指令 114

3.6.2 寻址方式与间接寻址 116

3.6.3 循环指令 120

3.7 数据处理指令 121

3.7.1 比较指令 121

3.7.2 数据转换指令 122

3.7.3 移位与循环移位指令 125

3.8 数学运算指令 126

3.8.1 整型数学运算指令 127

3.8.2 浮点型数学运算指令 128

3.8.3 字逻辑运算指令 132

3.9 其他指令 133

第4章 S7-300/400的用户程序结构 136

4.1 用户程序的基本结构 136

4.1.1 用户程序中的块 136

4.1.2 用户程序使用的堆栈 138

4.2 共享数据块与复杂数据类型 139

4.2.1 共享数据块与数据类型 139

4.2.2 复杂数据类型的生成与应用 141

4.3 功能块与功能的生成与调用 144

4.3.1 功能块 145

4.3.2 功能 147

4.3.3 功能与功能块的调用 148

4.3.4 复杂数据类型作块的输入参数 153

4.3.5 时间标记冲突与一致性检查 153

4.3.6 单步与断点功能的使用 154

4.4 多重背景 156

4.5 寄存器间接寻址与参数类型 158

4.5.1 寄存器间接寻址 158

4.5.2 参数类型POINTER的应用 161

4.5.3 参数类型ANY的应用 164

4.6 组织块与中断处理 166

4.6.1 中断的基本概念 167

4.6.2 启动组织块与循环中断组织块 169

4.6.3 时间中断组织块 170

4.6.4 硬件中断组织块 173

4.6.5 延时中断组织块 175

4.6.6 错误处理组织块与其他组织块 177

4.7 显示参考数据 178

4.7.1 参考数据的生成与显示 178

4.7.2 在程序中快速查找地址的位置 180

第5章 数字量控制系统梯形图设计方法 183

5.1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 183

5.2 顺序控制设计法与顺序功能图 185

5.2.1 顺序控制设计法 185

5.2.2 顺序功能图的基本元件 186

5.2.3 顺序功能图的基本结构 188

5.2.4 顺序功能图中转换实现的基本规则 190

5.3 使用置位复位指令的顺序控制梯形图编程方法 192

5.3.1 单序列的编程方法 192

5.3.2 选择序列与并行序列的编程方法 195

5.3.3 3条运输带顺序控制程序设计 196

5.3.4 专用钻床顺序控制程序设计 197

5.4 具有多种工作方式的系统的顺序控制编程方法 200

5.4.1 系统的硬件结构与工作方式 200

5.4.2 公用程序与手动程序 203

5.4.3 自动程序 204

5.5 顺序功能图语言S7-Graph的应用 207

5.5.1 S7-Graph语言概述 207

5.5.2 使用S7-Graph编程的例子 209

5.5.3 顺序器的运行模式与监控操作 215

5.5.4 顺序器中的动作与条件 216

5.5.5 用S7-Graph 编写具有多种工作方式的控制程序 219

第6章 网络通信基础与PROFIBUS-DP网络通信 225

6.1 串行通信接口 225

6.2 计算机通信的国际标准 227

6.2.1 开放系统互连模型 227

6.2.2 IEEE 802通信标准 228

6.2.3 现场总线及其国际标准 229

6.3 SIMATIC通信网络与通信服务 230

6.4 PROFIBUS网络 232

6.4.1 PROFIBUS的物理层 233

6.4.2 PROFIBUS的通信服务 235

6.4.3 PROFIBUS-DP的功能 237

6.4.4 PROFIBUS-DP设备 238

6.4.5 ET 200 240

6.5 主站与标准DP从站通信的组态 241

6.5.1 组态PROFIBUS-DP网络 241

6.5.2 主站与ET 200通信的组态 244

6.5.3 主站通过EM 277与S7-200通信的组态 246

6.6 DP主站与智能从站通信的组态 249

6.6.1 DP主站与智能从站主从通信的组态 249

6.6.2 设计验证通信的程序 252

6.6.3 用SFC14和SFC15传输一致性数据 254

6.7 PLC与变频器DP通信的组态与编程 255

6.7.1 S7-300通过DP网络监控变频器 255

6.7.2 周期性通信读写变频器的参数 259

6.8 DP网络其他通信方式的组态与编程 262

6.8.1 S7通信的组态与编程 262

6.8.2 PROFIBUS通信的其他应用 267

第7章 PROFIBUS-DP网络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 270

7.1 使用STEP 7和中断组织块诊断故障 270

7.1.1 与网络通信有关的中断组织块 270

7.1.2 DP从站的故障诊断 273

7.1.3 自动显示有故障的DP从站 277

7.1.4 DP从站中信号模块的故障诊断 280

7.2 用报告系统错误功能诊断和显示硬件故障 285

7.2.1 生成PLC的故障诊断程序 285

7.2.2 人机界面的组态与故障诊断实验 288

7.3 故障诊断的其他问题 291

7.3.1 用模块上的LED诊断故障 291

7.3.2 编程错误的诊断 292

7.3.3 项目的上传 294

第8章 工业以太网的组态编程与故障诊断 297

8.1 工业以太网 297

8.1.1 工业以太网概述 297

8.1.2 SIMATIC工业以太网的硬件 299

8.2 基于以太网的S5兼容通信与S7通信 301

8.2.1 S5兼容的通信 301

8.2.2 TCP连接通信的组态与编程 302

8.2.3 基于以太网的S7-300之间的双向S7通信 306

8.2.4 S7-300/400与其他PLC的S7通信 310

8.3 S7-300/400与S7-1200的开放式用户通信 314

8.4 PROFINET通信的组态 319

8.4.1 PROFINET概述 319

8.4.2 PROFINET通信组态 321

8.5 PROFINET网络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 325

8.5.1 使用STEP 7诊断故障 325

8.5.2 自动显示有故障的PROFINET IO设备 331

8.5.3 用报告系统错误功能和Web诊断和显示硬件故障 333

8.5.4 用OB82检测需要维护的状态 334

第9章 S7-300/400的其他通信方式 337

9.1 MPI网络通信 337

9.1.1 MPI网络概述 337

9.1.2 全局数据通信的组态 337

9.1.3 S7基本通信 342

9.1.4 其他MPI网络通信与通信软件PRODAVE 345

9.2 其他通信网络与通信服务 346

9.2.1 AS-i网络 346

9.2.2 点对点通信 349

9.2.3 S7路由功能 353

9.2.4 OPC通信服务 357

9.2.5 工业无线局域网 358

第10章 S7-300/400在模拟量闭环控制中的应用 360

10.1 模拟量闭环控制与PID控制器 360

10.1.1 模拟量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 360

10.1.2 PID控制器的数字化 363

10.1.3 S7-300/400实现PID闭环控制的方法 368

10.2 连续PID控制器FB41 369

10.2.1 设定值与过程变量的处理 369

10.2.2 PID控制算法与输出值的处理 369

10.3 PID控制器的示例程序 372

10.3.1 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 372

10.3.2 程序设计 373

10.4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方法与仿真实验 377

10.4.1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方法 377

10.4.2 PID控制器参数整定的仿真实验 378

10. 5 脉冲发生器FB43 381

10.5.1 脉冲发生器的功能与结构 381

10.5.2 三步控制器与两步控制器 383

10.6 步进PI控制器FB42 388

10.6.1 步进控制器的结构 388

10.6.2 步进控制器的功能分析 389

附录 391

附录A S7-300/400指令一览表 391

附录B 随书光盘简要说明 395

附录C 常用缩写词 398

参考文献 402


前言/序言

  前言本书是一本全面深入地介绍S7-300/400的书籍,曾获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2012-2013年度全行业畅销书奖。  第4版根据S7-300/400最新版的硬件和软件,对全书内容作了优化处理和修订。参考西门子新软件平台博途中的STEP7的处理方法,介绍了一些库里的较常用的指令。删除或精简了一些较少使用的内容,与PLC通信的变频器改为当前主流的G120。以太网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西门子的工控产品,为此增加了S7-300/400与其他S7PLC通过以太网的S7通信和开放式用户通信,以及以太网的多种故障诊断和故障自动显示的方法。  本书对S7-300/400的硬件结构与硬件组态、编程软件与仿真软件的使用、编程语言、指令、程序结构、各种通信网络和通信服务、PID闭环控制等都作了全面深入的介绍。同时介绍了作者总结的设计数字量控制梯形图的一整套易学易用的编程方法,还介绍了用仿真软件在计算机上模拟运行和监控PLC用户程序的方法。可以通过随书光盘中的例程和仿真来学习PID参数的整定方法。网络故障诊断是现场维护的难点,本书详细介绍了多种简单实用的网络故障的诊断方法和仿真方法。  随书光盘提供了中文版STEP7V5.5SP4、仿真软件PLCSIMV5.4SP5、编程语言S7-GraphV5.3SP7、大量的中文用户手册、与正文配套的60多个例程和30多个多媒体视频教程。  作者主编的《跟我动手学S7-300/400PLC》是本书的入门版,适合于初学者,该书有五十个实训,读者一边看书,一边根据实训的要求在计算机上做仿真实验,就能较快地掌握S7-300/400的使用方法。《S7-300/400PLC应用教程》是本书的教材版,附有习题和实验指导书。  本书注重实际,强调应用,可供工程技术人员自学和作为培训教材,对S7-300/400的用户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由廖常初主编,陈晓东、王云杰、李远树、周林、陈曾汉、侯世英、郑连清、范占华、关朝旺、郑群英、余秋霞、张学锋、申敏、罗盛波、廖亮、孙明渝、唐世友、文家学参加了编写工作。  因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E-mail地址为liaosun@cqu.edu.cn。欢迎读者访问作者在中华工控网的博客。  重庆大学廖常初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工业自动化和过程控制领域前沿技术应用的图书简介,内容侧重于现代工业网络、物联网(IIoT)集成以及先进控制算法的应用,与您提到的特定教材内容形成区别: --- 《现代工业控制系统集成与数字化转型实践》 图书简介 面向新一代智能制造的系统集成与深度应用指南 在“工业4.0”和“智能制造”浪潮的推动下,传统的离散控制和顺序控制系统正在向高度集成化、网络化和数据驱动的智能平台演进。本书旨在为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过程控制以及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提供一套系统而前沿的现代工业控制系统(ICS)集成、网络安全与数据分析实践的深度教程。 本书摒弃了对特定单一品牌硬件的详尽指令级描述,转而聚焦于跨平台兼容性、系统架构设计、功能安全(Functional Safety)实现以及工业物联网(IIoT)的数据链构建。我们致力于教授如何设计、部署和维护一个能够适应未来十年技术迭代的柔性制造系统(FMS)。 --- 第一部分:先进控制系统架构与标准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当代复杂工业流程所依赖的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和高性能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在集成环境下的架构选型与优化。 1. 控制系统层级模型的重构: 详细分析了ISA-95模型在云边协同环境下的适应性调整。重点阐述了如何构建从现场传感器/执行器层到企业资源规划(ERP)层的数据语义一致性框架。 2. 过程控制策略的深化应用: 区别于基础的PID控制,本章节详细剖析了先进过程控制(APC),包括模型预测控制(MPC)的原理、建立和在长延迟、强耦合系统中的应用案例。此外,还探讨了模糊逻辑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在非线性系统优化中的潜力。 3. 功能安全(FuSa)与风险评估: 依照IEC 61508和IEC 61511标准,详细阐述了安全仪表系统(SIS)的完整生命周期管理。内容涵盖安全完整性等级(SIL)的确定方法(如LOPA分析)、安全回路的设计、验证与确认(V&V)过程,以及故障安全设计原则。 --- 第二部分:工业网络、通信协议与数据互操作性 现代控制系统的核心在于信息的高效、可靠传输。本部分完全聚焦于工业通信技术栈的深度解析,强调协议的互操作性和网络的鲁棒性。 1. 确定性以太网技术对比与选型: 全面比较了EtherCAT、PROFINET IRT、CC-Link IE TSN等主流实时工业以太网协议的技术特性、同步机制和拓扑构建优势。提供了基于不同生产节拍要求的协议选型决策树。 2. OPC UA的架构部署与安全模型: 深入讲解OPC统一架构(OPC UA)作为信息模型和数据交换标准的作用。内容包括如何设计基于OPC UA的服务器/客户端模式,实现跨平台(如SCADA与MES之间)的数据语义化封装,并详细介绍了其内置的身份验证、加密和访问控制机制,以构建可信赖的工业数据空间。 3. 现场总线系统的互联与网关技术: 探讨了传统现场总线(如HART, Modbus RTU/TCP)向高速以太网过渡的策略。重点剖析了高性能工业网关(Protocol Converters)的设计原理,确保异构系统间数据的高效转换与时间戳同步。 --- 第三部分:工业物联网(IIoT)与数据驱动的优化 本部分是本书的前沿核心,关注如何利用云计算、边缘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赋能传统控制系统,实现预测性维护和质量优化。 1. 边缘计算在控制层的部署: 阐述了“从云到边”的架构设计,聚焦于边缘计算单元(ECU)在现场数据的预处理、协议转换和低延迟决策中的作用。提供了在嵌入式平台(如工业PC或高性能控制器)上部署轻量级容器化应用的实践指南。 2. 工业大数据采集与存储: 介绍了专门用于时间序列工业数据的数据库技术(如InfluxDB、Prometheus)的选型标准。强调了数据清洗、缺失值插补和数据有效性验证在构建高质量分析数据集中的重要性。 3. 预测性维护(PdM)的数据建模: 提供了基于历史运行数据、振动分析和热成像数据构建设备健康指标(Health Index)的实战步骤。详细介绍了剩余使用寿命(RUL)模型的建立,包括特征工程、机器学习算法(如随机森林、深度学习)在故障分类与回归任务中的应用。 --- 第四部分:系统集成、仿真与虚拟调试 为了缩短项目周期并确保系统上线一次成功,本部分强调了数字化孪生(Digital Twin)在现代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1. 高保真系统仿真建模: 介绍了使用MATLAB/Simulink、AMESim或TwinCAT等工具对复杂机电系统进行动态建模的方法。重点讲解了如何将控制逻辑(PLC/DCS代码)与物理模型进行软硬件在环(HIL)集成测试。 2. 虚拟调试流程与验证: 详细描述了虚拟调试(Virtual Commissioning)的完整流程,包括I/O映射、运动学模型导入、周期性任务仿真和故障注入测试。通过虚拟环境,工程师可以在物理设备未到场的情况下,完成90%以上的控制逻辑验证工作。 3. 人机界面(HMI/SCADA)的工程化设计: 关注符合人因工程学的HMI设计原则,超越简单的图形显示。内容包括报警管理(遵循ISA 106标准)、趋势分析的有效可视化,以及集成式信息传递机制的设计,以提高操作员的态势感知能力。 --- 适用对象: 从事过程控制、自动化系统集成、智能工厂规划的研发工程师。 希望扩展知识体系,掌握工业通信和数据分析技能的高级技术人员。 自动化、电气工程、控制科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 本书以面向解决方案(Solution-Oriented)为导向,通过丰富的案例研究和架构设计原则的阐述,帮助读者掌握构建下一代安全、高效、数据驱动型工业控制系统的核心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侧重于系统集成和项目管理角度来看,这本书在“应用技术”这个词的诠释上,着重偏向了“编程实现”而非“系统设计”。我期待看到更多关于整个S7-300/400平台在不同行业(如水处理、食品饮料或汽车制造)的典型架构选择、硬件选型原则(例如,什么场景下必须用H级CPU,什么场景下CP卡更合适)以及项目生命周期中的文档管理规范。然而,本书的侧重点似乎仍然停留在PLC内部的逻辑构建上。系统层面的考量,比如如何集成MES/ERP,如何进行远程诊断和维护,如何评估不同控制方案的TCO(总体拥有成本),这些宏观而关键的“应用技术”内容几乎没有涉及。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写好单个程序模块的指南,而不是一本关于如何成功交付一个基于S7平台的自动化工程项目的参考书。对我这个需要对整个项目负责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支持深度远远不够。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语言风格,给我的感觉是极其学院派,仿佛是从某个大学的教材编写组直接拿出来的。每一个概念的引入都遵循着严格的逻辑推导,从布尔代数开始,一步步构建起PLC控制系统的理论框架。作者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逻辑清晰,论述严谨,学术气息非常浓厚。然而,这种“严谨”在实际应用层面上就显得有些晦涩难懂了。比如,在讲解运动控制或PID算法时,书中大量引用了数学公式和状态方程的推导,虽然这对于理解底层原理很有帮助,但对于现场工程师来说,可能更关心的是“在TIA Portal里,我该怎么设置这个参数组合才能让我的伺服电机跑得稳定”。我发现自己经常需要跳过好几页的理论推导,直接去后面找那个孤零零的、用粗体标出来的“应用建议”,而且那个建议往往只有一句话。这本书更适合那些需要写毕业论文、或者希望系统地掌握PLC控制理论基础的研究人员。如果你只是想快速学会如何配置一个DP从站或者调试一个简单的配料程序,这本书的阅读效率可能会让你感到挫败。

评分

我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解决一个项目中的通信难题,具体是想深入理解S7-400在复杂分布式I/O架构中的数据帧结构和诊断机制。说实话,这本书在网络通信这块的介绍显得非常保守和基础。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描述RS-485总线的基础知识,以及PROFIBUS DP的令牌传递机制,这部分内容在网上随便找一篇入门文章就能了解。真正关键的、能体现出“技术”含量的部分——比如如何配置冗余网络、如何利用诊断缓冲区进行故障隔离、或者如何进行跨站数据交换的性能优化——描述得非常简略,或者干脆一笔带过。给我感觉作者更倾向于描绘一个“理想状态下”的控制系统,而不是应对现实世界中充满了电磁干扰和时序错误的“脏”环境。这种对现实挑战的避讳,使得这本书在解决实际工程瓶颈时,显得力不从心。我最终还是得去翻阅西门子官方的白皮书和论坛帖子,才能找到我需要的深度信息。

评分

这本书的图例和截图质量实在不敢恭维,这简直是影响阅读体验的最大“杀手”。很多截图看起来像是直接从旧版的STEP 7 Manager(不是TIA Portal)的界面截取的,分辨率低,颜色失真,而且很多关键的对话框元素都模糊不清。更要命的是,很多截图的上下文关系非常弱,你很难从图片中直接推断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操作步骤。比如,当你看到一个关于“块调用”的图示时,你得花大力气去辨认那个复选框到底选中了哪个选项,因为截图太暗了。这种视觉上的不友好,对于依赖图像来辅助理解编程逻辑的学习者来说,是巨大的障碍。我甚至怀疑这些插图是不是直接复印自二十年前的旧版印刷品,完全没有针对电子阅读或现代打印机的需求进行优化。如果内容是金子,那这本的“包装”可真够粗糙的,极大地降低了我学习的积极性。

评分

这本书刚到手的时候,我还挺期待的,毕竟是第四版了,想着应该会涵盖目前最新的技术和应用案例吧。翻开目录看了一眼,内容覆盖的范围倒是挺广,从基础的编程指令到复杂的网络通信,似乎都涉及到了。但是深入阅读后,我发现书里的很多例子都显得有些陈旧,像是停在了上个世纪末的自动化现场。比如,讲到S7-300的程序结构时,用的是非常经典的梯形图(LAD)叙事方式,几乎没有涉及STEP 7 V5.x 之后引入的一些更现代化的编程元素,更别提TIA Portal了。对于一个刚接触西门子PLC,或者想把现有知识体系升级一下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技术栈有点“复古”。我本想找一些关于PROFINET配置的深度解析,或者如何利用WinCC进行更高效人机界面设计的章节,结果大部分篇幅还是集中在传统的PROFIBUS DP和基础的SFC/FC/FB结构划分上。坦白说,对于行业老兵来说,可能就是快速翻阅一下找点儿思路;但对于新手,可能会被一些过时的操作界面和截图误导,需要花费额外精力去适应当前主流的软件环境。它更像是一本扎实的理论教材,而非一本面向实际工程应用的“操作手册”。

评分

比较全面的一本介绍西门子plc的教材

评分

别人推荐的,过年啦,只有京东还送货,而且价格美丽,搞活动,挺好

评分

还没有看,但是书快递过来没有破损,是正版书籍,希望对工作有用

评分

内容很详细,很适合初学者

评分

今天刚到,书的质量还可以

评分

好,很好,谢谢

评分

值得购买!不错的书!两天收到货,不错不错!

评分

帮单位买的,希望以后能给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评分

昨天晚上19点下单,今天下午17点就到了,物流给力。快速翻了一遍书,质量很好,是正版,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