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光缆工程(第3版)

通信光缆工程(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立高 著
图书标签:
  • 通信工程
  • 光缆工程
  • 光纤通信
  • 工程技术
  • 通信技术
  • 线路工程
  • 建设工程
  • 信息技术
  • 第三版
  • 专业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17725
版次:03
商品编码:1196348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21世纪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本教材充分体现了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目标。
2.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有利于各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水平的“五化”建设。
3.此次修订就是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材呈现形式,使教材更加情景化、动态化、形象化。同时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教辅资料,建立动态、共享的课程教材资源库。

内容简介

本书适用于各类通信设计公司、通信建设公司、通信代维服务公司、通信监理公司,以为他们培养光缆通信工程设计、施工、维护及监理人员为主要目的。书中采用丰富的图纸资料,系统地介绍了通信光缆的结构、型号、性能与参数;详细讲述了光缆通信工程的设计步骤、设计方法及图纸绘制并结合实例做了详尽的分析;介绍了光缆线路的各种普通及*新的施工方法、工程中常用的仪表和工程测试方法;*后介绍了光缆线路的维护与管理等内容,特别是书中有关EPON、GPON、气吹法布缆、理实一体化等内容是企业或职业院校目前*新的技术或*新的教改成果。
本书紧扣行业标准和规范,以工程实例分析为重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系统性,每个章节后均附有大量的应知测试题和应会技能训练项目,是大专院校光纤通信专业、通信技术或通信工程专业、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专业及行业技能鉴定较为理想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从事通信光缆工程和网络工程的设计、施工、维护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或培训教材。

目录

第1章 概述 1
1.1 光纤光缆通信及其特点 1
1.1.1 光纤通信的概念、特点 1
1.1.2 光缆线路工程的特点 3
1.2 光纤光缆通信的现状及发展
趋势 3
1.2.1 光纤光缆通信现状 3
1.2.2 光纤光缆通信发展趋势 6
本章小结 8
应知测试 8
应会技能训练 9
第2章 通信光缆和光缆交接箱 11
2.1 常用光缆的分类 11
2.2 常用光缆的结构 13
2.2.1 通信光缆分类 13
2.2.2 光缆中所用材料及其
性能 16
2.2.3 光缆的端别及纤序 19
2.3 特种光缆的结构 22
2.4 光缆的型号 24
2.5 通信光缆的性能参数 27
2.6 工程中的光缆选型 30
2.7 光缆交接箱 31
2.7.1 光缆交接箱的基本结构与
性能指标 31
2.7.2 光缆交接箱在线路网中的
位置与作用 33
2.7.3 光缆交接箱安装维护技术
要领 33
本章小结 34
应知测试 35
应会技能训练 37
第3章 通信光缆工程设计 40
3.1 通信光缆工程的建设程序 40
3.1.1 规划阶段 42
3.1.2 设计阶段 43
3.1.3 准备阶段 44
3.1.4 施工阶段 44
3.1.5 竣工投产阶段 44
3.2 中继段长度的确定 45
3.2.1 设计方案—损耗、色散
考虑 45
3.2.2 系统预算 50
3.2.3 密集波分复用系统的设计 52
3.3 光缆线路工程的查勘 55
3.3.1 查勘的基本要求 56
3.3.2 光缆工程方案查勘 60
3.3.3 初步设计查勘 61
3.3.4 施工图的测绘 62
3.4 光缆工程的图纸绘制与实例
分析 72
3.4.1 绘图软件介绍 72
3.4.2 施工图实例分析 75
3.5 光缆在本地网中的应用 78
3.5.1 光城域网 78
3.5.2 OAN 80
3.5.3 光缆在LAN中的应用 87
3.5.4 FTTH工程设计模板 90
本章小结 99
应知测试 100
应会技能训练 102
第4章 光缆线路的施工 103
4.1 概述 106
4.1.1 光缆线路施工特点 103
4.1.2 光缆线路的施工范围 104
4.1.3 光缆线路的施工程序 105
4.2 光缆的单盘检验 106
4.2.1 概念及目的 106
4.2.2 内容及方法 106
4.3 通信光缆工程的路由复测 117
4.3.1 路由复测的原则和主要
任务 117
4.3.2 路由复测的方法 119
4.4 光缆的配盘 121
4.4.1 光缆配盘的目的 121
4.4.2 光缆配盘的要求 122
4.4.3 光缆配盘的方法 123
4.5 光缆的敷设 127
4.5.1 架空光缆的敷设 129
4.5.2 管道及管道光缆的敷设 134
4.5.3 直埋光缆的敷设 160
4.5.4 水线光缆的敷设 164
4.5.5 局内光缆的敷设 168
4.5.6 电力通信光缆的敷设 170
4.6 光缆的接续与安装 175
4.6.1 任务及要求 175
4.6.2 接续的步骤及方法 176
4.6.3 “单芯光纤熔接”模块
理实一体教学法范例 193
4.7 光缆通信线路的防护 196
4.7.1 国家维护规程中的相关
内容介绍 196
4.7.2 直埋光缆的防护 198
4.7.3 光缆线路的“三防”
保护 199
4.8 光缆线路的竣工验收 201
4.8.1 随工验收 201
4.8.2 初步验收 203
4.8.3 竣工验收 204
4.8.4 竣工资料的管理 206
本章小结 211
应知测试 212
应会技能训练 217
第5章 光缆通信工程中常用仪表
介绍 218
5.1 光纤通信中的无源光器件 218
5.1.1 光纤耦合器 218
5.1.2 光纤连接器 220
5.1.3 光纤适配器 222
5.1.4 可调数显光衰减器 222
5.2 常用光源 224
5.2.1 用途与分类 224
5.2.2 原理 224
5.2.3 使用方法 225
5.3 光功率计 226
5.3.1 用途与分类 226
5.3.2 原理 226
5.3.3 使用方法 227
5.4 手持式光万用表 229
5.4.1 用途与分类 229
5.4.2 原理 230
5.4.3 特性和使用方法 230
5.5 光话机 232
5.5.1 主要用途 232
5.5.2 产品特性 232
5.5.3 主要技术指标 232
5.6 智能光纤寻障仪 233
5.6.1 概述 233
5.6.2 JW3304N智能光纤寻
障仪 233
5.7 光时域反射仪 234
5.7.1 用途 234
5.7.2 原理及相关术语 235
5.7.3 性能参数、常见问题及
使用方法 237
5.8 光纤熔接机 251
5.8.1 用途与分类 251
5.8.2 原理 251
5.8.3 使用方法 252
5.9 WDM中的光仪表与光器件 260
5.9.1 WDM中的无源器件 260
5.9.2 WDM中的光仪表 265
本章小结 270
应知测试 271
应会技能训练 274
第6章 光纤光缆工程测试 276
6.1 光缆线路测试类型及测试
项目 276
6.1.1 测试类型 276
6.1.2 测试项目 277
6.2 光纤衰减的测量 278
6.2.1 光纤衰减的概念 278
6.2.2 光纤衰减的测量方法 278
6.3 光纤长度的测量 286
6.3.1 传输脉冲时延法 286
6.3.2 反射脉冲时延法 286
6.4 光缆线路工程测试 287
6.4.1 中继段测试(竣工
测试) 287
6.4.2 系统光性能参数测试 290
6.4.3 WDM系统测试 297
6.4.4 光缆线路对地绝缘测试 299
本章小结 302
应知测试 302
应会技能训练 304
第7章 光缆线路的维护与管理 306
7.1 光缆线路的设备管理与维护
职责 306
7.1.1 设备管理 306
7.1.2 维护职责 308
7.2 光缆线路维护工作内容 313
7.2.1 架空线路和水线维护 316
7.2.2 直埋管道光缆线路和
长途塑料管道维护 317
7.2.3 局站内和管道光缆线路
维护 318
7.2.4 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
维护 318
7.3 光缆线路的故障及其检修 318
7.3.1 障碍定位 318
7.3.2 障碍的处理 328
7.4 长途光缆线路的维护管理 336
7.4.1 质量管理 336
7.4.2 技术管理 338
本章小结 339
应知测试 340
应会技能训练 343
附录 英文缩略语 344
参考文献 348

前言/序言


《数字时代的信息动脉:光纤通信网络构建与维护》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通信网络的承载能力和传输效率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水平和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在众多通信技术中,光纤通信以其超高带宽、低损耗、抗干扰能力强等独特优势,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网络无可替代的基石。从最初的电话通信到如今的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再到未来更为广阔的数字社会蓝图,无一不依赖于高效、稳定、可靠的光纤通信网络。本书并非一本关于具体通信光缆产品标准的汇编,也非一本仅聚焦于某类光缆铺设技术的教科书,而是旨在构建一个宏观的视角,深入探讨光纤通信网络从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到维护的完整生命周期,以及支撑这一系列活动的工程技术、管理理念和发展趋势。 第一篇:光纤通信网络的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 本篇将为读者搭建起理解整个光纤通信网络体系的坚实理论基础。我们将从光通信的基本原理出发,深入解析光信号的产生、传输、接收过程,包括光源(如激光器、LED)、光调制解调技术、光探测器等关键器件的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的物理现象,如全反射原理、色散(模式色散、材料色散、波导色散)、衰减(吸收、散射、弯曲损耗)等,并探讨如何通过优化光纤结构和选用高性能光纤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损耗,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 同时,本篇还将详细介绍构成光纤通信网络的基本单元——各类光缆的结构、特性及其适用场景。我们将区分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差异,解释它们在传输距离、带宽以及成本上的权衡。此外,还会深入探讨不同类型光缆的结构设计,包括加强件、填充物、护套材料等,这些元素如何共同作用以提供机械强度、防水防潮、抗挤压和环境适应性。我们将分析不同光缆(如架空光缆、直埋光缆、管道光缆、水下光缆)的特性,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环境下的优劣势。 第二篇:光纤通信网络的规划与设计 高效的光纤通信网络建设始于科学的规划与精细的设计。本篇将带领读者走进网络规划与设计的实际操作层面。我们将首先探讨网络规划的宏观策略,包括需求分析、网络拓扑选择(如星型、总线型、环型、网状型)、容量规划、可扩展性设计以及与现有通信基础设施的兼容性问题。我们将分析不同区域(城市、乡村、工业园区、交通枢纽)的网络部署需求特点,以及如何根据地理环境、用户密度、业务类型来制定最优的网络规划方案。 在具体设计方面,本篇将聚焦于网络结构设计、光路设计以及设备选型。我们将详细讲解如何进行链路预算,计算传输距离、信号衰减、接收灵敏度等关键参数,确保信号能够稳定可靠地传输。光路设计将涉及光纤路由的选择、交叉连接的规划、光纤配线架的管理等。设备选型方面,我们将引导读者理解光传输系统(如OTN、SDH)、光交换设备、光放大器、光分路器等核心设备的性能参数、接口类型以及技术选择标准。此外,本篇还将强调网络设计的冗余机制和故障恢复策略,以提升网络的整体可靠性。 第三篇:光纤通信网络的建设与施工 网络建设是将设计蓝图转化为现实的关键阶段。本篇将深入阐述光纤通信网络建设中的各项工程技术与管理实践。我们将从施工前准备工作讲起,包括现场勘察、技术交底、物资采购、人员组织等。 在具体的施工环节,本篇将全面解析各类光缆的敷设技术。对于架空光缆,我们将详细介绍架设方法、固定方式、线路防护等;对于管道光缆,将重点讲解管道预埋、光缆牵引、接续保护等工艺;对于直埋光缆,则会涉及挖沟、回填、标识设置等;对于海底或水下光缆,则会集中探讨铺设船的选择、路由规划、海底固定等特殊技术。 光缆接续是保证网络连接连续性和信号质量的核心环节。本篇将详细介绍熔接和连接两种主要的接续方式,包括熔接机的操作、端面处理、熔接参数的优化、接续点的保护等。我们还将讨论不同连接器类型(如SC、LC、FC、ST)的选择及其安装工艺。 此外,本篇还将覆盖其他重要的建设环节,如光缆的测试与验收,包括光时域反射计(OTDR)的使用,用于测量光纤长度、衰减、连接点损耗和定位故障;光功率计的应用,用于测量光信号的强度;以及各类标准验收测试的流程和要求。同时,我们将讨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包括高空作业、地下作业、用电安全等,以及环境保护措施。 第四篇:光纤通信网络的运行与维护 一个稳定高效的光纤通信网络离不开持续的运行保障和精细化的维护。本篇将深入探讨网络运行中的关键管理和技术保障。我们将阐述网络监控的必要性,介绍各种监控技术和设备,如网络管理系统(NMS)、告警系统、性能监测工具等,如何实时掌握网络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在故障管理方面,本篇将详细介绍故障的诊断、定位、排除流程。我们将分析常见的光纤通信网络故障类型,如光缆中断、连接点损耗过大、设备故障等,并提供系统的故障排除方法和工具。 主动式维护是保障网络稳定性的关键。本篇将重点介绍网络巡检的制度和方法,包括例行检查、预防性维护措施,以及如何通过数据分析和趋势预测来提前发现设备老化、性能下降等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同时,本篇还将探讨网络优化策略,包括链路负载均衡、流量调度、带宽管理等,以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对于网络的安全运行,我们将讨论物理安全和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如防盗、防火、防破坏,以及网络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 第五篇:光纤通信网络的未来发展与趋势 展望未来,光纤通信技术仍在不断演进,以满足日益严苛的信息传输需求。本篇将带领读者洞察光纤通信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我们将探讨下一代光传输技术,如更高阶的调制格式、相干光通信、空分复用(SDM)等,它们如何进一步突破传输容量的极限。 在网络架构方面,我们将讨论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在光网络中的应用,如何实现网络的智能化、灵活性和可编程性。边缘计算和分布式光网络的发展,将如何推动数据处理能力向网络边缘靠近,降低延迟,提升用户体验。 此外,本篇还将关注绿色光通信的发展,如低功耗设备、节能技术以及可持续材料的应用。同时,我们将分析光纤通信技术在新兴领域的应用潜力,如智慧城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工业互联网等,以及这些应用将如何推动光纤通信网络的进一步升级和创新。 本书力求以清晰的逻辑、专业的视角、详实的案例,为广大从事通信工程、网络建设、网络运维以及对光纤通信技术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知识体系。我们相信,通过对本书内容的学习和实践,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光纤通信网络在数字时代的核心作用,掌握其构建、运行和维护的关键技术,并为未来的通信网络发展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论述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尤其是对通信光缆工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行了非常深入的阐述。我一直认为,任何行业的进步都离不开标准的引领和规范的约束。《通信光缆工程(第3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系统地介绍了国际国内相关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以及设计导则,并对这些标准的变化和演进进行了梳理。这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技术人员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中不仅列出了标准条文,更重要的是解读了标准的内涵和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例如,在材料选用、施工工艺、验收测试等方面,书中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确保了工程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建立和运行一套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从源头控制到过程监控,再到最终的质量检验,环环相扣,确保了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要求。这让我意识到,要打造高品质的通信网络,标准和规范的执行是不可或缺的基础。

评分

我对《通信光缆工程(第3版)》的印象非常深刻,其中关于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的内容,是我之前很少在同类工程技术书籍中看到的。在如今数字化时代,通信网络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光缆作为信息传输的“动脉”,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网络的安全。这本书在这一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光缆的物理安全防护,到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加密措施,再到网络入侵的防范策略,都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技术方案。我了解到,光缆的敷设位置、抗干扰能力、防盗挖措施等,都是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环节。书中还强调了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如何充分考虑网络安全的需求,将安全因素融入到每一个细节中。这让我意识到,通信光缆工程不仅仅是连接点与点,更是在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信息通道。对于我从事的金融行业而言,信息安全是重中之重,这本书提供的安全理念和技术方法,对于提升我们自身通信系统的安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

拿到《通信光缆工程(第3版)》这本厚实的著作,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它。虽然书名直指通信光缆工程,但其中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效益分析以及风险控制的深入探讨,简直为我打开了全新的视角。我一直觉得,一个工程项目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技术层面的实现,更在于能否在预算内、按时、高质地完成,同时规避潜在的风险。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详实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它并没有简单罗列工程步骤,而是从宏观层面剖析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要点,包括前期的可行性研究、中期的施工组织与协调、后期的验收与维护,每个环节都细致入微。尤其是关于风险识别与评估的部分,书中提供的多种模型和工具,让我对如何主动预测并化解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对于我目前负责的某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尤其欣赏书中在成本控制方面的论述,它不仅仅强调了预算的制定,更深入分析了成本超支的根源,并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节约措施。这些内容让我深刻体会到,精细化管理在降低项目总成本、提升经济效益方面的重要性。

评分

这本书在用户体验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讨论,也让我眼前一亮。在现代工程建设中,仅仅追求技术上的实现已经远远不够,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以及如何实现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考量因素。《通信光缆工程(第3版)》在这两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用户体验方面,书中分析了光缆网络的用户接入方式、服务质量保障以及故障排除的响应机制,这对于提升通信服务的用户满意度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网络优化和性能提升的章节,它提供了多种技术手段来改善用户体验。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书中探讨了光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绿色施工、节能减排等方式来降低工程对环境的负荷。它还涉及了光缆资源的回收利用和更新换代的问题,这让我认识到,工程建设不仅要关注当前的效益,更要考虑长远的社会和环境影响。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通信光缆工程更加人性化和环保化的发展方向,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评分

在阅读《通信光缆工程(第3版)》的过程中,我发现它在技术前沿性方面也做得相当不错。虽然书中主打的是通信光缆工程,但其延伸出的关于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探讨,也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比如,书中对新型光纤材料的性能特点、适用范围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让我对光通信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书中也涉及了智能光缆、预制分支光缆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并对其在实际工程中的优势和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这让我意识到,通信光缆工程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革新。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不同类型光缆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型指导,这对于工程师在实际项目中做出最合适的选择提供了非常有力的依据。书中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复杂地形、恶劣环境的应对策略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这让我认识到,即便是看似成熟的工程领域,也需要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评分

好书一本,再配上这一本一起学习就更好了!

评分

书脊坏了,对付看吧

评分

书脊坏了,对付看吧

评分

很好

评分

不错不错扩充知识面,新华书店竟然都没有这书

评分

不错不错扩充知识面,新华书店竟然都没有这书

评分

通信光缆工程(第3版) 通信光缆工程(第3版)

评分

真是一本好书

评分

真是一本好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