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贝托·贾科梅蒂是近现代艺术史上一位重要的艺术家。是怎样的家庭和环境成就了如此的他?他在创作中对自己的模特(妻子、情人、兄弟)是怎样进行表达的?在远近之间,在所见与真实之间他如何推敲?作为一本画册《阿尔贝托·贾科梅蒂》一书收录200余件作品图片,它是配合2016年在上海举办的“阿尔贝托·贾科梅蒂回顾展”而出版的,难得一见的,除了这些贾科梅蒂基金会首次大规模呈现的藏品的清晰图片以外,还有从未出现过的贾科梅蒂原始创作手稿及原始图片;同时,本书内还包含了贾科梅蒂基金会的较新研究成果。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是战后欧洲伟大亦富于表现力的超存在主义雕塑家、油画家、素描家和诗人。他的作品中具有丰富的视觉和哲学源泉,他强烈地驱使自己去抓住他在外部世界感觉到的瞬息即逝的幻觉,以及要完整反映人类形象的需要。1935年贾科梅蒂转向现实主义,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由于战火的蔓延,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以火柴杆式细如豆芽的人物造型象征被战火烧焦了的人们,以揭示战争的罪恶,成为举世闻名的雕塑家。
本书为贾科梅蒂研究基金会、法国出版社?dition Dilecta、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合作出品,配合2016年3月的上海的展览进行出版,内容针对于200余件作品,从其创作早期、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阶段、1960 年巅峰时期等各个阶段出发,集中回顾贾科梅帝整个艺术生涯的发展。力图完成一本国内迄今为止贾科梅蒂研究及呈现较为全面的文献资料。书中除了展示贾科梅蒂的作品、展览现场图景外,还有贾科梅蒂研究基金会提供的大量资料,包括当时的信笺、记录、照片等,并且由法国专事研究贾科梅蒂的两位学者撰文,详尽而深入,对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的艺术成就进行完全解读,《阿尔贝托?贾科梅蒂》是一本集知识性、观赏性、研究性于一体的图书。
本书由余德耀美术管主编,法国贾科梅蒂研究中心,法国迪勒塔出版社合作出品。余德耀美术馆致力于当代艺术作品的研究、交流与推广,力求将美术馆打造成立足中国,展现国际范的当代艺术平台,促进上海与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法国贾科梅蒂研究中心专门收录大量关于贾科梅蒂的研究及珍贵资料以及作品。迪勒塔出版社成立于2005年,专门从事艺术类书籍的出版。
行走的人
直面人性
艺术之家
工作室中的一生
贾科梅蒂与反常的视角
从立体主义到超现实主义
难以塑造的头像
对头部的迷恋
为乔治·巴塔耶创作插画
渐入瘦削一削瘦人像
妻子、兄弟、情人、朋友:身边的模特
风景
像风景的人像
贾科梅蒂作品的人文意义与
艺术价值
创造神话
人类命运:与贝克特的相遇
坚实基座:与底座融为一体
重返真实
尺寸问题
无尽的巴黎
纽约大通曼哈顿广场计划
艺术家生平
作为一个痴迷于材料肌理的“触觉派”观众,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贾科梅蒂的作品,其魅力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材料本身的粗砺和时间的痕迹。通过这本画册,我对“青铜”的理解又深了一层。那些细微的刮痕、砂眼的分布,甚至铸造过程中留下的气泡痕迹,都清晰可见,仿佛你的指尖能直接触摸到金属的冰冷和粗糙。相较于以往看过的很多印刷品,这本书在表现材料的“厚度”和“重量感”上,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水平。对于那些研究雕塑技法的人来说,这些细节的还原度是无价的,它不仅展示了“作品是什么”,更展示了“作品是如何成为那样的”,充满了工艺的智慧与磨砺的艰辛。
评分这部画册简直是艺术爱好者的一场视觉盛宴!我拿到书的时候,就被它厚重的手感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翻开扉页,扑面而来的是那种深邃、近乎凝固的空气感,仿佛一下就被带入了贾科梅蒂那孤独而又充满力量的世界。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早期雕塑作品的呈现方式,那些粗粝的质感、未完成的笔触,都清晰可见,完全没有一般图录那种扁平化的感觉。印刷的色彩控制得非常好,尤其是那些青铜作品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的微妙的色泽变化,即使用眼睛去捕捉,也能感受到那种时间的沉淀。不得不提的是,编排的逻辑性极强,从素描到雕塑再到后期的绘画创作,脉络清晰,让人能系统地梳理这位大师的艺术心路历程。对于想要深入了解现代主义雕塑语言的读者来说,这本画册的图像质量绝对是顶级的享受,光影的处理、细节的捕捉,都达到了收藏级的标准。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贾科梅蒂的了解仅限于那些瘦骨嶙峋的标志性人物雕塑,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对于贾科梅蒂各个创作阶段的过渡性作品的收录,那些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探索,那些对人体比例的颠覆性思考,都通过高分辨率的图片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比如,那些关于“广场”和“行走的人”的系列,在不同的角度和光线下观察,你会发现他并非只是在制造“细长”的形象,而是在探讨空间、距离与人类存在的本质关系。文字部分虽然我主要关注的是图像,但穿插其中的导读文字,用一种非常克制且富有洞察力的笔触,引导读者去思考这些作品背后的哲学意味,没有空泛的赞美,全是扎实的分析,这一点非常难得,让我在欣赏之余,也有了更多可以咀嚼回味的地方。
评分这份回顾展的编目,展现了一种非常现代和国际化的策展视野。它没有仅仅停留在对“伟大的艺术家”进行神化的层面,而是通过精心的挑选和布局,引导读者去探索贾科梅蒂创作中那些看似矛盾却又内在统一的主题。例如,他对原始艺术的借鉴与他后期极简主义的走向之间的关联,通过对比的图像呈现,变得异常直观。我注意到,不同时期的作品在构图上的变化,如何从早期的古典主义阴影中挣脱出来,最终找到那种标志性的、与现代都市疏离感相呼应的形态语言。这不仅仅是一本艺术鉴赏的书,更像是一份详细的“思想发展路线图”,它提供了一种观察和理解20世纪艺术史中个体精神探索的绝佳视角,非常适合那些希望超越表面、挖掘艺术家深层思考的严肃读者。
评分我常常觉得,艺术画册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复现”原作的气场。这本《阿尔贝托·贾科梅蒂 中国回顾展》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我尤其欣赏它对展览现场氛围的捕捉。那些现场照片,不仅仅是作品的平铺直叙,它们巧妙地展现了雕塑与展厅空间——那些高挑的天花板、冷峻的墙面——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构建出一种独特的沉浸式体验。那些巨大的、占据了画面三分之二的单件作品特写,那种压迫感和令人窒息的静默感,即使隔着纸张,也能清晰地传递出来。特别是当他晚期的几件巨型雕塑被呈现时,那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仿佛能听到空气的颤抖。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体现了对这种“空间感”的重视,留白恰到好处,没有让画面显得拥挤,给予每件作品足够的呼吸空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